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基础学问检测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B.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窃计欲亡走燕答案D解析A项“不”通“否”。B项“缪”通“穆”。C项“孰”通“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于是相如前进缶B.璧有瑕,请指示王C.明年复攻赵D.以志气闻于诸侯答案D解析A项古义:两个词,前,走上前;进,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B项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C项古义:其次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B.eq\b\lc\{\rc\(\a\vs4\al\co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C.eq\b\lc\{\rc\(\a\vs4\al\co1(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设九宾于廷))D.eq\b\lc\{\rc\(\a\vs4\al\co1(因击沛公于坐,岂因祸福避趋之))答案C解析C项均为介词,在。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拿,用/介词,因为。D项介词,趁机/介词,因为。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大王必欲急臣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归璧于赵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⑤逆强秦之欢⑥秦贪,负其强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⑤⑥/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用法依次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5.下列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徒见欺③君何以知燕王④不拘于时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⑥如姬父为人所杀⑦求人可使报秦者A.①③④ B.②④⑤C.③⑤⑦ D.②④⑥答案D解析①是“见……于……”表被动,②是“见”表被动,③是宾语前置,④是“于”表被动,⑤是状语后置,⑥是“为……所……”表被动,⑦是定语后置。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西汉闻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闻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B.《史记》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其中“本纪”是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的。C.“布衣之交”是指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刎颈之交”是说挚友同甘共苦,刎颈不悔,指生死之交。D.“九宾礼”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文中指九傧排列在殿中,依次传呼,接蔺相如上殿觐见本国国君。答案B解析“本纪”应当是“记历代帝王政绩”。7.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比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廉颇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辞。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示例二)蔺相如:你身为门客,却能高瞻远瞩,看穿斗争的烟云;你身为使者,却能不辱使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在苟活与冒险之间,你选择了冒险,用才智和志气树起一座丰碑。在私利和国安面前,你选择了国安,用豁达和宽容构建臣子间的和谐。在战国纷争的舞台上,你便是那浪尖上跳舞的勇者——蔺相如。(示例三)廉颇: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却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请罪,这须要何等的胸襟与气魄啊!因此,民间留下一句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他就是爱国、英勇、知错就改的真英雄——廉颇。(示例四)廉颇:他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独自撑起赵国半壁江山,金戈铁马,醉卧沙场,身上那副坚硬的戎装正是他刚毅的灵魂。轻狂之际,口出妄言,然知相如宽之以容,负荆请罪,一洗前怨。他,终可名留青史!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殊强调要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前,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后。(2)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描述二虎相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明成语“负荆请罪”的出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3)肉袒负荆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愿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惊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B.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羞愧C.蔺相如固止之 固:坚决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最终答案B解析羞:意动用法,“以……为羞,感到羞愧”的意思。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C.而君畏匿之,恐惊殊甚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答案C解析A项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看法以进行宣扬号召的文告;宣告,声明。B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项古义:此处意为“……的缘由”。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B.eq\b\lc\{\rc\(\a\vs4\al\co1(相如闻,不愿与会,不欲与廉颇争列))C.eq\b\lc\{\rc\(\a\vs4\al\co1(且相如素贱人,且庸人尚羞之))D.eq\b\lc\{\rc\(\a\vs4\al\co1(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答案D解析D项领属代词,他的/指示代词,这,这种。A项两个“以”均为连词,因为。B项两个“与”均为介词,和,跟。C项两个“且”均为副词,况且。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夜郎自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的特点。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实行的是退让回避的看法,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马上负荆请罪,表现出他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优点。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冲突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赐予了充分的确定,但对蔺相如的软弱有些许的不满。答案D解析“但对蔺相如的软弱有些许的不满”这一说法有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们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2)只不过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不敢对我们赵国随意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愿。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B.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C.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D.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答案A解析原文标点: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年,指赵孝成王七年,用的是干支纪年法。B.固壁,指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这是应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C.胶柱而鼓瑟,即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方固执拘泥,不知变通。D.假相国,代理相国。这里是对廉颇的比较高的封赏。答案A解析“用的是干支纪年法”错,这是王公年次纪年法,即根据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军多次被秦军战胜,廉颇坚守营垒不出战,这是使敌军乏累、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B.赵孝成王不听蔺相如的劝阻,求胜心切,最终中了反间计,用赵括为将。C.当廉颇失掉权势时,门客都弃他而去。等到他又掌权任职之时,那些门客又陆接连续地回来了。廉颇特别兴奋,让他们短暂退下。D.赵悼襄王即位,启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很生气地攻击乐乘,乐乘离职而去。廉颇也逃到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很久,魏国并不重用他。答案C解析“廉颇特别兴奋,让他们短暂退下”错,应是“廉颇对此很不兴奋,认为他们趋炎附势,让他们回去”。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的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有什么可埋怨的呢?(2)赵国的使臣见到廉颇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被重用。参考译文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战胜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不愿应战。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忌讳的,就只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于是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似乎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瑟一样不知道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籍,却不懂得敏捷应变(见机行事)。”赵王没有听从,还是命赵括做了大将。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就把廉颇的规定制度全都变更了,又撤换了原来管事的军吏。秦国将领白起听到了这些状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后又去截断了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国军心涣散。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饿得没有方法,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最终倒戈了秦,结果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其次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