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部。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镇。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的“中国”意指()A.主权国家 B.普天之下 C.邦联国家 D.国之中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可知,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这里的“中国”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国之中央。“宅兹中国”大意为居住在天下之中,D项正确;主权国家是不受其他国家干预或限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的国家,西周时期尚未出现,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中国是国之中央,而非普天之下,排除B项;邦联国家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商君书》载:“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由此可见,商鞅主张()A.顺时而变 B.效法古代 C.拘守现状 D.厉行法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圣人不效法古代,也不局限于现状。效法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局限于现状就会阻碍社会发展。”,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反对效法古代、据守现状,排除B、C两项;D项虽说是商鞅的思想,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另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等,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飞天形象的变化体现了()A.儒家思想的影响 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C.外来文化的消亡 D.社会环境动荡不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北魏飞天”“已呈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另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等,”可知少数民族吸收了中原文化,B项正确;儒家思想是指仁、义、孝、礼等思想,材料没有此内容,故排除A项;外来文化的消亡不符合史实,吸收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交融中会更好的发展,故排除C项;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这反映了科举制()A.促进尚学风气 B.加强中央集权 C.存在严重弊端 D.强化门阀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纨绔子弟,亦知苦读,”“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及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学,推动了社会形成重学风气,A项正确;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在将选拔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重学风气,属于积极影响,没有涉及科举制的弊端,排除C项;科举制冲击了门阀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5.万历时首辅叶向高说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明世宗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张居正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这反映了内阁()A.对君主权力产生威胁 B.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C.掌握最终的决策大权 D.地位和权力等同于宰相【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万历时首辅叶向高说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张居正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可知,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侍机构,B项正确;明代内阁只是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A项;皇帝掌握最终的决策大权,并非内阁,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排除D项。故选B项。6.1874—1897年,王韬创办报刊,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民视君阍如九重之远矣”。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由此说明王韬()A.为民主革命寻找理论武器 B.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D.痛斥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74—1897年(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韬认为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在于民众与君主之间的距离过远,而英国的立国之基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这表明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认为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值得借鉴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制度变革,“民主革命”说法错误,并且王韬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是革命派,排除A项;材料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而不是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通过指出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得出了学习西方制度的结论,其目的不是为了痛斥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7.某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画了下图中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漫画可知,漫画描绘了一位清朝官员骑着自行车,与一位洋人并行,结合所学可知,这位官员暗指李鸿章,说明了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即洋务运动,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与漫画清朝官员不符,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排除D项。故选C项。8.“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彻底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B.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化进程C.甲午战败客观上拓展了近代化内涵 D.中外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甲午一役的失利……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暴露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项政治方面发展,反映了甲午战败客观上拓展了近代化内涵,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清政府,且此时期清政府并没有完全失去民众支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并非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且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主要在经济方面,没有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其消极影响,不能得知中外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排除D项。故选C项。9.五四以前,中国的社会可以说是一点没有组织。从前这个学校的学生和那个学校的学生是一点没有联络的……现在居然各县各省的学生都有联合会。从前工界是一点组织没有的,自从五四以来,有工人的地方如上海等处,也添了许多中华工业协会……种种机关。这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B.有利于中国社会力量的联合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兴起 D.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中“五四以前,中国的社会可以说是一点没有组织。……现在居然各县各省的学生都有联合会。”“从前工界是一点组织没有的,自从五四以来,也添了许多中华工业协会……种种机关。”可知,五四运动有利于社会力量的联合,B项正确;材料中没涉及思想解放方面的内容,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兴起于1924年,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10.党在某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该会议是()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中国)。根据材料“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可知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C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排除A项;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提出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方针,排除B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措施()A.贯彻了三三制的重要精神 B.彻底改善了根据地民众生活C.扩大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 D.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42年(中国)。根据材料“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举措涉及的范围较广,对于团结根据地群众意义重大,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D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指的是根据地政权的组织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彻底改善了”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调动了民众抗战的积极性,而这些群体原本属于中共领导力量,因此未扩大阶级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2.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被誉为史诗般的建筑经典,北是正面,为“胜利渡长江”,在它的两旁,有两幅主题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浮雕。对浮雕解读正确的是()A.人民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 B.南京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国民革命运动取得基本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北是正面,为“胜利渡长江”,在它的两旁,有两幅主题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浮雕。”可得出是解放战争时期,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且国民大革命失败了,排除D项。故选A项。13.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A.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 B.推动了基层民主制度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会代表的广泛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项;基层民主制度建立是在1989年先在农村建立的,排除B项;材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刚刚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4.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精神和口号,以下精神和口号,按其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将革命进行到底②崇尚劳动、敬业守信③开天辟地、敢为人先④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将革命进行到底是解放战争时期,②崇尚劳动、敬业守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一大的召开,④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是改革开放后,综上所述,按时间先后排列应该为③①②④,D项正确;其他选项排列顺序混乱,排除ABC项。故选D项。15.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外交()A.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C.努力适应世界多极化趋势 D.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材料“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东南亚地区属于周边地区,我国重视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的关系,D项正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同志2013年提出的,排除A项;B项“各国关系”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适应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该《决议》说明十八届三中全会()A.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B.体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C.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 D.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据材料信息可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A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排除C项;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计52分。17.中国疆域如此辽阔,区域差异如此鲜明,但又同属于一个舞台平面,上演出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话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般来讲,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比不发达的地区行政区划要细要多。下表为秦代到北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具体如下:时间北方行政区南方行政区秦代29个郡15个郡西晋12个州9个州唐代5个道5个道北宋10路14路——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材料二“一五”时期经济布局的这种内向的趋势,还注意照顾沿海地区的发展,使沿海地区的经济也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基本上属于一种区域(或地区)平衡发展战略的范畴。从投资比例看一五”期间,沿海地区包括工业在内的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1.8%,内地占47.8%。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总额的68%,有222个分布在沿海地区,占32%。1952—1957年,内地地区工业平均每年增长20.2%,沿海地区工业为17%。——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材料三“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级合全钢、无缝钢管、喷气式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警戒雷达、汽车、大容量成套火力和水力发电设备、大容积高炉设备以及新型机床等,现在都能生产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步履铿锵》(1)从区域发展的视角看,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经济现象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现象: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原因:南方统治者的重视,采取了重视农桑的政策;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等;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作物;北方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多战乱,生产受到了破坏。(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有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注意区域平衡发展;按比例统筹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或军工企业);(任意两点)意义:原有工业结构发生改变;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任意两点)。【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到北宋,南方行政区数量已经超过北方,这体现了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统治者的重视,采取了重视农桑的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等;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作物;北方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多战乱,生产受到了破坏。【小问2】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是有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根据材料二“注意照顾沿海地区的发展,使沿海地区的经济也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基本上属于一种区域(或地区)平衡发展战略的范畴”可知,注意区域平衡发展;根据材料二“沿海地区包括工业在内的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1.8%,内地占47.8%。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总额的68%,有222个分布在沿海地区,占32%”可知,按比例统筹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或军工企业);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1952—1957年,内地地区工业平均每年增长20.2%,沿海地区工业为17%”和材料三“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原有工业结构发生改变、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一五”计划发展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武帝与秦始皇是百年并世的人物。这一百年,是中国典型封建社会(秦至清末)奠定制度的时期,也是汉民族确定地形成的时期……这一百年,极具历史意义,是一个创新时代,一个奠基时代。因历史性的创新起了两千年历史的奠基作用。秦始皇既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汉武帝呢?汉武帝开创了一个巩固的新时代。——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秦朝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阐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巩固统治创立了一系列制度。在中央有三公九卿制,三公与九卿之间各有分工,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中央直接任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从经济文化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军事上北击匈奴,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的控制,奠定此后中国古代版图的基本框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之,秦朝开创的大一统时代,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大一统”的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归依。(“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首先确定论题,据材料“秦始皇既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可以确定论题:秦朝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然后进行阐释,结合所学知识从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创立了一系列制度来进行分析;从中央三公九卿制度来说,在中央有三公九卿制,三公与九卿之间各有分工,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从地方的郡县制来说,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中央直接任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来说,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从经济文化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军事上北击匈奴,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的控制,奠定此后中国古代版图的基本框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后进行总结升华,秦朝开创的大一统时代,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大一统”的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归依。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现代报刊的创办与发展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图片均选自人教版教材材料二: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此前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三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分别说明上述历史事件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的“部分的成功”的表现,并从“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原因。【答案】(1)历史事件: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戊戌变法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2)表现: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任意2点即可)原因:三民主义的提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壮大。【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历史事件: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图二《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图三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从辛亥革命的影响角度回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原因:“新的理想和目标”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提出;“新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壮大。20.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