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
学时数:理论54实验21
学分数:4.0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本科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一、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学科通识模块,必修课。
二、学时分配表:
理论教学内容学时实验教学内容学时
总论0.5实验一细菌形态学检查3
第一篇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3实验二细菌的人工培养3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1实验三细菌的分布理化因素对细3
菌的影响
第三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5实验四凝集反应3
第四章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0.5实验五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3
第五章呼吸道感染的细菌1.5实验六医学蠕虫学3
第六章消化道感染的细菌2实验七医学原虫学和节肢动物学3
第七章创伤感染的细菌2.5
第八章性传播细菌属1
第十二章螺杆菌属0.5
第十章病毒的基本性状1
第卜一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
第十二章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0.5
原则
第十三章呼吸道感染病毒1.5
第十四章肠道感染病毒0.5
第十六章反转录病毒1.0
第十七章肝炎病毒1.5
第十八章人类疱疹病毒0.75
第十九章其它病毒0.25
第二十章真菌总论0.5
第二十一章深部感染真萧1
绪论0.5
第二章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
第三章抗原1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2
第五章补体系统1
第六章细胞因子0.5
第七章细胞粘附分子0.5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
第九章T淋巴细胞1
第十章B淋巴细胞1
第H^一章固有免疫细胞0.5
第十二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0.5
第十三、四章特性性免疫应答2
第十五章固有免疫0.5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1
第十八章自身免疫病1
第十九章移植免疫1
第二十章肿瘤免疫1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防治1
寄生虫学绪论1
第一十四章肠道寄生出3
第二十五章组织寄生虫2
第二十六章血液与淋巴寄生虫3
第二十七章泌尿生殖道寄生虫2
第二十八章医学节肢动物1
学时合计54学时合计21
三、成绩考核: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教学互动+理论作业+期末闭卷笔试成绩。
注: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30%,(其中实验报告占10%,教学互动+理论作业这三部分共占20%);
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期评成绩的7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
2.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
(二)主要内容
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史。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定义:细菌细胞壁、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细菌生长繁殖
的基本条件与医学有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噬菌
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掌握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2.熟悉细菌的中介体、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熟悉细菌
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熟悉溶菌周期和溶原周期;熟悉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了解噬菌体的抗原性、抵抗力;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二)主要内容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6菌与(T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意义。细菌L型
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的组成与功能。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
性及其功能。菌毛的定义、化学组成、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定义、形成、对外界因素
的抵抗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4.细菌生长繁殖与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
5.细菌的能量代谢;新陈代谢和生化反应;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6.细菌人工培养的培养基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7.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8.溶菌周期和溶原周期、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
9.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转座子;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基因的转移与
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与实例:基因突变;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I.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高压蒸气灭菌法、紫外线杀菌应用范围及
注意点。
2.熟悉热力灭菌、辐射杀菌法和滤过除菌的种类、应用范围及注意点;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作用原理、使用范围和影响因素。
3.了解超声波杀菌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了解细菌的分布。
(二)主要内容
1.细菌的分布。
2.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
3.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机理、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干热灭菌法:焚烧和热空
气。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及其应用范围;
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
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第三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目的要求
I.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生理学作用;机会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细菌的致病机制。
2.熟悉感染、致病菌、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感染的类型医院内感
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和控制措施;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3.了解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二)主要内容
1.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微生态平衡;机会致病菌及其致病条件、菌群失调。
2.微生物的毒力;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微菌落、生物膜、表面结构、侵袭基因、侵袭性
酶。毒素:外毒素的性质、种类及其作用;内毒素的性质、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3.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来源、传播方式和途径。
5.细菌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带菌状态。
第四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L掌握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熟悉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
念。
3.了解细菌感染的治疗。
(二)主要内容
1.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检验程序和方法。
2.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3.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4.人工主动免疫:概念、疫苗、类毒素、预防接种。
5.人工被动免疫:概念、抗毒素、两种球蛋白等制剂。
6.细菌感染的治疗。
第五章呼吸道感染的细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预防。掌握脑膜炎奈
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标本采集;掌握白喉棒状杆菌和胆态染色
和培养、白喉外毒素、白喉的防治原则;掌握支原体的定义;肺炎支原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和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群特异性
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白喉棒状杆菌所致疾病
及免疫性;Shick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及判定;白喉棒状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熟悉支原体的形态
结构、培养特性、致病性。
3.了解分枝杆菌属的通性和种类;脑膜炎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
(二)主要内容
1.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变异性、菌体成分及其作用。致病性、免疫
性、结核菌素试验、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
2.脑膜炎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
物学检杳、防治原则。
3.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特点,致病物质及特异性防治。
4.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六章消化道感染细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志贺菌属的致病性:沙门菌属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埃
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与微生物学分离鉴定有关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霍乱弧菌形态染色、动
力、培养、生化反应致病性。
2.熟悉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大肠埃希菌与人类关系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步骤;肥达氏反应。熟悉霍乱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
3.了解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志贺菌和沙门菌的防治原则;沙门俅分类。3.
了解霍乱弧菌的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
(二)主要内容
1.概述,共性:形态染色、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抵抗力、变异。
2.埃希菌: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水及食品卫生学检查标准、防治
原则。
3.志贺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4.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伤寒的病程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
定、肥达氏反应)、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
5.霍乱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
第七章创伤感染的细菌
(-)目的要求
I.掌握葡萄球菌的形态染色、分类、凝固酶、肠毒素、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致病性葡萄球
菌的鉴别要点;链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分类、链球菌溶素和抗O试验、所致疾病和防治原
则;掌握破伤风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2.熟悉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微生物检杳法;链球菌的抗原
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熟悉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无芽胞厌氧菌
感染的特点和标本采集。
3.了解葡萄球菌的生化反应;链球菌的生化反应;了解破伤风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无芽胞
厌氧菌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I.葡萄球菌:分布,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
A蛋白)、分类、抵抗力。致病性: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
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食物中毒检查,防治原则。
2.链球菌属:链球菌分类与溶血现象。A族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
反应、抗原构造、分类。致病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3.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人工自动免疫、人
工被动免疫。
4.无胞厌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八章性传播细菌
(-)目的要求
I.掌握淋病奈瑟菌的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所致疾病与免疫性;.掌握螺旋体的定
义、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掌握衣原体的定义、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沙眼衣
原体致病性。
2.熟悉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沙眼衣原体生物学特性及微生物
学检查法。
3.了解淋病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与分类。
(二)主要内容
I.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2.梅毒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沙眼衣原体、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培养特征、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
物学检查。
第九章动物源性细菌
(-)目的要求
1.掌握动物源性细菌的定义、钩端螺旋体的防治原则、立克次体的定义、炭疽芽胞杆菌的生
物学性状、致病性。
2.熟悉立克次体的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抗原结构、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与防治;炭疽
芽抱杆菌的防治原则
3.了解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致病性。
(二)主要内容
1.动物源性细菌的定义;
2.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立克次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杳、防治原则
4.炭疽芽胞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二篇病毒学
第十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复制周期;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3.了解病毒的生物合成;缺陷病毒的概念。
(二)主要内容
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核酸、衣壳、包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功能。病毒的非结阂蛋白。
3.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dsDNA病毒,单正链、单负
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的特点)、成熟与释放(包膜病毒与无包膜的不同)。病毒的异常增殖。
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灭活的概念、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第十一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垂直传播和持续性感染;干扰素定义、种类、作用、抗病毒机制和特点。
2.熟悉病毒感染的类型和传播方式;病毒抗病毒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病毒中和抗
体的概念。
3.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
(二)主要内容
1.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
细胞凋亡、整合作用。病毒与肿瘤。免疫病理反应: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
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2.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传播途径。
3.病毒感染的类型:除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
发病毒感染)。
4.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的定义、产生、种类与性质、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
性;NK细胞抗病毒感染的特点。
5.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即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的作用。细胞免疫在抗病
毒感染中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目的要求
I.掌握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熟悉人工主动免疫里各种疫苗分类的概念;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3.了解抗病毒治疗的方法。
(二)主要内容
1.病毒学诊断:标本采集,检验程序和方法,细胞培养。
2.人工主动免疫:概念、疫苗、预防接种。
3.人工被动免疫:概念、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制剂。
4.病毒感染的治疗:抑制病毒传入与脱壳;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第十三章呼吸道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流感病毒的分型、变异和意义。
2.熟悉流感病毒的致病性: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免
疫性和防治原则;风疹病等的形态及致病性;冠状病毒的形态及致病性。
3.了解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腺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鼻病毒。
(二)主要内容
1.呼吸道病毒的种类。
2.流行性感冒病毒: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
3.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SAES冠状病
毒微生物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4.副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5.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6.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防治原则。
7.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一般特性。
第十四章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扬道病毒的种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急性
胃肠炎病毒主要种类、流行方式;人类轮状病毒的形态、基因组、致病性、免疫性。
2.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的致病性;人类轮状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肠道
腺病毒的致病性;杯状病毒的致病性;星状病毒的致病性。
3.了解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基因结构和微生物学检查法;人类轮状病毒的基因结构、分型和微生
物学检查;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的生物学特点。
(二)主要内容
1.概述:肠道病毒的分类及其共同特性。
2.脊髓灰质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与预防措施(疫苗)。
3.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致病性。
4.轮状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第十五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一)目的要求
I.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汉坦病毒的流行环节。
2.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登革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汉坦病毒的形态
结构、培养特性和抗原分型;汉坦病毒的致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与免疫;新疆出血热病毒的流行。
3.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登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
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森林脑炎病毒:肺出血综合征:汉坦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概述: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性。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3.汉坦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第十六章逆转录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HIV的形态和结构、HIV的传播途径、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所致免疫损害。
2.熟悉HIV病毒的复制、变异、原发感染、慢性感染和激发、合并各种机会感染与肿
瘤、HIV感染的免疫应答、微生物学检查原则、抗病毒治疗;人类嗜T细胞病毒1、
2型的生物学特性、传播和所致疾病。
3.了解逆转录病毒的种类及特性;HIV的培养特性;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HIV疫苗研
究;人类嗜T细胞病毒1、2型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二)主要内容
1.逆转录病毒的种类和概念。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3.人类嗜T细胞病毒: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及致病性。
第十七章肝炎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肝炎病毒的种类和主要差异(病毒核酸类型、传播途径、引起慢性感染、特异性预防
等);HBV的抗原一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2.熟悉HAV形态、核酸类型、抗原性,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
则;HBV的形态结构、核酸类型、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HCV的形态、核酸类型、
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HDV的形态结构、感染类型与致病性;HEV的形
态、核酸类型、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3.了解HAV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HBV的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HCV
的基因结构与分型:HDV的微生物学检查法;HEV的基因结构与分型。
(二)主要内容
1.概述:人类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重要性
2.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3.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功能、复制特点、抵抗力、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
机理、免疫性、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基因工程疫苗)。
4.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特点。
第十八章疱疹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的血清型与致病性;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血清型与致病性;巨细胞病毒
的生物学性状与先天性感染;EB病毒的致病性。
2.熟悉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单纯疱疹病毒的防治原则;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防治原则;巨
细胞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EB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
3.了解单纯疱疹病毒的基因结构和微生物学检查;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巨细
胞病毒的防治原则;EB病毒的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概述: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及共同特点。
2.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及HSV-H与宫颈癌的关系。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
4.巨细胞病毒:致病性(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
5.EB病毒致病性。
第十九章其他病毒
(一)目的要求
I.掌握狂犬病病毒的预防原则。
2.熟悉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人乳头瘤病毒生物学特
性、所致疾病及与宫颈癌的关系;肮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3.了解狂犬病病毒的免疫性;人乳头瘤病毒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二)主要内容
1.狂犬病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
2.人乳头瘤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3.阮粒的概念
4.阮粒的生物学特性:PrPc与PrPsc的关系及理化特征。
5.阮粒的致病性:所致疾病及疾病的共同特征。
第三篇真菌学
第二十章真菌学总论
(一)目的要求
I.掌握真菌的定义;真菌的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真菌感染
的实验室检杳方法。
2.熟悉真菌的抵抗力;抗真菌免疫的特点。
3.了解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二)主要内容
1.真菌的概念。
2.真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菌丝、孜子)。
3.真菌的繁殖方式与培养:繁殖方式,培养特点。
4.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5.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浅表真菌感染。
6.真菌机会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毒素及其致病作用,超敏反应。
7.抗真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抗真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第二十一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感染真菌和皮卜组织感染真困的主要种类和所致疾病;皮肤癣真菌的致病性;新生
隐球菌的致病性;白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
2.熟悉皮肤感染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防治原则;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白假丝酵母
菌的生物学性状。
3.了解表面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地方性流行真菌。
(二)主要内容
1.皮肤感染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主要种类、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2.皮肤痹真菌:种类、菌落形态、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与处理,镜下观察、墨汁负染。
4.生物学特性:形态、培养特性、抗原分型。
5.致病性:条件致病性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
6.鉴别要点:假菌丝、厚膜抱子。
免疫学部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二、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规律及其效应和
调节机制;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学科。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
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为学习
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
作的能力和严诬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重点:
(一)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1.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规律和效应。
2.掌握常见免疫病理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熟悉常见免疫病理性疾病,了解其防治原则。
3.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二)基本技能
熟悉常见的抗原抗体的种类及检测方法。
四、主要先修课程:
解剖学、组胚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等。
五、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概念、免疫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2.熟悉:免疫功能异常时所致疾病
3.了解:免疫应答类型与特点,了解免疫学的简史
(二)主要内容
1.免疫学简介: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监视;(3)免疫耐
受;(4)免疫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性免疫的概念,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可免疫性疾病。
2.免疫学发展简史:经验免疫学的发展(人痘苗、牛痘苗的发明),免疫学科的形成及发展(Burnet
学说)。
3.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学理论研究,免疫学应用研究,21世纪的免疫学。
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成和功
能。
2.熟悉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胸腺微环境、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二)主要内容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骨髓的结构及功能,胸腺的结构及功能。
3.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淋巴结的结构与功能,脾脏的结构与功能,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
能。
4.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二章抗原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抗原决定基的概念;抗原的基本特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特异性的
决定因素。
2.熟悉B细胞决定基、T细胞决定基的概念和特点;抗原的基本分类;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性物
质,TD-Ag和TI-Ag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交叉反应的概念、意义,佐剂、超抗原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二)主要内容
1.抗原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的反应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变应原及
耐受原的概念。
2.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决定基的概念。
3.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方面的因素,宿主方面的因素,免疫方法的影响。
4.抗原的分类: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而分类(TD-Ag和TI-Ag),根据抗原与机体
的亲缘关系而分类,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第四章抗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五类免
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酶解片段,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和优点。
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抗体的制备。
(二)主要内容
I.概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重链与轻链,可变区和恒定区),免疫球蛋白的其
它成分,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V区的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区的功能(激活补体,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通过胎盘和粘膜)。
5.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IgG、IgM、IgA、IgD及IgE。
6.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
第五章补体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熟悉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的过程及两条途径的比较。
3.了解MBL途径,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二)主要内容
1.概述: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补体系统的命名。
2.补体的激活: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补体的旁路激活途径,补体激活的共同末端效应。
3.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参与早期抗感染免疫: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调理作用,引起炎症反应。
(2)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清除免疫复合物,清除调亡细胞。
(3)参与适应性免疫
第六章细胞因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种类,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2.熟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3.细胞因子与疾病。
(二)主要内容
1.细胞因子的概述:细胞因子概念、命名及作用特点。
2.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及趋化因子。
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促进炎症反应,抗病毒、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刺激造血功
能。
5.与细胞因子与临床应用。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目的要求
1.掌握粘附分子的概念。
2.熟悉粘附分子的种类与功能。
3.了解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二)主要内容
I.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CD的概念。
2.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MHC,HLA,HLA-I和HLA-I【类抗原组织分布、结构,HLA生物学功能
2.熟悉: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3.了解:HLA基因型
(二)主要内容
1.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2.HLA与临床医学:HLA与器官移植,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HLA与疾病的关联,
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5.MHC的生物学功能: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第九章T淋巴细胞
(一)目的要求
1.掌握:T淋巴细胞表面主要分子及其作用
2.熟悉: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3.了解.: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T细胞发育过程
(二)主要内容
1.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CD4和CD8分子,协同刺激信号分子结合
丝裂原的膜分子
2.T淋巴细胞亚群: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
Th、CTL和Tr细胞。
3.T淋巴细胞功能:CD4+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CD8+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抑制性T细胞的
功能。
第十章B淋巴细胞
(-)目的要求
I.掌握B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的功能。
2.熟悉B细胞的亚群。
3.了解:B细胞发育过程
(二)主要内容
1.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CR复合物,辅助受体,协同刺激分子,丝裂原的膜结合分
子,其它表面分子。
2.B细胞的亚群:B-1细胞和B-2细胞。
3.B淋巴细胞的功能:分泌抗体,提呈抗原,免疫调节作用。
第十一章固有免疫细胞
(-)目的要求
1.掌握吞噬细胞的生物学,乍用。
2.熟悉DC的分类和主要功能,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杀伤消化机制,NK细胞杀伤靶细胞
的作用机制。熟悉组织屏障及其作用,吞噬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其作用。
3.了解NK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二)主要内容
1.吞噬细胞:识别、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等靶
细胞的杀伤作用,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作用。
2.树突状细胞的分类及主要功能。
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与其杀伤活化和杀伤抑制有关的受体,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
用机制。
4.NKT细胞的分布及功能。
5.其他固有免疫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出大细胞。
第十二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
2.熟悉: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加工与递呈途径
3.了解:CD1分子途径。
(二)主要内容
1.抗原递呈细胞的特点:对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2.抗原处理与提呈:抗原的摄取,抗原的加工处理,抗原的提呈
第十三章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目的要求
1.掌握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T细胞活化的表现,CD44Thl细胞及CD8+CTL细胞的免疫效应
及其发生过程。
2.熟悉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过程。
3.了解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活化信号涉及的醐系统。
(二)主要内容
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2.T细胞活化的过程:T细胞活化涉及的分子,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T细胞活化信号涉
及的靶基因,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
3.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CD4+Thl细胞的效应,CD8+CTL细胞的效应,记忆性T细胞的形
成,T细胞活化后诱导的细胞凋亡。
第十四章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2.熟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学基础。
3.了解免疫记忆,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过程,粘膜免疫应答。
(二)主要内容
1.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T细胞在B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2.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3.免疫应答的•般规律:初次应答,二次应答。
第十五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目的要求
1.掌握固有免疫的定义,固有免疫系统组成。掌握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2.了解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O
(二)主要内容
1.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组织屏障及其作用,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NK
细胞等)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适应性免疫应
答诱导阶段。
3.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与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I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生机制及防治,n型〜N型超敏反应
的发生机制。
2.熟悉n型〜N型超敏反应的概念,I型〜N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3.了解n型〜N型超敏反应的防治。
(二)主要内容
i.概述: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1型超敏反应: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防
治原则。
3』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4.H【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5.IV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第十八章自身免疫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基本特征
2.熟悉:自身免疫病的诱因(抗原、机体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临床上的典型疾病。
3.了解:治疗原则
(二)主要内容
1.概述: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和分类。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反应性T
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3.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发生改变,微生物感
染,表位扩展,免疫忽视,遗传,性别。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第十九章移植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移植抗原的概念,移植排斥的免疫学基础.
2.熟悉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类型及效应机制,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防治。
3.了解同种异型抗原识别机制。
(二)主要内容
1.概述:移植免疫及移植免疫学概念、移植的种类。
2.同种异型排斥反应的识别机制:同种异型排斥反应的特点,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
3.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类型及其效应机制。
4.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优择组织型相配的供者,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诱导移植耐受。
5.与移植免疫学相关的其池领域:异种移植,组织工程。
第二十章肿瘤免疫
(一)目的要求
I.掌握肿瘤抗原的概念及分类。
2.熟悉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3.了解肿瘤免疫学检测原则,肿瘤免疫的防治原则。
(二)主要内容
1.肿瘤抗原概念,肿瘤抗原产生的分子机制,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
2.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TH1、Tc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NK细胞、巨噬细胞)。
3.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
4.肿瘤的免疫诊断为免疫治疗及预防。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防治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及免疫治疗的概念。
2.熟悉免疫学预防的常用制剂。
3.了解新型疫苗的种类、制备和优点,了解其他免疫治疗制剂的类型和作用。
(二)主要内容
1.免疫预防:自然免疫及人工免疫,疫苗的基本要求,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佐剂,
2.计划免疫。
3.新型疫苗及其发展,疫苗的应用。
4.免疫治疗:分子治疗,细胞治疗,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第二部分医学寄生虫学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2.熟悉五大寄生虫病,
3.了解该学科定义、任务;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
(二)主要内容
1.寄生虫学的定义、任务;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五大寄生虫病。
2.生物种间的几种关系、寄生虫的生活史;
3.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4.寄生虫抗原、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的机制、寄生点感染宿主免疫应答、免疫病理.
5.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流行基本环节、流行特点、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五篇医学蠕虫学
第二十四章肠道寄生虫
(-)目的要求
1.掌握重要肠道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
2.熟悉重要肠道寄生虫诊断和治疗。
3.了解重要肠道寄生虫的流行。
(二)主要内容
1.重要的肠道线虫(蛔虫、钩虫、烧虫、鞭虫、旋毛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治。
2.重要的肠道吸虫(姜片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治。
3.重要的肠道绦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等)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治。
4.重要的肠道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
治。
第二十五章组织寄生虫
(-)目的要求
1.掌握重要的组织内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
2.熟悉重要的组织内寄生虫诊断和治疗。
3.了解里要的组织内寄生虫的流行。
(二)主要内容
1.重要的组织内吸虫(肝吸虫、卫氏肺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治。
2.重要的组织内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治。
3.重要的组织内原虫(刚地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治。
第二十六章血液与淋巴系统寄生虫
(-)目的要求
1.掌握重要的血液与淋巳系统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
2.熟悉重要的血液与淋巴系统寄生虫诊断和治疗。
3.了解重要的血液与淋巴系统寄生虫的流行。
(二)主要内容
1.重要的血液与淋巴系统吸虫(日本血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治。
2.重要的血液与淋巴系统原虫(疟原虫、杆氏利什曼原点)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
治。
3.重要的血液与淋巴系统线虫(丝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防治。
第二十七章泌尿生殖道寄生虫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道滴虫形态和致病。
2.熟悉阴道滴虫诊断和治疗。
3.了解阴道滴虫的生活史和流行。
(二)主要内容
阴道滴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和诊断、流行、治疗。
第二十八章医学节肢动物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寄生节肢动物的致病和病媒节肢动物的相关虫媒病。
2.熟悉皮肤寄生节肢动物和病媒节肢动物的生活史和生态。
3.了解皮肤寄生节肢动物和病媒节肢动物的防治。
(二)主要内容
1.皮肤寄生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永久性寄生、寄生部位、交配、感染阶段和传
播方式特点)、致病临床表现与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
2.病媒节肢动物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及其与传播疾病的关系和防制。
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部分
一、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实验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时:
15学时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近20余年来,在分子生物学、细胞
生物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渗透下,免疫学进展迅速,在理论、实验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口新月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开设实验教学是病原生物学教学必不可少的
重要环节。
本课程是与《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教材相配套的实验课程,根据本科生
病原生物学的教学要求,开设七个实验。通过实验教学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I.帮助学生理解并验证医学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操作技术;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和周密细致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学道德观念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5.通过实验后的思考题加深理解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琰系。
五、教学重点:
教学形式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指导教师讲授与实验相关的理论、操作步骤及主要仪器的使用。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实验指导教师随堂指导。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如下要求;
1.掌握常用医学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2.熟悉常用医学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临床应用;
3.了解相关医学免疫学实脸技术的理论及操作。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
2.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染色的步骤,识别革兰染色性及明确其临床意义。
4.熟悉实验室守则和实验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类型验证性
(三)实验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脉瘤性骨囊肿》课件
- 轴承品牌框架合同范例
- 镀锌水槽转让合同范例
- 购房意向定金合同范例
- 酒店厨师长期雇佣合同范例
- 技术参股合同范例
- 消防销售合同范例
- 个人购买别墅合同范例
- 服装租赁合同范例范例pdf
- 农村田地运货合同范例
-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 电气领域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初中语文七年级期末模拟卷2
- 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 2023年上海商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标准2024项目投资协议书
- 中建幕墙高处防坠落专项方案方案
- 镁合金回收与再利用
- 2024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头皮肿物患者的护理
- 学校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制度(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