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细胞代谢(10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研究人员测定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及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胞间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被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 B.5℃时,胞间CO2浓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较低 C.叶温在30℃~40℃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叶片气孔关闭所致 D.30℃下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2.无氧运动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肌肉酸胀乏力,乳酸在肌肉和肝脏中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氧运动时丙酮酸分解为乳酸可以为肌细胞迅速供能 B.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C.肌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可能是缺乏相关的酶 D.乳酸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可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3.某兴趣小组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器同时向试管内注入等量液体,可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由于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所以一开始时1号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C.过氧化氢的浓度及所加剂量均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D.反应结束后,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为甲侧低于乙侧4.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pH、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其他条件适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B段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B.D点时因酶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活性降低 C.人体内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E点基本相同,H点不同 D.为绘制丙曲线,宜选用淀粉酶和淀粉作为实验材料5.图1表示左侧曝光右侧遮光的对称叶片(假设左右侧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适宜光照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记为ag和bg;图2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图3、4分别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O2释放量和CO2吸收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ag﹣bg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截取部分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B.图2中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 C.图3中若白昼均为12小时,光强为5klx时植株一昼夜需从外界吸收CO212mmol D.图4中若随时间的延长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则0D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为S2﹣S16.“有氧运动”一般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的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无氧运动”一般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的高速剧烈的运动。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强度≥b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 B.运动强度≥b时,葡萄糖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C.运动强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7.某科学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控制氧气浓度的变化,得到了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产生速率(Ⅰ)、氧气消耗速率(Ⅱ)、以及酒精产生速率(Ⅲ)随着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t1时刻Ⅰ、Ⅱ两条曲线重合,S1、S2、S3、S4,分别表示图示面积。该兴趣小组还利用乳酸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同的实验,实验装备和条件不变,得到乳酸产生速率(Ⅳ)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1时刻,氧气浓度较高,无氧呼吸消失 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t1会左移或右移,但是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 C.若S2:S3=2:1,S4:S1=8:1时,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 D.若曲线Ⅳ和Ⅲ完全重合,则0~t1时间段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8.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有多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如NTP和dNTP,每个N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而每个dN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图1为ATP的结构式,图2为NTP和dNTP的结构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再加一个磷酸基团形成的整体,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 B.ATP、DNA和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相同 C.若图2中2′连接的X表示H,则该结构代表物质NTP D.d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可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9.科研人员分离出某植物的叶绿体,让叶绿体交替接受5秒光照、5秒黑暗处理,持续进行20分钟,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部分实验记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支持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B.实验结果说明相比连续光照,间歇光照能够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C.S1+S2、S2+S3可分别表示光反应释放的O2总量与暗反应吸收的CO2总量 D.光照与黑暗处理时O2释放速率和CO2吸收速率变化说明暗反应速率限制光反应速率10.如图为细胞呼吸各阶段物质转化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细胞在结构上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不能发生②过程 B.人体细胞中只发生①②④过程,但有的生物体中可发生①②③④过程 C.①~④过程中,①过程既需要消耗ATP又能产生ATP,③④过程都不产生ATP D.酵母菌在线粒体中进行②过程,物质a先转化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TCA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细胞代谢(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研究人员测定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及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胞间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被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 B.5℃时,胞间CO2浓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较低 C.叶温在30℃~40℃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叶片气孔关闭所致 D.30℃下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C【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呼吸作用一般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与呼吸的差值可用净光合速率来表示,具体指标可以是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等。【解答】解:A、胞间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被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被C5固定为C3,A正确;B、5℃时,可能由于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较低,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胞间CO2浓度较高,B正确;C、叶温在30℃~40℃时,气孔开放程度上升,胞间CO2上升,即CO2充足,不是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温导致酶部分失活,C错误;D、30℃下净光合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无氧运动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肌肉酸胀乏力,乳酸在肌肉和肝脏中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氧运动时丙酮酸分解为乳酸可以为肌细胞迅速供能 B.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C.肌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可能是缺乏相关的酶 D.乳酸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可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A【分析】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NADH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解答】解:A、无氧运动时丙酮酸分解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不可以为肌细胞迅速供能,A错误;B、由图示可知,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B正确;C、由于缺乏相关的酶,肌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C正确;D、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乳酸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可防止该过程,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3.某兴趣小组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器同时向试管内注入等量液体,可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由于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所以一开始时1号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C.过氧化氢的浓度及所加剂量均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D.反应结束后,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为甲侧低于乙侧【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模式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D【分析】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解答】解:A、据图可知,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注射器同时向试管内注入等量液体(H2O2酶和FeCl3溶液),可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加入的液体量相等是为了排除剂量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A正确;B、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就是降低反应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且效果更好,能更快的使过氧化氢分解,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所以一开始时1号试管产生的气泡多,B正确;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及所加剂量均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C正确;D、反应加入的过氧化氢的浓度和剂量都一致,反应结束后,产生的气体总量是一样多的,所以U形管左右两侧的压强相同,液面高度应该一致,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及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pH、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其他条件适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B段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B.D点时因酶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活性降低 C.人体内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E点基本相同,H点不同 D.为绘制丙曲线,宜选用淀粉酶和淀粉作为实验材料【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坐标曲线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曲线分析: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或浓度);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失活,而pH值过低或过高酶均会失活,据此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解:A、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在AB段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B、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失活,而pH值过低或过高酶均会失活,据此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D点时,即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未破坏,B错误;C、E点表示最适温度,H点表示最适pH,人体内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E点基本相同(37℃左右),H点不同(胰蛋白酶接近中性,胃蛋白酶为酸性),C正确;D、淀粉水解受酸的影响,绘制丙曲线,不能选用淀粉酶和淀粉作为实验材料,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出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5.图1表示左侧曝光右侧遮光的对称叶片(假设左右侧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适宜光照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记为ag和bg;图2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图3、4分别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O2释放量和CO2吸收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ag﹣bg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截取部分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B.图2中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 C.图3中若白昼均为12小时,光强为5klx时植株一昼夜需从外界吸收CO212mmol D.图4中若随时间的延长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则0D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为S2﹣S1【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坐标曲线图;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B【分析】叶片遮光后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的质量变化可表示呼吸强度,叶片曝光时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的质量变化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图2中a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b、c点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吸收的氧气量,故既存在有氧呼吸,又存在无氧呼吸,d点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一样多,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解答】解:A、设截取部分的起始质量为x,则左侧叶片在光下测得净光合作用=ag﹣x,右侧叶片在暗处测得呼吸作用=x﹣bg,则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g﹣x+(x﹣bg)=ag﹣bg。A正确;B、当外界氧浓度为c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4,说明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4,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2,根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反应可计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分别是、1,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1.5倍,B错误;C、图3中光照强度为5klx时,呼吸速率为2,净光合速率为3,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2+3=5,每天12小时光照,产生的氧气量为5×12=60,经过一昼夜氧气的净释放量为60﹣24×2=12,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此时植物一昼夜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CO212mmol,C正确;D、图4中S代表有机物量,0﹣D间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S1+S3,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S2+S3)﹣(S1+S3)=S2﹣S1,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和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变化,明确其影响因素及影响原理,明确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6.“有氧运动”一般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的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无氧运动”一般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的高速剧烈的运动。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强度≥b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 B.运动强度≥b时,葡萄糖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C.运动强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D【分析】据图中信息可知:ab段氧气消耗速率增加,乳酸基本不变,故只有有氧呼吸;bd段持续存在氧气的消耗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增加,因此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的阶段。【解答】解:A、运动强度≥b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A错误;B、运动强度≥b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一部分储存在乳酸中,B错误;C、运动强度为c时,无法计算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C错误;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人体的调节能力有限,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7.某科学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控制氧气浓度的变化,得到了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产生速率(Ⅰ)、氧气消耗速率(Ⅱ)、以及酒精产生速率(Ⅲ)随着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t1时刻Ⅰ、Ⅱ两条曲线重合,S1、S2、S3、S4,分别表示图示面积。该兴趣小组还利用乳酸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同的实验,实验装备和条件不变,得到乳酸产生速率(Ⅳ)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1时刻,氧气浓度较高,无氧呼吸消失 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t1会左移或右移,但是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 C.若S2:S3=2:1,S4:S1=8:1时,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 D.若曲线Ⅳ和Ⅲ完全重合,则0~t1时间段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D【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消耗6mol氧气,产生6mol二氧化碳和12mol水;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mol酒精和2mol二氧化碳。【解答】解:A、t1时刻,酒精产生速率为0,Ⅰ、Ⅱ两条曲线重合,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失,所以酵母菌细胞中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CO2,A正确;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酶的活性会升高或降低,t1会左移或右移,0~t1产生的CO2=S1+S2+S3+S4,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同,即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即S1+S2+S3+S4=S2+S3+S2+S4,即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B正确;C、由B选项可知,S1=S2,若S2:S3=2:1、S4:S1=8:1时,则S4:S2=8:1,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9S2,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1.5S2,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无氧呼吸产生的CO2=6:1,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因此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C正确;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酒精,若曲线Ⅳ和曲线Ⅲ两者完全重合,说明酵母菌和乳酸菌无氧呼吸且乳酸和酒精的产生速率相等,但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则0~t1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于乳酸菌,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有多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如NTP和dNTP,每个N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而每个dN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图1为ATP的结构式,图2为NTP和dNTP的结构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再加一个磷酸基团形成的整体,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 B.ATP、DNA和磷脂分子的元素组成相同 C.若图2中2′连接的X表示H,则该结构代表物质NTP D.d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可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专题】模式图;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NTP是核苷三磷酸,它的五碳糖是核糖,dNTP是脱氧核苷三磷酸,它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解答】解:A、图1中②代表的是核糖,①代表含N碱基,则①和②再加一个磷酸基团形成的整体,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A正确;B、ATP、DNA和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都为C、H、O、N、P,故三者组成元素相同,B正确;C、若图2中2′连接的X表示H,则为脱氧核糖,该结构代表物质dNTP,C错误;D、d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可释放能量,可以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科研人员分离出某植物的叶绿体,让叶绿体交替接受5秒光照、5秒黑暗处理,持续进行20分钟,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部分实验记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支持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B.实验结果说明相比连续光照,间歇光照能够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C.S1+S2、S2+S3可分别表示光反应释放的O2总量与暗反应吸收的CO2总量 D.光照与黑暗处理时O2释放速率和CO2吸收速率变化说明暗反应速率限制光反应速率【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O2释放速率代表光反应速率(虚线),CO2吸收速率代表暗反应速率(实线)。【解答】解:A、本实验没有信息支持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A错误;B、本实验没有连续光照做对比,不能说明相比连续光照,间歇光照能够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B错误;C、光反应释放的氧气总量应为S1+S2,碳反应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应为S2+S3,C正确;D、光斑照射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增加的同时,氧气的释放量下降,说明暗反应限制了光反应;黑暗开始时,氧气释放量减少,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说明光反应限制暗反应,综上,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影响,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0.如图为细胞呼吸各阶段物质转化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细胞在结构上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不能发生②过程 B.人体细胞中只发生①②④过程,但有的生物体中可发生①②③④过程 C.①~④过程中,①过程既需要消耗ATP又能产生ATP,③④过程都不产生ATP D.酵母菌在线粒体中进行②过程,物质a先转化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TCA【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概念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A【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解答】解:A、②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原核细胞在结构上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是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依然可以进行②过程,A错误;B、①②为有氧呼吸的过程,①④为乳酸型无氧呼吸的过程,①③为酒精型无氧呼吸,能进行不同类型的呼吸的直接原因是是否有相应的酶,人体细胞中只发生①②④过程,但有的生物体中可发生①②③④过程,B正确;C、③④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①过程为细胞细胞第一阶段,①过程既需要消耗ATP又能产生ATP,C正确;D、酵母菌在线粒体中进行②过程,物质a为丙酮酸,丙酮酸先转化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TCA(柠檬酸循环),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考点卡片1.酶的特性及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2)酶的生理作用、作用实质、特性:生理作用:催化作用。实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3)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不能恢复;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5)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等。【命题方向】某兴趣小组将若干等大的滤纸片均分为多组,滤纸片上可附着反应试剂,利用如下装置探究酶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两组滤纸片分别固定过氧化氢酶、FeCl3,可用于探究酶的高效性B.用两组滤纸片分别固定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滤纸片上的试剂类型,因变量为气体产生量D.图示实验材料不适宜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1、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A、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高效性,A正确;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用两组滤纸片分别固定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底物为过氧化氢,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B正确;C、由于底物数量一定,故最终气体产生量相同,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滤纸片上的试剂类型,因变量为气体产生速率,C错误;D、由于过氧化氢不稳定,加热会分解,因此不适宜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特性和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验装置图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2.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知识点的认识】1、ATP的组成元素:C、H、O、N、P2、ATP的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ATP的结构如图所示(虚线框表示腺苷):注意:不同化合物中“A”的含义3、疑难辨析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命题方向】题型一:ATP结构特点及含义的考察典例1:一个AD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A.1,2,2B.1,2,1C.2,1,2D.2,2,1分析:本题是对ATP的化学组成的考查.ATP由1分子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P是磷酸基团,~是高能磷酸键,通过ATP与ADP的转化过程判断出ADP的化学组成.解答:ATP水解过程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磷酸,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ADP的简式可以表示为;A﹣P~P,由ADP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一个AD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1,2,1.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要熟记各组分的含义.典例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C.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中有3个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且2个高能磷酸键为远离腺苷的磷酸之间.解答:A、ATP分子中只有高能磷酸键储存着大量能量,A错误;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A﹣P~P~P,B错误;C、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为普通磷酸键,C错误;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结构和特点.题型二:不同化合物中“A”含义的考察典例3: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⑤和⑥D.①和④分析:据图中结构可知,①是ATP,A代表的是腺苷(即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所以圆圈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是核糖核苷酸,所以圆圈中是腺嘌呤,③是一段DNA双链,所以圆圈中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是一段RNA单链,所以圆圈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是ATP,圆圈中A代表的是腺苷(即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⑥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圆圈中的是腺苷.解答:据分析可知,①中圆圈中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圆圈中为腺嘌呤,③中圆圈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中圆圈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中圆圈中为腺苷(即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⑥中圆圈为腺苷,故“○”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①和④,⑤和⑥.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了ATP、DNA和RNA的分子结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中A的含义.题型三:简单计算典例4:当条件满足时,20个腺苷和60个磷酸最多可以组成的ATP分子及其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有()A.20个,40个B.20个,30个C.40个,60个D.40个,40个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一个ATP分子含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所以20个腺苷和60个磷酸分子最多能组成20个ATP,共含有20×2=40个高能磷酸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一个ATP分子含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再结合题干中的熟记作出准确的判断.【解题思路点拔】与能量有关知识的归纳:(1)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2)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糖原);(3)细胞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葡萄糖;(4)主要储能物质﹣﹣脂肪;(5)直接能源物质﹣﹣ATP;(6)最终能源﹣﹣光能.3.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知识点的认识】1、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ATP是绝大多数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ATP是生物体内直接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生物体内由于有各种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同时又有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存在.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这些能量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机械能.生物体内的细胞以及细胞内各种结构的运动都在做功.所消耗的就是ATP水解释放出的能.例如.纤毛和鞭毛的摆动、肌细胞的收缩、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运动等.②电能.生物体内神经系统传导冲动和某些生物能够产生电流.所消耗的就是电能.电能也是由ATP所提供的能量转换而来的.③渗透能.如细胞的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做功消耗的能量.叫做渗透能.渗透能也是来自ATP.④化学能.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需要化学能.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物质时.必须有直接或间接的能量供应.另外.物质在分解的开始阶段.也需要化学能来活化能量较高的物质.在生物体的物质代谢中.可以说到处都需要由ATP转换的化学能来做功.⑤光能.如萤火虫用于发光的能量仍然直接来源于ATP.⑥热能.生物体内的热能.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大部分的热能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界环境散发,只有小部分热能用于维持细胞或恒温动物的体温.通常情况下.热能的形式往往是细胞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的副产品.2、ATP的来源和去向归纳(1)生物体内ATP的来源:ATP来源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光反应ADP+Pi+能量ATP化能合成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如磷酸肌酸转化)C~P(磷酸肌酸)+ADP﹣﹣→C(肌酸)+ATP(2)生物体内ATP的去向:【命题方向】题型一:消耗ATP和不消耗ATP生理过程的判断典例1: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D.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一般来说细胞内的耗能过程都伴随着ATP的水解过程.解答: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是耗能过程,伴随ATP的水解,A错误;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是耗能过程,伴随ATP的水解,B错误;C、二氧化碳的还原和胰岛素分泌是耗能过程,伴随ATP的水解,C错误;D、质壁分离和复原是由于细胞渗透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无ATP的消耗,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二:生命活动中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典例2: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A.太阳能、糖类、ATPB.ATP、糖类、脂肪C.ATP、脂肪、太阳能D.ATP、糖类、太阳能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ATP,主要能源是糖类,重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最终能源是太阳能,脂肪是良好的贮能物质.解答: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为A﹣P~P~P,分解时远离腺苷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大量能源,直接为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体内所需的能量约70%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因此,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太阳能是生物界的最终能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动物间接或直接以植物为食.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能源物质的判别,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一般不会出错.【解题思路点拨】1、生物体生命活动与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存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和最终能量来源的关系: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的能量,都可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②其中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③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④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它们在细胞中被逐步氧化分解释放出来,其中一少部分能量用于合成直接能源物质ATP后才能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⑤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所以太阳能是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2、生物体内产生ATP和消耗ATP的总结:转化场所产生或消耗ATP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4.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知识点的认识】1、有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2、有氧呼吸的过程:1)第一阶段①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②过程描述: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③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2)第二阶段①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②过程描述: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③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3)第三阶段①反应场所:线粒体;②过程描述: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③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列表表示如下:阶段场所反应物产物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主要是葡萄糖丙酮酸、[H]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H2OCO2、[H]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O2H2O24[H]+6O212H2O+能量大量能量3、有氧呼吸过程中元素转移情况1)O元素的转移情况2)H元素的转移情况3)C元素的转移情况4、有氧呼吸的意义:①有氧呼吸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植物的生长、发育,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机物的运输与合成,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等过程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的.②有氧呼吸提供了合成新物质的原料.呼吸过程产生的一系列中间产物,可以作为植物体内合成各种重要化合物的原料.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③有氧呼吸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命题方向】题型一:有氧呼吸过程典例1:(2014•威海一模)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1和2所含酶的种类相同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分析题图梳理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判断.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1是细胞质基质,是液态部分,没有膜结构,3是线粒体内膜,具有1层生物膜,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1是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2是线粒体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不同,酶不同,B错误;C、产生大量ATP的是3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场所,反应物和产物及释放能量的多少,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题型二:呼吸方式的判断典例2:(2015•湖南二模)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分析: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进行解答.解答:A、若细胞只释放CO2,不消耗O2,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也有可能是进行无氧呼吸如乳酸菌细胞,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呼吸作用方式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题型三:元素转移途径判断典例3:(2011•烟台一模)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解答: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物质①是H2O;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物质②是O2,A正确;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因此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C、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到了二氧化碳中.即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C错误;D、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不需要光照,有光无光均可进行,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氧呼吸每个阶段的反应过程的理解.有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题型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典例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分析: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进行场所、是否需氧、最终产物以及放出能量几个方面的区别进行作答.解答:①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无氧呼吸的反应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①错误;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都需要酶的催化,②正确;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③正确;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ATP,其中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ATP,无氧呼吸能产生少量ATP,④正确;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生成丙酮酸,⑤正确;⑥有氧呼吸能产生水,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水,⑥错误;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⑦正确;⑧有氧呼吸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但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⑧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条件、场所及产物等知识,能对两者进行列表比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题思路点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进行部位第一步在细胞质中,然后在线粒体始终在细胞质中是否需O2需氧不需氧最终产物CO2+H2O不彻底氧化物酒精、CO2或乳酸可利用能1255kJ61.08KJ联系将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这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5.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知识点的认识】1、无氧呼吸的概念: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2、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1)场所:细胞溶胶2)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C6H12O62C3H4O3+4[H]+能量(2ATP)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丙酮酸)第二阶段:1°乳酸发酵(例:乳酸菌,骨骼肌的无氧呼吸,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2C3H4O3+4[H]2C3H6O3(丙酮酸)(乳酸)总反应式:C6H12O6+2ADP+2Pi2C3H6O3+2ATP(乳酸)2°乙醇发酵(例:酵母菌,苹果果肉细胞无氧呼吸,植物的根的无氧呼吸(水淹)):①2C3H4O32CH3CHO+2CO2(丙酮酸)(乙醛)②2CH3CHO+4[H]2C2H5OH(乙醛)(乙醇)总反应式: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乙醇)列表如下:无氧呼吸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不产能【命题方向】题型一:无氧呼吸的产物典例1:(2011•上海)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或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解答: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A错误;B、剧烈运动时,人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B错误;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是厌氧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C错误;D、受涝时,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细胞呼吸作用产物进行分析比较.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题型二:细胞呼吸的综合考察典例2:下列结构中不能产生CO2的是()A.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D.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的考查,梳理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不同呼吸方式的产物,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A、小麦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小麦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人体的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可以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D、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生成,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不同呼吸方式的产物,对于不同生物体无氧呼吸产物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三:呼吸方式的判断典例3:(2015•湖南二模)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分析: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进行解答.解答:A、若细胞只释放CO2,不消耗O2,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也有可能是进行无氧呼吸如乳酸菌细胞,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呼吸作用方式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题型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典例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分析: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进行场所、是否需氧、最终产物以及放出能量几个方面的区别进行作答.解答:①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无氧呼吸的反应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①错误;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都需要酶的催化,②正确;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③正确;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ATP,其中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ATP,无氧呼吸能产生少量ATP,④正确;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生成丙酮酸,⑤正确;⑥有氧呼吸能产生水,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水,⑥错误;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⑦正确;⑧有氧呼吸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但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⑧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条件、场所及产物等知识,能对两者进行列表比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题思路点拨】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进行部位第一步在细胞质中,然后在线粒体始终在细胞质中是否需O2需氧不需氧最终产物CO2+H2O不彻底氧化物酒精、CO2或乳酸可利用能1255kJ61.08KJ联系将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这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2)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6.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知识点的认识】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二、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基粒类囊体膜上叶绿体的基质条件色素、光、酶、水、ADP多种酶、CO2、ATP、[H]反应产物[H]、O2、ATP有机物、ADP、Pi、水物质变化2H2O4[H]+O2↑ADP+PiATP①CO2的固定:CO2+C52C3②C3的还原:(CH2O)+C5+H2O能量变化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光解产生O2和[H]同化CO2形成(CH2O)联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以NADPH形式存在)和ATP②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③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命题方向】题型一: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或场所、条件、反应产物等的区别)典例1:(2010•海南)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H]和H2OB.[H]和ATPC.ATP和CO2D.H2O和CO2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b.ATP的生成。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b.CO2的还原。解答:A、水分子不是光反应产生的,A错误;B、光反应的产物是[H]、ATP和氧气,[H]、ATP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正确;C、二氧化碳不是光反应的产物,C错误;D、水和二氧化碳都不是光反应的产物,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之间的关系,要结合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去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题型二:外界条件改变时C3和C5含量分析典例2:(2011•闸北区一模)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如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受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影响。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阶段、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暗反应。解答:根据光合作用那个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推知a、b分别是[H]和ATP,c是二氧化碳。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不能生成,原有的三碳化合物继续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直至全部消耗,导致五碳化合物积累,含量增加;三碳化合物减少。最终使得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消耗的[H]和ATP量减少。但光反应继续进行,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增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物质变化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典例3:(2010•普陀区模拟)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C3与C6H12O6生成量的变化是()A.C3突然上升,C6H12O6减少B.C3与C6H12O6都减少C.C3与C6H12O6都增加D.C3突然减少,C6H12O6增加分析: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直接影响的因素是光照,光照减弱以后,导致光反应减弱,进而影响暗反应中C3与C6H12O6生成量的变化。解答:光照强度的改变,直接影响光反应。光照由强变弱,在光反应中[H]和ATP的生成量减少。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是:光反应为暗反应供[H]、ATP去还原C3,导致C3化合物的还原减弱,则C3化合物消耗减少,C3化合物剩余的相对增多;生成物C5和(CH2O)生成量减少。所以[H]的含量减少、ATP的含量减少、C3的含量增多、C5的含量减少、(CH2O)的含量减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本质是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光合作用的模式图进行相关生理过程的分析。题型三:光合作用中原子转移途径分析典例4: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分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吸收CO2,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二氧化碳的还原:C3+[H]→(CH2O)+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解答: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暗反应阶段才有二氧化碳的参与。【解题思路点拨】1、光合作用产物与底物间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氧元素(2)碳元素:CO2→C3→(CH2O)。(3)氢元素:H2O→[H]→(CH2O)。2、光照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过程及中间产物的影响及动态变化规律条件C3C5[H]和ATP(CH2O)合成量停止光照,CO2供应不变增加减少减少或没有减少或没有增加光照,CO2供应不变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减少增加增加减少或没有光照不变,增加CO2供应增加减少减少增加7.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一、光合速率的概念: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二氧化碳固定(或氧气释放)量,也称光合强度.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的因素1、内部因素(1)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根据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光合作用速率不同,适时适量地提供水肥及其他环境条件,以使植物茁壮成长.如图所示:(2)同一叶片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①曲线分析:OA段为幼叶,随幼叶的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内叶绿体、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加.AB段为壮叶,叶片的面积、叶绿体和叶绿素都处于稳定状态,光合速率也基本稳定.BC段为老叶,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片内叶绿素被破坏,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②应用: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茎叶蔬菜及时换新叶,这样可减少其细胞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2、单因子外界因素的影响(1)光照强度①曲线分析a、A点光照强度为零,只进行细胞呼吸,A点即表示植物呼吸速率.b、AB段表明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到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称为光补偿点,阴生植物光补偿点左移(如虚线所示).c、BC段表明随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C点对应的CO2吸收值表示净光合速率.d、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②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虚线所示.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合理采伐,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2)CO2浓度①曲线分析:图1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的CO2浓度,图2中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3)矿质元素①曲线的含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使植物吸水困难从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增施肥料,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4)温度①曲线分析:温度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②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增大昼夜温差获得高产.3、多因子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曲线分析①P点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②P点到Q点之间,限制因子既有横坐标因素,也有其他因素.③Q点后,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子的方法.(2)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充加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总之,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增加光照强度、调节温度或增加CO2浓度来充分提高光合速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三、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3)光照强弱的控制;(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5)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命题方向】题型一:单因子曲线分析典例1:科学家研究20℃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B.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少量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D.c点后小麦光合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c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增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以及矿质元素的量.如镁是合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缺镁植物叶片会发黄.解答:A、20℃不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时,光合速率将增强,cd段位置会上移,但是超过一定的温度,cd段位置可能会下移,A错误;B、a点时光照为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正确;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以应增加光强使其与呼吸作用相等,b点将向右移动,C正确;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内因造成的,故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产生ATP的细胞器,明确25℃左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升高温度光合速率是先上升后下降;考生要理解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除了外因,还包括内因,如:酶的数量、色素的含量等.题型二:多因子曲线分析典例2:如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生成速度快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分析:图甲中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M点时两曲线重合,说明二氧化碳浓度不影响光合速率,而a、b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因此影响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图乙中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和温度,图中N点时两曲线重合,说明温度不影响光合速率,而c、d两点的温度相同,因此影响因素为光照强度.丙图分析同样利用此方法.解答:A、甲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是a点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和酶的数量,故A正确;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增加,产生的ATP和[H]增加,因此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还原量多,故B正确;C、图中M、N、P三点均为三条曲线的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和温度,故C正确;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有可能下降,因为超过最适浓度,酶的活性降低,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在分析曲线图是着重利用单一变量分析的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曲线分析能力.题型三:一昼夜光合速率曲线分析典例3:(2012•山东)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有机物的积累是净光合量,光合作用速率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解答:A、分析图示可知,这一天的6:00(甲曲线的a点)和18:00时左右,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开始,但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弱;A错误.B、在18时后,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有机物的积累最多的时刻应为18:00时,e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已经减少;错误.C、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H]和ATP的速率减慢,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错误.D、b~d段,乙曲线的变化为植物的“午休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智能化环保监测系统建设合同范本3篇
- 23《海底世界》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专项工程造价咨询修改合同:2024版一
- 2025版高端酒店窗帘制作与安装合作协议3篇
- 6 将相和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哈姆雷特悲剧情节读后感
- 2024淘宝年度合作伙伴产品研发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股权收购与债务重组合同3篇
- 2024年长春婚姻解除合同样本3篇
- 个人承包2024年度生产线能源管理合同3篇
- 全过程人民民主学习心得体会
-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课件
- 202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疆少数民族发展史课件
- 工程监理资料移交单
-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工作手册
- 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提供资料要求
- 九月主题计划《 嗨,你好》
- e乙二醇精制车间设备布置图
- 县级综治中心等级评定细则、申报表、负面清单、流程图
- 《中外资产评估准则》课件第1章 资产评估准则及其形成机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