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特殊视角:儿童视角理论讲解与练习汇编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特殊视角:儿童视角理论讲解与练习汇编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特殊视角:儿童视角理论讲解与练习汇编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特殊视角:儿童视角理论讲解与练习汇编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特殊视角:儿童视角理论讲解与练习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视角

理论讲解【考点归纳】1.探究作者以儿童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情感态度。2.分析采用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3.分析采用儿童视角叙事的效果。【考点突破】一、“童话”特征的具体表现1.以儿童为叙述主体。2.以儿童的语言叙事,浅易、简洁。3.以儿童的眼光创设童话般的情境。二、以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1.展现儿童眼中的世界,符合儿童心理,使表达更加真实自然。2.与成人视角形成对比,体现了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好,突显文章的主题。3.叙事语言带有儿童的思维和情感,给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4.寄托作者对儿童纯真世界的喜爱与怀念。三.采用儿童视角叙事的效果1.以儿童视角成年人的生活,使小说富有诗意,淡化悲剧内容。2.直观地表现孩子们的心灵创伤,凸显主题。3.用有限视角,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儿童视角

典题范析1、(2022年新课标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到橘子林去

李广田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有删改)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示例: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④“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风格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关键细节的提炼、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题思路

因本文的表达方式较为丰富,审美趣味也不单一,所以题干给出了明确的“童趣”方向,要求考生提取相关的细节,并进行简要分析。本文体现童趣的细节较多,因而该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参考答案并非标准答案,只是给出示例,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参考答案提供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几处细节,并从孩童心理、性格、语言和思维方式等不同角度作了分析。2、2021年新高考2卷《放猖》文本一放猖废名①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②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③“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④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⑤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⑥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⑦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⑧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⑨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有删改)文本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了。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教国语,有一回出一个“荷花”的作文题,因为他小时喜欢乡下塘里的荷花、荷叶、藕。凡属小孩子都应该喜欢,而且曾经有李笠翁关于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须有先生自己的文章还近于诗,诗则有时强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说到荷叶的用处,是训练小孩子作文的好例子。荷叶还可以拿到杂货店里去包东西。莫须有先生出了荷花这个题目,心里便有一种预期,不知有学生能从荷塘说到杂货店否?结果没有,莫须有先生颇寂寞,有一学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极饶意趣,他说清早起来看见荷塘里荷叶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叶上动也不动一动,“像羲皇时代的老百姓”,莫须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写实。民间有“放猖”“送油”的风俗,莫须有先生小时顶喜欢看“放猖”,看“送油”,现在在乡下住着,这些事情真是“乐与数晨夕”了,颇想记录下来,却是少暇,因之拿来出题给学生作文,看他们能写生否,他们能将“放猖”“送油”写在纸上,国语教育可算成功了。作这两个题目的学生很多,但都不能写得清楚明白,令异乡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一目了然。可见文字非易事,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小孩子都喜欢“放猖”,喜欢“送油”,然而他们写不出,他们的文字等于做手势而已。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已经重来大学执教了,莫须有先生又开始有闲作文章,乃居然写了一篇《放猖》,此事令他很愉快,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节选自《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删改)

9.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关键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主题以及文本之间联系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作者创作思想的分析评价能力。

文本二通过叙写莫须有先生教国语之事,传达出作者对小孩子写作的认识和看法,即“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的含义,并在文末点明写作文本一《放猖》的缘由。因此,应把文本一视为文本二的佐证或实践,进而分析文本一。

文本二中“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说的是假设自己是小孩子,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就很容易理解小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放猖》是作者“重来大学执教鞭”后创作的,但作者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写鬼神祭祀之事,用儿童一样纯真而敏感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的。

文本一以童年的“我”的口吻进行描写,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进行描写的。“放猖”是一种民间活动,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情,更是他们极想参与其中的事情,作者以此为题材,切合了小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并且通过“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已经完了”等语句来表达孩子的心理,呈现出孩子的心理变化。【参考答案】①选题为儿童喜欢的放猖;②在回忆放猖时,选用儿童视角,用儿童的口吻和语言,写儿童看到的场景和参与的活动;③注重表达儿童的心理,写小孩子的羡慕、寂寞和失落等。(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2分;注意答案要从选题、视角、内容等角度突出“儿童”这一核心要点)3.(江苏省南通市2025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一次大联考《邓山东》萧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邓山东萧乾

邓山东儿是我们校门口一个卖杂货糖食的。他那玻璃柜里装着我们一切的向望-有五彩的印画,有水里点灯的戏法,有吓人一跳的摔炮,甚至还有往人背后拍王八用的装有白粉的手包……凡是使我们小小心脏鼓动的,几乎无一不有!在拐角处我们见到他了。一个高大魁伟的汉子,紫红的脸蛋,有着诙谐的表情。毛蓝裤竹标袄的中腰扎着一根破旧的皮带,胸前系着一个小篮子,手向耳边一梢,头向天一仰,就又唱了起来。“嗨,卖炸食的,站住!”孙家福用一个熟朋友的口气迎头截住了他。这汉子响亮地笑了出来,①马上就蹲在靠近电线杆子的墙根下了。“你们小哥儿几个可得多照顾呵!”他一面揭开篮子上盖的布一面说,那腔调恰像推水车的山东佬。篮子里放着一个长方匣子,一格一格地放着各样吃食。有能抽成三四尺的长寿皮糖,有画了白线的橘子糖球。匣子一端整齐地堆着一包包的小炸食,上面各打着一个四方的红印:“山东邓记”。“卖炸食的,再给我唱一回那《悖悖阵》罢?”孙家福扯了他臂说。“你们可得买呵!曲儿俺有的是。”“你放心,准买。我先把一个铜子儿押在这儿。”我说着就把一个滚热的铜子儿放在那纸包堆上。“慢着,少爷!”他拾起来还给我那铜子。“别乱搁。俺说着玩儿呢。唱个曲儿还过不着!”歌听完了后,我们各人把买到的东西往袋里塞。孙家福指给他前面伸到蓝天里的那旗杆顶,告诉他那就是我们的学校。“明儿俺就去。”第二天我们正上国文时,墙外送进一阵亲切的歌声。我们都知道这是唱给我们听的,就格外加心了。三大一包哇,两大一包哇,学生吃了文化高呀!中学毕业大学考呀,前程锦绣好办学校!听得连教员都笑了。孙家福因为课上偷看《七侠五义》,被斋务长①罚不准回家吃饭。这消息传到邓山东儿耳里后,他就交给我一包芙蓉糕。“黄少爷想法递给孙二少。真是,哪有饿着的呢!”“钱呢!”我问。“什么话呢!”他怪我傻相。事实上我们都不欠他一个钱。“俺眼没都长在钱上。朋友交的是患难。快去!”他做了一个手势。下午第二堂课听差探进头来,说斋务长叫我。我心虚起来了。走到斋务处门前,我的心如战鼓似地击了起来。偷偷在墙上把右手心②磨了一磨,然后像囚犯似地走进去。

“你为什么偷送吃的给孙家福?”斋务长劈头森严地问。“我——我——我没有呵!”“点心哪儿来的?”“他——不,我买——买的。”“你又说谎!”他用板子指我的鼻梁,吓得我倒退两步。朝会②时,斋务长要求学生不但不准买门口那人的糖,连和他说话也不准。这命令镇压住有限的人。特别和邓山东儿有交情的真不甘心。上午最后一堂课,墙外又送进来熟悉的歌声:三大一包哇,两大一包哇,天真子弟各处招呀。揍人学校办得糟哇,俺山东儿谁也不怕!我们虽然坐在校墙里头,心却属于这个声音。第二天早晨我到学校门口时,看见一簇人挤在邓山东儿担子那儿,个个③老鼠似地低着头吃东西呢。瞧见我,他遥遥地拔起了身,扎出头来招呼:“黄少爷来罢,新鲜的秋果。”我就壮着人多钻了进去。正争闹着,我背后感到一个捶击,本能地回过身来,斋务长雷厉风行地立在眼前了。“走,全到斋务处去!”斋务长说。门房正呶呶地数说着往外赶邓山东儿,却被斋务长拦住了。朝会照例仍是由一位教员立在台上对古圣贤的话发挥赞赏的议论。我们七个难友,-加上邓山东应该说八个-靠台下左边黑板站住,迎受百十只好奇、解恨、同情的眼珠的逼视。邓山东把一双紫红色的手臂交叉在胸膛间,倚着一根柱子,瞪着台上不屑看他的斋务长,陪我们听候发落。斋务长首先说了一阵我们的不是,又示威地瞪了卖糖的一眼,才嗖地由他怀里抽了出来一条硬木戒方。“先生,你干吗呀?”邓山东儿攘臂而前,跃到我们一行人前边站定了。斋务长气愤愤地拗着邓山东伸得平直的大手掌劈头打去。只看见邓山东面色变得青紫,后牙根凸成一个泡。待到斋务长气疲力尽,一只红肿的手甩了下来后,像害了场热病,邓山东头上冒着粒粒圆滚汗珠。“够了吗?”

斋务长向校役作了个手势,走过去找抹布。邓山东一句话不说,④摇摆着踏出了礼堂。自从那次以后,他把担子挑得离学校远了几步。同学的钱花到邓山东担子上成了一个极当然极甘心的事。有时他还低声唱:三大一包哇,两大一包哇。学校的片儿汤味真高呵!一板儿两板儿连三板儿,打得山东的买卖愈兴盛!(选自《篱下》,有删改)【注】①斋务长:清末各学堂设置负责斋务的职官,掌管考查学员品行及堂外寄宿舍事务。②朝会:指学堂在早晨集中学生训话。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邓山东卖的杂货千奇百怪,而且他还能唱曲儿,理解学生的需求并关心学生,因此受到许多学生的喜欢。B.“我”给孙家福偷送吃的,被斋务长知道后撒谎是自己买的,是因为“我”害怕孙家福受到牵连而被责罚。C.邓山东挺身而出代学生受罚,充分体现了市井小人物的人格力量,他虽然被罚,但也获得学生更多的热爱。D.作者给主人公取名“山东”,不仅因为他高大魁梧、有山东腔调,而且他身上有着山东人豪爽仗义的性格。6.(3分)B(“我”撒谎是因为“我”害怕牵连到邓山东。)(考查在具体场景中理解词语含义,即文中的“他”是指邓山东而非“孙家福”。)7.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处的“马上就蹲”,既写出了邓山东卖货时的热情与熟练,也暗示了他身材高。B.②处的“磨了一磨”,与前面“心如战鼓”紧密勾连,营造出紧张的叙述氛围。C.③处将学生比喻成“老鼠”,形象地表现出邓山东的糕点非常可口,让学生喜欢。D.④处的“摇摆着”,写邓山东踏出礼堂的姿势,表现了他被责罚后不屈的傲骨。

7.(3分)C(应该是形象地写出学生喜爱邓山东售卖的零食,同时也表现了害怕斋务长惩罚的心理。)8.文中三处写邓山东的唱词,分别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6分)8.(6分)①第一次是来到学校附近叫卖时唱的,夸奖讨好学生,想和学生处好关系,更好地卖货;②第二次是听说学生被罚并不准与他说话时唱的,表达了对学校粗暴的教育方式的不满;③第三次是替学生挨打后生意反而更好时唱的,表达了对自己倔强不服输的得意。(补充:第二次心理“不满”之外还有“无畏、反抗”;第三次心理“得意”之外还有“嘲讽、批评”)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9.小说以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6分)①从儿童视角去写邓山东的杂货丰富,表现了孩童天真、纯朴,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②通过儿童视角去展现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商贩之间的矛盾,表达了朴素的善恶观;③通过儿童视角写邓山东善良、仗义,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赞美,突显了其自身朦胧的反抗意识。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补充知识】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②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③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④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⑥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所以,这道题还可以从表达风格角度阐述。4.(2024届江西省九校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父子》节选

石钟山)(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父子(节选)石钟山在我上小学二年级前,从没见过爷爷奶奶,甚至在父母嘴里都没听过关于爷爷奶奶的片言只字。可别人却有爷爷奶奶,比如王大头、朱革子等人,①从我记事起,他们的爷爷奶奶就生活在家里,似乎与生俱来他们就是一家人。上幼儿园时,朱革子的爷爷和奶奶还成双入对地每天接送他。刚上小学那一年,朱革子在外面打碎了人家一块窗子上的玻璃,人家找上门来时,朱革子他爹从树上折了一根柳树条要抽朱革子,我见到他爷爷死死地抱住朱革子的爹,把朱革子隔在身后,气喘吁吁地说:要打你就打我吧,不就是块玻璃嘛,我去赔人家就是了。我眼见着朱革子他爹挥舞柳树枝的那条手臂垂落下去。从那一次开始,我就非常羡慕朱革子,因为他有爷爷奶奶。有一次,趁父亲心情较好的时候,我问父亲:别人家都有爷爷奶奶,我怎么没有?我问这话时,正是某天吃晚饭时,记得二哥在桌子下踢了我一脚。当时我不明就里,拿眼睛瞪了二哥几眼,他却没看我,匆匆扒拉几口饭,便离开了饭桌。父亲似乎没有看我一眼,他把酒杯里还剩一半的酒一口倒进嘴里,喉咙里发出咕噜一声响,之前心情还算好的父亲,似乎不好了,脸阴着,眉头疙瘩似的拧在一起。记得那天晚上,父亲背着手,望着窗外,许久,动都不动一下。②母亲的目光在我身上扫了几个来回,我在母亲的目光中读到了叫复杂的东西,又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总之,那晚,家里的气氛很凝重。从那以后,我没敢再提爷爷奶奶的话题。直到我上了小学二年级,记得是一个夏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家里多了两位老人,确切地说是一男一女两位老人。我们那会儿,一般会把这个年龄的老人称为爷爷、奶奶。我进门时,两位老人一起把目光集中在我的脸上,那位奶奶坐在沙发上的身子似乎欠起来一些,想站起来,目光又瞥到正站在窗前背对着他们的父亲,最后终于没站起来,但我能感受到他们投在我身上的目光是火热的。因为不知家里发生了什么,我像一只老鼠似的钻回到了我和二哥住的房间,把门留了一条缝,暗中观察着外面的动静。许久,我听见父亲长长叹息了一声说:跟我去招待所吧,家里孩子多,没地方住。另两个人没说什么,就听见他们移动身子的声音,然后就是门响。从那天开始,我知道,那一对老人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但他们和别人家的爷爷奶奶又不太一样,父亲似乎对他们很疏远,一点儿也不像一家人。③过了几天,听二哥说,爷爷奶奶搬到院外去住了,在一条胡同里,有一片平房,是父亲为爷爷奶奶租下来的。我还看到,父亲肩上扛了米袋,手里提着面袋,在那条胡同口出入过。那会儿,大姐下乡,大哥刚参军不久。家里只剩下二姐二哥和我三个孩子,其实凑合一下,完全有爷爷奶奶住的地方。但不知父亲为何为爷爷奶奶租了一处房子,而不让他们住到家里来。我晚上睡不着,曾和住在上铺的二哥探讨过这样的话题。二哥刚上初中,总把自己当成大人模样,对我问他的许多问题,总是嗤之以鼻,果然,那天也是同样以不耐烦的口气对我说: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我在放学的路上,途经爷爷奶奶居住的那条胡同口,每天放学时分,都会见到爷爷奶奶。两人小心地站在胡同口,爷爷的腰佝偻着,奶奶立在爷爷的身旁,两人看见我的那一刻,爷爷用手背擦擦眼睛,奶奶抿着嘴,小声地叫道:三儿。爷爷也把缺了门牙的嘴咧开一条缝。因为父亲对爷爷奶奶的态度,我一时拿捏不好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况且,我就和爷爷奶奶在家里见过几次面,别说有感情,连熟悉都算不上。面对爷爷奶奶的热情,我只能快步,逃也似的过了马路,一直走到军区大门前时,才回头向马路对面望过去,见爷爷奶奶仍立在原地,奶奶还用一只手搭了凉棚向我这里张望着。他们不仅对我这样,对二哥二姐也一样热情。有两次我看见二哥途经爷爷奶奶面前时,还停了下来,离爷爷奶奶很近地站着,我不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见奶奶伸出手在二哥的脸上摸了一把。二哥离开爷爷奶奶时,还挥舞了几次手臂,一步三回头的样子。晚上,我冲上铺的二哥问:今天爷爷和奶奶跟你说了什么?二哥身子没有动,也没有说话,静了好半晌,才鼻子不通气似的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咋说,也是咱们的爷爷奶奶。我对二哥故作高深的回答很不满意,伸出脚朝上铺踹了两下。二姐那会儿上小学五年级,有天放学我看见她照着镜子正朝头发上扎红头绳,那条红头绳很显眼,鲜艳得有点刺眼,映得二姐的一张小脸也红扑扑的。二姐见我望着她,她转过身子,把那条红头绳在手里抖了抖说:你知道这是谁送给我的吗?——是奶奶送给我的。二姐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瞪大眼睛说:你见到爷爷奶奶了?二姐抿着嘴一边笑一边说:爷爷奶奶每天等在胡同口,一放学就看到了。二哥和二姐都见了爷爷奶奶,就我像胆小的老鼠一样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④再一次见到爷爷奶奶时,我大胆地走过去,显然,这有点出乎爷爷奶奶的意料。爷爷还把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奶奶又揉了揉眼睛,伸出手在我头上摩擦了一下,颤了声说了句:三儿……我看见奶奶湿了眼睛,眼泪含在眼圈里。爷爷也咧着嘴,热气从缺牙的嘴里呼出来,黏稠着扑在我的脸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部分讲述了别人家爷爷奶奶疼爱孙子的故事,与“我”家的家庭状况形成对比,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往事的方式进行叙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给读者展现出两代父子之间的亲情关系。C.对于“我怎么没有爷爷奶奶”的问题,二哥想要阻止“我”又怕被父亲发现,而父亲没有看“我”,是因为根本无法回答。D.小说未明确指出写作背景,却通过“下乡”“军区大院”等词暗示了当时的特殊背景,这似乎也是“父子”关系尴尬的缘由。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似乎与生俱来”强调了“我”作为孩子对家庭关系的一种懵懂认知。B.句子②母亲的目光既有对“我”的责怪,又透露出母亲对父亲的父子关系的无奈和难受。C.句子③中“听二哥说”可见二哥一直关注着爷爷奶奶,并经常去他们住的地方。D.句子④中“我”的“大胆”与前文形成照应,反映出“我”对爷爷奶奶态度的改善。8.二哥曾对我说过两句话:一句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一句是“咋说,也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请分析这两句话透露出来的二哥的心态。(5分)9.小说采用“儿童视角”这一特殊的小说叙述方式,请结合小说谈谈这一叙述方式所起到的艺术效果。(6分)答案:6.C(“是因为根本无法回答”分析错误,父亲是可以回答的,但是因为某些原因父亲不愿意说)7.C(“并经常去他们住的地方”于文无据,原文无法确定,并且与当时的情况不符)8.①第一句话是二哥对父亲与爷爷奶奶之间尴尬关系的默认,内心无奈而痛苦。(2分)②第二句话是二哥认识到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体会到久违的亲情,内心激动而动情。(2分)③两句话反映出二哥对爷爷奶奶情感认知的改变。(1分)(意思答对即可)9.①形成了陌生化效果:父子之间的关系在叙述中呈现出一种与现实不符的扭曲,却是“我”所认为的合理,形成内部张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带来更强烈的情感震撼:“我”与哥哥姐姐的天真与家庭的尴尬关系形成鲜明的反差,“我”的叙述越是平静、超然好奇,读者就越会激动、不能自已。③语言自然生动,独特新鲜:小说以儿童的语言叙述日常生活,直接无雕饰,更能表现家庭关系的本相,直达深层的精神层面。(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儿童视角

练习汇编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们看海去林海音因为放学后要练习跳舞,今天回来得晚一点儿。在兴华门的土坡上,我还是习惯地站了一会儿。城墙上面的那片天,是淡红的颜色了,海在这时也会变成红色的吗?我又默默地背起“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那么现在不可以说是“金红的太阳,从天上落下去”吗?对的,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我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我看见收买破烂货的挑子又停在隔壁人家门口了。挑挑子的人呢?我不由得举起脚步走向空草地那边去。这时门前的空地上,只见远远地有一个男人蹲在大槐树底下,他没有注意我。我迈进破砖墙,拨开高草,一步步向里走。还是那个老地方,我看见了他!“是你!”他也蹲在那里,嘴里咬着一根青草。他又向我身后张望了一下。招手叫我也蹲下来。我一蹲下来,书包就落在地上了。“我猜你在这里。你该来了!”“我该来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惊奇地问。“没有什么意思呀!”我也惊奇地回答,“你还有故事没跟我讲哪!不是吗?”“对对对,咱们得讲信用。”他点点头笑了。他靠坐在墙角,身旁有一大包东西,用油布包着,他就倚着这大包袱,好像宋妈坐在她的炕头上靠着被褥垛那样。“你要听什么故事儿?”“你弟弟的,你的。”“好,可是我先问你,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英子。”“英子,英子,”他轻轻地念着,“名儿好听。在学堂考第几?”“第十二名。”“这么聪明的学生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呀!准是贪玩分了你的心。”我笑了,他怎么知道我贪玩?我怎么能够不玩呢!他又接着说:“我就是小时候贪玩,书也没念成,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兄弟,那可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他长大毕了业,还要飘洋过海去念书。我的天老爷,就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奔窝头,我们娘儿仨,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呢!唉!”他叹了口气,“走到这一步上,也是事非得已。小妹妹,明白我的话吗?”我似懂,又不懂,只是直着眼看他。他的眼角有一堆眼屎,眼睛红红的,好像昨天没睡觉,又像哭过似的。“我那瞎老娘是为了我没出息哭瞎的,她现在就知道我把家当花光了,改邪归正做小买卖,她不知道我别的。我那一心啃书本的弟弟,更拿我当个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念书,一心要供到让他飘洋过海去念书,我不是个好人吗?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好人,坏人,这是我最没有办法分清楚的事,怎么他也来问我呢?我摇摇头。“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我抬头看看天,忽然想起来了。“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我念给你听。”我就背起“我们看海去”那课书,我一句一句慢慢地念,他斜着头仔细地听。我念一句,他点头“嗯”一声。念完了我说:“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对,”他点点头很赞成我,“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你分得清这些。将来,等我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高兴得又念起来。“对,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还有什么太阳来着?”“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我一句句教他念,他也很喜欢这课书了,他说:“小妹妹,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心事跟别人没说过,就连我兄弟算上。”什么是他的心事呢?刚才他所说的话,都叫做心事吗?但是我并不完全懂,也懒得问。只是他的弟弟不知要好久才会坐轮船到外国去?不管怎么样,我们总算订了约会,订了“我们看海去”的约会。他从口袋掏出一串珠子,但是我不肯接过来。“你放心,这是我自个儿的,奶奶给我的玩意儿多啦!全让我给败光了,就剩下这么一串小象牙佛珠,不知怎么,挂在镜框上,就始终没动过,今天正好送给你,这是咱们有缘。小英子,记住,我可不是坏人呀!”他的话是诚实的,很动听,我就接过来了,绕两绕,套在我的手腕上。几天后,我和同学走进新帘子胡同,也有几个巡警向胡同里面走去。又是谁家丢了东西吗?我的心跳了,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幸。前面一个巡警手里捧着一个大包袱,啊!是那个油布包袱!那么这一定是逮住他了,我拉紧了宋妈的衣角。“小子不是做贼的模样儿呀!人心大变啦!好人坏人看不出来啦!”一群人过来了,我很害怕,怕看见他,但是到底看见了,他的头低着,眼睛望着地下,手被白绳子捆上了,一个巡警牵着。我的手满是汗。我慢慢躲进大门里,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妈妈说:“小英子,看见这个坏人了没有?你不是喜欢作文章吗?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不!”我反抗妈妈这么教我!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决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有删改)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小偷对英子心存戒备,但是向纯真的英子倾诉自己的心事时,又表现出他友好、向善的一面。他被抓前,英子从未意识到和她相约看海的人是小偷,所以英子看到他被抓后,感到很震惊。小说语言独特,用语考究,淡雅含蓄,人物对话用的是日常用语,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极为相符。文章首尾呼应,都写到英子“要写一本书”,但想写的内容不同,体现了英子的成长与坚强。关于“他”自叙其心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英子想听“他”和弟弟的故事,由此引出他的自叙,自然而不做作,显示了高超的叙述技巧。他的不幸一方面源于自己,一方面也源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字字句句饱含苦涩与无奈。每讲一段,“他”都停下问英子,表明他渴求别人的同情和理解,舒缓了故事的叙事节奏。“他”的世界是阴暗而冗杂的,孩童的世界是光明而纯洁的,因此英子不能理解与同情他。8.本文以儿童视角叙述故事,请结合文章简析其好处。(6分)9.小说反复引用《我们看海去》这篇课文,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6.B7.D8.①使故事呈现出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充满了童真。“我”要分清天和海、好人和坏、疯子和贼子,“我”为他被抓而紧张担心,都能体现儿童独特的思维。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故事的悲剧性。对叙述者“我”来说,“我”无法体会小偷的心事,只当成是一个故事来听,不谙世事、单纯幼稚的儿童不会洞察悲剧的意蕴。③使故事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有限性,增加了作品内部的张力。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既单纯美好又充满疑惑,“我”同情小偷,又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大事小言甚至言不及义,引发读者的思考和代入感。④凸显深刻的社会问题,深化小说的主题。儿童眼光的单纯和逻辑思维的简单,反衬出成人世界的理性与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每条2分,答出3条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9.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文章开头“我”默背,中“我”教给“他”诵读,结尾“我”立志写“我们看海去”,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层次清晰。②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体现“我”单纯懵懂,充满好奇心;结尾“我”坚定地说“我要看海去”,表现“我”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③有象征意义。“蓝色的大海上”“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象征着童年的世界光明而又纯洁;两人相约“看海去”,则表现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④使小说主题更深刻。“我们看海去”深深地刻在英子心中,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无法如约“看海去”,透过英子稚嫩的双眼,显示了现实世界的凄凉与无奈,表达对童年世界逐渐远离的惆怅。(每条2分,答出3条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五个饽饽①莫言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那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煤油要凭票供应,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包袱里放着五个饽饽,准备供过路的天地众神享用。这是村里的老习俗,五个饽饽从大年夜供出去,要一直摆到初二晚上才能收回来。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家里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财神爷,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②的祝福。他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母亲早就准备好了饭碗,我看碗里只有四个饺子,就祈求地看着母亲。母亲叹了口气,又用笊篱捞了两个饺子,放在碗里,端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财神,你别嫌少……”我惭愧地说,他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将来考中状元。”“财神”没有往我家饭碗里放元宝,大概连买纸元宝的钱都没有了吧。他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娘,咱家要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弄不好是被‘财神’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这个‘财神’,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不!”我说。“跪下!”母亲严厉地说。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我起身跑到院里,惊得目瞪口呆,我使劲揉着眼睛,又扯了下耳朵,很痛!五个饽饽两个在上三个在下,摆在方凳上,呈宝塔状……【注】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短篇小说,有删改。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人们把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重”“捧着”等词语,既写出了奶奶爷爷对神灵的敬畏,也写出了他们对五个饽饽的珍视程度。B.因为仅有四个饺子,“我”祈求地看着母亲,母亲的叹气写出了她对“财神”的同情及内心的善良。C.“村里静极了”这一环境描写,使家人后半夜听到“财神”声音的情节合乎情理,更烘托出他们丢饽饽后的心境。D.小说中的民间小调,与“财神”形象相符,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使小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同时也为因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