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词的分类、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及在高考中的考查_第1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词的分类、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及在高考中的考查_第2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词的分类、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及在高考中的考查_第3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词的分类、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及在高考中的考查_第4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词的分类、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及在高考中的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词的分类、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及在高考中的考查掌握词类知识的重要性1.词类知识对学好文言文有帮助。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都运用到词类知识。2.对学好病句知识有帮助。病句中的搭配不当、成分赘余或残缺、结构混乱等都运用到词类知识。3.正确使用成语、选择恰当的句子等很多高考考点都明里暗里地运用到词类知识。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12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其中前6种是实词,后6种是虚词。

一、名词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上海、李白、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等。2.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左、前、后、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内、外等。

3.表示时间的叫做“时间名词”。如:早晨、明天、夏季,日、月、年、朝、暮、夜。

注意:掌握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比如方位名词动用和做状语,时间名词做状语。如:1.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向东行进。《赤壁赋》2.草色上阶绿

蔓上,长到。

《陋室铭》3.左,乃陷大泽中。向左行走。《项羽本纪》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此4句中“东、上、下、左”是方位名词动用。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5、6句方位名词做状语。7.夜缒而出

《烛之武退秦师》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7、8句时间名词做状语。二、动词1

1.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等。如: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提高、发展、扩大、出现、丧失等。2.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二、动词23.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4.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上、进、上去、下来、过来、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二、动词35.表示使令,叫做“使令动词”,使、请、允许、让、教、号召等。6.“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判断动词。

注意:在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中,能愿动词、使令动词、判断动词很重要。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能”这个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所以“水”在此句中名词动用,当“游泳”讲。

如:老师让同学们读课文。这是个兼语句,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使令动词。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这个句子是文言文中很少的用“是”表判断的判断句。三、形容词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的词。

如:多、少、高、胖、快、忙、死板、奢侈、胆小、丑恶、激动、伟大、诚实等。

注意:文言文中的形容词:明、弱、苦、劳、荣、轻、短、美、难

、大、旧、远、羞、耻、奇。

如:1.火尚足以明也

2.会盟而谋弱秦。

3.吾妻之美我者

4.且庸人尚羞之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7.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8.成名以其小,劣之9.素善留侯张良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以上句子中的形容词,或活用为一般动词,或动用后为使动、意动用法,或活用为名词。要有辨识形容词的能力。四、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表示确数、概数、序数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几、许多、三四十,第一、初二、老大。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数量,用在名词前,

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用在动词后,如:“次、顿、遭、下、回、趟、场。

六、代词1

可以代替实词和短语的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咱们、

自己、

别人、人家、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注意: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吾、余、予、汝、尔、之、其、彼。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其中就有人称代词作宾语的,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3.寂寥而莫我知也《愚溪诗序》4.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六、代词2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注意: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如: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沛公安在?

《鸿门宴》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彼且奚适也?《逍遥游》5.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6.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六、代词3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样、这么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注意: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有:斯、是、此、兹、之、然、其。七、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时间、范围、程度、肯定、语气等。

如:已经、曾经、立刻、渐渐、忽然、屡次(表时间),都、全部、统统、仅仅(表范围),很、极、十分、稍微、非常(表程度),可能、没有、必定、也许、不(表肯定否定),却、倒、难道、决(表语气)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文言副词“其”

在文言文中,判断“其”作为副词,就是看它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下:1.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2.其谁能讥之乎?副词,表反问,难道。3.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推测,大概。4.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希望、祈使,应当、一定。文言副词“则”

用在判断句中,译为“是”、“就是”。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3.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八、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者词组前面,与它们合起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等,表处所、时间、方向、对象等。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除了、至于、关于、按照、自从、通过、随着等。

注意:在文言文中,介词“于”“乎”“以”与后面的名词、代词组合经常在动词后面做补语,而在现代汉语中应该做状语。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状语后置句”。如: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项脊轩志》3.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5.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6.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

九、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的词。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时态助词,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词类活用知识

在高考题中的考查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答案:B。《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的“亲”是偏义复词,偏指“兄”,即“父兄”,意思是“我的亲哥哥”。与材料中“陵事亲孝”的“亲”意思相同,均指父母。因此,选择B项。

分析:A选项中“壮”、“贵”,形容词意动用法;这个知识点就用到词类知识。首先要能分辨出“壮”“贵”是形容词,然后要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中的“形容词意动用法”。C选项中“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的这个用法也是个难点。D选项“迨”意思比较单一,常见的就是“等到”。

2024年全国新高考II卷语文试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翻译:(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分析:第2句中的“贤”、“高”,是形容词;“贤”是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贤;“高”是形容词做动词,推崇。

如果不能辨识形容词,不知道文言文中形容词有活用为动词及其意动的用法,句子的翻译就不可能是正确的。2023年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