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Tonnies的话说:前者是Gemeinschaft,后者是Gesellschaft。用Durkheim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我以后还要详细分析这两种社会的不同。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一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陌生人对于婴孩的话是无法懂的,但是在做母亲的人听来都清清楚楚,还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不但对人,他们对物也是“熟悉”的。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内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的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在思考和探索中国出路的过程中,涉及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二是当时中国社会是何种性质、要进行何种革命的问题。当时费孝通未参与这场大论战,但《乡土中国》却对大论战中的重要问题,即中国社会的特质问题作了学术上的解答。在书中,费孝通使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乡土中国》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殊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用韦伯的理想类型来描述中国社会,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目前,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回溯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还需要回头看,认真审视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全面掌握中国文化的脉络。《乡土中国》中所蕴含的理论和思想不仅能让我们回溯历史、展望未来,还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启迪我们去认识当下的这些挑战,形成中国当代的思想、中国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摘编自尉建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俗社会是一种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B.法理社会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比礼俗社会更加进步。C.“熟悉”可以借《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加深理解。D.土气的表现之一是在乡土社会中成长的人们对于彼此都非常的熟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地方性的限制下,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B.《乡土中国》中所蕴含的理论和思想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颇有启示。C.现代社会讲究“画押签字”,但在乡土社会这样做,会让人感觉“见外”。D.乡土社会的生活环境限制了选择关系的权利,这样“熟悉”才得以发生。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4.一个“熟悉”的乡土社会,可能会存在哪些弊端?请简要概括。5.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殊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琴痴刘怀远民国时,慈惠墩唯一的女裁缝叫肖爱枝。她膝下三个女儿,大女儿叫春花,二女儿叫秋月,唯独三女儿没有大名,人称三丫头。不知道是肖爱枝每天忙着剪布裁衣,还是女儿多得违背了她的理想,所以她不愿意再给三女儿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三丫头虽被妈妈忽略,却心灵手巧,八九岁时就能用碎布头做一些巴掌大的小衣服,特别是一套小旗袍,线条的拿捏,让做了半辈子衣服的肖爱枝暗暗称奇:这孩子生来就是一个上乘的裁缝!如果不是跟着妈妈去了一次张百万家,可能她真就一心一意长成了一个好裁缝。这天,肖爱枝要把做好的几套衣服送去张百万家,三丫头尾巴似的跟在她后面。到了张家,三丫头听见了叮叮咚咚的流水声,从没听过的悦耳水声,那水声淙动跳跃,一下牵住了三丫头的耳朵。妈妈敲开一扇门,三丫头眼前一下亮了:一个洋学生模样的大姐姐坐在暗红宽大的桌案前,微低着头,左额前垂下一细绺黑发,她拨弄一块乌亮的长条木头上的几根弦,见她们进来,纤巧的手指停下来,那水声立刻消失了。大姐姐把额前的头发抿到耳后,凑过来看新衣。三丫头不知哪来的勇气,问:“你拨的是什么?”大姐姐笑盈盈地说:“我在弹琴啊。”“那我怎么听到水声呢?”“我弹的就是《高山流水》呀!你也会弹琴吗?”三丫头摇摇头。肖爱枝说:“大小姐,您别理她,她什么都不懂。”“能听懂我弹的曲子,这孩子真是不得了!我教你弹琴好吗?”肖爱枝忙拦下:“小孩子没轻没重的,那么贵重的物件,别给您拨弄坏了。”“坏不了的,来!”大小姐拿着三丫头的小手在琴弦上拨弄,三丫头的手指一动,立刻听到一颗水珠叮咚滴落。三丫头学着大姐姐的样子乱动起来,惊得妈妈忙把她推到一边,说:“拨坏了,卖了你也赔不起!”回到家,三丫头的额前精心垂下了一绺头发,不过她的头发是黄黄的。她问妈:“明天还去大小姐家好吗?”肖爱枝说:“人家不做衣服了,还去干什么?”三丫头说:“我要去和她学琴。”肖爱枝把嘴撇一下:“别想些没用的,你不能弹。”“那她怎么能弹呢?给我也买个琴吧。”肖爱枝搪塞道:“有了富余钱就买。”三丫头满心欢喜,帮妈妈做事更勤快了。肖爱枝的手艺好,生意就很好,每当面带微笑数钱的时候,三丫头就凑过来问:“快够给我买琴了吧?”“快了,快了。”三丫头问:“还差多少钱?”肖爱枝说:“再过几年就差不多了。”一晃,三丫头额前的一绺头发又黑又亮了,真的成了妈妈的好帮手。她和妈说:“我也能做衣服了,我自己攒钱买琴可以吗?”肖爱枝就生气了,大声地说:“你多大了,还尽做些小孩子的痴心梦,你会弹吗?弹琴可以弹饱肚子吗?”三丫头说:“没有琴我怎么会啊?”肖爱枝说:“有那个钱给你做几件新衣服,再买个银镯子戴上。”三丫头说:“我不穿新衣服,不戴银镯子,只买琴。”肖爱枝说:“天生受苦受累的命,弄些没用的干什么?饿上几天看你还想不想弹!你要敢买,我就先砸琴,再砸断你的腿!”三丫头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和妈说不了一句话,额前垂着的一绺头发倒越来越长了,遮了眼睛,她也不往后撩一下。她多么想听到那淙淙流水的声音,多想再看到大小姐那弹琴时优雅的身姿。大小姐去东洋留学了,再没有回来过。有户人家上门提亲,肖爱枝满意,三丫头悄悄拉住媒人提了个条件,要求彩礼中有架琴。媒人把话带过去,不想男方一口回绝,说买牛买马可以,没用的东西不置。三丫头成了街上茶余饭后的话题,说这孩子模样挺俊的,脑子却有问题。还有人说,这孩子闲下来时,两根手指就不自觉地弹动,别真有痴病。在人们眼里,孤僻的三丫头成了一个病人。三丫头成了大姑娘。三丫头成了老姑娘。突然有一天,街上传来一阵悠扬的声音,三丫头一激灵,先是以为大小姐的琴声,再听,又感觉比琴声悠长。她奔出去看,是一个挑担游乡的货郎在吹一根长长的竹管。三丫头问:“这是什么乐器?”中年货郎说:“这是箫,好听吧?”“琴更好听,有琴卖吗?”货郎转着眼珠看三丫头的窈窕身材,说:“你想买琴?我会弹琴的,我知道哪里有卖,我带你去挑。”村里就不见了三丫头。三丫头再出现时,已不是一个人,怀里抱一个小的,身后跟个大的,两个俊闺女。肖爱枝懵一下,立刻明白了,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顿,三丫头平静得像立在暴风骤雨中的一截儿木头,额前垂着一绺粗黑的头发。骂累了,肖爱枝还是双手接过三丫头怀里的孩子,这一刻,碰到了女儿的手,感觉不对劲,忙抓过女儿的手,竟不见食指和中指。肖爱枝俯下身,双手捧住这只残手问:“怎么搞的?”三丫头摇着头不说话。三丫头的大孩子说:“不许弹琴,被刀剁下了。”肖爱枝好像明白了什么,喉咙里滚动了几下,眼泪滴落到断指处。好久,她抚摸着大孩子的头问:“你叫啥?”“我叫大琴,妹妹叫小琴。”肖爱枝耳朵有些背,追问:“小晴?大晴?”“是弹琴的琴。”肖爱枝抱住三丫头,哭声终于从喉咙里传出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三丫头在做衣服方面有天赋,得到了妈妈肖爱枝的称赞,所以她一心一意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裁缝,但未能如愿。B.小说将曲子定为《高山流水》,表示张家大小姐把三丫头看作知音,愿意教她弹琴,这更激发了三丫头对琴的向往。C.“弹琴可以弹饱肚子吗?”这句话反映了肖爱枝对现实生计的关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她与三丫头之间的分歧。D.结尾处“逃”字用得传神,它表现了肖爱枝终于压抑不住自己的情感,三丫头的遭遇让她悔恨、痛苦、惊奇、失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为下文普通百姓不理解三丫头的追求做铺垫。B.“在人们眼里,孤僻的三丫头成了一个病人”,这句话运用了反衬手法,突出周围人思想浅薄,不懂得欣赏美。C.小说以琴为中心,折射出复杂的人性,例如其中货郎的自私、残忍让读者不胜唏嘘,更令读者同情三丫头。D.小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结尾处交代两个孩子的名字时,作者也设置了一个小转折,这样更突出三丫头对琴的钟爱。8.“额前的一绺头发”在文中多次出现,对塑造三丫头的形象有什么好处?9.你是如何看待三丫头痴迷于琴的这个举动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角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己后,便从文吏,略无卒业者。冠冕,而为上者,则有何胤、刘献、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䤾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10.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皆以一经A弘圣人之B道C上明D天时E下该人事F用此致卿G相者多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古今异义,古义是金属制的刀斧等。B.殆,意思是近,几乎,与《论语》“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意思不相同。C.益,指好处,有利的,与《师说》“故圣益圣,愚益愚”的“益”意思相同。D.济,成就,与《行路难(其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末年清谈之风盛行,读书人只诵读老师讲过的话,用在时务上,几乎没有一件用得上。所以士大夫的子弟,以博览为贵,不肯专守章句。B.梁朝皇孙以下之人在童年时代就进入国学,走上仕途后却很少有完成学业的。文中借此批评当时学风不正,进而强调读书学习、专研经术的重要性。C.博士买驴,契约写了三张纸,没有一个“驴”字。这种人言语鄙陋,举止粗俗,还专断保守,只在无益的事上尽力,不务正业,是不适合做老师的。D.博览经典著作,只要熟悉经文,粗通传注大义即可,而非要弄清楚“仲尼居”的“居”是在闲居的内室还是在讲习经术的厅堂,并没有什么必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1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都对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返照唐•杜甫楚王宫①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②愁时早闭门。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注】这首诗大致是杜甫于大历元年至二年(766—767年)旅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①楚王宫:楚王之宫,相传楚襄王所游之地。②绝塞:极远的边塞地区,这里指夔州。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宫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迹,诗人用它们来代表夔州。首联两句写景,互文见义,描写了夔州雨后黄昏的景象。B.颔联点题,斜阳返照江水,好像山壁都翻倒在江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浓云遮蔽了树林,使山下的村庄都看不见了。C.诗人年迈穷愁,肺病缠身,只有高枕而卧,身在遥远的边塞,忧愁的时候,他没有观赏晚景的心情,只好早早闭门。D.《招魂》出自《楚辞》,据传是为了悼念屈原所作。杜甫将自己比作南方未招之魂,借助典故表达自己深沉的悲慨。16.《返照》与《登高》都是杜甫在大历初年旅居夔州时所作,两首诗表现的情感也非常相似。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相似的情感。四、默写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素来有尊师传统,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吐槽”,本质上是一档节目,是征得被“吐槽”者同意后的“戏谑”表演。否则,在网络视频中“吐槽”一个不知情者,其后果可想而知。“吐槽”现象代表了网络娱乐表达的新形式,这种对他人①__________、挖苦贬损的语言只要不是对着自己,谁听了都舒服,这恰恰也符合人性的弱点。“吐槽”就是大众代替对人性进行一次次的“审丑”,而且被“吐槽”的对象大多是演员、歌手和明星,是粉丝们平时追崇的偶像。发现他们的软肋,矮化他们的形象,让他们与大众的对应点更多,这或许是观众看这类节目时感到开心、满足的原因之一。“吐槽”是门艺术,笑对“吐槽”需要勇气,明星在接受“吐槽”时②__________,就更让粉丝们喜欢。“吐槽”作为一种话语形态的出现与流行,符合人性中审美的另一面——审丑。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如今为人③__________的那些“吐槽”,也不过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而且变得更“简”,也更符合网络传播的规律。虽然它们无法和真正的喜剧艺术相比,但毕竟也让许多人在生活的压力之下,感受到了些许欢乐。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文中画横线复句的类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工作、带娃忙碌了一天,只有睡前能享受一段轻松、安静的时光。对于他们来说,手机就像是一个烘托独处气氛的工具,此时承载的主要是心理安慰的功能。但是,与心理上的轻松相反,眼睛是紧张的。因为人除了睡着的时候,眼睛全天无休,我们工作的时候它在工作,我们自认为“休息”的时候,①__________。从医学角度来看,首先,眼睛专注地盯着手机时眨眼会减少,角膜表面的泪膜会变得不稳定且容易破裂,泪液快速蒸发。当时或者次日,眼睛出现干涩、疲劳、流泪、不想睁眼等症状时,很可能是干眼症已随之而来了。医学上还有一个名词叫“视屏终端综合征”,意思是看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引起的各种不适综合在一起形成的病症,这与屏幕使用时间直接相关,②__________,症状越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角膜上皮损伤,甚至眼痛、头痛等症状。其次,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睫状肌会持续收缩、痉挛,使各年龄段人群产生明显的疲劳甚至头晕的症状。对于青少年,长期近距离用眼、睫状肌持续收缩会诱导近视的不断进展;③__________,此举可能会使晶状体弹性下降,加重花眼甚至白内障。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去年春天,我们一行三人去安徽砀山县看梨花。B.“70后”的我们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志气、不认输的勇气。C.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睁开眼第一件事先拿手机。D.我们高三(1)班的56个同学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六、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单元中写到:“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家乡,不仅仅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家乡的草木风物、砖瓦历史,还锻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请围绕“家乡·成长·精神”的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比礼俗社会更加进步”错误。文中并没有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进行比较,探讨孰优孰劣,只是介绍两种社会性质不同。故选B。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乡土社会的生活环境限制了选择关系的权利”错误。原文提到“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可见不是生活环境限制了选择关系的权利,而是在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先于个人存在的,无须选择,熟悉就自然发生了。故选D。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主要论述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A。表现了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奉献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与乡土社会的“熟悉”这一特点关联不大。B。表现的是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与乡土社会的“熟悉”不相关。C。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而不是体现乡土社会的“熟悉”。D。表现了农人对“物”的熟悉,听到了虫声,就知道了春天的到来,与乡土社会人们与土地紧密相连,对物也是“熟悉”的相符合,能够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D。4.答案:①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若仅靠乡土社会中“熟悉”的规则行事,可能会发生很多法律上说不清的纠纷。②乡土社会对物的“熟悉”养成了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的思维方式,限制了对笼罩万有的真理的追求,可能会导致落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探究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乡土社会依靠“习”出来的礼俗来维持秩序,信任是基于对规矩的熟悉。而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若仅靠乡土社会中“熟悉”的规则行事,可能会发生很多法律上说不清的纠纷。例如在处理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等现代法律问题时,单纯依靠传统的规矩可能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甚至会出现混乱。②乡土社会对物的“熟悉”养成了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这种认知方式可能会限制人们对世界的全面理解。例如,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抽象知识领域,乡土社会的人们可能因专注于具体的生活经验,而难以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知识,从而影响个人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的知识水平提升,限制对笼罩万有的真理的追求,产生知识和认知的局限性;乡土社会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熟悉”社会,人们生于斯、死于斯,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这种封闭性可能会限制新思想、新技术的传入,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能会导致落后。5.答案:①乡土中国是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一种特殊的体系,材料一中所表现的就是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关系,人对物的关系也是“熟悉”的关系。②这种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与人的关系通过礼俗,而非通过法律来调节,乡土社会通过熟悉得到信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①乡土中国是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一种特殊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维持方式等多个方面。在社会关系上,如材料一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种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关系,“每个孩子都是在家人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基于任务结合的,人们从熟悉中获得信任和可靠性。②这种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交往是基于熟悉的,打招呼这种简单的行为就可以完成交流,不需要像陌生人社会那样详细说明;人与人的关系通过礼俗,而非通过法律来调节,乡土社会通过熟悉得到信任;又如对“孝”的理解也是具体的、因人而异的,通过在日常接触中摸熟父母的性格来尽孝,而不是基于抽象的道德准则。总之,这种特殊体系深入到乡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支配作用。6.答案:C解析:A项,“所以她一心一意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裁缝”曲解文意,强加因果,原文也没有说她一心一意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裁缝。B项,张家大小姐并没有将三丫头看作知音的意思。三丫头能从《高山流水》中听出了流水声,张家大小姐很高兴,只是表示愿意教三丫头弹琴。D项,“惊奇、失望”情绪属无中生有,肖爱枝在得知三丫头遭遇和孩子的名字后,她内心情感复杂,可能有懊悔、痛苦、怜惜、震撼等情感。7.答案:B解析:“反衬”不正确,这句话用人们对三丫头不合理的看法,含蓄地表明周围人的狭隘和浅薄。8.答案:①“额前的一绺头发”是细节描写,使三丫头的人物形象更能打动人心;②从“黄黄的”到“又黑又亮”,又到“越来越长,遮了眼睛”,最后到“粗黑的头发”暗示了三丫头的成长,从少女成长为妇人;③这绺头发具有象征意义,它暗示了三丫头对学琴的向往和坚持永不改变,塑造了三丫头琴痴的形象。解析:9.答案:示例1:①我认为三丫头痴迷于琴表现了一个人对理想的坚持。②三丫头因琴而努力奋斗,又因琴而上当受骗,还被砍掉手指,但是她的初心不改,这种精神令人感动,虽然三丫头从未拥有过琴,但她的精神足以激励人们。示例2:①我认为三丫头痴迷于琴的举动不妥。②在当时糊口都难的生活条件下琴是一种奢侈品,三丫头不愿意放弃琴,结果上当受骗,手指被砍,命运悲惨;她如果能变通一些,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裁缝,生活会更加顺当,命运会更好。解析:10.答案:CEF解析:句意:都能凭一种经术来弘扬圣人之道,上通天文,下知人事,以此获得卿相官职的人很多。“以一经”是介词结构,不能独立成句,所以A处不能断开。“弘圣人之”中存在两个宾语,不合逻辑,这里的“之”不能是代词,应该是助词,连接后面的“道”,形成完整的动宾结构。所以B处不能断开,C处需要断开。“上明”语意语法结构不完整,所以D处不能断开。“天时”做“明”的宾语,和“下该人事”构成对仗,所以E、F处需要断开。“卿相者”是关系紧密的短语,不能断开。故选CEF。断句为: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11.答案:C解析:“意思相同”错误,《爱莲说》“香远益清”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所以二者不同。A项,“金就砺则利”中的“金”确为古今异义,今义是金属,通常指金、银、铜、铁、锡等。选项正确。B项,《论语》“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是“疑惑”的意思。所以二者不同。选项正确。D项,《行路难(其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是“渡水”的意思,所以二者不同,选项正确。12.答案:C解析:“这种人言语鄙陋,举止粗俗,还专断保守”错误,根据原文“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可知博士买驴的谚语,是指博士写文说话不得要领,并没有说博士“举止粗俗,还专断保守”。13.答案:(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2)问一句动不动就回答几百句,追问其中的主旨,却往往不得要领。解析:14.答案:①材料一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指出了学习对人修身成长的作用。②材料二强调了学习要注重实用,反对空守章句,不问庶务。解析:15.答案:C解析:C。“身在遥远的边塞,忧愁的时候,他没有观赏晚景的心情”错,“愁时”和“肺病”相应,应讲作“哀时”,哀伤时世,不能讲作忧愁的时候。故选C。16.答案:①漂泊异乡的愁情:《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表现了长期漂泊在万里之外,远离家乡;《返照》以“未招魂”自比,表达了流落南方的深沉悲慨。②年老多病的感伤:《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与《返照》“衰年肺病唯高枕”,都直接表明自己已是年老多病之身。③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哀痛:《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悲家国多难,悲百姓之苦;《返照》用“豺虎乱”暗示了当地军阀横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解析:17.答案:(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析:18.答案:①说三道四②泰然处之③津津乐道解析:①处,根据空前句“是征得被‘吐槽’者同意后的‘戏谑’表演。否则,在网络视频中‘吐槽’一个不知情者,其后果可想而知”可知,此处是指对被“吐槽”者胡乱议论的语言,所以可填“说三道四”。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②处,根据空前句“笑对‘吐槽’需要勇气”可知,此空是指明星们笑对“吐槽”,面对针对自己的“吐槽”很镇定地接受,所以可填“泰然处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资健康管理办法
- 企事业单位绿化养护项目招标
- 通信工程商品混凝土施工合同
- 儿童节目制片合作协议
- 珠宝共享租赁协议-时尚活动
- 短期技术研发聘用合同
- 网络安全服务招标申请
- 汽车制造业装卸规范
- 2025厨师承包餐厅合同
- 市政工程人员文明施工承诺书
- 2024年院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专项测试题有答案
- 《小数除法: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药物干预研究
- 舞蹈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市政工程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方案
- 期末检测(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考试历年真题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药理学》机考终结性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2-百度文
- JGJ/T 241-2011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2024海南省图书馆公开招聘财政定额补贴人员15人(一)(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