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案_第1页
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案_第2页
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案_第3页
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案_第4页
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案TOC\o"1-2"\h\u5976第一章:绪论 2133971.1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意义与目的 2146941.2国内外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与趋势 398621.2.1国内外现状 3309381.2.2国内外趋势 318609第二章:三农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 422752.1三农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4278042.1.1三农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4312872.1.2三农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 4302082.2三农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5266292.2.1三农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 5103142.2.2三农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 54400第三章:农村劳动力培训与技能提升 6213243.1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构建 6268133.1.1培训体系目标定位 6242073.1.2培训体系构成 6159613.1.3培训体系运行机制 6287123.2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策略 6267203.2.1建立技能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机制 649253.2.2强化技能培训质量 7252933.2.3拓展技能培训领域 791113.2.4建立健全技能培训激励机制 713050第四章: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 7120294.1农村人才引进的渠道与方法 777114.2农村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措施 816937第五章:农业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 8289025.1农业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816835.1.1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8185805.1.2人力资源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9326155.2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激励 947635.2.1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9264675.2.2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激励 923951第六章: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9323696.1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9119776.1.1市场培育的必要性 9197646.1.2市场培育的主要措施 10272126.1.3市场培育的成效 10219906.2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与管理 1017016.2.1服务与管理原则 1095256.2.2服务与管理内容 10217136.2.3服务与管理创新 112820第七章: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体系 1193447.1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1169577.1.1制定原则 1138747.1.2制定程序 11184497.1.3实施措施 12185917.2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监督与评估 12261997.2.1监督机制 1227417.2.2评估体系 1220985第八章: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 1362158.1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1314068.1.1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13378.1.2制度构建的目标 133128.1.3制度构建的主要内容 13171758.2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 1396378.2.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原则 13243628.2.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措施 1416890第九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绩效评价 14327639.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14314339.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1524449第十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15617310.1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发展趋势 151828410.1.1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 151786410.1.2人力资源配置逐渐优化 15788010.1.3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162783810.2面向未来的对策建议 161444310.2.1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161315710.2.2推动人力资源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162775010.2.3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161427810.2.4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162199910.2.5激发内生动力,培育乡村企业家 16第一章:绪论1.1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意义与目的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其中农民问题尤为关键。农民是农村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开发和管理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有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增加农村消费需求,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改善农村社会状况。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有助于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4)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充分就业,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主要目的包括:(1)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培训、科技普及等途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2)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3)改善农村社会状况。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1.2国内外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与趋势1.2.1国内外现状(1)国内现状在我国,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大了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教育改革等。但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较低、农村教育水平不高、农村人才流失等。(2)国外现状国外发达国家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以美国、日本、韩国等为例,这些国家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在农村教育、科技推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1.2.2国内外趋势(1)国内趋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化,三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将呈现以下趋势:①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农村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将逐步完善,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③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得到缓解。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将得到缓解。(2)国外趋势国外发达国家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趋势主要包括: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更加注重实效。国外发达国家将更加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实效,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为目标。②科技创新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外发达国家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现代化。③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国外发达国家将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章:三农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2.1三农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与方法2.1.1三农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1)统筹兼顾原则:在三农人力资源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各类人力资源的配置、培养、使用和保障,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2)以人为本原则: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农民的权益保障,促进农民全面发展。(3)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4)区域特色原则: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力资源规划。2.1.2三农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1)需求预测法: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村人力资源的需求。(2)供给分析法: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现有状况,包括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为规划提供依据。(3)平衡分析法:将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为规划制定提供参考。(4)政策导向法: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政策要求的人力资源规划。2.2三农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2.2.1三农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1)明确战略目标: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现状,确定战略目标,如提高农民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等。(2)确定战略重点: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确定战略重点领域,如教育培训、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等。(3)制定战略措施: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如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等。(4)形成战略规划:将战略目标、重点和措施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2.2.2三农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责任分工。(2)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为战略实施提供政策保障。(3)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保证战略实施的资金需求。(4)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5)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农村人力资源战略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第三章:农村劳动力培训与技能提升3.1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构建3.1.1培训体系目标定位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训体系目标应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农村劳动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对现代科技和管理的认知和运用能力。3.1.2培训体系构成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包括部门、社会组织、企业、职业院校等;培训内容:根据农村劳动力需求和就业方向,设置实用、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实训、实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培训评价: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3.1.3培训体系运行机制政策支持: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供资金、场地、师资等支持;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职业院校等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形成多元化培训格局;需求导向:根据农村劳动力实际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动态调整:根据培训效果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培训体系。3.2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策略3.2.1建立技能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机制将技能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保证培训内容与就业需求相匹配。具体措施如下:调研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了解企业需求,为培训提供依据;开展订单式培训,与企业共同培养农村劳动力;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3.2.2强化技能培训质量提高技能培训质量,保证农村劳动力掌握实用技能。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效果;建立技能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3.2.3拓展技能培训领域针对农村劳动力多样化需求,拓展技能培训领域。具体措施如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在现代农业领域的技能;开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领域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开展个性化培训。3.2.4建立健全技能培训激励机制激发农村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具体措施如下:对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给予一定补贴;对培训合格的农村劳动力给予职业资格证书;对培训期间表现优秀的农村劳动力给予奖励。第四章: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4.1农村人才引进的渠道与方法农村人才引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农村人才引进的主要渠道与方法:(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流向农村,如提供优惠政策、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支持。(2)人才市场配置: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人才流动和合理分布。(3)项目带动:以农村产业项目为载体,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参与项目开发和建设,带动农村人才培养和成长。(4)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农村企业、合作社等合作,共同培养农村人才。(5)教育培训:开展针对性的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4.2农村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措施农村人才培养是提高农村人才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以下是农村人才培养的主要机制与措施:(1)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体系:以为主导,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涵盖农村各类人才的培训体系。(2)实施分类培养:根据农村人才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实施分类培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优化农村人才培养政策: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政策,激发农村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4)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农村人才,组建农村人才队伍,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5)推进农村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农村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农村人才活力。(6)加大农村人才激励力度:通过设立奖金、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式,激励农村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7)强化农村人才服务保障:提高农村人才的生活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为农村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五章:农业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5.1农业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的关系5.1.1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征农业科技创新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农业科技创新具有以下特征:(1)科技含量高:农业科技创新涉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2)跨界融合: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3)长期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5.1.2人力资源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人力资源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各类人才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2)人力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载体:人力资源作为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载体,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3)人力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保障:人力资源在农业科技创新中承担着组织、管理、协调等职责,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保障。5.2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激励5.2.1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相关学科设置,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拓展国际视野:鼓励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创新能力。5.2.2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激励(1)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奖励基金,对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取得显著成果的人才给予奖励。(2)完善职称评定政策: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职称评定标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学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第六章: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6.1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与发展6.1.1市场培育的必要性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培育和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6.1.2市场培育的主要措施(1)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土地政策等。(2)基础设施完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硬件条件,为市场培育提供良好环境。(3)市场体系构建: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包括信息发布、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4)人才培训与引进: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引进外部优秀人才,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发展。(5)市场机制创新:摸索农村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竞争有序、动态调整的市场体系。6.1.3市场培育的成效通过市场培育,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将逐步实现以下成效:(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拓宽,就业机会增加。(2)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加快。(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得到有力支持。6.2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与管理6.2.1服务与管理原则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市场信息的透明,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2)以人为本:关注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3)规范运作: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制度,保证市场秩序井然。(4)动态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和农村劳动力需求,适时调整服务与管理策略。6.2.2服务与管理内容(1)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信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培训等机会。(2)职业介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3)技能培训: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4)就业指导: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其规划职业发展道路。(5)市场监测与评估:对农村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为政策制定和市场调整提供依据。(6)权益保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权益的保障,维护其合法权益。6.2.3服务与管理创新为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与管理水平,应不断创新以下方面:(1)服务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2)服务内容: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农村劳动力多样化需求。(3)管理方式:借鉴先进管理经验,优化市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第七章: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体系7.1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7.1.1制定原则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政策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合法性。(2)科学性原则:政策法规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保证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3)公平性原则:政策法规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农村各类人力资源的权益,保障公平竞争。(4)可持续发展原则:政策法规的制定要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7.1.2制定程序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调研与论证: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需求进行深入调研,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草案制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草案。(3)征求意见:向相关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农民代表等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4)审查与批准:将草案提交给有关立法机构审查,经批准后发布实施。7.1.3实施措施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实施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执行和监督。(3)完善配套政策: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为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实施提供支持。(4)加强培训:对农村基层组织、农民等进行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其执行能力。7.2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监督与评估7.2.1监督机制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监督:对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立法监督,保证其合法性。(2)行政监督:对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行政监督,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执行。(3)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7.2.2评估体系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实施效果评估:对政策法规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成效和不足。(2)政策法规适应性评估:对政策法规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适应性进行评估。(3)政策法规可持续性评估:对政策法规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4)政策法规完善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政策法规的完善建议,为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的修订提供依据。第八章: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8.1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8.1.1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是保障农民基本权益、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8.1.2制度构建的目标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目标,旨在实现以下四个方面:(1)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2)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3)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4)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8.1.3制度构建的主要内容(1)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保证农民基本生活需求;(2)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养老问题;(3)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需求;(4)建立农村教育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5)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8.2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8.2.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利益;(2)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3)坚持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形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4)坚持改革创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8.2.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措施(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2)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3)建立多元化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减轻负担;(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保证基金安全;(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监测评估体系,及时调整政策;(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保意识;(7)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效率。通过上述措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福祉提供有力保障。第九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绩效评价9.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活动的效果,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应涵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a.人力资源投入指标:包括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指标。b.人力资源开发指标:包括培训投入、培训覆盖率、培训效果等方面的指标。c.人力资源利用指标:包括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人力资源利用程度等方面的指标。d.人力资源产出指标:包括农业产出、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指标。(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根据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既要考虑地区差异,也要兼顾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9.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率。该方法通过构建生产前沿面,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投入产出关系,评价其绩效。(2)平衡计分卡(BSC):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将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绩效。(3)主成分分析法(PCA):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方法,通过将多个相关指标转换为几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简化评价过程。该方法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