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实验感悟_第1页
初中生化学实验感悟_第2页
初中生化学实验感悟_第3页
初中生化学实验感悟_第4页
初中生化学实验感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化学实验感悟TOC\o"1-2"\h\u19793第一章化学实验入门 3152501.1实验室规则 34511.2基本实验器材的认识 3262421.3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450571.4实验安全常识 413632第二章物质的观察与鉴别 4250802.1物质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4167382.2物质的溶解性 5263342.3物质的酸碱性 535692.4物质的化学反应 527159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 6229643.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6220483.2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6145313.2.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测定 671873.2.2气体收集实验 6224413.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78723.3.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673313.3.2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 7101033.4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 7163103.4.1适用于化学反应 7148993.4.2忽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7309113.4.3忽略反应过程中的误差 73076第四章物质的制备与分离 768184.1物质的制备方法 7138094.1.1化学反应法制备物质 7279664.1.2物理方法制备物质 7203804.2物质的分离方法 7255664.2.1沉淀法 7144584.2.2蒸馏法 8317914.2.3过滤法 8192954.3物质的纯化与鉴定 8128204.3.1纯化方法 8224274.3.2鉴定方法 858244.4实验室制备物质的注意事项 8215234.4.1安全意识 8199704.4.2准确称量 891974.4.3严格操作 827374.4.4观察记录 8168414.4.5实验室管理 911145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934885.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9256085.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968455.2.1反应物浓度 9309775.2.2温度 916545.2.3催化剂 958935.2.4反应物接触面积 9259835.3化学平衡的概念 9145445.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912985.4.1浓度 1016245.4.2压强 10261925.4.3温度 1064595.4.4催化剂 1019827第六章溶液的性质与制备 10147386.1溶液的概念 10194076.2溶液的浓度 10323806.3溶液的制备方法 1088926.4溶液的应用 1122490第七章酸碱盐的性质与应用 1137977.1酸碱盐的基本概念 11294607.1.1酸的概念与性质 11179747.1.2碱的概念与性质 11150737.1.3盐的概念与性质 1124617.2酸碱中和反应 12292827.2.1中和反应的定义 12265197.2.2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 12118007.2.3中和反应的应用 1226007.3盐的溶解与结晶 12167577.3.1盐的溶解 12272697.3.2盐的结晶 12118087.3.3盐溶解与结晶的应用 12255677.4酸碱盐的应用 12189757.4.1酸的应用 1295587.4.2碱的应用 12154897.4.3盐的应用 1317531第八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3113388.1金属腐蚀的原因 13320268.2金属腐蚀的类型 1370728.3金属防护的方法 13205148.4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应用 13311198.1金属腐蚀的原因 137318.2金属腐蚀的类型 1317718.3金属防护的方法 13186428.4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应用 1420229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14302439.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14151919.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4176679.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14167279.4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1520671第十章化学实验中的创新与实践 152561210.1实验方案的设计 151472810.2实验操作的创新 152025010.3实验结果的分析 161632310.4实验中的环境保护 16第一章化学实验入门1.1实验室规则化学实验是初中生摸索科学奥秘的重要途径,但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遵守以下实验室规则:(1)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前,应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预期结果,保证实验材料的齐备。(2)着装规范:进入实验室时,必须穿戴合适的实验服,佩戴实验帽和护目镜,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3)行为规范:在实验过程中,严禁嬉戏打闹,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与秩序。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力集中,避免分散注意力。(4)仪器使用:使用实验仪器时,应遵循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拆卸或更改设备,以免造成损坏。(5)化学试剂管理:化学试剂应严格按照规定存放,不得擅自取用,避免交叉污染或化学反应。(6)紧急情况处理:一旦发生意外,如化学试剂泼洒、仪器损坏等,应立即报告教师,并按照紧急处理程序进行。1.2基本实验器材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实验器材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1)玻璃仪器:包括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滴定管等,这些是进行化学实验最基本的玻璃器皿。(2)加热设备:如酒精灯、电热板、烘箱等,用于加热或蒸发化学试剂。(3)计量仪器:如天平、滴定管等,用于精确测量化学试剂的质量和体积。(4)分离和纯化设备:如过滤漏斗、蒸馏器、离心机等,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学物质。(5)保护设备:如护目镜、防护手套、实验服等,用于保护实验者的安全。1.3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实验记录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1)实时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应实时记录实验条件、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等,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规范记录:记录应使用规范的实验日志,包括日期、时间、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结果等。(3)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等。1.4实验安全常识化学实验中,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1)了解化学品性质:在实验前,应了解所使用化学品的性质,包括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2)安全操作:在操作化学品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3)紧急处理:熟悉实验室的紧急处理程序,包括急救措施、灭火器的使用等。(4)报告:一旦发生,应立即报告教师,并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5)清洁与整理:实验结束后,应清洁实验台面和仪器,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第二章物质的观察与鉴别2.1物质的颜色、状态和气味在化学实验中,对物质的基本特征进行观察是认识物质的重要途径。我们注意到物质的颜色、状态和气味是初步鉴别物质的基础。颜色是物质对光波吸收和反射的结果,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颜色特征。例如,铜呈紫红色,氯化钠为无色透明,而硫酸铜溶液则呈现蓝色。通过对颜色的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食盐、铁块;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无固定形状,如水、酒精;气态物质则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如空气、氢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的状态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气味是物质挥发时对嗅觉的刺激,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气味特征。例如,醋酸具有刺激性酸味,酒精有特有的芳香气味,而糖则无特殊气味。通过气味的辨别,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物质的种类。2.2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溶液的能力。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水作为溶剂,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溶解性可以分为易溶、可溶、难溶和不溶。易溶物质在水中可以迅速溶解,如食盐、糖;可溶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但速度较慢,如硫酸铜;难溶物质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如碳酸钙;不溶物质则几乎不溶于水,如沙子、石头。通过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溶解性,为后续实验提供重要依据。2.3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化学性质的重要表现之一。酸碱性可以通过指示剂(如酚酞、石蕊)来鉴别。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中性溶液则无变化。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滴加指示剂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其酸碱性。例如,滴加酚酞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红,表明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而滴加石蕊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红,表明盐酸是酸性物质。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2.4物质的化学反应物质的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物的变化来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通常伴能量的变化,可以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释放能量,如燃烧反应;吸热反应吸收能量,如光合作用。化学反应还可能伴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亚铁和铜,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情况。通过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3.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指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物的总质量。这一原理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会被创造或消失,而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为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提供了基础。3.2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完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3.2.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测定在实验中,可以精确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例如,将一定质量的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3.2.2气体收集实验在某些化学反应中,气体会。通过收集并测量反应前后的气体质量,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例如,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被收集并称重,从而证实质量守恒定律。3.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应用示例:3.3.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在编写化学方程式时,质量守恒定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保证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目相等,从而保证反应物和物的质量相等。3.3.2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在实验中,通过测量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质量,从而进行定量分析。3.4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尽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下是一些局限性:3.4.1适用于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主要适用于化学反应过程,而对于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相变、溶解等,质量守恒定律不一定适用。3.4.2忽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质量守恒定律仅考虑物质的质量变化,忽略了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在涉及能量变化的反应中,如放热或吸热反应,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完全描述反应过程。3.4.3忽略反应过程中的误差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质量守恒定律可能无法精确描述反应过程。例如,在称量物质时,可能会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第四章物质的制备与分离4.1物质的制备方法4.1.1化学反应法制备物质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用化学反应法来制备新的物质。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从而新的物质。例如,通过铜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或通过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钠。4.1.2物理方法制备物质除了化学反应法,物理方法也是制备物质的重要手段。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蒸发、结晶、沉淀等。例如,通过蒸发食盐水制备氯化钠晶体,或通过冷却饱和溶液使溶质结晶。4.2物质的分离方法4.2.1沉淀法沉淀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例如,将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钠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使硫酸铜蓝色沉淀,从而实现分离。4.2.2蒸馏法蒸馏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例如,将含有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加热至沸腾,酒精先蒸发,通过冷凝收集酒精,从而实现分离。4.2.3过滤法过滤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固体和液体的状态差异进行分离。例如,将含有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通过滤纸过滤,固体留在滤纸上,液体通过滤纸流出,从而实现分离。4.3物质的纯化与鉴定4.3.1纯化方法物质的纯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去除杂质,提高物质纯度的过程。常见的纯化方法有重结晶、萃取、蒸馏等。例如,通过重结晶法纯化硫酸铜,通过萃取法纯化碘。4.3.2鉴定方法物质的鉴定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常见的鉴定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例如,通过滴定法测定硫酸铜溶液的浓度,通过光谱法分析物质的组成。4.4实验室制备物质的注意事项4.4.1安全意识在进行实验室制备物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实验安全。如使用腐蚀性、有毒有害物质时,需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对人身和环境造成危害。4.4.2准确称量在制备物质时,准确称量是关键。要使用精确的天平进行称量,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4.4.3严格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失败或数据不准确。4.4.4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4.5实验室管理保持实验室整洁、有序,及时归还实验器材,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物浓度的增加。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重要指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物的摩尔浓度变化来表示。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对于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5.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5.2.1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反应速率也会相应增大。这是因为高浓度反应物之间的碰撞机会增多,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5.2.2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大。这是因为高温下,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碰撞频率和能量提高,从而有利于反应进行。5.2.3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自身不被消耗的物质。催化剂可以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5.2.4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这是因为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物之间的碰撞机会越多,反应速率相应提高。5.3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但反应物和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5.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5.4.1浓度当反应体系中某一组分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将受到影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系统会自发地向着减小浓度变化的方向调整,以恢复平衡。5.4.2压强对于涉及气体的化学反应,压强的变化也会影响化学平衡。当压强增大时,系统会向减小气体物质的摩尔数方向调整;当压强减小时,系统会向增加气体物质的摩尔数方向调整。5.4.3温度温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升高温度会使吸热反应的平衡向物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使放热反应的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5.4.4催化剂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反应速率,而不会影响平衡常数。因此,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但不会改变平衡状态。第六章溶液的性质与制备6.1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在化学实验中,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形态。溶剂通常是液体,而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液的形成依赖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变化。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到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这是溶液区别于其他混合物的重要特征。例如,当我们将食盐加入水中,食盐的逐渐溶解,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均匀的溶液。6.2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含量。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浓度对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以及如何使用滴定法、光谱分析法等手段来测定溶液的浓度。例如,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我们通过滴定来确定溶液中酸的浓度。6.3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溶解法:将固体溶质加入溶剂中,搅拌使其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稀释法:将浓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中,降低溶液的浓度。蒸发法: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从而增加溶液的浓度。结晶法:通过降低溶液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以上方法制备了不同浓度和性质的溶液,并学会了如何控制溶液的制备条件,以保证溶液的质量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6.4溶液的应用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清洁剂:溶液形式的清洁剂可以有效去除污垢和油脂,例如洗发水、洗洁精等。药物:许多药物都是通过溶液的形式制备和服用的,这有助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溶液作为反应介质,有助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和反应速率的提高。农业:溶液形式的肥料和农药可以更均匀地施用到作物上,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果。通过对溶液性质与制备的学习和实验操作,我们不仅掌握了溶液的基本知识,而且对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第七章酸碱盐的性质与应用7.1酸碱盐的基本概念7.1.1酸的概念与性质在化学实验中,我们了解到酸是一类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H⁺)的物质。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硝酸等。酸具有腐蚀性、酸味、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等性质。7.1.2碱的概念与性质碱是一类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碱具有滑腻感、碱味、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等性质。7.1.3盐的概念与性质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的化合物,其水溶液中既含有阳离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又含有阴离子(酸根离子)。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硫酸铜等。盐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离子的性质。7.2酸碱中和反应7.2.1中和反应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盐和水。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氯化钠和水。7.2.2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质发生改变,如石蕊试纸的颜色变化。中和反应还伴能量的变化,可能表现为温度的升高或降低。7.2.3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反应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治疗胃酸过多、调节土壤酸碱度等。7.3盐的溶解与结晶7.3.1盐的溶解盐的溶解是指盐类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溶解过程中,盐的离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离子。7.3.2盐的结晶盐的结晶是指溶液中的盐离子在适当条件下重新组合,形成固态盐晶体的过程。结晶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直至达到饱和状态。7.3.3盐溶解与结晶的应用盐的溶解与结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如海水淡化、提取有用物质等。7.4酸碱盐的应用7.4.1酸的应用酸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硫酸用于制造肥料、农药、炸药等;盐酸用于金属清洗、皮革加工等。7.4.2碱的应用碱在造纸、肥皂、洗涤剂等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碱还可以用于中和酸性废水,保护环境。7.4.3盐的应用盐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食盐用于调味、防腐;工业盐用于制造烧碱、氯气等。第八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目录8.1金属腐蚀的原因8.2金属腐蚀的类型8.3金属防护的方法8.4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应用8.1金属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是指金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由于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而发生的破坏。金属腐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化学反应:金属与周围环境中的氧气、水、酸、碱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表面产生氧化物、氢氧化物等腐蚀产物。电化学反应: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金属表面形成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金属离子溶解。微生物作用:某些微生物在金属表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8.2金属腐蚀的类型金属腐蚀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全面腐蚀:金属表面均匀受到腐蚀,腐蚀速度较快。局部腐蚀:金属表面局部区域发生腐蚀,腐蚀速度较慢。间隙腐蚀:金属在缝隙、孔洞等处发生腐蚀。应力腐蚀:金属在应力作用下,由于腐蚀介质的作用而发生的破坏。晶间腐蚀:金属晶界处发生腐蚀,导致晶粒脱落。8.3金属防护的方法为防止金属腐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护方法:镀层防护: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腐蚀的金属或非金属,如镀锌、镀铬、涂漆等。阴极保护:利用外部电源或牺牲阳极的方法,使金属表面形成阴极,从而减缓金属腐蚀速度。环境控制:控制金属周围的环境,如降低湿度、减少腐蚀介质等,以减缓金属腐蚀。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功能较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8.4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在生活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防止金属设备损坏:在金属设备表面采取防护措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对金属产品进行防护处理,提高产品的耐腐蚀功能。保障安全:对金属结构进行腐蚀防护,避免因腐蚀导致的安全。节约资源:通过金属腐蚀防护,减少金属材料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九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9.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在化学实验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与氢原子以及其他元素(如氧、氮、硫等)组成的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相比,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通过实验,我了解到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多样性,例如碳原子的四价性质使其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学键。9.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遵循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命名体系,包括碳链的命名、官能团的识别和命名、以及立体化学的描述。通过实际操作,我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正确书写其名称,这对于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9.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在实验中,我观察到有机化合物具有以下性质:溶解性:有机化合物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乙醚等。熔点和沸点:有机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低,这与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有关。化学反应:有机化合物易发生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等多种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常伴能量的变化。颜色和气味: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特定的颜色和气味,这些特性在有机合成和分析中具有重要应用。通过实验操作,我能够直观地观察到这些性质,并学会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分离。9.4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在化学实验中,我了解到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日常生活: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剂等领域。例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工业生产:有机化合物在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许多有机化合物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