高中素质教育论文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_第1页
高中素质教育论文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_第2页
高中素质教育论文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在高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不止一次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我来说,别人的思想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在探讨中,争辩双方看法不同而又不能劝服对方。假如认为别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则回答不了“别人的思想属于意识还是物质”这样的发难。认为属于物质明显不对,承认是意识又好像同客观存在的含义相冲突。假如认为别人的思想不是客观存在的,又反对不了“莫非别人的思想不是在你的意识之外存在的”这样的诘难。争辩双方实质上都是简洁地把“客观存在”与“物质”完全等同了起来,从而认为观念的东西不能用“客观存在”去规定。假如老师也这样理解,那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样不能摆脱二难推理。其实,在不同的领域,“客观存在”这一命题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在本体论和相识论的不同范围,“客观存在”的含义和内容就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只有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才能真正科学地把握它的全部含义,合理地说明和说明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一)

在本体论领域,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客观存在”是指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靠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对本体论范围内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用物质范畴加以概括的。列宁指出:“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与之相对立的意识范畴则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17页)可见,在本体论领域,作为客观存在的只能是物质现象。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们四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这样一些观点,就是在本体论意义上运用“客观存在”这一命题的。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的主观意识现象,无论是人类意识的整体,还是单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不是“客观存在”本身。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是其次性的,物质确定意识。就是说,只有物质才是客观存在的,才是世界的本原。假如把意识也当做“客观存在”,就会背离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导致唯心主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在宇宙形成之前有一个肯定的、独立存在的“理”,这个“理”演化出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肯定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肯定精神”自我发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和表现。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理论上是根本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在实际工作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为客观与主观的关系。要在实践中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使实践获得胜利,就必需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所谓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确定我们的方针、政策、安排、工作方法等主观的东西。与此相反,假如在工作中不是力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是从主观动身,用主观去剪裁客观,必定会违反客观规律,导致实践的失败。明显,在本体论领域,在涉及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同主观的意识现象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是不能混淆的。在这个范围内,别人的思想当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主观的东西。(二)

在相识论领域,“客观存在”除了泛指作为总体相识对象的物质世界外,还具有特殊的规定性。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首先认为,相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一般原则,它回答了唯物主义相识论的基本路途和动身点问题。同时,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特殊强调实践对相识的确定作用,把相识奠定在实践的基础上。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同旧唯物主义相识论的根本区分所在。同实践活动相联系的相识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主体和客体作为一对范畴,它们在本质上是相互规定的,在实践的基础上是统一的。首先,相识的主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主观的思维和意识,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的、社会的、实践着的人,是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和一部分、作为社会基质的物质性的人同具有感知实力、思维实力、实践实力的精神性的人的统一体。其次,同主体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客体,不再完全等同于与思维、意识相对立的客观物质现象,而是指同人的感知实力、思维实力、心理因素、实践实力相关并在事实上进入实践过程的相识的对象。对相识的客体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由于物质世界的无限广阔性、多样性、困难性,由于肯定阶段人的相识实力和实践实力的局限性,物质世界不行能全部进入现实的实践过程而成为相识的客体。客观事物能够成为相识的客体总是有限的。其次,同相识的主体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相识的客体,除了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物质现象外,还包括既定的社会事实,已经形成的人类相识成果、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和传统习俗等精神现象。既定的社会事实、已经形成的精神现象是人们面临的客观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人们面对的相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相识客体。在现实生活中,他人的思想相对于详细的相识主体而言,是一种客观的相识对象,马克思称之为“思想客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6页)。把精神现象看成客观存在的相识客体的观点能够成立吗?当然能,因为实际状况原来就是这样嘛!比如,思想史一类的科学,诸如哲学史、文学史、经济学说史等,就是把已经形成的人类相识成果作为探讨、相识的对象。虽然已经形成的人类相识成果本身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它们一旦形成,便又成为一种相识客体。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成为遍及全球的红学家探讨的对象,你能否认它是相识的客体吗?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探讨对象的,思维科学是以人的思维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探讨对象的。心理学、思维科学相识的客体当然是精神现象,而不是物质现象。我们常说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人们的思想实际动身,有的放矢。假如否认人们的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依靠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意识而存在的相识客体,那么,这是从何而来的“实际”?总之,“思想客体”也是相识的客体,尽管它本身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现象,只要它在实践中同相识的主体相联系,就成为相识的对象,即相识的客体。就“思想客体”来说,人们接收它所储存的信息,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思想、观念、相识,其目的在于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所以,在相识论领域,在分析详细的相识过程时,我们可以把别人的思想看成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靠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相识客体。这样理解会不会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的根本路途呢?不会!我们已从本体论的角度同唯心论的先验论划清了界限。在本体论的范围内,就相识论的基本问题而言,物质范畴和意识范畴的界限是不会也不容混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意识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各自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范畴是对不依靠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概括,意识范畴则是对物质现象在人脑中的反映即精神现象的概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但是,一旦进入相识论领域,进入对详细相识过程的分析,物质和意识的界限就不再是肯定的了。列宁曾经指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特别有限的范围内才有肯定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其次性的这个相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肯定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147~148页)超出本体论的范围,主观的精神现象就转化为客观的相识对象,转化为相识的客体,而“客观存在”也就有了特殊的含义和内容,即有了特殊的规定性。在肯定场合、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