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宋元时期(10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D/2B/wKhkGWdyxqOANVYIAAMwOx3SjO4646.jpg)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宋元时期(10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D/2B/wKhkGWdyxqOANVYIAAMwOx3SjO46462.jpg)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宋元时期(10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D/2B/wKhkGWdyxqOANVYIAAMwOx3SjO46463.jpg)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宋元时期(10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D/2B/wKhkGWdyxqOANVYIAAMwOx3SjO46464.jpg)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宋元时期(10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D/2B/wKhkGWdyxqOANVYIAAMwOx3SjO464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宋元时期(10题)一.材料题(共10小题)1.(2024•天心区校级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行伍出身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后,毅然革除武将所凭恃的政治资本,奉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一系列政治变革,将国家治理方式由武转文,以至于“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为了以本朝文人官僚取代前朝旧臣,将科举取士规模空前扩大,士大夫势力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与皇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官僚集团,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等材料二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但是,宋代没有贵族,皇室和后族基本上都不参与政治,政府是由科举出身的文官组成的。文官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是,就宋代整体而言,并不是效率很好的政府。整个宋代有那么多著名的文人和思想家,可是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政治家。政府内部党争不断,许多贤达之士就在党争之中冲销了彼此的贡献,甚至于因此而牺牲了。宋代并没有管制思想,也没有官方钦定的理论,可是那么多思想家的自由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西方启蒙时代一样的风气。——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效率并不很高”进行合理解释。2.(2024•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宋代中下属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邸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3.(2024•南通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忽必烈即皇位后,循用蒙古国旧制,在北方创建驿站,灭亡南宋以后,在江南亦普设驿站,“盖以通达边情,宣布号令”。全国总计约设驿站一千五百余处以上,构成一个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有馆舍,顿则有供帐”。元朝规定各地运送物资要尽量使用驿站,如果运送大宗货物,要尽可能使用水站。宫廷人员办理皇室事务,一般也可以使用驿站,只偶尔受到限制。边疆地区驿骑往来,与内地无异。如辽阳行省共设120个水陆站,在黑龙江流域因地制宜地设置了15处狗站。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保持边疆驿道的畅通,遇有灾荒,由朝廷拨款赈济在驿站服役的站户,补买马、牛等供给驿站。尽管后来元朝设急递铺专门传递公文,以保证朝廷能迅速了解各地发生的紧急情况,并及时下达命令,但驿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着远为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周良霄《元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驿站的主要职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传制度的历史作用。4.(2024•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纸)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而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古人之意也。至於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举方尺腐败之券,而足以奔走一世,寒藉以衣,饥藉以食,贫藉以富,盖未之有。然铜重而楮轻,鼓铸繁难而印造简易,今舍其重且难者,而用其轻且易者,而又下免犯铜之禁,上无搜铜之苛,亦一便也。——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材料二:马端临编制《文献通考》时,元代官修《宋史》尚未成书,而《通考》所记述更为详细,分析更为客观准确,其论断多为《宋史》所缺失,因此成为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考证依据。正如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文献通考》“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按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一是由于《资治通鉴》“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二是认为《通典》“不无遗憾”,“未有集著述之大成”,于是便“有志于缀辑”;加之家学的影响,取材于旧籍和当世学者的议论和朝臣的奏疏,遂成此书。他继承和发展《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之先河,弥补了唐玄宗天宝以后至宋宁宗嘉定以前的典章经制,并拓展了门类,从《通典》9门增为《通考》24考,分类更为科学,范围更为广泛,论证更加精密,影响更加深远。——摘编自史彬彬《马端临<文献通考>及其经济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端临的观点,并做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献通考》的进步之处。5.(2024•广东二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古代文化高峰——宋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很早就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发展臻于古代历史高峰和趋向内省、精致等特征已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诚然,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力量合力推动的结果,而宋代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自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动因。诸如,以土地进一步私有化为特征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动,“本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崇儒右文政策的确立,以性、命、义、理为主旨,将道德伦理本体化的理学体系的建构等。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教育和学术研讨机构,书院不仅为两宋培养了大量人才,更重要的是书院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和兴旺。同时,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宋代书院又以其开风气、厚风俗的功效浸染了社会的多个角落,培育了两宋时期浓厚的人文气象,从而为宋代文化高峰的出现推波助澜。——摘编自刘玲娣《宋代书院及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书院的积极影响。6.(2024•湖北一模)【古代火器的使用】材料一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战争的需要,火药和火器制造成为军事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北宋时期的火药以纸等包裹,含硝量、含碳量都比较低,呈膏状,且没有引信,大体上只是一种纵火性、燃烧性兵器。南宋以后,增加了火药中的硝、碳含量,火药从膏状变成固态,同时使用了引信和铁质火药罐,以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效果,从而使火药由燃烧型转变为爆炸型。北宋时期的火器主要有弓、弩火药箭等,北宋末年,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南宋时火器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摘编自游彪著《宋史》材料二嘉靖年间,明军缴获了葡萄牙的“佛郎机炮”,此炮有母铳子铳结构,装弹室较大,管壁厚,并装有瞄准器和炮耳。明廷仿制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军队,主要用于北方的墩台城堡,防御蒙古游牧民族南侵。此后几十年,中国初步吸收了欧式火器的优点,融合中国传统火器制造的特点,陆续制出各种作战样式的佛郎机火炮和单兵枪。1618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兴兵直取抚顺,明军失败,大炮尽丧敌手,明廷受到震撼,此后,通过澳门聘请欧洲铸炮匠师并携来先进的仪器、仪表和生产设备,直接参与火炮铸造,移植造炮技术。崇祯帝即位后用徐光启监制大炮,两个月造出了200门新炮。清兵(1636年前尚称后金)五六万人于1626年在宁远城下曾遭袁崇焕“红夷大炮”轰击,蒙受重创,损兵1.7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火器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和明代在火器发展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原因。7.(2024•保定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太祖时,虽听缘边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雍熙三年,禁河北商民与之贸易。时累年兴师,千里馈粮,居民疲乏,太宗亦颇有厌兵之意。端拱元年,诏曰:“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自今缘边戍兵,不得辄恣侵略。”未几复禁,违者抵死,北界商旅辄入内地贩易,所在捕斩之。……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诏北商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二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北商趋他路者,勿与为市。遣都官员外郎孔揆等乘传诣三榷场,与转运使刘综并所在长吏平互市物价,稍优其直予之。——摘自《宋史》卷第一百八十六(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互相市易”发生在北宋与哪个民族政权之间,并给出判断依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与上述民族政权贸易交往发生的变化;指出北宋“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的考量因素。8.(2024•茂名二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某班围绕“北宋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展示如下材料:组别材料甲组宋代实行朝廷、府州、县三级政制,在朝廷与府、州间设“路”,作为行政监察区。“以天下之治寄於守令,守令之众朝廷不能尽知,其要:寄於监司”。——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4等乙组太祖周知其弊………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摘自《宋史•食货志》丙组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军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但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因而也称“役兵”。——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丁组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北宋)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摘自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1)分别指出甲乙丙三组材料从什么方面进行研究?(2)运用甲乙丙三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丁组的结论。9.(2024•西城区校级模拟)孙子学材料:南宋是孙子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有很多对《孙子》的注释之作。《十家孙子会注》的注者实际共有十一家,注解均在北宋中期之前。这些汇集的注文,既释字词句义,又析思想理论,同时引证材料丰富,形成了较好的注释模式。宋人郑友贤高度评价:“学兵之徒,非十家之说,亦不能窥武之藩篱……于武之法,不可谓无功矣。”《武经七书讲义》是武学所用教本,内容和体例贴合教育需求,也是第一部将《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统一注释的兵书。《孙子遗说》的最高成是能立足于哲学高度,阐发《孙子》的思想要义。南宋永嘉学者陈直中著有《孙子发微》,在序言中写道:“春秋之季,天下将趋于战国矣。故武之书多权谋,儒者辄摈弗道。间有好其书者,又往往为之章句、训解。夫兵事尚变,而欲以训诂求之,不亦陋乎?……方天子明圣,养晦于外而虏酋盗中原者五六十载矣。士大夫怀安,顾耻言兵,然则余是书亦有为为之也。”(1)依据材料,概述南宋孙子学的发展和特征。(2)结合所学,分析南宋孙子学繁荣的原因。10.(2024•江苏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唐五代时期,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除祖先崇拜、佛道崇拜之外,还信仰多种自然神灵,宗教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丰富多彩,表现出若干新的时代特征。……道教和佛教仍然是宋代最主要的宗教。儒家的尊祖敬天、佛教的水陆道场、道教的斋醮法事,都被作为一种生活情趣而加以接受。但随着社会的变化,民间所崇拜的神灵对象有了新的内容。中唐以前,在以荆州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受崇拜的关羽,自宋元时代开始成为全民信仰。城隍被人们奉为专门守护一座城市的神祇,其崇拜几乎达到与社神崇拜相等的程度。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盛行妈祖信仰。巫术仍然十分流行,施展于相宅和卜葬的风水术也风靡社会。——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概括宋元在文化信仰方面的变化。(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文化信仰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宋元时期(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材料题(共10小题)1.(2024•天心区校级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行伍出身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后,毅然革除武将所凭恃的政治资本,奉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一系列政治变革,将国家治理方式由武转文,以至于“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为了以本朝文人官僚取代前朝旧臣,将科举取士规模空前扩大,士大夫势力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与皇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官僚集团,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等材料二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但是,宋代没有贵族,皇室和后族基本上都不参与政治,政府是由科举出身的文官组成的。文官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是,就宋代整体而言,并不是效率很好的政府。整个宋代有那么多著名的文人和思想家,可是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政治家。政府内部党争不断,许多贤达之士就在党争之中冲销了彼此的贡献,甚至于因此而牺牲了。宋代并没有管制思想,也没有官方钦定的理论,可是那么多思想家的自由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西方启蒙时代一样的风气。——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效率并不很高”进行合理解释。【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统治。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朝的统治措施;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朝的统治措施及影响。【解答】(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得出:唐末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根据材料一“行伍出身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后,毅然革除武将所凭恃的政治资本,奉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得出:重文抑武政策的确立;根据材料一“为了以本朝文人官僚取代前朝旧臣,将科举取士规模空前扩大”得出:科举取士规模的扩大;根据材料一“士大夫势力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与皇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官僚集团,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得出:士大夫势力的崛起和文人官僚集团的形成。(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解释:根据材料二“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央和地方管理体系的分化事权造成管僚机构的重叠臃肿;根据材料二“政府内部党争不断,许多贤达之士就在党争之中冲销了彼此的贡献,甚至于因此而牺牲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政府内部的党争不断和改革派与保守派的长期斗争;根据材料二“宋代并没有管制思想,也没有官方钦定的理论,可是那么多思想家的自由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西方启蒙时代一样的风气。”得出:相对自由开放的政治和思想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所有这些,严重削弱了宋廷的政治凝聚力,难以形成统﹣稳定的政策方针,导致宋代“效率并不很高”。故答案为:(1)原因:唐末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重文抑武政策的确立;科举取士规模的扩大;士大夫势力的崛起和文人官僚集团的形成。(2)解释:中央和地方管理体系的分化事权造成管僚机构的重叠臃肿;政府内部的党争不断和改革派与保守派的长期斗争;相对自由开放的政治和思想环境。所有这些,严重削弱了宋廷的政治凝聚力,难以形成统一稳定的政策方针,导致宋代“效率并不很高”。【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的统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2.(2024•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宋代中下属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邸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及其原因,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2)本题考查的是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1)变化:根据材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可知,奢侈消费逐渐成为流行风尚。原因:根据材料“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可知,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北宋统一中原后”可知,社会局势相对稳定;根据材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可知,市民阶层崛起,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过分追求。(2)影响:根据材料“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可知,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可知,促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促进了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消费观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容易导致社会精英群体贪图享乐,进取心减退,不利于社会变革,也易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盛行,使社会蕴含着严重的精神道德危机。故答案为:(1)变化:奢侈消费逐渐成为流行风尚。原因: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局势相对稳定;市民阶层崛起;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过分追求。(2)影响: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促进了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但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导致社会精英群体贪图享乐,进取心减退,不利于社会变革;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盛行,使社会蕴含着严重的精神道德危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宋金元社会的变化,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3.(2024•南通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忽必烈即皇位后,循用蒙古国旧制,在北方创建驿站,灭亡南宋以后,在江南亦普设驿站,“盖以通达边情,宣布号令”。全国总计约设驿站一千五百余处以上,构成一个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有馆舍,顿则有供帐”。元朝规定各地运送物资要尽量使用驿站,如果运送大宗货物,要尽可能使用水站。宫廷人员办理皇室事务,一般也可以使用驿站,只偶尔受到限制。边疆地区驿骑往来,与内地无异。如辽阳行省共设120个水陆站,在黑龙江流域因地制宜地设置了15处狗站。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保持边疆驿道的畅通,遇有灾荒,由朝廷拨款赈济在驿站服役的站户,补买马、牛等供给驿站。尽管后来元朝设急递铺专门传递公文,以保证朝廷能迅速了解各地发生的紧急情况,并及时下达命令,但驿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着远为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周良霄《元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驿站的主要职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传制度的历史作用。【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驿站的功能,解题关键信息是“元朝规定各地运送物资要尽量使用驿站,如果运送大宗货物,要尽可能使用水站”“四方往来之使,止有馆舍,顿则有供帐”“宫廷人员办理皇室事务,一般也可以使用驿站”“元朝设急递铺专门传递公文”。(2)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驿站制度的历史作用,解题关键信息是“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保持边疆驿道的畅通”“以保证朝廷能迅速了解各地发生的紧急情况,并及时下达命令”“边疆地区驿骑往来,与内地无异”“构成一个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解答】(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元朝规定各地运送物资要尽量使用驿站,如果运送大宗货物,要尽可能使用水站”可知,运输官府物资;根据材料“四方往来之使,止有馆舍,顿则有供帐”“宫廷人员办理皇室事务,一般也可以使用驿站”可知,为公差人员和往来使者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根据材料“元朝设急递铺专门传递公文”可知,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保持边疆驿道的畅通”可知,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以保证朝廷能迅速了解各地发生的紧急情况,并及时下达命令”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边疆地区驿骑往来,与内地无异”可知,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结合所学可知,交通便利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根据材料“构成一个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可知,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的行省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4.(2024•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纸)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而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古人之意也。至於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举方尺腐败之券,而足以奔走一世,寒藉以衣,饥藉以食,贫藉以富,盖未之有。然铜重而楮轻,鼓铸繁难而印造简易,今舍其重且难者,而用其轻且易者,而又下免犯铜之禁,上无搜铜之苛,亦一便也。——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材料二:马端临编制《文献通考》时,元代官修《宋史》尚未成书,而《通考》所记述更为详细,分析更为客观准确,其论断多为《宋史》所缺失,因此成为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考证依据。正如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文献通考》“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按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一是由于《资治通鉴》“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二是认为《通典》“不无遗憾”,“未有集著述之大成”,于是便“有志于缀辑”;加之家学的影响,取材于旧籍和当世学者的议论和朝臣的奏疏,遂成此书。他继承和发展《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之先河,弥补了唐玄宗天宝以后至宋宁宗嘉定以前的典章经制,并拓展了门类,从《通典》9门增为《通考》24考,分类更为科学,范围更为广泛,论证更加精密,影响更加深远。——摘编自史彬彬《马端临<文献通考>及其经济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端临的观点,并做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献通考》的进步之处。【分析】(1)本题考查宋元文学艺术,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2)本题考查宋元文学艺术,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1)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堵(纸)为钱矣”“然铜重而堵轻,鼓铸繁难而印造简易,今舍其重且难者,而用其轻且易者,而又下免犯铜之禁,上无搜铜之苛,亦一便也”可得出纸币代替铜币,避免了铸铜的困难和铜材的稀缺等问题;根据材料一“至于以褚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举方尺腐败之券,而足以奔走一世,寒借以衣,饥借以食,贫借以富,盖末之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作为一种货币形式,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易和流通。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中作者对货币形式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正确地描述了货币形式从贵重物品到铜币再到纸币的演变过程,并指出了这种演变的必然性和优点;但没有认识到纸币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过度发行纸币会引起通货膨胀。(2)根据材料二“而《通考》所记述更为详细,分析更为客观准确,其论断多为《宋史》所缺失,因此成为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考证依据”可得出补充了《宋史》中志的不足,具有较高史学价值;根据材料二“并拓展了门类,从《通典》9门增为《通考》24考,分类更为科学,范围更为广泛,论证更加精密,影响更加深远”可得出分类科学,范围广泛,论证精密;根据材料一作者对纸币的态度,材料二“他继承和发展《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之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继承开发展了《通志》“会通”思想(继承和发展《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认识到经济、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故答案为:(1)观点:纸币代替铜币,避免了铸铜的困难和铜材的稀缺等问题;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作为一种货币形式,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易和流通。评价:正确地描述了货币形式从贵重物品到铜币再到纸币的演变过程,并指出了这种演变的必然性和优点;但没有认识到纸币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过度发行纸币会弓|起通货膨胀。(2)进步之处:认识到经济、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补充了《宋史》中志的不足,具有较高史,学价值;分类科学,范围广泛,论证精密;继承并发展了《通典》“会通”思想(或继承并发展了《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文学艺术,学生需掌握宋元文学艺术发展的表现。5.(2024•广东二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古代文化高峰——宋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很早就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发展臻于古代历史高峰和趋向内省、精致等特征已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诚然,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力量合力推动的结果,而宋代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自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动因。诸如,以土地进一步私有化为特征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动,“本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崇儒右文政策的确立,以性、命、义、理为主旨,将道德伦理本体化的理学体系的建构等。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教育和学术研讨机构,书院不仅为两宋培养了大量人才,更重要的是书院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和兴旺。同时,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宋代书院又以其开风气、厚风俗的功效浸染了社会的多个角落,培育了两宋时期浓厚的人文气象,从而为宋代文化高峰的出现推波助澜。——摘编自刘玲娣《宋代书院及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书院的积极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宋元文学艺术、学校教育的发展。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代书院的积极影响。【解答】(1)根据材料“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动因”“以土地进一步私有化为特征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动”“崇儒右文政策的确立”“将道德伦理本体化的理学体系的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回答。(2)根据材料“为两宋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和兴旺”“培育了两宋时期浓厚的人文气象”“为宋代文化高峰的出现推波助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回答。故答案为:(1)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土地进一步私有化;崇儒右文政策的确立;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2)宋代书院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书院的教材内容与科举考试内容大致相同,书院以教书育人、科学应试为目标,也推动了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书院与理学一体化,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书院促进了教育下移与平民文化的兴起,培养了大批文化精英,有利于文化繁荣,对后世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文学艺术、学校教育的发展,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6.(2024•湖北一模)【古代火器的使用】材料一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战争的需要,火药和火器制造成为军事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北宋时期的火药以纸等包裹,含硝量、含碳量都比较低,呈膏状,且没有引信,大体上只是一种纵火性、燃烧性兵器。南宋以后,增加了火药中的硝、碳含量,火药从膏状变成固态,同时使用了引信和铁质火药罐,以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效果,从而使火药由燃烧型转变为爆炸型。北宋时期的火器主要有弓、弩火药箭等,北宋末年,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南宋时火器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摘编自游彪著《宋史》材料二嘉靖年间,明军缴获了葡萄牙的“佛郎机炮”,此炮有母铳子铳结构,装弹室较大,管壁厚,并装有瞄准器和炮耳。明廷仿制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军队,主要用于北方的墩台城堡,防御蒙古游牧民族南侵。此后几十年,中国初步吸收了欧式火器的优点,融合中国传统火器制造的特点,陆续制出各种作战样式的佛郎机火炮和单兵枪。1618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兴兵直取抚顺,明军失败,大炮尽丧敌手,明廷受到震撼,此后,通过澳门聘请欧洲铸炮匠师并携来先进的仪器、仪表和生产设备,直接参与火炮铸造,移植造炮技术。崇祯帝即位后用徐光启监制大炮,两个月造出了200门新炮。清兵(1636年前尚称后金)五六万人于1626年在宁远城下曾遭袁崇焕“红夷大炮”轰击,蒙受重创,损兵1.7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火器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和明代在火器发展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原因。【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科技。第一问要结合宋元科技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宋元科技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北宋末年,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可知,在战争中不断改进;据材料“南宋以后,增加了火药中的硝、碳含量,火药从膏状变成固态,同时使用了引信和铁质火药罐,以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效果,从而使火药由燃烧型转变为爆炸型”可知,火药研制与火器发明互相推进;据材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效果,从而使火药由燃烧型转变为爆炸型”可知,火器类型从燃烧型向爆炸型转变;据材料“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南宋时火器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可知,火器种类增多并出现管形火器等。(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变化:据材料“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战争的需要,火药和火器制造成为军事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明军缴获了葡萄牙的‘佛郎机炮’……明廷仿制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军队”可知,从自主研发,不断改进到在吸收西方先进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军事技术的革新。原因:据材料“主要用于北方的墩台城堡,防御蒙古游牧民族南侵”“1618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兴兵直取抚顺”及所学知识可知,民族政权的并立;据材料“中国初步吸收了欧式火器的优点,融合中国传统火器制造的特点,陆续制出各种作战样式的佛郎机火炮和单兵枪”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据材料“明军缴获了葡萄牙的‘佛郎机炮’”可知,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和西学东渐局面出现;据材料“通过澳门聘请欧洲铸炮匠师并携来先进的仪器、仪表和生产设备,直接参与火炮铸造,移植造炮技术”可知,中国火药火器生产技术由领先世界趋于落后西方。故答案为:(1)在战争中不断改进;火药研制与火器发明互相推进;火器类型从燃烧型向爆炸型转变;火器种类增多并出现管形火器等。(回答三个要点即可)(2)从自主研发,不断改进到在吸收西方先进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军事技术的革新。原因:民族政权的并立;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和西学东渐局面出现;中国火药火器生产技术由领先世界趋于落后西方。(回答两个要点即可)【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宋元科技,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2024•保定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太祖时,虽听缘边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雍熙三年,禁河北商民与之贸易。时累年兴师,千里馈粮,居民疲乏,太宗亦颇有厌兵之意。端拱元年,诏曰:“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自今缘边戍兵,不得辄恣侵略。”未几复禁,违者抵死,北界商旅辄入内地贩易,所在捕斩之。……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诏北商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二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北商趋他路者,勿与为市。遣都官员外郎孔揆等乘传诣三榷场,与转运使刘综并所在长吏平互市物价,稍优其直予之。——摘自《宋史》卷第一百八十六(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互相市易”发生在北宋与哪个民族政权之间,并给出判断依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与上述民族政权贸易交往发生的变化;指出北宋“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的考量因素。【分析】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第一问要结合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由材料“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自今缘边戍兵,不得辄恣侵略。”及所学可得出辽与北宋长期对峙;由材料“二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北商趋他路者,勿与为市。”及所学可得出雄州、霸州、安肃位于宋辽边界附近;由材料“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诏北商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及所学可得出宋辽和议发生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综上分析可知,“互相市易”发生在北宋与辽之间。(2)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在太祖时,虽听缘边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雍熙三年,禁河北商民与之贸易。……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诏北商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二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北商趋他路者,勿与为市。”可得出最初没有正式场所和管理机构、时开时闭,到设置管理机构和固定场所。第二小问因素:由材料“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雍熙三年,禁河北商民与之贸易。时累年兴师,千里馈粮,居民疲乏,太宗亦颇有厌兵之意。”可得出边地稳定与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由材料“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诏北商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及所学可得出护双方友好关系(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停战议和);由材料“遣都官员外郎孔揆等乘传诣三榷场,与转运使刘综并所在长吏平互市物价,稍优其直予之。”及所学可得出弥补双方物资不足。故答案为:(1)辽或契丹建立的辽。辽与北宋长期对峙;雄州、霸州、安肃位于宋辽边界附近;宋辽和议发生在宋真宗景德年间。(2)变化:最初没有正式场所和管理机构、时开时闭,到设置管理机构和固定场所。因素:边地稳定与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维护双方友好关系(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停战议和);弥补双方物资不足。【点评】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4•茂名二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某班围绕“北宋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展示如下材料:组别材料甲组宋代实行朝廷、府州、县三级政制,在朝廷与府、州间设“路”,作为行政监察区。“以天下之治寄於守令,守令之众朝廷不能尽知,其要:寄於监司”。——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4等乙组太祖周知其弊………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摘自《宋史•食货志》丙组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军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但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因而也称“役兵”。——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丁组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北宋)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摘自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1)分别指出甲乙丙三组材料从什么方面进行研究?(2)运用甲乙丙三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丁组的结论。【分析】(1)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2)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甲组材料“实行朝廷、府州、县三级政制,在朝廷与府、州间设‘路’,作为行政监察区。‘以天下之治寄於守令,守令之众朝廷不能尽知,其要:寄於监司’”可知,地方行政管理;据乙组材料“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可知,国家财政管理;据丙组材料“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军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但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可知,军事设置管理。(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首先,据丁组材料“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北宋)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和所学可得出,丁组的结论是: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然后,运用甲乙丙三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先解析“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的内涵;再运用甲乙丙三组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地方行政管理、国家财政管理和军事设置管理等三个方面分析其措施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最后,小结升华结论为:这些措施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弊端,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但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逐渐走向衰亡。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甲:地方行政管理;乙:国家财政管理;丙:军事设置管理。(2)结论: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阐述:“能自安”指北宋在地方采取的措施,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大不可安”指北宋把地方的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导致地方“积贫”“积弱”;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在边疆战事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地方行政管理上,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财政负担沉重。在国家财政管理上,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地方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国家所有开支由三司负责,浪费巨大。在军事设置管理上,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总之,这些措施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弊端,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但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逐渐走向衰亡。【点评】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需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措施和影响。9.(2024•西城区校级模拟)孙子学材料:南宋是孙子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有很多对《孙子》的注释之作。《十家孙子会注》的注者实际共有十一家,注解均在北宋中期之前。这些汇集的注文,既释字词句义,又析思想理论,同时引证材料丰富,形成了较好的注释模式。宋人郑友贤高度评价:“学兵之徒,非十家之说,亦不能窥武之藩篱……于武之法,不可谓无功矣。”《武经七书讲义》是武学所用教本,内容和体例贴合教育需求,也是第一部将《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统一注释的兵书。《孙子遗说》的最高成是能立足于哲学高度,阐发《孙子》的思想要义。南宋永嘉学者陈直中著有《孙子发微》,在序言中写道:“春秋之季,天下将趋于战国矣。故武之书多权谋,儒者辄摈弗道。间有好其书者,又往往为之章句、训解。夫兵事尚变,而欲以训诂求之,不亦陋乎?……方天子明圣,养晦于外而虏酋盗中原者五六十载矣。士大夫怀安,顾耻言兵,然则余是书亦有为为之也。”(1)依据材料,概述南宋孙子学的发展和特征。(2)结合所学,分析南宋孙子学繁荣的原因。【分析】本题考查南宋孙子学的发展。第一问要结合南宋孙子学的发展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南宋孙子学的发展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表现:从材料“南宋是孙子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有很多对《孙子》的注释之作。《十家孙子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非标零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硫酸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喂料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厨房金属器具的环保与节能技术考核试卷
- 娃娃玩具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实施考核试卷
- 宠物策划活动执行服务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户外羽毛球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城市天际线动态照明系统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塑木生态浮床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农机租赁市场国际标准对接考核试卷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
- 2024年全国高考真题新课标理综生物试卷(山西、河南、云南、新疆)(解析版)
- 中石化高级职称英语考试
- 小学五年级英语阅读理解(带答案)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 解读
- 2-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2024年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数学+英语试题(真题+答案)
- (正式版)YS∕T 5040-2024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标准
- 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化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焦煤集团5MW10MWh储能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