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和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软件开发和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软件开发和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软件开发和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软件开发和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开发和维护作业指导书TOC\o"1-2"\h\u10703第1章引言 4104431.1背景与目的 4132001.2适用范围 482001.3参考文献 52170第2章项目立项与需求分析 523102.1项目立项 5203322.1.1项目背景 57762.1.2项目目标 5304562.1.3项目可行性分析 5177442.1.4项目立项决策 562732.2需求分析 5282102.2.1用户需求调研 685822.2.2市场需求分析 6173482.2.3系统需求分析 6235652.2.4需求优先级排序 6151252.3需求规格说明书 6305962.3.1功能需求 65282.3.2功能需求 6321512.3.3界面需求 6269912.3.4数据需求 6150512.3.5安全需求 6142002.3.6系统约束与限制 684162.3.7系统集成与兼容性需求 6290062.3.8用户文档与培训需求 664662.3.9软件维护与升级需求 722558第3章系统设计 7123113.1架构设计 71173.1.1系统分层 711963.1.2技术选型 7239363.2模块划分 746843.3数据库设计 799853.3.1数据表设计 8155563.3.2字段定义 8307863.3.3索引创建 897673.4界面设计 8141573.4.1用户模块 8162683.4.2业务模块 838863.4.3数据模块 8217223.4.4系统管理模块 823826第4章编码实现 950904.1编程规范 9121534.1.1通用规范 9208204.1.2语言特定规范 9122434.2代码审查 987884.2.1审查流程 9210634.2.2审查标准 9224554.3版本控制 9175284.3.1版本控制工具 941494.3.2分支管理 970264.3.3提交规范 102694.3.4代码合并 10569第5章软件测试 10207205.1测试计划 10300875.1.1目的 10325675.1.2范围 10160615.1.3测试目标 10249895.1.4测试方法 10120505.1.5测试标准 10217975.1.6测试环境 10259875.1.7测试团队 11252985.1.8测试进度安排 11320285.2单元测试 11243975.2.1目的 11119065.2.2范围 1112125.2.3测试方法 1117775.2.4测试用例 11164695.2.5测试工具 11102525.3集成测试 11310865.3.1目的 11243595.3.2范围 1115555.3.3测试方法 1161365.3.4测试用例 11249525.3.5测试工具 1135475.4系统测试 1168405.4.1目的 12307205.4.2范围 12263005.4.3测试方法 1241585.4.4测试用例 12220885.4.5测试工具 1244565.4.6测试报告 1231101第6章软件部署与培训 12290096.1部署策略 12174866.1.1制定部署计划 12317136.1.2部署方式 12255296.1.3部署环境 12245566.2部署实施 12291336.2.1部署前检查 129406.2.2部署过程 1399136.2.3部署后评估 13261176.3用户培训 13223936.3.1制定培训计划 13151066.3.2培训内容 13222466.3.3培训方式 1395196.3.4培训效果评估 1313351第7章软件维护与优化 14150287.1维护策略 14271027.1.1维护目标 14154577.1.2维护类型 14275237.1.3维护流程 14220317.2故障分析与处理 14109517.2.1故障定位 14150977.2.2故障处理 14156177.3功能优化 15179227.3.1功能分析 15186607.3.2功能优化措施 1517664第8章软件质量保证 15263908.1质量管理计划 1539718.1.1目标 15134138.1.2质量原则 15196328.1.3质量管理活动 1627278.2质量评估 16105428.2.1质量评估标准 16157488.2.2质量评估方法 1613318.3持续改进 16252828.3.1改进策略 1692638.3.2改进措施 1710701第9章项目管理与沟通 17293589.1项目计划 1793569.1.1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目标,保证目标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 17236519.1.2项目范围:界定项目范围,包括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及限制条件。 17132459.1.3项目进度:制定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包括关键里程碑、任务分解、时间估计及资源分配。 17152309.1.4资源管理:评估项目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设备、资金等,并合理安排资源分配。 1770349.1.5风险管理:识别项目潜在风险,分析风险影响和可能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17296269.2团队协作 17103839.2.1角色分工: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保证团队成员了解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1778749.2.2沟通渠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包括定期会议、即时通讯工具等,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 18219569.2.3团队建设:组织团队活动,加强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团队凝聚力。 1873929.2.4知识共享:鼓励团队成员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团队整体技能水平。 1862279.2.5冲突管理:及时处理团队内部冲突,保持团队和谐氛围。 18133379.3风险管理 18299759.3.1风险识别:全面识别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人员风险、市场风险等。 18310049.3.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风险影响和可能性。 18195209.3.3风险应对: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18227019.3.4风险监控:定期监控项目风险,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18306039.4沟通与协调 1834489.4.1客户沟通: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保证需求明确,及时了解客户反馈。 18305399.4.2团队内部沟通:建立高效的团队内部沟通机制,保证信息畅通无阻。 18280169.4.3项目干系人沟通:与项目干系人保持良好沟通,协调各方利益,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1832849.4.4文档管理:规范项目文档管理,保证项目信息可追溯、可查询。 1848989.4.5问题解决:针对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制定解决方案。 1821753第10章项目收尾与总结 181910910.1项目验收 181938810.2项目总结 191000210.3知识转移与归档 191086510.4评估与反馈 19第1章引言1.1背景与目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已成为现代企业提高竞争力、优化业务流程的重要手段。为规范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保证项目质量,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本指导书旨在明确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项作业要求,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统一的操作规范。1.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以下范围内的软件开发和维护作业:(1)各类软件项目开发阶段的规划、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过程;(2)软件产品上线后,针对用户反馈、业务需求变化、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的维护工作;(3)软件项目开发与维护团队内部管理及协作;(4)软件项目开发与维护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风险管理、进度控制等。1.3参考文献[1]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B/T85662007《软件生存周期过程》;[2]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B/T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与可维护性管理》;[3]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B/T155322008《软件工程术语》;[4]软件工程行业标准SJ/T114632007《软件项目成本估算规范》;[5]软件工程行业标准SJ/T114642007《软件项目进度管理规范》;[6]软件工程行业标准SJ/T114652007《软件项目风险管理规范》;[7]软件工程行业标准SJ/T114662007《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规范》;[8]软件工程行业标准SJ/T114672007《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规范》;[9]软件工程行业标准SJ/T114682007《软件项目维护规范》;[10]软件工程行业标准SJ/T114692007《软件项目评审规范》。第2章项目立项与需求分析2.1项目立项2.1.1项目背景描述项目产生的背景,包括市场需求、企业发展战略、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原因。2.1.2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预期功能、功能、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的要求。2.1.3项目可行性分析分析项目的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等,评估项目实施的可能性。2.1.4项目立项决策根据项目可行性分析结果,进行项目立项决策,明确项目立项的责任人、时间节点等。2.2需求分析2.2.1用户需求调研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用户观察等方式,收集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对软件的功能、功能、界面等方面的期望。2.2.2市场需求分析分析市场竞争情况,了解同类产品的功能特点,为产品定位和功能规划提供参考。2.2.3系统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分析,梳理系统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安全需求等。2.2.4需求优先级排序根据项目目标、用户需求紧迫程度等因素,对需求进行排序,保证项目开发过程中重点满足关键需求。2.3需求规格说明书2.3.1功能需求详细描述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输入、处理、输出等方面的要求。2.3.2功能需求描述软件系统的功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数据处理能力等。2.3.3界面需求描述软件系统的界面布局、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方面的要求。2.3.4数据需求描述软件系统所需的数据结构、数据源、数据存储等方面的要求。2.3.5安全需求描述软件系统的安全策略、安全机制、数据保护等方面的要求。2.3.6系统约束与限制阐述软件系统在开发、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约束和限制。2.3.7系统集成与兼容性需求描述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或组件的集成方式和兼容性要求。2.3.8用户文档与培训需求说明软件系统所需提供的用户文档、操作手册以及用户培训等方面的需求。2.3.9软件维护与升级需求描述软件系统的维护策略、升级方式、版本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第3章系统设计3.1架构设计本章主要阐述系统架构设计的整体方案,包括系统的分层结构、各层之间的交互方式、技术选型等内容。3.1.1系统分层根据项目需求,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层:(1)表示层:负责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展示数据和接收用户操作。(2)业务逻辑层: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如数据计算、业务规则判断等。(3)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交互,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3.1.2技术选型根据系统需求,选择以下技术栈:(1)前端:HTML5、CSS3、JavaScript,使用主流前端框架(如Vue、React等)进行开发。(2)后端:采用Java、Python、C等主流后端开发语言,使用SpringBoot、Django、.NETCore等框架。(3)数据库:根据数据量及功能需求,选择MySQL、Oracle、SQLServer等关系型数据库。(4)缓存:使用Redis、Memcached等缓存技术提高系统功能。3.2模块划分系统根据功能需求,划分为以下模块:(1)用户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2)业务模块:实现系统核心业务功能。(3)数据模块:负责数据展示、查询、统计等功能。(4)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系统设置、日志管理、权限分配等。3.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数据表设计、字段定义、索引创建等内容。3.3.1数据表设计根据模块划分,设计以下数据表:(1)用户表:包括用户ID、用户名、密码、角色等字段。(2)业务表:包括业务ID、业务名称、业务数据等字段。(3)数据表:包括数据ID、数据名称、数据值等字段。(4)系统设置表:包括设置项名称、设置项值等字段。3.3.2字段定义字段定义遵循以下原则:(1)字段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如整型、浮点型、日期型等。(2)字段长度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定义。(3)字段默认值、非空约束、唯一约束等根据业务规则进行设置。3.3.3索引创建根据查询需求,为常用查询字段创建索引,提高查询功能。3.4界面设计界面设计遵循易用性、简洁性、一致性原则,以下为各模块界面设计概述。3.4.1用户模块(1)登录界面:提供用户名、密码输入框,以及登录按钮。(2)注册界面:提供用户名、密码、确认密码输入框,以及注册按钮。(3)权限管理界面:展示用户列表,支持新增、修改、删除用户及角色权限。3.4.2业务模块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相应的表单界面、列表界面等,满足用户对业务数据的新增、修改、查询等操作。3.4.3数据模块(1)数据展示界面:以表格形式展示数据,支持排序、筛选等操作。(2)数据查询界面:提供查询条件输入框,支持组合查询。(3)数据统计界面:以图表形式展示统计数据,支持多种图表类型。3.4.4系统管理模块(1)系统设置界面:展示系统设置项,支持修改设置项值。(2)日志管理界面:展示系统日志,支持查询、导出等操作。(3)权限分配界面:展示用户、角色、菜单等权限信息,支持权限分配。第4章编码实现4.1编程规范4.1.1通用规范(1)代码书写应遵循清晰、简洁、易读的原则,方便后续开发和维护。(2)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函数和类名,避免使用缩写或难以理解的命名。(3)代码注释应详尽,说明代码的功能、参数、返回值及注意事项。(4)遵循统一的代码格式,包括缩进、空格、换行等。4.1.2语言特定规范(1)遵循所选编程语言的官方规范和最佳实践。(2)合理使用语言特性,避免过度复杂化。(3)针对不同编程语言,制定相应的编码规范。4.2代码审查4.2.1审查流程(1)开发人员完成代码编写后,提交至代码审查平台。(2)由项目负责人或指定审查人员对代码进行审查。(3)审查人员针对代码质量、功能、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4)开发人员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直至通过审查。4.2.2审查标准(1)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2)代码是否遵循编程规范。(3)代码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4)代码是否具有较好的功能和可扩展性。(5)代码注释是否清晰、准确。4.3版本控制4.3.1版本控制工具使用Git作为版本控制工具,进行代码的版本管理和协作开发。4.3.2分支管理(1)主分支(master):用于存放稳定、可发布的代码。(2)开发分支(develop):用于开发过程中的代码合并和集成。(3)特性分支(feature):用于开发新功能或修复bug。(4)发布分支(release):用于发布新版本前的准备工作。4.3.3提交规范(1)提交信息应简洁明了,描述本次提交的主要内容和目的。(2)避免在提交时包含无用的文件或敏感信息。(3)遵循约定式提交规范,便于自动化工具解析。4.3.4代码合并(1)开发完成后,将特性分支代码合并至开发分支。(2)经过充分测试和审查,将开发分支代码合并至主分支。(3)遵循代码合并规范,保证合并过程中不引入冲突和错误。第5章软件测试5.1测试计划5.1.1目的本节主要阐述软件测试计划的目的,明确测试范围、测试目标、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以保证软件质量满足预定要求。5.1.2范围描述测试计划所涵盖的软件功能、功能、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内容。5.1.3测试目标明确本次测试的目标,包括验证软件功能是否正确、功能是否满足需求、易用性是否良好、安全性是否可靠等。5.1.4测试方法介绍采用的测试方法,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等。5.1.5测试标准列出各项测试指标及其合格标准,为评估软件质量提供依据。5.1.6测试环境描述测试所需的硬件、软件、网络环境等,保证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的一致性。5.1.7测试团队介绍测试团队的组成,包括项目经理、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等,明确各自职责。5.1.8测试进度安排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各阶段测试的时间表、里程碑等。5.2单元测试5.2.1目的保证每个模块的功能、功能、接口等满足设计要求,发觉并修复早期缺陷。5.2.2范围涵盖所有模块的单元测试,包括公共模块、业务模块等。5.2.3测试方法采用白盒测试方法,结合代码覆盖率分析,保证模块内部逻辑正确。5.2.4测试用例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预期输出、测试步骤等。5.2.5测试工具介绍单元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如JUnit、TestNG等。5.3集成测试5.3.1目的验证模块间接口的正确性,保证各模块协同工作正常。5.3.2范围涵盖所有模块间接口的集成测试,包括数据传递、事件处理等。5.3.3测试方法采用灰盒测试方法,结合功能测试和接口测试,验证模块间集成后的功能。5.3.4测试用例编写集成测试用例,包括模块组合、测试场景、预期结果等。5.3.5测试工具介绍集成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如Selenium、JMeter等。5.4系统测试5.4.1目的全面验证软件系统的功能、功能、安全性、兼容性等,保证满足用户需求。5.4.2范围涵盖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界面、业务流程、数据存储等。5.4.3测试方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结合用户场景、边界条件等,全面验证系统功能。5.4.4测试用例编写详细的系统测试用例,包括测试场景、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5.4.5测试工具介绍系统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如QTP、LoadRunner等。5.4.6测试报告编写系统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结论、缺陷统计、改进建议等。第6章软件部署与培训6.1部署策略6.1.1制定部署计划在软件部署前,需制定详细的部署计划,包括部署时间、部署环境、资源准备、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等。保证部署过程顺利进行。6.1.2部署方式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部署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直接部署:在目标环境中直接安装、配置软件。(2)逐步部署:分阶段、分批次进行部署,逐步替换旧系统。(3)并行部署:新旧系统同时运行,待新系统稳定后切换。(4)回滚部署:在部署新系统时,保留旧系统,一旦新系统出现问题,可迅速切换回旧系统。6.1.3部署环境根据项目需求,部署环境包括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等。需保证各环境配置一致,以保证软件在各环境中稳定运行。6.2部署实施6.2.1部署前检查(1)确认部署计划。(2)检查部署环境、网络、硬件等资源是否准备就绪。(3)保证软件版本正确,无重大缺陷。(4)与相关人员沟通,保证部署时间不影响业务运行。6.2.2部署过程(1)按照部署计划进行软件安装、配置。(2)验证软件功能,保证正常运行。(3)监控部署过程中的系统功能、稳定性等指标,及时处理问题。(4)记录部署过程,为后续部署提供经验教训。6.2.3部署后评估(1)评估部署结果,确认软件是否满足业务需求。(2)收集用户反馈,改进软件功能和功能。(3)对部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6.3用户培训6.3.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用户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地点、讲师等。6.3.2培训内容(1)软件功能介绍。(2)操作流程演示。(3)常见问题解答。(4)实际操作演练。6.3.3培训方式(1)面授培训:面对面进行培训,便于解答疑问。(2)远程培训:通过网络进行培训,节省成本。(3)在线文档:提供详细的使用手册、操作视频等,方便用户自学。6.3.4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或实操考核,评估培训效果。(2)收集用户反馈,持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3)定期开展复训,保证用户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第7章软件维护与优化7.1维护策略7.1.1维护目标软件维护的目标是保证软件产品在生命周期内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满足用户需求。维护策略应关注以下方面:(1)提高软件质量;(2)降低维护成本;(3)提高用户满意度。7.1.2维护类型根据维护的性质和目的,将维护分为以下几类:(1)纠正性维护:修复已发觉的问题;(2)适应性维护:适应环境变化,如硬件、操作系统、法律法规等;(3)完善性维护:根据用户需求,对软件进行功能扩展和功能改进;(4)预防性维护:提前发觉潜在问题,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7.1.3维护流程(1)问题收集:收集用户反馈的问题、系统监控数据等;(2)问题分析:分析问题原因,评估影响范围和优先级;(3)制定维护计划: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维护计划;(4)实施维护:按照维护计划,进行问题修复和优化;(5)验收与交付:对维护成果进行验收,保证满足用户需求;(6)文档更新:同步更新相关文档,记录维护过程和结果。7.2故障分析与处理7.2.1故障定位故障分析与处理的第一步是定位问题所在。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故障定位:(1)复现问题:在开发环境或测试环境中尝试复现问题;(2)日志分析:分析系统日志、错误日志等,查找问题线索;(3)诊断工具:使用诊断工具对系统进行检测,定位故障模块;(4)代码审查:对可疑代码进行审查,查找问题原因。7.2.2故障处理根据故障定位结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修复缺陷:修改代码,修复已知问题;(2)调整配置:优化系统配置,提高系统稳定性;(3)资源优化:优化系统资源使用,如数据库、内存、CPU等;(4)功能扩展:针对用户需求,对软件进行功能扩展;(5)兼容性处理:针对不同环境,进行兼容性处理。7.3功能优化7.3.1功能分析对软件进行功能优化前,需进行以下分析:(1)功能瓶颈:定位系统功能瓶颈,如数据库查询、算法复杂度等;(2)功能指标:确定优化目标,如响应时间、并发数、吞吐量等;(3)资源使用:分析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如CPU、内存、磁盘等;(4)负载测试:通过负载测试,评估系统功能。7.3.2功能优化措施根据功能分析结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1)代码优化:优化算法、减少资源消耗、提高代码质量;(2)数据库优化:优化数据库查询、索引、缓存策略等;(3)缓存策略:合理使用缓存,减少重复计算和数据传输;(4)并发控制:优化并发处理机制,提高系统吞吐量;(5)资源分配:合理分配系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第8章软件质量保证8.1质量管理计划8.1.1目标本节旨在明确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计划,以保证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8.1.2质量原则遵循以下质量原则,以保证软件质量:(1)用户需求导向:关注用户需求,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期望;(2)预防为主:提前识别潜在问题,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3)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开发过程,提高软件质量;(4)全员参与: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团队整体质量意识。8.1.3质量管理活动开展以下质量管理活动:(1)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2)质量培训与教育;(3)质量计划制定与实施;(4)质量检查与评审;(5)质量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6)质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8.2质量评估8.2.1质量评估标准根据项目需求、行业标准及公司内部规范,制定以下质量评估标准:(1)功能性:软件功能是否完善,是否满足用户需求;(2)可靠性:软件在规定条件下运行是否稳定、可靠;(3)易用性:软件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简便;(4)功能:软件运行效率是否满足需求;(5)安全性:软件是否存在安全漏洞,能否保障用户数据安全;(6)可维护性:软件是否便于维护,修改和扩展。8.2.2质量评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质量评估:(1)静态分析:通过审查代码、文档等,发觉潜在的质量问题;(2)动态测试:通过运行软件,验证软件功能、功能等质量特性;(3)用户反馈:收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软件的实际质量状况;(4)同行评审:邀请同行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发觉潜在问题。8.3持续改进8.3.1改进策略针对质量评估中发觉的问题,制定以下改进策略:(1)分析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2)优化开发过程,提高过程质量;(3)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团队质量意识;(4)定期回顾和总结,保证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8.3.2改进措施实施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需求管理,保证需求清晰、明确;(2)加强代码审查,提高代码质量;(3)加强测试管理,提高测试覆盖率;(4)开展质量培训,提高团队质量意识;(5)引入自动化工具,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第9章项目管理与沟通9.1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明确项目目标、范围、进度、资源分配及风险管理等内容。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以下要点需关注:9.1.1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目标,保证目标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9.1.2项目范围:界定项目范围,包括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及限制条件。9.1.3项目进度:制定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包括关键里程碑、任务分解、时间估计及资源分配。9.1.4资源管理:评估项目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设备、资金等,并合理安排资源分配。9.1.5风险管理:识别项目潜在风险,分析风险影响和可能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9.2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效率:9.2.1角色分工: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保证团队成员了解自己的任务和目标。9.2.2沟通渠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包括定期会议、即时通讯工具等,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9.2.3团队建设:组织团队活动,加强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团队凝聚力。9.2.4知识共享:鼓励团队成员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团队整体技能水平。9.2.5冲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