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32篇)_第1页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32篇)_第2页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32篇)_第3页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32篇)_第4页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3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32篇)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精选32篇)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1

1、根据物业服务等级和收费标准,每天早晨、晚间须定时清理

二次生活垃圾的收集,必须做到日产日清。

2、清运车运输过程中不得扬撒、泄漏,对运输途中的环境卫生

进行养护,确保道路清洁卫生。

3、保证安全操作清运,注意行人安全,如有特殊情况发生及时

停运,并第一时间告知领导另作处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4、清运车专车专用,只能运送生活垃圾,严禁用于建筑垃圾及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垃圾的'混装清运。

5、每个垃圾箱(桶)周边及地面进行清扫、清洗,及时清除地

面油污。

6、清运车每日清理一次,车厢内清运后不得有残留,保持车体

干净卫生,无异味。清运车停放整齐,并每周进行一次维护保养。

7、清运车操作人员必须爱护垃圾桶、垃圾箱等设施,不得野蛮

清运或恶意损坏设施及车辆。

8、为保护清运人员的健康,清运人员在工作时穿戴好劳保用品。

9、清运工作人员每天须填写II圾清运服务质量记录表》,清运

车不得私自借用。

10、清运工作人员操作中不得专喧哗,做到文明清运,避免噪

音影响临街商户正常经营和休息。

11、清运工作人员违上述规定者,将视情节轻重予以经济处罚。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

化、无害化水平,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

置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

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

固体废弃物。

粪便、建筑垃圾、动物尸体等废弃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

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置。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

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步骤稳步推进。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工作的领导,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制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管理等政策措施,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

作,组织辖区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工作,并督促分

类管理责任人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第五条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县(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生活垃圾分

类工作的指导、宣传、培训、考核和监督,制定和实施生活垃圾分

类管理计划。

第六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

处置基础设施的布局、用地建设要求纳入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和控制

性详细规划中,统筹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基础设施

的布局、规模。

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

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害垃圾的运输、处置监督管理,

督促加快危险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的行为进行处罚。

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生活垃圾

分类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纳入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回收

利用、无害化处理等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内容,培养和提

高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意识。

其他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本办法的规定,做好生活垃

圾分类管理相关工作。

第七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工

作,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督促辖区单位、村(居)

民和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应当在小区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

传工作,动员小区居民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监督小区保

洁人员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第八条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托生活垃圾分类、收

集、运输和处理相关设施、场所,建设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宣

传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并通过媒体宣传生活垃圾源头

减量和分类的知识及政策措施。

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强对生活垃圾源

头减量和分类的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生活垃圾源

头减量和分类意识。

第二章分类标准与分类投放

第九条生活垃圾按照下列要求进行分类: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纸类、

塑料、金属、纺织物、电子电器、玻璃、木料等废旧物质;

(二)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

在危害的废弃电池、荧光灯管、温度计、血压计、药品、油漆、溶

剂、化学农药、消毒剂、胶片和相纸等物质;

(三)易腐垃圾是指从事餐饮服务、集体供餐、食品加工等活

动产生的餐厨垃圾,居民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集贸市场、经营生

鲜超市产生的废弃蔬菜、瓜果等有机、容易腐烂的物质;

(四)大件垃圾,是指整体性强、需要拆解处理,重量超过5

千克或体积超过0。2立方米或长度超过1米的固体废弃物;

(五)其他垃圾,是指除前四项以外的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

生活垃圾。

第十条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

南,明确分类的标识、颜色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规则等内容,

并向社会公布。

县(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统筹组织乡(镇)

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制定适合本辖区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

案并组织实施。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应当包括生活垃圾的投放模式、

收集时间、运输线路等内容。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公

告的地点和方式等要求,用符合要求的垃圾袋或者容器将生活垃圾

分类投放到有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内或者指定的收集点,不得随意

抛弃、倾倒、堆放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可回收物应当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者交售给经商

务管理部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二)餐厨垃圾应当投放至易腐(餐厨)垃圾专用收集容器,

厨余垃圾和废弃蔬菜、瓜果等应当沥干水分后再投放至易腐(厨余)

垃圾收集容器;

(三)有害垃圾应当在采取防止破损或者渗漏的措施后投放至

专用收集容器或专门设置的投放点;

(四)大件垃圾应当单独临时堆放指定场所,并及时预约取得

经营许可的收运企业上门收集;

(五)其他垃圾应当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或密闭收集点。

第十二条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实行物业管理的

区域,物业服务企业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物业服务合同对

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归属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区域,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按照下列规

定确定:

(一)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自行管理的

办公或者生产场所,本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二)住宅区单位自管的,自管单位为管理责任人,没有单位

管理的,村(居)民委员会为管理责任人;

(三)市场、商场、宾馆、餐饮服务、展览展销等经营场所,

经营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四)机场、码头、车站、公园以及旅游、文化、体育等公共

场所,运营服务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五)道路、桥涵、地下通道、人行天桥等公共建筑设施,维

护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六)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设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不能确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由所在地乡(镇)人民

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责任人,并对外公示。

第十三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负责以下工作: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配备垃圾分类管理员;

(二)按照规定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或场所,并在显著位置

公示设置布局、不同类别生活垃圾的投放地点、分类投放的行为规

范、投放方式,保持收集容器完好;

(三)在责任区范围内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

指导单位、个人做好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投放;

(四)监督责任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对单位或者个人不符合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及时报告

所在地的县(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五)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到指定收集站(点),并负责交由

取得经营许可的收运企业运输;

(六)制止混合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的行为;

(七)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台账,记录责任区内产生的

生活垃圾类别、数量、去向等情况,并于每月定期向所在地的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送上月台账。

第十四条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落实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工

作责任,餐厨垃圾应当交由取得经营许可的企业收集、运输和处理,

不得直接排入公共水域、厕所、市政管道或者混入其他生活垃圾。

第三章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置

第十五条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

类处置。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企业发现交付的生活垃圾不符

合分类标准的,应当要求相应管理责任人改正;管理责任人不改正

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企业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的县

(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县(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二十

四小时内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应当按照收运企业与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约定的时间定期收集。易腐垃圾和其他垃

圾应当每日定时收集、日产日清。

禁止在人行道、绿地等公共区域堆放、分拣生活垃圾。

第十七条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生活垃圾的产量

和分布状况,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站

和压缩转运设施,完善生活垃圾转运机制,规范生活垃圾转运作业

的站点、路线和时间。

第十八条禁止将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运输。

运输有害垃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废物转移和危险货物运输

管理的相关规定。

可回收物由经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或者

委托取得经营许可的生活垃圾收运企业运输。

易腐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由取得经营许可的收运企业按

照规定运往指定处置场所。

第十九条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垃圾运输

车辆和设备检测机制,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

车辆的技术规范。

运输车辆应当标明相应类别的生活垃圾标志,安装车辆行驶及

收运过程记录仪,并保持全密闭和具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渗

沥液滴漏功能。

第二十条从事生活垃圾收运的服务企业,应当执行各项技术规

范和操作规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生活垃圾类别、运输量、作业时间等,配备相应的

作业人员和符合本市技术标准的收集、运输设备;

(二)按照规定的时间、频次、路线、地点和要求分类收集、

运输生活垃圾;

(三)不得沿途丢弃、遗撒生活垃圾、滴漏污水或者进行敞开

式分拣、压缩和转运生活垃圾;

(四)及时清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保持生

活垃圾转运设备和周边环境整洁;

(五)对分类运输车辆和生活垃圾转运站设备实行日常养护,

并规范作业;

(六)建立收运台账,记录生活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去向

等情况,并定期报告所在地的县(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

门;

(七)其他有关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垃圾转运

机制,合理布局并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规范

生活垃圾转运作业的时间、路线和操作规程,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工

作。

经过转运站中转的,应当密闭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十二个

小时。

第二十二条生活垃圾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分类处置,提高再利用

率和资源化水平,促进循环利用。

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行处置。

易腐垃圾和大件垃圾由取得经营许可的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或

者以其他无害化方式处理。

有害垃圾应当由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具备危险废物经

营许可资质的企业处理。

其他垃圾应当进行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采用焚烧或卫生

填埋等无害化方式处置。

第二十三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

市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所采用的技术、设备、

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鼓励生活垃圾处置服务企业采用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先进处理技术。

第二十四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定配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设备以及合格的管理、

操作人员并保证设施、设备运行良好;

(二)按照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接收

并分类处置生活垃圾;

(三)建立管理台账,计量和统计每日收运、进出场站和处置

的生活垃圾,并将相关统计数据报送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四)根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的要求制定环境检测计划,委

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报送生态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五)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检测系统和超标报警装置等,并与

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系统联网,及时传输上报主要污染物

排放数据;

(六)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以及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要求,按规定配备污染物治理设施,并正常运行;

(七)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开生活垃圾处置设施主

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环境检测等信息;

(A)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并建立安全生

产应急预案;

(九)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确需停业、歇业的,应当提前三

个月向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十)其他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置实行联单管理

制度,并逐步实施电子联单信息化管理。

联单应当由收集、运输、处置企业向餐厨垃圾产生所在地的县

(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并定期交回备查联。

餐厨垃圾产生者与收集、运输、处置企业之间交接垃圾时应当

现场核对联单载明事项。交接双方应当按照实际情况记载联单并交

接。交付方拒绝按照实际情况确认联单的,接收方可以拒绝接收垃

圾,并及时报告所在地的县(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处

理。

第二十六条餐厨垃圾处置企业在处置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污

染控制措施,按照生活垃圾处置标准,实施无害化处置。

禁止将餐厨垃圾及其加工物用于原料生产、食品加工;禁止使

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饲养畜禽。

第四章激励与促进措施

第二十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遵循资源节约、环境

保护与生产生活安全性原则,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

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引导、鼓励单位和个

人在生产、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

第二十八条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生活垃

圾处理费。

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物价、财政部门按照谁

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

易于收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第二十九条本市实行生活垃圾跨区域处理生态补偿制度。产生

生活垃圾的辖区跨区域处理生活垃圾的,遵循“谁受益、谁补偿”

的原则,应当向生活垃圾处置导入区支付生态补偿费。

第三十条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可回收物目录,组织编制

可回收物回收网点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可回收物分拣中转站、分拣

中心以及回收点,并会同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再生资源

回收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衔接。没有条件单独设置可回

收物回收点的,可以与生活垃圾收集点合并设置。

供销部门按照职责建设和运营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相配套

的可回收物回收网点,建立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信息平台,向社会公

众提供预约回收服务以及可回收物目录、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

息。从事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经营者,其经营场所选址和设置应当

符合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规划和设置要求,通过预约回收或者在

可回收物回收点定时定点回收等方式提供便民回收服务。

第三十一条鼓励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所设置可回收

物的分类回收设施。

鼓励物业服务区域、商场、超市、便利店等经营者或者管理者

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

鼓励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

机、快递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实现回收途径多元

化。

第三十二条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可以通过奖励、积分等方式,

发动居民和单位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工作。具体奖励办法

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鼓励企业、个人采取创新奖励方式发动居民和单位开展生活垃

圾源头减量和分类。

第三十三条酒店、餐饮、旅游、环境卫生、物业管理、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等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开展本行业生

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的培训、技术指导、实施评价,引导、督促

会员单位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活动。

从事旅游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督促游客遵守本市生活垃圾分

类管理的规定,对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游客进行劝导。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

分类管理工作的综合考评制度,并纳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

绩效管理考评指标。

第三十五条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

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检查制度,对生活垃圾分类

管理责任人和从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服务的企业进行

监督检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检查情况以及查处结昊。

第三十六条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生

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企业应当根据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

部门的要求编制收集、运输、处置应急预案,并报送市容环境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因突发性事件造成无法正常收集、运输、处置生活垃圾的,市

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安排生活垃

圾收集、运输、处置。

第三十七条本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制度。

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开聘请社会监督员,

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社会监督员中应当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市民、志愿者等。

社会监督员有权监督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督促单位

和个人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并应及时将监督结果反馈市容环境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八条单位和个人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并造成严重

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记入公共信

用信息平台失信主体记录。

第三十九条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

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并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的,由城市管理

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

的罚款,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未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

履行义务之一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收集、运输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罚款处罚:

(一)未按规定配备相应的作业人员,或未对收集、运输设备

进行养护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运输车辆未标明相应类别生活垃圾标志或者未安装车辆

行驶及收运过程记录仪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规定配备密闭化运输设备,或者收集、运输设备不

整洁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混合收集、运输已分类的生活垃圾的,处五千元以上三

万元以下罚款;

(五)未按规定的时间、频次、路线、地点和要求分类收集、

运输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六)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撒漏生活垃圾,滴漏污水的,

或者进行敞开式分拣、压缩和转运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

款;

(七)未及时清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或者

影响周边环境整洁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八)未按规定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台账,实时记录生活垃圾类

别、数量和运输去向的,处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生活垃圾处置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未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接收、处置生活垃圾的,责令改

正,并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按规定记录接收、处置生活垃圾分类台账的,责令改

正,并处一万元罚款;

(三)未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

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四)未按规定配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设备以及合格的管理、

操作人员并保证设施、设备运行良好的,责令改正,并处三万元以

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餐厨垃圾收运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

定,未正确履行如实记载或及时报告义务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

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市容环境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

本办法规定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

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规

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的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实施;长乐区以及其他县

(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的区域和日期,由市人民政府按照

城市社区、农村地区不同情况分步推进的原则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自20_年5月1日起施行。

【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垃圾分类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

美丽宜居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

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

以及相关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

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

为生活垃圾的废弃物。

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按照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

定管理。

第四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方针

和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

与、全市统筹、属地负责。

第五条市、区人民的政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建

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事项。

镇人民的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落实辖区内生活垃圾分

类管理的具体工作,配合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指导、

督促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活动。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

管部门,负责综合协调、检查指导和监督管理。

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职责做好辖区内生活垃圾分

类管理工作。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本办法规定,做好生活垃圾

分类管理工作。

第七条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镇人民的政府

(街道办事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动员、组织社区内单

位和个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活动,调处矛盾纠纷。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活动。

第八条建立价格激励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排放多付

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建立

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引导单位和个人进行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投放。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

诉。

第十条支持社会资金投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循

环利用以及相关科技研发。

对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十一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住房和城

乡建设、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编制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明确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的布

局以及生活垃圾流向和流量,报市人民的政府批准后实施。

编制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应当征求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

区人民的政府应当根据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组织制定辖区内生

活垃圾分类管理计划,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涉及设施建设的,应当与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

第十二条纳入本市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活垃圾收集、

转运、处置设施用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十三条区人民的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环境卫生专业规

划和年度建设实施计划,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

第十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发展和改

革、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建设工程配套生活

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标准。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纳

入建设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建设项目许可审查时,应当就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配套建设征

求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标准配套建设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配套生活垃圾分类

设施的用地平面图并标明用地面积、位置和功能,并予以公示。

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

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建设费用纳入建设工程总投

资。

新建住宅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场所公示配套生活垃圾分

类设施的位置、功能等内容,并在房屋买卖合同中明示。

第十六条机场、码头、车站、港口、公园、商场等公共设施、

场所,应当按照标准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第十七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应当符合有

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标准,采取密闭、渗沥液处理、防臭、防渗、

防尘、防噪声等污染防控措施。

建设生活垃圾转运、处置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确定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前,建设单位应当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并公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设置应当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

置标准》的要求,容器表面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规定的标志,便于识别和投放。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迁移、改建生活垃圾

收集、转运、处置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

确需拆除、迁移、改建或者改变其用途的,应当经市城市管理

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按照规定先行重

建、补建或者提供替代设施,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第三章分类投放

第十九条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抛洒、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

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类投放:

(一)可回收物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者交售给经商务行

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

(二)有害垃圾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三)餐厨垃圾投放至餐厨垃圾收集容器;

(四)其他垃圾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其中废旧家具等大

件废弃物品按照规定单独堆放;

(五)国家、省和本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其他规定。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

向社会公布,并适时修订。

第二十条本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人制度。

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城市居住区,实行物业服务的,物业服务单位为责任人;

单位自管的,自管单位为责任人。

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为责任人;

(二)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

办公管理区域,本单位为责任人;

(三)公共建筑,所有权人为责任人;所有权人委托管理的,

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单位为责任人;

(五)集贸市场、商场、展览展销、商铺等经营场所,经营单

位为责任人;

(六)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公交场站、轨道交通车站、

码头港口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七)河道、湖泊及其管理范围,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八)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九)城市道路、公路及其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

等附属设施,清扫保洁单位为责任人。

按照前款规定不能确定责任人的,所在地镇人民的政府(街道

办事处)为责任人。

第二十一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人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日常管理制度;

(二)在责任范围内开展相关知识宣传,指导、监督单位和个

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三)设置并保持收集容器完好、整洁;出现破旧、污损或者

数量不足的,及时维修、更换、清洗或者补设;

(四)明确不同种类生活垃圾的投放时间、地点;

(五)将生活垃圾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运输;

(六)及时制止翻拣、混合已分类生活垃圾的行为;

(七)国家、省和本市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二条责任人应当建立管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

量和运输等情况,定期向镇人民的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镇人民的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汇总数据并录入生活垃

圾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三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

门编制生活垃圾减量化实施计划,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认证制

度,鼓励商品减量化包装、餐饮适当消费、净菜上市和洁净农副产

品进城,对垃圾减量行为给予奖励,推动垃圾减量。

相关行业协会应当督促企业执行减量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

范,引导企业就推行垃圾减量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

第四章分类收集和运输

第二十四条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禁止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

垃圾混合收集。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定期收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每天定时

收集。

具体时间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

第二十五条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

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运输。

可回收物运输至资源回收中心或者经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再生资源回收单位。

有害垃圾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运输至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贮存点。

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按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时间、

路线和要求,运输至符合规定的处置场所。

第二十六条本市对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收集、运输服务实

行许可。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以招标等公开竞争方式确定收集、运输

服务单位,并与中标单位签订协议,明确服务区域、经营期限、服

务标准、运送场所、违约责任等内容,作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服

务许可证的附件。

第二十七条区人民的政府可以建立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和运

输专门队伍,或者通过招标等公开竞争方式委托具备专业技术条件

的单位,负责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

第二十八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根据生活垃圾收集量、分类方法、作业时间等,配备压

缩式收集设备以及符合要求的人员;

(二)按时、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并分类运输至规定的转运站或

者处置场所,不得混装混运、随意倾倒、丢弃、遗撒、堆放,不得

接收未分类的生活垃圾;

(三)经过转运站转运的,密闭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

时;

(四)收集、运输车辆、船舶保持密闭、完好和整洁;

(五)清理作业场地,保持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和周边环境干净

整洁;

(六)建立管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去向

等,并向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七)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应急方案,报区城市管理行

政主管部门备案;

(A)国家、省和本市的其他规定。

第五章分类处置和循环利用

第二十九条分类收集和运输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处置,提高生

活垃圾的再利用率和资源化水平,促进循环利用。

可回收物应当进行分拣,由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进行利用处置,

促进再生产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餐厨垃圾等可降解有机物应当通过生物处理技术处置,开发工

业油脂、生物柴油、肥料等资源化利用产品。

有害垃圾实行强制性回收,应当交由经核准的有害垃圾处置单

位加以利用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置。

其他垃圾应当分拣、拆卸,并进行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

进行卫生填埋或者焚烧。

第三十条生产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企业,应

当负责回收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对其中可以利用的,由生产企

业负责利用;因技术或者经济条件不适合利用的,日生产企业负责

进行无害化处置。

第三十一条鼓励、支持农民采用生物堆肥等技术对厨余垃圾进

行就地生态处理和讴肥还田;采用腐烂还田、作饲料、制沼气、制

作纤维板等方式资源化利用秸秆。

农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灰土,应当选择远离水源和居住地的适

宜地点用于填坑造地。

第三十二条本市对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实行许可。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以招标等公开竞争方式确定处置服务单

位,并与中标单位签订处置作业服务协议,明确处置生活垃圾的来

源、服务期限、服务标准等内容,作为生活垃圾处置服务许可证的

附件。

第三十三条本市实行生活垃圾处置技术评估制度。

新的生活垃圾处置技术应当报送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

证;未进行技术论证或者论证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三十四条生活垃圾处置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处

理生活垃圾,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定配置处置设施以及合格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二)建立处置台账,记录每日生活垃圾的运输单位、种类、

数量,并按照规定报送数据、报表等;

(三)按照规定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粉

尘等,定期进行水、气、噪声、土壤等环境影响监测,防止周边环

境污染;

(四)制定应急方案,应对设施故障、事故等突发事件;

(五)按照要求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并将数据传送至生活垃圾

管理信息系统;

(六)国家、省和本市的其他规定。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3

第一章目的

为树立和保持公司良好的品牌及整体形象,展示员工精神面貌,

加强公司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此项制度。

第二章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垃圾分类项目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包含片区

经理、宣导人员、清运人员以及现场的巡检人员。

第三章职责

(一)综合部负责员工工装和工牌的统一采购、配发和管理。

(二)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对现场员工的工牌和工装进

行管理,并对现场员工在工作期间着装及佩戴工牌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

(三)片区经理在一线对辖区内所有员工(宣导人员、清运人

员)的规范着装直接进行管理,并对后续出现的问题负直接管理责

任。

第四章规定

(一)着装要求

1.员工在岗期间必须按照要求穿着工装,佩戴二牌。

2.员工着工装需平展、整洁、无异味,工牌佩戴应显露在衣服

之外,同时工牌内需添加个人照片,做到人证如一。

3.换装要求每年由综合部根据季节变换下发通知,统一更换着

装。

(二)工装管理规定

1.需配备工装和工牌的员工,由所属部门向综合部提出申请,

综合部核实情况后安排制作。

2.员工工装及工牌采购费用原则上由公司支付,但出现员工工

作未满两年提出离职时,则按照公司工装折旧规定,按比例在离职

员工工资中扣清应支付工装的费用。

3.任何人不得将工装和工牌转借给非公司人员。擅自转借他人,

对公司形象造成一定影响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三)着装及工牌检查考核规定

1.部门负责人和指定人员以及各片区经理对现场员工规范着装

和佩戴工牌负有监督、检查的职责,进行不定期抽查。

2.凡公司发放有工装及工牌的员工,上班时间需按要求穿着工

装和佩戴工牌,如发现违规,每项扣除当月绩效分3分,该片片区

经理对此负有管理责任,扣除当月绩效分3分,运营部每月月底将

绩效分数变动情况统一报送至综合管理中心。

3.如有甲方检查发现公司现场员工出现未按要求穿着工装、佩

戴工牌的情况,给公司实际造成负面影响的,一次负激励30元,该

片片区经理负直接管理责任,一次负激励30元,运营部每月月底核

算后统一将数据报送至综合管理中心。

第五章附则

(一)本制度相关条款由运营部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4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校园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强化源头减量,提高

师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进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根据《上

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市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导则》

《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等法律、

法规和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校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建立

健全校园生活垃圾按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

全程分类体系,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创造

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

第三条本校区域内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投放、收集、运输、

处置、资源化利用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于本方案。本方案所

称的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

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

废弃物。

第四条校内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绿色生活行动,减少生活

垃圾产生,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义务,并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责

任。

三、分类标准

第五条校生活内垃圾分类标准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中规定的四种类别进行分类。校园内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绿化垃

圾及实验室废弃物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严禁混入生活垃圾投

放。

(一)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

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

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

物;

(三)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坂、过期食

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四)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

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三、职责分工

第六条学校成立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

导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单位为后勤保卫处,具体负责

日常组织协调工作。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要任务职责如下:

(一)后勤保卫处

1、负责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相关制度文件、工作机制及实施

方案的拟定;

2、对校内各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组织开

展面向校内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组建垃圾分类工作督导队伍;

3、统筹校园垃圾分类收容器配置,负责校园所有生活垃圾集中

收集、分类运输的管理;

4.负责与地方垃圾分类相关管理、业务部门的工作对接。

(二)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负责组织面向师生的垃圾分

类教育、动员,结合志愿社团,协助该项工作的开展。对违反规定

的师生进行教育及处理。

(三)后勤保卫处,负责监督和督促所管施工单位做好工程现

场及临时设施周边的垃圾分类工作。

(四)后勤保卫处,负责对违反垃圾分类管理有关规定的单位

和个人进行身份查找、视频资料留档。

第七条学校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责任人制度,责任人按照下

列规定确定:

(一)室外公共区域、学生宿舍、公共教学楼,物业公司、社

会企业为直接责任人,食堂承包人为直接责任人,后勤保卫处相关

监管办公室为管理责任人。

(二)教学、实验、办公楼宇,使用单位为直接责任人,物业

公司为管理责任人。

(三)工程现场及临时设施周边,施工单位为直接责任人,归

口管理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四)校内商铺等经营场所,物业为直接责任人,归口管理单

位为管理责任人。

(五)校内举办大型活动时,校内主办方为直接责任人(如无

校内主办方,校内承办方即为直接责任人),保卫处为管理责任人。

四、收容器配置

第八条学校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校

内各区域出现生活垃圾的类别,相应配置垃圾收容器。

(一)教学、办公楼宇,一楼配置一组四分类垃圾收容器,定

时开放,其余各楼层配置干垃圾/可回收物两分类垃圾收容器。禁止

带入食物的楼宇(如公共教学楼、图书馆等)不配置湿垃圾桶。

(二)宿舍楼宇,撤除楼宇下240L垃圾桶,及配置四分类垃圾

收容器,由业务公司具体实施。

(三)食堂,餐具回收区配置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三分

类垃圾收容器。

(四)经营性商铺,根据垃圾产生类别,配置相应垃圾收容器。

(五)校园道路、室外公共区域,利用现有垃圾桶,重新张贴

干垃圾/可回收物两分类标签。

五、投放与收运

第九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严禁

将有害垃圾混入其他各类生活垃圾,做好日常干、湿垃圾两分类,

鼓励将可回收物通过售卖方式纳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或投至

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校内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

用符合要求的垃圾袋或者容器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

堆放生活垃圾。

(一)学生和教工宿舍区

宿舍内干湿分离,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单独放置。师生定时带

到集中垃圾箱房分类投放。房间内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

到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

(二)教学、实验及办公楼宇

物业公司指导师生分类投放,各楼层垃圾桶由物业公司及时收

集,并定时放置到楼宇外指定位置,干湿垃圾日产日清。

(三)餐厅食堂

师生用餐完毕后,应将餐具和垃圾统一带至餐具回收处分类投

放。外带食物残余等湿垃圾也投至食堂湿垃圾桶统一处理。食堂湿

垃圾对接上海啄域环卫公司日产日清,其余垃圾按规定投放。

(四)校内经营性单位

校内经营性单位生活垃圾自产自清,分类收集后自行投放至垃

圾房,不得将垃圾随意倾倒、堆放。

(五)校园道路和室外公共区域

校园道路垃圾桶由物业公司负责清运,并进行必要的二次分拣,

对于垃圾易满溢时间及区域,增加清运频次。

第十条收集、运输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收集、运输:

(一)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实行定期或者预约收集、运输;

(二)对湿垃圾实行每日定时收集、运输;

(三)对干垃圾实行定期收集、运输;

(四)清理作业场地,保持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和周边环境干净

整洁。

具体清运地点和时间由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

六、源头减量

第十一条各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

设备和设施,提高再生纸的使用比例,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

第十二条鼓励到食堂用餐,鼓励外带时自带餐具,校内食堂和

各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不得无偿提供一次性

餐具。

第十三条餐饮服务场所应张贴节俭标识,提醒师生按需取餐,

减少浪费。校内快递单位应鼓励包装循环使用,促进快递包装减量

化。

第十四条学校鼓励各单位、个人积极探索垃圾源头减量的新方

式。

七、奖惩措施

第十五条学校对各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

考评,对于工作效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废旧家具和设备等大件报废物资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

相关规定单独堆放,由后勤保卫处报相关部门及时清运处理;大件

设备外包装应由设备采购单位及时处理。

第十七条除上述生活垃圾之外的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外运,须

设立集中临时垃圾堆放点,并做好标牌告知施工项目、时间、建筑

垃圾清运频次等信息,由后勤保卫处监督、管理。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5

电池有限公司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

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一般工业废物类别

本企业主要是指在生产中包装材料产生的废纸箱、废木箱、废

塑料、废纸等。属于可回收利用的一般固体废弃物。

3、生活垃圾

办公楼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食堂产生的食物垃圾及生活垃圾

等。

4、职责

公司环保组负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实施

统一监督管理。

负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存放和外售回收利用。负责生

活垃圾的收集、协调外运环卫部门转运处置。

按所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去向及处置方式做

好记录,及时有效无害的清除和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存放、处置

5.1各车间、库房应按照废弃物分类,设置临时放置点,并分别

设置明显标识。

5.2废弃物产生后,应按不同类别和相应要求及时放置到临时存

放场所。临时的存放场所,应具备防雨、泄漏、防飞扬等设施或措施。

5.3一般固体废弃物存放

产生的废纸箱、废木箱、废塑料、废纸等放入一般工业固体废

物临时存放场所。已经报废不能使用的设备放入报废设备区。

一般固体废弃物储存间设置标识。

5.4一般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优先考虑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可回收的废弃物由各单位安排人员整理,再转卖给物资回

收部门。

5.5委托处理

环保组应与被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回收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协议,

明确双方职责和在运输、利用及处置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5.6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记录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应记录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台账》中。

环保组应每月检查一次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和处置情况,并记录检查结

果。

6、生活垃圾

各生活垃圾产生点设置垃圾箱收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位统一

运送到垃圾场处理。

建议定期的收集处置协议。确保生活垃圾全部清理外运。不产

生恶臭、蚊虫等环境卫生问题。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6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的垃圾管理,防止垃圾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

健康,维护生态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全公司的垃圾管理。

3、职责和权限

3.1设备部门为本文件的编制归口部门。

3.2槽窑部门负责固废垃圾、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

3.3设备部门负责固废垃圾、生活垃圾、危废垃圾的处理工作。

3.4物控办分部负责生产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垃圾分类

根据公司目前的生产运营情况,分为固废垃圾、危废垃圾、生

活垃圾、生产垃圾。

4.1.1固废垃圾

碎玻璃灰、被污染的碎玻璃、废耐火材料(炉灰、耐火砖、保温

棉)。

4.1.2危废垃圾

废滤芯、废机油。

4.1.2生活垃圾

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包括但不限于:剩餐、塑料包装盒、办公废旧纸张等。

4.1.3生产垃圾

废旧钢材、废旧无价值备件、废旧材料、废包装材料(废纸、废

钢带等)。

4.2垃圾定点存放及管理

4.2.1固废垃圾

1)公司固废垃圾存放点为原料碎玻璃堆场,由槽窑部统一管理,

设备部负责处理。

2)各部门产生的固废垃圾必须专人定期运至固废垃圾存放点。

4.2.2危废垃圾

公司危废垃圾存放点在河北浮法,设备部负责运送到存放处并

处理,由河北浮法负责管理。

4.2.3生活垃圾

1)生活垃圾存放点为原料配料楼南侧,由槽窑部统一管理,设

备部负责处理。

2)各部门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天早晨由专人运至生活垃圾存放处。

4.2.4生产垃圾

1)生产垃圾存放点为原料袋装库,由物控办统一管理和处理。

2)各部门产生的生产垃圾必须专人定期运至生产垃圾存放处,

分类放置。

4.3垃圾分类管理要求

4.3.1公司各种垃圾存放点必须明确标示,以便快速识别,防

止人为失误。

4.3.2垃圾存放点及各部门使用的垃圾斗或者垃圾桶必须进行

颜色区分并且进行定置,固废用红色,生活垃圾用黄色,生产垃圾

用绿色。

4.3.3各部门必须及时将本区域产生的垃圾运送至中转站,部

门对输送的垃圾分类质量负责到底。

4.4其他注意事项

4.4.1夏季为防止生活垃圾滋生蚊蝇,管理部门必须及时对生

活垃圾进行处理或者由保洁人员进行喷药灭害处理。

4.4.2为防止产生过多的垃圾,公司全员应该进行清洁生产,

如:利用二次纸、尽量用0A办公、进行精细化生产操作防止产生落

板灰尘、精细点检、维护设备等。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7

为明确办公区及生活区的环境清洁卫生,培养全体干部职工的

环境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活动,养成良好习惯,

建设文明绿色工程,特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一、垃圾的分类

1、可回收物(指:废弃纸张、报纸、清理后的易拉罐、塑料瓶、

玻璃容器、利乐包、快递包装纸箱等)

2、厨余垃圾(指:食堂产生的残羹剩饭、菜叶等)。

3、有害垃圾(指:墨盒、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医务室过期

药品等电子垃圾)

4、其他垃圾(指: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生活用品及其它

物品如烟蒂、尘土等)

二、垃圾分类的定点设置及存放制度:

1、在办公区域设置三种垃圾桶,分别标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和其他垃圾,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按分类标准将垃圾放入相对应的垃

圾箱内。

2、因本单位无厨房,暂未设置厨余垃圾桶。

3、对日常产生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拣,其中可以回收的设置专

门区域集中存放,存放一定量之后由废品回收企业回收,其余集中

投放至可回收垃圾桶,每日由专人送至固定投放点。

4、因本单位有害垃圾产生量极少,设置专门封闭区域放置有害

垃圾,存放一定量之后由专人集中送至固定投放点。

三、垃圾分类处理措施

1、安排专干负责垃圾分类的整体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做

好垃圾分类设施及标识的物质保障,并按照垃圾的分类标准、处理

流程等要求在每个环节设置固定人员进行整理、投放。

2、设置垃圾分类台账,严格按照分类标准统计每日的垃圾投放

量,并做好记录。

3、利用LED、标语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定期组织垃圾分类的

学习和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熟知垃圾分类的标准、处理流程及操作

规范。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8

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

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

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

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

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二、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

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综合考虑各地气候特征、发展水平、

生活习惯、垃圾成分等方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路径,有序推

进生活垃圾分类。

四、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加强技术

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五、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

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

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

六、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

其中,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同时参照生活垃

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再选择确定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强制分类

的类别。

七、投放暂存。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则,设立专门场所或

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

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

护部令第39号)的品种,应按要求设置临时贮存场所。

八、餐厨垃圾可由专人清理,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

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质,并做到“日产日清”。按规定

建立台账制度。

九、易腐垃圾应采用密闭专用车辆运送,运输过程中应加强对

泄露、遗撒和臭气的控制。

十、根据可回收物的产生数量,设置容器或临时存储空间,实

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必要时可设专人分拣打包。可回收物产生

主体可自行运送,也可联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上门收集,进行

资源化处理。

十一、动员社会参与。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公众从身

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强化教育,着力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和资源

环境意识。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垃圾分类

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引导公众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9

一、各单位的职责

部门一:环保部

职责:

1、对各车间清运物料现场查看并进行审批

2、监督检查各清运车间对制度的遵守情况并进行考核

3、监督检查接收车间对制度的遵守情况并进行考核

4、接到硫磺申请后对垃圾进行外运、外卖;

权限:1、审批权2、考核权3、考核权4、负责

部门二:接收车间

职责:

1、对各车间清运物料进行审批

2、接收各车间的垃圾并其清运过程进行监督

3、负责整理各车间清运单据,并每季度向环保科报送

4、对清运车间不遵守制度的情形向环保科提出处罚建议

5、根据现场情况向环保科提出外卖外运申请

权限:1、审批权2、监督权3、负责4、建议权5、建议权

部门三:清运车间

职责:

1、负责将规定类别的垃圾分类后按时间规定运抵现场并根据摆

放要求自行卸车

2、对接收车间的接收工作进行监督

权限:

1、负责

2、监督权

二、清运对象

公司现在可接收的垃圾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车间无法使用但具

备一定经济价值的物品;另一类为大宗的油泥和铁锈。细分为以下

12类

①保温岩棉:只准有岩棉、硅酸铝毯、玻璃丝布,岩棉一律入

池,由清运车间人为推平,不得洒落地面;

②废旧保温铁皮:保温拆下来的锈蚀铁皮,铝皮不得掺杂在内

③废旧保温铝皮:保温查下来的变形铝皮,铁皮不得掺杂在内

④助剂编织袋:编织袋内不得有助剂、污油以及其他杂物,编

织袋统一装入一个编织袋或捆绑压实后清运

⑤木质包装:不得有除木头之外的其他杂物(如纸箱、石棉板

等),设备木包装按面拆分且确认无铁构件后清运

⑥废旧胶管:仅回收废旧胶管,塑料类不得掺杂在内。

⑦废旧塑料:除桶类之外的零散塑料制品且经环保科验收确认,

如无法使用的电缆皮、塑料部件等

⑧废旧仪表线、电缆线:需环保科确认无法进行使用,并由分

管总监签字

⑨金属部件(长度和直径W50cm)废旧金属缠绕垫片:分为碳

钢类和不锈钢类,其中缠绕垫为不锈钢类

⑩已确认无法再利用的门、窗:木制类、铁制门窗拆散后放于

所对应回收站内,其他材质现场按类放置

注剂桶及油漆桶:确保无油、无注剂及其他杂物,根据桶的大

小、材质进行放置,且要直立放置。

⑫油泥及铁锈按危险废物处置,申请环保科按危险废物流程处

置。

三、放置标准

所有垃圾都是由内向外进行放置,里面放置高度与垛墙齐高后

在向外摆放;一个空间内放置两种垃圾的中间留有1。5米的距离;

各类垃圾的放置位置见附图;

四、清运流程

周三清运车间联系环保部现场确认并审批;周四清运车间在14

点一17点(随公司时间进行相应调整)到接收车间登记和审批,接

收车间18点前根据签单情况,把清运车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批次,

并通过0A发送到各车间;周五清运车间根据接收车间的时间要求进

行清运

五、处罚规定

1、有以下情况的每次罚款1000元

①夜间私自存放的

②现场随意无组织放置,且不听接收车间劝告的

③清运物中夹带卫生清理垃圾等无价值垃圾的

2、有以下情况的每次罚款500元;

①不经过接收车间,在无接收车间人员监护情况下进行存放的

②存放后不处理现场卫生的

③不符合分类规定,如相互之间有夹带的;不符合存放规定的,

如里面未放满就向外面放;需要进行深埋未进行深埋或埋深不够的

④外来施工队清退车间垃圾,清退车间人员不到场的

⑤清退垃圾的数量与种类与签单不符的

⑥不按规定时间进行签单或清退垃圾的(有主管总监特批的书

面申请除外)

环保科20_—_

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篇10

一、管理职责

1、协助垃圾管理大组成员处理解决不了的一切问题

2、监督垃圾管理大组成员做好工作

3、协助垃圾管理大组做好农户违反垃圾管理制度的处罚工作

4、协助垃圾管理大组做垃圾分类、分装等内容的宣传工作

5、抽查垃圾管理大组的实际工作

6、监督垃圾管理小组长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小组工作

7、负责安排不同小组将小组垃圾筑的垃圾倒入堆肥地点

8、负责安排小组堆肥、翻堆及处理

9、集中管理垃圾处罚基金,由管理帐务,管理钱

10、由负责汇总每月小组长填写的垃圾收集统计表

11、监督本小组农户是否正确分类、分装、分倒

12、负责填写垃圾收集统计表和小组内监测表,并在每月底交

给大组长

13、协助大组长做好本小组的奖罚工作

14、维护小组垃圾梦不被损坏,若有损坏则由本小组共同承担,

更换新梦

15、做好垃圾家庭分类,天蓝色萝装可堆肥垃圾,黄色飨装不

可堆肥垃圾

16、农户之间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小组长或者大组长汇

17、协助小组长堆肥、翻堆及处理

18、轮流将本小组的垃圾倒入指定堆肥地点

19、爱护家庭用垃圾梦,损坏由自己想办法修补或更换

二、奖罚制度

1、不按时轮倒垃圾的农户,连续罚倒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