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由城墙、烽火台、瞭望塔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下图示意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道路经过的地形部位有()A.山脊和陡崖 B.山谷和陡崖 C.山谷和鞍部 D.山脊和鞍部2.烽火台()A.位于阳坡 B.位于①的东北方 C.能直接看到② D.位于夏季风背风坡3.长城城墙最大高差可能是()A.220米 B.320米 C.420米 D.520米【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析】结合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道路多位于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处,等高线向高凸出为山谷,图中瞭望台附近道路位于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为鞍部,故图中道路经过的地形部位有山谷和鞍部,C正确;等高线向低凸为山脊,陡崖地势陡峭不适宜建造道路,ABD错误。故选C。【2题详析】结合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长城城墙多位于等高线向低凸出处,等高线向低凸起为山脊,烽火台位于长城城墙的偏西侧,为阴坡,夏季风的背风坡,D正确,A错误;结合指向标可知,烽火台位于①的西南方,B错误;由于受到山脊的阻挡,不能直接看到②,C错误。故选D。【3题详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最大高差即相对高度的最大值。图中等高距为50米,东北角地势最高,海拔高度为850<H<900,东南角地势最低,海拔高度为550<H<600,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50<H<350,B选项的320米位于该范围内,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在手机APP上查询到的“当地实时太阳位置与日出日落相关信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被方框遮挡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9月 D.12月5.该同学所在地最可能是()A.北京 B.上海 C.成都 D.拉萨6.该时刻可能是北京时间()A.7:00 B.10:00 C.12:00 D.15:00【答案】4.A5.B6.B【解析】【4题详析】根据当地日出、日落时刻可知当地当日昼长为12小时22分钟,昼长略大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离赤道比较近;12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故D错误,6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故B错误;同时日期为28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南移,28日直射南半球,故C错误;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北移,28日直射北半球,且离赤道较近,故A正确。所以选A。【5题详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昼长为12小时22分钟,且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当地正午地方是为12点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日出加上昼长的一半,即该地正午北京时间为5:48+6h11m=11:59,说明该地靠近120°E,且相差1/4度,北京经度为116°E,故A错误;成都经度103°E,故C错误;拉萨91°E,故D错误;上海经度121°E,最为接近,故B正确。所以选B。【6题详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1:5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时6点太阳大致位于正东方位,地方时12:00位于正南,而此地此时太阳方位为东偏南39.4°,不是正南,故C错误;7:00时太阳应该是从正东往南偏15°,所以A错误;15:00太阳已经位于西南方向,故D错误;此地北京时间11:59太阳高度最大,此地正午太阳高度60°左右,此地此时太阳高度50.06°,接近最大,故时间距离11:59还有一个多小时的10:00,而且此时太阳方位业接近东南方附近,故B正确;所以选B。岩石圈物质循环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由此改变地理环境。下面图1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图2示意某地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2山体中的岩层层理构造显著,说明该类岩石属于图1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8.形成图2中扇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对应图1中的()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⑥⑦9.影响图2中扇形地貌形成的因素有()①出扇顶河流流速减缓②扇中风化碎屑物多③扇中河流展宽分汊④扇缘地形隆起阻挡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7.D8.B9.C【解析】【7题详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判断,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丁为沉积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图2中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判断,图1中①是变质作用;②⑤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⑥⑦为高温熔融作用;④为岩浆喷发和侵入作用,图2为冲积扇,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②⑤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析】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河流流速减缓,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①正确;扇中河流已经流出山谷,碎屑物为沉积物,并不是风化物,②错误;河道展宽、分汊,减缓河流流速,③正确;扇缘前端无地形阻挡,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某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中部,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石炭系-二叠系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侏罗系各类喷出岩。下图示意该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从奥陶纪到石炭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11.图中花岗岩()①切穿了背斜核部②切穿了向斜核部③晚于侏罗纪形成④晚于二叠纪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析】根据材料“出露地层”可知,当地首先要有岩层沉积,后经过抬升侵蚀才会有出露地层。图示沉积间断面位于奥陶纪和石炭纪之间,缺失志留纪,泥盆纪地层,说明此地质时期可能有抬升侵蚀作用,因此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为下降沉积作用,而泥盆纪至石炭纪发生了抬升侵蚀作用,导致志留纪、泥盆纪地层缺失;此后该地区又继续下降,接受沉积物的沉积,因此地质作用为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地区中间岩层老,两边岩层新,可判断背斜,图中花岗岩切穿了背斜核部,①正确,②错误;图示二叠纪地层表面有变质岩,说明花岗岩侵入了二叠纪地层,地层表面受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因此花岗岩形成时间晚于二叠纪,④正确;侏罗纪地层无变质岩分布,可判断花岗岩早于侏罗纪形成,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会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按图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13.丙图中锋面()A.①为暖锋,②为冷锋 B.①为冷锋,②为暖锋C.①②均为暖锋 D.①②均为冷锋14.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时,M地出现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A.气温升高,经历降雪 B.气温升高,经历降雨C.气温降低,经历降雪 D.气温降低,经历降雨【答案】12.C13.D14.C【解析】【12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该天气系统应逐渐向东移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低压中心的位置由西至东依次为乙、甲、丙,所以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3题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为逆时针辐合,①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为北侧的冷气团主动接近南侧的暖气团,为冷锋;②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且结合图中锋线和等压线可知,②处气流表现为西北吹向东南,为冷锋,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4题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地经历冷锋过境,气温降低,并可能有雨雪天气,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此时为11月份,气温较低,应为降雪,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由河流和湖泊组成的一个封闭内陆湖泊群。近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对色林错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色林错湖泊流域内,入湖径流和湖面降雨在暖季(5月~10月)和全年(月尺度)对湖泊蓄水量变化均有较大影响,湖面蒸发则在冷季(11月~次年4月)与湖泊蓄水量变化密切相关。近40年全球气候变化使该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色林错湖泊()A.入湖河流水系少 B.湖水透明度较高C.湖水含盐量较低 D.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16.推测色林错湖泊水位最低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1月17.色林错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列有关湖泊及周边地区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汇入湖泊的淡水增加,周边地区盐碱化减轻 B.湖泊湖面降水量增加,流域面积变大C.湖泊周边地区冰川面积缩小,地面辐射增强 D.湖泊冻结时间提前,消融时间推后【答案】15.B16.B17.C【解析】【15题详析】根据图片分析可知,有多条河流注入色林错,故入户水系较多,A错误;色林错流域为高山湖泊,人类活动少,污染少,湖水透明度较高,B正确;由于该湖为内陆湖,无排盐通道,随着湖水不断蒸发,盐分不断注入导致盐分不断积累,使湖水含盐量较高,C错误;该湖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周边多积雪冰川分布,高山积雪冰川融水形成的入湖径流和暖季时的降水补给该湖,故其主要补给水源不应仅有大气降水,D错误。故选B。【16题详析】根据材料“入湖径流和湖面降雨在暖季(5月~10月)和全年(月尺度)对湖泊蓄水量变化均有较大影响,湖面蒸发则在冷季(11月~次年4月)与湖泊蓄水量变化密切相关”可知,5-10月该湖接受补给,而10月份补给量积累到最大值,故10月水位最高;而11月-次年4月湖面蒸发,不断损失水量,而到了4月份水量的损失积累到最大值,此时湖泊水位最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析】湖泊周边地区盐碱化和不合理灌溉、蒸发强有关,与汇入湖泊的淡水量多少关系较小,故A错误;由于色林错面积增加,可供蒸发的水量增加,可能会增加降水,但流域面积受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降水对流域面积变化影响不大,B错误;该湖面积增加,说明注入该湖的水量增加,而一部分补给来源是高山冰川融水,故可以判断该地区高山冰川融化量增加,面积缩小,地表因缺少冰川的覆盖使得地面辐射增强,C正确;该湖面积增加主要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故冻结时间推后,消融时间可能提前,D错误。故选C。下图为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甲海区盐度自西南向东北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温度逐渐降低 B.陆地淡水影响增强C.海水蒸发量增大 D.降水量逐渐减少19.乙洋流性质及其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A.暖流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B.暖流提高附近海区盐度C.寒流沿岸地区寒冷干燥 D.寒流增加渔民的渔获量20.图中乙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A.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海洋向大气吸收热量C.离岸风将热量送往陆地 D.迎岸风将热量送往海洋【答案】18.B19.D20.B【解析】【18题详析】读图可知,甲海区为孟加拉湾,东北部拥有恒河等众多水量较大的河流挟带淡水汇入,稀释了海区盐度,B正确;由于地处热带,该海区海水温度与其他海域差异不明显,A错误;海水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盐度会增加,CD错误。故选B。【19题详析】读图,根据乙洋流的位置和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可以判断该洋流为索马里夏季的寒流,因此对流经地区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同时寒流降低附近海区的盐度,但因为纬度较低,地处热带,不至于使沿岸地区寒冷,ABC错误;又因为该洋流受西南风(离岸风)影响,所以表层的寒流属于上升流,可以促使深层海水带动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渔业资源,D正确。故选D。【20题详析】由图可知,乙海域是夏季索马里寒流的流经之地,因寒流流经,大气与海洋之间形成温度差,大气温度高于海洋,故热量向下传递给海洋,海洋吸收大气热量,B正确,A错误;此处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为离岸风,将陆地热量向海洋输送,CD错误。故选B。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其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图1示意我国某山地植被随海拔的分布格局,图2为该山地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深度土壤层碳密度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21.该山地最可能是()A.武夷山 B.横断山 C.太行山 D.阿尔泰山22.该山地()A雪线位于海拔3100米 B.针叶林土壤碳密度最高C.山麓地带水资源丰富 D.高山草甸分布面积最广23.影响该山地土壤层碳密度分布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坡向 B.海拔 C.水热 D.植被【答案】21.C22.B23.D【解析】【21题详析】根据图1,该山地海拔为3100米,山麓地带分布的植被类型应为阔叶林,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被开发成农业用地,但由于降水少,农业用地为旱地,北方地区的太行山符合该垂直带谱分布,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阿尔泰山、横断山的海拔高于3100米,且阿尔泰山位于温带大陆气候区,降水少,山麓地带为荒漠,BD错误;武夷山位于南方地区,降水多,山麓地带的农业用地以水田为主,A错误;故选C。【22题详析】如图,该山地顶部为高山草甸带,没有积雪带分布,A错误;根据图2,灌木林、针叶林、阔叶林中,针叶林土壤碳密度最高,B正确;该地位于北方地区,降水少,山麓地带水资源缺乏,受人类活动影响,土地被开垦为旱地,农业活动需大量用水,使山麓水资源短缺更严重,C错误;只能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出各海拔处的植被类型占比,不能分析出各植被类型的面积,D错误;故选B。【23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坡向、海拔、水热等条件会影响到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碳密度的分布,但不能根据材料分析出三者对该地土壤层碳密度分布产生直接影响,ABC错误;根据材料“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仓库”,由图可知,该地森林植被以灌木林、针叶林、阔叶林为主,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其碳密度不同,因此该山地土壤层碳密度分布差异的直接因素是植被,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区域简图、半岛西部峡湾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西海岸的峡湾地貌形成示意图材料二:挪威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国家,其水电开发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中国某新能源汽车品牌积极开拓挪威市场,2021年该企业宣布与挪威汽车经销商合作。(1)描述挪威的地理位置。(2)说明挪威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3)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挪威水电丰富的原因。(4)从挪威地形与气温特点的角度,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登陆挪威需要着重提升哪些方面的产品性能。【答案】(1)北半球,东半球;中高纬度;欧洲西北部;大西洋东岸(2)沿海地区冰川侵蚀形成谷地,之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谷地下部北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3)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山地和高原面积广,地形高差大,水能资源丰富。(4)挪威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对汽车爬坡动力要求较高,应提升汽车动力性能;挪威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多冰雪,汽车应提升防冻、防滑性能和电池性能【解析】【小问1详析】描述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纬度范围、大洲和海陆位置等角度进行描述。根据半球位置来看,挪威位于北半球,由于其位于0°-20°E范围内,故其位于东半球;根据纬度位置来看,该国小部分位于60°N以南,大部分位于60°N以北,地处中高纬度;从大洲位置来看,该国位于欧洲西北部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该国位于大西洋东岸地区。【小问2详析】峡湾地面是冰川和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由于该地区纬度较高,历史上冰川作用较强,其沿海地区受冰川侵蚀较为强烈,形成较多U形谷地;之后气候变暖使得冰川融化消退,谷地下部与与海洋连通,海水入侵并淹没谷地,最终形成了峡湾地貌。【小问3详析】由于该国西部沿海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西风从大西洋吹来携带了较为丰富的水汽;同时沿岸地区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湿作用,使该国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较大;同时根据该国地形来看,该国山地和高原面积较大,海拔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小问4详析】根据图片可知,该国多山地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爬坡动力要求较高,应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挪威大部分国土地处60°N以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低温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并且该国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地表多冰雪,因此新能源汽车应提升防冻、防滑性能和电池性能。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于每年1月5日开幕,持续时间约一个月。图1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雪期分布示意图,图2为哈尔滨气候资料图。材料二:第33届夏季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将于2024年当地时间7月26日19时30分开始,开幕式场地创新性地从封闭的体育场转移到了开放的城市空间——塞纳河上。图3为巴黎区域简图、图4为巴黎气候资料。(1)描述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雪期的空间分布特征。(2)与巴黎相比,指出哈尔滨气候特征的差异。(3)与哈尔滨相比,分析巴黎气候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4)说明塞纳河流域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答案】(1)总体由南向北增加;中部平原地区雪期较度短,山地地区雪期较长。(2)与巴黎相比,哈尔滨夏季气温更高、降水更多,冬季气温更低、降水更少,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幅度都偏大。(3)巴黎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全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4)海陆间循环。大西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着盛行西风被输送到塞纳河流域上空;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塞纳河,最后流回大西洋。【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图1信息可知,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雪期数值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增加;其中中部平原地区多年平均雪期数值由低纬凸向高纬,而东西两侧山地雪期由高纬凸向低纬,说明在同一纬度上,中部平原地区雪期相对较短,山地地区雪期相对较长。【小问2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巴黎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结合两地气温降水量图判断可知,哈尔滨夏季气温更高、降水更多,冬季气温更低、降水更少,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幅度都要大于巴黎。【小问3详析】由于巴黎地处亚欧大陆西岸地区,并且位于40°N-60°N范围内,全年受到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西风从海洋携带了较多水汽,使当地气候较为湿润,同时西风来自低纬度,性质较为温暖;同时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该国附近海域,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对巴黎气候影响明显。【小问4详析】由于塞纳河流域临近大西洋,且该地区盛行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大西洋西风在吹向该河流域时将海面上蒸发的水汽输送到该河流域上空,这些水汽在遇冷时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对塞纳河进行补给,最终又随着塞纳河流回了大西洋,该水循环过程涉及了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最终注入海洋,涉及海洋和陆地,故属于海陆间循环。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月,受强降雨影响,A河水位达60年来最高,引发洪灾,但丁处海域渔民忙碌。同年8月,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下图中甲、丙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及A河流域水系。(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丙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2)判断到达乙地时可能见到的生物景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丁处海域的渔场1月渔获量可能较多,分析其原因。(4)分析A河干流ab段沿岸洪灾较严重的原因。【答案】(1)丙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