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征文_第1页
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征文_第2页
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征文_第3页
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征文_第4页
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征文TOC\o"1-2"\h\u13829第一章:汉字基础知识 2120091.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2318461.2汉字的构造与分类 3249981.3汉字的读音与声调 39772第二章:词汇与成语 490802.1词汇的分类与特点 450992.2成语的来源与分类 4283482.3常用词汇与成语积累 527198第三章:句子与语法 5252283.1句子的成分与分类 5197313.2常见句型与句式 659733.3语法知识与应用 620094第四章:修辞手法与文章表达 733054.1修辞手法的分类与作用 7299244.1.1比喻类:这类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等。 798414.1.2夸张类: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以突出其形象,加深读者印象。如夸张、缩小、对比等。 771014.1.3对比类:将两个相反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以彰显其特点。如对比、对照、反衬等。 727354.1.4排比类:通过排列结构相似、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如排比、对偶等。 7192724.1.5设问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增强文章的互动性。如设问、反问等。 7131544.1.6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形象性,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7181374.1.7加深读者印象: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主题和观点的理解和记忆。 732844.1.8提高文章的审美价值: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艺术性,提高其审美价值。 7201464.2文章的表达方式 7201874.2.1叙述:通过陈述事实、描述过程,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 7147244.2.2议论:对某一问题或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8171044.2.3说明:对某一事物进行解释、阐述,使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8273964.2.4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816104.2.5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862144.3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862984.3.1比喻: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如“他像一座大山一样坚定”。 840174.3.2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吃下一头牛”。 8126474.3.3对比:将两个相反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如“一组勤劳的蜜蜂和一只懒惰的苍蝇”。 8106934.3.4排比:排列结构相似、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如“一组一组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教室”。 843084.3.5设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如“难道我们就能容忍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吗?” 828958第五章:文学常识与名著欣赏 8158855.1文学常识概述 8172215.2名著欣赏与解析 939065.3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 931055第六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9282346.1古诗文的基础知识 9241716.1.1古诗文的定义与分类 9101136.1.2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 10111996.1.3古诗文的修辞手法 10155386.2古诗文的阅读技巧 10154306.2.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0173986.2.2关注关键词,理解含义 101436.2.3分析修辞,体会美感 10232886.3古诗文的鉴赏方法 10147366.3.1关注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10145966.3.2分析意象和意境 10314596.3.3品味语言和节奏 10324476.3.4领悟诗文的哲理 1014384第七章:现代文阅读与分析 1162747.1现代文的特点与分类 11323947.2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11288457.3现代文的分析方法 1216900第八章:作文写作与修改 12228928.1作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12104618.2常见作文类型与写作技巧 1245458.3作文修改与润色 1318654第九章:口语交际与沟通能力 13102009.1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13125219.2常见口语交际场景 14191759.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1410188第十章: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142897210.1语文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14481610.2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 15685810.3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15第一章:汉字基础知识1.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文字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约5000年前的古代中国。最初,汉字是以象形文字的形式出现的,人们通过绘制物体的形状来表达意义。社会的发展,这些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更加抽象的符号。汉字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甲骨文:商朝时期,人们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书写形式。金文:周朝时期,人们在铜器上刻写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在形式上与甲骨文相似,但已有一定的规范化。大篆:秦朝统一六国后,对汉字进行了整理,形成了大篆。大篆在笔画上较为复杂,但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小篆:汉朝时期,为了简化文字,人们将大篆简化为小篆。小篆在笔画上更为简洁,成为后世汉字的基础。隶书:东汉时期,隶书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的书写字体。隶书在结构上更加规范,笔画也更加圆润。1.2汉字的构造与分类汉字的构造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式:象形:直接描绘物体的形状,如“山”、“水”。指事:用符号表示抽象概念,如“上”、“下”。会意:将两个或多个字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新的意义,如“明”、“林”。形声:由一个表示意义的部分(形旁)和一个表示声音的部分(声旁)组成,如“河”、“湖”。汉字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简体字:为了提高书写速度和降低学习难度,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汉字简化,简体字成为官方使用的文字。繁体字:相对于简体字,繁体字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汉字形态,主要在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使用。异体字:同一字义的不同书写形式,如“书”与“书”。1.3汉字的读音与声调汉字的读音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声母是汉字开头的辅音,韵母是汉字中间和结尾的元音。声调则表示汉字发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汉语有四种声调:阴平(一声):音调平稳,如“妈”。阳平(二声):音调上升,如“麻”。上声(三声):音调先降后升,如“马”。去声(四声):音调先升后降,如“骂”。了解汉字的读音和声调对于学习汉语,正确的发音和声调可以使沟通更加顺畅。第二章:词汇与成语2.1词汇的分类与特点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它承载着语言的语义功能。小学生掌握词汇,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词汇的分类:(1)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量词。实词具有实在的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2)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虚词没有实在的意义,主要起连接、修饰和辅助作用。(3)专业词汇:指特定领域或行业中的专用词汇,如科学、医学、法律等。词汇的特点:(1)多样性:词汇种类繁多,包括各种实词和虚词。(2)规律性:词汇具有一定的规律,如词缀、词根等。(3)时代性:社会的发展,词汇也在不断更新。2.2成语的来源与分类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搭配,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成语的来源:(1)古代文献: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记载等。(2)民间传说:部分成语来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3)日常生活:一些成语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成语的分类:(1)形容词性成语:如“前后矛盾”、“言行一致”。(2)动词性成语:如“言行一致”、“言行不一”。(3)名词性成语:如“鸡飞蛋打”、“狼烟四起”。(4)副词性成语:如“前后矛盾”、“言行一致”。2.3常用词汇与成语积累以下为一些常用词汇与成语,供小学生积累学习:词汇:(1)名词:桌子、椅子、书、笔、人、动物、山、水等。(2)动词:走、跑、跳、吃、喝、看、听、说、写等。(3)形容词:美丽、善良、聪明、勇敢、高大、瘦弱等。(4)副词:很快、很慢、很美、很丑等。成语:(1)形容词性成语:言行一致、前后矛盾、言行不一、言行一致等。(2)动词性成语:言行一致、言行不一、言行一致、言行一致等。(3)名词性成语:鸡飞蛋打、狼烟四起、风和日丽、花好月圆等。(4)副词性成语:言行一致、言行不一、言行一致、言行一致等。第三章:句子与语法3.1句子的成分与分类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由词语组成。句子成分是指句子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主语:表示句子所说的人或事物,通常是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2)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状态或存在,通常是动词或动词短语。(3)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或结果,通常是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4)定语: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特征、数量等,通常是形容词、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或相当于副词的短语。句子分类如下:(1)简单句: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的句子。(2)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各部分之间地位平等。(3)复合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其中至少有一个部分是从句。3.2常见句型与句式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句型与句式:(1)陈述句:表示陈述事实或状态的句子。(2)疑问句:表示提问的句子,包括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等语气的句子。(4)感叹句:表示强烈感情或感叹的句子。(5)否定句:表示否定某种事实或状态的句子。(6)倒装句: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7)强调句:强调句子中某一成分的句子。3.3语法知识与应用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以下为一些常见的语法知识与应用:(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概念的词。名词有单数和复数形式,需要注意名词的数、性、格等变化。(2)动词: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动词有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需要注意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概念的词。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需要注意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4)副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概念的词。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需要注意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5)介词: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介词与名词、代词构成介词短语,需要注意介词的用法和搭配。(6)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连词有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等,需要注意连词的用法和搭配。(7)助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如的、了、着等。助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需要注意助词的用法和搭配。(8)叹词:表示感叹、呼唤等语气的词。叹词在句子中起修饰作用,需要注意叹词的用法和搭配。第四章:修辞手法与文章表达4.1修辞手法的分类与作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修辞手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4.1.1比喻类:这类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等。4.1.2夸张类: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以突出其形象,加深读者印象。如夸张、缩小、对比等。4.1.3对比类:将两个相反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以彰显其特点。如对比、对照、反衬等。4.1.4排比类:通过排列结构相似、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如排比、对偶等。4.1.5设问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增强文章的互动性。如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6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形象性,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4.1.7加深读者印象: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主题和观点的理解和记忆。4.1.8提高文章的审美价值: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艺术性,提高其审美价值。4.2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4.2.1叙述:通过陈述事实、描述过程,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4.2.2议论:对某一问题或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4.2.3说明:对某一事物进行解释、阐述,使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4.2.4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4.2.5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4.3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以下是一些常见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4.3.1比喻: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如“他像一座大山一样坚定”。4.3.2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吃下一头牛”。4.3.3对比:将两个相反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如“一组勤劳的蜜蜂和一只懒惰的苍蝇”。4.3.4排比:排列结构相似、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如“一组一组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教室”。4.3.5设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如“难道我们就能容忍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吗?”角色:小学生语文知识大全征文编写者第五章:文学常识与名著欣赏5.1文学常识概述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道德和哲学思想。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当对文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作品的种类、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等。文学的基本概念涉及文学作品、文学形象、文学语言、文学风格等方面。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的成果,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文学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它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典型的社会意义。文学语言则是指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文学风格则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貌。文学作品的种类繁多,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诗歌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散文以叙事、议论为主,语言自然流畅,内容丰富多样;小说以虚构的故事为主,具有较强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造能力;戏剧则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形式,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现故事情节。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也是文学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文学史上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各个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而世界文学史上的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都是享有盛誉的文学家。5.2名著欣赏与解析名著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小学生而言,阅读名著不仅能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以下是几部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名著及简要解析。《安徒生童话》: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寓言色彩的作品,通过讲述一系列寓意深刻的故事,传递了真善美的价值观。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讲述一个穷苦小女孩在寒冷的新年夜里卖火柴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冷漠。《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作品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丑陋。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最为鲜明,他勇敢、智慧、忠诚,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夏洛的网》:这是一部美国儿童文学名著,通过讲述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和一头小猪威尔伯之间的友谊,传递了友谊、互助和勇气的主题。5.3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是文学的精华所在,它们或寓意深刻,或情感真挚,或语言优美。以下是几句小学生应当熟知的经典语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第六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6.1古诗文的基础知识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了解古诗文的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6.1.1古诗文的定义与分类古诗文包括古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等。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诗经》、《楚辞》等,近体诗则有唐宋诗词等。散文、辞赋、骈文则包括了《史记》、《汉书》、《文心雕龙》等。6.1.2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古诗文的韵律和格律是其独特的美学特征。韵律包括平水韵、仄水韵等,格律则有关乎字数、行数、句式等方面的规定。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6.1.3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古诗文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仗、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使得古诗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6.2古诗文的阅读技巧阅读古诗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6.2.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在阅读古诗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其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6.2.2关注关键词,理解含义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关键词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理解它们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全文。6.2.3分析修辞,体会美感在阅读古诗文时,要关注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体会诗文的美感。6.3古诗文的鉴赏方法鉴赏古诗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6.3.1关注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情感。6.3.2分析意象和意境古诗文中含有丰富的意象和意境,通过分析这些意象和意境,可以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6.3.3品味语言和节奏古诗文的语言和节奏具有独特的美感,品味其中的韵味,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文的艺术魅力。6.3.4领悟诗文的哲理许多古诗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领悟这些哲理,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第七章:现代文阅读与分析7.1现代文的特点与分类现代文是相对于古典文学而言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简洁明了:现代文在表达上追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词语,使读者更容易理解。(2)内容贴近生活:现代文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关注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3)形式多样:现代文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各具特色。根据文学形式和内容的不同,现代文可分为以下几类:(1)现实主义文学:以揭示社会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3)现代主义文学:采用新颖的表现手法,反映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和孤独感。(4)后现代主义文学:解构传统文学形式,强调文本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7.2现代文的阅读技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文,以下阅读技巧值得借鉴:(1)关注关键词汇: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捕捉文中的关键词汇,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脉络。(2)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3)深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4)关注象征意义:现代文中常使用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有助于揭示文章的深层内涵。(5)品味语言魅力:现代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品味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能提高阅读的审美价值。7.3现代文的分析方法现代文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2)结构分析:剖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3)人物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4)语言分析:研究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5)象征意义分析:探讨文章中的象征元素,揭示其深层内涵。(6)背景分析: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第八章:作文写作与修改8.1作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作文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作文写作的基本步骤:(1)审题:在写作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作文要求。(2)立意: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明确作文的主旨。(3)选材:根据立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事实、观点、论据等。(4)构思: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合理组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5)撰写:按照构思,用文字表达出作文的内容,注意语言的通顺、逻辑的严密。(6)修改:在完成初稿后,对作文进行反复阅读,检查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修改。8.2常见作文类型与写作技巧小学生常见的作文类型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以下分别介绍这些类型的写作技巧:(1)记叙文:记叙文以记叙为主,描述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写作技巧包括:(1)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进行叙述。(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绘,使文章更具吸引力。(3)抓住人物、事件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2)议论文:议论文以论述为主,阐述观点、论据等。写作技巧包括:(1)明确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2)运用事实、观点、论据等证明论点。(3)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如对比、举例、引用等。(3)说明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介绍事物、现象等。写作技巧包括:(1)准确描述事物、现象的特点。(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定义、分类、比较等。(3)保持文章结构的清晰、条理分明。8.3作文修改与润色作文修改与润色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修改与润色的方法:(1)检查语言:检查文章中的错别字、语病、病句等,保证语言通顺、表达准确。(2)调整结构:检查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遵循“总分总”的原则,调整段落顺序,使文章更具逻辑性。(3)增加细节:在适当的地方增加细节描述,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形象性。(4)修改表达:对文章中的表达方式进行修改,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感染力。(5)润色文字:对文章中的词语、句子进行润色,提高文章的艺术性。(6)反复阅读:在修改过程中,反复阅读作文,发觉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第九章:口语交际与沟通能力9.1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以下为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则:尊重他人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尊重对方的观点、情感和需求,不轻易打断对方,保持礼貌和谦逊的态度。(2)真诚原则:真诚是沟通的基石。在口语交际中,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虚伪、不做作。(3)清晰原则: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对方能够准确理解。注意语速、语音、语调,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4)互动原则:口语交际是双向的,要积极参与对方的谈话,关注对方的反馈,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9.2常见口语交际场景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场景:(1)日常生活场景:如购物、就餐、问候、道歉等。(2)学习场景:如课堂提问、讨论、请教问题等。(3)社交场景:如聚会、拜访、祝贺、慰问等。(4)工作场景:如面试、报告、谈判、合作等。9.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以下为几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1)积累词汇:丰富的词汇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平时要多读书、看报、观影,积累各类词汇。(2)模仿练习:模仿优秀的口语表达者,学习他们的语速、语调、表情等,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3)积极参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参与各种口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