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日光温室外覆草苫,可在夜间实现有效保温。日光温室揭盖草苫的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图1示意我国北方某地日光温室结构,图2示意不同朝向的温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国庆至元旦期间,北方地区同一日光温室的最早揭草苫时间()A.逐渐提前 B.逐渐延后 C.先提前再延后 D.先延后再提前2.与华北平原相比,冬季东北平原日光温室会选择()A.较大前屋面角,最晚盖草苫时间提前 B.较大前屋面角,最晚盖草苫时间延后C.较小前屋面角,最晚盖草苫时间提前 D.较小前屋面角,最晚盖草苫时间延后3.与朝向正南的日光温室相比,朝向南偏西的日光温室()①最早揭草苫时间提前 ②最早揭草苫时间延后③最晚盖草苫时间提前 ④最晚盖草苫时间延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D2.A3.D【解析】【1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庆至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经历了往南运动到达南回归线后往北运动的过程。其中10.1日之12.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日出时间逐渐变晚,所以北方地区同一日光温室的最早揭草苫时间要延后;12.22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日出时间逐渐提前,北方地区同一日光温室的最早揭草苫时间应当有所提前。故选D。【2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较高,冬季时太阳高度角比华北平原小,为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前面屋脚应当较大;东北平原冬季日落时间比华北平原早,最晚盖草苫的时间应当提前。故选A。【3题详析】冬季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朝向南偏西的日光温室上午光照条件较差,最早揭草苫时间应延后;下午光照更为充足,棚内温度较高,最晚盖草苫时间应延后,②④正确。故选D。新疆吐鲁番盆地某村庄传统民居的窗户少而小,许多窗户洞口会做成朝向室内的喇叭口,面朝风向的一些窗户会在最外侧安装小木门,下图示意喇叭口状窗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传统民居窗户少而小的主要原因是()①夏季减少室内太阳辐射 ②夏季增强室内通风③冬季减少室内太阳辐射 ④冬季增强室内保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当地窗户设计成喇叭口状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室内采光 B.减少风沙进入 C.节省建筑材料 D.提高美观效果6.当地安装小木门的窗户,主要朝向()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答案】4.B5.B6.D【解析】【4题详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该传统民居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天温度高,小窗户有利于阻挡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室内温度升高,①正确;促使通风应该扩大墙壁窗户,②错误;冬季温度低,应该增加室内光照,③错误;窗户少而小,在冬天时有利于阻止室内温度流失,保持室内温度,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当地窗户设计成喇叭口状的原因是要减少风沙进入室内,B正确;增加室内采光应该扩大窗口面积,A错误;设计成喇叭口状并不能明显节省建筑材料,C错误;建筑美观是从室外观赏角度,D错误。故选B。【6题详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中“面朝风向的一些窗户会在最外侧安装小木门”,新疆地区冬季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所以该窗户朝向为西北方,排除ABC,故选D。南海是热量和水汽到达中国大陆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其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下图示意我国南海海区夏、冬季海面多年平均蒸发量(单位:cm/月)的分布,图中甲、乙海域分别为南海夏季、冬季的蒸发量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影响图中甲海域成为夏季蒸发高值区的主要因素是()A.离岸距离 B.海面风速 C.海表温度 D.海水盐度8.乙海域冬季蒸发较夏季显著增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A.海水流动快 B.太阳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大气降水少【答案】7.B8.C【解析】【7题详析】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主要有光照、气温、风力、湿度和水域面积等方面。靠近陆地的大陆架区域蒸发量较少,故A排除;夏季整个海域海水的温度较高,故C排除;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海水盐度对蒸发的影响较小,故D排除;夏季海面风力较大,因此表面水汽蒸发快,故B正确;故选择B。【8题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图中暖流流经地区水温高,海气温差大,因此海气温差更大,通过潜热输送速率更快,因此蒸发速度本身就会变快。故C正确;海水流动速度与蒸发关系不大,故A排除;冬季北半球太阳辐射弱,故B排除;大气降水蒸发影响较小,故D排除;故选择C。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岩层形成、以陡崖为特征的地貌。下表示意我国丹霞地貌分布的4个主要片区的地形类型、岩性、产状以及景观特色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区域地形类型岩性产状景观特色东南地区断陷盆地砂砾岩缓倾斜、近水平峰林峰丛川渝黔边区大型凹陷盆地砂岩近水平深切峡谷鄂尔多斯高原大型凹陷盆地砂岩近水平沟谷型青藏高原断陷盆地砂砾岩缓倾斜、陡倾斜崖壁剖面较缓9.我国丹霞景观大都分布在构造盆地中,与盆地地形直接相关的丹霞地貌特征是()A.红色 B.砂砾岩层 C.陡崖坡 D.顶部近水平10.我国不同地区丹霞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气候特征 ②植被类型③形成规模 ④演化阶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9.B10.C【解析】【9题详析】丹霞山体主要呈现红色,这是由于红层的岩石中高价铁的含量较高,与盆地地形关系不大,A错误;盆地地势较低。利于接受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砂砾岩层),B正确;岩层产状控制丹霞地貌以陡崖为特征的坡面特征,C错误;顶部近水平不是丹霞地貌的特征,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不同区域受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层岩性、构造作用、外动力条件等的影响,形成了差异不同的丹霞地貌。东南地区和川渝黔边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青藏高原位于高寒气候区,不同地区气候特征不同,是造成不同地区丹霞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①正确;不同地区丹霞景观差异与植被类型无关,②错误;我国不同地区丹霞景观差异主要表现为产状和景观特色的差异,而与形成规模无关,③错误;不同演化阶段,岩石的风化和侵蚀程度不同,也是不同地区丹霞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北极地区是地球碳存储的重要区域。2019—2020年,北极地区频发极端野火,产生了远高于全球历史平均水平的碳排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北极地区成为地球碳存储重要区域的主要原因是()A.森林生长快 B.冰川消融快 C.寒暖流交汇多 D.有机物积累多12.2019—2020年图中关键区碳排放量显著增加,可能是由于()A.气旋增多 B.反气旋增多 C.过境冷锋增多 D.大气对流加剧【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再加上亚洲欧洲北美洲陆地河流携带大量有机质注入北冰洋,经过长期积累,有机质较为丰富,使得北极地区成为一个一个巨大的有机碳库,进而成为地球碳存储重要区域,D正确;北极气候寒冷,自然带以苔原带和冰原带为主,植被生长缓慢,A错误;冰川消融和寒暖流交汇与地球碳存储无关,BC错误。故选D。【12题详析】根据材料,2019—2020年,北极地区频发极端野火,产生了远高于全球历史平均水平的碳排放,说明野火导致大气中碳含量升高,据图可知,图中关键区为碳排放显著增加的区域,野火需要干燥的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干燥天气,易发野火,B正确;气旋、冷锋和对流加剧均会产生降水,不利于野火的产生,ACD错误。故选B。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青藏高原以灌木丛为代表的木本植物快速扩张,侵占高寒草地的空间。研究表明,灌木丛扩张导致青藏高原白天平均地表温冷降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青藏高原灌木丛扩张主要是由为()A.生长期延长 B.降水量增大 C.蒸发量增大 D.冰雪消融减少14.灌木丛扩张导致青藏高原白天平均地表温度降低,主要是因为()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冠层对地表辐射的拦截增强C.植被蒸腾量增大 D.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减弱【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析】当今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热量条件改善,生长期延长,有利于灌木丛的生长扩张,A正确;影响青藏高原灌木丛生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而降水量、蒸发量对灌木丛影响较小,B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冰雪消融增多,D错误。故选A。【14题详析】地表反射率下降,会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温度升高,A错误;冠层对地表辐射的拦截增强会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地面温度升高,B错误;灌木丛扩张是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蒸腾量增大,植被蒸腾会消耗热量,造成地表温度下降,C正确;白天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对温度降低影响小,D错误。故选C。微塑料主要由未降解的塑料废弃物在风力、流水、食物链等的迁移下破碎而成。我国某农业区近年来农用塑料制品用量增多,受微塑料污染的土壤面积扩大。某团队为探究该区域外力作用对土壤微塑料污染的影响,在该地提取了土壤样本并进行泥沙旋转振荡对照实验,实验内容与结果如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实验内容风干原土泥沙旋转振荡实验将土壤样本风干后测定数据在土壤样本中加入淡水,调制两种含沙量,经实验器械长时间旋转振荡后测量样品中的数据低含沙量高含沙量实验结果丰度(n/kg)37671373018300微塑料面积(μm2)523439322472注:丰度反映微塑料在实验样品中的扩散程度,丰度越高,扩散程度越大。15.该泥沙旋转振荡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 B.风力搬运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16.除减少使用与废弃塑料制品外,该地为减轻土壤微塑料污染扩散,需重点防治()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体富营养化【答案】15.C16.A【解析】【15题详析】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流水侵蚀就是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该泥沙旋转振荡实验在土壤样本中加入淡水,经实验器械长时间旋转振荡后测量样品中的数据,故为流水侵蚀,故选C。【16题详析】由材料可知,丰度反映微塑料在实验样品中的扩散程度,丰度越高,扩散程度越大。读表格可知,在土壤样本中加入淡水的丰度值远大于风干后的样本数据,故流水侵蚀作用导致土壤微塑料污染扩散速度加快,所以该地区应该重点防治因流水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几十年来,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极端高温事件。某年7月27日,我国中东部出现了35℃以上高温,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西部地区气温超过40℃。图左示意该日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右示意该日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等值线分布(等压面位势高度越高,同一海拔高度气压值越高,单位:位势米)。(1)指出该日M地近地面的风向和风的性质,并说明判断理由。(2)简述该日M地高空气压场状况及其对当地高温天气的影响。(3)对华北地区来说,6月至7月初更易出现高温天气,试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东北风,气温较低,比较凉爽。近地面M地北侧气压较高,M吹东北风。东北风来自较高纬度,带来冷空气。(2)M高空500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较高。M高空500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较高,比同一海拔高度气压值越高,气流下沉增温,且受下沉气流影响,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因此出现高温天气。(3)6月至7月初雨带未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解析】【小问1详析】图左示意该日近地面等压线分布,M地北侧气压较高,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是由北指向南,北半球向右偏转,M吹东北风。7月份是北半球夏季,M吹东北风,气温较低,比较凉爽。【小问2详析】图右示意该日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等值线分布,M高空500百帕等压面位势高度较高,说明其比同一海拔高度气压值越高,应该出现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晴天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此出现高温天气。【小问3详析】对华北地区来说,6月至7月初更易出现高温天气,原因是6月至7月初雨带位于江淮地区,华北雨季未到,晴天多,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6月至7月初更易出现高温天气。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涠洲岛位于南海北部湾中部,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由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海岛。全岛面积24.74km2,仅有少数季节性小河,无大河入海,曾为火山口的南湾沿岸及西岸少有宽广沙质海滩,多发育陡峭崖壁,且崖壁不同高度残存大小不等的洞穴。下图示意涠洲岛位置、南湾崖壁三级洞穴分布及珊瑚石传统民居。(1)说明涠洲岛西岸沙质海滩发育不明显的原因。(2)指出图示三级洞穴形成的先后次序,并简述其形成过程。(3)从气候角度解释涠洲岛传统民居多选用布满气孔的珊瑚石作为建筑材料的原因。【答案】(1)西部风浪大,侵蚀强,水较深,形成侵蚀海岸;多发育海蚀地貌,以海蚀平台、海蚀崖和海蚀穴为主,仅海湾内发育小范围海积地貌。(2)先后次序:③②①。形成过程:海岸线位于③级洞穴海岸附近时,由于激浪的掏蚀或海水的溶蚀,使海岸形成了槽形凹穴,即③级洞穴;后海平面下降至②级洞穴海岸附近时,并长期稳定侵蚀形成②级洞穴;后再下降至①级洞穴海岸附近并侵蚀形成①级洞穴;海平面下降至当今高度,三级洞穴皆出露海平面之上。(3)气候高温多雨,海风较大,珊瑚石有石灰的特点,砌墙不需要粘合剂,水一淋就自动粘结,而且很坚固,珊瑚石一点也不怕风吹,不怕雨淋;空气湿度较大,低矮的珊瑚石围墙随时迎接海风的吹拂,通风防潮;珊瑚石布满气孔透气性好,保温隔热,夏天凉爽,冬天暖和。【解析】【小问1详析】西、南海岸的火山岩层受到北部湾地形狭管效应造成的西南向强风、浪的影响,发育了大规模的海蚀地貌,主要以现代和古代的海蚀平台、海蚀崖和海蚀穴为主,覆盖岸段达西南海岸80%以上,仅海湾内发育小范围的海积地貌。【小问2详析】图中洞穴位于海岸崖壁之上,应为海蚀穴,指在海岸线附近出现的凹槽形海岸,海蚀作用首先发生在海面与陆地接触的地方,这是因为海浪打击海岸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在有潮汐的海滨,一般是高潮面与陆地接触的地方。由于激浪的掏蚀或海水的溶蚀,使海岸形成了槽形凹穴,断断续续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因此古海蚀穴可以做为古海岸线高度的标志。基岩海岸带可以见到不同高程的海蚀穴,是海岸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知,图示三级洞穴形成的先后次序为:③②①。海平面由③向①处位置间断下降,停留在三处位置时,分别形成三处洞穴;海平面下降至当今高度后,三级洞穴皆出露海平面之上。【小问3详析】涠洲岛位于南海北部湾中部,气候高温多雨,海风较大,珊瑚石有石灰的特点,砌墙不需要粘合剂,遇到风雨淋晒,珊瑚石会自然粘合,再加上其本身的重量又很轻,所以垒造的屋墙相当坚固;由于珊瑚石是海石,不惧海风的侵蚀,透气吸潮;因石头上布满空隙,用珊瑚石砌起来的房屋又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冬暖夏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几十年来咸海日趋干涸,2003年南北咸海之间的堤坝建成后北咸海水位迅速上升。锡尔河发源于西天山,流经中亚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后,在咸海入湖口形成三角洲湿地;湿地主要沿锡尔河南、北入湖口主河道、河汊、支流及湖泊周边分布,包括湿地植被和湿地水体两个主要部分。1980—1991年,锡尔河入湖口附近耕地大幅扩张,灌渠等水利设施增多,湿地植被也随之扩张。图左示意锡尔河三角洲湿地分布,图右示意1960—2020年南北威海及南北入湖口湿地面积变化。(1)说明1980年之前锡尔河入湖口湿地面积减小的原因。(2)指出1980年后锡尔河南入湖口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结合南咸海面积变化分析原因。(3)推断1980—1991年锡尔河入湖口附近湿地植被随耕地扩张的过程。【答案】(1)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不合理的开垦,导致植被减少;咸海水面下降,河流补给湿地水量减少;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大。(2)湿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南咸海面积在下降;灌溉水利设施修建的较多,植被修复,水土涵养能力得到了增加,入湖口湿地面积增加,但导致了入湖水量的减少,加之蒸发量较大,故面积减少。(3)1980—1991年锡尔河入湖口附近湿地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