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_第1页
综合布线系统_第2页
综合布线系统_第3页
综合布线系统_第4页
综合布线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1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施工前应完成智能化图纸深化设计,并进行图纸会审;施工前应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施工前应配合机电施工单位完成管线综合排布工作。主要材料工作区面板、六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六类非屏蔽模块、六类非屏蔽24位配线架、六类非屏蔽跳线、光纤配线架、室内单模光纤、光纤跳线、光纤尾纤、大对数铜缆、110配线架等。主要机具施工机具:电焊机、切割机、电锤、电钻、弯管器、剥线钳、打线钳、光纤熔接机、对讲机、专用工具等。测试机具:FLUKE、网络线缆测试仪、数字万用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光时域反射计、光波网络分析仪等。作业条件在建筑工程和室内装修施工的同时或稍后的适当时间安排施工,应避免彼此脱节,必要时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合理调整施工计划,以求密切配合,协作施工,有利保证工程质量。调查现场,复核设计的缆线敷设路由和设备安装位置应正确。事先预留的暗管、洞孔的数量、位置、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中的规定要求并组织相关方进行正式工序交接。有漏缺、不妥之处应形成书面记录交有关方面确认,施工整改后再交接。配线间和进线间等专用房间,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土建工程必须全部完工,墙壁和地面均平整,室内通风、干燥、光洁,门窗齐全,门锁性能良好,钥匙齐全,以保证房间安全可靠。房间内按设计要求预先设置的暗敷管路和洞孔位置、数量和尺寸均正确无误,满足安装施工需要。配线间内应设置可靠的220V,50Hz的施工电源,并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便施工和维修使用。房间的面积大小、环境温湿度条件、防尘和防火措施等都符合工艺设计提出的要求和标准的有关规定。配管、桥架施工前相应施工区域的主干风管、消防管等应施工完成。2材料质量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勘察记录,编制线缆使用计划,包括各种规格、型号的信号线、电源线等。选用的国内外产品均应以我国发布的标准为准则,进行检测和鉴定,未经国家或有关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和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清点、检验和抽样测试的主要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缆线和器材,应单独存放,不应混淆,以备核查与处理,并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缆线的检验要求。工程中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的型号、规格及数量应符合设计中的规定和合同要求。根据材料运单对照检查对绞电缆和光缆的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内容应齐全,字迹应清晰。外包装应注明电缆或光缆的型号、规格、线径或芯数、端别、盘号和盘长等情况,并要与出厂产品质量合格证一致。电缆和光缆的外包装应无外部破损,对缆身应检查外护套是否完整无损,有无压扁或裂纹等现象,如发现有上述现象,应做记录,以便抽样测试。电缆和光缆均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还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电气性能检验报告和测试记录,供查阅检查。对于电缆的电气性能测试,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3盘中截出100m的长度进行抽样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工程验收基本连接要求。使用6类以上电缆测试仪,对电缆的衰减和近端串扰等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对于电缆或光缆有端别要求时,应剥开缆头,分清A,B端别,并在电缆或光缆的两端外部标记出端别和序号,以便敷设时予以识别。根据光缆出厂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测试记录,审核光纤的几何、光学和传输特性及机械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光缆开盘后,同时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检测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具体测试要求如下:衰减测试。一般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如测试结果超出标准,出现异常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很大时,应查找分析原因,可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以便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光纤测试时,应两个方向分别测试,性能参数较差方向的数据为准。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对比,测试结果应一致。如在同一盘光缆中,发现光纤的长度差异较大等现象,应从另一端进行复测或作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如有断纤,应进行处理,待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光缆检查测试完毕后,光缆端头应密封固定,恢复外包装以便保护。光纤跳线检验应符合如下要求:光纤跳线外面应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外皮,以增强其保护性能,跳线的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用)的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跳线应标有该光纤的类型等明显标记,以便选用。型材、管材和铁件的检验要求。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要求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如显着扭曲)、无断裂、破损现象。线管要检验其管身是否光滑、均匀、无伤痕和变形,管内壁光滑、孔径和壁厚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铁件的材质和规格均应符合标准中规定的质量要求,满足安装施工要求,不得有歪斜、扭曲、断裂、飞刺和破损等缺陷。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锌层应均匀完整、光洁,牢固地附着在铁件表面,不应有气泡、脱落、砂眼、裂纹、针孔和锈蚀斑痕,其安装部位与其它接合处也不应有锌渣或锌瘤残存,以免影响安装施工质量。接插件的检验要求。配线模块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部件应完整,检查塑料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式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电缆插座面板和光纤插座面板应有明显标志(如颜色、图形和文字符号),光纤标明发射(Tx)和接收(Rx),以示区别而便于安装使用。连接件的性能参数应与6类布线系统相匹配。机柜、机架、配线架检验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标志名称应统一,其位置应正确、清晰。发现有缺省,数量不符者,应作好记录。箱体(柜架)外壳表面应平整、不变形、无裂损、发翘、发潮、锈蚀现象。箱体(柜架)表面涂层应完整无损,无挂流、裂纹、起泡、脱落和划伤等缺陷,箱门开启、关闭或外罩装卸灵活。整体应密封防尘和防潮。箱内的接续模块或接线端子及零部件(配件)应装配齐全。配线接续设备的各项电气性能指标,包括机架外壳接地装置等,均应符合国家标准。仪表和工具的检验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仪表应能测试六类对绞电缆的各种电气性能。施工工具如电缆或光缆的接续工具:剥线器、光缆切断器、光纤磨光机、光纤熔接机、各种手动剪等必须检验合格,切实有效,方能在工程中使用。3施工工艺工艺流程桥架安装→配管施工→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线缆端接→线缆测试桥架的施工工艺确定弱电桥架的位置依照设计图纸,结合相关专业放线定位弱电桥架位置。桥架支撑件安装:自制支架与吊架所用镀锌角钢规格为40×40×4mm,自制吊支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支架与吊架在安装时应挂线或弹线找直,用水平尺找平,以保证安装后横平竖直。弱电桥架的安装弧形区间弱电桥架吊顶内安装弱电桥架沿墙敷设桥架水平敷设时,固定跨距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为1.5m。桥架弯曲半径小于300mm时,应在距弯曲段与直线段接合处300~600mm的直线段侧设一个支撑,当弯曲半径大于300mm时,还应在弯曲段中部增设一个支吊架。在进出箱、柜和变形缝及水平三通的三端500mm内设置吊架。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应有伸缩节,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缝或伸缩板。桥架伸缩连接板安装桥架如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下方,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电缆在桥架内的填充率,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电缆或导线在桥架内不应有接头,接头应设置在接线箱内。桥架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桥架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一端不需固定。桥架内的线缆敷设完毕后,及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按设计要求采取防火隔离措施。施工方法有:施工前将要封堵部位清理干净。钢丝网刷防火涂料。防火枕按顺序依次摆放整齐,防火枕与电缆之间空隙不大于1厘米平方。防火枕摆放厚度不小于24厘米。在封堵线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密可靠,不无明显的列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时上下加防火板,填充防火包,外用防火胶泥密封。桥架过墙防火封堵施工注意事项:当桥架与风管交叉时,桥架宜从风管的下方通过,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工程中电缆桥架、电话线槽、弱电线槽及电脑线槽多处并列敷设,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顺序及间距排列;建议施工中统一安装支吊架。桥架的接地保护所有金属桥架、线槽及支架全长不少于两处与接地干线连接。暗配管敷设与土建等其它专业进行图纸会签,确认它们的走向、路由、位置、管径和线槽规格。从整体和系统来统盘考虑,做到互相衔接,配合协调,不应产生脱节和矛盾等现象。暗敷管路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管长度每超过20m(有1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15m(有2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8m(有3个弯曲)。管弯曲时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暗敷管路管径大小除考虑管路长度,弯曲角度,弯曲次数外,还需考虑穿放电缆的管径利用率。水平管路施工要求。地面敷设的电线管应尽量避免与其它管线的交叉,管径不宜超过32mm。将管材砌埋在墙壁内,应与建筑的墙壁同步施工,不得先后脱节;在墙壁内必须可靠固定,相隔一定距离(小于1m)用木塞和木螺钉等把管路固定在墙上;在管路的外面应采用水泥砂浆或灰浆抹面层保护。砌体墙配管暗敷管路在设备或技术夹层中应注意尽量远离对信息网络不利的环境。明配管敷设弯管、支架、吊架预制加工:明配管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之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加工方法可采用冷煨法和定型弯管。紧定式钢管弯头、接头测定箱、盒及固定点位置:根据设计首先测出箱、盒与出线口等的准确位置;根据测定的箱、盒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弹出线来,按照安装标准规定的固定点间距的尺寸要求,计算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固定方法:胀管法、预埋铁件焊接法、抱箍法。箱、盒固定:采用定型箱、盒,需在箱、盒下侧100~150mm处加稳固支架,将管固定在支架上。箱、盒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不得开长孔。铁制箱、盒严禁电气焊开孔。管路敷设配管整齐有序管路两个接线点之间的距离在下列长度范围内,应加装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和检修:管路无弯时,不超过30m;管路有一个转弯时,不超过20m;管路有两个转弯时,不超过15m;管路有三个转弯时,不超过8m。JDG管管路,经过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补偿装置。JDG管管路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JDG管管路弯曲敷设时,弯曲管材弧度应均匀。管材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JDG管管路垂直敷设时,管内绝缘电线截面应不大于50mm²,长度每超过30米,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JDG管管路与其他管路间最小距离不小于50mm。管路连接:JDG管管路连接的紧定螺钉,应采用专用工具操作。不应敲打、切断、折断螺帽。严禁熔焊连接。JDG管管路连接处,两侧连接的管口应平整、光滑、无毛刺、无变形。管材插入连接套管接触应紧密,且应符合下列规定:直管连接时,两管口分别插入管接头中间,紧贴凹槽处两端,用紧定螺钉定位,用专用工具旋紧至螺钉帽脱落,不准使用手钳旋紧固定,紧定螺钉处于可视部位,以便于检查。弯管连接时,弯曲管两管口分别插入管接头中间,紧贴凹槽处,用紧定螺钉定位后,进行旋紧至螺钉帽脱落。JDG管管路,当管径为Φ32mm及以上时连接套管紧定螺钉不少于2个。JDG管管路与盒(箱)连接时,应一孔一管,管径与盒(箱)敲落孔应吻合。管与盒(箱)连接处,应采用爪型螺纹帽和螺纹管接头锁紧。根及以上管路与盒(箱)连接时,排列应整齐、间距均匀应不小于20~30mm。JDG管管路进入落地式箱(柜)时,排列应整齐,管口高出配电箱(柜)基础面宜为50~80mm。eq\o\ac(○,11)采用直管接头连接,其长度应为管外径的2.0~3.0倍,管的接口应在直管接头内中心即1/2处。根据配管线路的要求采用90°直角弯管接头时,管的接口应插入直角弯管的承插口处,并应到位,再使用压接器压接,其扣压点应不少于两点。压接后,在联接口处涂抹铅油,使其整个线路形成完整的统一接地体。eq\o\ac(○,12)JDG管及其金属附件组成的电线管路,当管与管、管与盒(箱)按规定正确连接时,连接处可不设置跨接接地线。管路外壳应有可靠接地。eq\o\ac(○,13)JDG管管路与接地线不应熔焊连接。eq\o\ac(○,14)JDG管管路不应作为电气设备接地线。eq\o\ac(○,15)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应采用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长度不宜超过2m。金属软管与桥架连接管路固定:①砖墙或砌体墙剔槽敷设的管路每隔不大1000mm距离,用细钢丝、铁钉固定。②吊顶内及护墙板内管路,每隔不大于1000mm的距离,采用专用卡子固定。在与接线箱、盒连接处,固定点距离不应大于300mm。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电缆敷设前检查①主干路由中所采用的缆线型号、规格、数量、起讫段落以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文件的要求。②将需要布放的缆线两端贴有标签,标签内容有缆线的用途和名称(可用代号代替)、型号、规格、长度、起始端和终端地点等,标签字迹应清晰、端正。电缆敷设①布放缆线的牵引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线缆牵引示意图②布放线缆,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在垂直线槽内缆线应每隔1.5m将缆线固定绑扎在线槽内的支架上。③缆线不应产生扭绞或打圈等现象,也不应有可能受到外界挤压或遭受损伤而产生障碍的隐患。④在敞开式线槽或桥架内敷设电缆,水平敷设时,应在电缆的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间隔3~5m处进行固定;垂直敷设时,应在电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进行固定。桥架内线缆敷设⑤在封闭式的线槽内敷设电缆,缆线均应平齐顺直,排列有序,互相不重迭、不交叉,缆线在线槽内不应溢出,影响线槽盖盖合。在缆线进出线槽的部位或转弯处应绑扎固定。竖向桥架内线缆敷设⑥在桥架或线槽内缆线绑扎固定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的间距不宜大于1.5m,且应均匀一致,绑扎松紧适度。⑦吊顶内布置缆线,应分束绑扎,其选用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⑧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竖向桥架内线缆敷设缆线分隔要求及与其它管线的间距。各种系统的信号线、控制线及电源线等,在敷设时,按系统分层布放,金属桥架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各个系统缆线间的最小间距及接地装置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免互相干扰。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敷设。布放电缆应有冗余,弱电间或配线间的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为3~6m,工作区为0.3~0.6m。如有需要可适当增加长度或按设计规定预留长度。非屏蔽的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缆线敷设时,要求牵引拉力适宜,牵引的节奏缓和。4对对绞电缆时的牵引拉力不应超过100N。布放主干电缆和双护套缆线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布放4对对绞电缆时,暗管管径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任何段落暗敷管路内一般布放的缆线不宜超过3根。水平布线系统中缆线支撑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执行。活动地板下敷设缆线,要求活动地板内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50mm,如活动地板内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300mm。光缆敷设一般规定①光纤熔接机等贵重仪器和设备,应有专人负责使用、搬运和保管。②光缆弯曲时不能超过最小曲率半径。施工时一般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③光缆敷设时应控制光缆的敷设张力,避免使光纤受到过度的外力(弯曲、侧压、牵拉、冲击等)。要求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构件上,光纤不应直接承受拉力。最大安装张力及最小安装半径如下表所示。光缆的最大安装张力及最小安装半径光纤根数张力/kg半径/cm4455.086567.601267.57.62④应避免光缆受到外界的冲击力和重物碾压,不得使光缆变形或光纤受损,应对光缆护套进行检查,必要时要对光缆的密封性能和光纤衰减特性等进行测试,如不符合要求,光缆不应在工程中使用。⑤光缆如采用机械牵引时,牵引力应用拉力计监视,不得大于规定值。光缆盘转动速度应与光缆布放速度同步,牵引的最大速度为15m/min,并保持恒定。光缆不应出现背扣扭转和小圈。⑥光缆敷设应单独占用管道管孔。即使合用管道,也应在管孔中穿放塑料子管,其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与其它弱电系统的缆线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间距分开敷设,并固定绑扎。⑦光缆及其接续应有识别标志。标志内容有编号、光缆型号和规格等。⑧严寒地区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冻措施,以防光缆受冻损伤。综合布线系统接地及防护要求采用联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lΩ,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Ω。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金属线槽或钢管应保持电气连接连续,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干线电缆应避免安排在外墙,特别是墙角。因这些地方,雷电的电流最大。其它接地要求:有源设备外壳,电缆屏蔽层及连通接地线均应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与避雷带与均压网联通。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网络,应防止由射频产生的电磁污染。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面应与地面齐平。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盒的固定方法按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预置扩张螺钉固定等方式。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配线架(机柜)安装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机柜、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光缆接续(连接)和缆线终接。光缆熔接示意图光缆的接续应符合如下规定:①在光纤接续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要求,以确保光纤接续质量。②使用光纤熔接机时必须严格遵守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及要求,每次熔接作业前,应将光纤熔接机的有关部位清洁干净。光纤熔接前,必须将光纤端面按要求切割,务必合格,才能将光纤进行熔接。在光纤接续时,应按两端光纤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接续,不得接错。③在光纤接续的全过程中,应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监测,务必使光纤接续损耗符合下表要求。必要时在每道工序完成后应测量接续损耗。光纤损耗光纤连接损耗(dB)连接类别单模平均值最大值熔接0.150.3④熔接完成并测试合格后的光纤接续部位,应立即做增强保护措施(热可缩管法、套管法和V型槽法)。⑤光纤护套、涂层的去除,光纤端面切割制备,光纤熔接,热可缩管的加强保护等施工作业应连续完成,不得任意中断。⑥光纤全部连接完成后,应按下列要求将光纤接头固定和光纤余长收容盘放。光纤接续应按顺序排列整齐,布置合理,并应将光纤接头固定,光纤接头部位应平直安排不应受力。根据光缆接头套管(盒)的不同结构,按工艺要求将接续后的光纤余长收容盘放,光纤的盘绕方向应一致,松紧适度。余长光纤盘绕弯曲时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40mm,应大于厂家规定的要求。光纤收容余长的长度不应小于1.2m。光纤盘留后,按顺序收容,不应有扭绞受压现象。应用海绵等缓冲材料压住光纤形成保护层,并移放入接头套管中。光纤接续的两侧余长应贴上光纤芯的标记,以便今后检测时备查。缆线的终接应包括缆线的终端和连接,而缆线的终端和连接有两种,一种是配线接续设备,另一种是通信出端和其它附件。配线接续设备包括配线架(建筑群配线架(CD),建筑物配线架(BD),楼层配线架(FD)等)、配线柜(交接箱等)。连接硬件包括通信引出端(信息插座)和其它附件(如插头或连接块),其核心部件都是模块化插座和内部连接件。主要有RJ45的信息插座和RJ45插头。缆线的终端和连接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的有关技术标准以及生产厂家的要求执行。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缆线中间不应有接头,必须通过配线接续设备或连接硬件进行终端和连接。施工安装质量应符合产品安装手册及其技术特性要求。缆线的终端和连接必须按照规定的连接区域(也称连接场)顺序进行,电缆两端的色标和数字(或代号、符号)应与连接端含义一致,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严防发生颠倒或错接等现象。在配线接续设备或连接硬件进行缆线终端连接时,必须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要求缆线必须捆扎妥善,松紧适宜,布置有序,并固定在设备中的走线架或线槽内,不应混乱无章,缆线的曲率半径符合规定。如采用卡接方式,必须牢固可靠,接触良好,不应有松动等现象。按照缆线终端顺序,剥除每条缆线的外护套,必须符合以下规定:①剥除缆线外护套必须采用专用工具施工操作,不得采用一般刀剪,以免操作不当损伤缆线的绝缘层,影响缆线的电气特性而使传输质量下降。②应按规定剥除缆线的外护套长度,为了保持每对对绞线的扭绞状态不致变化,剥除外护套的长度不宜过长,根据缆线类别的不同有所区别,要求六类线的非扭绞长度不应大于30mm。剥除缆线外护套的长度也不宜过短,应有足够的非扭绞长度,以便终端连接;同时,在线缆端接点,应使电缆中的每个线对的绞距尽可能靠近IDC,六类线对绞距由电缆制造商计算,改变电缆绞距将给电缆性能带来不利影响。③当缆线剥除外护套后,要立即对非扭绞的导线进行整理,成对分组捆扎,以防线对分散错乱,尽量保持线对与未除去外护套前的状态一致,保证缆线的电气特性不变。进行缆线终端连接时,必须按照规定要求施工操作。在采用卡接方法时应符合如下规定:①必须采用专用卡接工具进行卡接,卡接用力要适宜,不宜过猛,以免造成接续模块受损。②应按照缆线的色标进行终端,不得混乱而产生线对颠倒或错接。如有错接,应用专用工具将导线从接线缝中拉出,再按正确的顺序重新卡接。拆除过程中拉力要适当,以免损伤导线而形成断线。③卡接导线后,应立即清除多余线头,不得在接续模块中留存,并要检查导线有无变形及放置准确与否。④在缆线终端连接后,必须对配线接续设备等进行全程测试,以便准确判定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有故障,应正确迅速地排除,随工检查再测试并作好记录,以保证综合布线系统正常运行。通信引出端(信息插座)和其它附件应符合如下规定:①对插座的内部连接件检查,保证电气连接完整无缺。②对RJ45系列的连接硬件按色标线对组成及排列顺序进行端接。端结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六类线不应大于13mm。RJ45端接示意图③对绞线对称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采取卡接接续方式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接续顺序进行卡接。如与接线模块卡接时,应按设计规定或生产厂家要求进行施工操作。④采用屏蔽电缆时,应将电缆屏蔽层与连接硬件终端处的屏蔽罩有可靠接触。一般缆线屏蔽层与连接硬件的屏蔽罩形成360°圆周的接触,它们之间的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跳线端接应符合如下规定:①各类跳线(包括电缆)和接插硬件间必须接触良好,连接正确,标志清楚齐全。跳线(电缆)选用的类型和品种均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②各类跳线(电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超过5m,光缆跳线不应超过10m。系统测试①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按如下进行:永久链路连接信道连接②测试内容:插入损耗(IL)、近端串音、衰减串音比(ACR)、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近端串音功率和(PSNEXT)、衰减串音比功率和(PSACR)、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ELEFXT)、回波损耗(RL)、时延、时延偏差等,具体要求详见《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③所有记录的结果应有记录,并纳入文档管理。光纤链路测试按如下进行: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测试包括以下内容:对整个光纤链路(包括光纤和连接器)的衰减进行测试;进行光纤链路的反射测量以确定链路长度及故障点位置。测试按光纤测试图进行连接在两端对光纤逐根进行测试在一端对2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④光纤链路系统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⑤所有测试结果应有记录,并纳入文档管理。光纤测试图⑥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介入损耗)应不超过表的规定,该指标已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光缆布线链路最大光衰减布线链路长度(m)衰减(dB)单模光缆1310nm1550nm水平1002.22.2建筑物主干5002.72.7建筑群主干15003.63.6⑦光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出的光回波损耗应大于表给出的值。光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