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9 论述题和探究题-教师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9 论述题和探究题-教师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9 论述题和探究题-教师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9 论述题和探究题-教师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9 论述题和探究题-教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3131页专题20论述题和探究题(中国史+世界史)2024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01论述题部分1.(2024·河南卷)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20世纪50年代,莱斯特·皮尔逊曾警告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答案】观点:文明交流·共筑和平桥梁。论述:文明交流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历史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从中国的丝绸、瓷器到西方的宝石、香料,从佛教到儒家思想,各种文化和信仰在这条道路上交融,丰富了彼此的生活,也促进了相互的理解与尊重;在全球化时代,文明交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历史证明,只有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信任,共同构建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可知,题干对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做了分析,相互学习和研究彼此的历史、艺术等,就会促进彼此发展,否则就会产生误解、冲突等,因此可自拟题目为:文明交流·共筑和平桥梁。然后围绕观点,结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地位和影响、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倡议等角度进行分析解读,最后进行总结。例如,论述为:文明交流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历史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从中国的丝绸、瓷器到西方的宝石、香料,从佛教到儒家思想,各种文化和信仰在这条道路上交融,丰富了彼此的生活,也促进了相互的理解与尊重。在全球化时代,文明交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历史证明,只有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信任,共同构建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2.(2024·山东济宁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540789人,其中2010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是近在咫尺。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总之,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所示“英国社会的变化”,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观点: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深远影响。论述:19世纪中期,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使得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作场所,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钟表成为必需品。乡村和城镇的景观也随之改变,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取代了田园风光。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财富著称的资产阶级和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如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主要描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据此可提炼观点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材料“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540789人,其中2010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人人数增加,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作场所,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据材料“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钟表成为必需品,据材料“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乡村和城镇的景观也随之改变,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取代了田园风光,据材料“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财富著称的资产阶级和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总之,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3.(2024·山东潍坊卷)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沟通了民众、宣传了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标题谈话内容摘抄1933年3月12日谈银行危机新法律准许联邦政府帮助银行进行迅速有效的改组工作,甚至准许向其提前注入至少一部分新的必要的资金。1933年5月7日简述“新政”规划《农业调整法》将寻求使用一种或数种方法来增加农民售卖主要农产品的收入,同时防止在此期间发生灾难性的生产过剩。1938年4月14日论经济形势你们在银行的钱是安全的;农民不再那么贫穷,而且拥有了更大的购买力;国民收入比1932年增加了将近50%。政府已经建立并承担起了复兴经济的责任。1941年12月9日关于对日宣战日本人背信弃义,破坏了我们两国之间长期的和平。许多美国士兵死于非命,美国舰船被击沉,美国的飞机被摧毁。1942年10月12日关于大后方的报告我们运输船的船员,工作十分出色,每时每刻都在冒着生命危险,将枪支、坦克、飞机、弹药和食品输送给斯大林格勒英勇的防御者,输送给世界各地的盟军部队。1944年6月12日发起第五次战争筹款运动今晚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英吉利海峡和诺曼底的海滩、农场和城市。在太平洋,我们已削弱了日军的海军力量。——摘编自[美]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1)上述材料主要涉及哪些重大事件?(2)依据材料中相互关联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1)重大事件: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2)选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观点:美国参加二战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论述: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美国参加二战,加快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为二战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将枪支、坦克、飞机、弹药和食品输送给斯大林格勒英勇的防御者,输送给世界各地的盟军部队;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综上所述可知,美国参加二战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解析】(1)重大事件:根据材料“谈银行危机”“简述‘新政’规划”可得出,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1941年12月9日”“许多美国士兵死于非命,美国舰船被击沉,美国的飞机被摧毁”可得出,珍珠港事件;根据材料“将枪支、坦克、飞机、弹药和食品输送给斯大林格勒英勇的防御者”可得出,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据材料“今晚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英吉利海峡和诺曼底的海滩、农场和城市”可得出,诺曼底登陆。(2)根据题干要求可选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美国加入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得到美英等盟军的大力支持;美英联军开辟诺曼底登陆,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美国参加二战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然后围观点,结合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的时间和影响进行解读,最后进行总结。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美国参加二战,加快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为二战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将枪支、坦克、飞机、弹药和食品输送给斯大林格勒英勇的防御者,输送给世界各地的盟军部队;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综上所述可知,美国参加二战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4.(2024·四川广元卷)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时间国际大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1999年美国、中国等国发起成立了二十国集团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材料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使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全球治理仍然需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方案。——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下册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围绕“全球治理”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运用两个史实,逻辑清晰)【答案】(1)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2)示例:观点:全球治理需要继续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阐述: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空前灾难的惨痛教训,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全球治理的重要作用。总之,在全球治理中,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继续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才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析】(1)特点: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从“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2)观点及阐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要求,围绕“全球治理”确定观点并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二“全球治理仍然需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可拟定观点:全球治理需要继续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接着围绕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进行阐述,如: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空前灾难的惨痛教训,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全球治理的重要作用。最后得出结论:总之,在全球治理中,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继续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才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02探究题部分5.(2024·辽宁卷)某历史小组以“赓续·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典籍永流传】材料一司马迁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种不同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纂方法,成为历代正史典范。——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中体现出的人本观念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其中的立法原则和人文精神更被后来的诸多法律所继承和借鉴。——摘编自《巴比伦法的人本观再探》(1)材料一介绍的是哪一著作?材料二中法典的历史地位是什么?【人物耀千古】人物:①贡献:《本草纲目》等研究成果的影响: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物:牛顿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等研究成果的影响:②(2)请将卡片中①和②处补充完整。【创新启征程】(3)请以“创新引领发展”为观点,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答案】(1)著作:《史记》;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①李时珍;②使人类对客观世界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3)观点:创新引领发展论述:党和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瓦特。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综上所述,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解析】(1)著作:据材料一“司马迁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五种不同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事实……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纂方法,成为历代正史典范”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介绍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地位:据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中体现出的人本观念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其中的立法原则和人文精神更被后来的诸多法律所继承和借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补充:①据所学可知,《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②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3)本观点: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据材料可知,观点为:创新引领发展。论述:可围绕观点,可选择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蒸汽机的改进等的内容以及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党和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瓦特。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后进行总结:综上所述,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6.(2024·辽宁卷)某班以“中华之美”为主题制作展板,请你参与完成。中华之美版块一文化之美

①《论语》

②《兰亭集序》

③宋词④京剧版块二智慧之美版块三交融之美材料一他的迁都洛阳和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摘编自《中国史纲要》材料二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青藏高原。——摘编自《国家宝藏》(1)请将版块一中的内容进行归类。(要求:写出序号)示例

书法类:②诗词类:戏曲类:思想类:(2)请从版块二中任选一项,说明其入选展板的理由。(要求:从地位或影响方面作答)(3)阅读版块三,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改革?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答案】(1)诗词类:③戏曲类:④思想类:①(2)选择司母戊鼎;理由: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选择都江堰;理由: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3)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解析】(1)归类:根据版块一中的内容“①《论语》②《兰亭集序》③宋词④京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故①属于思想类;《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②属于书法类;宋词是宋朝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故③属于诗词类;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故④属于戏曲类。(2)选择、理由:选择司母戊鼎;从司母戊鼎的地位说明入选展板的理由。司母戊鼎入选展板的理由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选择都江堰;从都江堰的修建及作用说明入选展板的理由。都江堰入选展板的理由是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3)改革:根据“他的迁都洛阳和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影响:根据“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典籍,……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青藏高原”可知,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7.(2024·黑龙江绥化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源于其思想文化的底蕴和辉煌成就的取得。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任务一【识辨梳理】从以下图片中选取关联信息填入相应位置。(填写序号)(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2)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的指南工具:(3)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4)“天下第一行书”;(5)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有“诗史”之称:(6)“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任务二【分类归纳】把下表空缺内容补充完整。农业(1)在浙江余姚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了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2)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手工业(3)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填地名)。商业(4)西汉时,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的货币是(填名称)。(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填名称)。任务三【对比分析】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图二元朝形势图(1330年)(1)图一中,秦朝在中央掌管行政事务机构的是哪一官职?秦朝在地方实行哪一制度进行管理?(2)图二中,元朝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元朝时,宣政院统辖哪一地区?(3)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答案】任务一(1)⑥(2)③(3)④(4)①5)②(6)⑤任务二(1)河姆渡(2)都江堰

(3)景德镇(江西景德镇)

(4)五铢钱

(5)交子任务三(1)丞相;郡县制(郡县制度)

(2)行省制度(行省制);西藏地区(西藏)或吐蕃地区(吐蕃)。(3)澎湖巡检司。【解析】任务一:(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的指南工具,称为“司南”;(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由此可知,任务一的对应关系为:(1)⑥;(2)③;(3)④;(4)①;(5)②;(6)⑤。任务二:(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姆渡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了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岷江上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景德镇(江西景德镇)。(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的货币是五铢钱。(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由此可知,任务二中应填入的答案分别是:(1)河姆渡;(2)都江堰;(3)景德镇(江西景德镇);(4)五铢钱;(5)交子。任务三:(1)官职:根据材料“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由此可知,秦朝在中央掌管行政事务机构的是丞相。制度:根据材料“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2)制度:根据材料“元朝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元朝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行省制)。地区:根据材料“元朝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辖地在我国的西南,是西藏地区。元朝时,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中央政府设置了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地区(当时称之为吐蕃地区)的管理。(3):行政机构:根据材料“元朝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8.(2024·山东威海卷)梁启超在评述中国文明发展的道路时说:中国文明发展经历了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之中国】材料一(1)将材料一中三个文物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填序号)(2)材料一中图③青铜器利簋刻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尚书•牧誓》也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利簋和《尚书》共同记载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从史料运用的角度,谈谈这两段记载对我们学习研究历史的启示。【亚洲之中国】材料二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___________。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诵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同期的朝鲜和后来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中国文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3)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横线处事件的名称。简述该事件的影响。【世界之中国】材料三15世纪的欧洲,正热烈地追求新知识、探索新世界,印刷术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适应了人们的求知欲……印刷术鼓励了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学、语言和思想的发展,这些不同的文学、语言文字和思想文化成了许多新兴国家建立的重要条件和动力,是使欧洲科学、文化大发展,并带来了文艺复兴,从而使欧洲走出了漫长的中世纪黑夜的重要动力。此后,又是借助于印刷术的力量,西方文明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整个世界思想文化的进步。——摘编自邹登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印刷术》(4)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依据材料三,概括印刷术对欧洲及世界产生的影响。(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文明发展的认识。【答案】(1)①②③。(2)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文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增加史料的可信度。(3)鉴真;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4)毕昇。印刷术使欧洲科学、文化大发展,并带来了文艺复兴,使欧洲走出了漫长的中世纪的黑夜。推动了整个世界思想文化的进步。(5)中国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国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等。【解析】(1)排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①人面鱼纹陶盆,距今约6000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的都城遗址,②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出土于二里头遗址;③青铜器利簋是西周的青铜器之一,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三个文物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是①②③。(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利簋和《尚书》共同记载的历史事件是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启示: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利簋铭文记载了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属于文物史料,《尚书•牧誓》也记载了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属于文献史料,得出文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增加史料的可信度。(3)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事件:根据材料“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___________”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材料二横线处事件的名称是大化改新。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4)发明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影响:根据材料“印刷术……是使欧洲科学、文化大发展,并带来了文艺复兴,从而使欧洲走出了漫长的中世纪黑夜的重要动力”可得出,印刷术对欧洲及世界产生的影响是印刷术使欧洲科学、文化大发展,并带来了文艺复兴,使欧洲走出了漫长的中世纪的黑夜;根据材料“此后,又是借助于印刷术的力量,西方文明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整个世界思想文化的进步”可得出,印刷术对欧洲及世界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了整个世界思想文化的进步。(5)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文明的地位、特点等方面作答。如:中国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国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等。9.(2024·贵州黔西卷)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灿烂文明领先世界】材料一【学习西方工业救国】材料二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自力自强科技发展】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195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一《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到1966年,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两弹一星”。正是“两弹一星”的出现,为中华民族崛起注入了最为铿锵的骨气。——摘编自《浅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发展成就》【持续发展创新引领】材料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同时,也要切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优化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人纪念材料一中图A所示人物的理由。并指出图B所示作品的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概括建国初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意义?(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应该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答案】(1)理由: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图B地位:《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理由: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3)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措施: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解析】(1)理由:根据材料一“图A蔡伦纪念邮票”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以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一“图B《天工开物》(书影)”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宋应星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理由: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结合所学可知,从洋务运动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所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3)原因: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可得出,党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三“制定了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一《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可得出,制定正确的科技规划;根据材料三“到1966年,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两弹一星’。”可得出,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措施:根据材料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可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10.(2024·江苏宿迁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讲好“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材料一(下图)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唱响“复兴之路”找准前进方向】材料二歌曲名歌词(节选)《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借助外交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材料三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材料四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的鲜明特征。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摘编自《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2023年9月)(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地位。结合《七律·长征》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和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道路分别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两国总理倡导的“原则”。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为“人类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认识。【答案】(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挖掘中国故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勇于担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建立伙伴关系,推进维护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解析】(1)地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理解:依据材料“《七律·长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标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道路:依据材料“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富起来了。(3)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顶原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方案:依据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的鲜明特征。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分析可知,中国方案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据材料“长征精神、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析可知,可以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挖掘中国故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要用于担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建立伙伴关系,推进维护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1.(2024·辽宁卷)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求索·觉醒路】材料一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材料二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均摘编自《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开拓·革命路】材料三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材料四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这就是百团大战。——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2)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材料四所述战役有何意义?【奋进·富强路】材料五时间事件内容(意义)1949年①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6年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明确提出要建立③体制(3)请将材料五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4)综合以上材料,回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路,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解析】(1)历史事件:据材料一“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据材料二“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道路:据材料三“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可知,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意义:根据“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所述战役即百团大战的意义是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补充:①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③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启示:综合以上材料,回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路,我得到的启示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12.(2024·辽宁卷)感受辽宁红色底蕴,传承辽宁红色基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歌曲鼓舞斗志】歌曲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游击抵抗真英勇!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摘编自《新编“九一八”小调》歌曲二打完了小城攻大城,打下鞍山、吉林又拿四平,……只剩下那沈阳、锦州和长春。东北人民大翻身。——摘编自《攻大城》(1)歌曲一反映了哪一事变?歌曲二反映了解放战争中的哪场战役?【故事诉说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我军历来是善打硬仗的,……要求每一个同志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坚决相信团党委团首长能指挥我们突围出去。——摘编自《铭记——抗美援朝口述历史》(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中的两位战斗英雄,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文物展现担当】鞍钢职工献给毛泽东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重型钢轨(1953年11月)毛泽东写信给鞍钢全体职工祝贺:“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材料中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一重大举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答案】(1)事变:九一八事变;战役:辽沈战役。(2)战斗英雄:邱少云、黄继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等。(3)举措:制定并实施一五计划;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解析】(1)事变:根据材料“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战役:根据材料“只剩下那沈阳、锦州和长春。东北人民大翻身”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因此为辽沈战役。(2)战斗英雄: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在他们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精神:根据所学抗美援朝精神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3)举措:根据材料“鞍钢职工献给毛泽东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重型钢轨(1953年11月)”可知为制定并实施一五计划;意义:根据材料“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并结合一五计划的意义可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3.(2024·江苏镇江卷)某历史学习小组策划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览,该展览分为以下篇章:篇章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历史阶段图说历史文解历史奠基时期(1921-1949)开国大典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探索时期(1949-1978)木器生产合作社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三大改造的完成②。崛起时期(1978-2012)会议公报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④。成熟时期(2012——)中共二十大会场中国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篇章二评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各个国家有不同的道路。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前提是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破解了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不仅推动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给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拓宽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1)据篇章一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完成表格的填写。(2)据篇章二的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成功推进的关键因素以及深远影响。(3)通过参与本次策划活动,请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写下你的感言。【答案】(1)①新中国成立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十一届三中全会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答3点)(2)关键因素:结合国情(本国的具体实际)深远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拓宽了现代化的途径)。(3)感言: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之自豪,并联系自身责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尊重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符合人民意愿);中国式现代化要与时俱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任答2点)【解析】(1)①据篇章一图片信息“开国大典”可知,其与新中国成立相关,且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②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关键因素:据篇章二“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各个国家有不同的道路。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前提是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可知,结合国情(本国的具体实际)。深远影响:据篇章二“不仅推动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给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拓宽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可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拓宽了现代化的途径)。(3)感言: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材料信息从探索历程和评说出发,强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性和意义,如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之自豪,并联系自身责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尊重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符合人民意愿);中国式现代化要与时俱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14.(2024·山东菏泽卷)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展项目学习。请你帮助他们完善项目报告。【项目报告一:科技之变】科技革命典型成果早期蒸汽机车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第一台计算机时代发展“蒸汽时代”AB(1)请仿照示例将表格填充完整并说明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的关系。【项目报告二:秩序之变】资料卡从时间纵向观察20世纪国际秩序(格局)的演变,上半叶,由于一战而“建构”,由于二战而“解构”,由于停战而“重构”;下半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几近半个世纪的“对峙”,又由于苏联的解体而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据刘新宇等《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中聚焦“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资料解读“建构”:“重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资料卡中“建构”“重构”指的是什么?试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以解读。【项目报告三:治理之变】——据刘洋《国际联盟的当今价位研究》等(3)分析“全球治理方案演变”示意图,完善项目报告三。(4)综合上述项目报告,就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A:电气时代;B:信息时代。关系:科技革命会促进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会反过来引发新的科技革命。(2)“建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构”:雅尔塔体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联合国。人类命运共同体。(4)建议: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等。【解析】(1)AB:根据材料“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第一台计算机”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就。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人类开始向信息时代迈进。所以,A:电气时代;B:信息时代。关系: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相辅相成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为科技革命会促进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会反过来引发新的科技革命。(2)“建构”:根据材料“由于一战而‘建构’”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构”:根据材料“由于停战而‘重构’”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进行分析,所以,苏联解体后,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