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课件第9章_第1页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课件第9章_第2页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课件第9章_第3页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课件第9章_第4页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课件第9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LTE主要物理信道性能9.1上行控制信道

9.2上行业务信道

9.3下行控制信道

9.4下行业务信道

9.5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图例

9.1.11比特ACK/NAK

图9.1.1、图9.1.2是两种检测状态下,1比特ACK/NAK(本节中NAK、NACK涵义相同)的SNR-BER和CQIBLER曲线图,其中信道是TU6信道,UE的移动速度是3km/h和350km/h。CQIBLER曲线采用(20,5)RM编码和(32,10)RM编码。9.1上行控制信道

图9.1.11比特ACK/NAKBER和(20,5)RM编码的CQIBLER曲线从图9.1.1可以看出,除了在最高移动速度v=350km/h,(20,5)RM编码,损失0.5dB外,RS上复用ACK/NAK对CQIBLER几乎没有影响。CQI和ACK/NAK联合编码,CQIBLER有所下降,其中(20,5)RM编码会比(32,10)RM编码在信噪比上有一定增益,但(20,5)RM编码承载的CQI比特少。另外(20,5)编码的ACK/NAKBER比(32,10)编码的略差一些。图9.1.3是1比特ACK/NAK/DTX的SNR-BER曲线图和在有无ACK/NAK传输时,CQISNR-BLER曲线图。UE的速度分别为3km/h和350km/h,信道为TU6,采用(32,10)RM编码。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两状态的检测,在3km/hNAK/DTX的BER要差0.5dB,ACKBER的差1.5dB;相对于两状态的检测,在350km/h,NAK/DTXBER和ACKBER曲线一致,都差0.5dB,CQIBLER的性能不受影响。图9.1.21比特ACK/NAKBER和(32,10)RM编码的CQIBLER曲线

图9.1.31比特ACK/NAK/DTXBER、(32,10)RM编码的CQIBLER曲线9.1.22比特ACK/NAK

图9.1.4、图9.1.5是2比特ACK/NAK的SNR-BER和CQIBLER曲线图,其中信道为TU6信道,UE移动速度为3km/h和350km/h。CQIBLER曲线采用(20,5)RM编码和(32,10)RM编码。

图9.1.42比特ACK/NAKBER和(20,5)RM编码的CQIBLER曲线图9.1.52比特ACK/NAKBER和(32,10)RM编码的CQIBLER曲线在高速ACK/NAKBER损失大约2.5dB,CQIBLER不受隐含的ACK/NAK传输的影响,只是在最高E-UTRA速度时受到一点影响。

图9.1.6表示2比特ACK/NAKBER曲线图,为了简洁,只展示了(32,10)RM穿孔RM编码,其结论也适用于(20,5)RM。显然,仅靠每个时隙一个RS编码去携带ACK/NAK比特将会使性能大大受到损失,对于高速的UE不可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图9.1.62比特ACK/NAKBER曲线结论(主要考虑的是针对正常CP的CQI子帧结构,在CQIRS里隐含ACK/NAK的信息时,ACK/NAK误码率和CQI误差错率):

(1)在最高的E-UTRA速度,也可以获得期望的ACK/NAKBER,同时不影响CQIBLER。

(2)DTX可以融入NAK中去改善ACK/NAKBER和系统的吞吐量。

(3)对于2比特的ACK/NAKBER,每个时隙的两个RS都调制可以带来双重的覆盖,要优于每个时隙只对一个RS调制。9.1.3不同ACK长度性能

根据R080967,链路仿真条件如表9.1.1所示。

表9.1.1链路仿真条件图9.1.7给出了TI和Samsung两家公司的ACK/NAKBER和CQIBLER,有如下结论:

(1)Samsung的方法:其ACK/NAK性能和CQI的编码速率紧密相关。当CQI的编码速率增加时,由于较少的编码增益,CQIBLER和ACK/NAKBER都会降低。

(2)TI的方法:ACK/NAK性能不受CQI的编码速率的影响,因为ACK/NAK在低速环境下,在CQI之前就被解码了。

(3)TI的ACK/NAK和CQI性能好于Samsung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高的CQI编码速率。

图9.1.7两种方法性能对比(1)图9.1.7两种方法性能对比(2)图9.1.7两种方法性能对比(2)

9.2.1Hopping

协议3GPPTS36.212V8.6.0[5.3.3]中下行控制信息DCIFormat0用于进行PUSCH调度。

(1)1个比特作为跳频使能与否的标志(hoppingflag)。

(2) 个比特表示RB的分配和跳频资源的分配:

①当PUSCHhopping时,从NUL_hopMSB比特中获取

的值,余下 比特用于提供ULsubframe的第一个时隙的资源分配信息。9.2上行业务信道

②当non-hoppingPUSCH时,有[log2(NULRB(NULRB+1)/2]个比特用于提供上行子帧资源分配的信息,具体信息在36.211V8.6.0[5.3.4]和36.213V8.6.0[8.1]中说明。9.2.1.1上行跳频不使能时

在上面已经提到有 个比特用来提供上行子帧资源分配的信息。36.211V8.6.0[5.3.4]中定义了nPRB=nVRB,其中36.213V8.6.0[8.1]中描述了如何从上行链路授权中获取nVRB的值。具体描述如下:资源分配信息给一个预定的UE一组相邻的虚拟资源块索引,用nVRB表示。在调度授权的资源分配域里包含一个资源指示值(ResourceIndicationValue,RIV),这个值对应于一个起始资源块RBstart和被连续分配的资源块的长度LCRBs。定义RIV的值如下:

从上行调度授权的资源分配域中我们可以得到RBstart和LCRBs这两个值,即获得了nVRB的值。9.2.1.2上行跳频使能时

对于一个动态分配的PUSCH资源上的一个非自适应重传的包,UE依据和这个包有关的、最后接收到的DCIFormat0的信息来决定它的跳频类型(hoppingtype)。对于一个连续分配资源的PUSCH传输里的subframen,如果在subframen的KPUSCH里没有相应的DCIFormat0信息,UE将根据最初授权(被分配了连续的资源块)里的跳频信息来决定跳频类型。这个最初授权要么是PDCCHDCIFormat0,要么是高层的信号。对于FDD,KPUSCH=4;对于TDD上、下行配置为0时,如果PUSCH在子帧2和7上的传输连同PDCCHDCIFormat0一起被调度,则KPUSCH=7。PDCCHDCIFormat0中的UL索引的最低位比特被设置为1,其余情况下,KPUSCH的值参见36.213V8.6.0中Table5.1.1.11。在DCIFormat0的资源分配域中有1个或2个比特是用来指示跳频信息的,即NUL_hop=1or2bit,故UE进行跳频时根据它所指示的跳频信息来选择用哪种跳频类型,即Type1PUSCHhopping或者Type2PUSCHhopping。从NUL_hop个上行跳频信息比特位中的最高位中获取跳频比特信息,进而通过查表9.2.1来获得 的计算方法,这在36.213V8.6.0[8.4]中体现。

表9.2.1PDCCHDCIFormat0hoppingbit定义在DCIFormat0的资源分配域中,除了1个或2个比特是用来指示跳频信息外,PUSCH的资源块的分配数目定义如下:

(9.2.1)

(9.2.2)其中,PUSCHhoppingOffset 由高层定义。

DCIFormat0的资源分配域的大小为

-NUL_hop,NUL_hop=1or2bit。故分配给Type1跳频的用户的连续的资源块要小于 分配给Type2跳频的用户的连续的资源块要小于 其中Nsb由高层配置。9.2.2SoundingRS

SRS可以用于UE对全系统带宽信道质量信息的估计,在分配的频带内每隔一个子载波映射一个数值,时域上在每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映射;当UpPTS有两个符号时,都可以用来传输SRS,且可分配给同一个用户。SRS的传输带宽可采用接近系统全带宽的宽传输带宽,但是由于UE最大传输功率受限,当UE在小区边缘时,使用通用的宽带SRS得到的CQI就不准确,从而会造成最优RB分配及MCS选择出错,因此对小区中不同位置的用户可采用不同传输带宽。高层在用户接入小区时为其半静态配置SRS起始物理资源块、SRS带宽、SRS频率跳频带宽、SRS传输持续时间、SRS传输周期及子帧偏移等参数。当SRS带宽小于SRS跳频带宽时,用户进行SRS跳频传输。9.2.2.1SRS带宽配置

根据系统带宽的不同,SRS带宽可取值也不同,由高层具体配置。SRS带宽的分配共有17种小区级配置方案,其带宽都是4RB的整数倍。协议将系统带宽分为四种情况,每种情况可选的小区级SRS带宽分配方案有8种。表9.2.2~表9.2.5给出了TDD模式下系统带宽在不同RB范围内的可选SRS带宽分配方案。

表9.2.2系统上行带宽为6~40RB下SRS带宽配置

表9.2.3系统上行带宽为41~60RB下SRS带宽配置

表9.2.4系统上行带宽为61~80RB下SRS带宽配置

表9.2.5系统上行带宽为81~110RB下SRS带宽配置表9.2.2~表9.2.5中的SRS传输带宽信息每种配置的第一列的mSRS,b(即b=0时)是给小区的SRS带宽配置,第一列至最后一列的mSRS,b都可以作为该小区用户的SRS带宽配置。用户和小区的带宽都是由高层配置的,小区的SRS带宽是小区建立时根据小区特性确定的,高层利用参数BSRS∈{0,1,2,3}(分别对应表9.2.2~表9.2.5中的b=0,1,2,3)在用户接入小区时配置用户SRS带宽。9.2.2.2SRS频域资源映射

整个小区的SRS以零频为中心对称分布。用户SRS在频域的起始位置相对小区SRS起始位置的偏移是用户SRS传输带宽的整数倍,具体位置由高层通过nPRC参数进行配置。图9.2.1以10MHz带宽为例给出了一种SRS频域资源映射情况。

高层可配置SRS传输带宽小于所在小区SRS带宽的用户需要进行跳频。高层通过参数bhop∈{0,1,2,3}(bhop对应的带宽与BSRS相同)配置用户跳频带宽,即用户经各次跳频后所覆盖的频域范围,其跳频范围不一定要覆盖整个小区SRS带宽。当高层配置用户的跳频带宽参数bhop≥BSRS,即跳频带宽小于等于用户传输SRS的带宽时,跳频不可用。

图9.2.110MHz带宽下用户SRS频域起始位置示例当SRS跳频可用时,用户在跳频带宽范围内以高层配置的SRS传输带宽连续不重叠地升序循环跳频,起始位置由高层配置。图9.2.2以小区SRS带宽为36RB、用户SRS带宽为4RB、用户跳频带宽为12RB为例,给出了该用户连续5次传输SRS的频域资源映射情况,起始位置由高层配置。

图9.2.236RB小区SRS带宽下用户SRS频域映射示例9.2.2.3SRS传输配置

为使小区用户不会在有SRS的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传输PUSCH,BCH将全小区广播该小区可用于SRS传输的子帧。每一小区可用于传输SRS的子帧由RRC配置,TDD模式下共有16种配置,见表9.2.6。每种配置由小区级的SRS子帧配置周期TSFC和子帧偏移量集合ΔSFC两部分构成。

表9.2.6TDD小区级Sounding子帧配置小区级子帧配置周期即该小区发送SRS的周期,是高层根据小区特性来选定的。例如上、下行配置转换点周期为10ms的小区,只能选择10ms上/下行配置转换点周期为5ms的小区,既能选择那些10ms子帧的SRS子帧配置周期,也可以选择5ms子帧的SRS子帧配置周期。表9.2.6中的子帧偏移量集合则是整个小区中用户发送SRS的子帧集合,指示小区中用户在小区SRS子帧周期内发送SRS的子帧。小区用户传输SRS的子帧须满足(CSFCmodTSFC)∈ΔSFC,且当前子帧为UL子帧或UpPTS,其中CSFC是当前子帧的子帧数。同一小区不同用户可在同一子帧发SRS,但由于序列正交的有限性,同一小区同子帧发送SRS的用户数受限。

Sounding导频采用FDM/CDM混合复用方式:

(1)CDM:对于具有相同Sounding带宽的不同用户(天线)采用CDM方式,即不同用户使用同一CAZAC码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相关系数为0)。

(2)FDM:对于具有不同Sounding带宽的不同用户(天线),采用FDM方式。

用户发送SRS信号持续时间有两种:一种是只发一次,即只在eNodeB请求发送时发送;另一种就是周期性持续发送,直到eNodeB发送停发指示。周期性持续发送时,无论SRS跳频是否可用,在UE支持天线选择时,UE端两根天线在连续的SRS传输子帧间交替传输SRS。用户SRS传输周期可取值为2ms,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用户的SRS传输周期及其传输SRS相对UpPTS子帧的偏移量,由RRC配置(见表9.2.7),具体由高层给出。其中,SRS子帧偏移为0,表示在有两个符号的UpPTS域的第一个符号传输;子帧偏移为1,表示在有两个符号的UpPTS域的第二个符号传输,或在有一个符号的UpPTS域传输。TDD模式下用户2ms的SRS传输周期应理解为:对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的配置,用户在每个半帧发两次SRS;对上/下行切换周期为10ms的配置,用户只在一个无限帧的第一个半帧发两次SRS。用户5ms的SRS传输周期只用于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的配置,应理解为用户在每个半帧发一次SRS。可以看出,TDD模式下,用户2ms的SRS传输周期并不是标准的2ms周期。

表9.2.7TDD模式下用户SRS传输子帧及传输周期指示综上可以看出,用户SRS传输配置由以下几个参数构成:SRS传输持续时间、小区SRS传输子帧、用户SRS传输子帧、SRS传输周期、SRS传输天线及SRS跳频模式。9.2.2.4SRS天线选择

当UE支持两天线传输SRS时,用于SRS跳频传输和非跳频传输的天线设置不同。

(1)SRS非跳频。当SRS非跳频传输时,不论用户采用部分带宽还是全带宽传输SRS,在用户传输第nSRS个SRS时,用于传输SRS的天线为a(nSRS)=nSRSmod2,其中,nSRS=

记录用户传输SRS的次数。nf表示系统无线帧号,ns表示无线帧中的时隙号,TSRS表示用户SRS传输周期。

(2)SRS跳频。当跳频可用时,即(bhop<BSRS):

(9.2.3)

其中:

(9.2.4)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SRS传输天线选择与SRS传输周期、SRS是否跳频以及跳频带宽与传输带宽的比值K均有关系。由于SRS2ms传输周期比较特殊,先总结TSRS=5ms及其倍数的天线选择问题。在此情况下:

(1)当SRS非跳频传输时,或者SRS跳频传输且跳频带宽是用户SRS带宽的奇数倍时,用户交替使用两天线传输SRS。

(2)当SRS跳频传输且跳频带宽是用户SRS带宽的偶数倍时,用户根据上述公式选择天线传输。图9.2.3、图9.2.4和图9.2.5分别以K=2、K=3和K=4为例给出SRS跳频时的天线选择模式。由图中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天线选择配置,无论K取何值,用户只需传输2K次SRS便可得到两根天线对用户整个跳频带宽所覆盖频域的信道估计。

图9.2.3TSRS=5ms及其倍数且K=2的天线选择图9.2.4TSRS=5ms及其倍数且K=3的天线选择图9.2.5TSRS=5ms及其倍数且K=4的天线选择当TSRS=2ms时,nSRS如果按其文字定义描述则为用户传输SRS的次数,即用户每次发送SRS都会累积增加。但由其定义公式,对同一用户在UpPTS域的两个符号中传输SRS,根据它们对应帧号和时隙号计算得到的nSRS值相同,且在很多时候用户在连续两子帧传输SRS,根据它们对应帧号和时隙号计算得到的nSRS值也相同。这样一来,TDD模式下以2ms周期传输SRS时,如果严格按照公式计算,无论是否跳频,用户很多时候都会使用相同的天线且在相同的频域子带(跳频也与nSRS参数有关)连续两次传输SRS,这就失去了TDD两天线2ms周期传输的意义。由于SRS跳频时延相对非跳频时延是跳频参数K的倍数关系,因此只根据前几个参数的配置情况分析SRS传输配置对下行加权发射的时延,即假定SRS发射为非跳频的小区全带宽或可用带宽,跳频时延可由此时延推算出来。

9.3.1物理广播信道(PBCH)

9.3.1.1PBCH的发射端处理

PBCH的TBSize大小为24bit,附加16bit的CRC,根据eNodeB端天线配置不同采用不同的扰码对16bitCRC进行加扰,经过卷积编码后输出120bit,NormalCP情况下,经过速率匹配、小区加扰后输出1920bit,ExtendedCP情况下输出1728bit。9.3下行控制信道PBCH的发送周期为40ms,因此每个无线帧中发送480bit(NormalCP)或432bit(ExtendedCP),经过QPSK调制,层映射和预编码后,映射到传输带宽中间的72个子载波上,时域上占4个OFDM符号。需要注意,PBCH映射时需要假定四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图样。PBCH发射端处理见图9.3.1所示。

图9.3.1PBCH发射端处理框图9.3.1.2PBCH的接收端处理

PBCH的码率较低,当信道质量较好的情况下,PBCH每个无线帧可以单独进行译码,也可以4个无线帧进行软合并联合译码。PBCH的接收端处理如图9.3.2所示。

图9.3.2PBCH接收端处理框图9.3.1.3PBCH的性能

参考提案R4090749,PBCH仿真条件如表9.3.1所示,性能曲线如图9.3.3所示。

表9.3.1PBCH仿真条件图9.3.3PBCH性能曲线9.3.2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

9.3.2.1PCFICH的发射端处理

CFI指示每个子帧中PDCCH占用的OFDM符号个数,对不同的CFI信息,采用固定的信道编码方式,经过信道编码、小区加扰后输出32bit。PCFICH和PBCH一样,采用QPSK调制,调制后输出16symbol,经过层映射和预编码后,映射到每个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16symbol的PCFICH占用4个REG,频域上分布在整个系统带宽上以获得最大的频率分集增益,PCFICH发射端处理框图如图9.3.4所示。

图9.3.4PCFICH发射端处理框图9.3.2.2PCFICH的接收端处理

在接收端,UE通过OFDM解调→解物理资源映射→解预编码→解层映射→解调制映射→小区解扰→CFI检测等一系列步骤得到CFI信息,用于PDCCH解调。CFI信息是检测PDCCH的基础,如果UE端检测CFI信息出错时,可以想象,PDCCH检测必定是不正确的,因此,PCFICH的性能与PDCCH的性能可以结合在一起来研究,PCFICH接收端处理框图如图9.3.5所示。

图9.3.5PCFICH接收端处理框图9.3.3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9.3.3.1DCI的有效载荷

按照CCE数目的不同,PDCCH共有四种格式,在每个子帧中,可以传输多个不同格式的PDCCH。每个PDCCH的有效载荷及CCE大小由承载的DCI格式及下行调度策略决定,对不同的DCI格式,其有效载荷如表9.3.2所示。

表9.3.2PDCCH的有效载荷(TDD)续表

续表

9.3.3.2PDCCH的发射端处理

不同PDCCH中承载的DCI有效载荷不同,分别附加16bit的CRC,根据各UE的RNTI序列不同进行CRC加扰。经过卷积编码后,根据各PDCCH的CCE大小进行速率匹配。一个子帧中传输的多个PDCCH还需要进行小区内合并,以CCE为单位,映射到指定位置处,然后进行小区加扰→调制映射→层映射→预编码后,以REG为单位映射到子帧的前几个OFDM符号上。映射前以REG为单位进行交织,以获得分集增益。PDCCH的发射端处理框图如图9.3.6所示。

图9.3.6PDCCH发射端处理框图9.3.3.3PDCCH的接收端处理

在接收端,UE通过OFDM解调→解物理资源映射→解预编码→解层映射→解调制映射→小区解扰→DCI盲检测等步骤,得到DCI信息。DCI盲检测需要UE在UE搜索空间或公共搜索空间检测不同CCE大小的信息,直到UE检测到属于自己的DCI或未检测到DCI信息。PDCCH的接收端处理框图如图9.3.7所示。

图9.3.7PDCCH接收端处理框图9.3.3.4PDCCH性能

参考提案R4090713,PDCCH仿真条件如表9.3.3所示,性能曲线如图9.3.8所示。

表9.3.3PDCCH仿真条件图9.3.8PDCCH性能曲线9.3.4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

9.3.4.1PHICH的发射端处理

PHICH传输eNodeB对不同UE的上行数据的ACK/NACK反馈,对于每一个ACK/NACK,只有1bit信息,重复编码后输出3bit,经过BPSK调制后输出3symbol。NormalCP时,扩频后输出12symbol,经过小区加扰→层映射→预编码后,进行组内合并;ExtendedCP时,扩频后输出6symbol,需要先进行REG对齐的操作,再进行小区加扰→层映射→预编码和组内合并,合并后每组输出12symbol,占用3个REG。PHICH持续时间类型为Normal时,3个REG映射到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其频域分布在整个系统带宽上以获得最大的频率分集增益;持续时间类型为Extended时,3个REG分布映射到子帧的前3个OFDM符号上,其频域同样分布在整个系统带宽上(特殊子帧时3个REG交替映射到前2个OFDM符号上,频域分布在整个系统带宽)。PHICH发射端处理框图如图9.3.9所示。

图9.3.9PHICH发射端处理框图9.3.4.2PHICH的接收端处理

在接收端,UE通过OFDM解调→解物理资源映射→解预编码→解层映射→小区解扰→解扩→HI检测等步骤,得到HI信息。对于UE而言,eNodeB反馈的ACK/NACK信息所在的PHICH组和组内正交序列序号是已知的,因此HI不需要盲检测。PHICH接收端处理框图如图9.3.10所示。

图9.3.10PHICH接收端处理框图9.3.4.3PHICH性能

参考提案R4090749,仿真条件如表9.3.4所示,PHICH性能曲线如图9.3.11所示。

表9.3.4PHICH仿真条件注:①W=目标用户,I1=干扰用户1,I2=干扰用户2;②每个用户的资源分配由(组号,组内序列号)表示;③每个用户的功率以第一个干扰用户为基准;④A=fixedACK,R=randomACK/NACK。

图9.3.11PHICH性能曲线

9.4.1PDSCH的发射/接收端处理

PDSCH发射、接收端处理框图如图9.4.1、图9.4.2所示。9.4下行业务信道

图9.4.1PDSCH比特级处理模块框图图9.4.2PDSCH接收端处理框图9.4.2PDSCH资源分配方式

9.4.2.1资源分配方式0

基于RBG的资源分配方式,使用bitmap指示分配给被调度UE的RBG,每个二进制位对应一个RBG,共有[NDLRB/P]bit用于资源分配指示。P的取值如表9.4.1所示,表示每个RBG中RB个数。

表9.4.1P取值范围以10MHz系统带宽、50个RB为例,共有17个RBG,前16个RBG分别包含3个RB,最后一个RBG只包含2个RB。9.4.2.2资源分配方式1

基于RBG子集的资源分配,共有 bit用于资源分配指示,P为RBG子集的个数。其中,[log2P]bit用来指示选用哪个子集(其值为0~P-1);1bit用来指示是左对齐还是右对齐,左对齐代表每个RBG子集的后几个PRB未分配,右对齐代表每个RBG子集的前几个PRB未分配;剩余的

bit用于指示子集中分配给被调度UE的PRB。提案R1081140:以10MHz系统带宽、50个RB为例,共有3个RBG子集。Subset0和Subset1中有6个RBG,Subset2中有5个RBG,采用2bit用来指示选用哪个子集,14bit用来指示选用子集中的哪些PRB,Subset0、Subset1、Subset2中未被分配的PRB数分别为18-14=4RB、17-14=3RB、15-14=1RB,如图9.4.3所示。

图9.4.3资源分配方式1图例9.4.2.3资源分配方式2

资源分配方式2包含LVRB和DVRB两种。LVRB(集中式VRB)中VRB的个数与PRB相等,是一一对应关系;DVRB(分布式VRB)中DVRB的个数 取PRB的一部分,并且DVRB是以RB-Pair的形式分配的,第二个slot为第一个slot分配的DVRB的跳频。根据题案R1-081818,提供了两种具体实施方法:

·方法1(见图9.4.4):

以 为例,查表可以得到:P=3,Ngap=Ngap,1=18。

计算可得:

对于Ngap=Ngap,1时,只有一个交织单元矩阵,矩阵的行数为 6。将VRB索引逐行写入,逐列读出,交织矩阵的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最后分别插入

第二个slot和第一个slot分配的DVRB的跳频循环移位为

时,可能有部分PRB未被分配,对于Ngap=Ngap,1时,一部分未被分配的PRB位于中间,偏移为offset=Ngap

另一部分未被分配的PRB位于最后,个数为

图9.4.4方法1(Ngap=Ngap,1)

·方法2(见图9.4.5):

以 为例,Ngap=Ngap,2,查表可以得到:P=3,Ngap=Ngap,2=9。

计算可得:

对于Ngap=Ngap,2时,可能有多个交织单元矩阵,交织单元矩阵个数为 矩阵的行数为Nrow= 将VRB索引逐行写入,逐列读出,交织矩阵的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最后分别插入

个NULL值。第二个slot和第一个slot分配的DVRB的跳频循环移位为

时,可能有部分PRB未被分配,对于Ngap=Ngap,2时,偏移为offset=

未被分配的PRB位于最后,个数为

图9.4.5方法2(Ngap=Ngap,2)9.4.2.4集中式与分布式性能对比

提案R1-074884给出了分布式与集中式分配的性能比较,如图9.4.6、图9.4.7所示。

图9.4.6单天线下性能对比曲线图9.4.7两天线分集下性能对比曲线图中,Nd=1表示集中式资源分配方式,Nd=2,3,6表示分布式资源分配方式。Nd=2表示时隙间跳频,Nd=3和Nd=4表示符号间跳频。四种传输格式为(1PRB,16QAM,R=2/3),(2PRB,QPSK,R=2/3),(3PRB,QPSK,R=4/9),(4PRB,QPSK,R=1/3)。

由图中可以看出,单RB下分布式资源分配方式的增益最明显,随着RB数的增加,分布式资源分配方式的增益减小,同时Nd越大,增益越大,但相应的复杂度越高,3GPP协议最终确定时隙间跳频的方式,采用Nd=2。9.4.3PDSCH性能分析

9.4.3.1PDSCH通用性能

参考相关提案,PDSCH仿真条件参见表9.4.2,其性能如图9.4.8~图9.4.12所示。

表9.4.2PDSCH仿真条件图9.4.8在场景2.1下吞吐量随SNR变化曲线图9.4.9在场景7.1下吞吐量随SNR变化曲线图9.4.10在场景6.1下吞吐量随SNR变化曲线图9.4.11在场景5.1下吞吐量随SNR变化曲线图9.4.12在场景4.2下吞吐量随SNR变化曲线9.4.3.2PDSCH随PMI特性性能分析

提案R4091237中给出了固定PMI和反馈PMI以及不同PMI反馈粒度的性能。仿真条件参见表9.4.3,其性能如图9.4.13所示。

表9.4.3不同PMI反馈方式PDSCH仿真条件图9.4.13反馈单个PMI/多个PMI下PDSCH性能

9.5.1REG的图例

下行控制信道PCFICH、PHICH、PDCCH在物理资源中的映射以REG为基本单位,不同配置下每个RB中包含的REG数目不同,每个REG中用于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的RE数目为4,具体如图9.5.1所示。9.5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映射图例

图9.5.1REG的图例由图9.5.1可知:

(1)无论小区参考信号的配置如何,第一个OFDM符号中每个物理资源块nPRB包含两个REG,如图(a)。

(2)如果小区参考信号的配置为单天线端口或两天线端口,第二个OFDM符号中每个物理资源块nPRB包含3个REG,如图(b)。

(3)如果小区参考信号的配置为四天线端口,第二个OFDM符号中每个物理资源块nPRB包含2个REG,如图(c)。

(4)无论小区参考信号的配置如何,第三个OFDM符号中每个物理资源块nPRB包含3个REG,如图(d)。

(5)无论小区参考信号的配置如何,第四个OFDM符号中:

正常CP:每个物理资源块nPRB包含3个REG,如图(e)。

扩展CP:每个物理资源块nPRB包含2个REG,如图(f)。9.5.2不同天线配置、带宽情况下的REG数目

表9.5.1、表9.5.2分别给出了四端口、两/单端口下不同带宽OFDM符号包含的REG数目。

表9.5.1四天线端口不同带宽OFDM符号中包含的REG数目

表9.5.2两/单天线端口不同带宽OFDM符号中包含的REG数目9.5.3下行控制信道符号的物理资源映射

下行信道中各物理信道信息以及参考信号、主辅同步信号可参照以下顺序依次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位置上,如图9.5.2所示。

图9.5.2下行信道物理资源映射的顺序

表9.5.3为下行物理资源映射设定的系统参数。表9.5.3下行物理资源映射设定的系统参数根据表9.5.3中的参数设定,结合图9.5.2给出下行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映射过程。

系统带宽为5MHz时,NDLRB=25,单天线端口发射时控制信道的RE映射与两天线端口一致,四天线端口发射时除了第二个OFDM符号上REG个数不同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