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_第1页
T-CI 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_第2页
T-CI 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_第3页
T-CI 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_第4页
T-CI 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20ICS93.020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cisedetectiontechnologyundergroundpip2024-06-20发布IT/CI382—2024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规定 25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 36探测结果验证 77成果测量 88探测成果 99成果资料提交 T/CI382—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远望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岩土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艺信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积思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博瀚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有智慧(北京)标准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建华、李德春、王军、刘军强、杨彬、王伟杰、杨坤平、俞绍权、计国贤、周顺刚、罗凯、李睿宗、熊伯全、林乃山、游柳根、刘泽丞、干永康、樊之旭、王永锋、洪旭程、王汉卿、黄明、吴宏达、周继焕、柯隽迪、薛奎哲、陈炳锦、杨兵、郝宇花、黄立勇。1T/CI382—2024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1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的基本规定、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探测成果验证、成果测量、探测成果及成果提交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非开挖地下管线的精确探测,包括但不限于电力管线、燃气管道、油气管道、给排水管道、通信管线、工业管道。其它工艺施工的管线精确探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JJ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T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CJJ/T8城市测量规范GB/T39616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非开挖技术trenchlesstechnology利用岩土钻掘、定向测控等技术手段在地表不挖槽和地层结构破坏较小的情况下,穿越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建筑物等,实现管线敷设的施工技术。3.2地下管线详查detailedsurveyofundergroundpipeline为满足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对指定区域内的地下管线进行详细探测的过程。3.3地下管线精确探测accuratedetectionofundergroundpipeline在地下管线详查的基础上,针对指定管线采用合适的方法技术准确探明其空间位置,经验证其平面、埋深误差≤0.5m的地下管线探测,简称精探。2T/CI382—20243.4地下管线可视化visualizationofundergroundpipeline利用专业设备将地下管线拍摄成图像或视频的过程。3.5水冲成孔waterflushingintoholes通过专用喷头,在水压力作用下成孔的过程。3.6地球物理探查geophysicalexploration通过观测、分析和研究各种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查明地下管线空间位置及有关属性的探查方法,简称物探。4一般要求4.1当地下管线详查的空间位置成果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时,应进行精探。4.2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工作程序包括:任务接受、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方法试验、技术方案编写及审查、外业实施、数据处理与地下管线图绘制、成果报告编写、成果验收。对于工作量较小的探测任务,可以根据其特点简化工作程序。4.3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实施前,宜由建设单位联系管线权属单位提供探测区的管线资料。4.4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宜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地方坐标系时,应与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换算关系。4.5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的成果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500。4.6地下管线管径规格以毫米(mm)为单位,坐标、埋深以米(m)为单位。4.7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完成后,探测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探测成果验收与交底。4.8除水冲法不能实施钻孔的地层外,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应进行可视化验证。4.9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成果资料应按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4.10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应积极探索新方法的应用。3T/CI382—20245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5.1一般规定5.1.1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应在地下管线详查的基础上,依据设计施工方案,在工程建设的关键点,准确查明指定管线的空间位置。5.1.2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应综合分析任务需求、管线特征、环境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5.1.3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的管线点位置、数量应根据委托方探测任务需求确定。5.1.4所有探测过程和成果测量数据应有记录并具有可追溯性。5.1.5实施水冲法时应采用塑料钻头,确保对目标管线做到无损探测。5.1.6实施孔中探测时,钻孔垂直度应小于1/100,深度应大于管道底部埋深5m。5.1.7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应确认探测成果唯一性。5.1.7开展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应编制工作方案,并经审查批准后实施。5.2技术准备5.2.1技术准备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方法试验、技术方案编写等内容。5.2.2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a)测区已有的地下管线资料;b)测区地形图和控制测量资料;c)测区地质、水文资料;d)非开挖地下管线设计、施工、竣工资料;e)其他相关资料。5.2.3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宜邀请管线权属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指认管线埋设情况,并做好记录。5.2.4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绘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以指导探测工作。5.2.5现场踏勘宜了解以下内容:a)了解地球物理前提及开展物探工作的环境条件;b)了解测区地形地貌及其历史变迁、交通、建(构)筑物和可能的干扰源情况;c)了解非开挖地下管线出(入)土点;d)核查已收集资料的现势性、完整性、可信度和可利用程度。5.2.6探测设备均应进行校验,确认仪器的性能符合要求。5.2.7探测前应对拟采用的方法进行有效性试验,确定工作参数。4T/CI382—20245.2.8技术方案应在地下管线现况调绘、现场踏勘、方法试验的基础上编制。5.3探测方法5.3.1开展地球物理探查应具备下列条件:a)目标管线与其周围介质之间存在物性差异;b)目标管线本身或采用示踪器后所产生的异常场有足够的强度;c)场地满足精探的条件。5.3.2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根据管线及现场条件,可选择但不限于以下方法(表1)。a)示踪法。利用示踪装置沿有出入口的地下管道内移动并发射信号,通过地面接收装置接收该信号,确定地下管道地面投影位置和埋深的探测方法。b)惯性陀螺仪法。将惯性定位仪置于地下管道内,并使其沿管道移动的同时进行实时定位测量,进而获取管道三维轨迹坐标的测量技术。c)井中电磁法。通过对目标管线施加信号,在孔中垂直管线走向的剖面上观测电磁场强度变化情况的方法。d)跨孔声波法。通过观测两个钻孔之间声波的走时及振幅变化情况的方法。e)磁梯度法。通过在钻孔中测定磁场及其梯度变化,推测孔旁铁磁性管道空间位置的方法。f)面波法。利用目标管道与周边介质波速差异,在垂直管道走向的剖面上观测波速变化情况的方法。g)井中地质雷达法。通过研究孔中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以及电磁波在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等,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表1各常用探测方法适用范围表道√√√√√√√√√√√√√√√√√√√√√√√√√√√√√√√√√√5.4技术要求5.4.1示踪法5T/CI382—2024采用示踪法开展地下管线探测时,应符合如下技术要求:a)检查目标管道内部情况,确保示踪探头可以在管道内部穿行;b)示踪探头地面检测信号正常并校准深度,然后利用穿管器或爬行器将示踪探头送入待测目标管道内部;c)示踪探头在目标管道内静止后,在地面搜索示踪探头的电磁场信号;d)保持信号接收机水平,在水平面上寻找电磁场水平分量的极大值;e)沿示踪探头运行的方向,在电磁场水平分量的极大值两侧,分别确定零值信号点。两个零值信号点之间距离的0.7倍,近似为示踪探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深度;f)移动示踪探头,逐点确定目标管道空间位置;g)平面中误差ICS≤0.075h,埋深中误差men≤0.05h。h为导向体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当h<1.0m时,取1.0m。5.4.2惯性陀螺仪法采用惯性陀螺仪法开展地下管线探测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探测前根据管径大小选择合适轮组,保证轮组可以在管道(块)中往返运行;b)探测过程中不宜停顿,至少2组数据的弥散量可控;c)应获取待测管孔出入口坐标;d)路径点间距不应大于1m,以0.5m为宜;e)同一管孔至少往返两次(至少2组数据且一致性良好;f)对不同腔体管孔分别进行检测;g)利用专用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成果资料包含管道路径CAD数据、数据表格≤75mm;当管≤L×75%mm。h)管道长度L<100m时,平面中误差Tmcs≤125≤75mm;当管≤L×75%mm。道长度L≥100m时,平面中误差Tmcs≤L×125%mm,高程中误差5.4.3井中电磁法采用井中电磁法开展地下管线探测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对目标管线加载足够大的电流,以便接收到足够强度的电磁信号;c)采用合适的点距或连续测量的方式获取钻孔中的电磁场强度;d)增益的选择应使电磁场强度最大值不溢出;e)根据电磁场强度剖面曲线,分析管道平面位置及深度;6T/CI382—2024f)平面中误差ICS(mm)≤0.15S,埋深中误差men(mm)≤0.1S(S为钻孔与目标管5.4.4跨孔声波法采用跨孔声波透射法开展地下管线探测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首先应确定管道的大致位置;b)在目标管道两侧实施钻孔,钻孔跨距不宜超过3m;c)钻孔时应避免钻具直接钻至管道;d)测试孔中应注满清水,两边测试孔探头应保持高度一致;e)根据管径大小确定测试点距,确保剖面数据中至少有3个异常点;f)绘制声波走时剖面曲线,通过曲线的整体趋势分析管道的深度;g)埋深中误差mes(mm)≤0.25D,(D为管道管径)。5.4.5磁梯度法采用磁梯度法开展地下管线探测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应根据目标管道磁异常影响范围确定钻孔位置,钻孔与目标管线距离不宜大于2m;b)钻孔应采用无磁性套管护壁;c)钻孔应距目标管道从远到近布设,避免施钻时损坏管道;d)宜采取点测模式,采集点距不宜大于10cm;e)宜在探头下放和提升时各测试1次,2次观测的数据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0%;f)探查结束后,应测量每个钻孔孔位坐标以及孔口高程;g)处理与解释应统一探查剖面各测点平面坐标及高程起算点,并按相同的比例绘制探孔剖面曲线图;按同一探查剖面的各探孔曲线形态及异常大小,判断该剖面上的目标管道位置和高程;h)埋深中误差mch(mm)≤0.5D(D为管径,单位为mm)。5.4.6面波法采用面波法开展地下管线探测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目标管道正上方应无更大管径管道;b)测试点距宜为0.5m~1m,可根据管道大小,适当调整点距;c)宜采用正反演技术获取管线位置及深度数据;7T/CI382—2024d)测试前应进行仪器检验和一致性试验;如采用天然源面波法,观测台阵中各采集站应同步记录数据,单次采集时间不宜少于15min;e)观测半径可根据探测深度估算确定,也可根据实测频散曲线的反演计算结果进行调整,瞬态面波法排列长度应大于预期面波最大波长一半;天然源面波法观测半径不宜小于探测深度的1/10;f)平面中误差ICS(mm)≤1D(D为测试点距)。5.4.7井中地质雷达法采用井中地质雷达法探测地下管线时,还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a)应根据探测场地地下介质与管线的材质、管径等属性,选用相应的工作频率、采样点距、采样率等参数;b)数据采集过程应匀速移动,保证数据质量;c)现场应全面、清晰记录工作情况和各种干扰源以及其他不利因素,尤其注意管线周边地铁、高压线缆分布情况;d)探测孔应不少于2孔,以控制管道分布位置;e)埋深中误差应小于目标管线管径的一半。6探测结果验证6.1非开挖地下管线的精确探测结果宜采用两种及以上的探测方法相互验证。6.2探测结果验证坚持“探到、见到”的原则,确保结果的唯一性。6.3根据现场条件采用开挖、地下管线可视化等方法进行验证。6.4在管线埋深相对较小、地质条件简单的情况下,宜采用开挖验证法。a)确定开挖点:根据已有的管线资料并经实地调查,确定可开挖的地点,通常选择管线的转折点、分支点、交叉点等关键位置;b)开挖:开挖中应密切关注土层变化。接近管线时应放慢挖掘速度,避免损坏管线;c)管线检查:开挖后详细检查暴露出的管线,查明管线的材质、规格、腐蚀状况、连接情况等。d)记录:记录管线的位置、走向、规格等,并拍照作为证据。e)恢复:检查完毕后将开挖区域回填并恢复原状,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4对于可以实施水冲法成孔的地层应进行地下管线可视化验证。a)开孔:清理地表一定范围内的硬化路基、杂填土,人工开挖至原状土层。8T/CI382—2024b)水冲成孔:通过专用喷头,在水压力作用下冲孔。c)套管护壁:在钻孔完成后,将直径小于或等于孔径的套管下入钻孔中;d)清孔:将水管插入已安置好的套管底部,接入水压,反复用清水将套管内的泥沙等物质冲洗干净;e)摄像:从套管中取出水管,将孔中高清摄像探头连接至显示屏,调试后缓慢下入套管中,当探头下至目标管线上方时对管线进行摄像,实现可视化验证;f)记录:记录验证管线点号及可视化验证图像或视频文件编号;g)恢复:取出高清摄像设备的探头和套管,回填钻孔、夯实地面,恢复地面完整性。7成果测量7.1一般规定7.1.1非开挖地下管线测量工作系指通过测定和计算管线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提供管线点测量成果,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和管线点测量。7.1.2非开挖地下管线点测量应在收集、分析已有控制点和地形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7.1.3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的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应与项目主体一致。7.1.4陀螺仪法应测量管口坐标,示踪法应测量实地定位点坐标,采用井中物探或其他方法的应测量最终可视化点的坐标。7.1.5非开挖地下管线点测量精度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3.0.8条的规定。7.2管线点测量7.2.1图根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参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6.2的规定。7.2.2管线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测量宜采用导线串测法或极坐标等方法测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网络RTK测量管线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时,作业方法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b)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量管线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时,水平角和垂直角可观测半测回,测距长度不宜超过150m,定向边宜采用长边,仪器高和觇标高量至毫米;c)采用水准测量法测定管线点高程时,管线点可作为转点。7.2.3场地条件不满足网络RTK测定方法时,管线点测量采用导线串测法时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T8)4.4节的规定。7.2.4管线点测量可使用电子手簿记录数据,并在检查整理后提供测量数据。9T/CI382—20247.3质量检查非开挖地下管线测量成果质量检查应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检查地下管线点测量精度。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地下管线点的测量成果检查宜进行全数检查;b)检查时应重复测量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当地下管线点的个数n<20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当地下管线探测点的个数n≥20时,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mcs和高程测量中误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