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及应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14609第一章引言 2134211.1技术概述 264941.2技术发展历程 2301221.2.1早期技术 2201921.2.2现代技术 227231.2.3我国技术发展 330961.3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22231.3.1产业规模 3293021.3.2技术创新 3120701.3.3应用领域 3248第二章基础理论 3210062.1的运动学 3124442.2的动力学 4284652.3的传感器与控制系统 430116第三章驱动技术 5268553.1电机驱动 5214363.2气压驱动 5317623.3液压驱动 525725第四章视觉技术 6294764.1视觉传感器原理 6273684.2图像处理技术 6261474.3视觉应用案例 69160第五章路径规划与控制 761555.1路径规划算法 7169265.2运动控制 7174045.3协同控制 816396第六章工业 82756.1工业分类 8122356.1.1按运动轨迹分类 8230156.1.2按驱动方式分类 8219466.2工业应用领域 9237996.3工业编程与调试 9234376.3.1编程方法 9219096.3.2调试方法 911795第七章服务 1064107.1服务分类 10251497.2服务应用领域 10291997.3服务发展趋势 109031第八章操作系统与软件 11176108.1操作系统概述 11315338.2常用操作系统 1161268.3软件编程 124058第九章安全与可靠性 12214319.1安全标准与规范 126869.1.1国际标准 12199199.1.2国内标准 13197889.2故障诊断与维修 13126469.2.1故障诊断 1335429.2.2故障维修 1333309.3可靠性分析 1415299.3.1可靠性指标 14235059.3.2可靠性分析方法 1427520第十章技术展望 142009810.1技术发展趋势 142412610.2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153070510.3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15第一章引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作为一种跨学科、高技术含量的领域,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章将简要介绍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1.1技术概述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的设计、制造、控制和应用的一门综合技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完成复杂任务,代替人类进行危险、繁重或精细的工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2技术发展历程1.2.1早期技术早期的技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工程师们已经能够制造出简单的机械装置,如自动门、自动喷泉等。但这些装置仅限于简单的机械运动,无法实现复杂的功能。1.2.2现代技术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程师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Unimate。此后,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6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成功研制出月球探测,标志着技术在空间领域的应用。70年代,日本、德国等国家开始大规模发展产业,使技术逐渐走向成熟。1.2.3我国技术发展我国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就将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目前我国在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部分产品和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3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3.1产业规模我国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据相关统计,2018年我国市场规模达到87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其中,工业市场规模为57亿美元,服务市场规模为30亿美元。1.3.2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在工业领域,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部分产品的国产化;在服务领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产品,如扫地、教育等。1.3.3应用领域我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教育、农业、家居等多个领域。在工业生产领域,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医疗领域,辅术、康复护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教育领域,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第二章基础理论2.1的运动学的运动学是研究运动规律及其运动参数的一门科学。运动学分析主要包括连杆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计算。以下是运动学的几个关键概念:(1)连杆坐标系:在运动学中,连杆坐标系是描述各个连杆位置和姿态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连杆坐标系,可以方便地计算各关节之间的运动关系。(2)运动学方程:运动学方程描述了各关节运动与末端执行器位置、姿态之间的关系。运动学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3)雅可比矩阵:雅可比矩阵是描述关节速度与末端执行器速度之间关系的矩阵。通过求解雅可比矩阵,可以实现对运动轨迹的控制。(4)逆运动学:逆运动学是求解关节角度与末端执行器位置、姿态之间关系的过程。逆运动学求解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法。2.2的动力学的动力学是研究运动过程中受力、力矩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动力学分析主要包括运动过程中的质量、惯性、重力、摩擦力等参数的计算。以下是动力学的几个关键概念:(1)牛顿欧拉方程:牛顿欧拉方程描述了运动过程中受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求解牛顿欧拉方程,可以实现对运动状态的预测和控制。(2)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描述了各关节受力与末端执行器受力之间的关系。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3)重力补偿:重力补偿是消除运动过程中重力对运动状态影响的一种方法。通过重力补偿,可以提高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4)摩擦力模型:摩擦力模型描述了运动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摩擦力模型的建立对于提高运动控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3的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与控制系统是实现智能化、自主化操作的关键技术。以下是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几个关键部分:(1)传感器:传感器是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重要设备。常见的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其能够对环境进行感知和决策。(2)控制器:控制器是实现运动控制的核心部件。控制器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制定合适的运动策略,实现对运动的精确控制。常见的控制器有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3)执行器:执行器是实现运动的驱动部件。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机、液压缸、气压缸等。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驱动运动。(4)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渠道。通过通信系统,可以接收外部指令,并将自身状态信息反馈给外部系统。(5)自主决策系统:自主决策系统是实现自主操作的关键技术。自主决策系统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结合自身的知识库,制定合适的操作策略。自主决策系统使能够在复杂环境下独立完成任务。第三章驱动技术3.1电机驱动电机驱动作为驱动技术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中。电机驱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控制简单等优点。本节主要介绍电机驱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其在中的应用。电机驱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通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的运动。根据电机类型的不同,电机驱动可以分为直流电机驱动、交流电机驱动和步进电机驱动等。直流电机驱动具有启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控制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对速度和位置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交流电机驱动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关节、行走机构等部位。步进电机驱动具有定位准确、控制简单、无累积误差等特点,常用于精密定位和运动控制。3.2气压驱动气压驱动是利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气缸、气阀等元件实现运动的驱动方式。气压驱动具有以下特点:(1)反应速度快:气压驱动系统响应时间短,有利于提高的动态功能。(2)结构简单:气压驱动系统无需复杂的传动机构,有利于降低成本。(3)维护方便:气压驱动系统故障率低,维护简单。(4)节能环保:气压驱动系统无污染,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气压驱动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驱动关节、驱动行走机构等。例如,气动关节驱动器具有输出力大、响应速度快、控制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关节驱动。气动行走机构具有结构紧凑、运行稳定等优点,适用于爬行、行走等运动。3.3液压驱动液压驱动是利用液体压力为动力源,通过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元件实现运动的驱动方式。液压驱动具有以下特点:(1)输出力大:液压驱动系统具有很高的输出力,适用于重载场合。(2)调速范围宽:液压驱动系统可以实现无级调速,满足不同运动速度的要求。(3)控制精度高:液压驱动系统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有利于提高的运动精度。(4)运行稳定:液压驱动系统具有很好的抗干扰功能,运行稳定。液压驱动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驱动关节、驱动行走机构等。例如,液压关节驱动器具有输出力大、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关节驱动。液压行走机构具有承载能力强、运行平稳等优点,适用于爬行、行走等运动。液压驱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液压油的选择、液压元件的选型、液压系统的设计等因素,以保证驱动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第四章视觉技术4.1视觉传感器原理视觉传感器是视觉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基于光学成像。视觉传感器通常由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光学镜头负责将光线聚焦到图像传感器上,图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得到数字化的图像数据。光学镜头的设计决定了视觉传感器的视场角、焦距和分辨率等参数。图像传感器主要有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两种类型。CCD传感器具有高分辨率、低噪声等优点,但功耗较大、成本较高;CMOS传感器功耗低、成本低,但分辨率和噪声功能相对较差。4.2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是视觉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和跟踪等环节。图像预处理包括灰度化、二值化、滤波等操作,目的是消除图像噪声、增强图像特征,为后续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特征提取是指从图像中提取出有助于目标识别和跟踪的关键信息,如边缘、角点、纹理等。目标识别是通过匹配算法将提取到的特征与已知目标模板进行匹配,从而实现目标的定位和分类。跟踪技术则是根据目标在连续帧之间的位置变化,实现对目标的实时跟踪。4.3视觉应用案例以下为几个典型的视觉应用案例:(1)工业检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视觉系统可对产品进行尺寸、形状、颜色等参数的在线检测,保证产品质量。(2)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车辆通过搭载视觉传感器,实现对道路、交通标志、行人和其他车辆等目标的识别与跟踪,为车辆提供安全行驶的保障。(3)医学诊断:视觉技术在医学领域可用于辅助诊断,如通过分析医学影像资料,帮助医生发觉病变部位。(4)无人机航拍:无人机搭载视觉传感器,可实现自主飞行、目标跟踪等功能,广泛应用于航拍、测绘等领域。(5)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视觉技术,可用于人脸识别、场景识别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五章路径规划与控制5.1路径规划算法路径规划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给定环境中,寻找一条使从起点到目标点的有效路径,并在该路径上避开所有障碍物。路径规划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于图论的算法:这类算法将环境模型抽象为一个图,图中的节点表示可到达的位置,边表示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运动。Dijkstra算法、A算法和D算法等均属于此类。(2)基于启发式的算法:这类算法在搜索过程中,利用启发式信息指导搜索方向,以加快搜索速度。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3)基于样本的算法:这类算法通过在环境中随机采样一组点,构造出一个路径规划树,从而求解出最优路径。如RRT算法、RRT算法和TRRT算法等。(4)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这类算法通过学习训练数据,构建出环境模型,进而求解路径规划问题。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5.2运动控制运动控制是指根据路径规划算法得到的路径,实现对运动的精确控制。运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速度控制:根据路径规划结果,调整各关节或轮子的速度,使能够按照预定路径行驶。(2)姿态控制: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其姿态稳定,避免因姿态变化导致的运动失控。(3)加速度控制:合理调整加速度,使其在运动过程中平滑过渡,减少冲击和振动。常见的运动控制方法有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5.3协同控制在多系统中,协同控制是实现群体协同作业的关键技术。协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任务分配:根据群体中各成员的能力和任务需求,合理分配任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运动协调: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调整群体中各成员的运动状态,使其相互配合,提高作业效率。常见的协同控制方法有集中式控制、分布式控制、混合控制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协同控制策略。,第六章工业6.1工业分类工业是现代自动化生产中的重要设备,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工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6.1.1按运动轨迹分类(1)直角坐标型:该类型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直线运动。(2)圆柱坐标型:该类型具有一个旋转轴和一个直线运动轴,可在圆柱形空间内进行运动。(3)球坐标型:该类型具有两个旋转轴和一个直线运动轴,可在球形容积内进行运动。(4)关节型:该类型具有多个关节,模仿人类手臂的运动,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复杂运动。6.1.2按驱动方式分类(1)电气驱动型:该类型采用电动机作为驱动源,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2)液压驱动型:该类型采用液压系统作为驱动源,具有负载能力强、运动平稳等特点。(3)气动驱动型:该类型采用气动系统作为驱动源,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4)混合驱动型:该类型采用多种驱动方式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6.2工业应用领域工业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下为部分应用领域:(1)汽车制造:工业可应用于汽车焊接、涂装、装配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电子制造:工业可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组装、检测、搬运等环节,实现高精度、高速度的生产。(3)食品工业:工业可应用于食品的包装、搬运、检测等环节,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4)医药制造:工业可应用于医药产品的生产、包装、搬运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5)航空航天:工业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焊接、装配、检测等环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6.3工业编程与调试工业编程与调试是保证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相关内容:6.3.1编程方法(1)手动编程:通过操作手柄或键盘,直接对进行编程。(2)离线编程:在计算机上利用图形化编程软件,模拟运动,运行程序。(3)示教编程:通过示教器对进行编程,将示教过程中的动作记录下来,运行程序。(4)自动编程:利用计算机算法,自动运行程序。6.3.2调试方法(1)手动调试:通过操作手柄或键盘,对进行实时调整。(2)离线调试:在计算机上利用图形化调试软件,对运行程序进行调试。(3)在线调试:通过通信接口,将计算机与控制系统连接,实时调整运行程序。(4)智能调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运行程序进行自动优化和调整。通过对工业进行编程与调试,可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最佳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七章服务7.1服务分类服务是一种在人类生活、工作环境中提供服务的。根据服务类型、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家庭服务:主要包括清洁、教育娱乐、护理等,为家庭生活提供便捷服务。(2)医疗保健服务:如手术辅助、康复、护理等,用于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3)商业服务:如餐饮服务、接待、零售服务等,应用于商业场所,提高服务效率。(4)公共服务:包括警用、环卫、救援等,为公共安全、环境治理和救援行动提供支持。(5)教育服务:用于辅助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如编程教育、语言学习等。7.2服务应用领域服务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家庭:清洁、护理、娱乐、教育等方面。(2)医疗:手术、康复、护理、诊断等环节。(3)商业:餐饮、接待、零售、物流等环节。(4)公共服务:安全监控、环卫清洁、救援行动等。(5)教育:编程、语言学习、辅助教学等。7.3服务发展趋势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服务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服务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和任务需求进行智能调整。(2)多样化:服务的种类和功能将不断丰富,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3)网络化:服务将实现与互联网、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速度。(4)人性化:服务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力。(5)产业化:服务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推动相关产业升级。第八章操作系统与软件8.1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RobotOperatingSystem,简称ROS)是一种用于编写软件的框架,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的软件架构,以支持的开发、测试和运行。ROS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库和中间件,使得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操作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模块化:ROS将软件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特定的功能,便于开发和维护。(2)可扩展性:ROS支持插件式开发,开发者可以轻松地为ROS添加新的功能模块。(3)开放性:ROS是一个开源项目,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和修改。(4)跨平台:ROS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上运行,如Linux、Windows和MacOS。8.2常用操作系统以下是目前常用的几种操作系统:(1)ROS(RobotOperatingSystem):RO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库,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C、Python和Java。(2)YARP(YetAnotherRobotPlatform):YARP是一个面向研究的中间件,它提供了网络通信、数据传输和进程管理等功能。(3)ORCA(OpenRobotControlArchitecture):ORCA是一个开源的控制系统,它基于组件化的设计理念,支持多种硬件平台。(4)MRPT(MobileRobotProgrammingToolkit):MRPT是一个用于移动编程的工具包,它提供了多种算法和模块,支持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等功能。8.3软件编程软件编程是操作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以下是软件编程的相关内容:(1)编程语言:软件编程通常采用C、Python和Java等编程语言。其中,C在功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具有优势,Python则以其简洁性受到开发者的喜爱。(2)编程框架:ROS、YARP等操作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编程框架,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软件。(3)通信机制:软件中的模块之间需要进行通信,ROS和YARP等操作系统提供了基于TCP/IP的通信机制,支持模块间的数据传输。(4)控制算法:控制算法包括运动控制、路径规划、传感器数据处理等。开发者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5)传感器与执行器接口:软件需要与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交互,开发者需要编写相应的接口程序,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的输出。(6)实时性: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开发者需要关注软件的实时功能,如使用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实时通信机制。(7)调试与测试: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调试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开发者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和方法,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以上内容,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与软件编程的相关知识,为应用开发奠定基础。第九章安全与可靠性9.1安全标准与规范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国内外相关机构纷纷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标准与规范。以下是安全标准与规范的概述:9.1.1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共同制定的安全标准IEC/ISO10218系列,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安全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的安全要求;(2)与操作者的交互安全;(3)系统的设计和测试;(4)系统的使用和维护。9.1.2国内标准我国在安全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如GB/T15706系列《工业安全规范》等。这些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的安全设计;(2)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3)系统的安全检测与评估;(4)系统的安全使用与维护。9.2故障诊断与维修故障诊断与维修是保证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故障诊断与维修的简要介绍:9.2.1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是指通过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找出可能导致系统故障的因素,并确定故障原因和位置。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1)信号处理与分析;(2)人工智能方法;(3)故障树分析;(4)传感器数据融合。9.2.2故障维修故障维修是指在故障诊断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故障维修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故障部位定位;(2)故障原因分析;(3)制定维修方案;(4)执行维修操作;(5)验证维修效果。9.3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是对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进行评估。以下是对可靠性分析的概述:9.3.1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靠性度:表示系统在规定时间内无故障运行的概率;(2)故障率:表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3)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表示系统在规定时间内无故障运行的平均时间;(4)平均修复时间(MTTR):表示系统发生故障后,修复所需的时间。9.3.2可靠性分析方法可靠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故障树分析(FTA):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故障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