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_第1页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_第2页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_第3页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_第4页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考点解析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互文等。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渲染、烘托、联想、想象、用典、象征、反接、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等等。诗歌的结构技巧主要是照应、铺垫、抑扬等。(详见链接十九: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界说)(二)、解题策略1、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固定性。与总之,

2、在实际的创作中,表达技巧往往又是综合运用的,具有多样性。只不过在具体的诗作中各有侧重而已。3、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仅仅掌握表达技巧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和具体的诗歌形象、语言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例1: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问: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解析:解答此题,若注意到写景方法中的动静、点面问题,就能很快将答案明确为: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例2:

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问: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解析:这首诗是宋之问流放钦,途经时所作。满纸远谪失意的痛苦,满腔思乡怀土的忧伤。欲露还藏,余音袅袅。参考如下:

①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④用典。"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使读者产生不尽的联想,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⑤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这样,虚实结合,凄切缠绵。另外,诗中的描写、抒情、对偶、反问等表现手法,只要能够结合文本恰当分析,言之有理也可。四、复习策略1、

认真复习高中课本中有关古诗的知识短文,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创作规律。2、

疏理中国古诗发展史。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特点与作家自身的创作风格。要做到知人论诗、以察诗情。3、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细节描写、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4、

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知识链接】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界说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修辞方法,三是表现手法,四是结构技巧。以下具体阐释。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类似说法: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描写中的白描手法在诗歌中经常运用,它的特点是对景物粗线条勾勒,不加铺陈和修饰。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5、说明:解释性的诗句,如“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等。说明在诗歌中较少使用。二、修饰手法1、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比如李煜的词《虞美人》里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经典的比喻,他用江水的深广多长比喻自己亡国后的无尽愁思,深刻而有韵味。白居易《长恨歌》中有“玉空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样的诗句,写出了杨贵妃仙境再现时那种含情脉脉的超尘脱俗的美,这里用了比喻甚至是博喻的修辞手法。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南风成为诗人的旧相识,它的一系列动作,偷开门户又翻书表现了诗人对南风的喜爱之情以及久雨初晴后的宁静闲适心境。3、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对借代的理解需要积累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如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他国都的代称。多少含有昔盛今衰的感慨。辛弃疾的词作“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其中“长安”就是指当时被金兵侵占的北宋都城汴京,这一借代的运用隐含有词人的一片爱国深情。借代的事物有时比较固定。如用烽火、狼烟代战争;用青鸟、尺素人、鸿雁代书信;用婵娟、嫦娥、玉兔、玉盘、蟾蜍、清辉等代月亮。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察到的草堂景色。6、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7、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为加强语气用常用肯定形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表肯定。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以反问的语气,在表面的劝慰下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悲苦。显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8、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年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都是夸张,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把自己对求和派的愤慨,对苦难遗民的同情以及对祖国的深爱,表达得淋漓尽致。9、互文“互文”就是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上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其中“烟”与“月”互补见义。“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另外,还有对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三、表现手法

1、比兴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张九龄的《感兴》(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暧?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环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诗人以“丹橘”的耐寒与甘美自比,表达自己不媚世俗的高尚节操,同时又兴起下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2、

联想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起另外有关的其他事物。如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诗人于送别联想到荆轲当年在易水壮别的场面。一方面表达自己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也借此抒发内心的激愤之情。3、

想象想象就是在已知事物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想象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李商隐在巴山夜雨之时,在心中羁旅之愁与不得归家之苦如雨涨满秋池之际,以自己驰骋的想象描绘出他日与妻子欢会的美好画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4、象征象征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与之相似或相近的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又如:“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句中“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5、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外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又如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等。

6、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般而言,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其中“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7、渲染渲染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像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中的“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细致描写与形容,以形成某种氛围,借此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8、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9、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这是正衬;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借景(物)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1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再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12、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首诗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报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信心。13、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写诗应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14、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15、抑扬抑扬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是扬。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是抑。欲抑先扬,辛辣讽刺了汉文帝政治上的昏庸与懦弱。16、动静关系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侧重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