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行业污染防治措施_第1页
环境保护行业污染防治措施_第2页
环境保护行业污染防治措施_第3页
环境保护行业污染防治措施_第4页
环境保护行业污染防治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保护行业污染防治措施TOC\o"1-2"\h\u21380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 283431.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235491.2环境污染类型及危害 327551第二章水污染防治 3148932.1工业废水治理 3197972.2生活污水处理 4291372.3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469612.4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 42186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 4149193.1工业废气治理 4217983.2城市空气质量改善 5235413.3移动源污染控制 5189933.4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 57350第四章固废处理与处置 676574.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6324374.2工业固体废物处理 67904.3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6178814.4固废资源化利用 7334第五章土壤污染防治 7105965.1土壤污染源头控制 7124635.2土壤修复技术 8121255.3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 8317655.4土壤环境保护政策 826708第六章噪声污染防治 9261976.1城市噪声治理 9138936.1.1概述 9291956.1.2法律法规与政策 9244896.1.3城市规划与建设 922866.1.4噪声源头控制 9307086.2工业噪声控制 9263236.2.1概述 9125586.2.2源头控制 9281056.2.3传播途径控制 914166.2.4受体防护 9132866.3交通噪声管理 9270466.3.1概述 10247776.3.2交通规划与设计 10249386.3.3交通噪声控制 10245376.3.4交通噪声监测与预警 1031416.4噪声污染监测与评估 10219586.4.1概述 10315236.4.2监测网络建设 10314556.4.3监测方法与设备 1030416.4.4评估与预警 1018736第七章生态保护与恢复 1075387.1生物多样性保护 1093587.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10190117.1.2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151097.2生态系统修复 116677.2.1生态系统修复的必要性 1179107.2.2生态系统修复措施 11284187.3生态补偿机制 11139897.3.1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 117697.3.2生态补偿机制措施 1147517.4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2109307.4.1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意义 12245337.4.2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124599第八章环境监测与评估 12267228.1环境监测方法 12149378.2环境质量评估 12127378.3环境风险评价 13319568.4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1323595第九章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 14161629.1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1428699.2环境政策制定与实施 1482619.3环境执法与监管 14114379.4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415958第十章国际环境保护合作 152244510.1国际环保组织与合作机制 15202410.2国际环保公约与协议 15330310.3跨国环境污染治理 162394310.4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 16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1.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恢复和改善的活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环境污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2)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3)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甚至引发自然灾害。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证国家长远发展。(4)提升国际形象。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1.2环境污染类型及危害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层,导致空气质量恶化的现象。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危害,甚至导致死亡。(2)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物质等。水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引起水源性疾病、影响胎儿发育等。(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4)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指超过环境噪声标准的声音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噪声污染会对人体心理健康、睡眠质量等产生危害。(5)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固体废物污染会对土壤、水体、大气等产生危害,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6)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是指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导致环境放射性水平升高,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现象。放射性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辐射损伤,影响遗传物质,导致疾病和死亡。第二章水污染防治2.1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治理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工业企业应采取清洁生产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进行治理。物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离心等;化学方法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絮凝等;生物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工业企业还应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废水处理效果。2.2生活污水处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压力。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等设施,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生物处理阶段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技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深度处理阶段包括过滤、消毒、脱氮除磷等工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应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处理能力。2.3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水和灌溉效率;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2.4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水源保护是水污染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防止地下水污染;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保证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3.1工业废气治理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工业废气治理的关键在于源头控制和末端处理。源头控制主要包括优化工艺流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末端处理是指对工业废气进行净化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常见的末端处理技术包括除尘、脱硫、脱硝、催化转化等。除尘技术主要有袋式除尘、静电除尘、湿式除尘等;脱硫技术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半干式脱硫等;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催化转化技术主要是利用催化剂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3.2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是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和布局,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源集中。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率和植被覆盖率,增加氧气供应和污染物吸收。3.3移动源污染控制移动源污染是指机动车辆、船舶、飞机等移动源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移动源污染控制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机动车辆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车辆排放标准制定和实施,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车辆,限制高排放车辆行驶,加强车辆检测和维护,提高燃油质量等。对于船舶和飞机污染,可以加强港口和机场的环保设施建设,推广清洁能源船舶和飞机,控制船舶和飞机排放标准等。3.4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和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大气污染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大气污染监测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浓度监测、来源解析和传输路径研究等。通过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设置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了解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污染物的传输规律。大气污染预警是指根据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预测和预警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通过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的准确性依赖于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提升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能力,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第四章固废处理与处置4.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环境保护行业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填埋法:将垃圾运输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填埋法具有处理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但容易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2)堆肥法:将垃圾进行生物降解,转化为有机肥料。堆肥法能够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但处理周期较长,对垃圾质量有一定要求。(3)焚烧法:将垃圾进行高温焚烧,减少垃圾体积,同时产生热能。焚烧法具有处理速度快、减量化效果明显等优点,但投资成本较高,且可能产生二噁英等有害气体。(4)资源化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能够减少垃圾处理压力,提高资源利用率。4.2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是环境保护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工业固体废物具有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污染严重等特点,处理方法如下:(1)物理处理:通过筛分、破碎、干燥等物理方法,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体积,便于后续处理。(2)化学处理:利用化学反应将工业固体废物转化为无害或有益的物质。(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工业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污染。(4)固化/稳定化处理:将工业固体废物与固化剂或稳定剂混合,使其性质稳定,减少污染。4.3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等特点,对其安全处置。我国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填埋法:将危险废物运输至专门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场需具备防渗、防漏等功能,保证危险废物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2)焚烧法:将危险废物进行高温焚烧,降低其危害性。焚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燃烧温度、停留时间等参数,保证焚烧效果。(3)化学处理:利用化学反应将危险废物转化为无害或有益的物质。(4)固化/稳定化处理:将危险废物与固化剂或稳定剂混合,使其性质稳定,减少污染。4.4固废资源化利用固废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固废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固废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回收利用:对固废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化利用。如废塑料、废金属、废纸张等。(2)再生利用:将固废经过处理,转化为新的原材料或产品。如废轮胎再生、废电池回收等。(3)能源利用:将固废转化为能源,如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4)土壤改良:将固废用于土壤改良,如粉煤灰、钢渣等。固废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固废处理压力,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第五章土壤污染防治5.1土壤污染源头控制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是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环节。为实现土壤污染源头控制,需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保证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防止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等对土壤的污染。(4)严格土地资源管理。加强土地用途管制,防止非法占用土地,减少土地破坏。5.2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包括换土、翻土、客土等,通过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2)化学修复技术:利用化学药剂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降低其毒性。(3)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吸收、转化。(4)联合修复技术: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提高修复效果。5.3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是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以下为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的主要任务:(1)建立土壤污染监测网络。通过布设监测点,定期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及分布。(2)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根据土壤污染监测数据,评估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3)制定土壤污染预警体系。对土壤污染风险较高的区域进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5.4土壤环境保护政策为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1)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依据。(2)土壤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土壤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指导各地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3)土壤环境保护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土壤污染。(4)土壤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对土壤污染治理项目给予资金、技术支持,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第六章噪声污染防治6.1城市噪声治理6.1.1概述城市噪声污染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治理城市噪声,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城市规划与建设、噪声源头控制等。6.1.2法律法规与政策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城市噪声治理的责任主体、标准限值和处罚措施。同时各级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城市噪声的治理。6.1.3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噪声污染防治。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城市布局、加强绿化带建设、提高建筑隔声功能等。6.1.4噪声源头控制对城市噪声源头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商业、娱乐、建筑等领域的噪声污染进行治理。例如,限制夜间施工、禁止高音量播放等。6.2工业噪声控制6.2.1概述工业噪声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工业噪声控制需从源头、传播途径和受体防护等方面进行。6.2.2源头控制对工业噪声源头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设备、工艺和生产线进行优化。如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工艺、减少生产线运行时间等。6.2.3传播途径控制对工业噪声传播途径进行控制,主要包括隔声、吸声和消声等措施。如设置隔声屏障、使用吸声材料、安装消声器等。6.2.4受体防护对受体进行防护,主要包括对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域采取隔声措施,如建设隔声窗、隔声墙等。6.3交通噪声管理6.3.1概述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对交通噪声的管理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6.3.2交通规划与设计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噪声污染防治。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交通布局、提高道路绿化率、设置隔音屏等。6.3.3交通噪声控制对交通噪声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交通工具、道路设施和交通组织进行优化。如限制高音量播放、提高道路平整度、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等。6.3.4交通噪声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交通噪声监测体系,对重点区域和时段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6.4噪声污染监测与评估6.4.1概述噪声污染监测与评估是防治噪声污染的基础性工作,对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6.4.2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噪声污染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机构,形成覆盖城乡的监测体系。6.4.3监测方法与设备采用先进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6.4.4评估与预警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噪声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噪声污染预警信息,指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第七章生态保护与恢复7.1生物多样性保护7.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命系统的稳定、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7.1.2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实行严格保护,保证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2)物种保护:对濒危物种实施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3)生态走廊建设:连接破碎化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种群的流动性。(4)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7.2生态系统修复7.2.1生态系统修复的必要性生态系统修复是指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到受损前的状态或更优状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福祉的关键。7.2.2生态系统修复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植被覆盖。(2)土壤改良:对受损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质量。(3)水体治理: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恢复水生生态系统。(4)生态工程技术: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7.3生态补偿机制7.3.1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补偿,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7.3.2生态补偿机制措施(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补偿。(2)市场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生态补偿。(3)财政支持: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补偿。(4)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态补偿,共同维护生态环境。7.4生态环境保护政策7.4.1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意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7.4.2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1)法律法规制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利用方式改变。(3)监管力度加大: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4)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将取得显著成效,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坚实基础。第八章环境监测与评估8.1环境监测方法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对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进行实时监测,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监测:通过对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的化学成分、浓度、毒性等进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2)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敏感性,监测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和生物效应。(3)物理监测:采用物理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4)在线监测:通过自动监测设备,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响应环境污染。8.2环境质量评估环境质量评估是对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浓度、分布、迁移、转化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环境质量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污染源调查与评价:调查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种类、浓度、排放量等,评估污染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2)环境背景值调查:调查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的背景值,为环境质量评估提供基准。(3)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根据污染物质浓度、毒性、暴露途径等因素,计算环境质量指数,评估环境质量状况。(4)环境风险评价:结合污染物质迁移、转化规律,评估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8.3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是对环境污染或污染源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估和防范。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源识别:调查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如企业、交通、自然灾害等。(2)风险预测:根据污染源排放特征、环境介质迁移规律等,预测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分布和迁移趋势。(3)风险评价:结合污染物质毒性、暴露途径、受体敏感性等因素,评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4)风险管理: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8.4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环境监测网络是环境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目标是实现环境信息的实时、全面、准确获取和传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监测点位布局:根据环境质量、污染源分布、生态敏感区域等因素,合理设置监测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2)监测设备选型与配置:选择具有较高精度、稳定性的监测设备,合理配置设备数量,满足环境监测需求。(3)监测数据传输与处理:建立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存储和处理。(4)监测网络管理:制定监测网络管理制度,保证监测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第九章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9.1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石,主要包括宪法、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律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具体法律依据。9.2环境政策制定与实施环境政策制定与实施是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政策旨在引导和规范社会各界的环保行为,推动环境质量的改善。环境政策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2)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如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3)制定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如环保税收、绿色金融等。(4)制定环境保护社会政策,如环保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等。环境政策实施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政策执行机制,包括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考核、完善激励机制等。9.3环境执法与监管环境执法与监管是我国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保障。环境执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2)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管。(3)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进行监管。(4)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和监管。环境执法与监管需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管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9.4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旨在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促进环境损害的修复。环境损害赔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