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设点设线技巧之设点技巧归纳总结(解析版)_第1页
第15讲 设点设线技巧之设点技巧归纳总结(解析版)_第2页
第15讲 设点设线技巧之设点技巧归纳总结(解析版)_第3页
第15讲 设点设线技巧之设点技巧归纳总结(解析版)_第4页
第15讲 设点设线技巧之设点技巧归纳总结(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解答题(共19小题)B两点,点C在抛物线上,使得ΔABC的重心G在x轴上,直线AC交x轴于点Q,且Q在点F右侧.记ΔAFG,ΔCQG的面积为S1,S2.(1)若直线AB的斜率为求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面积;求的最小值及此时点G的坐标.【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1,解得p=2,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由已知设直线AB的方程为(2)设A(x1,y1),B(x2,y2),C(xC,yC),重心G(x0,y0),令y12,由直线AB过点F,故直线AB的方程为y+1,代入所以由于点Q在焦点F的右侧,故t2>2,当且仅当即m=时,取得最小值1+,此时G(2,0).2.如图,已知点F(1,0)为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上,使得ΔABC的重心G在x轴上,直线AC交x轴于点Q,且Q在点F的右侧.记ΔAFG,ΔCQG的面积分别为S1,S2.2(Ⅱ)求的最小值及此时点G的坐标.2:,:p=2,: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1;A,yA),B(xB,yB),C(xC,yC),重心G(xG,yG),由于直线AB过F,故直线AB的方程为y+1,代入y2=4x,得:y2-y-4=0,B:直线AC的方程为y-2t=2t(x-t2),得Q(t2-1,0),Q在焦点F的右侧,:t2>2, :当m=时,取得最小值为1+,此时G(2,0).3.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F(1,0),短轴长为2.(1)求椭圆Γ1的方程;(2)设S为椭圆Γ1的右顶点,过点F的直线l1与Γ1交于M、N两点(均异于S),直线MS、NS分别交直线x=4于U、V两点,证明:U、V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3)记以坐标原点为顶点、F(1,0)为焦点的抛物线为Γ2,如图,过点F的直线与Γ2交于A、B两点,点C在Γ2上,并使得ΔABC的重心G在x轴上,直线AC交x轴于点Q,且Q在F的右侧,设ΔAFG、ΔCQG的面积分别为S1、S2,是否存在锐角θ,使得cosθ成立?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依题意,得b=·,且a2-b2=1,:椭圆Γ1的方程为.(2)证法1:由椭圆Γ1的方程可知S(2,0).若直线l1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l1:x=1,:M(1,),N(1,-),直线MS、NS的方程分别为3x+2y-6=0、3x-2y-6=0,易得U(4,-3),V(4,3),:U、V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3×(-3)=-9.若直线l的斜率存在,则可设直线l:y=k(x-1),联立椭圆的方程,得(4k2+3)x2-8k2x+4k2-12=0.设M(x1,y1),N(x2,y2),直线MS的方程为,:点U的纵坐标同理,点V的纵坐标.所以.综上,U、V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9.设M(x1,y1),N(x2,y2),则y12直线MS的方程为,:点U的纵坐标同理,点V的纵坐标. 2y12y24y1y24y1y2yUyV=x12.x22=(ty11)(ty21)=t2y1y2t(y1+y2)+1=9 证法3:由椭圆Γ1的方程可知S(2,0).设U(4,m),V(4,n),则直线MS的方程为由韦达定理可得2xM=即于是点M的坐标为同理,点N的坐标为M、F、N三点共线,:FM//FN证法4:由椭圆Γ1的方程可知S(2,0).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l:x=1,若直线l的斜率存在,则可设M(2cosα,·sinα),N(2cosβ,·sinβ),,化简整理得2sin(α一β)=sinα一sinβ,注意到直线l的斜率存在,:sin,又直线MS的方程为可得点U的纵坐标同理,点V的纵坐标,(3)不存在.理由如下:显然,抛物线Γ2的方程为y2=4x.则直线AB方程可为y+1,故2tyB=4(注:这里yB表示点B的纵坐标,余类似进而C((t)2,2t),..若存在锐角θ,使得cosθ成立,则cosθ<1+即<1+,这与(⅛)矛盾.因此,不存在锐角θ,使得cosθ成立.t2.S2c3,:Q在焦点F的右侧,:Ψ>1,t2t2)11若存在锐角θ,使得=(1+)cosθ成立,则cosθ<1+ 因此,不存在锐角θ,使得=(1+)cosθ成立.4.已知双曲线的焦距为3,其中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xy=0.以双曲线C的实轴为长轴,虚轴为短轴的椭圆记为E,过原点O的动直线与椭圆E交于A、B两点.若点P满足|PA|=|PB|,求证为定值. :a2+b2=① :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x一·2y=0,②:椭圆E的方程为y2=1. (Ⅱ)解::点P为椭圆的左顶点,:P(一·3,0),:G设A(x1,y1),则B(-x1,-y1),(Ⅲ)证明:由|PA|=|PB|,知P在线段AB垂由椭圆的对称性知A,B关于原点对称,①若A、B在椭圆的短轴顶点上,则点P在椭圆的长轴顶点上,此时②当点A,B,P不是椭圆的顶点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k≠0),则直线OP的方程为x,设A2)2,综上所述M为椭圆上的动点,以M为圆心,MF2为半径作圆M.(1)求椭圆C的方程;(2)若圆M与y轴有两个交点,求点M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设M(x0,y0),则圆M的半径圆心M到y轴距离d=|x0|,…(8分)若圆M与y轴有两个交点则有r>d即>|x0|,…:M为椭圆上的点:2≤x0≤2,…(13分)(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作直线垂直于x轴,交椭圆C于点Q,R,点P是椭圆C上异于Q,R两点的任意一点,直线PQ,PR分别与x轴交于S,T两点,判断|OS|.|OT|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F222|MFF,22故所求椭圆方程为(2)依题意得知:Q,R两点关于x轴对称,由y=0得点S的横坐标由y=0得点R的横坐标:|OS|.|OT||=4,为定值.7.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坐标为F1(—,0),F2(,0),且椭圆E经过(1)求椭圆E的标准方程;(2)设点M是椭圆E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动点,A,B分别为椭圆E的左顶点和下顶点,直线MB与x轴交于点C,直线MA与y轴交于点D,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1)因为椭圆焦点坐所以2a=Pⅆⅆⅆⅆ(3分)2(2)设点M(x0,y0)(0<x0<2,0因为A(2,0),且A,D,M三点共线,所以解得…………(8分)…………(10分)…………(12分)因为点M(x0,y0)在椭圆上,所2代入上式得::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14分)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E:过点A(,),B(,).(1)求椭圆E的方程;(2)点Q(x0,y0)是单位圆x2+y2=1上的任意一点,设P,M,N是椭圆E上异于顶点的三点且满足OP=x0OM+y0ON,求证:直线OM与证明2)令M(x1,y1),N(x2,y2),则由OP=x0OM+y0ON,可知P(x0x1+y0x2,x0y1+y0x222x2222xyxxx222x2222xyxx(1)求椭圆E的方程;(2)点Q(x0,y0)是单位圆x2+y2=1上的任意一点,设P,M,N是椭圆E上异于顶点的三点且满足OP=x0OM+y0ON,探讨OM:椭圆E的方程为+y2=1;2(2证明如下:令M(x1,y1),N(x2,y2),0OM+y0ON,得P(x0x1+y0x2,x0y1+y0y2),整理得x02+y02+220202得2).y2.故y12222222222222故OM+ON是定值,等于9.10.定义:在平面内,点P到曲线Γ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点P到曲线Γ的距离.在平离与到A点的距离相等,记P点的轨迹为曲线W.(Ⅱ)过原点的直线l(l不与坐标轴重合)与曲线W交于不同的两点C,D,点E在曲线W上,且CE丄CD,直线DE与x轴交于点F,设直线DE,CF的斜率分别为k1,k2,求k2所以P点的轨迹为以A、M为焦点的椭圆2分),y1)(x1y1≠0),E(x2,y2),则D(x1,y1),则直线CD的斜率为kCD=,又CE丄CD,所以直线CE的斜率是kCE=—记设直线CE的方程为所以(9分)所以直线DE的方程为y+y1=,令y=0,得x=2x1,即F所以k1(其他方法相应给分)l:y=kx+m交椭圆C于不同的两点A,B,且OA.OB=(1)求椭圆C的方程.(2)讨论3m22k2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2b2),整理,得a2=2b2,①又点在椭圆上,所以有②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y2=1.(2)3m22k2为定值,理由如下:2+y1y212.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y2=1(a>1)的左、右焦点,A,B分别为椭圆的上、下顶(Ⅲ)过椭圆的右顶点C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点D(点D异于点C),与y轴交于点P(点P———→———异于坐标原点O),直线AD与BC交于点Q.证明:OP———→——— A,B分别为椭圆的上、下顶点,F2到直线AF1的距离为·2.2b22,解得a=s2,:椭圆E的方程为+y2=1.MN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N:y=k(x—1),代入椭圆方程可得2)x24k2x+2k22=0,x22 (Ⅲ)证明:」椭圆的右顶点C(·2,0),设点Q(x,,y,),直线BC的方程为,A、D、Q三点共线,则有将xD=代入,得:k,:y,=-2k 13.已知椭圆经过点A(2,1),且离心率为.(Ⅱ)若直线l:y=kx+m与曲线C相交于异于点A的两点D、E,且直线AD与直线AE的斜率之和为2,则直线l是否过定点?若是,求出该定点;若不是,说明理由.因为离心率为,所以②又a222,③所以椭圆的方程为,E(x2,y2),联立x22因为直线AD与直线AE的斜率之和为—2,因为直线l不过点A(2,1),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Ω:的离心率为,直线l:y=2上的点和椭圆Ω上点的最小距离为1.(1)求椭圆Ω的方程;(2)已知椭圆Ω的上顶点为A,点B,C是Ω上的不同于A的两点,且点B,C关于原点对称,直线AB,AC分别交直线l于点E,F.记直线AC与AB的斜率分别为k1,k2.①求证:k1.k2为定值;②求ΔAEF的面积的最小值.b2202 |≤·i2,:≥,≥2s2, :ΔAEF的面积的最小值为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椭圆=1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2(1)设动点P满足PF2-PB2=4,求点P的轨迹;2=,求点T的坐标;(3)设t=9,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解答】解1)设点P(x,y),则:F(2,0)、B(3,0)、A(-3,0).故所求点P的轨迹为直线.直线MTA方程为即,直线NTB方程为即联立方程组,解得:所以点T的坐标为.(3)点T的坐标为(9,m)直线MTA方程为即直线NTB方程为,即y=直线MN方程为令y=0,解得:x=1.此时必过点D(1,0);2时,直线MN方程为:x=1,与x轴交点为D(1,0).所以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D(1,0).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x=1,过点D(1,0).ND,所以直线MN过D点.因此,直线MN必过x轴上的点(1,0).16.已知A是椭圆E:+=1的左顶点,斜率为k(k>0)的直线交E于A、M两点,点N在E上,且AM.AN=(1)当|AM|=|AN|时,求ΔAMN的面积;(2)当19|AM|=8|AN|时,求k的值.【解答】解1)设M(x1,y1),由题可知A(—2,0),y1>0,故直线AM的方程为y=x+212y7所以ΔAMN27749ΔAMN27749设直线AM的方程为y=k(x+2),联立,得x22x212所以2x1 2同理可设直线AN的方程为解得|AN|=,所以k=2. 17.已知椭圆G:+=1(a>b>0)的离心率为,右焦点F(1,0).过点F作斜率为k(k≠0)的直线l,交椭圆G于A、B两点,M(2,0)是一个定点.如图所示,连AM、BM,分别交椭圆G于C、D两点(不同于A、B),记直线CD的斜率为k1.(Ⅱ)在直线l的斜率k变化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个常数λ,使得k1=λk恒成立?若存在,求出这个常数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椭圆G的方程为+y2=1.ⅆ设A(x1,y1),B(x2,y2),C(x3,y3),D(x4,y4).直线AM的斜率联立可得●x3=进一步可得.将t1=代入,则同理可得.,+y42=1两式相减可得,k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