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1分)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2.(1分)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此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3.(1分)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君主专制时代4.(1分)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A.李大钊 B.鲁迅 C.毛泽东 D.陈独秀5.(1分)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6.(1分)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7.(1分)重庆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周末,小邱和同学去酉阳南腰界参观了某红军会师旧址。该红军会师指的是()A.红一、二方面军会师 B.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 C.红二、四方面军会师 D.红六军团与红三军(红二军团)会师8.(1分)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9.(1分)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0.(1分)如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A.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11.(1分)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是()①遵义会议会址②泸定铁索桥③红军过草地④三大红军主力会师。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12.(1分)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120年前中国进行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开始了()A.政治制度变革的尝试 B.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13.(1分)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4.(1分)“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15.(1分)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次战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B.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形成民族统一战线是前提条件 C.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了全国 D.讨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6.(1分)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掠夺的两次战争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7.(1分)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急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18.(1分)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民主科学,反对孔教19.(1分)文学艺术因时而兴,与时代同频共振。1937年诞生于上海,1939年1月来到重庆,担负时代使命,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演出《猴儿大王》等戏剧的剧团是()A.中华剧艺社 B.孩子剧团 C.七七少年剧团 D.中国青年剧社20.(1分)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21.(1分)对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22.(1分)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3.(1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灭亡和瓜分中国 D.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24.(1分)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5.(1分)在兴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的同时,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洋务派兴办了()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继昌隆缥丝厂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5分)26.(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1)根据材料一,标志“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历史事件是什么?请指出黄埔军校办学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4)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相关知识,淡谈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7.(8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A.B.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表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28.(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北京“六三”大逮捕消息传到上海后,经上海学联的联络,实现了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罢工斗争不断扩大……进入最高潮,以致上海市外市内、海上陆上、交通和电话通讯等均告断绝。与此同时,全国30多个城市,也卷入到斗争中来,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在这种种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开始动摇,终于恐慌……五四运动取得史无前例的胜利。﹣﹣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五四”胜利以后,反帝斗争与反军阀斗争结合在一起,一浪接着一浪,表明全国反帝爱国运动在继续发展。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进步社团也在各地大量涌现。……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哪一斗争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城市。(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9年6月5日起,“五四运动”发生了哪些新变化?(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29.(10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创举(或事件)意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①改变了军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井冈山道路开创了②的革命新道路(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完成表格。材料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品读毛泽东的《长征》,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2)根据诗歌列举三例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材料三: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3)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解答】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点评】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时间、目的和意义.2.【分析】本题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为依托,考查百团大战。【解答】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此战役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据“《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时代”指的是民主、科学时代。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A项李大钊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史实。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性质以及作用.【解答】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主张建立共和制,利用暴力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企图通过改良来实现君主立宪,以挽救民族危亡。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另外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也要理解.6.【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7.【分析】本题以重庆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长征相关知识。熟记长征基础知识。【解答】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冲破敌人重围,到达黔东根据地,与贺龙率领前来接应的红二军团在黔东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奉中央命令,红三军正式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26日,二、六军团在叫川酉阳南腰界召开会师庆祝大会。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长征的相关知识点。8.【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明确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解答】题干给出的这个年代尺中开始时间为1919年,这一年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结束时间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这个年代尺反映的主题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重点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解答】据题干图片内容“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北伐战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可知,这与五四运动、中共的成立、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有关。这些内容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故根据题干图片中的内容可归纳的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10.【分析】本题以《长征组歌》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解答】考察红长征的过程。从下图可以看到红车战士们正匍匐在铁索中前行,身下是湍急的河流。结合所学,可联想至。红军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与此相关的近选项只有B“猛打穷追夺泸定”符合,故答案为B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红军长征的有关内容。11.【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后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过程与途经地区的先后顺序。12.【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解答】由时间“2018年”可知,120年前指的是1898年,这一年发生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是中国政治变革的开端,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注意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13.【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解答】制度层次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故选:B。【点评】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领导人、过程、结果及影响.14.【分析】本题以“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据所学知,以“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出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要求,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故选:C。【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5.【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次战争是指北伐战争。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识记外国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掠夺的两次战争。【解答】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城烧杀抢掠,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7.【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解答】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以后,红军不畏艰难,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路线。18.【分析】本题以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A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是戊戌变法的内容,C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B。【点评】注意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9.【分析】本题以文学艺术因时而兴,与时代同频共振为依托,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演出《猴儿大王》等戏剧的剧团是孩子剧团。孩子剧团建团初期,在上海街头里弄演出了吴雪导演的《放下你的鞭子》及《仁丹胡子》、《捉汉奸》、《街头》等,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热情。“皖南事变”后,1942年12月剧团演出了石凌鹤、张莺等根据张天翼的同名小说改编的5幕童话剧《秃秃大王》,国民党当局借口此剧影射蒋介石而下令禁演,后经交涉和修改,将剧名改为《猴儿大王》始得演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成就。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解答】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经过激烈战斗,北伐军登上武昌城头。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题干中发生的事件主要是由于北伐战争。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21.【分析】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解答】从漫画说明“有了这些洋枪洋炮,就可以自强了”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因此图片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故选:A。【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较大。【解答】依据材料中“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即师夷长技以制夷。结合课本所学,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目的是抵御西方的入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项不合题意;戊戌变法提倡变法图强,推行维新变法运动。C项不合题意;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洋务运动的过程和意义。23.【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相关知识,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1900年,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1900年,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解题的关键,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1900年,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24.【分析】本题考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所学知,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5.【分析】本题以“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依托,考查轮船招商局的兴办。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在兴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的同时,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洋务派兴办了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1872年由北洋大臣李鸿章招致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ABD与“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一关键信息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以及意义。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5分)26.【分析】(1)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及黄埔军校办学的目的。(2)本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3)本题考查百团大战及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4)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想通过创建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政治人才,达到建立国民革命军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可知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根据材料三中的“(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可知指的是百团大战。材料二中“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及材料三中“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4)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事件: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定)。目的: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好准备。(2)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百团大战。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4)启示之一:一国之内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并存的合作形式是可行的方式。启示之二: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党关系的重要合作途径。启示之三:“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国共合作”,考查了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2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程,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处填第二次鸦片战争。1898年,在清政府外忧内患的情形之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故B处填戊戌变法。(2)据材料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可知,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据材料二“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民用工业的特点是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3)据材料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改变官制。1898年,在清政府外忧内患的情形之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虽然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4)据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及所学知识可知,开始“沉沦”的标志性事件是鸦片战争中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本问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强综合国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答案为:(1)A.第二次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改为维新变法运动)(2)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益;支持军事工业。(或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3)改变官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开始“沉沦”的标志性事件是鸦片战争(或《南京条约》的签订),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或中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强综合国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思相近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28.【分析】本题以五四运动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提出的斗争目标是夺回被日本强占的中国山东主权;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声势浩大。(2)根据材料二“北京“六三”大逮捕消息传到上海后,经上海学联的联络,实现了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特岗教师合同模板汇编
- 2025软件委托开发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合同辞职报告范文
- 2024年度第八章合同担保细则及风险防控方案3篇
- 2024年度时尚生活杂志订阅与时尚设计师培养合同3篇
- 新建工业用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热喷嘴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新建插座项目实施方案
- 新建催化加氢除氧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4年电气工程监理合同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词句段运用练习
- 打叶复烤工艺流程简图课件
- 施工现场入场安全教育课件
- ce自我声明模板
- 克与千克说课课件
-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总题库2024版
-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课后习题含答案版
- 高频考点之评价与文本互证考题专练-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
- 《高铁酸钾的制备》课件
- 上海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城市交通枢纽运营故障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