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唐朝学者刘知几在《史通》(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中谈到:“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阙之哉!”这句话意在强调历史学A.社会作用 B.研究原则 C.服务对象 D.主要内容2.下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èzhì),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据此说明A.法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C.神权为王权服务 D.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3.八柱国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权力中枢,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八位柱国大将军排序的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周书》[唐代]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文献通考》[宋代]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资治通鉴》[宋代]宇文泰、元欣、李弼、李虎、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A.八柱国人员组成基本上可以确定B.《周书》距离当时最近,可信度最高C.文献记载不同,历史真实无从考证D.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4.在唐代,有人认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抵触C.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D.佛儒两教思想出现融合趋势5.南宋时期,继承程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A.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B.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C.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D.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6.学者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写道:“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市民生活的繁荣,使一向带有神秘色彩的岁时节日逐渐世俗化,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导致宋代节日世俗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繁荣的市民生活B.宋词的推波助澜C.发达的商品经济D.宽松的文化氛围7.英国人赫德是促成同文馆设立的关键人物,人称同文馆的“父亲”。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长达25年之久。同文馆保留了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管理方式也是官学的那一套。这说明洋务派办教育A.具有除旧布新的特点 B.带着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C.完全被西方列强所控制 D.形式上是新式教育实质上是儒学教育8.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A.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B.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C.利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D.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9.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10.下列是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表,该表可以用来论证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条件B.英国的崛起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良好的国际关系是英国成为欧洲霸主的前提D.工业革命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11.“百姓怕官”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常态。鸦片战争时,广东传出“百姓怕官,官怕洋鬼”的民谣。战后,广州民众成功地阻止英人入城,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民谣的发展A.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反清斗争B.表明官民关系被彻底颠覆C.说明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D.说明民众成为反侵略主力1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称,“麦喀士(马克思)喟,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日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梁启超A.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B.从安民救世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C.对马克思主义已有较深了解D.看到了民众是革命的力量之源13.《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宣称: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表明A.左倾思想逐渐抬头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尚未能正确分析中国国情D.犯了右倾保守主义错误14.1937年8月,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以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伺机转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据此可知A.此指导方针受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B.国共两党在抗战路线上基本一致C.此指导方针直接导致了相持阶段的到来D.此指导方针有利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15.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B.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C.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16.如图是反映雅典两位思想家主张的漫画,它能够说明A.在雅典言论和信仰自由 B.两人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C.雅典人文主义从此诞生 D.两人对人的认识截然不同17.公元12世纪时,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型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熄,史称“罗马法复兴”。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重新复兴。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A.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 B.巩固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求C.调整商品经济下的纠纷和矛盾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18.“尽管教会机构经常发现哲学家的科学理性主义难以容忍,反教会主义的学者仍战略性的采取含糊的方法,攻击一个虚构的政治机构,实则攻击现存的教会。越来越多不关心宗教的人也成为了读者。于是在有文化阶层里,对17世纪狂热的虔诚让位于一种更唯物、更文雅的态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展 B.宗教改革运动的推进 C.法国启蒙运动的出现 D.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19.1871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20.“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预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这反映了A.政府违背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新政使用激进手段调整经济C.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D.新政改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21.在经历了1983年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之后,从90年代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这说明A.美国已经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C.美国通过高科技加强了政府的职能 D.冷战结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源头22.1921年底,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又通过《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又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这一变化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B.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冲击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23.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赫鲁晓夫的做法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C.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目的是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24.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这A.反映了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强化了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同盟关系C.反映了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往来 D.有利于欧共体摆脱对美国的政治依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50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黄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材料二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材料三戊戍变法失败后,粱启超坚定地提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了,然而,所有的“黑暗”与“罪恶”非但没有根除,反而卷土重来。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这使孙中山从不遺余力地奔走于革命事业转而冷静地思考中西民族性的差异,探索在中国进行更为必要的“心理建设”的途径。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三人的共同认识,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的背景和意义。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部历史著作的目录第一篇前工业社会第一章西方的兴起一明代中国二穆斯林世界三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四“欧洲的奇迹”第二章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一角逐的目标与纪年二实力与弱点三国际较量四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第三章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一金融革命二地缘政治三赢得战争(1660—1763)四赢得战争(1763—1815)第二篇工业时代第四章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一欧洲之外二英国充当霸主三“中等强国”四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五内战与美国六德国的统一七结论第五章“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一世界均势的变动二大国的地位(1885—1914)三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四总体战(1914—1918)第六章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一战后国际秩序二战争策源地三法国与英国四幕后超级大国五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第三篇当代和未来第七章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一“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二新的战略态势三冷战与第三世界四两极世界的解体五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第八章面对21世纪一历史回顾与思考二平衡发展的中国三进退维谷的日本四得失并存的西欧五矛盾重重的苏联六相对衰落的美国——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1988年)书评是介绍并评论书籍的文章。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标题,为该书写一篇简短的书评。(要求:可以是对全书作总体式评述,也可以针对某个角度进行点评。史论结合、分析合理、逻辑清晰。)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代统治者对廷议是非常重视的。在宣德以前,每有大事,皇帝辄与君臣面议,面议结果传旨施行。廷议大巨此前对廷议内容不得而知,不能很好地建言献策,同时还规定“官民建言,六部尚书、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会议奏闻”,在这种情况下,每遇大事各职能部门往往议而不决。基于此,明孝宗规定“府部会议,限半月报上。应急议者,限五日”。嘉靖八年(1529年),明世宗采纳兵部尚书李承勋的建议,“宜及未议前,备条所议,布告与议者,俾先谂其故.然后平心商质,各尽所怀,议苟不合,听其别奏,庶足尽诸臣之见,而所议者公”。此后,“凡事机重大,会官拟议,先备揭帖,送该议官,人各一本。如紧急,亦略先送传看毕,方才请会”。——整理自《明代的廷议制度》(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廷议制调整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明政府的对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廷议制调整的积极意义。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CABBCBBBBABCDB161718192021222324BCCCCBCDD二、非选择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2分)26、25分【答案】(1)表现:从专注于鬼神到专注于人事;从依靠宗族国家到依靠自己生存发展;对人性的探讨逐步深入。(4分)背景:汉末以来的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佛道的传播,儒学伦理受到冲击;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下,士大夫转求个性自由和自我意识。(9分)(2)共同认识:都认识到人性解放对社会变革、救亡图存的重要意义。(2分)背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人;有识之士的宣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6分)意义:有利于推动政治变革,有利于摆脱封建伦理纲常;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思想障碍;有利于西方人文精神的传播;推动近代化(4分)。26.示例一:标题:世界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历程(2分)评述:该书讲述了1500年至20世纪末期500年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大国兴衰的历程。1500年以来,欧洲开始开辟新航路,西班牙、葡萄牙是先驱。伴随而来的是殖民扩张带来的巨额财富,这使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最先崛起的大国。但西葡的巨额财富却没有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进入17世纪后,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依靠海外贸易,荷兰称霸海上,成为17世纪的大国。18世纪末期,英国国力上升,在殖民战争中相继打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售房合同范本代售
- 解除商场租赁合同范本
- 知识经济下的知识产权申请策略与挑战
- 2025年遵义师范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a4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漂白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海水造浆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社交网络对职高生自主学习的影响研究
- 科技引领下的青少年未来职场准备
- 2024年邹城市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岗位人员考试真题
- 电子政务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
- 课件-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药品类体外诊断试剂专项培训课件
-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件
- 回字格+米字格练字模版(A4最大利用率)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硬笔书法字帖
-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课堂PPT)
- X52K铣床参数
- 橡胶履带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 CFM56-7发动机滑油系统及其常见故障分析(共4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