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_第1页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_第2页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_第3页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_第4页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SL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

1总则1.0.1无序的河道采砂会对河势稳定、防洪与通航安全、生态与环境、涉水工程正常运用等方面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极大危害。为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我国有不少河流已编制或正在编制河道采砂规划,但目前年度采砂实施方案、采砂可行性证缺乏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技术标准,河道采砂活动监督管理工作也存在与当前形势及实际情况之间衔接不畅,缺乏可操作性,尺度标准没有统一规范的问题。本标准的制定旨在明确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年度采砂实施方案、采砂可行性论证、采砂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规范和指导河道采砂规划的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工作,以适应河道采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需要。本标准系在吸取国内采砂规划编制实施和采砂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水国科[2019]112号)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14)要求对《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L423-2008)进行修订。1.0.2不同河流的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其复杂程度和控制要求不同。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应根据河流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本标准是针对全国江河及其主要支流、湖泊水系的河道、水库、滩涂、沟渠等的采砂规划编制、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可行性论证编制、采砂监督管理需要而制定的。对于疏浚、河(航)道整治等项目所产生的砂石上岸综合利用,其可行性论证编制、项目监督管理等可参照本规范执行。1.0.3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中要妥善处理和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是总结我国近年来采砂规划编制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在编制采砂规划及可行性论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认真研究突出的问题,以使制定的采砂方案,既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又兼顾各方利益,有效地控制采砂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国家的相关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河道管理条例》、《防汛条例》、《水文条例》、《航道管理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还专门针对长江河道采砂管理颁布实施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需要考虑的相关专业规划主要有:防洪规划、河道治理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航运规划、岸线利用规划、围涂规划、水资源配置规划等。不同的河流,其采砂的控制因素有所不同。编制采砂规划时,可根据河流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充分考虑的采砂控制因素。1.0.7为了保证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性,使采砂活动既符合河流的实际情况,又适应采砂管理的要求,本条对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基础工作作出了以下方面的规定:(1)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各方面的实情。(2)要充分利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研究成果,使采砂规划、论证、管理和后评价工作更加全面和科学。(3)要认真总结以往采砂管理的经验,为采砂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4)要十分重视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使采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监督管理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1.0.8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需应用水文、河流泥沙、地质、水利计算生态与环境等专业的技术,涉及到水利、水上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为适应规划和专业技术的需要,国家和有关行业已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这些技术法规都是国内外经验的总结,反映当前科技水平,对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的相关内容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考虑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标准很多,有关内容无法全部吸取列入本标准,因此制定了本条规定。

3基本资料3.0.1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的基础,其质量对采砂规划、年度采砂实施方案、可行性论证及监督管理成果的可靠程度影响很大。考虑到涉及的基本资料面广、量大,为使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本条对应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有关基本资料的范围进行了规定。3.0.2详尽收集流域及规划或采区河段气象、水文资料的目的,是为分析流域及规划或采区河段气象、水文特性服务。本条根据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的需要,规定了气象、水文资料应收集的主要内容。1采砂规划及实施监督管理对气象资料的要求,主要是能据此说明流域及规划或采区河段基本气象变化特征及重要的气象要素特征。21)采砂活动一般是在行洪河道中进行,水文特性的分析要求说明流域及规划或采区河段基本的径流、洪水、枯水、泥沙特性,并能从中认识采砂活动对河道水文特征的影响;当规划或采区河段属于防洪重点河段时,分析内容还包括流域及规划或采区河段的暴雨洪水特征。因此,水文资料的收集,应能充分满足上述分析的需要。2)规划或采区河段的泥沙来源及组成、河段输沙量特征、泥沙颗粒级配、床沙组成及级配等是采砂规划及实施监督管理中水文特性分析的重点,因此流域及规划或采区河段泥沙资料的收集应力求全面和翔实。当输沙量资料缺乏时,还需进行必要的调研并收集邻近流域泥沙资料,同时开展必要的采样分析,为估算规划或采区河段泥沙补给提供依据。当采砂成分主要为卵石推移质泥沙时,泥沙分析内容还包括卵石推移质泥沙来源及补充量的调查分析。3)规划或采区河段位于感潮河段或潮流河段时,水文特性的分析还应重点分析潮汐变化特性及规律等方面,因此,要求收集相应的潮位、潮差、流速、潮汐基本特性以及潮流流向等资料。4)北方河流冬季封冻是其特征之一,收集北方河流冰情资料,开展必要的冰情变化特征及规律、规划或采区河段发生冰坝、冰塞的可能性以及采砂影响等的分析,是北方河流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3.0.3河道地形和地质资料是采砂规划及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根据采砂规划、年度采砂实施方案、可行性论证和监督管理要求,本条规定了河道地形和地质资料的质量要求。特别对于河道地形资料,要求能够反映河道地形现状。1河道地形资料是认识河道形态的基础资料。因此,全面收集河道地形资料对采砂规划是极为重要的。重要河流,特别是防洪问题比较突出或重要的通航河流,收集以往河道地形资料和相关分析成果,以全面深入分析采砂河段河道演变情况和趋势、泥沙冲淤变化是十分必要的。采用的河道地形图的比例尺可根据不同河流的情况灵活掌握,采砂规划编制地形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10000,采砂可行性论证地形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5000。2河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特征决定了规划或采区河段的泥沙来源、泥沙特性,泥沙沉积的历史及现状,是河床冲淤变化研究的基本资料;河谷结构、岸坡形态、岸坡类型与采砂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直接相关;河床沉积物的组成及主要来源是规划采区的基本要素,砂(砾石)层的分布情况是规划河段采砂层位、采砂量及可能的补给方式宏观判断的依据,了解分布特征,对限制、指导河道采砂具有宏观指导作用;以上工作内容可以通过搜集区域地质、河流阶地堆积物调查及了解已有工程勘察资料等完成。3本款是专门针对河流规划采区所作的要求,采砂对地质环境、河床岸坡或堤防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且涉及面广,定量采砂有利于采砂后的监测评价。在缺少颗粒组成、储量资料时,可进行少量外业勘测及试验工作。4对于采砂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岸坡变形破坏、河床泥沙介质改变等,在采砂规划及可行性论证中应进行分析预测,从保护地质环境的角度提出开采限制条件或提出消除崩岸等地质灾害产生的措施建议。3.0.4~3.0.6生态与环境、涉水工程以及相关规划方面的资料是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这三条对以上资料的收集内容作了原则规定。可结合不同河流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收集。3.0.7收集的基本资料来自各方面,许多资料存在不系统、不全面、质量有缺陷等问题,本条针对这一情况,为保证基础资料的质量而作的规定。

4采砂规划编制4.1一般规定4.1.1本条河道采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新增可利用砂石储量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篇章。对于泥沙补给很少的河流,砂石储量分析是砂石来源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原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43号),采砂管理规划为需编写环境影响篇章的水利规划。此外,河道采砂规划编制的各章主要内容的繁简详略,可根据各河流各河段的河道特性及实测资料具体情况不同而增减。4.1.2河道演变与可利用砂石总量及砂石补给分析是编制河道采砂规划确定可采区布置及年度控制采砂总量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对于河道走向及平面形态受山体和阶地严格制约的山区性河道及山区性向平原性过渡的河道,河道演变的内容可侧重于边滩心滩、多滩多汊型河道的推移质堆积物的堆积演变分析,可利用砂石总量及砂石补给分析的内容可侧重于推移质泥沙运动的分析,分析内容深度可适当简化;对于河道演变受近期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边界等相互影响平原冲积性河道,开发利用程度加大,河道的稳定性要求增加,河道演变分析的内容应力求全面深入,可利用砂石总量及砂石补给分析的内容可侧重与悬移质泥沙运动的分析和河床堆积体及淤积的分析;当规划河段资料缺乏时,河道演变与可利用砂石总量及砂石补给分析可结合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和储量的实地调查并参照相关类似河流进行类比分析,其分析内容的深度可适当简化。数学模型计算和河工模型试验是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定量分析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使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分析的成果更加合理可信。4.1.3采砂分区规划的目的是合理考虑采砂需求、并将采砂带来的可能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有利于采砂管理。河道采砂一般涉及到河势、防洪、生态与环境、涉河工程的影响,对于通航河流还涉及到对通航的影响。采砂分区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或控制条件较多,不同的河流,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或控制条件不一样,在采砂分区规划时应全面考虑,区别对待并有所侧重。此外,不同的河流,采砂管理对采砂分区规划的要求不同。划定禁采区和可采区是采砂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但对于有采砂需求、管理要求和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为留有余地,可以考虑设置保留区。此外,采砂控制总量、控制开采高程、堆砂场的数量和布局等也是采砂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各河道的特性,采砂分区规划中应分析说明。4.2河道演变分析4.2.1本条对河道演变分析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在河道演变分析中,应以河道近期演变、河道演变趋势分析为重点。4.2.2河道历史时期演变分析主要反映河道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征。历史时期河道平面形态及洲滩冲淤变化是分析的主要内容,可通过历年河道地形图的比较并结合史籍资料进行分析。4.2.3河道近期演变分析是河道演变趋势分析的基础,河道近期演变分析的成果质量与河道演变观测的情况有关。一般情况下,河道近期演变分析可通过对比分析近期历年河道深泓线的平面及纵向变化、滩槽和岸线的冲淤变化,以及河道年际和年内冲淤总量、冲淤变幅及冲淤部位等冲淤状况,分析河道的河型、河势、洲滩、深槽、岸线、浅滩等的变化情况,得出规划河段近期河势和河床冲淤变化的结论。河道演变趋势分析是在河道近期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影响河道演变的主要因素,对规划期内的河势和河床冲淤变化做出科学的预测。对于高含沙河流,需注意分析高含沙水流下的河道演变特性。4.2.4河道演变趋势分析不仅要考虑河道近期演变的情况,还要考虑近期和规划期内规划河段及其上下游、干支流修建水库等水利枢纽、实施水土保持和河(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变化,以使其分析成果更加全面和可靠。4.3可利用砂石总量及砂石补给分析4.3.1、4.3.2可利用砂石总量及砂石补给分析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取决于规划河段的泥沙观测资料情况。鉴于部分河流泥沙观测资料较少或缺乏的实际情况,这两条仅作了原则规定。在进行泥沙补给分析时,可根据规划河段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泥沙补给分析的内容和方法。需要注意河道干流及其支流、湖泊的汇流、分流水系的历年来水来沙变化的分析,以及各河段悬移质和推移质来沙及输沙特性、年际和年内冲淤特性的分析。对于以推移质输沙特性为主的河道,当具备有多年推移质资料时,其算术平均值即为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当缺乏实测推移质资料时,鉴于在一定地区及河道水文地理条件下河道的多年平均的推移质输沙量与悬移质输沙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选用系数法进行估算。对于以悬移质输沙特性为主的河道,当具备有多年悬移质资料时,其算术平均值即为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并可根据悬移质颗粒级配计算各粒径组泥沙的数量。当悬移质资料不足时或缺乏时,可采用相关法、侵蚀模数法、经验公式法进行估算。4.3.3人类活动改变了河流或河道的自然状态,给河流或河道的来水来沙带来变化,特别是规划河段水库的兴建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必然会给河流或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产生明显影响并带来较大变化。因此,泥沙补给分析应分析这类人类活动对规划河段泥沙来量变化和补给的影响。4.3.4泥沙储量是少沙或冲刷河流应考虑的重要方面。可根据工程勘探资料以及河道堆积体和淤积情况,采用体积法估算。4.4禁采区划定4.4.1禁采区划定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安全,并避免采砂活动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4.2本条对禁采区域和河段进行了规定和列举。根据2017年12月印发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规定“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挖沙、采矿”,本条新增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其他生态保护红线规定的禁止挖沙、采矿区域列为禁采区。除国家和有关部门已经规定禁采的河段或区域列为禁采区外,采砂对河势稳定、防洪和通航安全、相关涉水工程正常运行和生态与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河段或区域也列为禁采区。在禁采区的划定时,要十分重视涉及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关规定和资料的调查和收集,做到有据可依,保证禁采区划定的依法、科学、合理。4.5可采区规划4.5.1、4.5.2本两条规定了可采区规划在河道演变与可利用砂石总量及砂石补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时需全面考虑河势、防洪、通航、生态与环境和涉水工程正常运行以及采砂作业方式、运输条件等的影响因素和可采区规划的条件。不同的河流可采区规划的影响因素和规划条件有所差别,应全面分析。鉴于采砂作业方式是河道采砂活动中的重要方面,在影响因素新增了作业方式。4.5.3本条对可采区规划的主要内容作了规定。这是总结和吸收了我国近年采砂规划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保证了可采区规划的完整性。同时,实行年度采砂控制总量是为了避免违背河道的自然规律而出现超量采砂现象,科学合理的控制采砂规模。4.5.4规划河段年度控制采砂总量是整个规划河段可采区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本条规定了规划河段确定年度控制采砂总量的考虑的主要因素。鉴于规划河道的采砂活动与冲淤演变特性关系紧密,且过度开采会对河道带来较多的不利影响,本次年度控制采砂总量的考虑因素明确了需结合考虑冲淤演变特性和采砂影响。对于规划河段河道冲淤相对平衡的,其年度控制采砂总量可与年度泥沙补给量接近;对于规划河段河道上游泥沙补给较少,处于明显冲刷、或较为剧烈状态时,其年度控制采砂总量可适当结合考虑河道的砂石储量;对于规划河段河道上游泥沙补给较多,处于明显淤积状态时,其年度控制采砂总量可适当结合采砂需求等考虑,大于年度泥沙补给量。4.5.5本条适当完善。可采区规划范围是整个规划期可采的区域。为使规划可采区在年度实施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在充分考虑涉水工程的最小控制安全距离的条件下,其范围可适当划大些。4.5.6年度控制采砂量是采砂活动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次新增其确定的相关要求说明。确定可采区年度控制采砂高程、年度控制采砂量的目的是避免超深采砂给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等带来较不利影响。确定年度控制采砂高程时可结合长江中下游等河道采砂管理的经验,考虑不同河流的特点和控制要求,原则上不低于河道多年冲淤变化的最低高程。可采区年度控制采砂量确定还可综合考虑可采区砂石储量、年度实施范围大小、采砂能力等因素。可采区年度实施范围可在实施阶段具体细化。4.5.7本条对在确定可采区的禁采期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原则规定,目的是保证防洪安全、采砂作业安全以及满足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考虑因素新增较严重的凌汛期安全度汛要求。具体确定时应结合各河道的水文泥沙、河道特性及安全度汛、生态敏感环境保护要求分析确定禁采时段。对于大江大河防洪形势较严峻、安全度汛要求较高的,主汛期和水位超过防洪警戒水位的时段、较严重的凌汛期应为禁采期;对于季节性中、小河流可结合各河道的度汛方案确定;对于水库坝体上、下游保护范围之外的调水调沙影响范围之内的区域,在其调水调沙期间也应做好方案,确保安全。4.5.8可采区的采砂机具类型和数量以及作业方式与采砂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是采砂管理中需要控制的重要内容。在规划阶段可提出原则性的要求。4.5.9为避免或减轻可采区弃料的任意无序堆放给防洪、河势、通航和涉水工程及环境景观等带来不利影响,本条提出了弃料处理和采砂后的清理修复的要求。4.6保留区规划4.6.1该条保留区范围的确定做了原则规定,具体确定时需根据各河道具体情况分析确定。保留区是采砂条件有不同程度的制约因素,规划期中有采砂需求或必要性、但采砂位置不确定性而设置的区域,对于河势变化不大的河段,保留区是禁采区、可采区之外的区域。规划期内除堤防应急抢险、河道(航道)整治、港池和涉水工程正常运行维护外,保留区的启用应慎重研究,并进行充分论证。4.6.2鉴于有的河道采砂规划期较长,且存在规划期中新增河道生态和环境等保护要求的可能,新增采砂管理时保留区按禁采区的变化调整。4.7采砂影响分析4.7.1本条对采砂影响分析的内容进行了规定。不同河流的采砂影响因素会有所不同,规划时可根据不同河流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分析的影响因素和方面,做到不遗漏又重点突出。4.7.2本条规定了采砂对河势稳定影响分析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砂对河势稳定影响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河道主流线、岸线、河道平面形态、断面形态、流速分布、分流点、汊道分流比等的影响。鉴于不同河流的河道特性和河道的基础资料的条件的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砂对河势的影响。4.7.3我国大部分河流都不同程度的修建了堤防工程、护岸工程等防洪工程,有些河流还存在新的险工险段尚未治理的情况。全面调查规划河流或河段内的防洪工程和重要险工险段,同时分析采砂对防洪工程和险工险段的影响,是分析采砂对防洪安全影响的重要内容。对于重要的防洪河段,采用数学模型或河工模型试验进行分析也是通常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4.7.4对于通航河流,采砂改变了局部河床形态,可能对航道维护尺度带来影响;在采砂作业中,采砂船占据一定水域,运砂船频繁穿越主航道,采砂弃料处理方式不当,形成弃料堆,这些均可能给正常通航秩序带来影响,给通航带来隐患。在采砂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分析中,要综合分析可采区设置、采砂作业方式、弃料处理方式等方面对航道和通航安全的影响。4.7.5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采砂影响分析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不同的河流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同。不同的采砂方式,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不同。对于水采方式,要重点研究采砂对水功能区、水质、水生态与水环境、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包括对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产卵环境和水质环境的影响;对于旱采方式,要重点研究对陆域环境的影响,包括采砂过程、砂料堆放和运输对沿岸城镇、居民点环境和产生的噪音环境的影响。通过环境影响分析,提出评价结论和减免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意见。本次适当完善。4.7.6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涉水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对涉水工程分布状况和运行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为分析采砂对涉水工程正常运行的影响提供基础。采砂对涉水工程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分析研究,首先是对涉水工程运行安全的影响,可采区设置是否充分考虑了各类涉水工程的保护范围的要求,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其次是对涉水工程运行条件的影响,采砂是否会引起局部河势变化,从而改变涉水工程的运行条件,给涉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4.7.7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合理设置堆砂场或砂石转运场,可能给河道行洪、岸坡稳定、生态与环境保护等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条对堆砂场或砂石转运场的设置要求做了相应规定,目的是规范堆砂场或砂石转运场设置,避免出现乱堆乱放现象,减少堆砂场给河道行洪、岸坡稳定、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4.8环境影响评价4.8.1、4.8.2本条新增。在规划河段涉及区域生态与环境现状资料或调查的基础上,明确生态环境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等生态与环境保护目标;其采砂规划方案除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相符合,还应与流域相关规划、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水功能区划、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相关管控要求等相协调。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后可能对水功能区、水质,水生生境、珍稀水生动植物、鱼类资源、生态敏感区等方面的影响作出分析和评估。4.8.3本条新增。分析提出采砂过程、运输过程中预防或者减轻对水环境、水生态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采砂作业的可采期要求及相关的应急预案。4.9规划实施与管理4.9.1为了河道采砂规划能够顺利实施,明确可采区年度实施的管理要求十分重要。可采区年度实施的管理要求,主要以采砂管理的有关法规、管理办法和制度为依据,结合规划河道或河段采砂的实际情况来拟定管理要求。鉴于采砂机具是采砂活动中的关键,有效管理好了采砂机具,既可避免禁采区、保留区的偷采,也可避免对可采区的超采和相关的影响,本次新增了对禁采区、保留区和可采区的禁采期的采砂机具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4.9.2加强采砂管理是采砂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针对采砂管理现状中的主要问题,明确采砂管理机制,提出采砂管理的主要措施是重点。4.9.3河道采砂将改变河床的自然形态,同时河势变化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为了及时掌握采砂对河床河势的影响,避免其对河道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维护河势稳定,保障公共安全,本条对采砂动态监测管理措施作出了原则的规定。采砂动态监测管理措施的内容,可根据不同河流的特点和采砂管理的要求具体拟定。4.10报告编写4.10.1为了规范和指导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的编制,本条及附录提出了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编写的框架。考虑到不同河流或河段的特点和条件不同,本条还规定根据不同河流的具体情况,可对附录进行适当增减和调整。4.10.2河道采砂规划编制需要考虑的因素多,涉及面广,技术也较为复杂,在可采区规划时可能需要做一些必要的专题论证工作,同时还需要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其中有些内容是采砂规划的重要支撑材料,可作为采砂规划报告的附件,本条规定了宜列为采砂规划报告附件的主要内容。5年度采砂实施方案编制5.1一般规定5.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河道采砂规划,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管理权限编制河道年度采砂实施方案。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河道的年度采砂实施方案,由流域管理机构依据河道采砂规划编制。5.1.2河道年度采砂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可采区基本情况、许可方式。(2)开采期限、开采范围、采砂控制量、控制开采高程。(3)采砂作业方式、采砂船舶数量和功率、挖掘机械数量。(4)堆砂场、卸砂点数量和布局、砂石存放时限。(5)河道清理修复方案。(6)可采区现场监管方案。5.2采砂实施方案设计5.2.1、5.2.2对可采区开采期限、开采范围、采砂控制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条文中指出的可采区规划可采期、年度实施期内可采期和禁采期、可采区平面范围控制点坐标、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可采区规划期内采砂控制总量、年度控制采砂量、规划期内控制开采高程、年度控制采砂高程、年度实施期内平均开采深度等信息。5.2.3在对开采范围、采砂控制量等进行设计时,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生态与环境和涉水工程正常运行等无不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较小的区域,可采用水力学方法或水流数学模型分析采砂影响程度。重要河段或险工险段,应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采砂影响程度,必要时应结合河工模型试验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证。5.2.4年度采砂实施方案编制应说明可采区采砂实施许可方式,宜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的市场化竞争方式,或政府主导的方式。应以规划为依据,依法许可采砂,合理开发利用河道砂石。鼓励河道砂石统一开采管理,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开采。5.3采砂作业5.3.1在年度采砂实施方案中需明确采砂作业方式,主要包括旱采和水采。本条对采砂作业方式的确定提出了相关要求。5.3.2采砂机具选择对采砂作业有直接的关系,应在确定采砂作业方式后,根据采砂作业时间和强度控制对采砂机具进行配置。5.3.3确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堆砂场时,其数量、布局和相关管理办法等应综合考虑堤防和防洪安全,对洪水影响进行论证,必要时提出防治补救措施。5.4采砂作业管理5.4.1为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确保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本条对河道清理修复方案作出了原则性规定。通过修复方案的实施,妥善处理废弃采砂机具、采砂弃料,对河道采砂挖掘砂坑、坑槽进行回填、平整,因地制宜做好边滩种树复绿,恢复河道生态环境。5.4.2对于规模较大或综合影响较大的采砂作业,宜实行采砂监理制和驻点管理制,并提出安全生产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案。5.5报告编写5.5.1为了规范和指导年度采砂实施方案的编制,本条及附录提出了相应的编写框架。考虑到不同河流或河段的特点和条件不同,本条规定编制报告时可对附录进行适当增减和调整。5.5.2年度采砂实施方案应依据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同时在报告编制时可能还需开展必要的专题论证工作,这些内容是年度采砂实施方案的重要支撑材料,可作为报告附件,本条规定了宜列为报告附件的主要内容。6采砂可行性论证编制6.1一般规定6.1.1本条针对全国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水库规划可采区或保留区转化为可采区等实施前进行采砂可行性论证作了一般规定。6.1.3采砂可行性论证应在有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势变化大的河段或采砂影响较大的区域,要结合数学模型计算进行综合评价,必要时需开展河工模型试验进行分析评价。6.2河道演变分析6.2.1对于山区性河道及山区性向平原性过渡的河道,河道演变分析的内容可侧重于边滩心滩、多滩多汉型河道的推移质堆积物的堆积演变分析,分析内容的深度可适当简化;对于平原冲积性河道,开发利用的程度加大,河道稳定性要求增加,河道演变分析的内容要力求全面深入;当采砂河段的资料缺乏时,河道演变分析可结合河道演变实地调查、卫星影像或地质勘测成果,并参照相关类似河流进行类比分析,其分析内容的深度可适当简化。6.2.2针对具有不同特点和条件的河流,提出河道演变分析的范围、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1河道历史演变分析主要是反映河道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征。历史时期河道平面形态及洲滩冲淤变化是分析的主要内容,可通过历年河道地形图的比较并结合史籍资料进行分析。2河道近期演变。对比分析工程河段近期河道深泓线、典型高程岸线和滩槽平面变化,典型横断面和采区工程局部河床的冲淤变化。对于分汊河道,需分析汊道分流分沙的变化特点。3采砂区局部河床冲淤变化规律是针对采砂区局部小范围河道进行的演变分析,应包含典型横断面冲淤变化分析。4河道演变趋势预估。主要内容宜包括:1)分析河道近期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2)结合河道来水来沙条件、河床组成及水利规划、近期演变规律等方面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河道的演变趋势。6.2.3人类活动包括工程河段及其上下游、干支流修建水库等水利枢纽、实施水土保持和河道整治等。6.3采砂方案设计6.3.1为确保河道采砂不致影响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沿岸相关设施的正常运用以及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采砂区的选择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1应服从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环境与生态保护的要求,不能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2不得影响沿江涉水工程和设施的正常运用。3需符合砂石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要求。避免进行掠夺性和破坏性的开采危及河势、防洪与通航安全,做到砂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应尽量结合河道、航道整治工程,实现互利双赢。采砂区的选择应尽量考虑河道、航道整治工程的疏浚要求,将采砂区布置在疏浚区内,做到采砂与河道、航道整治工程疏浚相结合。6.3.2均应采用最新的河道地形图确定各预选采区范围的平面布置和各控制点坐标。需在遵循采砂区选择的原则基础上同时结合采砂区所处河段的规划具体要求情况综合分析后再确定。在划定采砂区范围的边线时,应充分考虑从采砂区边界线到涉水工程或防洪工程的最小控制安全距离。6.3.3泥沙补给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取决于采砂分析河段的泥沙观测资料条件。考虑到一些河流的泥沙观测资料较少或缺乏的实际情况,本条规定对泥沙补给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只作了原则规定。在进行泥沙补给分析时,可根据采砂河段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泥沙补给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在有条件时,宜根据采区河道的水文、地形、地质等资料及河道演变特性、床沙颗粒级配、上游来沙数量和颗粒级配,分析各河段的泥沙补给状况;同时宜根据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分析采砂区河段泥沙储量情况。6.3.4应根据建设项目需求量、河道演变、地质情况、可利用砂石总量及砂石补给分析拟定采砂任务与规模及采区控制开采高程。采砂任务与规模应包括采砂区拟定方案平面布置和各控制点坐标及采砂量大小。6.4采砂作业6.4.1~6.4.3采砂区的采砂作业方式、采砂作业时间和强度控制、采砂机具配置等与采砂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是采砂管理中需要予以控制的内容。在采砂可行性论证阶段,可提出原则性要求。采砂作业方式包括旱采和水采。6.4.5为了避免或减轻采砂区弃料的任意堆放给防汛、交通、河势和航道稳定、涉水工程正常运行等可能造成的影响,针对采砂活动有弃料的情况,本条规定要求在采砂可行性论证中确定弃料的处理措施,并提出河道采砂后的河道平整要求。6.5采砂影响论证6.5.1~6.5.4采砂规模不同、研究河段重要性不同、采砂影响的复杂程度和控制要求不同,对采砂影响论证采用的技术路线或分析深度要求也不同,应根据采砂规模和采区河段所在河流的特点及具体情况,合理选用相应技术手段。6.6采砂影响综合分析6.6.1本条规定了采砂对河势、行洪、防洪工程等的影响分析的要求。采砂影响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河道平面型态和断面型态、主流线、流速分布、汊道分流比等的影响,其分析手段和技术深度与河道的基础资料条件以及以往研究程度密切相关。6.6.2考虑到不同的河流,具有不同的河道特性和基础资料条件,以及采砂规模和影响程度的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手段。6.6.3对于通航河流,应根据通航环境、航道现状以及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综合分析采砂区布置、流速和流向变化、采砂作业方式、采砂机具、弃料处理方式等对航道和通航环境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减免措施。6.6.4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可能存在较多的涉水工程和设施及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等,采砂可能对有关涉水工程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应对相关涉水工程进行全面调查,并提出减免措施。6.6.5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采砂影响分析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不同的河流,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同。不同的采砂方式,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不同。对于水采方式,要重点研究采砂对水生态与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水质、主要经济鱼类、珍稀濒危及特有动植物的影响;对于旱采方式,要重点研究对陆域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采砂过程、砂料堆放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粉尘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免措施。6.7采砂作业管理6.7.1加强采砂作业管理是采砂方案实施的重要保障。应明确采砂作业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应明确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和“河长”为采砂管理的责任人,地方水利和湖泊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采砂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交通运输、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应各司其责,依法做好采砂作业相关管理工作。6.7.2为维护河势稳定,保障公共安全,本条对采砂作业管理措施作出了原则的规定。采砂作业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宜包括采砂作业(含现场)监管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环境监管和动态监管措施等。6.8报告编写6.8.1为了规范和指导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编制,本条及附录提出了相应的编写框架。考虑到不同河流或河段的特点和条件不同,本条规定编制报告时可对附录进行适当增减和调整。6.8.2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需要考虑的因素多,涉及面广,技术也较复杂,在报告编制时可能需同时开展必要的专题论证工作,同时还需要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其中有些内容是可行性论证的重要支撑材料,可作为报告附件,本条规定了宜列为报告附件的主要内容。7采砂活动监督管理7.1一般规定7.1.2河长湖长挂帅、水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社会监督相结合。7.1.3其他涉及采砂或砂石综合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