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购管理实务操作指南_第1页
企业采购管理实务操作指南_第2页
企业采购管理实务操作指南_第3页
企业采购管理实务操作指南_第4页
企业采购管理实务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采购管理实务操作指南TOC\o"1-2"\h\u31317第1章采购管理概述 3142441.1采购的定义与分类 3124181.2采购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4113861.3采购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职责 423048第2章采购计划与预算管理 5116302.1采购需求分析 576132.1.1需求识别 5207992.1.2需求评估 575772.1.3需求确认 5264532.2采购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549812.2.1采购计划的编制 6291982.2.2采购计划的执行 6288132.3采购预算的制定与控制 673252.3.1采购预算的制定 6323682.3.2采购预算的控制 620707第3章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6133053.1供应商调查与评估 7299123.1.1收集供应商信息 7183103.1.2评估供应商质量 7216393.1.3评估供应商交货能力 739883.1.4评估供应商价格 793893.1.5评估供应商服务 734143.2供应商选择标准与流程 7111203.2.1供应商选择标准 764163.2.2供应商选择流程 8183913.3供应商关系管理 897853.3.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856023.3.2共享信息与资源 814513.3.3建立激励机制 872803.3.4供应商绩效评价 832372第4章采购谈判与合同管理 870034.1采购谈判策略与技巧 866574.1.1谈判准备 98804.1.2谈判过程 999064.1.3谈判技巧 9120784.2采购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9194924.2.1合同签订 9272494.2.2合同履行 999054.3采购合同的风险管理 921584.3.1风险识别 9194384.3.2风险评估 106934.3.3风险应对 1026683第5章采购价格管理 10125575.1采购价格的制定与调整 10260065.1.1采购价格的制定原则 10269855.1.2采购价格的制定方法 10200565.1.3采购价格的调整机制 1041655.2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0293145.2.1成本分析 1195155.2.2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11196505.2.3采购策略优化 11297515.3价格分析与谈判 11195485.3.1价格分析 1173715.3.2谈判策略 1150175.3.3谈判结果跟踪 1124275第6章采购质量控制 11303126.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1274706.1.1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1290486.1.2建立质量组织架构 1266476.1.3制定质量管理文件 12289496.1.4质量培训与教育 12136256.1.5质量信息管理 12238166.2采购质量检验与验收 12222356.2.1制定检验与验收标准 12276026.2.2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 12253566.2.3检验过程控制 12252676.2.4验收与反馈 12237246.3供应商质量改进 13187226.3.1供应商评价与选择 13258686.3.2供应商质量培训 13235806.3.3供应商质量监督 1326796.3.4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310483第7章采购物流与库存管理 13256697.1采购物流管理 13296137.1.1物流管理概述 13123617.1.2物流供应商选择 13279487.1.3物流运输管理 1312327.1.4仓储管理 1381137.2库存控制策略 149177.2.1定量订货策略 14277817.2.2定期订货策略 1475067.2.3经济订货量策略 1430117.2.4库存动态调整策略 14130137.3库存分析与优化 14183317.3.1库存数据分析 1419897.3.2库存周转率分析 14139587.3.3安全库存设置 14236687.3.4库存优化模型 1451887.3.5供应链协同管理 1428539第8章采购信息化管理 1560398.1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15278848.2采购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5212798.2.1采购信息数据的收集 15164798.2.2采购信息数据的分析 15250248.3采购信息安全管理 1510284第9章采购风险管理 16254569.1采购风险识别与评估 1670399.1.1风险识别 16136799.1.2风险评估 16251489.2采购风险应对策略 17269239.2.1风险规避 17298959.2.2风险转移 17223749.2.3风险缓解 17110439.3采购风险监控与改进 17228639.3.1风险监控 17158879.3.2风险改进 1716307第10章采购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 182919310.1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8830910.1.1质量指标 181724110.1.2效率指标 18534710.1.3成本指标 182549710.1.4供应商绩效指标 18605710.2采购绩效评价方法与流程 18725110.2.1评价方法 182648310.2.2评价流程 19196110.3采购管理持续改进策略与实践 191522410.3.1建立采购管理长效机制 192230810.3.2强化供应商管理 191677510.3.3创新采购模式与手段 192511710.3.4提高采购人员素质 19第1章采购管理概述1.1采购的定义与分类采购,即企业为满足生产、运营及日常办公等需求,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所需商品和服务的行为。采购作为一种基本的企业活动,贯穿于企业整个运营过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采购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采购对象分类,采购可分为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直接采购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购买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等;间接采购是指企业为支持生产和服务活动而购买的非直接用于生产的物品和服务,如办公用品、维修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2)按采购范围分类,采购可分为国内采购和国际采购。国内采购是指企业在我国境内进行的采购活动;国际采购是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采购活动,涉及跨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3)按采购方式分类,采购可分为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等。1.2采购管理的目标与任务采购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证企业生产、运营及日常办公所需物资的及时、保质、保量供应;(2)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3)优化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竞争力;(4)防范采购风险,保证采购活动合规、安全、可靠。采购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1)制定采购计划,保证采购活动的有序进行;(2)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3)执行采购合同,保证供应商按时、保质、保量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4)对采购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持续改进采购管理;(5)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1.3采购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职责采购管理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门:(1)采购部门:负责企业采购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监控;(2)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企业供应链的规划、优化和管理;(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采购商品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验;(4)法律事务部门:负责处理采购合同的法律事务,防范采购风险;(5)财务部门:负责采购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各部门的职责如下:(1)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执行采购合同,监控采购过程,处理采购过程中的问题;(2)供应链管理部门:优化供应链,协调供应商资源,提升供应链竞争力;(3)质量管理部门:制定质量标准,监督供应商质量,处理质量问题;(4)法律事务部门:审查采购合同,提供法律支持,保证采购活动合规;(5)财务部门:负责采购资金的审批和支付,对采购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第2章采购计划与预算管理2.1采购需求分析采购需求分析是企业采购管理中的首要环节,旨在保证采购活动能够满足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实际需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采购需求进行分析:2.1.1需求识别需求识别是采购需求分析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各部门的采购需求;(2)分析各部门需求的合理性、紧急程度和优先级;(3)整理合并同类需求,形成统一的采购需求清单。2.1.2需求评估需求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采购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需求的市场供应情况,包括供应商数量、价格水平、质量状况等;(2)评估需求对企业运营的影响,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3)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对需求进行综合评价。2.1.3需求确认需求确认是在需求分析完成后,与需求部门进行沟通确认,保证采购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求确认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与需求部门沟通,明确需求规格、数量、交期等要求;(2)整理确认后的需求信息,为采购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2.2采购计划的编制与执行采购计划是企业采购活动的重要依据,本节将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采购计划的编制与执行:2.2.1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计划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采购品种、数量、交期等;(2)结合供应商市场调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3)制定采购合同条款,保证合同合规、合理;(4)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时间、采购方式、采购责任人等。2.2.2采购计划的执行采购计划执行是保证采购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按照采购计划,与供应商进行商务洽谈,签订采购合同;(2)跟踪采购合同履行情况,保证供应商按时交货;(3)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证采购计划的顺利实施;(4)对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后续采购活动提供参考。2.3采购预算的制定与控制采购预算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计划采购物资、设备、服务等的资金支出。本节将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采购预算的制定与控制:2.3.1采购预算的制定采购预算制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确定采购预算总额;(2)结合采购计划,将预算分配到各个采购项目;(3)分析市场行情,合理预测采购成本;(4)制定采购预算,明确预算支出项目、金额、时间等。2.3.2采购预算的控制采购预算控制是保证采购活动在预算范围内进行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建立采购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审批、执行、调整等流程;(2)加强采购合同的审核,保证合同价格合理;(3)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超支进行预警和干预;(4)定期对采购预算进行分析,优化预算分配,提高预算使用效率。第3章供应商选择与管理3.1供应商调查与评估供应商调查与评估是企业采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目的是保证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间、价格和服务等方面满足企业需求。以下是供应商调查与评估的具体步骤:3.1.1收集供应商信息(1)通过企业内部数据库、行业报告、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潜在供应商的基本情况。(2)获取供应商的资质证书、产品样本、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3.1.2评估供应商质量(1)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查,了解其质量保证能力。(2)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技术水平等,评估其产品质量。3.1.3评估供应商交货能力(1)了解供应商的生产周期、库存状况、物流配送能力等。(2)评估供应商在紧急订单、大批量订单等情况下的交货能力。3.1.4评估供应商价格(1)收集供应商的产品报价,分析价格竞争力。(2)了解供应商的成本构成,分析价格合理性。3.1.5评估供应商服务(1)了解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培训等方面的能力。(2)通过客户评价、企业内部评价等途径了解供应商的服务质量。3.2供应商选择标准与流程供应商选择标准与流程是保证企业采购到优质供应商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供应商选择标准与流程的详细描述:3.2.1供应商选择标准(1)质量: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应符合企业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完善。(2)价格:供应商的报价应具有竞争力,且价格合理。(3)交货:供应商应具备良好的交货能力,能按时完成订单。(4)服务:供应商应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5)信誉:供应商在行业内应具备良好的信誉,无不良记录。3.2.2供应商选择流程(1)筛选潜在供应商:根据收集的信息,筛选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潜在供应商。(2)评估供应商:对潜在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质量、价格、交货、服务等方面。(3)实地考察:对评估结果较好的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生产状况、管理水平等。(4)谈判与签约:与供应商进行价格、交货、服务等方面的谈判,达成一致后签订合作协议。3.3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旨在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以下是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要点:3.3.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1)定期与供应商召开会议,了解供应商的生产、库存等情况。(2)及时反馈产品质量、交货、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供应商改进。3.3.2共享信息与资源(1)与供应商分享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等信息,提高供应商的市场敏感度。(2)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互补。3.3.3建立激励机制(1)对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予奖励,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2)通过长期合作、战略合作等方式,稳定供应链。3.3.4供应商绩效评价(1)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价,了解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服务等方面的表现。(2)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供应商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结构。第4章采购谈判与合同管理4.1采购谈判策略与技巧采购谈判是企业采购管理中的一环,合理的谈判策略和技巧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以下为采购谈判的策略与技巧:4.1.1谈判准备(1)收集信息:了解供应商背景、市场行情、竞争对手情况等,为谈判提供有力支持。(2)确定目标:明确谈判的目标,包括价格、质量、交货期等。(3)制定策略:根据供应商特点和采购需求,制定合适的谈判策略。4.1.2谈判过程(1)建立良好关系:与供应商建立互信、尊重的关系,为谈判创造良好氛围。(2)掌握节奏:控制谈判节奏,适时表达诚意,争取主动权。(3)灵活应变:根据谈判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和底线。4.1.3谈判技巧(1)倾听:认真倾听对方意见,了解对方需求,为达成共识创造条件。(2)沟通: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避免误解。(3)妥协:在关键问题上适当妥协,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4.2采购合同的签订与履行采购合同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文件,签订与履行采购合同应遵循以下原则:4.2.1合同签订(1)明确条款:保证合同条款明确、具体,避免歧义。(2)审查资质:审查供应商资质,保证其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3)风险评估:评估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4.2.2合同履行(1)履行监督: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监督,保证供应商按照约定履行合同。(2)变更管理:如有变更需求,应及时沟通,按照规定程序办理。(3)违约处理:对违约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4.3采购合同的风险管理采购合同风险管理是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3.1风险识别(1)分析合同条款:识别合同条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2)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变化,预防市场风险。4.3.2风险评估(1)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量化评估。(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觉问题。4.3.3风险应对(1)风险预防: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转移:通过保险、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3)风险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第5章采购价格管理5.1采购价格的制定与调整5.1.1采购价格的制定原则采购价格的制定应遵循公平、合理、竞争和效益原则。在制定采购价格时,需综合考虑市场价格、供应商成本、质量、交货期等因素,保证价格既能满足企业利益,又能激发供应商的合作意愿。5.1.2采购价格的制定方法采购价格的制定可采用以下方法:(1)市场调查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信息,制定合理的采购价格;(2)成本加成法:在供应商成本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加成,以保障供应商的合理利润;(3)竞争对手分析法:参考竞争对手的采购价格,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制定具有竞争力的采购价格。5.1.3采购价格的调整机制采购价格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市场价格保持同步,及时调整;(2)供应商成本变化时,合理调整;(3)根据采购数量、质量、交货期等因素,实行阶梯价格或折扣。5.2采购成本控制策略5.2.1成本分析对采购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质量成本等,找出成本控制的潜在点。5.2.2供应商选择与评估选择具备成本优势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的成本进行考核,保证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5.2.3采购策略优化(1)批量采购: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合同等方式,降低单位成本;(2)多元化采购:引入多家供应商,提高采购议价能力;(3)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降低库存成本。5.3价格分析与谈判5.3.1价格分析对供应商报价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报价构成,对比市场价格,评估供应商报价的合理性。5.3.2谈判策略(1)充分准备:收集供应商信息、市场数据,制定谈判策略;(2)灵活运用谈判技巧:如妥协、让步、引导等,以达成双方满意的谈判结果;(3)保持沟通:与供应商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了解对方需求和底线,为谈判创造有利条件。5.3.3谈判结果跟踪谈判结束后,对谈判结果进行跟踪,保证供应商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并对采购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持续优化。第6章采购质量控制6.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企业采购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证所购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企业需求。为实现此目标,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下内容将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关键环节进行阐述。6.1.1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明确质量方针和具体质量目标,为采购质量控制提供指导。6.1.2建立质量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采购质量控制策略,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6.1.3制定质量管理文件制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文件,保证采购过程的质量控制有据可依。6.1.4质量培训与教育加强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保证采购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得以有效实施。6.1.5质量信息管理建立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处理质量数据,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6.2采购质量检验与验收为保证采购产品质量符合企业需求,质量检验与验收环节。以下内容将对采购质量检验与验收的具体操作进行说明。6.2.1制定检验与验收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企业需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明确检验方法、检验工具及验收标准。6.2.2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根据供应商质量水平、产品风险等级等因素,选择全检、抽检等合适的检验方式。6.2.3检验过程控制对采购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检验过程符合规定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理。6.2.4验收与反馈对合格品进行验收,及时向供应商反馈验收结果,对不合格品提出整改要求。6.3供应商质量改进供应商质量改进是提高采购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内容将阐述供应商质量改进的相关措施。6.3.1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从质量、交期、成本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质供应商。6.3.2供应商质量培训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供应商质量改进。6.3.3供应商质量监督定期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监督供应商的质量改进措施落实情况。6.3.4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质量改进,实现互利共赢。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提高采购质量控制水平,降低采购风险,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7章采购物流与库存管理7.1采购物流管理7.1.1物流管理概述采购物流管理是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原材料、产品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合理的采购物流管理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缩短交货期,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7.1.2物流供应商选择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应考虑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运输成本、运输效率、信誉度等因素,保证物流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1.3物流运输管理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方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监控,保证货物安全、准时到达。7.1.4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应遵循“先进先出”(FIFO)原则,合理安排库位,提高仓储效率。同时加强库存盘点,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7.2库存控制策略7.2.1定量订货策略根据库存消耗情况,设定固定的订货点,当库存降至订货点时,即进行补货。适用于库存消耗稳定、需求预测准确的产品。7.2.2定期订货策略按照固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库存检查,根据实际库存情况决定是否补货。适用于库存消耗不稳定、需求预测不准确的产品。7.2.3经济订货量策略通过计算经济订货量(EOQ),确定最优订货数量,以降低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适用于需求稳定、成本可预测的产品。7.2.4库存动态调整策略根据市场需求、供应链情况等因素,动态调整库存水平,实现库存优化。7.3库存分析与优化7.3.1库存数据分析对库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库存消耗规律,为库存管理提供依据。7.3.2库存周转率分析通过计算库存周转率,评估库存管理效果,发觉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库存策略。7.3.3安全库存设置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波动情况,合理设置安全库存,以应对突发需求或供应链中断。7.3.4库存优化模型运用库存优化模型,如ABC分类法、VMI等,对库存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服务水平。7.3.5供应链协同管理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协同管理库存,共享库存信息,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第8章采购信息化管理8.1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概述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在进行采购活动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采购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管理和分析的一种系统。它主要包括采购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结算管理等模块,为企业提供全面、实时的采购信息支持。8.2采购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8.2.1采购信息数据的收集采购信息数据的收集是采购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供应商信息:收集供应商的基本信息、资质证书、产品目录、价格体系等。(2)采购需求信息:收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采购需求,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时间等。(3)市场价格信息:收集市场相关物料的价格信息,以便于分析市场行情和制定采购策略。(4)合同与订单信息:收集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和订单信息,包括合同金额、交货日期、付款方式等。(5)库存信息:收集企业库存的实时数据,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8.2.2采购信息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采购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企业提供以下支持:(1)供应商评估:分析供应商的交货质量、价格、服务水平等,评估供应商绩效,优化供应链。(2)采购策略制定:根据市场行情、库存状况、采购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3)成本控制:分析采购成本,寻找成本节约点,降低企业采购成本。(4)风险预警:通过对采购数据的分析,提前发觉潜在的供应风险,为企业制定应对措施。8.3采购信息安全管理采购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采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制定采购信息管理规范,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2)信息权限管理:根据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合理设置信息查看、修改、删除等权限,防止信息泄露。(3)信息备份与恢复:定期对采购信息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4)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外部攻击,保障系统稳定运行。(5)员工培训与监督: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监督执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第9章采购风险管理9.1采购风险识别与评估9.1.1风险识别本节主要阐述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供应商风险、质量风险、价格风险、交期风险等。企业应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识别:(1)数据分析:收集历史采购数据,分析异常情况,找出潜在风险点;(2)问卷调查:向采购部门、供应商及相关部门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采购风险的认知;(3)案例分析:研究行业内外的采购风险案例,总结风险类型及成因;(4)专家访谈: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内部采购管理人员等,进行面对面访谈,挖掘潜在风险。9.1.2风险评估在识别出采购风险后,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可能性。风险评估方法如下:(1)定性评估:根据风险类型,分析其对采购活动的影响程度,如供应商破产、质量问题等;(2)定量评估:采用量化指标,如风险概率、影响程度等,对风险进行排序;(3)风险矩阵:构建风险矩阵,将风险按照影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分类,便于制定应对策略。9.2采购风险应对策略9.2.1风险规避对于影响程度大、可能性高的风险,企业应采取风险规避策略,如:(1)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2)增加供应商数量,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程度;(3)优化采购流程,减少人为失误;(4)加强质量检验,保证采购产品质量。9.2.2风险转移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风险转移:(1)采购保险:为采购活动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2)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将风险转移给供应商;(3)合作伙伴:与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担风险。9.2.3风险缓解对于影响程度较低、可能性较高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