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玻璃纤维项目
质量管理方案
目录
一、公司概况.......................................................3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
二、质量管理之理论观...............................................4
三、质量管理相关术语..............................................15
四、质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22
五、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23
六、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27
七、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30
八、质量改进工作的管理............................................32
九、质量改进的内涵................................................36
十、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46
十一、六西格玛管理的策划..........................................49
十三、质量检验的含义..............................................58
十四、质量检验的组织..............................................63
十五、质量检验的计划与实施........................................67
十六、抽样检验的基本术语..........................................80
十七、计数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86
十八、采购供应的质量管理..........................................91
十九、采购供应的质量职能.........................................101
二十、设计与开发的评审...........................................104
二十一、设计与开发的质量职能.....................................109
二十二、项目简介.................................................112
二十三、产业环境分析.............................................116
二十四、我国玻璃纤维产业发展历程................................117
二十五、必要性分析...............................................118
二十六、投资估算.................................................119
建设投资估算表....................................................121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2
流动资金估算表....................................................123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4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5
二十七、进度规划方案.............................................126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27
一、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
2、法定代表人:苏xx
3、注册资本:82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1-4-23
7、营业期限:2011-4-23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8729.246983.396546.93
负债总额5092.614074.093819.46
股东权益合计3636.632909.302727.47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
营业收入33319.4626655.5724989.60
营业利涧6644.845315.874983.63
利润总额5670.714536.574253.03
净利润4253.033317.363062.18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4253.033317.363062.18
者的净利润
二、质量管理之理论观
在现代质量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质量管理专家中的核心人物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些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如戴明、朱兰、石川馨
等,使人们对质量及质量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质量管理专家们
的观点及其理论对质量管理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1、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休哈特
1891年休哈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新坎顿,1917年获得加州
大学伯克菜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1924年5月,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由他提出。他认为,产品质量
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的控制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
从而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提前到事前控制。休哈特重要的著作是
《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1931年出版后被公认为质量基本原理
的起源。本书对质量管理作出重大贡献。休哈特宣称“变异”存在于
生产过程的每个方面,但是可以通过使用简单的统计工具如抽样和概
率分析来了解变异,他的很多著作在贝尔实验室内部发行。1939年休
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一书,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大量
文章。休哈特的计划一执行一检查f行动循环的观点被戴明和其他人
广泛应用,进行质量改进项目的管理。此循环包括计划你想要做的事、
执行计划、研究结果、进行纠正,然后再开始新的循环。
2、现代质量改进之父:戴明
戴明1900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1928年获耶鲁大学数学物理学
博士。1950年,戴明前往日本工业界担任讲师和顾问,对于日本的质
量管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
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1980年,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名为
“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节目播出后,戴明便成为美国在质量
方面的著名人物。戴明最早总结了旨在加强组织管理的戴明14条。14
条建立在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之上。这个体系包括四个部分:系
统方法、了解统计变异、知识的本质和范围、了解人类行为的心理学。
1987年8月在美国召开的戴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戴明博士以“迎接
挑战,摆脱危机”为题,对著名的14条质量管理要点进行了进一步的
阐述。
(1)要使产品具有竞争力并占领市场,应该把改进产品和服务质
量作为长期目标。
(2)提倡新的质量观念(新的哲学)一一不能容忍粗劣的原料、
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消除依赖大量检查来保证质量一一检验的滞后性,理解检验
的目的在于改进流程并降低成本。
(4)采购、交易不应该只注重价格——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
考虑。
(5)持续不断地改善生产和服务系统一一无论是采购、运输、工
程、维修、销售、财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都必须降低浪
费和提高质量。
(6)实行更全面、更好地在职教育和培训一一培训必须是有计划
的,且必须是建立在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之上,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
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一一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者知道
需要改善的地方,当知道之后,管理者必须采取行动。
(8)排除恐惧,让每个人都能有效工作一一所有员工必须有胆量
发问,提出问题或表达意见。消除恐惧,建立信任,营造创新的氛围。
(9)拆除部门壁垒一一每一部门都不应该只独善其身,而需要发
挥团队精神,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
本,同时可以激发小组、团队和员工之间的努力。
(10)不搞流于形式的质量运动一一取消主观的计量化目标。
(11)取消工作标准和数量化的定额一一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
而非质量上。
(12)排除人们为其工作成果而自豪的障碍一一任何导致员工失
去工作尊严的因素必须消除。消除障碍,使员工找回以工作为自豪的
权力。
(13)鼓励自我改进,实施有力的继续教育和用训计划一一由于
质量和生产力的改善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数目的改变,因此所有员工
都要不断接受训练及再培训。一切训练都应该包括统计技巧的运用,
并且教育员工学会自我提高。
(14)采取积极的行动推动组织的变革一一创造一个能推动以上
13项的管理结构。
3、质量领域的首席建究师:朱兰
朱兰1904年12月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布勒伊拉。朱兰质量管理强
调平衡使用管理、统计和技术概念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质
量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形成了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朱兰质量管理
理论体系对整个世界质量管理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朱兰质量管理理
论体系中,有许多理论至今看来仍称得上是“不朽”的真理或真知灼
见。他提出了质量管理过程的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
进。并用一个质量螺旋模型阐述了产品质量从产生、形成到实现的过
程。《管理突破》及《质量计划》两本书是他的经典之著。他在1951
出版的《质量控制手册》,到1998年已发行到第五版,改名为《朱兰
质量手册》,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控制科学的名著c为奠定全面质量
管理(TQM)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79年建立了
朱兰学院,该学院如今已成为世界上领先的质量管理咨询公司。
朱兰是一个明确地把质量与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的质
量管理大师,他认为质量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包括以下内容。
(1)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必须强制性地接受有关质量的培训。
(2)持续的质量改进不是一个相关的计划而应形成一种企业文化。
(3)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要接受使用统计工具的培训。
(4)通过质量管理循环(QCC)并以可维护的方式使员工系统地
投入到质量管理活动中。
(5)质量改进目标应该融入企业绩效目标,并能够通过质量战略
规划实现。
朱兰认为高层管理者对质量的责任是无法授权他人代理的,实施
质量革命,任何首席执行官都必须按照以下7个步骤进行。
(1)首席执行官们必须建立监督委员会或质量委员会,并且要亲
自担任主席一职。
(2)首席执行官们必须意识到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
在企业的计划中必须包括明确的质量目标。
(3)他们应该鼓励全组织的质量教育和培训,这样才能使人们相
信质量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活动。
(4)首席执行官不能仅仅关注财务指标,还应该开发质量测量方
法。
(5)必须连续地估量质量改进的成果,务必使之超过公司的既定
目标。
(6)在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解决问题、创新与革新的
重要性。
(7)奖励机制要符合顾客的最优质量标准,而不是生产力标准和
“努力工作”。顾客的最优质量标准会经常性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
层管理人员必须要勇于革新。
朱兰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只有通过一系列不断累积的贡献
和顾客一供应商价值链的创造才能够提高质量。他认为每个员工既是
供应商也是顾客,认为任何活动都是与顾客和供应商相关的过程。
4、全面质量控制之父:阿曼德,菲根堡姆
阿曼德•菲根堡姆1920年出生于纽约市,1951年毕业于麻省理工
学院,获工程博士学位。菲根堡姆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他主张
用系统或者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要求所有职能部
门参与,而不局限于生产部门,强调对组织内部所有职能部门进行全
面质量控制的概念。1961年,菲根堡姆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
首次提出“全面质量控制”概念(TQC),并被世界广泛接受和运用。
认为全面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
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
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控制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
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1998年菲根堡姆在第三届上海国际
质量研讨会上发表了“未来属于全面质量领先者”的演讲,把全面质
量的发展归结为10项全面质量准则。
(1)质量是全公司范围的过程。
(2)质量是由顾客来评价的。
(3)质量和成本是相合的和统一的,而不是相斥的和矛盾的。
(4)质量成功要求个人和团队的热情和协作精神。
(5)质量是一种管理方法。
(6)质量与创新相互依赖°
(7)全面质量是一种道德规范。
(8)质量要求不断地改进。
(9)全面质量是提高勺产率最有效的贡献者。
(10)质量是联系顾客和供方的全面体系来实现的。
菲根堡姆认为,这10项准则不是均等的,在某个阶段,其中的某
几项是特别重要的。对于组织实践,全面质量的成功在于系统地管理。
离开系统的方法,组织难以取得持续的成功。全面质量的有效在于
“知识,在得到正确地应用的时候,才有力量”。
5、零缺陷之父;菲利普・克罗斯比
菲利普•克罗斯比1926年出生于西弗吉尼亚的惠灵。克罗斯比提
出“零缺陷管理”的管理观念,并因此于1964年获得美国国防部的奖
章,进而影响了世界的零缺陷管理运动。“零缺陷管理”或“缺点预
防”是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里所指的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
缺点,或缺陷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
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陷。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可以促使管理达到最佳程度。该管理方法的主要做法如下。
(1)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2)DIRFT,即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3)开展零缺陷工作日竞赛。
1979年他在佛罗里达创立了PCA公司和克罗斯二匕质量学院,并把
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质量管理与教育机构。引发了全球源于生
产制造业、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的质量运动,创造了其独有的
词汇,其中包括“零缺陷”,“符合要求”的质量定义及“不符合要
求的代价”等,克罗斯比认为,培训、纪律、榜样向领导可以产生预
防,管理层必须下决心持续地致力于营造以预防为导向的工作环境。
1979年他出版了《质量免费一一确定质量的艺术》之作,把波及全球
的质量革命运动推向新的阶段。提出作为工作哲学的质量管理的四项
基本原则。
(1)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2)质量是怎样产生的。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
(3)什么是工作标准。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
就好”。
(4)怎样衡量质量。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
是用指数。
6、QC小组奠基人:石川馨
石川馨1915年出生于日本,193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程系,主修
应用化学。石川馨的突出贡献是一直致力于日本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
研究,开发出石川图(因果分析图)°作为日本质量管理小组(QC小
组)的莫基人之一,他是将国外先进质量管理理论而方法与本国实践
相结合的一位专家。20世纪50年代,石川馨提倡这样一种理念,即
“下一个过程是你的顾客”,他认为这是解决部门间冲突及鼓励团队
合作的关键所在。1968年,石川馨出版了一本为QC小组成员准备的非
技术质量分析课本《质量控制指南》,带动和培养了日本质量管理理
论与实践人才。1981年,他在纪念日本第1000个QC小组大会的演讲
中,描述了他的工作是如何将他引入这一领域的。“我的初衷是想让
基层工作人员最好地理解和运用质量控制,具体说是想教育在全国所
有工厂工作的员工;但后来发现这样的要求过高了,因此,我想到首
先对工厂里的领班或现场负责人员进行教育”。石川馨认为日本企业
能够成功地支配世界市场的原因就在于日本人的质量意识和在质量管
理方面所做的贡献,使人们意识到全面质量管理和QC理念的基本特征。
石川馨坚信任何组织只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
控制质量,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他常常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做任
何应当做的事”。
(1)一切活动都是一个过程,因此了解谁是顾客,谁是供应商,
并正确判断他们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2)质量管理需要系统的方法,必须把成本、产品本身的质量、
生产率及可靠的分销渠道都考虑在内。
(3)质量管理是一个包括所有职能在内的横向管理过程。因此,
要改进质量的所有关键领域必须通过协作共同完成质量循环。
(4)QC关键在于态度和行为,而不是一些工具和技术。因此,有
效的质量管理离不开持续的教育和培训。
(5)质量循环是一种真正的改进质量的方法,也是一种表现对人
的尊重及利用人们的创造力和革新力的有效方法。
7、创新质量观念的大师:田口原一
日本工程师田口原一因为提出轰动的质量改进概念“稳健设计”
而出名。稳健设计(田口法)是质量工程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使
节省成本的设计能力迅速提高。田口损失函数将质量特性与成本联系
起来,认为质量损失是产品差异及产品使用中所带来的有害副作用造
成的,每次偏差都会导致经济损失按几何级数上升c田口原一的线上
和线下质量法采用一种独特方式减少产品差异。其线上方法指在生产
环境中保持目标价值和有关该目标变量的技巧,其中包括统计控制图
表等方法。线下质控法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和流程开发。这是田
口法的独到之处。认真抓好这个方面最能提高产品质量,因为最终产
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流程。田口原一的质量观涉及
整个生产职能,共有以下5个要点。
(1)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削减成本是企业
的生存之道。
(2)衡量成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产品对社会造成的一切损失。
(3)改变产前实验的程序。从一次改变一个因素到同时改变多个
因素,提高产品和流程的质量。
(4)改变质量定义。日“达到产品规格”改为“达到目标要求和
尽量减少产品变异”。
(5)通过检查各种因素或参数对产品性能特色的非线性影响,可
以减少产品性能(或服务质量)的变化。任何对目标要求的偏离都会
导致质量的下降。
三、质量管理相关术语
当今社会,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最富能量的要
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有形资产
的扩张,而是在深刻的知识创新的基础上,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因而,
质量管理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
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0/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等理念得到
进一步的推广,其IS09000;2005质量管理基础与术语标准在世界范
围内,统一了对质量管理及其相关术语的认识。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注:关于质量的指导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
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围绕着质量而开展
的各种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质量
管理必须与组织其他方面的管理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
理等紧密结合,才能在实现组织经营目标的同时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
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1)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规定的
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开展质量改进等
活动予以实现的。
(2)组织在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对诸如质量、计划、劳
动、人事、设备、财务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序的管理。由于组织
的基本任务是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围绕着
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是组织的各项管理的主线。
(3)质量管理涉及组冢的各个方面,是否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关
系到组织的兴衰。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正式发布本组织的质量方针,
在确立质量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运用管理的系
统方法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配备必要的
人力和物质资源,开展各项相关的质量活动,这也是各级管理者的职
责。所以,组织应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
们的才干和工作热情,造就人人争做贡献的工作环境,确保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活动顺利地进行。
2、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意
图和质量方向”。
注1;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
框架。
注2:本标准中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
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
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质量
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各方的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也是各
方质量行为的准则。
质量目标是“关于质量所追求的目的“0
注1:质量目标通常建立在组织的质量方针基础上。
注2:通常对组织的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纽织质量方针的具
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其通常依据组
织的质量方针制定。为了使质量总目标落到实处,就必须按照系统的
要求,将质量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使之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
位。
3、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
要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注;编制质量计划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
质量策划的目的在于制定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组织可以在质
量方针制定的基础上,依据质量方针所确定的框架,在不同的层次进
一步细化制定出质量目标,同时确定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措施(必
要的运行过程)和必要条件(相关资源)。为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策划应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入手,策划的结果会形成管理方面的文件,
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实现产品的质量目标,策划应从产品的实
现过程入手,策划的结果可能会形成质量计划。应该认识到,质量策
划强调的是一系列活动,而质量计划只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通常
是一种书面的文件。
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
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质量控制是
以预防为主。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适用于对组织任何质
量的控制,不仅仅限于生产领域,还适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料的
采购、服务的提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的配置,涉及组织内几乎所
有的活动。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质量,满足要求C为此,要解决要
求(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过程)、需要对哪些项目进行控制等
问题。
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根据质量要求)、测量结果,判定是
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
程,质量控制不是检验。在生产前对生产过程进行评审和评价的过程
也是质量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质量控制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
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例如,为了控制采购过程的质量,采取的控
制措施可以有:确定采购文件(规定采购的产品及其质量要求),通
过评定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规定对进货质量的验证方法,做好相关
质量记录的保管并定期进行业绩分析。为了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而采
用的评定方法可以有;评价候选供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检验其产
品样品、小批试用、考察其业绩等。再如,某一工序的质量,可以通
过作业指导书规定生产该工序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加工方法、检
验方法等,对特殊过程或关键工序还可以采取控制图法监视其质量的
波动情况。
5、质量保证信任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能满足质量要求的
信任”。
质量保证定义的关键词是“信任”,对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能力
提供足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在订货前建立起来的,如果顾客对供方
没有这种信任则不会与之订货。质量保证不是买到不合格产品以后保
修、保换、保退。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质
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因为质量管理体系
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方面的,都采取了有
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因而具有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不合格的机制。
组织规定的质量要求,包括产品的、过程的和体系的要求,必须
完全反映顾客的需求,才能给顾客以足够的信任。因此,质量保证要
求,即顾客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往往需要证实,以使顾客具有足够
的信任。证实的方法可包括;供方的合格声明;提供形成文件的基本
证据(如质量手册、第三方的型式检验报告);提供由其他顾客认定
的证据;顾客亲自审核;由第三方进行审核;提供经国家认可的认证
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据(如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或名录)。
质量保证是在有两方的情况下才存在,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信任。
由于两方的具体情况不同,质量保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质量
保证是组织向自己的管理者提供信任;外部质量保证是组织向顾客或
其他方提供信任。
6、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
力”。
注;要求可以是有关任何方面的,如有效性、效率性或可追溯性。
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改进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满足质量
要求的能力,由于要求可以是任何方面的,因此,改进的内容非常广
泛,凡是“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质量管理活动均在质
量改进之列。可以是产品、过程或体系,也可以是组织管理中的任何
部分。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质量要求是“提升性”
的满足,它提供一种“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核心理念是要探索增
强满足程度的新途径。因此它要发扬创新精神,追求新的质量水平,
实现质量水平的新提升、新突破。质量改进以有效性和效率为活动准
则,这意味着质量改进是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宗旨,组织应注意识别
需改进的项目和关键质量要求,考虑改进所需的过程,应考核其业绩
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作为质量改进活动时的一个鲜明的成功标志和
业绩记录。质量改进活动是质量管理的永久目标。质量改进的动力就
在于发扬永不满足的精神。
四、质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质量最早只是一个技术的概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逐步让人们认识到质量是包括技术、经济、科技、教育
和管理水平。如产品质量,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生活质量、环境质
量、消费质量、人口质量、教育质量、外贸增长的质量,外资运用的
质量和民族素质质量等。质量作为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衡
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是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基础。树
立大质量的发展观,以质量为导向,提高各级组织的素质、效益和产
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格局中的有利地
位,是全球化背景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质量发展的内涵在于牢固树立经济发展质量优先的理念,有了一
流的质量,才能有一流的产品,才能有世界名牌产品,才会使产品质
量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有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管理能力和民众
素质的不断提升,才会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服务质量快速提升和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环
视当今社会,国家间的竞争正逐渐被企业间产品及服务的竞争所替代°
质量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任何产品及服务所必须具备的。用户
完全满意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和跨国公司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每个企业、每种产品和服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只能有超严格的质量要求,才能努力使自己达到世界级的质量水平。
经济社会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发
展方式的转变,更加重视和处理好质量与速度、效益与规模、当前与
长远的关系,加快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C因此,一个国家
经济增长方式无论如何转变,都必将重视质量,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
进步的综合反映,也是发展生产力、增长社会物质财富和增强综合国
力的重要途径。
五、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日本的质量管理权威石川馨先生曾说;“日本的许多工业产品能
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能大量出口世界冬地,一个最重要
的原因是开展了质量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从他们切身的
经验教训中认识到: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没有市场,也就会失去生
存条件。因而,提出“工业产品质量是日本民族的生命线”、“质量
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生死存亡”等口号,把“以质量打开市场”、
“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的战略理念落实到企业的经营中。
使得日本产品质量在战后60年,成为世界第一流的产品,大大提高了
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松下、索尼、丰田等企业的产品就
意味着高质量,誉满全球。一个企业没有了质量,就没有优质的产品,
就没有了市场,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
企业开拓市场的生命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而
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
(1)质量是企业开拓市场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质量就是生命”等理念已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企业,任何产品都要经
受市场无情的考验。”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用合
格的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有可能不断地扩大市场的份额。
扩大市场份额体现在产品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
物质需求的满足,离不开产品的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的综合和统
一;心理需求的满足离不开产品附加性质量、服务性质量的综合和统
一。事实上,产品的质量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一个质量
低劣的产品,在使用中,消费者自身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不能得到
相应的满足,甚至产生受骗上当的感觉,那么再精心的包装和修饰,
也很难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所以,对产品质量有发
言杈的是用户,用户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
更好的产品质量。在消费需求不断个性化的今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
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人们常说,
一个产品能拯救一个企业,能促进一个企业的发展c从更严格的意义
上说,只有一个富有竞争质量的产品才能引导一个企业驶向成功的彼
UJ
后,
(2)质量是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根本。企业要发展、取得经
济效益,就必须出售自己的产品。产品是否卖得出去,能否将产品转
化为货币,具有竞争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的头等大事c否则,企业的再
生产过程就会中断,甚至有可能破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如增加产量、提
高侨格、降低成本等。增加产量只是一项企业内部生产决策,如果不
能扩大市场占有率,那么,增产就是滞销、积压,非但不能带来效益
的增加,反而会引起效益的减少;提高价格虽然可以增加单位产品利
润、但如提价不能被市场接受,则将使销售萎缩,市场份额缩小,甚
至会失去市场;降低成本当然可以扩大产品降价空间,提高产品市场
竞争力。但如果产品本身缺少市场吸引力,也难以因此而扩大销售,
最终可能得不偿失。因此,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并增加,不论通过何
种途径,都必须以产品质量优势(含品种创新)为基础。企业产品质
量上过硬、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售量上升,则增加产量也是必然的。
同样,产品质量上过硬或市场份额足够大,适当地提价非但不会影响
销售,反而有助于拉开和其他一般产品的档次,有利于形成品牌。至
于成本,随着质量持续改善,不良品率的降低,成本的合理降低也是
必然之事。所以,质量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石,“提高经济效益的巨
大潜力蕴藏在产品质量之中”。
(3)质量是企业竞争刀和经营素质的综合体现。优质产品是企业
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市场经济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产品质量作为
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正日益受到广泛的认同。事实上,在体现企业
竞争力的五要素F,T、Q、C、S中,与质量直接有关的要素有两个:
产品质量(Quality)要好,服务质量(Service)要优良。与质量间
接有关的是产品价格或成本(Cost),质量越高,则成本也越高,质
量越差,则成本也越低。适用的功能(Function)知产品品种是产品
质量好坏的一种体现方式。交货期(TimetoMarket)是服务质量的体
现形式。说到底,体现企业竞争力的五个要素均与质量有关。高质量
的产品更具有合理的成本和富有竞争性的价格。离开了质量改进而单
纯地降低成本并不能真正持久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反,持续
的质量改进却可以导致相对成本的合理下降。大量的事实证明,品牌
的根基在于质量,高质量的产品在竞争中总能处于有利的地位。
从产品质量的形成来看,质量和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制造或提
供过程、销售和消费过程都有关。产品质量取决于过程质量,过程质
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最终取决于员工的素质。质量不仅仅是
体现在作业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层、执行层。质量管理的强化、
质量文化的营造、质量队伍的培育、质量制度的建设都将成为企业质
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质量首先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
各类人员的素质是质量管理成功的基本保证。同时,成功的质量管理
必定可以全面提高企业和职员的素质。
六、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以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
改进为主;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即提出影响质量的各种
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各部门全员参加,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
序,使企业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制状态之中;在工作中将过去的
以分工为主转变为以协调为主,使企业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系统。在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要求做到“三全一多”,即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及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
1、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是相对于广义的质量概念而言的,它不仅要对产品质量
进行管理,也要对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和过程质量进行管理,产品是
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如果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质量和企业职工
的工作质量不提高,很难保证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因此,全面质
量管理强调以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强调提高过程质
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性。此外,不仅要对产品性能进行管理,也要对
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时效性和适应性进行管理,即在进
行产品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进行产量、成本、生产率和交货期等的
管理,保证低消耗、低成本和按期交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服务质
量。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也要对人进行管理,对各个方面的质量进
行全方位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所谓“全过程”是指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
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和设计、生产制造、检验、包装、储运、销
售和售后服务,直到产品使用寿命结束为止的全过程。为了使顾客得
到满意的产品,并使产品能充分发挥使用价值,不仅要对产品的形成
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还要对形成以后的过程乃至使用过程进行质量管
理,即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地管理起来,不仅要搞
好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
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
重在提高。
3、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是企业全体职工工作质量及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各环节和
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与企业职工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
领导素质密切相关。要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企业各个岗位上的全体职
工共同努力,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全面质量
管理不仅是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检验部门的事,不仅是设计、生产、
供应、销售、服务过程中有关人员的事,而且也是企业中各部门所有
人员的事。因为企业中各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着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不只是要求企业中全
体人员在各自岗位的工作中参与质量管理工作,还要充分调动所有员
工的积极性,参与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的活动,做到质量管理,
人人有责。
4、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
率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质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生产技术因素,
又有管理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要把如
此众多的影响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统筹管理,单靠数理统计的方法
是不可能全面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和措施加以综合治理、科学决策,才能取得实效。全面、综合地运用
多种适宜的科学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七、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最早见于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
菲枝堡姆出版的TotalQualityControl一书,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
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
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
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的
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
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首次提出了质量体系问题,提出质量
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见解,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日本、美国、欧洲和其
他许多国家广泛传播,并在各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所发展,
著名的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根据日本企业的实践把全面质
量管理描述为“全公司的质量控制”(CWQC),他认为,CWQC在于整
个公司从上层管理人员到全体职工都参加质量管理c不仅研究、设计
和制造部门参加质量管理,而且销售、材料供应部门和诸如计划、会
计、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及行政办事机构也参加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
IS08402:1994中给全面质量管理下了一个国际化的定义:一个组织以
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
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在这一定义中: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涉及全部管理
目标的实现;“社会受益”是指满足“社会要求”°质量不仅仅指产
品质量,也包括经营;质量可以是有意识形成的,也可以是无意中形
成的(污染或有害效果)。过程除生产过程外,还包括服务、经营等
其他过程。“顾客”已超出一般“顾客”的范畴,顾客可以是最终消
费者、使用者、受益人或需方,它包括企业活动能影响到的所有人,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企业外部的。
日本戴明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于1998年6月对TQM的定义进行了修
订。修订后TQM的定义为:TQM是由整个组织从事的、在效率和效益两
方面达到组织目标的系统活动。它使组织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价格上
提供给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在这一定义中:“TQM”活动是指组织中所有部门的所有人员在所
有水平上的参与,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和使用最少的管理资源达到组织
的既定目标。“组织目标”是指通过持续稳定地满足顾客要求来保证
长期的、适当的利润,同时还包括雇员、社会、供应商和股东不断提
高的收益。这一目标是以质量保证为核心,财务、采购、环境、安全
部门积极采用下制定出来的。“系统活动”是指组织为达到自身的目
标,有强有力的领导和指导,有明确的中长期目标、战略及适当的质
量政策和策略。“提供”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的
活动,包括调查、研究、计划、开发、设计、产品准备、购买、制造、
安装、检查、订货、销售、市场,售后服务、维修、回收及产品淘汰
等。“顾客”是指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使用者、消费者和受益者。
“产品和服务”是指制造性产品、成制品、零部件、材料、系统、软
件、能源、信息及其他所有能够给顾客带来益处的事项。“质量”是
指有用性(包括功能和心理两方面)、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必须考
虑对社会、环境及子孙后代等第三方的影响。
八、质量改进工作的管理
质量改进的目的是通过全员的共同参与,从质量、环境、安全、
成本优化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获取改进的潜能,不断改进公司的产品
质量和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增强市场
竞争力。为实现质量改进的目的,质量改进工作的管理包括对质量改
进活动的组织、策划、测量和评审。
1、质量改进的组织
质量改进的组织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企业质量管理职能部
门承担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管理委员会;二是由员工参与的质量改
进小组,就是质量改进的实施组织,即质量改进的执行团队Q
(1)质量管理部门的之要职责。每个组织的质量管理部门应认真
负责质量改进的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责与任务是:提出质量改进的方
针、策略和目标,明确指导思想,支持和协调。组织内各单位、部门
的质量改进活动;组织跨部门的质量改进活动,确定其目标并配备所
需资源以满足质量改进活动的需要;组织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自
主管理小组)活动,实现质量改进目标;鼓励组织内每个成员开展与
本职工作有关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协调这些活动的开展;评审和评估
质量改进活动的进展情况等。
(2)质量改进执行团队的主要职责。组织内各单位层次质量改进
的职责是:识别并策划本单位的质量改进活动,并能持续开展;测量
与跟踪质量损失减少情况,开发和保持一个使各工作人员有权力、有
能力和有责任持续改进质量的环境。
在跨部门的过程中,组织质量改进的职责主要是:规定过程目标,
在部门之间建立和保持联系,识别过程中内外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并
转化为具体的顾客要求,寻找过程质量改进机会,配置质量改进所需
资源,并监督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2、质量改进的策划
质量改进活动应在策划的基础上付诸实施。质量改进策划是组织
的管理者及质量改进管理机构的一个首要职责,应把质量改进目标和
计划作为本组织经营计划中的一部分,以提高效率而效益为目标,并
围绕减少质量损失来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及实施方案°质量改进的策划
要吸收组织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成员参与,以保证策划符合实际,
并且具有可行性,可取得积极绩效,质量改进的策划应注意质量改进
计划的点与面的关系,既要注意组织层面跨单位、跨部门的改进活动,
又要注意把组织单位、部门层面的质量改进纳入计划之中,并制定有
关的指导、监督、控制措施。质量改进策划要特别处理好主攻方向,
把质量改进空间较大、可以取得明显绩效的项目作为重点,取得突破,
扩大战果,带动全面,以获全胜。
3、质量改进的测量
每个组织都应建立一个与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相联系的测量系
统。既可识别和诊断质量改进机会,又能测量质量改进活动的结果。
一个良好的测量系统应能开展组织内各个部门及各个层次的测量,重
点测量下列三个方面的信息。
(1)与顾客满意度相联系的质量损失方面的信息,如对现有顾客
和潜在顾客的调查,对同类竞争性产品和服务的调查,产品或服务特
性记录,年收入的变化情况及顾客抱怨和索赔等。
(2)与过程效率相联系的质量损失方面的信息,包括劳动力、资
金和物资的利用,返工和报废等不满意过程输出,过程的调整,等候
时间及周期,储运、库存规模、时间,不必要的设计及过程能力,稳
定性的统计测量等。
(3)社会质量损失方面的信息,如雇员满意度,污染和废物处置
造成的危害等。
所有测量结果均应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其发展趋势,同时,也
应测量与跟踪偏离以往情况“基线”的趋势,并把测量报告作为质量
改进管理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4、质量改进的评审
质量改进活动要有激励机制,而激励机制的基础在于对项目绩效
的合理评审。这种评审不仅在项目终结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
在项目开展的每一阶段,也将推进活动的深入发展c评审主要考察质
量改进各级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性、质量改进计划实施的有效性、质,
量改进成果的顾客满意性及效率提高程度等。
各级管理者均应定期评审质量改进活动的绩效c通过质量改进活
动的定期评审,达到或确保:质量改进组织能有效地起到作用;完善
和落实质量改进计划;完善质量改进的测量,引导向令人满意的方向
发展;把评审结果反映到下轮质量改进策划中去。当然,通过质量改
进活动的评审,也可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并对其采取适当的措施。
九、质量改进的内涵
1、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朱兰在阐述质量管理的过程时,提出了著名的“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部曲。当人们在讨论质量改进之时,
把它置于“三部曲”的其中一个部曲的地位予以考察和审视,说明质
量改进是建立在一些基本过程之上的,要想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了
解质量改进与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将加深和拓展对其的
认识和理解。
(1)质量策划。质量黄划是以实现质量目标为其根本目的的,因
此,其主要内容是致力于质量目标的制定,并且规定为实现这一目标
必需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最初始的一个部曲,
在策划中,确定顾客是谁、顾客需求是什么,由此才能开发产品,进
而开发产品生产的过程。策划的输出即是把策划制订的整个方案输入
运作部门来运行。质量策划对于新产品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正是有质量策划,才能确保产品以顾客适用的特性提供给顾客。质量
策划也可用于对过程的修改与完善,这时质量策划应广泛地吸收质量
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必须修改的方面作为策划的输入,
从而提出使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得以实现的计划。
(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针对这样一个事实,尽管进行了质量策
划,但在实际的运作中,生产带有缺陷的产品总不能避免,由于质量
低劣而需返工的产品总是不断产生,从而造成浪费c诚然,这种情况
的发生,质量策划尚未做到尽善尽美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在运作过程
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质量控制是一个必
需的重要的质量管理部曲。有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突发性的非策划
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异常波动的情况很可能发生,这将造成更严重的
损失和浪费,这时质量控制的运作机制更应积极反应,采取预案措施,
以确保运行过程回到正常状态,这是质量控制的又一个重要的内容。
由此可见,质量控制确实是以“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为目的的。
(3)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朱兰三部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曲,
只有实施质量改进,才能有组织地促成有益的改变得以实施,并达到
前所未有的业绩水平,即质量突破得以成为现实。
2、质量成本
减少失误造成的质量成本损失是任何一个质量改进过程的主要目
标。从根本上说,就是与钱有关的质量经济性,质量成本不仅是管理
和投资方面的语言,而且还是衡量一个质量改进过程是否成功的最佳
办法。
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把产品质量预防和鉴
定的费用同产品不合格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起加以考虑,首先提出质
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
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成本管理导则》(GB/T13339-
1991)采用国际上流行的“预防、鉴定和损失”质量成本模式(即PAF,
P一预防;A—鉴定;F—损失),将质量成本项目分为五大类。
(1)预防成本。预防成本包括质量策划费用、顾客调查费用、质
量垓训费用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产品设计和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
用、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和供应商评价费用等。
质量策划费用是指有关部门和人员用于策划所需的时间的费用支
出。过程控制费用是为质量控制和改进现有过程能力的研究和分析制
造过程(包括供应商的制造工序)所需全部时间的费用。顾客调查费
用是为了掌握顾客的需求所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和分析所花费的费用。
质量培训费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是用于改进和提高质量水平所花费
的相关费用。产品设计和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是为了鉴定设计的质
量、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评价试制产品或产品规范早期审批时所支出的
费用。此外还包括生产前预评审费。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是指用
于整个质量体系的和管理费用,以及辅助费用。供应商评价费用是指
为了实施供应链管理而对供方进行的评价活动费用C其他预防费用还
包括质量及可靠性组织机构的行政管理(不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及行政
办公室人员的工资及差旅费)以及零缺陷计划、厂房设备维护等预防
性措施费用。
(2)鉴定成本。鉴定成本包括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用、实验
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用、检验费、试验费、试验与检验装置的调整费,
质量审核费用和顾客满意度调查费等。
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用指由实验室或其他试验单位所进行的
为评价外购材料质量所支出的费用,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及办公室人员
可能用到的任何赛用,还包括检验人员到供货厂评价所购材料时所支
出的差旅费。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用指实验室计量服务有关仪器
的校准和维修费用,以及工序监测等的费用。检验费指检验人员评价
厂内产品技术性能时的支出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
出的有关费用,但不包括对外购材料的检验费用及机器设备、公用设
施、有关工具或其他材料的检验费。试验费指试验人员评价厂内产品
技术性能时的支出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出的有关
费用,但不包括对外购材料的试验费用及机器设备、公用设施、有关
工具或其他材料的试验费。试验与检验装置的调整费指有关人员进行
性能而调整产品及有关设备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质量审核费用是用
于产品和体系的审核费,包括内审和外审。外部担保费用指外部实验
室的酬金,保险检验费等,顾客满意度调查费是为了了解顾客(包括
内部)对产品质量满意程度而进行相关调查分析的费用。
(3)内部故障(损失)费用。内部故障费用包括报废损失费、返
工或返修损失费、降级损失费、停工损失费、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和
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等。
报废损失费是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
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
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
失的费用,不包括由于其他原因而废弃的材料。返工或返修损失费是
为修复不合格品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或预期使用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包
括重新投入运行前的再次检验费用。降级损失费是因产品质量达不到
规定的质量等级而降级或让步所损失的费用。停工损失费是因质量问
题造成的停工所损失的费用。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是因处理内部质量
事故所支付的费用,如重检验或重新筛选等支付的费用。内审、外审
等的纠正措施费是指解决内审和外审过程中发现的管理和产品质量问
题所支出的费用,包括防止问题再发生的相关费用C内部故障费用还
包括输入延迟、重新设计、资源闲置等费用Q
(4)外部故障(损失)费用。外部故障(损失)费用。包括投诉
费、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产品责任费等。
投诉费是指在保单约定范围内,对顾客投诉的调查研究、修理或
更换所支出的费用,或在保单期满之后用于顾客特殊投诉的调查处理
所支出的费用。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是指直接用于校正误差或特殊
试验,保修产品或零件及用于纠正不在投诉范围的故障和缺陷等所支
出的一切费用,不包括安装服务费及合同规定的维修费用。产品责任
费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有关赔偿损失费用(含法律诉讼、仲
裁等费用)。外部损失费用还包括失误引起的服务、付款延迟及坏账、
库存、由顾客不满意而引起的成交机会丧失和纠正措施等费用。
3、质量改进的意义
质量改进强调的是突破和发展,不断提高质量水平,所追求的是
卓越、零缺陷和一次成功。坚持不懈地进行质量改进,必然给企业带
来巨额经济效益,所以质量改进是企业的一种创造性变革。
组织内的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一个或若干个过程,
质量改进就是通过改进过程质量来实现这些过程,它实际上是一种以
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的质量活动。主动寻找改进
机会的质量改进活动,质量改进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
心,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杜绝长期浪费,促进企业成本的降低。质量管理活动的一个
根本性的目标在于降低成本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c质量成本的降低
一直是质量改进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在质量改进中,人们的目标除了
显而易见地降低成本之外,还有降低长期浪费。长期浪费是指在产品
生产的运作过程中,一定含有不合格事项而需要返工的工作。据统计,
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企业工作量的1/3是耗费在出产品缺陷而
造成的返工上,并且这种浪费如果不采用改进措施加以制止,那么会
不断地延续下去,形成长期浪费。降低长期浪费成为企业必须开展的
一项长期工作,这一任务自然地落在质量改进上,并且消除与降低劣
质成本是质量改进的持续活动,其空间之大往往使质量改进活动的每
一次努力都总有收益,犹如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
(2)不断突破,提高产品质量和推动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在质
量管理活动中,有一对矛盾,即“维持”和“突破(或改进)"。维
持呈现的特性是按照质量管理的预订计划和运行方案监督、保持运作
的平稳、有序,努力排除各子系统空间的摩擦或碰撞、努力克服外界
对系统的干扰和冲击,“稳定”和防止“混乱”是“维持”的基本目
的。人们不能消极地低估“维持”的重要性,从“维持稳定”、“防
止和消除““混乱”的角度来看,“维持”是质量管理系统的生命所
在,没有“维持”就没有“质量管理”乃至企业整个经营管理的“生
命”。然而一个系统仅仅有“维持”是不够的,从系统内部而言,随
着时间的推移,必定有某些单元因长期运作而老化、死亡;从系统外
部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系统必定会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标准、
新的规则,系统不适应环境也必定导致死亡。这就要求系统调整、修
正、改进、突破、创新,以给自身增添新的活力,以针对环境适应其
新需求。因此,“维持”和“突破”各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和价值。
“维持”是相对的,“突破”是绝对的。整个质量管理活动则是沿着
“维持一突破一再维持一再突破”螺旋上升,每一个循环不是回复到
原地,而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这种意义而
言,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中一种最具生命、最富活力的突破因素。
因此,质量改进必将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由此,把顾客需
求合理地转化为对产品的质量特性的设计,构建产品生产的新的运作
程序,以提升产品对顾客而言的质量信誉程度,这必将要求对企业原
有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或创新,一个新的产品投入市场是否能取
得成功,除了新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或引导顾客产
生新的需求之外,还必须有一整套高质量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予
以保证。要求企业制定高效的促销策略,构建高质量运行的销售渠道,
建立快速应对顾客反馈信息的服务机制,这些活动都必须高质、高效
地进行,它必须在质量改进的层面上予以保证,离开了质量改进,离
开了创新,企业是难以前进一步的。
(3)改进过程,不断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
长期浪费离不开过程的改进,产品质量是质量策划所设计的“过程”
的产物,而长期浪费则伴随产品质量同时产生,因此,要提高产品质
量、降低长期浪费,离开过程的改进就不能前进一步。所以,质量改
进应在所有的生产过程及业务过程中进行,应设计新过程以替代原有
过程,或对原过程进行突破性的修改。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考察过程,
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转换系统,具有输入和输出,转换过程的实现离不
开人力资源和设施、技术、服务、管理等其他资源,并且输出并不是
输入的等价物,而应具有系统的增强效应。据此改进过程应建立相应
的评价体系,以此对改进过程进行监控和测评,衡量其绩效。人们在
强调对过程进行重新设计的时候,并不能忽视或放弃对过程的某一局
部、某一阶段小过程的改进,要注意量的积聚可以导致质的飞跃,全
过程的改进往往是各个小过程改进的总和与提升。在论及过程改进时,
还应重视过程与周边环境的协同关系。输入、输出端实际是与外部环
境的接口,接口往往是最需关注的节点,要保证其连接的有效和有序。
在质量改进中,从过程着眼重视资源配置、注重效率、协调内部及内
外关系,这些应成为质量改进对企业运作效率方面的积极影响。
为了应对多元变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必须通过各项工作过程
的改进来促进管理的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运动鞋品牌校园代理销售及培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房产抵押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路灯改造与城市环境美化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简化版货物销售协议样本版
- 2024房屋联建协议范本:权益分配明细版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电动自行车买卖与品牌营销合同2篇
- 2024年白糖采购正式合同
- 2024年离婚财产分配审计合同
- 万兆工厂试点实施的阶段性规划策略
- 2024年版权许可合同:电子书数字版权的分级授权
- 2024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必考题
- 知识图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灰尘的旅行》导读
- 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换领C1驾照三力测试题答案
- 社区依法执业培训课件
-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OK
- 输送机械安全培训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及答案
- 农村文化建设培训
-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