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
他送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标与武冈由“沅水”相通,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B.“送君不觉有离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乐观豁达,为诗歌定下昂扬的情感基调,完全没有送
别诗常有的离愁别绪。
C.“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表达对远行人的宽慰之情,恳切感
人。
D.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化“远”为“近”,使“两乡”成为“一乡”,虽人分两地,却情同一心,传达出离别
时的一片深情厚谊。
2.2020年初,一场空前的“新冠肺炎”灾难席卷了中国大地,四方朋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不久前,日本舞鹤市政
府驰援我国大连一批物资。在捐赠物资的包装箱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请问:日本朋
友为什么选用这两句唐诗?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对于诗人心目中的“嘉宾”,念之思绪“悠悠”,迎之“",待之“”,
怀之“心念旧恩”。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概括了秦王统一中国的大业,交代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和动静相生的手法把金陵秋
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OOOO
我喜欢过桥,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①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②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③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
④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⑤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
⑥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A.②⑥①B.③②⑥C.⑤④®D.③®®©©⑤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
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史料熟,秘闻多,吸
引力强,但是主要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对清宫,那场屠杀合理,这个祖宗英明。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
变,说^,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
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
民。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
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封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
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
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修习如数家珍津津有味固然
B,修习了如指掌兴致勃勃固然
C.修炼了如指掌津津有味虽然
D.修炼如数家珍兴致勃勃虽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主要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杰度对清宫,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
B.但是主要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场屠杀合理,那个祖宗英明。
C.但主要是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对清宫,这场屠杀合理,那个祖宗英明。
D.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
3.下列句子按顺序排列填人文中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②哪怕是希特勒③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④从真实认识而言⑤商纣王当
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
A.@@@⑤④B.①⑥④②®C.①④D.④③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官池春雁(其一)
杜甫
自古稻梁多不足,至今漓幡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两雁
陆游
两糜东西来,合群以南翔。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
其飞远霜弋(1),长路谙冰霜。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
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注释:(1)短弋:射鸟用的箭C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
B.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
C.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
I).两首诗分别用“溺鹦”和“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
2.比较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也。”请概括两首诗中“我”的形象。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2)去来江口守空船,o夜深忽梦少年事,o(白居易《琵琶行》)
(3)秦爱纷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o(苏轼《赤壁赋》)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国。虽然神农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传说,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这
与唐之前的茶主要作为药用或者是粗放型解渴的饮用形式相比,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唐朝中叶盛行煮茶法,煎茶用的是
饼茶,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的某末,再进行煎煮。陆羽的《茶经》将饮茶分为赏茶、要水、列具、烹煮、品饮等若干环
节,每个环节都使人置身于美的境界之中,这就把饮茶的方法程序化了,并辅以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优美的意境和韵律,
将饮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在宋代,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饮茶的风俗深入到民间生活的
各个方面。当时,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也已广为流传。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有了明显的
变化,饮茶方法在唐代陆羽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由原来的煎茶法发展成为更为高雅的点茶法。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
更讲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不接任何杂质,当时的时尚还十分注重点茶过任中的动作优美协调。较之于唐代煎茶,宋
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
元代虽然历史较短,但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唐宋时期人们饮茶时加入葱、姜、盐等调料与茶混煮的习惯,
到了元代逐渐被撰弃,采用更为简单的“清饮”方式。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
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茶文化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简化,茶的品饮方式也走向简单化,盛行了
几个世纪的唐宋煎点饮茶法变革成了用沸水冲泡的渝饮法,“渝”有“浸、溃”的意思。渝饮法,即以沸水直接冲泡
茶叶的方法。这种沸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法逐渐取代了煎点法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人至今都普遍使用的饮茶方法。
(取材于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从词义上说,茶道指基于茶自身的性质而淬炼出的精神世界。茶道正是以茶为载体在品茗中以茶说事、以茶喻理、以
茶论道。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联角度上看,中国茶道的具体内容可以表达为如下三个方面,即闲、隐、乐。三者统
一到人,媒介是茶。
“闲”就是有工夫,并且肯在茶上下功夫,茶因闲得以成就,闲因茶得以充实。时间上的闲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
心理上、精神上的闲,关键在于一种生活态度,即从容应对,等闲看待苦难沧桑,视荣辱或声誉为身外物,置之度外,
心中只有茶,将我融于茶,将茶化作我。这样的“闲”正是精神成长、自我发掘和自由意志伸张所必备的思想品质,
得闲之真诗的人才会在意向内观照,求取独立的自我。
茶道中的“隐”揭示的是茶人、饮者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立身的大问题,隙后返本,身处闹市求心安,身处高位知进退,
隐与显是一对相互依托的对立统一,隐后再显的是本真的我,不忘初心,为人处世不忘己身。“隐”要有强大的内心
支持才可持久,避喧嚣而处落实,离繁华而安清贫,这非一般人可为。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
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他不是说喝茶后,人就自动获得了“精行俭德”,相反,那些本就“精行俭德之人”是最
宜饮茶的,陆羽的意思十分明了,那就是人选择了茶,茶的德行是人的德性之外显,饮者之品性投射到茶这一实物上。
“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主张。孔子曾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提出“与民同乐”,《太平经》云:“人
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中国文化传统更加倾心于“德乐合一”,如助人为乐、乐于助人、
乐善好施,都是将行善、助人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快乐是一种因所认同的价值得到实现而产生的内心愉悦,是
一种精神快乐,体现了“众乐乐”般的精神快感。中国茶道之乐重申了对人身处其中境遇的关切,因此,中国茶道具
有平实的表现形式和生活化的现实关怀。
(取材于李萍《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
材料三
明代的书画家徐渭被世人称为“茶痴”,他明确提出了宜茶境界说,认为物境、艺境、人境、心境
俱美者乃宜茶最高境界。物境指饮茶的环境,主要指不是人为建造的居室、楼宇,而是自然天成、幽静
清雅的场所,如竹海、梅林、泉边、湖畔等。艺境指使用器具的造型、冲池或饮用之法的得体、抚琴弄
箫的声乐等共同构成的雅致脱俗的氛围。入境则指嘉宾来客与主人的融洽关系,专心于饮茶,彼此声气
相投、趣味相和。心境指在饮茶中忘却世间万象,人与茶、茶与人合二为一,一心悟道,由此求得心胸
的物我两忘、豁然开朗。
茶道四境界不是人生境界,也非道德境界,它只是对生活情趣的关注,在匆忙、庸常的日常生活中
寻找情投意合的同道,在刻意营造出的人为环境中折射当事人的思绪和体悟,这就是生活的闲、人生的
隐和现世的乐。
中国传统茶道的四境说所讲的茶道不是在用时间来衡量,相反,只在乎空间。中国人喝茶可以从早
到晚,时间似乎停滞了,时间的意义消逝了,重要的是喝的什么茶、用的什么茶具、所处怎样的环境和
心境,这些都是空间要素。中国茶道弱化了时间维度,突出了空间维度,饮者共处的空间的属性得到充
分阐发。据说真正谙茶者在头三杯不事任何言语,静静品茶,全身心关注茶主泡茶的一举一动,用心体
会茶汤之味、茶器之美、茶艺之精、茶席之雅等等。品茶过程中茶者的思想沟通不是靠语言传递,而是
靠共感,情感共鸣,这样的情感分享与特定的场景及其要素相匹配,它是以彼此共在、身心在场为其表
现形式的。
(取材于李萍《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
B.唐之前粗放型解渴的饮茶方式到唐代演变为煎茶法。
C.宋代点茶法比唐代更高雅,注重动作的优美协调。
D.从元至明的饮茶法越来越简单化,并流传至今。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从唐至今饮茶风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沸水冲泡是一贯的饮茶方法
B.中国人普遍喜欢饮茶
C.饮茶讲究典雅精致的艺术
D.饮茶追求茶叶的真香、真味
3.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于理的一项是
A.浮炼:淬,读作“cui”。
B.熟体:载,书写的第九笔是撇U)。
C.置之麽外:度,义同“气度不凡”中的“度”。
D.众乐邪乐,“快乐”之意。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表达的意境不行令茶道中“隐”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B.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C.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D.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茶道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闲”不是指时间上的闲,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B.茶道中的“隐”是指要避开喧嚣繁华而隐居山林。
C.陆羽认为饮茶可以使人成为“精行俭德之人”。
D.茶道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德乐合一”的乐观精神。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茶道四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认为饮茶的物境包括使用的器具、冲泡的方法、声乐氛围等<:
B.茶道四境不仅体现了生活的情趣,也体现了道德境界的追求。
C.传统茶道的四境只在乎空间要素而弱化了时间维度。
D.真正懂茶的人在品茶的全过程中是不能用语言交流的。
7.阅读下面《红楼梦》片段,回答问题。
①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
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②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
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
③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爬肆”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
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弹,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
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④“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
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
根据上面《红楼梦》片段,以及本大题三个材料的内容,下列分析不年建的一项是
A.从贾母等人饮茶的方法可以判断,他们的饮茶法不属于煎茶法。
B.妙玉单叫宝钗、黛玉去耳房饮茶,体现了茶道四境中的“人境”。
C.妙玉给宝钗、黛玉的茶具很珍贵,只将自己用的茶具给宝玉,说明男女有别。
D.妙玉深谙茶道,对泡茶的用水非常讲究,表现她恬淡、孤傲、清高的性格。
8.当代人应如何继承传统茶道蕴含的文化精神呢?请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提三条建议。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官方配套活动之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
的“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1周年,在此背景下,本次“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正体现了中国政府推动新一
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为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的强大决心。论坛欢
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在内的各国农业和食品企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
市场监管总局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界同仁共同努力、携手共治,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本次论坛正向世界传递这一强烈信号。
中国政府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充分满足百姓消费发展需求,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市场监
管总局将通过改革创新,借鉴国际经验,健全最严谨的标准,创新监管方式、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完善基础制度、实
行最严厉的处罚,落实监管责任,坚持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让中外民众在经贸交流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收获,是当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民间友
好工作赢得广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论坛愿与国内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企业加强合作,推介更多质量好、
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改善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活水平,让国内外民众共同分享贸易合作带来的
发展机遇和成果。
(摘自《证券日报》2018年11月6日)
材料二:
规费才购买食4M考虑的因京
购买曜周件
(摘自《中国健康报》2018年3月10日)
材料三:
食品安全治理属于世界性难题。有效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创新。我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
国,研究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不可忘记这一基本国情。纵观全球,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已成为食品
安全监管的基本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不会仅仅满足于食品的安全保障,
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曾说:“事业是理念与实践的生动结合。”在新时
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安全领域,广大企业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系统改革创
新,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还需要企业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因为“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从
全球的范围来看,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创新属于食品安全治理创新体系中最为艰难、最具创造、最富智慧的创新。文化
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宗教、习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文
化是分层次的,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等形式;文化具有传承性、渗透性、持久性等。食品安全的治理使命、
治理愿景、治理价值、治理战略等,是食品安全治理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精髓的内容。
(摘自《中国食品安全报》2018年11月29日)
1.下列不属于举办“'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的目的的一项是
A.为农林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
B.欢迎各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
C.传递中国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大贡献的强烈信号。
D.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这就决定了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需要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
B.当前,相对于食品的口味、价格而言,安全性并没有引起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的高度重视,这亟待改变。
C.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食品消费的安全性还是要放在更高
的位置。
D.食品安全监管,既要遵守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的基本模式,又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进行创新。
3.结合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概括食品安全治理如何才能做到“理念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
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月23日武汉封城,国家信息中心抓取了近1000万条网络数据,得出武汉封城一周内12万“逆行者”职业的网
络关注度。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物流司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在武汉抗击
疫情的各条战线。
1月24日,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同日,沪研新型冠状
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1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
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能力,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1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能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
易限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了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时说“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
回流到北美。”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
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新型丸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统计(截止2020年2月4日下年15:30)
全国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人人数治愈人数
20479414426675
较昨日+3241+1656+65+200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良知告诉人们,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一体联动、联防联控,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
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中国行动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中国力量获得了
交口称赞。正如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的文章所指出的,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
充分显现,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贡献。“这不仅保
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阻止疫情向
世界蔓延作出了巨大努力,世界进步力量都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世界各国政要的由哀称赞,表达出世界对中国
的信心与支持。
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其情。迄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70多位政要以及近20个国标组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
他方式,积极评价并支持中方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所作努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韩国、日本、
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11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
中方捐助的疫情防控物资已运抵中国,俄罗斯、越南、德国等国政舟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资。德国中学生齐唱
《让世界充满爱》,日本小姑娘90°鞠躬为武汉募捐,俄罗斯民众用汉语为中国加油……无数感人的瞬间,无不是讲
述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
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
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
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签、刻意歪曲的不义之行。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
坛理事长潘基文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券,也有各国携
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
风雨同舟,中国与世界在一起。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率先行动,紧急驰援;如今,
南非U-Mask公司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业亚・图雷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更有非洲最大银行的上
万名员工“穿红衣,挺中国”……患难与共,这是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释放的强
大感召力。
(桐编自2020年2月4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文化符号是指经过时间沉淀而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是某种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
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比如中国的龙、书法、京剧、中医、针灸、长城、故宫、儒学等等。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
艺术家描绘的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的状况,比如丢勒的《死亡之吻》等等,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
对历史上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
前边讲到的穿戴鸟喙服饰的的瘟疫医生形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
1630年代的发明。这种形象的瘟疫医生主要是治疗鼠疫患者的医生,其实在医学专业能力和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并不
算是一流的医生,一般由二流的医生去从事这个行业。据记载,甚至有一位水果商也在瘟疫时期跟市政签约,从事这
一职业。
发明防护服的是一位一流医生查理•斯德拉莫。他是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的御医。防护服的外层上了一层蜡,使
其变得光滑,可以防水、防气。面罩是带有玻璃眼孔的,鼻子是鸟喙状,在鸟喙里寒了香草、稻草和香料。他们手里
还会拿着一根魔杖代替手来检查和指导,不需要直接接触病人。防护服使医生在接触病人时和有害气体隔绝开,而被
充分保护起来。这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当瘟疫发生时,空气会被污染、毒害,所以就要把有毒、被污染的空气隔离开。
我们需要以瘟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瘟疫的时候,我们能从哪些渠道来获取相关知识?
一方面是通过教育,从医疗知识或者历史学方面获取;另一方面就是文艺作品——它会给我们一个再现情景的直观感
受。
瘟疫史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一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
(摘编自2020年2月3日《澎湃新闻》略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武汉封城一周内12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统计分析,其中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的人数最多。
B.2020年2月4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统计中,治愈人数大于死亡人数说明武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C.材料一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事记的相关内容,能作为材料二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佐证。
D.材料二中齐唱《让世界充满爱》的德国中学生,90。鞠躬为中国募捐的日本小姑娘都属于材料三中瘟疫的文化符
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中国制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现,高度体现了命运共同体意
识。
B.以痛疫、疾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公开、透明、及时的疫情信息,都是我们获取相关疫情知识与防治经验的渠道。
C.世界的全球化使国际社会成员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团结向善、防控阻击应成为抗疫的
主流。
D.因为艺术家对瘟疫进行的描绘能转化成为文化符号,所以温疫史能够启示我们:瘟疫会使人类既显得脆弱又变得
伟大。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坚持相互尊重、实现经济互利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亚太各国命运与共、相互依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B.“整整燃烧了5个多月的澳洲大火,让很多森林资源顷刻之间化为灰烬,使袋鼠、考拉等5亿只动物丧生,有些
动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
C.“当今的世界,不仅经济是全球化的,人类生活的一切都是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面对疾疫,惟有团结协作方
能筑起捍卫人类生命的长城。”
D.“中国将在2月22日前派出一个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灭蝗工作组奔赴巴基斯坦,协助巴方制定有针对性的灭蝗方案,
共同应对蝗灾的挑战。”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疾病特别是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又变得伟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默先生传
宋王向
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居二年,与其徒
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庆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
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
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
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逐。《诗》不云乎,
'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案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
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
忧之是也,其去木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
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
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②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
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
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曾
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入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
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
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日:“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日:“今日非任意,先
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
(取材于《宋史》,有删节)
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的一项是
A.立节殖名循:按照,依照
B.先生季听意幸:幸而
C.良以口祸也良:的确
D.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宜:因此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基徒从者百人卒取?下者矣
B.来,吾语尔本试言其次者
C.冀用于世何疾于不容
D.不如亟行,以适异国又以公议名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无丽的一项是
A.先生舍颍为居庐:先生在颍建筑房子居住
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
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
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无碗的一项是
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
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责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
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而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
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
5.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为
政仁,不忍杖罚,民服苏恩,更相约日:“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早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
唐大臣谋己。置总监牧院诸狱,捕将相,俘相钩逮。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
争益牢。
有林纪孝者,受徐敬业①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身亡
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诏从之,皆以更赦免,如此获宥者数十百姓。
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劾之日:“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
古,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犹坐免官。
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
尝陷君于死,今生冬,何也?"对日:“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斗私害公。”
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辞,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
大肆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支之。所全活甚众,酷更为少衰。
(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
(注)①徐敬业:李敬业。李勖之孙,光宅元年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后为武
则天所派大将李孝逸击败,被部下杀死。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迄代不辱一人讫:请求
B.俾相钩逮俾:使,让
C.罪当诛,请按之按:查办
D.后不许,犹坐免官许:答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忍杖罚,民服基恩距身院东五里
B.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C.今生之,何也为之奈何
I).不可以私害公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B.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C.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D.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说明徐有功持平守正的一组是
①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②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
③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④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
⑤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⑥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
A.①®@B.②④⑤C.①④⑥I).②@@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株连钩捕,朝野震惊,没有人敢说真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
争。
B.徐有功心胸豁达,宠辱不惊。他曾被免去职务,甚至数次被判死刑,但临刑前面不改色;后被赦免,一点儿也不
欣喜。
C.徐有功为李仁褒兄弟说情不成,反遭周兴弹劾,以致最终被免官;被重新起用后,又和同僚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
D.徐有功办案,一贯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断冤屈诬枉的案子,不曾以私废公,深受武则天
器重。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
(2)诏从之,皆以更赦免,如此获宥者数十百姓。
(3)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
7.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徐有功的博大胸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BBC一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王朝》时,有约50只帝企鹅被困冰坑,历时两天无法走出困境,开始出现
一些伤亡。摄制组经过深思熟虑,用铲子在冰坑周围斜坡上挖成楼梯状的沟槽,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
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永不干涉”原则,即尊重大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切事情,工作人员不得对自然环境
下的物种活动进行干预。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自然有人反对,认为有违职业操守;但更多的观众表达了支持和赞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B
2.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我虽然分隔两地,但有青山相连,同沐云雨,在同一轮明月照耀之下,彼此心意相通,就
如同身处一地,何必悲伤呢!真挚地表达了对朋友的宽慰之情。②日本朋友借此要表达的意思是:日本与中国虽然是两
个国家,但中日一衣带水,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世界里,中国人遭受的灾难,我们感同身受。表达了对中国人深
切的关怀与激励.令人倍感温暖.③借用中国的诗句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非常恰当得体:不仅表现出对中
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尊重,也表明了中日之间深厚的人文渊源,而且语言典雅,展示了日本的文明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R项,“完
全没有送别诗常有的离愁别绪”错,联系注释及下文,表现诗人对朋友的宽慰和思念,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
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
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
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
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句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结
合现实生活,分析选用诗句的现实意义与情感,以及表达效果和交际中的作用。作答本题,先描绘画面,并分析诗人
情感,可写为“你我虽然分隔两地,但有青山相连,同沐云雨,在同一轮明月照耀之下,彼此心意相通,就如同身处
一地,何必悲伤呢!真挚地表达了对朋友的宽慰之情”;然后结合现实生活,“新冠肺炎”灾难席卷了中国大地,日
本与中国虽是两个国家,但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同处一个世界,风雨同担,命运共体,且大连与舞鹤市是友好城市,
日本舞鹤市政府驰援我国大连一批物资,并选用这两句诗,传达人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中国
人深切的关怀与激励,令人倍感温暖”;表达效果和交际角度看,选用的诗句语言典雅,意缜深厚,借此表达对中国
人民的情感,表达得体,既体现对中国的尊重,也表现出中日间的文化渊源、日本的文明感。
【点睛】
综合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的题目,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
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2、鼓瑟吹笙契阔谈18(宴)六王毕四海一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解析】
本题考直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
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瑟”“笙”“契阔”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3、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
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
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
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
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
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从首句“一
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可知前面部分的主语是“小溪”,而待选项有⑤和③开头的两种类型。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的主语变成了“木桥”,所以排除⑤开头的AC两项。③②都是讲溪边的柳枝,而
且随风飘动。所以马上运用一个比喻句,“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这个“婀娜”就是呼应飘动的,所
以⑥必须在②后。从而排除D项。接着讲更长一点的枝条在水中画着粼粼的波纹,这个时候才会有“水鸟”出现,所
以①在⑥后;而④须在①后。剩下的⑤“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与后文“我喜欢过桥,把采来的野花丢在
桥下”相呼应,即最后才是⑤。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点睛】
做排序题时还要注意利用句中的标志性语言来确定个别句子的先后承接、照应关系,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
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通读语段,检查确定。常见标志性语言如:
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
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
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4、1.A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
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
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处,修习:修养;修炼:一般指修心炼身,使身体更坚韧、健康。此处的语境是修养个人的心性,所
以应该用词语“修习”。
第二空处,如数家珍:即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了如指掌:形容
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此处的语境是指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就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熟悉,
所以应该用成语“如数家珍”。
第三空处,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此处的语境是指易中天先生讲三国说的兴味特
别浓厚,所以应该用成语“津津有味”。
第四空处,固然:副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虽然:连词,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
意思。此处的语境是指先承认于丹讲《论语》毛病很多,然后引起下文转折,所以应该用词语“固然”。
故选Ao
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
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
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缺谓语,“但是主要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对清宫”缺少谓语,在“主要”后加动词“是”。且语序不当,
“对清宫”语序不当,应该放到“如同”前面;“那场屠杀合理,这个祖宗英明”语序不当,要先说人再说事,先说“这
个祖宗英明”,后说“那场屠杀合理”。
A项,缺谓语,“但是主要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对清宫”缺少谓语,在“主要”后加动词“是”;“对清宫”
语序不当,应该放到“如同”前面。
B项,缺谓语,“但是主要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对清宫”缺少谓语,在“主要”后加动词“是”;“那场屠
杀合理,这个祖宗英明”语序不当,要先说人再说事,先说“这个祖宗英明”,后说“那场屠杀合理”。
C项,“对清宫''语序不当,应该放到“如同”前面;“那场屠杀合理,这个祖宗英明”语序不当,要先说人再说事,
先说“这个祖宗英明”,后说“那场屠杀合理”。
D项,正确。
故选D。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
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因此解答本题时:一要看几个句
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C当然.有时I■下句采用顶真的手
法,虽然主语不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
括号前说的是商纣王,①句承接前面的话头;括号后说的是“好”,⑤句与此衔接;“好”又勾连前面的“功勋”,
因此③在⑤前,找“功勋”是从人物身上找,所以③前面应该是②,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①④②③⑤。
故选C。
【点睛】
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
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
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
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司一对象展开。
5、1.B
2.杜诗通过塑造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虽志趣高洁,但为现实所迫无法实现理想,内心充满矛盾、痛苦的自我形象;
陆诗通过塑造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虽历尽艰险却不畏惧,志存高远、豪情万丈的自我形象。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
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
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错误,从诗中来看,陆诗把合群南飞的雁置于水天相接、
视野开展辽远的背景画面中,意在表现天高任鸟飞的宏阔和大气,借以表达诗人志存高远、豪情万丈的自我形象。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中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诗歌中的形象种类,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
物形象,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明确考查的是哪个形象,如本题“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
也。'请概括两首诗中'我'的形象”,这其实是考查人物形象,只不过借助“物”来考查人物形象。从题干的信息
来看,“咏物”“咏怀”点明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为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盖有个我也”类似于王国维“有我之境”
的说法,意即让考生从诗中解读出“我”的形象特征,以及“我”的思想情感、立场观点理想追求等等。据以上分析再
结合诗句加以具体验证、诠释即可。比如杜诗塑造的孤雁的形象,羁旅漂泊,缺吃少住,回家不得,这种艰难的窘境
与诗人极其类似一一志趣虽然高洁,却诸事不顺遂,理想难以实现,内心纠结,矛盾重重,困惑多多,孤寂落寞、失
意痛苦,诗人表面写只雁,实为喻指自我,以哀写哀,委婉达意,含蓄蕴藉。再看陆诗,这首诗塑造了群雁形象,东、
西云集,齐力向南,路遥地远,但集体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躲开射箭,不惧冰霜,豪气冲天,攻坚克难,
不坠志向,执著向远。这里的群雁也象征比喻了诗人自己,虽然时运不济,仕途不顺,但坚守志向,矢志不渝。
【点睛】
诗歌鉴赞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
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
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6、亦余心之所善兮九死其犹未悔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
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
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阑干”“锚铢”“苇”“凌”,理
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
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
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
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
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
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
7、1.A
2.B
3.C
4.D
5.D
6.C
7.C
8.①饮茶不只是解渴,还要通过饮茶得到审美的艺术享受;②饮茶不只是外在的形式,更要追求闲适、平和、乐观的
人生态度;③饮茶时选择幽静的环境、精美的茶具、志同道合的饮者,在饮茶中注重心灵的感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
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