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9生物实验(解析版)_第1页
专题29生物实验(解析版)_第2页
专题29生物实验(解析版)_第3页
专题29生物实验(解析版)_第4页
专题29生物实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中考科学试题专题29生物实验三年真题篇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0•嘉兴)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A.增加自变量的数量 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解答】解:A、在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对照实验自变量只能有一个,不能增加其数量,A错误;B、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使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B正确;C、实验中被测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需要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使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C正确;D、不同实验者得出实验数据不同,通过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体现出探究实验的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D正确。故选:A。2.(2020•绍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只能通过a调节亮度 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镜观察 C.丙中的b为毛细血管 D.图丙中为使b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需向下移【解答】解:A、使显微镜视野光线增强一点应使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a凹面镜。A错误B、在显微镜的物镜中,相对长的为高倍物镜,相对短的为低倍物镜,B错误C、丙中的b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C正确D、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物的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视野偏右上方,若要把所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故选:C。3.(2020•宁波)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的选择及使用目的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实验用品使用目的A观察和解剖玉米种子显微镜观察胚乳B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增加酶的活性C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酒精溶解叶绿素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理盐水维持细胞形态A.A B.B C.C D.D【解答】解:A、观察和解剖玉米种子时,要用刀片将种子纵切,用放大镜观察子房内的胚乳,A错误;B、淀粉遇到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所以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可用碘液检验是淀粉的存在,B错误;C、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正确;D、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不是滴生理盐水,D错误。故选:C。4.(2020•金华)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解答】解: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体现了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若要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则变量是种子,除种子活性不同外其它均相同,故实验中装置B中应加入等量的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并将其置于与装置A相同的温度环境中。故选:B。5.(2019•台州)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解答】解:A、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是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不包括镁元素,A不符合题意;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有机物和氧气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不包括氮元素,B不符合题意;C、叶绿素中的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C符合题意;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分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19•温州)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箔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箔,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选项遮光部位未遮光部位A不变蓝不变蓝B不变蓝变蓝C变蓝不变蓝D变蓝变蓝A.A B.B C.C D.D【解答】解:该实验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此实验中,遮光的部分叶片由于没有见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不遮光的部分由于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叶片变蓝色。因此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箔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冲洗,滴碘液,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故选:B。7.(2019•湖州)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解答】解:A、①中淀粉溶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试管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这一实验可以说明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A正确;B、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物质,在此实验中只有淀粉,没有其它物质形成对照,不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C、此实验温度是37℃,没有变量温度,不能要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C错误;D、此实验pH约为7恒定,没有变量pH,不能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D错误。故选:A。8.(2019•嘉兴)小明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最好选择颜色深的部位观察 B.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C.可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 D.图中的三种血管中,③为静脉【解答】解: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选择小鱼尾鳍含色素少;A错误B、正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B错误C、小鱼尾鳍内的血管为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不能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C错误D、图示②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1小题)9.(2019•金华)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某天体成功着陆,实现了航天器首次在该天体背面巡视探测,该天体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本次探测还进行了多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实验,最终棉花种子首先萌发出土,长出第一片嫩芽。萌发实验中要为种子提供充足的水分和氧气、适宜的温度。【解答】解: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故答案为:温度三.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0.(2021•台州)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③光照t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尽可能多。(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mb﹣ma/nSt。(用字母表示)【解答】解:(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尽可能多,避免出现偶然性。(2)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破坏叶柄韧皮部以切断筛管,防止有机物运走B(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mb﹣ma/nSt。故答案为:(1)尽可能多(2)B(3)mb﹣ma/nSt11.(2021•衢州)小科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种子呼吸作用速率。【实验步骤】取6个相同的盛有等量饱和氢氧化钡溶液的广口瓶,称取30克已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6份,将其中的3份煮熟,分组进行实验:将种子装入小篮内,立即塞紧瓶塞,每隔10分钟轻轻晃动几次广口瓶。30分钟后打开瓶塞迅速取出小篮,滤去瓶中沉淀物,向滤液中先滴入2滴酚酞试液,液体变红,再滴入等浓度草酸(一种酸)溶液至红色恰好消失,记录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实验数据】实验组别123456种子类别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消耗草酸体积/mL9.349.369.3511.4011.4011.40消耗草酸平均体积/mL9.3511.40【交流讨论】(1)实验中煮熟的种子起对照作用。(2)每隔10分钟轻轻晃动几次广口瓶是为了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充分吸收。(3)小科通过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30分钟消耗草酸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之差反映种子呼吸作用速率。【解答】解:(1)实验中煮熟的种子起对照作用。(2)每隔10分钟轻轻晃动几次广口瓶是为了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充分吸收。(3)小科通过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30分钟消耗草酸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之差反映种子呼吸作用速率。故答案为:(1)对照;(2)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充分吸收;(3)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30分钟消耗草酸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之差。12.(2021•杭州)牙是人体口腔内的消化器官。而龋齿(俗称蛀牙)是青少年中发生率很高的牙病。(1)如图龋齿形成的过程中,哪一环节会导败患者感觉到剧烈牙疼?D(2)使用含氟牙膏是预防龋齿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过量摄入氟化物,也会引起氟斑牙等疾病,因此在含氟牙膏上往往标明,六岁及以下儿童使用豌豆大小牙膏,在成人指导下刷牙。估测豌豆大小牙膏的体积约为。A.0.3mm3B.0.3cm3C.0.3dm3D.0.3m3(3)含氟牙膏中摩擦剂的种类对氟化物能否有效预防龋齿有较大影响。假如某含氟牙膏中使用的摩擦剂成分可能为碳酸钙、水合硅石(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中的一种或两种,而牙膏的其他成分均能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请设计实验探究此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①取适量的牙膏用水溶解,再用滤纸过滤,保留滤纸内的沉淀物。②把沉淀物转移到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实验现象。③若有气体产生,且反应完毕后,无沉淀,说明牙膏中有碳酸钙,没有水合硅石;若无气体产生,且反应完毕后,有沉淀,说明牙膏中无碳酸钙,有水合硅石;若有气体产生,且反应完毕后,有沉淀,说明牙膏中有碳酸钙,也有水合硅石。(写出实验思路即可)【解答】解:(1)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牙齿的结构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根据组成成分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根据题图龋齿形成的过程中,牙髓损坏时,伤及到了神经,因此,该阶段患者感觉到剧烈牙疼,故选D。(2)豌豆有大有小,就拿市场上销售的豌豆来说一般半径在2.5﹣3.5毫米。所以,估测豌豆大小牙膏的体积约为0.3cm3,故选B。(3)含氟牙膏中摩擦剂的种类对氟化物能否有效预防龋齿有较大影响。假如某含氟牙膏中使用的摩擦剂成分可能为碳酸钙、水合硅石(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中的一种或两种,而牙膏的其他成分均能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探究此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可以先取适量的牙膏用水溶解,再用滤纸过滤,保留滤纸内的沉淀物。把沉淀物转移到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因为盐酸能与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若牙膏中含有碳酸钙,则会有气体释放。因为水合硅石(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所以,若仍有沉淀物存在,说明牙膏中还有水合硅石。故答案为:(1)D(2)B(3)①取适量的牙膏用水溶解,再用滤纸过滤,保留滤纸内的沉淀物。②把沉淀物转移到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实验现象。③若有气体产生,且反应完毕后,无沉淀,说明牙膏中有碳酸钙,没有水合硅石;若无气体产生,且反应完毕后,有沉淀,说明牙膏中无碳酸钙,有水合硅石;若有气体产生,且反应完毕后,有沉淀,说明牙膏中有碳酸钙,也有水合硅石。13.(2021•宁波)清明前后,有市民因食用“红心”甘蔗而发生中毒事件。甘蔗出现“红心”现象,是因甘蔗富含糖分和水分,易被节菱孢霉菌、镰刀菌、假丝酵母、枝孢霉、刺黑乌霉等霉菌侵蚀。为确定引起食用“红心”甘蔗中毒的霉菌种类,某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准备】①取正常甘蔗,榨汁后灭菌,均分6组,每组500mL。②将从“红心”甘蔗中分离得到的上述5种霉菌,分别接种于其中的5组甘蔗汁中。③将上述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5天,备用。④选同种健康、断乳小鼠750只备用。【实验步骤】①喂养实验:将备用的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各喂养20组小鼠(每组3只),每次给每只小鼠喂养0.5mL,未出现中毒症状的隔2小时加喂1次,最多4次。②统计小鼠中毒组数:若每组3只小鼠中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再用备用小鼠重复实验,结果仍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确定为中毒组。③症状对比:将小鼠中毒症状与人食用“红心”甘蔗的中毒症状对比。【实验数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接种霉菌种类节菱孢霉菌镰刀菌假丝酵母枝孢霉刺黑乌霉无小鼠中毒组数1203000与人中毒症状对比相同_不同___【实验分析及结论】(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作对照。(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节菱孢霉菌。【知识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甘蔗被该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系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由此联系生活实际,下列做注正确的是。A.“红心”甘蔗榨汁后饮用B.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面包C.被黄曲霉素污染的花生加热后食用【解答】解:(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作对照。(2)根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与人中毒症状对比,小鼠中毒组数最多,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节菱孢霉菌。甘蔗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系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因此食品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毒素仍然存在,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面包是正确的。故答案为:(1)作对照(2)节菱孢霉菌;B14.(2021•温州)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1)选择下列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器材:如图所示的恒温箱(温度可调节)、装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电子天平,若干新鲜菠菜。(2)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菠菜质量减小的快慢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解答】解:(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菠菜呼吸作用最强时的温度,所以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通过恒温箱来调节不同温度即可,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通过记录显示器中显示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分析、判断即可。本实验步骤设计如下: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入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a%。②将装置放置在10℃恒温箱中4小时,再次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b%。计算出a%与b%的差值。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30℃、40℃,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故答案为:(1)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入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a%。②将装置放置在10℃恒温箱中4小时,再次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b%。计算出a%与b%的差值。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30℃、40℃,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15.(2021•金华)食用菠萝前用食盐水浸泡是一种习惯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①取5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5,各加入5mL含菠萝蛋白酶的鲜榨菠萝汁;②往编号1的试管中添加5mL蒸馏水,其它试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别添加5mL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放在相同温度的水中恒温水浴;③20min后测定各试管中菠萝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编号12345质量分数(%)﹣0.00050.0050.050.5酶的相对活性(%)100104.5102.1102.4103.7(注:酶的相对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强。)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对照;(2)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解答】解:(1)对照试验中,一般条件没有发生改变的一组为对照组。所以,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2)此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故答案为:(1)对照(2)酶的活性(3)促进16.(2021•绍兴)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兴趣小组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影响”的研究。【建立猜想】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状况相同、体形相似的成年鼠30只,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②对各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并按适宜的实验条件正常饲养;甲组乙组丙组切除甲状腺不作处理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饲养14天饲养14天1次/天,共14天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如图。【实验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会增大成年鼠耗氧量。【交流评价】(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根据耗氧量变化,可进一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选填“促进”或“抑制”)成年鼠的新陈代谢。【解答】解:【建立猜想】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成年鼠耗氧量的影响,因此建立的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交流评价】(1)由表格可知,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甲状腺激素,因此采用了控制变量法;(2)切除甲状腺的小鼠耗氧量降低,而额外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小鼠耗氧量则会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成年鼠的新陈代谢;故答案为: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成年鼠耗氧量;(1)控制变量法;(2)促进。17.(2021•绍兴)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敏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实验一: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乙中放入与甲相同的点燃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乙)。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得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氧气。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丁)。根据实验回答:(1)小敏根据乙图中的蜡烛燃烧时间比甲图中长现象得出实验一的结论。(2)要得出实验二的结论,请设计“进一步实验”的必要步骤是:增加一组实验,与图乙实验器材相同,将蜡烛点燃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遮光处理,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并记录。(3)实验三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指示氧气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解答】解:(1)蜡烛燃烧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而实验一中得出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是因为放有植物的蜡烛燃烧的时间比没有放植物的时间长;(2)实验二中缺乏了对照实验,实验二的结论是有光植物产生了氧气,要额外设置一组除没有光照外其他均相同的实验进行对照;(3)好氧细菌会具有产生氧气的部位,通过好氧细菌的分布可以知道产生氧气的位置;由实验三可知,好氧细菌分布在有光照的叶绿体周围,说明叶绿体是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故答案为:(1)乙图中的蜡烛燃烧时间比甲图中长;(2)增加一组实验,与图乙实验器材相同,将蜡烛点燃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遮光处理,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并记录;(3)指示氧气产生的位置;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18.(2021•嘉兴)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动物实验】(1)实验方案:(图1)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水。(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亲缘关系近。【临床试验】疫苗X的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图2)分组志愿者患病数疫苗组10000人8人安慰剂组10000人160人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95%。注: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社会参与】接种疫苗是对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当接种疫苗达到一定比率后就可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疫情蔓延,因此接种疫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更是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尽打快打疫苗。【解答】解:(1)实验为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作对照实验,而A组注射的是X疫苗,因此B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水。(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亲缘关系近。(4)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100%;安慰剂组患病率=16010000×疫苗保护率=1.6%−0.08%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95%。故答案为:(1)等量的生理盐水;(2)无明显差异;(3)亲缘关系近;(4)95%。19.(2021•丽水)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是否有影响,做了如下实验:①选取3份大小相同的同种香蕉切片,分别冷冻处理、常温放置和高温煮熟。②处理后取出置于同一培养皿中,同时分别滴加1毫升的H2O2,观察并记录气泡的多少;③重复上述实验。不同温度的香蕉切片(含过氧化氢酶)滴加H2O2的量/毫升气泡数量(“+”数表示气泡多少)第1次第2次第3次冷冻香蕉(低温组)1+0+常温香蕉(常温组)1+++++++++++++煮熟香蕉(高温组)1000(1)常温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2)通过实验可知:常温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低温条件下强。【解答】解:(1)表中的常温组起对照作用。(2)据表中气泡数量可见:常温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低温条件下强。故答案为:(1)对照(2)强20.(2021•湖州)细菌等微生物是土壤的成分之一,它必须从土壤中吸收含碳的物质、含氮的物质、水和无机盐等,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有的土壤细菌(以下简称为“X细菌”)能将环境中的尿素转化为氨气。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制备土壤浸出液。②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配制培养基(内有除含氮物质外的其他必需物质),将培养基分装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③在A培养皿中再加入尿素,B培养皿不加(如图甲)。④将等量土壤浸出液涂抹在A和B两个培养皿的培养基表面,并在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如图乙)。⑤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实验结果: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B培养基表面不显红色。实验结果分析:(1)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是由于培养基中含有较多的氨水。这是由于X细菌在适宜环境下进行分裂生殖(填生殖方式),产生较多的X细菌所致。(2)X细菌能将尿素转化为氨气,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实验结论:土壤样品中含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解答】解:③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A培养皿中再加入尿素,B培养皿不加。⑤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因为碱性溶液,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1)X细菌在适宜环境下进行分裂生殖。(2)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X细菌能将尿素转化为氨气,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答案为:③尿素;⑤无色酚酞(1)分裂(2)分解者21.(2020•衢州)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过程和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来源于什么物质呢?资料一: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和O2。资料二: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紫硫细菌:CO2+2H2S→光(CH2O)(糖类)+2S+H2高等植物:CO2+2H2O→光(CH2O)(糖类)+O2+H2资料三:英国化学家希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中加入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和高铁盐(作氧化剂,不产生氧气),并除去装置内的CO2,在光照下发现密闭装置中产生了O2。资料四: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释放二氧化碳,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作为示踪原子)组别水中18O的比例(%)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10.850.410.8420.850.550.8530.850.610.85(1)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2)希尔实验能否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源于H2O?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不能;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来源于CO2。(3)分析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解答】解:(1)通过资料二中的比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2)希尔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源于H2O,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来源于CO2。(3)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①鲁宾和卡门用H218O和普通的CO2进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实验,由此可知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原子是18O.②鲁宾和卡门用C18O2和普通的H2O进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实验,由此可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③综合实验以上,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故答案为:(1)水;(2)不能;该实验只能证明O2有来自H2O,但没有证明O2是否来源于CO2(3)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H2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氢盐中18O比例的影响22.(2020•杭州)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试管、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5%HCl溶液、量筒、温度计、烧杯、碘液、蒸馏水、滴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记号笔、计时器。(1)该实验的原理是:①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②碘液能使淀粉变蓝。(2)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和B,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l毫升蒸馏水和l毫升唾液;②把A、B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中,恒温水浴;③10分钟后,往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3)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A变蓝,B不变蓝。【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①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②淀粉遇碘变蓝。(2)在研究酸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酸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的步骤: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和B,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l毫升蒸馏水和l毫升唾液;②把A、B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中,恒温水浴;③10分钟后,往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3)从试管A中加入的物质来分析,A试管中有1毫升稀盐酸溶液和1毫升唾液,滴加碘液呈蓝色,表明酸性减弱了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而B试管不变蓝,表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故答案为:(1)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2)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和B,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l毫升蒸馏水和l毫升唾液;②把A、B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中,恒温水浴;③10分钟后,往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3)A变蓝,B不变蓝,23.(2020•湖州)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液体呈浅绿色。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号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试管编号1234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10503010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黄色浅绿色蓝色*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微粒,当CO2减少时H2CO3也减少。(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2)2~4号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3)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浅绿色,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4)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解答】解:(1)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4号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3)1号试管距日光灯的距离最近即10厘米,光合作用最强,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浅绿色,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4)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故答案为:(1)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2)等量;(3)浅绿色;(4)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24.(2020•台州)春暖花开、燕雁北飞,秋寒叶落、燕雁南归。人们通常认为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据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观察记录,有一种候鸟黄脚鹬,每年长途跋涉1.6万公里来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间,总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产蛋。根据上述现象,洛文教授认为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获了若干只某种候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表。所捕候鸟的处理3个月后放飞的所捕候鸟情况第一组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留在原地第二组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多数往相同方向飞(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根据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的猜想是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解答】解:(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根据图中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可知,他的猜想是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故答案为:(1)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3)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25.(2020•金华)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操作序号操作内容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①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②两两混合、充分摇匀1号和4号2号和5号3号和6号③加碘液后摇匀1滴1滴1滴④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0℃37℃70℃⑤观察并记录现象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④→②→④→③→⑤(序号可重复);(3)小金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二组。【解答】解:(1)据表中数据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该实验的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水浴→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设置对照实验→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3)实验现象:第一组和第三组变蓝,第二组不变蓝,由此可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故答案为:(1)温度(2)④→②→④→③(3)二26.(2020•绍兴)对多名马拉松运动员研究发现,在比赛后,运动员的肠道中Veillonella细菌(以下简称V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运动能影响肠道中的V菌数量,那么V菌是否也会影响运动能力?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是V菌唯一的营养来源,代谢转化产物是丙酸盐。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的酸痛,影响运动能力。那么V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是通过分解消除乳酸起作用,还是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起作用呢?实验2:在B组小鼠肠道内滴注一定浓度的____,重现了实验1的结果。这就表明,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而运动又能使肠道内V菌数量增加,所以要加强训练以提升运动能力。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选取“多名”运动员,其目的与下列相同。A.测量某一植物的株高时,要“多次”测量B.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要取用“多粒”种子C,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要设置“多个”不同的温度(2)实验1可得出的结论是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3)实验2的空白处应填丙酸盐。(4)若要进一步说明长期运动对肠道中V菌数量的影响,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应大于久坐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数量少具有偶然性,研究人员选取“多名”运动员,目的就是避免偶然性,故与B相同。(2)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说明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3)实验2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所以根据对照实验要求实验2的空白处应填丙酸盐。(4)若要进一步说明长期运动对肠道中V菌数量的影响,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应大于久坐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故答案为:(1)B(2)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3)丙酸盐(4)大于27.(2020•杭州)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不能(选填“能”或“不能”)。(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氧气。【解答】解:(1)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为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应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不能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原因是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故答案为:(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3)不能(4)氧气28.(2020•舟山)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后对其它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验设计】①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肝脏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②在四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2%.pH分别为5、7、9、11的H2O2溶液(温度相同且适宜);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时间。由上述实验设计可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pH会影响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氧化氢酶的活性。【实验结果】同学们通过实验,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得出结论】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拓展提高】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H2O2溶液分成16份。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组别pH57911温度(℃)10A1B1C1D120A2B2C2D230A3B3C3D340A4B4C4D4【解答】解:【实验设计】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的时间。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pH会影响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氧化氢酶的活性。【得出结论】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拓展提高】根据表格中的组别和PH值,可以看出他们将H2O2溶液分成16份。故答案为:③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pH会影响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氧化氢酶的活性【得出结论】先增大后减小【拓展提高】1629.(2020•宁波)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实验过程】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编号溶液每株每次浇灌量/mL绣球花色10.1%的醋酸溶液200全部蓝色20.1%的碳酸钠溶液200全部红色3清水200全部紫色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失水(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光照、温度。(写出两个)(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填“有性”或“无性”)生殖。【解答】解:(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如光照、温度等要保持相同。(3)扦插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故答案为:(1)失水(2)光照、温度(3)无性30.(2020•嘉兴)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后对其他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验设计】①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肝脏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②在四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2%,pH分别为5、7、9、11的H2O2溶液(温度相同且适宜);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的时间。由上述实验设计可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pH会影响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氧化氢酶的活性。【实验结果】同学们通过实验,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得出结论】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拓展提高】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H2O2溶液分成16份,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组别pH57911温度(℃)10A1B1C1D120A2B2C2D230A3B3C3D340A4B4C4D4【解答】解:【实验设计】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的时间。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pH会影响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得出结论】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拓展提高】根据表格中的组别和PH值,可以看出他们将H2O2溶液分成16份。故答案为:③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pH会影响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得出结论】先增大后减小【拓展提高】1631.(2019•杭州)由于家蚕对许多有毒有害气体非常敏感,养蚕业长期以来形成了蚕室内禁止使用蚊香类产品的习惯。如何使家蚕饲养人员避免蚊子叮咬成了小金研究的课题。(1)驱蚊液小金选取了4种不同成分的驱蚊液,根据其使用方法和药效作用方式,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测定其对家蚕的毒性。数据如下:样品编号2龄蚕成活率(%)3龄蚕成活率(%)4龄蚕成活率(%)186.6790.0090.00290.0093.3393.33383.3386.6790.00476.6780.0083.33清水90.0093.3396.67(注:蚕卵刚孵化出来称为蚁蚕。蚁蚕蜕皮后称为2龄蚕,以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1龄。)(1)根据上述实验,你会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的驱蚊液对家蚕的毒性不同(写出一条即可)(2)根据实验结果,你建议饲养人员最好使用哪一编号的驱蚊液,并阐述理由。2号驱蚊液对各蚕龄蚕的成活率基本没有影响,使用后对家蚕基本没有危害,所以建议使用2号样品驱蚊液(二)灭蚊灯如图所示为该灭蚊灯原理示意图,当风扇转动时,靠近进风口的蚊子会被吸入灭蚊灯内,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何蚊子会被吸入灯内。当蚊子靠近灭蚊灯时就会被负压气流吸入灭蚊灯内(三)防蚊衣如果没有配备上述设备,为防止蚊子叮咬,饲养人员也可通过穿着较厚的长袖衣裤进入蚕室。从传染病防治角度来看,这可防止蚊子传播D。A.感冒B.细菌性痢疾C.狂犬病D.疟疾【解答】解:(一)(1)据表在数据可见:不同的驱蚊液对家蚕的毒性不同。(2)据表在数据可见:2号驱蚊液对各蚕龄蚕的成活率基本没有影响,使用后对家蚕基本没有危害,所以建议使用2号样品驱蚊液。(二)当风扇转动时,靠近进风口的蚊子会被吸入灭蚊灯内,原因是当蚊子靠近灭蚊灯时就会被负压气流吸入灭蚊灯内。(三)传染病根据其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A、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A不符合题意;B、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通过饮食传播,B不符合题意;C、狂犬病属于体表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C不符合题意;D、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通过蚊子传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一)(1)不同的驱蚊液对家蚕的毒性不同;(2)2号驱蚊液对各蚕龄蚕的成活率基本没有影响,使用后对家蚕基本没有危害,所以建议使用2号样品驱蚊液;(二)当蚊子靠近灭蚊灯时就会被负压气流吸入灭蚊灯内;(三)D。32.(2019•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60粒,并准备好3个带盖的塑料盒、纱布等。②分别在塑料盒上贴上标签A、B、C,每个盒子中放4层纱布,在纱布上各放上20粒绿豆种子。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④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装置种子数量条件A20粒不洒水23℃恒温培养箱B20粒适量水(以快要淹没种子为宜)23℃恒温培养箱C20粒适量水(以快要淹没种子为宜)4℃冰箱实验结果:只有装置B中的种子萌发。(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另一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又设置了一个实验装置D,选取20粒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放在塑料盒里,装满水并盖上盒盖,放在23℃恒温培养箱中3天。观察发现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小明对此现象疑惑不解。小华对小明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绿豆种子放入塑料盒内,用煮沸并冷却的水装满塑料盒并盖上盒盖,结果依然有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种皮。(2)小华用煮沸并冷却的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溶解氧。(3)从能量获得方式的角度,对小华实验中“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种皮”这一现象作出解释:种子在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获得能量促进胚的萌发。(4)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也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探究的问题:①种皮有无是否会影响种子萌发?②胚芽、胚轴或胚根的有无是否会影响种子萌发?关于绿豆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问题:子叶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解答】解:(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①充足的空气②适宜的温度③适量的水分,自身因素为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根据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2)小华用煮沸并冷却的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溶解氧。(3)从能量获得方式的角度,对小华实验中“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种皮”这一现象作出解释:种子在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获得能量促进胚的萌发。(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①充足的空气②适宜的温度③适量的水分,自身因素为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再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问题是:子叶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故答案为:(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2)除去水中的溶解氧;(3)种子在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获得能量促进胚的萌发;(4)子叶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33.(2019•温州)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1)该实验通过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反应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用同一只蟑螂,避免了不同只蟑螂体质的差异等(例举一点)。(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a。【解答】解:(1)蟑螂的呼吸作用是吸入空气中的氧,分解有机物,并呼出二氧化碳,公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可以通过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来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的优点是:使用了同一只蟑螂,避免了不同只蟑螂在体质上的差异;使用同一装置也避免了不同装置的差异的影响。(3)根据图丙曲线可知,前10分钟温度不变时,容器内氧气含量因呼吸作用而迅速减少,10分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氧气的减少处于减缓状态,而根据呼吸作用的公式可知,当氧气消耗多时,会呼出较多二氧化碳,当氧气消耗少时,会呼出较少的二氧化碳,丁图中a曲线是10分钟前二氧化碳增多较快,10分钟后二氧化碳增加较缓,与氧气的变化吻合,因此可判定a曲线符合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故答案为:(1)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2)用同一只蟑螂,避免了不同只蟑螂体质的差异等;(3)a。四.解答题(共1小题)34.(2021•杭州)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实验步骤: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演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2)小金同学是根据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1)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2)、(3)、(4)该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A和B,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B叶圆片中的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且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另一组是B和C,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B处有叶绿体,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C处没有叶绿体,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因此小金同学是根据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故答案为:(1)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2)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3)光合作用需要光(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一年模拟篇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21•余杭区二模)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后,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A.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 B.观察桃花的结构时,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胚珠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细胞壁等结构 D.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可观察到整个种子都变蓝【解答】解:A、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不符合题意。B、每个子房里生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解剖桃花后,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胚珠,不符合题意。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细胞壁等结构,不符合题意。D、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可观察到胚乳部分变蓝,符合题意。故选:D。2.(2021•萧山区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酸对酶的催化影响——可用手捂法代替水浴加热 B.制作人血涂片——在载玻片上先滴少许生理盐水 C.观察种子中胚的结构——将胚解剖后用显微镜观察 D.测量食物花生仁中的能量——加热时花生仁尽量贴紧试管底部【解答】解:A、在验证酸对酶的催化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酸性强弱,同时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酶活性最强的温度是37℃,可以用手捂法代替水浴加热,A正确;B、人的血液是液态的,在制作人血涂片时直接将血液滴在载玻片上即可,不需要在载玻片上先滴少许生理盐水,B错误;C、种子结构的观察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胚的结构即可,不能用显微镜观察,C错误;D、在测量食物花生仁中的能量实验时,花生仁的火焰尽量靠近试管底中央,但是不能将花生贴紧试管底部,这样花生燃烧不充分,D错误。故选:A。3.(2021•瓯海区模拟)兴趣小组将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A.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现象将更明显 B.区域②变红说明了②是运输水分的部位 C.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 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解答】解:A、应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要是效果明显就要增强蒸腾作用,所以枝条应尽可能多带些叶片.A错误;B、图中②木质部变红,说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管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B正确;C、区域③韧皮部未变红说明该处没有导管,但是不能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的筛管,C错误;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D错误。故选:B。4.(2021•绍兴模拟)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符合的是()A.甲﹣﹣验证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 B.乙﹣﹣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丙﹣﹣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 D.丁﹣﹣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解答】解:A、韧皮部中的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环剥树皮膨大而成的“枝瘤”,“枝瘤”处的有机物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A正确;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花盆中的土壤也能蒸发出水分,因此乙不可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为不能排除土壤水分的蒸发,B错误;C、图丙中AB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丙可以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C正确;D、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装置内缺氧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因此丁可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正确。故选:B。二.实验探究题(共15小题)5.(2021•余杭区二模)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为探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如表。试回答:组别数量/只处理方法实验操作Ⅰ1不做处理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Ⅱ1注射四氧嘧啶溶液?Ⅲ1注射四氧嘧啶溶液注射等量的花生根茎水煮液(1)表中,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的目的是破坏小鼠的胰岛,使小鼠患糖尿病。(2)在第Ⅱ组实验操作中表格中应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由如图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具有降糖效果。(4)本实验有不完善的地方是小鼠的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解答】解:(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I组小鼠不做处理,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制造患糖尿病的小鼠。(2)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水煮液。(3)从图中看出注射四氧嘧啶溶液和生理盐水的Ⅱ组小鼠,血糖含量相对值最大。可得出结论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具有降糖效果。(4)本实验有不完善的地方是小鼠的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故答案为:(1)胰岛;(2)等量生理盐水;(3)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具有降糖效果;(4)小鼠的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6.(2021•余杭区二模)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消化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其具体操作是取一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消化液滴在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值。(2)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则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肠蛋白酶。(3)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①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2、8。②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并说明理由?不能,由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解答】解:(1)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消化液滴在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值。(2)从图1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值下,肠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小,所以催化效率最低。(3)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重复等原则,并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①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温度为自变量,PH值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PH应与相对应的蛋白酶的最适值,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值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值为8;②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从~梯度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酶活性峰值未出现,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到。故答案为:(1)取一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消化液滴在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值;(2)肠蛋白酶;(3)①2、8;②不能,由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7.(2021•萧山区一模)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1)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2)分析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3)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用等量的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解答】解:(1)据图甲可知,该实验装置测量种子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主要原因是种子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锥形瓶内的气体总量减少,U形管右侧液面上升,因此本实验目的是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选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速率。(2)0~3.5小时内,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放出CO2,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锥形瓶中气体体积缩小(或减小)。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3)“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因此需要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即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故答案为:(1)氧气(2)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3)用等量的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8.(2021•杭州模拟)以下资料是关于酶的发现史:斯帕兰札尼实验:以前人们认为人和动物只能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即只使食物的形状颗粒大小发生变化,而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而胃液可以流入笼内。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对肉块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施旺实验:1836年德国博物学家施旺进行了实验:他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种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种浓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他利用制得的胃蛋白酶进行了如表实验,让食物在体外消化成为可能.容器加入物质实验结果1胃蛋白酶+肉糜+清水肉糜分解很少2胃蛋白酶+肉糜+盐酸肉糜大部分分解3胃蛋白酶+肉糜+氢氧化钠肉糜分解很少(1)斯帕兰札尼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排除了物理性消化对实验的干扰。(2)施旺所进行的表格中的实验说明了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度的影响。(3)上表中的实验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应该把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左右。(4)有同学对施旺实验提出质疑:认为对肉糜起分解作用的可能是盐酸。为了检验他的猜想正确与否可再增设一容器,并在其中加入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