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_第1页
2024年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_第2页
2024年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_第3页
2024年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_第4页
2024年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库1.患者,男性,活动后胸闷、气短10年,近1周,夜间常憋醒,不能平卧。B超检查提示左房、左室、右室内径增大,心功能减低。肥大心肌发生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是A.肌球蛋白减少B.肌动蛋白减少C.心室顺应性降低D.线粒体数量减少E.兴奋收缩偶联障碍正确答案:C解析:患者活动后胸闷、气短,B超检查显示心脏各室内径增大且心功能减低,这是心肌肥厚的典型表现。心肌肥厚时,心肌细胞肥大,导致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阻,即心室顺应性降低,从而引发舒张功能障碍。因此,肥大心肌发生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是心室顺应性降低。

2.呼吸衰竭是指A.由内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病理过程B.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低氧血症C.PaO<60mmD.g的病理过程E.有呼吸困难的病理过程F.严重肺部病变引起的病理过程正确答案:B解析:呼吸衰竭是指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进而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伴有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这种病理过程通常影响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代谢和功能,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选项B“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低氧血症”准确描述了呼吸衰竭的定义。

3.下列有关呼吸衰竭的概念叙述不对的是A.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正常或伴有PaCO,增高的病理过程B.判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一般为PaO2<60mmHg,PaCO,>50mmHgC.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I型和高碳酸血症型II型D.呼吸衰竭患者(未经治疗时)可以只有PaCO2升高而没有PaO2降低E根据病程经过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正确答案:D解析:呼吸衰竭是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通常,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为PaO2低于60mmHg,PaCO2高于50mmHg。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I型)和高碳酸血症型(II型)。对于选项D,呼吸衰竭患者确实可能因严重通气障碍导致PaCO2升高,但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通常会伴随着PaO2的降低。因此,选项D的叙述是不准确的。

4.糖皮质激素不具有的作用是A.促进蛋白质分解和脂肪动员B.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C.稳定溶酶体膜D.促进葡萄糖的利用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正确答案:D解析:糖皮质激素是一种重要的调节物质,在机体内具有多种作用。它可以促进蛋白质分解和脂肪动员,为机体提供能量;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溶酶体膜,防止溶酶体破裂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确保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然而,糖皮质激素并不具有促进葡萄糖利用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升高血糖来为机体提供能量。

5.一位肠梗阻患者,恶心、呕吐、少尿、尿比重增高,眼窝凹陷,肢端湿冷,血压偏低,血清Na+正常。首选的补液种类应是A.5%葡萄糖溶液B.生理盐水C.平衡盐溶液D.5%氯化钠溶液E.20%葡萄糖溶液正确答案:C解析:患者肠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少尿、尿比重增高,眼窝凹陷、肢端湿冷、血压偏低等症状,提示存在缺水、血容量不足的情况。由于血清Na⁺正常,可判断为等渗性缺水。对于等渗性缺水,补液应首选平衡盐溶液,以补充丢失的等渗液体,纠正缺水状态。

6.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增高见于A.亚硝酸盐中毒B.O中毒C.心力衰竭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E.氰化钾中毒正确答案:E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高于静脉血,这是由于氧气在肺部被吸入并传递到血液中,随后在身体组织中被消耗。当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也处于正常范围时,若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异常增高,这通常指示着某种特殊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7.高钾血症最主要的发生原因是A.酸中毒B.使用C.﹣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D.洋地黄中毒E.肾排钾障碍F.摄钾过多正确答案:D解析: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包括酸中毒、使用某些药物(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可能间接影响钾平衡,但非最主要原因)、洋地黄中毒(虽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问题,但并非高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以及摄钾过多等。然而,最主要的发生原因是肾排钾障碍,即肾脏无法正常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离子,导致血钾浓度升高。

8.吸氧疗法对()引起的缺氧效果最好A.肺水肿B.失血性休克C.严重贫血D.氰化物中毒E.亚硝酸盐中毒正确答案:A解析:吸氧疗法是通过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来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改善组织缺氧状态。肺水肿时,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导致体内缺氧。此时给予吸氧,可以直接提高肺泡内的氧浓度,促进氧的弥散,有效缓解由肺水肿引起的缺氧。而其他选项如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氰化物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虽然也可能导致缺氧,但其主要机制并非单纯的气体交换障碍,因此吸氧疗法的效果可能不如对肺水肿那么显著。

9.下列不属于弥散障碍的特点的是A.可因肺泡膜面积减少引起B.可因肺泡膜厚度增加引起C.常在静息时就可引起明显的PaO2降低D.PaE.O2正常甚至低于正常F.严重时尤其在肺血流加快时可引起PaO2降低正确答案:C解析:弥散障碍的特点包括多种因素。首先,弥散障碍可因肺泡膜面积减少而引起,例如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或肺大疱等情况,均会导致肺泡膜面积减少,从而影响气体交换。其次,弥散障碍也可因肺泡膜厚度增加而引起,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情况,均会增加肺泡膜的厚度,导致气体弥散困难。此外,在弥散障碍的情况下,PaCO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通常正常甚至低于正常,这是因为机体为了维持酸碱平衡,会通过呼吸加深加快来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最后,在弥散障碍严重时,尤其在肺血流加快的情况下,如运动、发热或心衰等情况,会引起PaO₂(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这是因为血流加快而气体弥散速度未能相应增加,导致血液流经肺泡时未能充分氧合。

10.患者,女性,45岁,因乏力,面色苍白10年就诊。查体:P89次/min,R17次/min

BP100/75mmHg。面色苍白,头发干枯,指甲缺乏光泽、脆薄。心肺检查未见异常。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RBC4.41x1012/L,血红蛋白96g/L,红细胞压积33.0%,平均红细胞体积74.82ǃ,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1.82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91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5.6%,血小板216x109/L,WBC4.65x109/L,铁蛋白3.5ng/ml,叶酸13.3ng/ml,维生素B12,178pg/ml。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该患者可能存在的缺氧类型是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淤血性缺氧D.缺血性缺氧E.组织性缺氧正确答案:B解析:患者中年女性,面色苍白、头发干枯、指甲缺乏光泽且脆薄,以及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营养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偏低,红细胞压积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铁蛋白低,进一步证实贫血的存在,且考虑缺铁性贫血可能性大。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从而引发缺氧,这种缺氧类型被称为血液性缺氧。因此,该患者可能存在的缺氧类型是血液性缺氧。

11.热休克蛋白是A.暖休克时体内产生的蛋白B.只有高温作用下才合成的蛋白质C.应激原启动细胞基因转录而合成的一组蛋白质D.在低等生物生成的蛋白E.主要在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正确答案:C解析:热休克蛋白是一道涉及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题目。首先,我们知道热休克蛋白并非特指某种特定条件(如暖休克)下产生的蛋白,也不是仅在高温下才合成,更不是特定生物或细胞的专属产物。实际上,热休克蛋白是在细胞受到各种应激原(包括高温)作用时,通过启动细胞内的基因转录过程而合成的一组蛋白质。这一知识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因此,选项C“应激原启动细胞基因转录而合成的一组蛋白质”准确描述了热休克蛋白的本质,是正确答案。

12.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B.胰腺癌C.宫内死胎D.急性白血病E.大面积烧伤正确答案:A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病理过程,其最常见的触发疾病是败血症。败血症时,组织细胞损伤会释放出组织因子,这些组织因子能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凝血酶生成增加,从而引发DIC。因此,选项A败血症是引起DIC的最常见疾病。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激原可以是损伤性和非损伤性的B.应激可分为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C.应激时有多种内分泌变化D.全身适应综合征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E.出现应激反应的疾病称应激性疾病正确答案:E解析:应激原可以是损伤性和非损伤性的,应激也可以分为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应激时会有多种内分泌变化,全身适应综合征也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然而,出现应激反应的疾病并不直接称为应激性疾病,而是指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应激有一定的关联。因此,E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14.急性肾衰竭发病的中心环节是A.R降低B.囊内压增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体内儿茶酚胺增加E.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正确答案:A解析:急性肾衰竭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它反映了肾脏的滤过功能。在急性肾衰竭中,无论是少尿型还是非少尿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都会降低,这是急性肾衰竭发病的关键环节。因此,选项A“R降低”(这里的R通常指代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正确答案。

15.以PaO2<8kPa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化学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正确答案:E解析: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PaO2<8kPa,是依据氧离曲线的特性来确定的。氧离曲线描述了血氧分压(PaO2)与血氧饱和度(SaO2)之间的关系。当PaO2降至8kPa以下时,SaO2会显著下降,这意味着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大幅降低,组织将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从而导致严重缺氧。因此,这一标准是基于生理学和医学原理制定的,能够准确反映呼吸衰竭时氧气的供应状况。

16.因钠水潴留引发水肿的发生机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R降低B.肾血流重分布C.肾小球滤过分数降低D.醛固酮分泌增多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正确答案:C解析:在因钠水潴留引发水肿的发生机制中,肾小球滤过分数降低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当钠水潴留时,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而不是肾小球滤过分数降低。同时,肾血流会发生重分布,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多,以促进钠和水的重吸收,进一步加剧水肿。

17.应激是A.机体受强烈因素刺激所引起的病理性反应B.机体受强烈因素作用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全身性适应性反应C.由躯体性或情绪性刺激引起D.只有疾病时才出现的反应E.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18.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功能障碍最明显的系统是A.中枢神经系统B.心血管系统C.泌尿系统D.运动系统E.血液系统正确答案:A解析:在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的情况下,由于体内酸碱平衡严重失衡,导致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升高,进而影响到各个系统的功能。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对酸碱平衡的变化尤为敏感。当发生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最为明显,可能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如头痛、嗜睡、烦躁不安、昏迷等。因此,选项A中枢神经系统是正确答案。

19.参与应激反应的是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C.急性期反应蛋白D.热休克蛋白E.以上都是,但还不完全正确答案:E解析:应激反应是一个身体对压力或刺激的自然反应。在各种压力或刺激的情况下,身体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这些反应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激活,以及产生和释放急性期反应蛋白。同时,身体也会产生热休克蛋白来帮助修复受损的组织。因此,答案是E,参与应激反应的是以上选项,但还不完全。

20.下列不属于血液性缺氧原因的是A.煤气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硫化物中毒D.大量输入库存血E.大量输入碱性液正确答案:C解析:血液性缺氧通常是由血液中氧的携带或运输能力降低所导致的。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增多,影响氧的携带;亚硝酸盐中毒会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影响氧的结合与运输;大量输入库存血可能因血液中的抗凝剂、钾离子等成分增多,以及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影响氧的运输;大量输入碱性液可能导致血液pH值升高,影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而硫化物中毒主要导致的是细胞性缺氧,它是通过抑制细胞呼吸酶的作用,阻碍生物氧化过程,导致组织无法利用氧,而非血液性缺氧。因此,不属于血液性缺氧原因的是硫化物中毒。

21.关于失血性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D.微静脉收缩E.动﹣静脉短路收缩正确答案:E解析:失血性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主要涉及血管的收缩以维持血流量。具体来说,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以及微静脉均会发生收缩。而动-静脉吻合支(即动-静脉短路)在这一阶段是开放的,以便维持必要的血流量。因此,描述中动-静脉短路收缩是不正确的,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是E。

22.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正确答案:A解析: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发机体产生一系列调节性反应,使体温升高。这是机体对感染、炎症等病理状态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因此,选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正确描述了发热的生理机制。

23.左心衰竭时出现的变化是A.肝淤血B.胃肠淤血C.颈静脉怒张D.肺淤血水肿E.心性水肿正确答案:D解析:左心衰竭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导致左心室射血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进而引起左心房压力增高。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左心房压力增高会导致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肺静脉内,进而发生肺淤血水肿。

24.心肌顿抑的最基本特征是缺血﹣再灌注后A.心肌细胞坏死B.代谢延迟恢复C.结构改变延迟恢复D.舒缩功能延迟恢复E.心功能立即恢复正确答案:B解析:心肌顿抑是指心肌细胞在经历短暂缺血后,虽然恢复血流灌注,但其功能并未立即恢复的现象。其基本特征是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代谢活动延迟恢复,这包括能量代谢、离子平衡等方面的恢复过程。这种代谢延迟恢复是导致心肌顿抑期间心肌舒缩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因此,选项B“代谢延迟恢复”是心肌顿抑的最基本特征。

25.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A.兴奋性增高,肌肉松弛无力B.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无力C.兴奋性增高,肌肉弛缓性麻痹D.兴奋性下降,肌肉弛缓性麻痹E.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肢体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麻痹正确答案:E解析: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上。初期,由于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内钾离子与细胞外钾离子的浓度差减小,导致细胞膜的去极化,使得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肢体刺痛、感觉异常。随后,由于细胞膜持续去极化,钠离子通道失活,细胞无法再产生动作电位,导致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进而出现肌无力、麻痹的症状。因此,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伴随肢体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麻痹。

26.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减少最明显的部位是A.细胞内液B.细胞间液C.血浆D.各部体液都明显减少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解析:高渗性脱水时,由于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促使患者大量饮水,导致细胞外液得到部分补充。但由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对较低,水分会由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以维持体液渗透压的平衡。因此,在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减少最明显的部位是细胞内液。

27.PaO2低于()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A.10.0kPa(75mmHg)B.8.0kPa(60mmHg)C.6.7kPa(50mmHg)D.5.33kPa(40mmHg)E.4.0kPa(30mmHg)正确答案:B解析:PaO2(动脉血氧分压)是反映个体呼吸功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当PaO2降低至某一临界值时,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这是一种生理性的代偿反应。具体而言,当PaO2低于8.0kPa(60mmHg)时,会触发这一反射机制,以尝试提高血氧水平。

28.宫内死胎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B.激活凝血因子XII激活C.红细胞大量破坏D.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引起E.IF.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及凝血酶原正确答案:A解析:宫内死胎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组织因子(即凝血因子III)进入血液循环。这些组织因子会触发凝血过程,导致广泛的微血栓形成,进而引发DIC。

29.应激时可以分泌减少的内分泌是A.儿茶酚胺B.TC.糖皮质激素D.胰高血糖素E.胰岛素F.抗利尿激素正确答案:D解析: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适应外界刺激。其中,胰岛素的分泌会减少,这是因为应激时机体需要动员能量储备,而胰岛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原合成和储存,降低血糖,与应激时的生理需求相反。而其他选项如儿茶酚胺、T(可能指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以及抗利尿激素在应激时通常会分泌增加,以应对机体的紧急需求。因此,应激时可以分泌减少的内分泌是胰岛素。

30.下列有关水中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清Na+浓度<130mmol/LB.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C.低渗性液体主要在细胞外液潴留D.细胞外液量增多,血液稀释E.血浆渗透压<280mmol/L正确答案:C解析:水中毒发生时,机体摄入水分过多,导致细胞外液量增多,血液被稀释,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均降低,通常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这种低渗状态会使得水分子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液,包括脑细胞和肺细胞,从而引发肺水肿和脑水肿等严重后果。而选项C描述的低渗性液体主要在细胞外液潴留,与水中毒的实际病理生理过程不符,水中毒时低渗性液体并非主要在细胞外液潴留,而是会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水肿。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描述。

31.下列最符合心力衰竭概念的是A.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B.静脉回心血量超过心排血量C.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D.心功能障碍引起大小循环充血E.伴有肺水肿和肝(脾)大、下肢水肿的综合征正确答案:C解析: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因此,最符合心力衰竭概念的是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32.支气管肺炎引起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短路增加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阻塞性通气障碍D.限制性通气障碍E.弥散障碍正确答案:B解析:支气管肺炎引起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涉及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在正常情况下,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保持平衡,以确保有效的气体交换。然而,在支气管肺炎等肺部疾病中,由于炎症、分泌物增多或肺泡部分实变,导致部分肺泡的通气功能受损,而血流仍正常通过,造成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这种失调使得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导致血氧分压降低,进而引发I型呼吸衰竭,即低氧性呼吸衰竭。因此,选项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正确答案。

33.下述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是A.糖尿病B.休克C.呼吸心跳骤停D.呕吐E.腹泻正确答案:D解析:代谢性酸中毒是指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或碱性物质过少所致的酸碱平衡紊乱。呕吐主要导致的是消化液的大量丢失,其中含有较多的碱性物质,如胃液中的HCl。因此,呕吐主要影响的是碱的丢失,而不是酸,所以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而其他选项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休克(乳酸酸中毒)、呼吸心跳骤停(缺氧导致的酸中毒)以及腹泻(大量碱性肠液丢失可致酸中毒)均有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34.在急性肾衰竭患者少尿期或无尿期,需紧急处理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氯血症B.低钠血症C.低钙血症D.高镁血症E.高钾血症正确答案:E解析:在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少尿期或无尿期,由于肾脏排泄功能受损,钾离子无法正常排出,易导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威胁在于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音低钝,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停搏于舒张期,出现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等严重后果。因此,需紧急处理电解质紊乱中高钾血症的情况。

35.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PaO随年龄的增长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化C.PaO2<8kPa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较年轻人低是因通气/血流不平衡的肺泡增多E.由于CO2弥散很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正确答案:B解析:血气特点中,正常人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会随年龄的增长有所降低,这是由于肺部功能和身体代谢的变化所导致的,选项A描述了这一特点。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明显变化,因此选项B的叙述是不正确的。PaO2低于8kPa(60mmHg)虽可能是呼吸衰竭的指征,但并非绝对,还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判断,选项C表述正确。老年人由于肺部功能下降,可能出现通气/血流比例失衡的肺泡增多,导致PaO较年轻人低,选项D解释了这一现象。CO2在血液中的弥散速度非常快,因此动脉血中的CO2分压(PaCO2)与肺泡气中的CO2分压(PACO2)在正常情况下是相等的,选项E描述了这一血气特点。

36.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淋巴回流清除过多的组织液C.静脉端的液体静压下降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E.血管口径增大正确答案:D解析:微血管壁受损后,其通透性会增强,这使得血管内的蛋白质能够进入组织间隙。蛋白质的进入会导致组织间隙的胶体渗透压增高,进而使得更多的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形成水肿。因此,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37.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条件是A.再灌注区存在功能可恢复的心肌细胞B.缺血时间长C.缺血心肌数量多D.缺血程度重E.再灌注恢复速度快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再灌注区存在功能可恢复的心肌细胞。因为只有存在这样的细胞,才有可能在再灌注时出现电生理异常,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其他选项如缺血时间长、心肌数量多、缺血程度重、再灌注恢复速度快等,并非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条件。

38.与"功能性分流"不符的是A.又称静脉血掺杂B.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肺也有功能性分流D.IE.引起功能性分流F.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O2降低PG.O2升高正确答案:D解析:功能性分流是指肺泡通气和血流量的不匹配所导致的肺泡通气不足或血流不足,进而使得部分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内,降低了动脉血的氧分压。分析各选项:

39.某手术患者术后禁食7d,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葡萄糖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易发生A.高钾血症B.低钾血症C.高钠血症D.低钠血症E.低钙血症正确答案:B解析:患者手术后禁食7天,期间仅通过静脉输入大量的5%葡萄糖来维持机体需要。葡萄糖输入体内后,会被代谢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伴随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这一过程中,胰岛素会促进细胞对钾离子的摄取,导致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浓度降低。此外,由于患者长时间未进食,钾离子的摄入也严重不足。综合以上因素,患者最易发生低钾血症。

40.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患者不会出现A.脱氧血红蛋白减少B.回心血量减少C.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静脉萎陷D.出现少尿甚至无尿E.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正确答案:A解析:休克淤血性缺氧期,也称为休克进展期或可逆性失代偿期,此阶段患者由于微循环淤血,导致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而后括约肌仍处于收缩状态,大量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网内,使得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进一步降低,血压下降。同时,由于组织缺氧,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髓质及脑垂体功能加强,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分泌增加,使得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这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会导致患者出现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静脉萎陷;回心血量减少;肾脏因血液灌注不足而出现少尿甚至无尿;以及因脑组织缺氧而出现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而脱氧血红蛋白增加是组织缺氧的直接表现,因此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患者不会出现脱氧血红蛋白减少。

41.机体对钾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A.肠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B.肾的调节和皮肤的调节C.肾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D.皮肤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E.肾的调节和肠的调节正确答案:C解析:机体对钾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肾脏的排泄功能和钾离子在细胞内外的转移。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钾离子的排泄量,来维持体内钾离子的平衡。同时,钾离子也可以在细胞内外进行转移,以适应机体对钾的需求变化。因此,机体对钾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肾的调节和钾的跨细胞转移。

42.血液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B.血红蛋白缓冲系统C.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D.磷酸盐缓冲系统E.血浆蛋白缓冲系统正确答案:A解析:在血液中,存在多种缓冲系统以维持酸碱平衡,其中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最为重要。该系统主要由血浆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组成,通过缓冲对的形式,能够有效抵抗血液中酸碱物质的增减,从而保持血液pH值的相对稳定。因此,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在血液缓冲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

43.某产妇宫内妊娠40周,分娩一活男婴,但因子宫破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诱发DIC,其主要诱因是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B.微循环障碍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血中凝血因子减少E.纤溶活性增高正确答案:C解析:产妇在分娩后,特别是经历了如子宫次全切除这样的重大手术,其血液系统往往会发生变化。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病理过程,它可以在多种情况下被诱发。在本题中,考虑到患者刚经历了手术,其血液很可能因为手术应激和创伤而处于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是DIC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因为它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DIC。因此,选项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正确答案。

44.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不减少D.常引起PaO2降低,而PaE.O2不升高F.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降低,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正确答案:E解析: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涉及部分肺泡通气或血流的异常。这种失调是肺部病变导致呼吸衰竭的关键机制,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肺的总通气量可能并不减少。这种比例失调会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不会升高。在气管阻塞的情境下,如果总肺泡通气量降低而肺血流量保持不变,也会出现这种比例失调。选项E中的表述“而PaE.O2不升高”是不正确的,因为这里的“PaE.O2”似乎是一个打字错误或格式问题,正确的应该是PaCO2,且在这种情况下PaCO2是不升高的,而不是PaO2不升高。因此,E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45.肝功能障碍时容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肝素产生增多B.凝血因子产生减少C.血小板产生减少D.毛细血管壁受损E.纤溶酶产生增多正确答案:B解析:肝功能障碍时,肝脏的合成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尤其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如FⅡ、FⅦ、FⅨ和FⅩ)的产生减少。这些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的减少会导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出血。因此,肝功能障碍时容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凝血因子产生减少。

46.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的最基本机制是A.发热使代谢增加B.内毒素抑制心功能C.心率加快使冠脉血流减少D.外呼吸功能障碍E.心肌耗氧量增加或供氧量减少正确答案:E解析:上呼吸道感染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心脏功能,但诱发心力衰竭的最基本机制是心肌耗氧量增加或供氧量减少。这一变化可直接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其他选项如发热使代谢增加、内毒素抑制心功能、心率加快使冠脉血流减少以及外呼吸功能障碍,虽然也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是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的最基本机制。

47.急性期反应蛋白A.是应激时血浆中增加的蛋白质B.是正常血浆中没有的蛋白质在应激时出现C.是能与肺炎双球菌荚膜C﹣多糖体反应的蛋白D.是损伤性应激原作用时短期内血浆中含量发生变化的蛋白质E.是由体内各种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理解。急性期反应蛋白是指在损伤性应激原作用时,短期内血浆中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蛋白质。它们主要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帮助机体应对各种损伤性刺激。选项A描述的是应激时血浆中增加的蛋白质,但并未特指短期内含量发生变化的蛋白质,因此不够准确。选项B描述的是由体内各种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这个描述过于宽泛,并不特指急性期反应蛋白。选项C准确描述了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定义,即在损伤性应激原作用时,短期内血浆中含量发生变化的蛋白质。选项D描述的是能与肺炎双球菌荚膜C.-多糖体反应的蛋白,这与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定义不符。选项E描述的是正常血浆中没有的蛋白质在应激时出现,这个描述也不符合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定义。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48.心力衰竭时血液灌流量减少最显著的器官是A.皮肤B.肝脏C.骨骼肌D.脑E.肾脏正确答案:E解析:在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血液灌流量减少。其中,肾脏对血流量的变化尤为敏感,因为肾脏需要足够的血流量来维持其滤过和排泄功能。当心力衰竭发生时,肾脏的血液灌流量会显著减少,这可能导致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相比之下,其他器官如皮肤、肝脏、骨骼肌和脑,虽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血液灌流量减少的程度不如肾脏显著。因此,心力衰竭时血液灌流量减少最显著的器官是肾脏。

49.患者,女性,77岁,肺源性心脏病10年。8d前因受凉后出现畏寒,体温升高到38.5℃,伴咳嗽、咳痰,痰为黄色脓性痰。对该患者处理方式是A.可不急于解热B.必须及时解热C.使用镇静剂D.可采用人工发热疗法E.进行物理降温正确答案:B解析:老年女性患者,有肺源性心脏病史,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色脓性痰,考虑为肺部感染。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且有基础疾病,发热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发或加重心衰等症状,因此必须及时解热,以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50.某男性患者患慢性肾炎4年,近日因不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诱发DIC,其主要机制是A.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入血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D.肝素抗凝活性减弱E.使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加正确答案:C解析: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慢性肾炎患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可能会诱发DIC,其主要机制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导致对促凝血物质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引发DIC。

51.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对抗乙酰胆碱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C.干扰三羧酸循环D.阻碍糖酵解E.对抗谷氨酸正确答案:B解析:假性神经递质是指在某些病理条件下,体内产生的某些物质在化学结构上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但生理效应却截然不同。这些物质能够取代正常的神经递质,从而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正常功能,产生毒性作用。

52.失血性休克早期的微循环灌流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多流,灌大于流D.灌而少流,灌大于流E.不灌不流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失血性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特点的理解。失血性休克时,由于血容量减少,机体为了维持血压,会代偿性地收缩微循环血管,导致微循环灌流减少,即“少灌”。同时,由于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但为了满足组织对氧的需求,部分毛细血管会开放,使得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相对增多,即“少灌少流,灌少于流”。因此,选项A正确描述了失血性休克早期的微循环灌流特点。

53.肾毒物作用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A.肾血管损害B.肾小球病变C.肾间质纤维化D.肾小管坏死E.肾间质水肿正确答案:D解析:肾毒物作用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重吸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并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在肾毒物的作用下,肾小管细胞可能发生坏死,导致其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发急性肾衰竭。因此,选项D肾小管坏死是正确答案。

54.高钾血症最严重的危害在于A.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肌肉震颤B.心室纤颤,心跳骤停C.引起酸中毒D.使呼吸肌麻痹,呼吸停止E.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肌肉麻痹正确答案:B解析: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威胁在于其对心脏功能的严重影响。当血钾浓度显著升高时,会对心脏产生毒性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心室纤颤和心跳骤停,这是高钾血症最严重的危害。其他选项所描述的症状,虽然也可能与高钾血症有关,但并非其最严重的后果。

55.高渗性脱水患者早期一般存在的表现是A.皮肤弹性差B.口渴C.脉搏细速D.血压下降E.静脉塌陷正确答案:B解析:高渗性脱水患者由于体内水分相对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在脱水早期,患者最典型的表现是口渴,这是因为身体缺水引起的自然反应,促使患者主动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其他症状,但在早期阶段,口渴是最先出现且较为明显的表现。

56.水肿一般是指A.体重增加B.细胞外液增多,钠浓度降低C.细胞内液增多,钾浓度降低D.细胞间液增多,钠浓度无明显变化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水肿概念的理解。在医学中,水肿通常指液体在组织间隙的异常积聚。细胞间液增多且钠浓度无明显变化是水肿的常见表现。A选项体重增加不一定是水肿;B选项钠浓度降低不符合常见情况;C选项细胞内液增多并非水肿的典型特征。所以答案是D。

57.下列情况中引起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的是A.剧烈运动后B.妇女月经前期C.妇女妊娠期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正确答案:D解析:过热是指体温调节机构失控或调节障碍导致的被动性体温升高。这种情况通常与产热器官功能异常有关,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导致产热增多,进而引发体温升高,属于过热的情况。而剧烈运动后、妇女月经前期、妇女妊娠期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通常属于生理性或病理性体温升高,但不属于体温调节机构失控或调节障碍引起的过热。

58.男性,50岁。主诉右上腹不隐痛2周,始于缺乏并有呕吐。体检:T37.6℃,神志恍惚,皮肤轻度黄染,肝脏肋下一指软。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A.肝性脑病B.肾衰竭C.应激性溃疡D.肠梗阻E.肠道感染正确答案:A解析:患者中年男性,出现右上腹隐痛、呕吐、体温略高、神志恍惚、皮肤轻度黄染等症状。肝脏肋下一指软可能表明肝脏存在病变。考虑到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和)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结合患者症状,如神志恍惚和皮肤黄染,这与肝性脑病的症状相符合,因为肝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起重要作用,肝功能障碍可导致胆红素升高,从而出现皮肤黄染。因此,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肝性脑病。

59.与"死腔样通气"不符的是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可见肺内散性血管内凝血时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E.因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正确答案:D解析: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导致肺泡无效腔气量增大,进而引起PaO2降低。在病理情况下,如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出现死腔样通气。当死腔样通气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由于死腔样通气导致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肺泡为死腔样通气而其余肺泡血流多而通气少,进一步加重PaO2的降低。然而,在正常人肺中,并不存在死腔样通气的情况。

60.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其作用是A.抑制糖异生B.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C.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D.稳定溶酶体膜,防止溶酶体酶外漏E.激活磷脂酶的活性正确答案:D解析: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应对外界压力。其中,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会显著增多。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激激素,其主要作用之一是稳定溶酶体膜,从而防止溶酶体酶的外漏。溶酶体酶若外漏,会分解细胞内的各种组分,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对细胞造成损伤。因此,糖皮质激素的这一作用对于维护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1.DIC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微循环障碍B.淋巴结肿大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沃﹣弗综合征E.出血正确答案:B解析: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病理过程,其临床表现多样。微循环障碍是DIC的典型表现之一,由于凝血机制的异常,导致微循环中血栓形成,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也是DIC的重要表现,由于微血栓形成,红细胞在通过时受到机械性损伤而破裂。沃﹣弗综合征,即器官内出血性坏死,是DIC的严重后果之一。出血也是DIC的常见症状,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和纤溶亢进,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而淋巴结肿大并非DIC的临床表现,它通常与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疾病相关。因此,选项B淋巴结肿大不属于DIC的临床表现。

62.属于发热激活物的物质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B.白细胞介素﹣1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E.细胞炎症蛋白﹣1正确答案:A解析:发热激活物是指能够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的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其中的一种,当它们作用于机体时,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进而引起发热反应。而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细胞炎症蛋白-1等,虽然都是重要的炎症介质,但它们主要是在内生致热源产生后,参与发热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而非直接作为发热激活物。

63.产生脱水热的主要原因是A.散热减少B.产热增加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D.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E.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脱水热产生原因的理解。脱水热主要是由于体内水分减少,导致汗液分泌减少,进而影响散热功能,使得身体散热减少,体温升高。选项C“散热减少”直接指出了脱水热的主要原因。其他选项虽然与体温调节有关,但不是脱水热产生的主要原因。

64.患者,男性,65岁,因慢性肾衰竭就诊,血气分析结果:pH7.28,PaCO232mmHg,HCO317mmol/L。该患者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判断。患者血气分析中,HCO317mmol/L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同时,PaCO232mmHg虽降低,但降低程度相对较小,不足以构成呼吸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综合判断,最可能是单纯的代谢性酸中毒。

65.患者,男性,25岁,鼻塞、流涕、轻微咳嗽、体温38℃,近1d自觉畏寒,伴有寒战。该患者目前的状态,符合A.血液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断升高B.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断升高C.血液温度等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再升高D.血液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开始回降E.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开始回降正确答案:B解析:该患者表现为鼻塞、流涕、轻微咳嗽、体温升高至38℃,并伴有畏寒和寒战,这是典型的发热初期症状。在体温调节机制中,体温调定点是一个关键概念,它设定了体温的“正常”水平。当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如寒战,以增加产热,从而使体温升高至调定点水平。因此,该患者目前的状态是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且由于畏寒和寒战等症状,体温正在不断升高。

66.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发因素是A.人体组织蛋白分解产氨增多B.肌肉活动产生氨增多C.胃肠道出血D.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多E.胃肠道运动增强正确答案:C解析: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发因素是胃肠道出血。当胃肠道出血时,肠道内的血液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这些氨随后被吸收入血,导致血氨水平升高。其他选项如人体组织蛋白分解产氨增多、肌肉活动产生氨增多、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多以及胃肠道运动增强,虽然也可能影响血氨水平,但并不是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常见诱发因素。

67.大手术后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是A.细菌感染B.病毒感染C.类固醇产物D.体内组织的破坏E.抗原抗体复合物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大手术后发热原因的理解。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切割、缝合等操作,会导致体内部分组织的破坏。这些被破坏的组织在吸收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引起术后发热,这是大手术后常见的生理现象。因此,体内组织的破坏是大手术后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

68.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是A.组织凝血因子大量入血B.凝血酶生成增加C.纤溶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D.凝血因子XII的激活E.凝血因子V的激活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DIC发病关键环节的理解。DIC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凝血酶生成增加是关键。凝血酶能激活多种凝血因子,引发凝血反应。A选项组织凝血因子大量入血并非关键;C选项纤溶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主要与纤溶有关;D选项凝血因子XII的激活不是关键环节;E选项凝血因子V的激活也不是导致DIC发病的关键。所以答案选B。

69.心室顺应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心室舒缩活动不协调B.容量负荷过度C.压力负荷过度D.心肌缺血缺氧E.室壁厚度和室壁组成成分改变正确答案:E解析:心室顺应性是指心室在舒张期对血液充盈的容纳能力。当室壁厚度增加或室壁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如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等,会导致心室壁僵硬,从而使得心室在舒张期对血液的容纳能力下降,即心室顺应性降低。因此,室壁厚度和室壁组成成分的改变是心室顺应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70.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应及时应用A.肝素B.氨甲苯酸C.6﹣氨基己酸D.鱼精蛋白E.维生素K正确答案:A解析:在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凝期,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此时,应及时应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以阻止凝血过程的进一步恶化,并促进纤溶系统的恢复。肝素作为一种抗凝剂,能够有效地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凝血反应,防止血栓形成,并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

71.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B.组织损伤或坏死C.病毒感染D.细菌感染E.恶性肿瘤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常见的发热病因。在医学领域,发热病因众多。细菌感染是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因为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会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而其他选项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组织损伤或坏死、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等虽也可能导致发热,但发生率相对低于细菌感染。综上所述,答案选D。

72.下列反映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是A.pB.PaC.O2D.S正确答案:B解析:在评估酸碱平衡的呼吸因素时,主要关注的是与呼吸相关的酸碱指标。其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可以推断出呼吸功能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因此,反映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是PaCO₂,对应选项B。

73.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A.增加肺泡通气量B.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C.肾小管分泌D.+、NE.+增加F.血浆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进行缓冲G.肾重吸收[H.O]减少正确答案:B解析: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由于肺部排酸功能障碍,导致体内二氧化碳蓄积,引起血液pH值下降。此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通过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来对抗酸中毒。这一机制涉及细胞内的缓冲对,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它们能够吸收过多的氢离子,从而减轻酸中毒的程度。因此,选项B“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是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

74.各种类型休克共有的最主要特征是A.心排血量降低B.动脉血压降低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D.外周阻力降低E.外周阻力升高正确答案:C解析:休克是一个紧急和危重的临床状况,其本质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不同类型的休克(如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具有不同的触发因素和病理生理机制,但它们共同的主要特征是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这种灌流量的减少会导致细胞缺氧、代谢障碍,严重时甚至引发器官功能衰竭。因此,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是各种类型休克共有的最主要特征。

75.输液反应引起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A.变态反应B.内毒素污染C.外毒素污染D.真菌污染E.支原体污染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输液反应发热原因的知识。输液反应中,内毒素污染是导致发热的常见原因。内毒素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进入人体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发热。A选项变态反应通常不是输液反应发热的主要原因。C选项外毒素污染较少见。D选项真菌污染和E选项支原体污染在输液反应中也并非多数情况。所以答案选B。

76.发热患者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正确答案:B解析:发热患者由于高热、脱水、食欲下降等原因,常导致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积累,如乳酸、丙酮酸等,进而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这是发热患者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77.低张性缺氧又称为A.血液性缺氧B.乏氧性缺氧C.组织性缺氧D.循环性缺氧E.缺血性缺氧正确答案:B解析:低张性缺氧是由于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肺通气不足、肺换气功能障碍等引起的,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最终导致的缺氧类型。这种缺氧又称为乏氧性缺氧,是因为环境中氧气供应不足或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吸入的氧气减少,从而引发缺氧状态。

78.影响血氧饱和度(SO2)的最主要因素是A.血液pB.血液稳定C.血液D.O2分压E.血液氧分压F.红细胞内2,3-G.PH.含量正确答案:D解析:血氧饱和度(SO₂)是指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血液氧分压**(也即O₂分压),它反映了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血液氧分压越高,血氧饱和度通常也越高。

79.有关急性期反应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多数是蛋白质B.有的增多,有的减少C.非特异性变化D.正常血中含量一般较低E.体内只有肝细胞能合成正确答案:E解析:急性期反应物是指在机体发生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一些蛋白质的浓度迅速发生变化的一类物质。这些反应物不仅可由肝细胞合成,还可由其他细胞如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合成。因此,选项E“体内只有肝细胞能合成”是不正确的叙述。

80.急性轻度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A.兴奋性增高,肌肉松弛无力B.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无力C.兴奋性增高,肌肉弛缓性麻痹D.兴奋性下降,肌肉弛缓性麻痹E.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肢体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麻痹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急性轻度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会降低,因为钾离子在神经肌肉传导中起重要作用,低钾会减少这种传导,导致肌肉松弛无力。所以,正确答案是B,即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无力。

81.肝功能不全是指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B.肝脏合成功能障碍C.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D.肝脏解毒功能障碍E.肝细胞广泛坏死正确答案:C解析:肝功能不全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肝脏在多种功能上的受损。这包括但不限于分泌、合成、解毒等功能。然而,这些具体的功能受损往往是肝细胞功能障碍的结果,表现为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因此,肝功能不全最准确的定义是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选项C是正确答案。

82.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表述错误的是A.由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呼吸衰竭B.常出现型呼吸衰竭C.由于肺直接损伤(如静脉注射油酸)和全身性病理过程(如休克)引起D.发展很快,病情严重的病理过程E.只发生于成人不发生于儿童正确答案:E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呼吸衰竭,它可以由肺的直接损伤(如静脉注射油酸)或全身性病理过程(如休克)引发。此病症发展迅速,病情严重,且不仅限于成人,儿童也可能发生。因此,选项E“只发生于成人不发生于儿童”的表述是错误的。

8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A.IL-3B.IL-6C.ID.NE.TNF.MIP-1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内生致热原的相关知识。内生致热原是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由体内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常见的有IL-6、TNF、MIP-1等。而IL-3不属于内生致热原。通过对这些常见内生致热原的了解,可判断出答案为A选项。

84.下列物质中导致的缺氧不属于组织性缺氧的是A.核黄素缺乏B.亚硝酸盐C.维生素D.蔡醌E.氰化钾正确答案:B解析:组织性缺氧是指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核黄素缺乏、维生素缺乏、蔡醌、氰化钾均会影响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从而导致组织性缺氧。而亚硝酸盐导致的缺氧则属于血液性缺氧,因为它影响的是血液中氧的运输,而非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因此,不属于组织性缺氧的是亚硝酸盐导致的缺氧。

85.高钾血症时较为特征性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是A.QRS波低宽B.P波低宽C.T波高尖D.P-R间期延长E.ST段低平正确答案:C解析:在高钾血症的情况下,由于血清钾浓度升高,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出特征性的变化。其中,T波高尖是高钾血症时较为典型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T波的振幅增高且形态尖锐。这种变化是由于心肌细胞复极时钾离子外流受阻,导致复极时间延长和复极电位升高所致。

86.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的防御意义主要为A.增心率和心收缩力B.促进许多激素分泌C.保证心、脑、骨骼肌的血供和氧供与能量需求D.防止炎症反应失控E.血液重分布正确答案:C解析:在应激状态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会被激活,导致一系列生理反应,以适应外界的紧急状况。这些反应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确保心、脑、骨骼肌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和氧供,以及满足它们的能量需求。这是机体在应对紧急情况时,为了保证生命核心功能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

87.机体缺血﹣再灌注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是A.钙超载B.无复流现象C.预适应D.心肌顿抑E.自由基产生过多正确答案:B解析:机体在缺血后再灌注的过程中,会触发一系列生理反应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带来的损伤,这种内源性的保护机制被称为预适应。预适应通过多种机制,如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反应等,来保护机体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一步影响。因此,选项C预适应是机体缺血-再灌注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而选项A钙超载、选项B无复流现象、选项D心肌顿抑、选项E自由基产生过多,均是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理现象或结果,而非内源性保护机制。

88.患者,男性,醉酒后自觉胸骨后压榨样闷痛,无放射痛,持续2h无缓解入院就诊。心动超声提示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该患者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之无关的因素是A.TP供给不足B.心肌细胞死亡C.a2+复位延缓D.肌浆网E.a+释放能力下降F.肌钙蛋白活性下降正确答案:C解析: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情况下,心肌收缩性减弱与多种因素有关。TP供给不足会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收缩功能减弱。心肌细胞死亡会直接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肌浆网是心肌细胞内储存和释放钙离子的结构,其功能异常会影响心肌的收缩。a+释放能力下降和肌钙蛋白活性下降均会影响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进而减弱心肌收缩性。而a2+复位延缓主要与心肌舒张过程相关,与心肌收缩性减弱无直接关系。因此,该患者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之无关的因素是a2+复位延缓。

89.关于应激原,下列叙述不对的是A.任何体内外刺激均可成为应激原B.同一应激原对不同的人可导致不同的应激反应C.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应激才有良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之分D.应激原必须有一定的强度E.应激原对健康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答案:C解析:应激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可以是任何体内外刺激。同一应激原对于不同的人,由于其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的应激反应。应激原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应激原对健康的作用具有双重性,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而过度的应激则可能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关于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并非仅由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应激才有此区分,其他因素导致的应激同样可以划分为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

90.缺血再灌注时钙超载的主要原因是A.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B.Na+-Ca2+反向转运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D.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E.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正确答案:B解析:缺血再灌注时,由于组织缺血导致细胞内pH值下降,在再灌注时pH值迅速恢复正常,这种pH值的反常变化会引起细胞膜上的Na+-Ca2+交换异常,具体表现为Na+-Ca2+反向转运增强,导致细胞外钙离子大量内流,形成钙超载现象。

91.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不包括A.烧伤B.严重的创伤C.大面积心肌梗死D.大失血E.频繁呕吐、腹泻正确答案:C解析: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其常见原因包括烧伤导致体液大量渗出、严重创伤引起大量出血、大失血直接减少血容量、频繁呕吐和腹泻导致体液丢失过多等。而大面积心肌梗死主要影响的是心脏的血液供应和心肌功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可能引发心源性休克,而非低血容量性休克。

92.患者,男性,35岁,建筑工人。下午工地作业时突然头昏、恶心及呕吐,体温39℃,诊断为中暑。该患者的体温升高属于A.发热B.过热C.生理性体温升高D.正常E.其他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中暑患者体温升高类型的判断。在医学中,发热是因致热原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而过热是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或障碍引起。该患者中暑,体温调节机制紊乱,其体温升高属于过热。生理性体温升高和正常情况均不符合,其他选项也不准确。

93.患者,女性,67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0年,入院查血肌酐708μmol/L,Hb80g/L。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血钙1.66mol/L,患者主诉周身疼痛,行走困难,患者发生了A.感冒B.体内毒素作用C.营养不良D.肾性骨病E.摔伤正确答案:D解析:患者为老年女性,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10年,入院检查显示血肌酐显著升高(708umol/L),提示肾功能受损严重,属于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阶段。血红蛋白(Hb)为80g/L,表明患者存在贫血;肾小球滤过率(GFR)为30ml/min,进一步证实肾功能严重受损;血钙偏低(1.66mol/L,但此处单位可能应为mmol/L),提示可能存在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主诉周身疼痛、行走困难,结合其肾功能不全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这些症状最可能是肾性骨病(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表现。肾性骨病是由于肾功能障碍导致的骨代谢异常,表现为钙、磷代谢紊乱、骨骼疼痛和病理性骨折等。A选项“感冒”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与患者的描述不符。B选项“体内毒素作用”虽然与肾功能不全有关,但不足以解释患者的骨骼症状。C选项“营养不良”可能是肾功能受损的一个表现,但不是患者主要骨骼症状的直接原因。E选项“摔伤”没有相应的病史或临床证据支持。因此,最合理的诊断是D选项“肾性骨病”。

94.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的主要机制是A.钠离子内流减少B.氯离子内流减少C.氢离子外流减少D.钾离子外流减少E.钙离子内流减少正确答案:E解析:心肌兴奋-收缩偶联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钙离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心肌细胞中,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负责触发肌肉收缩。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会通过特定的离子通道导致钙离子内流增加,进而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心肌收缩。因此,钙离子内流减少会直接导致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影响心肌的正常收缩功能。选项E“钙离子内流减少”正是描述了这一关键机制。而其他选项中的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钾离子,虽然也在心肌细胞中有其特定的生理作用,但并不是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的主要机制。

95.下列不属于缺氧性细胞损伤表现的是A.细胞内Na+增多B.K+外流增多C.Ca2+外流增多D.ATP生成减少E.细胞内pH降低正确答案:C解析:缺氧性细胞损伤时,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会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得离子平衡失调。具体表现为细胞内Na+增多和K+外流增多,这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功能受损,无法维持正常的离子浓度梯度。同时,ATP生成减少反映了细胞能量代谢的障碍。细胞内pH降低则是由于缺氧导致细胞代谢产生酸性物质积累。而Ca2+通常是在细胞受损时内流增多,而非外流增多,因此Ca2+外流增多不属于缺氧性细胞损伤的表现。

96.下述关于缺血﹣再灌注的说法,叙述错误的是A.缺血﹣再灌注必然引起组织损伤B.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种属和器官普遍性C.自由基和钙超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发生机制D.預适应可减轻或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E.缺血﹣再灌注可引起细胞凋亡正确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缺血-再灌注相关知识的理解。缺血-再灌注不一定必然引起组织损伤,有时预适应可减轻或预防损伤。自由基和钙超载是其主要发生机制,且损伤具有种属和器官普遍性,还可引起细胞凋亡。所以A选项错误,其他选项均符合缺血-再灌注的特点。

97.患者,女性,56岁,突发压榨样胸痛3h急诊入院。查体:P106次/min,R28次/min,BP70/55mmHg。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潮湿,脉搏细速。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及哮鸣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该患者发生休克的始动环节是A.回心血量减少B.血容量减少C.心律紊乱D.心排血量急剧减少E.外周阻力降低正确答案:D解析:患者中年女性,突发压榨样胸痛,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提示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和损伤。查体见血压明显降低,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潮湿,脉搏细速,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及哮鸣音,这些都是休克的临床表现。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细胞的大量坏死,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从而引发休克。因此,该患者发生休克的始动环节是心排血量急剧减少。

98.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正确答案:B解析:血浆中的[HCO3-]是反映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在代谢性碱中毒时,由于体内固定酸丢失或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导致血浆中HCO3-浓度原发性增高,以维持pH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代谢性碱中毒,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均会导致血浆[HCO3-]降低或不受直接影响。

99.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不可能出现的是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正确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理解。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有多种可能。但呼吸性因素主要受肺的调节,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难以同时存在。而其他选项如代谢性与呼吸性的酸碱紊乱组合是可能出现的。所以答案选B。

100.严重呕吐伴有高热患者,未经治疗易出现的水、钠代谢紊乱是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单纯性血钠浓度升高E.水中毒正确答案:C解析:严重呕吐伴有高热患者,由于大量呕吐导致消化液丧失,且高热时通过皮肤散失的水分增多,易导致机体失水多于溶质的丧失,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出现高渗性脱水。

101.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主要原因是A.血钠降低B.血钾降低C.血镁降低D.血钙降低E.血磷降低正确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碱中毒时生理变化的理解。碱中毒时,体内的酸碱平衡被打破,这会影响到血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特别是血钙离子,它在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碱中毒会导致血钙离子浓度降低,进而引发手足搐搦的症状。因此,正确答案是E,血钙降低。

10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始发环节是A.ATP缺乏B.细胞内钙超载C.无复流现象D.氧自由基作用E.白细胞浸润正确答案:A解析: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始发环节是ATP缺乏。在缺血期间,由于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不足,细胞无法进行有效的有氧氧化来产生ATP,导致ATP迅速耗尽。这种ATP的缺乏会进一步影响细胞的各种功能和代谢活动,从而引发后续的再灌注损伤。因此,选项A“ATP缺乏”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始发环节。

103.患者,女性,63岁,因频繁腹泻,水样便3d急诊。查体:昏迷不醒,体温35.0℃,脉搏微弱,呼吸浅表,20次/min,血压50/35mmHg,口唇发绀,皮肤凉,可见花斑和大量出血点。根据患者的表现其病情处于休克的A.微循环缺血期B.微循环淤血期C.微循环衰竭期D.代偿期E.可逆性失代偿期正确答案:C解析:患者老年女性,因频繁腹泻、水样便3天就诊,查体见昏迷、低体温、脉搏微弱、呼吸浅表、血压极低,伴有口唇发绀、皮肤凉、花斑和大量出血点等体征,这些都是休克微循环衰竭期的典型表现。微循环衰竭期是休克发展的严重阶段,此期全身微循环瘀血,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血液滞留于微循环内,回心血量锐减,出现血压明显降低甚至测不到,心脑等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缺血缺氧,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湿冷、发绀,广泛性出血等。因此,该患者处于休克的微循环衰竭期。

104.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A.是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B.是通过CRH刺激ACTH释放而引起的C.只由损伤性应激原作用引起D.是血管紧张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引起的E.抑制炎症反应,所以对机体不利正确答案:B解析: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过程涉及一系列激素的调节。首先,应激刺激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下丘脑分泌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接着,CRH作用于垂体,促使其分泌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最后,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这一过程是通过CRH刺激ACTH释放而引起的,因此选项B正确描述了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机制。

105.缺氧是由于A.吸入气中的氧不足B.血液中氧分压下降C.血氧含量下降D.血氧容量下降E.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正确答案:E解析: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的氧气供应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这可以由于向组织供氧不足(如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如组织中毒、细胞变性、线粒体损伤等)引起。因此,选项E“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准确描述了缺氧的原因。

106.灌注液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不正确的是A.低温B.低pHC.低钙D.低钠E.低钾正确答案:E解析:在探讨如何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通常会考虑多种灌注液成分和条件的调整。低温可以减少代谢需求和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助于减轻损伤;低pH值的环境可以抑制一些酶的活性,减少再灌注时的细胞损伤;低钙可以减少细胞内钙超载,从而减轻细胞损伤;低钠可以减少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有利于细胞功能的恢复。然而,低钾并不是一个被广泛推荐用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措施,因为钾离子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电生理活动至关重要,低钾可能导致细胞电生理功能紊乱,不利于细胞的恢复。因此,选项E“低钾”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