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_第1页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_第2页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_第3页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_第4页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

一、概述

工业遗产作为新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历史价值,

更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和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遗产代表着不同的时代、

文化和国家背景,展示了人类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工业遗产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加速

推进,许多工业遗产被拆除或改造,导致大量历史信息的丢失。同时,

由于保护意识的欠缺和资金投入的不足,许多工、也遗产无法得到有效

的维护和修复。

保护工业遗产的意义不仅在于保留这些历史遗存,更在于传承和

弘扬工业文化,为后代子孙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加强工业遗产

的保护,我们可以采取物理保护方式,如修复、加固等,以防止其进

一步破损和消失。同时,发掘其文化价值,如开展工业文化旅游、举

办相关展览等,以增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C通过建立品牌、推广等活

动,提高工业遗产的商业价值,以此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保护工作。

工业遗产作为新型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通

过物理保护、文化价值发掘和品牌建设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

和弘扬工业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工业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公众都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努力,

确保工业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1.简要介绍新型文化遗产一一工业遗产的定义与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的定义也在不断扩展,除了传统

的艺术、建筑和历史遗迹外,工业遗产也逐渐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型

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主要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技术、

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它涵盖了从手工作坊到现代

化工厂的各类工业设施,以及与其相关的工具、机器、产品和文档等。

工业遗产的特点在于其综合性和时代性。综合性表现在它既是工

业生产活动的物质载体,又是工业技术进步的实物证明,同时还反映

了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风貌。时代性则体现在工业遗产是工业

化时代的产物,它见证了人类从手工业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历史

转变,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还具有科技含量高、社会影响广泛的特点。许多工业遗

产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计理念,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

力的结晶。同时,工业遗产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它推动了城市

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一一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

更是对未来的负责。只有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我们才能更好

地传承和弘扬工业文化,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强调工业遗产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及价值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具有多

方面的重要性和价值。工'也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

是城市独特个性的鲜明体现。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记录了特

定历史时期人类工业活动的痕迹,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人类文明E勺发

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们不仅体现了劳动工人的智慧

和创造力,也凝聚了集体的创新精神。许多工业遗产,特别是近代的

一些民族企业和工业项B,包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和鲜明的时代

特征,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正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还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们是人类智慧和

科技发展的结晶,反映了当时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同时,工业遗产也

见证了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现代社会的特点

和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业遗产,不仅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工

业文化,也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创新。我们应该加强

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

够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传承。

3.阐述文章目的;呼吁关注并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正以前所

未有的速度在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能够带来直

接经济效益的现代产业,更要对过去的历史遗产,尤其是工业遗产,

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本文的目的正是要唤起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

工作的关注,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其的保护力度。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它记录了我们的工业发展

历程,反映了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变迁。这些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

更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升级

的加速,许多工业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和破坏的威胁。我们有责任也

有义务去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让它们得以传承和发扬。

保护工业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通过

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我们可以让后人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他

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工业遗产的保护也可以促进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许多工业遗产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建筑特色,可

以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空间,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工业遗产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工业化进

程的历史记忆,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工业发展水

平。这些遗产包括工厂、矿山、铁路、桥梁、仓库等工业设施,以及

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许多工业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

险。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传统的工业设

施逐渐失去了生产价值,被废弃或拆除C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推

进也使得许多工业遗产被纳入城市更新和改造的范围,面临着被拆除

或改建的命运。

工业遗产的保护却具有重要意义。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历

史见证,它们记录了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

力的结晶。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价值,它们的建筑风格和设

计理念往往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还具有文化和教育价值,它们承载着工业文明的精神内涵,

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工业精神、促进城市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

义。

当前,工业遗产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

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

护和利用。同时,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也积极参与到工业遗产

的保护工作中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起保护倡议、筹集保护

资金等方式,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工业遗产

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而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

济发展水平有限,难以承担起全部的保护责任。另一方面,工业遗产

的保护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而当前一些人对工业

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业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工

业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我们也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保护模

式和利用方式,让工业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例如,可以通过

将工业遗产纳入城市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工业博物馆、开展文化创意

产业等方式,让工业遗产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利用,同时也为城市经济

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1.回顾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遗产的形成与发展

当我们谈论工业遗产,我们首先要回溯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

一工业革命。大约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这场以英国为中心,后来

波及世界的工业变革,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

结构。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工厂、矿山、铁路、桥梁等工业设施如雨

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当时工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更是推动了人

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工业革命初期,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机械化生产逐渐取

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纺织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得到了空

前的发展,这些行业中的代表性建筑和设施,如纺织厂、矿井、铁路

站点等,成为了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钢铁厂、

化工厂、炼油厂等大型工业设施不断涌现。这些设施不仅代表了当时

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也成为了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工业遗产的形成,还促进了工业遗产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遗产逐渐从单一的生产功能转变为兼具历史,文

化、科技等多重价值的综合性遗产。这些遗产不仅见证了人类工业文

明的发展历程,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

我们也要看到,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许多工业遗产也面临着被

破坏和遗忘的危险。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JL业设

施被淘汰和拆除,这无疑是对人类工业文明历史的一种损失。加强对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分析当前工业遗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

缺乏保护意识等

环境污染:许多工业遗产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

了环境污染问题。这些污染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不仅对遗产本身造成了损害,也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

响。

城市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工业遗产所在地区面临

着城市扩张的压力。城市的扩张往往伴随着土地的征用和拆迁,这给

工业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些工业遗产可能被拆除或改建,

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缺乏保护意识:工业遗产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目前社会上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还相对薄弱。一些人对工业遗产的

价值和意义缺乏了解,甚至将其视为城市发展的阻碍口这种缺乏保护

意识的现象,使得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环境污染、城市扩张和缺乏保护意识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工业

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

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利用。

3.介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在全球范围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

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节将详细介绍国内外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

成功案例,并探讨其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让我们看看国外的优秀实践。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是一个典型的工

业遗产保护范例。在经历了工业衰退后,鲁尔区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措

施,成功地将废弃的工业设施转化为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这

种转型不仅保留了工业历史,还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鲁尔区的成功

告诉我们,工业遗产保护应结合地方特色,发挥创意,实现经济与文

化的双赢。

再来看国内的情况,中国的大连机床厂旧址是近年来工业遗产保

护的亮点。该旧址在保留原有工业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置换和

改造,将其转变为一个集文化、艺术、商业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C这

一做法不仅使老旧的工业建筑焕发新生,还为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连机床厂旧址的保护实践表明,工业遗产保护

应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注重功能的更新与再利用。

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工业遗产保护需要政府、

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保护工业遗产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实

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效益。保护工业遗产应结合地方特色

和时代需求,发挥创意和想象力,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借鉴国

内外成功案例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事业

的发展,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工业遗产作为新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信息,还具备独特的经济价值。从文化价值来看,工业遗产

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它记录了人类从手工业到机械化、自动

化生产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科技水平、经济

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

深入了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这对于弘

扬工'业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工业遗产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许多工业遗产建筑具

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可

以成为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工业

遗产,可以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增加城

市的文化魅力。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还可以J足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在保护工业遗产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文化价值和经济

价值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

利用双赢。这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

有力推动。

1.阐述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如工业技术、产业工

人生活、城市发展等

在工业发展的漫漫历程中,工业遗产作为其重要见证,承载着丰

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工业遗产记录了工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从早期

的蒸汽机、纺织机到现代的自动化生产线,每一处工业遗产都凝聚着

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示了不同时期生产技术的演进。工业遗产也是产

业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们见证了工人群体的奋斗与奉献,记录了

他们在艰苦条件下的工作和生活,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

资料。工业遗产还反映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许多工业遗产位于城市

的核心区域,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密切相关,是城

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工业遗产不仅有助于传承工业文明,也

是对历史文化价值的尊重与弘扬。

2.分析工业遗产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价值,如旅游业、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等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印记,不仅承载着工业文

明的发展历程,更在现代社会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经济价值。这些曾经

繁忙的工厂、车间、矿山和铁路,如今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为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在旅游业方面,工、也遗产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背景和

工业技术展示,成为了旅游者们追寻历史、体验工业文化的新去处。

许多工业遗产地被打造成工业博物馆或文化创意园区,吸引着大量游

客前来参观。这些游客的到来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

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文化产业方面,工业遗产成为了创意灵感的源泉。许多艺术家、

设计师和创作者从工业遗产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工业风

格的艺术作品和设计产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文化市场的多样性,

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工业遗产还在创意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也们通过对工业

遗产进行改造和升级,将其转化为创意工作室、设计中心、艺术展览

空间等,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遗产在现代社会展现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旅

游业的内涵,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还

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工业遗产的保

护工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3.强调保护工业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

工业遗产,作为近现代人类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和经济价值。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堆堆废弃的机器和设备,更是

一段段生动而真实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是我们对过去的回顾,对

未来的启示,对现在的反思。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和

文化,也是保护我们的经济发展动力。

工业遗产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们见证了人类从工业革命到信息

化时代的历程,记录了我们如何从手工生产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再

到智能化的转变。这些遗产中,包含了无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也包

含了企业家们的创新精神。它们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是我们文化的

一部分,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工业遗产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工业

遗产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失去了价

值。相反,通过合理的保护和改造,这些遗产可以转化为新的经济资

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一些废弃的工厂可以改造

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入驻,从而带动当地的

文化产业发展。或者,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可以作为旅游景

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保护工业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投资。我们应

该通过立法、教育、科研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不仅可以传承

和弘扬我们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工业遗产保护的策略与建议

对于有形的工业遗产,如建筑物、设备等,应采取物理保护方式,

如修复、加固等,以防止其进一步破损和消失。

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要发掘其文化价值,如开展工业文化旅

游、举办相关展览等,以增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建立品牌、推广等活动,提高工业遗产的商业价值,以

此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保护工作。

在城市发展中,要注重发挥工业遗产的“历史记忆”,在城市规

划和建设中有意识地保留和利用工业遗产,让它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

分。

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工

业遗产的监管和保护,维护公共利益。

要认识到工业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

文化、科学、技术、艺术价值,需要我们珍视、保护。

要建立起科学的保护规划、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

重点是对于独一无二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

发挥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积极开展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开发,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这些策略和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工业文化,让

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工业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政府、企业和公众都

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努力,确保工业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

承。

1.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与意识

在探讨新型文化遗产一一工业遗产的架护问题时,提高公众对工

业遗产保护的认识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工业遗产不仅是过去工业活

动的物质见证,更是国家、地区乃至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工业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甚至破

坏的风险。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和珍视这些珍贵的遗

产,是保护工业遗产的首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公众对工业遗

产保护的认识。教育部门可以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

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工业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同时,媒体也可以通过报道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和社会作

用,引导公众关注并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政府和社会团体也可以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如举办工业遗产保护

主题展览、研讨会和讲座等,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工业遗

产,从而增强保护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公众可以深入了解工业遗产

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从而更加珍视和关注它们的保护

状况。

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与意识是保护新型文化遗产的

重要一环。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和珍视这些珍贵的遗产,我们才能共同

守护好我们的工业记忆和历史脉络。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制保障

随着工业遗产价值的日益凸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工

业遗产保护提供法制保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

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遗产的有效保

护。有必要从立法层面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

国家应出台专门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工业遗产的

定义、认定标准、保护原则、保护措施等,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明确

的法律依据。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

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确保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建立健全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责任机制。对于破坏、盗窃、非

法买卖工业遗产等违法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形

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同时,还应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

查,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为了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制保障,还应提高法律法规的透明度

和公众参与度。政府应公开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信

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

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加强工业遗产保护法制保障的关键。

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律责任机制、提高法律法规的透

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

展,为传承和弘扬工业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3.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工业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修复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基金是至

关重要的。这项基金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多种

方式筹集资金。政府在此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必要的财政支

持,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捐赠。同时,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

构,负责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监管,确保资金能够有效用于工业遗产

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基金的使用方面,应优先考虑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技价

值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可以通过资助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团

队,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评估、规划等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

方案。同时,还可以支持工业遗产的修复工作,包括建筑修缮、设备

更新、环境整治等,使这些遗产得以重现历史风貌,发挥其独特的文

化价值。

专项基金还可以用于工业遗产的宣传推广和公众教育工作。通过

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度和保

护意识。同时,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将工业遗产纳入学校教育内容,

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设立专项基金是保护工业遗产的重要喈施之一。通过筹集充足的

资金,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加强工业遗产的修复和宣传推广工

作,我们可以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4.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实行分级分类保护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遗产作为新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工业

遗产,我们必须建立全面、系统的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并实行分级分

类保护策略。

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是保护工作的基础。通过全面调查和评估,

将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遗产纳入保护名录,

确保这些遗产得到应有的关注和保护。同时,名录的建立还有助于提

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实行分级分类保护是确保工业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关键。根据工

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现状保存情况、发展潜力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

同的保护级别,如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针对不同级别的工业遗产,

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确保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分级分类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

通过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工业旅游等

新型业态,使工业遗产在保护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提

升。

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并实行分级分类保护是保护新型文化遗

产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策略的实施,我们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

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还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旅游

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我们应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

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可以建立国际性的工业

遗产保护联盟,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各国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

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可以组织国际性的工业遗产保护研讨会和论

坛,邀请各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工业遗产保护的理念、方法和策略,

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还可以开展跨国的工业遗产保护项目,

通过合作研究、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式,共同推进工业遗产的

保护与利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

进经验,提升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水平,同时也为全球的工业遗产保

护事业做出贡献。

五、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新型文化遗产一一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以及

对其保护的紧迫性。通过回顾工业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价值,我们强

调了其作为历史见证、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还分析

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包括资金短缺、意识淡薄和技术限

制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政府应加大对

工业遗产保护的投入,包括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应提高对

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还应加强工

业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保护工业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

努力,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为我们的子孙后

代留下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财富。

L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强调保护工业遗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本文主要观点在于强调保护工业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工业遗

产作为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和载体,不仅具有历史、科技、社会、建

筑和审美等多方面的价值,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或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变迁,许多工业遗产正面临着被

拆除、改建或荒废的危险。

保护工业遗产的紧迫性在于,一旦这些遗产消失,我们将失去对

过去工业发展历程的记忆和理解。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

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工业遗产的保护也有助于促进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改造和再利用,可以为城市带来新的经济

增长点,并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

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

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这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

教育、鼓励公众参与,以及探索创新的保护模式等。只有我们才能更

好地传承和弘扬工业文明,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呼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工

工业遗产作为新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需要我

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都应该在这个问

题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工业遗产的定义、认定标

准、保护措施等,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同时.,政府还应设

立专项资金,支持工业遗产的普查、认定、保护、展示和利用等工作。

政府还应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价

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企业作为工业遗产的主要创造者和拥有者,应承担起保护工业遗

产的主体责任。企业应在改制、兼并、破产等过程中,积极做好工业

遗产的认定、保护和移交工作,防止工业遗产的流失和破坏。同时,

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新的

生产力,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组织在工业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社会

组织可以积极参与工业遗产的普查、认定、保护等工作,为政府和企

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举办

展览、论坛、研讨会等活动,普及工业遗产知识,提高公众对工业遗

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公众是工业遗产保护的最终受益者,也是JL业遗产保护的重要力

量。公众应增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工业遗产的普查、

认定、保护等工作。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参观、体验、传播等方式,

了解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工业遗产的保护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工业遗产、传

承工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

3.展望未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展望更加美好的工业遗

产保护前景

工业遗产保护将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未来的工业遗产保护

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工业建筑或设备,而是将整个工业区域、工业城

镇乃至整个工业文明的发展脉络纳入保护范畴。通过系统性的保护规

划,将工业遗产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独具特

色的工业文化公园、工业博物馆等,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工业遗产保护将更加注重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工业遗产不仅

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载体。未来的工业遗产保护将更加注重活

态传承,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创意产业等元素,让工业遗产焕发出新

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等相结

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工业遗产的

可持续发展。

工业遗产保护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业遗产是人类共同

的财富,其保护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未来的工业遗产保护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各国在工业遗产保护理念、技术、方法等

方面的互学互鉴,共同构建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机制,为工业遗

产保护事业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深入认识和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未

来工业遗产保护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前景。我们

有理由相信,在全球共同努力下,工业遗产保护事业将不断取得新的

成就,为人类的文明传承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工业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和人类智慧的

结晶。这些遗产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文化和国家背景,展示了人类在

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

重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当前,工业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

的加速推进,许多工业遗产被拆除或改造,导致大量历史信息的丢失。

同时,由于保护意识的欠缺和资金投入的不足,许多工业遗产无法得

到有效的维护和修复。保护工业遗产的意义不仅在于保留这些历史遗

存,更在于传承和弘扬工业文化,为后代子孙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有形的

工业遗产,如建筑物、设备等,应采取物理保护方式,如修复、加固

等,以防止其进一步破损和消失。在保护工业遗产的还要发掘其文化

价值,如开展工业文化旅游、举办相关展览等,以增加其知名度和影

响力。可以通过建立品牌、推广等活动,美高工业遗产的商'业价值,

以此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保护工作。

工业遗产作为新型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通

过物理保护、文化价值发掘和品牌建设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

和弘扬工业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工业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公众都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努力,

确保工业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将这些宝贵

的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在欣赏工业遗产的更加珍视和爱护

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所谓的工业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及科研价

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工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兴起于工业革命发

祥地英国。

工业文化遗产是由工业文化遗留物组成,这些遗留物拥有历史、

技术、社会、建筑、审美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包括建筑物,机器设

备,车间制造厂和工厂,矿山和处理精炼遗址,仓库和储藏室,能源

生产、传送、使用运输以及所有与工业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

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企业精神,企

业文化等。

20世纪60年代初,伦敦尤斯顿火车站存废问题引发了英国全国

性的工业遗产保护活动。70年代,相关理论探讨有明显突破。1973

年,英国产业考古学会成立,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保护会议在英国

铁桥峡谷召开,标志着国际性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始。

2003年7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大会通过了《下塔吉尔

宪章》,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以及认定、

记录和研究的重要性,并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教育培训、宣传展

示等方面提出了原则、规范和方法的指导性意见。

《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182个签约国中,有137个签约国拥有

世界遗产项目,其中有23个签约国拥有43项世界工业遗产:英国6

项,巴西4项,法国、德国、瑞典和比利时各有3项,印度西北山区

的西姆拉窄轨铁路,也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该公约,共有37个项目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其中1个工业文化遗产——都江堰。2006年,中国

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钱塘江大桥、南通大生纱

厂等9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榜上有名。加上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两处工业文化遗产一一大庆第一口油井

和中国第一个航天器研制基地,中国共有国家级的工业文化遗产11

处。

2006年4月18H,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对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将起到宪章作用的《无锡建议》,认为中国的工业

遗产包括:西方殖民工业、洋务派和民族资本企业,以及上世纪50

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工业等。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工.业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

护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2007年,中国启动了第

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国家文物局将工业建筑及附属物归为近现代重要

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重要子类予以明确,表明中国政府已将中国工业

遗产保护列入议事日程。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

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直、思维方式、想象力,体

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

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

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

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

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

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

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

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

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

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

产日”。并发布了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

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

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

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

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

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

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

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

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

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

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

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

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

作用。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合理利用、加强管

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合理利

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

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

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

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

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

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

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

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

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

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

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

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

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加

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

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

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

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

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要建立文

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

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

产保护工作。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

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

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

争取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

方性法规。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

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

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

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

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

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

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

任人的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

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

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加强文

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

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

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

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

遗产保护意识。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

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

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

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各类新

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

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

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切实研究解决自然遗产保护中存

在的问题,加强自然遗产保护工作。

切实做好文物调查研究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

作。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并依法登记、建档。在认真摸清底数的

基础上,分类制定文物保护规划,认真组织实施U国务院文物行政部

门要统筹安排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

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后公布实施。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检查落实。要及时依法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设立必要的保护管理机构,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

度。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也要依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制定保护规划,落

实保护措施。坚决避免和纠正过度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特别是将文物

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违法行为。

改进和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重大建设

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

目,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必要的

考古勘探、发掘并落实文物保护措施以后方可实施。基本建设项目中

的考古发掘要充分考虑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统一管理,落

实审批和监督责任。

切实抓好重点文物维修工程。统筹规划、集中资金,实施一批文

物保护重点工程,排除重大文物险情,加强对重要濒危文物的保护。

实施保护工程必须要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坚决禁止借保护文物之名行

造假古董之实。要对文物“复建”进行严格限制,把有限的人力、物

力切实用到对重要文物、特别是重大濒危文物的保护项目上V严格工

程管理,落实文物保护工程队伍资质制度,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类文物保护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

城(街区、村镇)的申报、评审JL作。已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

村镇)的,地方人民政府要认真制定保护规划,并严格执行。在城镇

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

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

镇)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相关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建立公示制度,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

村镇)的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的,应当依法取消其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提高馆藏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加强对藏

品的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落实藏品丢失、损毁追究责任制。实施

馆藏文物信息化和保存环境达标建设,加大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力度。

提高陈列展览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教育作用。加强博物

馆专业人员培养,提高博物馆队伍素质。坚持向未成年人等特殊社会

群体减、免费开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清理整顿文物流通市场。加强对文物市场的调控和监督管理,依

法严格把握文物流通市场准入条件,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

为,确保文物市场健康发展。依法加强文物商店销售文物、文物拍卖

企业拍卖文物的审核备案工作。坚决取缔非法文物市场,严厉打击盗

窃、盗掘、走私、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严格执行文物出入境审

核、监管制度,加强鉴定机构队伍建设,严防珍贵文物流失。加强国

际合作,对非法流失境外的文物要坚决依法追索。

各地区进一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

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

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

国家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提出长远目标

和短期工作任务。

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严格评审

工作,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明确有关保护

的责任主体,进行有效保护V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

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重点扶持少数民族

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

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对确属濒危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要尽快列入保护名录,落实保护措

施,抓紧进行抢救和保护。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

产保护荣誉奖”颁奖仪式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该市慈城古建筑群等

中国三建筑入选本年度的“文化遗产保护奖”。联合国亚太地区北京

代表处文化项目高级主管卡贝丝女士介绍,“文化遗产保护奖”的竞

争异常激烈。“十年来,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申报的三百五十九个项

目中,只有一百二十三个获得'教科文组织'认可。”她说,仅二

00九年,就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四十八个项目竞争该奖。

2009年的五个单项奖中,中国有三处入选。卡贝丝认为,中国

在遗产保护上取得“了不起”的成绩。据其介绍,上海淮海路七百九

十六号建筑、宁波慈城古建筑群、甘肃毛寺生态实验小学等分获“优

秀奖”、“荣誉奖”及“创新奖”。

该奖评委会给予慈城古建筑群较高评汾:”本项目将古建筑作为

可持续资源加以整修维护,体现了对传统建筑结构细部、技术工艺和

空间布局的尊重,使地方手工艺传统和建筑维护技术得到复兴。”

据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于二

000年。该奖旨在表彰为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而做出杰出贡献的

个人、组织,包括杰出、杰出成就、优秀、荣誉和创新奖等五个单项

奖。

在国际上,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并通过国家立法大约始于19

世纪中叶,从下面儿个国家保护文物的立法时间,可以看出几个关键

的变化。

法国1840年公布了首批保护建筑567栋。1887年通过了第一

部历史建筑保护法,首次规定了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政府应该

干预。1913年颁布了新的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定列入保护名录的建

筑不得拆毁,维修要在“国家建筑师”的指导下进行,由政府资助一

部分维修费用。此法一直产生延续影响。1943年立法规定在历史性

建筑周围500米半径范围划定保护区,区内建筑的拆除、维修、新建,

都要经过“国家建筑师”的审查,要经过诚市政府批准。1962年制

订了保护历史性街区的法令,称《马尔罗法》,由此确立了保护历史

街区的新概念。现有国家级历史保护区92处。1983年又立法设立“风

景、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区”,将保护范围扩大到文化遗产与自然景

观相关的地区。现有此类保护区300处,另有600处正在调查准备之

中。

英国1882年颁布《古迹保护法》,起初只确定21项,主要为古

迹遗址。1900年颁布第二部《古迹保护法》,保护范围从古遗址扩

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普通建(构)筑物。1944年颁

布《城乡规划法》,制定保护名单称“登录建筑”,当时确定了20

万项。1953年颁布《古建筑及古迹法》,确定资金补助。1967年颁

布《城市文明法》确定保护历史街区。当时确定了保护区3200处。

1974年修正《城市文明法》,将保护区纳入城市规划的控制之下。

日本1897年制定《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史迹、名胜、

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古坟、古城址、古园林及风

景地。1929年制定《国宝保存法》。1952年综合以上三个法令为《文

物保存法》。1966年制定《古都保存法》,保护目标扩大到京都、

奈良、镰仓等古都的历史风貌。1975年修订《文物保存法》,增加

了保护“传统建筑群”的内容。1996年又修订《文物保存法》,导

入文物登录制度,增强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20世纪60-70年代间,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保护文物古迹及

其环境的高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组织在此期间通过了一系列

宪章和建议,确定保护的原则,推广先进方法,协调各国的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工作。通过的主要文件有《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

年5月,简称《威尼斯宪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年11月,巴黎)、《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1976年11月,简称《内罗毕建议》)、《保护历史城镇和地区的国

际宪章》(1987年10月,简称《华盛顿宪章》)、《关于真实性的奈

良文件》(1984年,奈良)。

《威尼斯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意义重大影

响深远。它连同《奈良文件》阐述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1)真实性,要保存历史遗留的原物,修复要

以历史真实性和可靠文献为依据,对遗址保护其完整性,用正确的方

式清理开放,不应重建。(2)不可以假乱真,修补要整体和谐又要有

所区别,也称可识别的原则。(3)要保护文物古迹在各个时期的叠加

物,它们都保存着历史的痕迹,保存了历史的信息。(4)连同环境一体

保护,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它所处的环境,除非有特殊的情况,一般不

得迁移。这些原则和方法已成为世界的共识,对我国也基本适用,它

的主要思想在国家文物局推荐的《中国文物保护准则》中已体现。

国外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使用是区别对待的。如意大利分为四级,

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艺术精品,保护要求十分严格。级别低一

些的外观不可更改,但结构可更新,再低者可改动室内,为合理使用

提供方便。英国把“登录建筑”分为三级,一级占2%,二级占4%,

三级占9496,对二级的保护要求严格,三级的可作内部改动。虽然严

格保护的只占6%,比例不大,但其绝对数量仍有3万之多。国外文

物建筑的改动和利用,方法巧妙,值得称道。但细究起来,不同国家、

不同年代对不同级别文物建筑的改动要求是不同的:法国、意大利较

严,美国、加拿大较松;1970年代以前较松,以后稍严,不可一概

而论。他们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方案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如法国要

经为数不多的“国家建筑师”审查同意,英国要经专门的学会、协会

审查,这样就可以顾全保护与利用两个方面。

《内罗毕建议》和《华盛顿宪章》是针对历史地段保护的,它们

的制定有其历史背景。在二次大战后的经济复苏时期,大量人口涌入

城市,需要大规模地建设住宅,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拓宽

马路,盖起新楼房。但是不久人们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建筑改善了,

历史环境却被破坏了,城镇的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意

识到,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留

城镇的历史记忆,保持城镇历史的连续性C在历史街区内,单看这里

的每栋建筑,其价值可能尚不足以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但它们加在一

起形成的整体面貌却能反映出城镇历史风貌的特点,从而使价值得到

了升华,所以有保护的必要。

最早立法保护历史街区的是法国,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

规定将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划定为“历史保护区”,制定保护和继续使

用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严格管理。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任

意拆除,维修、改建要经过“国家建筑师”的指导,符合要求的修整

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并享受若干减免税的优惠。全法国有国家级的

保护区92处,地方各级保护区几百处。由于这里保护的对象是一片

有生命的、正在使用的街区,所以它的保护政策和保护文物有很大区

别。以里昂的保护区为例,1964年被定为国家级的“历史保护区”,

区内有250栋文物建筑,还有许多16世纪到19世纪各时期的古老街

巷。政府当前的工作主要是整修住房和改善交通,对20世纪初建造

的工人住宅,要求原样整修保存其外表,但内部加建厨房、卫生间,

改善条件使居民可以继续居住。对老城区的交通,他们有个明确的观

点,即道路建设和交通需求永远是矛盾的,而且前者永远赶不上后者。

所以他们的规划思想不是拓宽城内道路引车入城,而是在外围修建环

路,截流外来交通,只有居住在老城的人才可以开车入城,当然还要

辅以改善公共交通、改善交通管理等措施。

英国在1967年颁布《城市文明法》,规定要保护“有特殊建筑

艺术和历史特征”的地区。首先考虑的是地区的“群体价值”,包括

了建筑群体、户外空间、街道形式以至古树.保护区的规模大小不等,

有古城中心区、广场,还有传统居住区、街道及村庄等。

这个法令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制定保护规划提出保护规定。保护区

内的建筑不能任意拆除,新建改建要事先报送详细方案,其设计要符

合该地区的风貌特点。法令还规定不鼓励在这类地区搞各种形式的再

开发。由于有这些特殊的保护要求,所以对于其他法规规定的日照、

防火、建筑密度等要求,在保护区内可以适当灵活掌握。

全英国有保护区约9000个,许多历史古城有相当多的保护区。

如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区就有51个保护区,占了该区面积的76%。爱

丁堡有18个保护区,占了老城面积的90虬

在日本,1975年修订《文物保存法》增加了保护“传统建筑群”

的内容。这项制度的建立是由市民自下而上推动的。在1950-1960年

代的建设高潮中,普遍的作法是“拆旧建新"当时的《文物保存法》

只能保护单个的文物,成片的历史街区却无法得到保护。后来,他们

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人的肌体,保护历史环境却涉及人的心灵,

这也应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内容,所以促成了《文物保存法》的修改。

这里的“传统建筑群”大致相当于欧洲的历史街区,包括传统商业街、

传统住宅区、手工业作坊区、近代外国风格的“洋馆”区等。法律规

定“传统建筑集中,与周围环境一体形成了历史风貌的地区”应定为

“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加以保护,先由地方城市规划部门通过城市

规划确定保护范围,然后制定地方的保存条例;国家择其价值较高者

定为“重要的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现日本全国共有国家级的“重

要的传统建筑群”47处,有800处正在实施调查。

日本修改后的《文物保存法》规定,''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

一切新建、扩建、改建及改变地形地貌、砍树等活动都要经过批准,

要由城市规划部门作保护规划,其内容是:确定保护的对象,列出保

护的详细清单,包括构成整体历史风貌的各种要素;制定保护整修的

计划,对“传统建筑”进行原样修整,对非“传统建筑”要进行改建

或整饰,对有些严重影响风貌的要改造或拆除重建;此外还要做出改

善基础设施、治理环境及有关消防安全、旅游展示、交通停车等方面

的规划。为保持此类地区历史的风貌,这里基础设施的改善必须要采

取特殊的办法,法令规定允许对《建筑基准法》作出某些变通。

法令还规定了资金补助的办法,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出资

5096补助住户对传统建筑外部的修整费用,每户得到的补助可占到修

整费用的50%-90%。每个保护区每年可以有6-8户得到补助,这是一

个逐步整治的计划。笔者访问过京都的产宁坂保护区,那里有住户

200户,按此进度可能要20年才能修整一遍,此时最早修的那一栋

又该修了。那里的人认为,就是应该如此周而复始地修下去,使历史

得到延续V

1987年通过的《华盛顿宪章》总结了各国的做法与经验,归纳

了保护历史地段共同性的问题。文件列举了历史地段应该保护的内容:

(3)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建筑风格、材料、

色彩、建筑装饰等;

从这些内容看,历史地段保护更关心的是外部的环境,强调保护

延续这里人的生活。所以,关于保护的原则和方法,文件强调要鼓励

居民积极参与;要精心建设和改善地段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

条件,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要控制汽车交通,在城市中拓宽汽车

干道时,不得穿越历史地段;要有计划地建设停车场,并注意不得破

坏历史建筑和其周边环境;在历史地段安排新建筑的功能要符合传统

的特色,不否定建造现代建筑,但新的建筑在布局、体量、尺度、色

彩等方面要与传统特色相协调。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

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直、思维方式、想象力,体

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

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

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

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

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

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

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卜,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

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

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

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

产日”。并发布了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

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

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

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

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

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

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

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

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

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

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

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

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

作用。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合理利用、加强管

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合理利

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

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

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

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

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

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

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

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

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

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

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

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

重要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