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模型应用指南_第1页
经济模型应用指南_第2页
经济模型应用指南_第3页
经济模型应用指南_第4页
经济模型应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模型应用指南TOC\o"1-2"\h\u31021第1章经济模型概述 3252481.1经济模型的概念与分类 332851.1.1理论模型 4174651.1.2实证模型 4324971.1.3模拟模型 4254211.2经济模型的应用领域 448951.2.1经济学研究 4239781.2.2政策制定 4240501.2.3企业经营 4132011.2.4投资决策 432591.3经济模型的构建方法 468741.3.1确定研究目标 5277991.3.2假设条件 5266971.3.3选择模型类型 5130301.3.4建立模型结构 5104021.3.5参数估计 5232021.3.6模型检验 538961.3.7模型应用 517700第2章宏观经济模型 5199752.1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构成 56022.1.1生产部门 5193592.1.2分配部门 59002.1.3交换部门 634332.1.4货币体系 6217372.2宏观经济模型的运行机制 684612.2.1供需平衡 677172.2.2货币流通 6261102.2.3乘数效应 6261152.2.4汇率制度 6246972.3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6158652.3.1财政政策 6188152.3.2货币政策 6232402.3.3结构性政策 7275342.3.4对外经济政策 72761第3章微观经济模型 766893.1市场供需分析 7163643.1.1市场供需基本概念 7169663.1.2市场均衡 7211143.1.3供需弹性 7176073.2消费者行为模型 728373.2.1边际效用理论 737703.2.2预算约束下的消费者选择 7137103.2.3消费者需求函数 7193183.3生产者行为模型 7193323.3.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790173.3.2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8319823.3.3成本分析 8215133.3.4生产者供给函数 819960第4章计量经济模型 878314.1计量经济模型的原理与方法 8319744.1.1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原理 838784.1.2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方法 8142874.2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9109514.2.1参数估计 9106094.2.2假设检验 929284.3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实例 923919第5章投入产出模型 1024765.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10163115.2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方法 10186865.3投入产出模型在政策分析中的应用 1122500第6章经济增长模型 11256456.1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原理 11104526.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176266.2.1索洛模型的基本假设 1139766.2.2索洛模型的核心方程 12311956.2.3索洛模型的主要结论 12220016.3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1290706.3.1AK模型 12155926.3.2R&D模型 1213594第7章开放经济模型 13244027.1国际贸易理论 13179687.1.1比较优势理论 13182337.1.2要素禀赋理论 13124487.1.3新贸易理论 13180687.1.4新新贸易理论 1318367.2汇率决定理论 1349237.2.1购买力平价理论 13179177.2.2利率平价理论 13101357.2.3货币模型 14228097.2.4资产市场模型 14137817.3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4121057.3.1开放经济下的财政政策 14106577.3.2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 1413927.3.3汇率制度选择 14216777.3.4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1413672第8章产业组织模型 1411768.1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 14278578.1.1产业与产业组织 15299418.1.2市场结构 1550038.1.3企业行为 15262298.1.4市场表现 1598928.2竞争性市场结构分析 15114008.2.1完全竞争市场 15133068.2.2完全垄断市场 15197018.2.3垄断竞争市场 15174048.2.4寡头垄断市场 16269338.3市场势力与垄断分析 16107708.3.1市场势力来源 16101298.3.2垄断与垄断势力的形成 16147848.3.3垄断的社会成本与收益 16169868.3.4政策干预与反垄断措施 163465第9章劳动经济学模型 16219379.1劳动市场供需分析 16138369.1.1劳动供给 1622299.1.2劳动需求 1769069.1.3劳动市场均衡 17217899.2工资决定理论 17258139.2.1古典工资决定理论 1721689.2.2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 17157739.2.3效率工资理论 17134929.3劳动市场政策分析 17265729.3.1最低工资政策 17126999.3.2劳动保障政策 17261979.3.3教育和培训政策 1880329.3.4劳动市场调节政策 181413第10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模型 18677410.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82148910.2环境污染与治理模型 18493710.3资源经济学模型 182146510.4可持续发展模型与应用 19第1章经济模型概述1.1经济模型的概念与分类经济模型是对现实经济现象和规律的抽象与简化,旨在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模型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理论模型、实证模型和模拟模型。1.1.1理论模型理论模型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抽象和简化,提炼出经济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这类模型强调逻辑推理和理论推导,旨在解释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例如,古典经济学的供需模型、边际效用理论等。1.1.2实证模型实证模型侧重于对实际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类模型以经验事实为依据,旨在预测和解释具体经济现象。例如,宏观经济预测模型、股票价格预测模型等。1.1.3模拟模型模拟模型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经济系统的运行过程,分析经济政策对经济变量影响的效果。这类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经济规划等领域。例如,投入产出模型、经济动态模拟模型等。1.2经济模型的应用领域经济模型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研究、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等多个领域,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1.2.1经济学研究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有助于经济学家摸索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发展新的经济理论和观点。1.2.2政策制定经济模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评估政策效果的方法,有助于优化政策选择,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1.2.3企业经营经济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环境、预测市场需求和制定发展战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1.2.4投资决策经济模型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市场走势、投资风险和收益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为合理的投资决策。1.3经济模型的构建方法经济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3.1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问题,界定研究范围,确定所需解释的经济现象和所需分析的经济变量。1.3.2假设条件根据研究目标,提出合理的假设条件,简化现实经济系统,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1.3.3选择模型类型根据研究问题和假设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型类型,如理论模型、实证模型或模拟模型。1.3.4建立模型结构根据所选模型类型,构建模型结构,包括变量之间的关系、参数设置等。1.3.5参数估计利用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1.3.6模型检验通过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3.7模型应用将构建好的经济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和政策评估等。第2章宏观经济模型2.1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构成宏观经济模型旨在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概括性描述,以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构成部分:2.1.1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是宏观经济模型的核心部分,包括各类产业和企业。生产部门通过投入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产出商品和服务。2.1.2分配部门分配部门涉及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它主要包括家庭和企业三个主体。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参与收入分配;家庭是收入的主要获得者,同时也是消费的主体;企业则通过投资、储蓄等途径影响收入分配。2.1.3交换部门交换部门主要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在这些市场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投资者与储蓄者进行交易,实现资源配置。2.1.4货币体系货币体系是宏观经济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等。货币体系通过信用创造、货币政策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2.2宏观经济模型的运行机制宏观经济模型的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供需平衡宏观经济模型通过研究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揭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变化。2.2.2货币流通货币在宏观经济模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货币流通包括货币供应、货币需求、货币政策的传导等方面,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2.2.3乘数效应乘数效应是指支出、投资等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宏观经济模型通过研究乘数效应,分析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2.4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影响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等,宏观经济模型通过研究汇率制度,探讨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2.3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是为达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宏观经济模型通过分析政策效应,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2.3.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支出、转移支付等手段。宏观经济模型通过分析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政策效果。2.3.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影响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模型通过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政策效果等,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3.3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旨在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宏观经济模型通过分析结构性政策对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为政策实施提供指导。2.3.4对外经济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涉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外汇管理等方面。宏观经济模型通过研究对外经济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第3章微观经济模型3.1市场供需分析3.1.1市场供需基本概念市场供需关系是微观经济模型的核心内容,涉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数量及交换过程。本节将对市场供需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分析。3.1.2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市场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本节将探讨市场均衡的形成及影响因素。3.1.3供需弹性供需弹性是衡量市场供需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本节将介绍供需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市场分析中的应用。3.2消费者行为模型3.2.1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基础,本节将阐述边际效用、总效用以及消费者均衡等概念。3.2.2预算约束下的消费者选择在有限预算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分配支出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本节将探讨预算约束下的消费者选择问题。3.2.3消费者需求函数消费者需求函数描述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购买商品数量的关系。本节将分析消费者需求函数的推导及其应用。3.3生产者行为模型3.3.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生产函数则描述了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本节将对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进行详细分析。3.3.2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在成本、产量和要素投入方面存在差异。本节将探讨这两种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决策。3.3.3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生产者行为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等概念。本节将介绍这些概念及其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3.3.4生产者供给函数生产者供给函数描述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本节将分析生产者供给函数的推导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内容,本章对微观经济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第4章计量经济模型4.1计量经济模型的原理与方法计量经济模型是经济学中用于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将经济理论、统计学以及数学方法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将介绍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1.1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原理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经济理论:经济模型需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从而保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随机性:现实经济数据通常存在随机性,计量经济模型应考虑随机误差的影响。(3)参数估计:通过样本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4)假设检验:对模型参数进行假设检验,以判断模型的有效性。4.1.2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方法计量经济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线性回归模型:最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2)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主要包括自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等。(3)面板数据分析:同时考虑时间与个体两个维度,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4)离散选择模型:用于分析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如Logit模型、Probit模型等。4.2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后,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对估计结果进行假设检验。4.2.1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最小二乘法:通过求解残差平方和最小,得到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2)极大似然法:适用于非线性模型,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3)广义矩估计:适用于存在异方差、自相关等问题的模型,通过矩条件求解参数估计。4.2.2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对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2)参数显著性检验:检验模型参数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3)异方差性检验: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问题。(4)自相关检验:检验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问题。4.3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实例以下是一个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实例:假设我们要研究消费水平(Y)与收入(X1)、价格水平(X2)之间的关系,根据经济理论,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1β2X2ε其中,β0、β1、β2为模型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收集相关数据,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在得到参数估计结果后,进行假设检验,如拟合优度检验、参数显著性检验等,以判断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消费水平与收入、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计量经济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为经济决策提供支持。第5章投入产出模型5.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投入产出表作为一种经济分析工具,能够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它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构成:(1)中间投入部分:这部分展示了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其他产业的中间产品情况。(2)最终使用部分:这部分反映了各产业生产的最终产品被用于消费、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情况。(3)增加值部分:这部分揭示了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减去补贴、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等。(4)进口部分:这部分表明了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进口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5.2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和间接消耗系数计算: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分析产业间的关联程度。(2)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通过计算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评估各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3)投入产出乘数分析:利用投入产出乘数,研究某一产业最终需求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4)结构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差异。5.3投入产出模型在政策分析中的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政策分析: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税收政策对产业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依据。(2)投资政策分析: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评估投资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贡献。(3)环境保护政策分析:通过研究环境政策对产业的影响,为实施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4)区域经济政策分析: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区域发展政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产业政策分析: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支持。(6)国际贸易政策分析:通过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国际贸易政策对国内产业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为制定贸易政策提供依据。第6章经济增长模型6.1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原理经济增长模型旨在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出(GDP)随时间增长的过程。本章首先介绍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为后续深入探讨具体的经济增长模型奠定基础。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率的提高等方面。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决定因素。6.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索洛(Solow)模型为代表,是对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的经典框架。本节将阐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核心方程和主要结论。新古典模型强调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在长期稳态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6.2.1索洛模型的基本假设(1)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2)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均为常数;(3)不存在国际贸易,且经济处于封闭状态;(4)经济中不存在干预,市场机制完全有效。6.2.2索洛模型的核心方程(1)产出(Y)分解为资本(K)、劳动(L)和技术(A)的函数:Y=F(K,L,A);(2)资本积累方程:\(\frac{dK}{dt}=sY\deltaK\),其中s为储蓄率,\(\delta\)为资本折旧率;(3)劳动力增长方程:\(\frac{dL}{dt}=nL\),n为人口增长率;(4)技术进步方程:\(\frac{dA}{dt}=gA\),g为技术进步率。6.2.3索洛模型的主要结论(1)在长期稳态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2)储蓄率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具有正向影响,但在长期稳态下,对人均产出增长率无影响;(3)人口增长率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长期稳态下,对人均产出增长率无影响。6.3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突破了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外生给定的假设,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强调经济主体在技术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本节主要介绍两种典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K模型和R&D模型。6.3.1AK模型AK模型简化了生产函数,假设产出仅取决于资本和技术,且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密切相关。核心方程为:Y=AK其中,A为技术进步,K为资本。AK模型认为,储蓄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且不存在稳态,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6.3.2R&D模型R&D模型进一步将研究开发(R&D)活动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R&D投资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核心方程为:Y=AK^\(\alpha\)L^\((1\alpha)\)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alpha\)为资本份额。R&D模型强调,政策、企业投资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章对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详细探讨,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内在机制。这些模型为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增长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制定有效的经济增长政策。第7章开放经济模型7.1国际贸易理论7.1.1比较优势理论斯密定理李嘉图定理赫克歇尔俄林定理7.1.2要素禀赋理论要素密集度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对外贸易结构与要素禀赋的关系7.1.3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7.1.4新新贸易理论企业异质性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7.2汇率决定理论7.2.1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7.2.2利率平价理论资本流动性与汇率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贬值的利率效应7.2.3货币模型货币供应与需求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政策与汇率7.2.4资产市场模型资产市场均衡预期与汇率资本流动性7.3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7.3.1开放经济下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财政政策与国际资本流动7.3.2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7.3.3汇率制度选择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混合汇率制度7.3.4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政策协调的工具与手段政策协调的国际合作与机制第8章产业组织模型8.1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市场中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以及市场表现等方面的问题。本章将从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8.1.1产业与产业组织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相似或相同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生产产品的企业群体。产业组织则是指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态,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表现等方面。8.1.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数量、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化程度等因素的总体表现。市场结构对产业组织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表现。8.1.3企业行为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实现自身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和决策。企业行为包括定价、产品策略、投资、研发、兼并收购等方面。8.1.4市场表现市场表现是指产业在市场中的整体表现,包括产业增长率、利润水平、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市场表现反映了产业组织的效率和价值。8.2竞争性市场结构分析竞争性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企业间易于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市场结构。本节将对竞争性市场结构进行分析。8.2.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企业,产品同质化,单个企业对市场价格无影响力,企业间无阻碍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表现具有特定规律。8.2.2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中一个企业,该企业对市场具有绝对控制力,其他企业难以进入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表现具有独特特点。8.2.3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单个企业对市场价格有一定影响力,但企业间易于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表现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垄断性。8.2.4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中少数几家大企业,它们对市场具有较大控制力,其他企业难以进入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表现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8.3市场势力与垄断分析市场势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中影响价格、产量、投资等方面的能力。本节将对市场势力与垄断现象进行分析。8.3.1市场势力来源市场势力的来源主要包括产品差异化、专利技术、市场准入障碍、规模经济等方面。企业通过掌握市场势力,可以在市场中获取超额利润。8.3.2垄断与垄断势力的形成垄断是指市场中一个或少数几家企业在某种产品或服务上具有绝对或较大控制力的市场结构。垄断势力的形成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政策法规等因素密切相关。8.3.3垄断的社会成本与收益垄断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消费者福利损失、创新能力减弱等问题,对社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但同时垄断也可能带来规模经济、技术研发等收益。本节将分析垄断的社会成本与收益。8.3.4政策干预与反垄断措施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通常采取政策干预和反垄断措施,如反垄断法、市场监管、价格管制等。这些措施旨在抑制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第9章劳动经济学模型9.1劳动市场供需分析劳动市场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节主要从供需角度分析劳动市场的运行机制。劳动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工资水平及就业量。具体内容包括:9.1.1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数量。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劳动力参与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工资水平、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9.1.2劳动需求劳动需求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愿意雇佣的劳动力数量。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包括:生产技术水平、产品需求、企业成本、工资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等。9.1.3劳动市场均衡劳动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达到一致的状态。劳动市场均衡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工资水平和就业量的决定机制。9.2工资决定理论工资决定理论主要研究工资水平是如何在劳动市场中形成的。本节介绍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