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法:用“三自”原则写鲜活文章_第1页
高考复习方法:用“三自”原则写鲜活文章_第2页
高考复习方法:用“三自”原则写鲜活文章_第3页
高考复习方法:用“三自”原则写鲜活文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七)用“三自”原则写鲜活文章高考作文,是人们都极为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它在高考试卷的150分中,独占60分。如何提高考场作文的得分率呢?这里先说一下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在作文方面,在命题开放性较大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三自”的要求,努力探索的适合学生发挥作文水平的命题形式,在有效避免抄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自由。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表于今年《高校招生》第二期第26页至28页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依据个人的理解,这段话包含着这样一些要点:1.坚持命题的开放性,给考生以更大的写作自由,为考生发挥写作水平提供条件。2.坚持“三自”要求,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3.坚持有效地避免抄袭,在命题上要有一定的限制,但限制的层次应尽量减少。4.依据以上三点作推断和想象,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依然是话题作文,但与往年相比,会小有变化。根据这样的理解,本讲从充分利用“三自”政策方面,论析如何提高考场作文的水平。一、文体自选与写作规范高考作文规定文体到限制文体,再到文体自选,这对考生说是一种解放。他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竭智逞才,各显神通。但是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还需要解决下列问题:1.文体自选的原则(1)试题最适合写作何种文体话题作文的试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提示语,三是写作要求。所谓最适合写作何种文体,主要看提示语。譬如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其提示语写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三句话中,第一句是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客观原因,第二句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观原因,第三句是结论。如果以前两句话为分论点来写议论文,其见解是会比较深刻的。又说:“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样的提示语总体上是激发考生的想象和联想。如果确有这方面的“事例”,可以写记叙文。其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又可看作对“疑问是层出不穷”这一主观原因的分解。2002年“心灵的选择”,依据“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又应该如何选择”这样的提示语,宜乎写议论文。于是出现了《凭良心选择》《慎重选择》《选择的真谛》等议论文佳作。而2003年作文题的提示语说,“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依据这样的提示语,最适合的是议论性文字,是思辨性质的文章。(2)自己最擅长写作何种文体话题作文的提示语提供了写作不同文体的可能性,究竟用何种文体写作,还得考虑自己最擅长写何种文体。一般说来,逻辑思维能力强、思路开阔、认知水平高的人适宜于写议论文;生活经验丰富,对生活场面、细节敏感,感情丰富、细腻者宜写记叙文或散文。虽然有的人擅长写说明文,但是一般说来,话题作文写说明文而优秀者并不多见。(3)自己有无写作该文体的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生活积累、文化积累、写作经验的积累。具有写作某种文体较丰富的积累,就可以选用某种文体。因此考前全面回顾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写作经验,回顾自己的成功之作是十分必要的。2.写作要符合文体规范高考作文基础等级有“符合文体要求”一项。这里的“文体要求”就是指文体写作规范。作文评分细则也规定“应根据考生自选文体作相应的要求”。这“相应的要求”是指评分者对是否符合文体写作规范来决定如何给分。文体是在长期写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其“规范”是指写作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说来,在写作中应体现该文体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特殊地说,记叙文以写人叙事为主,要以真情感动人;议论文应以说理为主,以理服人;说明文应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为主,让读者知道事物或事理是怎么一回事,从而长知识、长见识。这叫做满足读者(阅卷者)的期待。如果一篇作文,让读者在情、理或知这三者中无任何一点满足感,可以认定不是一篇好文章。不过文体规范从来不是一种套子或公式,它本身也是发展的。就高考来说,优秀的议论文常有散文化、杂文化的趋势,记叙文抒情色彩更趋浓郁,夹叙夹议的文章趋多,这就是一种发展。但是,近几年来,有人不恰当地宜扬所谓“淡化文体”和“文体创新”,出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一是“四不像”的文章大量涌现。这类文章的作者往往对题意没有准确的理解,写作没有明确的目的,对生活没有一定的感受,“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蛤们阅读这样的文章,既不能得到情感的熏染或产生共鸣,又看不出作者明确的观点态度,既不能了解某种知识,又不知道该办什么,就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它不是一篇好文章。二是所谓“另类”文章日益增多。譬如独幕剧、四幕剧、疾病诊断书、广告词、采访录、座谈会纪要,甚至还有不伦不类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以及叨叨令之类的曲词。不是说这些文体不能写,而是说所表达的内容是不是用这种形式最好,或者说这样的“体”是否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姑且不说考生是否具有写作这类作品的本领。如果为创新而创新,就会堕入文字游戏的泥坑。如果主观上就想用玩花样来掩饰自己写作基本功和生活积累的不足,实在是一种骗术。骗术是骗不了阅卷者的。二、题目自拟与作文话题高考作文有“题目自拟”的要求。但是相当多的考生放弃“自拟”的权利,以话题作文章的标题,这是并不太好的。1.题目自拟的意义标示写作的角度。话题,只是给了一个大的写作范围。如果以话题为文章标题,决定了应是“大题大作”。而在有限的时空内“大题大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必须“大题小作”。小作,选择一个特定的写作角度,开一个较小的口子,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自拟的题目就能标示这个写作角度。如“找回诚信”、“人贵有诚信”、“凭心灵选择”、“慎重选择”、“学会选择”、“走好了,不回头”等都可以明确地看出作者选择的写作角度。显示写作的个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人们常说“目以传神”,传什么“神”?传文章之神,传一种见识、一种感情、一种追求、一种精神,总之,传文章的神奇之处;也包含传作者的才气。这些都是文章个性的重要内涵。“赤兔之死”这一标题所显示的悲壮,“一个‘死囚’无悔的选择”所表现的坚定,“阿Q新传”所表现的嘲讽意味,“拍卖‘诚信’”所表现的荒诞,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文章的品位。一个优秀的文章配上好的题目,立刻显得魅力大增,牢牢地牵住读者的视线,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2002年,有一名考生叙写司马迁在一个长夜痛苦而悲壮的人生选择,题曰“历史从那一夜开始”。作者把“历史”说成“从那一夜开始”,很引人注目,引人思索:怎么会有这样的“一夜”?历史真会“从那一夜开始”吗?这是怎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夜”呢?又如“诗意的栖居”,用的是德国一位诗人的诗句作标题,已经使人看到一个恬然澄明的心灵,体会到某种诗意。作者又在文章前面加了一个醒目的题记:“让人痛苦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生活中无休止的选择。”文末写道:“让我们的灵魂可以在这功利的世界里有一处诗意的栖息地。”原来作者借这个题目表达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价值判断。题目与文章相得益彰。这样的题目,自然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品位,提高感染力。由此看来,放弃“自拟”的权利,简单地以话题作标题,完是放弃写作的高层次追求,也会让阅卷者在无数次的重复中感到厌烦。2.“题目自拟”的要求可以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基本要求是简洁明白。简洁指文字简练;明白指意思清楚。如“被移植了记忆的局长”(1999年)、“标准与答案”(2000年)、“诚信是本”(2001年)、“凭心灵选择”、“东坡的选择”“择善而从”(2002年),“放下感情的叶片”、“情感与真理”(2003)。这些题目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像“内心世界测试题及详解”,如果不看文章,简直不知所云,似乎不能算作好题目。较高要求是新颖而有灵气。如“伤心儿女”、(1999年)、“问世间情为何物”“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一毛钱与诚信”、“爱的守望者”、“握住我的手”、(2002年),“猫看”、“那树林,那人生”(2003)这些题都都给人以新鲜感,也有点灵气,都是很好的。文章的题目受文体的制约。上列题目都能清晰地体现出文体属性。题目自拟与作文的其他环节一样,都需要作者多动脑筋,有所追求。有一名考生的作文描述外婆身患癌症拒绝治疗的种种心理活动,文章写得感人,用的题目是“心灵的选择”,走出考场却以为“走题”了。其实只要改为“外婆心灵的选择”,就可以免除忧虑了。这样的事大致属于“非不能也,也不为也”。三、立意自定与文章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旨。一般说来,立意总是要自定的。如何在话题的范围内立意,这是一个大问题,这里不可能全面讨论,只讨论如何避免“撞车”。在立意上“撞车”就总体说在所难免。一个省几十万考生,生活经历大致相同,接受的教育大致一致,思维方式大致相类,这便是在所难免的主要原因。考试心态不大好,求稳求保险,也可能撞车。要想不撞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1.少喊口号,多写独特感悟有人以为化用政治口号,便是立意深刻。于是有人写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时时面临选择,只有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选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选择。”这个看法当然是正确的,是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但是在短短800字左右的文章中把它说得有血有肉确实不容易。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一大二空”,自然不能称为立意高远。张志新,30多年前的那场惊天动地所谓“革命”中的一个“死囚”,写她“无悔的选择”,弄得不好,就会简单地写成为真理而献身之类。而一考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悟张志新的心灵,用自己的心灵去写她面临的残酷的人生选择,写她遭受的种种迫害,用事实表达一种哲理的思索。于是得出结论:“子弹能结束她的思想,却不能结束真理。”作者用这样一首小诗来收束全文:“她把带血的头颅,掷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这种意味深长的结尾向人们宣示了一种生活哲理。这样的立意,其深刻感人的程度,是那种空洞的口号可以企及的吗?2.独辟蹊径,写出新的感悟语题给了一个大的写作范围,一般的收缩范围,难以独辟蹊径。只有把活题收缩到某一个具体的“点”上,并且避开众之所想,才可能有真正的独辟蹊径。譬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许多考生把它收缩到“创新”这个点上,在创新的意义上做文章,而一名考生写的《创新永恒》,却在“创新需要勇气,创新必须付出艰辛”上立意,写道:“因为新,才不平凡,才需要勇气,才需要付出。也因为新,才值得付出。”另一名考生写的《吐出自足成虹霓》,其立论的基础是倡导创新,但作者却从论述个性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创新的前提,向人们提出,生活的意义在于创新,创新的主体是有个性的人,创新的目的又是维护和尊重人的个性。相比较而言,这两篇文章的立意都是具有新鲜感的,也是比较深刻的。独辟蹊径,从思维的方式说,用的是发散思维,即对事物作多角度的思考,选择与众不同的写作角度,写出有创新意义的文章。3.逆向思维,写出独到认识从思维方法来看,在立意上创新,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顺向思维,向深处远处掘;二是逆向思维,即从反面想一想,这样往往会有新的发展。譬如大家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何可以想一想,成功是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否会成为失败之母?人们常说“忠言逆耳”,你可以想一想,忠言能否不逆耳,甚至忠言顺耳?又如“心灵的选择”,有人却写“学会放弃”,这也是逆向思维。这名考生写道:“面对种种选择,要学会放弃。放弃是另一种选择。”又说:“一经选择,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这时要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选项,还要放弃所有的遗憾和悔恨。放弃这些,是因为人生只能往前走。背负着多余的包袱,无疑让人走得累而慢,不是吗?”这样的见解就有点新意。运用逆向思维,在立意上有新的发现时,还得从正面作论证。你说“成功是失败之母”,就要阐说成功为什么会转向失败;你说“忠言顺耳”,你就要阐说怎样的“忠言”才能“顺耳”,怎样表述“忠言”才能“顺耳”,接受“忠言”感到“顺耳”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这样看来,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从本质上说,是殊途同归。4.汲取营养,追求新的高度有些考生平时阅读面比较宽,又善于汲取其精神成果融铸到文章中来从而使立意达到新的高度。每年都有这样的佼佼者。有一名考生写《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文中写道:“悲剧的美也不在情节以及演出的舞台效果,而存在于它给了我们怎样的心灵交融。悲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崇高的,其全部力量就在于在艰难的抉择面前,在他们崇高人格的支配之下,使他们的自由意志选择了崇高,虽然他们失败了,倒下了,但他们却可以无愧地被称为崇高。这也就是我所认识的悲剧美之所在。”很显然,这名考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