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串讲】-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1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串讲】-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2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串讲】-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3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串讲】-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4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串讲】-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24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0201考情分析知识导图03知识梳理04题型归纳01考情分析1.分子、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是中考的常考点。2.元素的书写、分类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是中考的必考点。3.物质的简单分类是中考的必考点。原子结构分子和原子元素和周期表

目录CONTENTSMoleculesandatoms.分子和原子01一、构成物质的粒子由_____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气体(稀有气体除外)由_____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C60由_____构成的物质碱[NaOH、Ca(OH)2]、盐(NaCl、CuSO4)分子原子离子知识梳理二、分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2.基本性质:(1)质量和体积都_________。(2)在不停地_________,且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3)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_________,且温度越高,分子间的_____________。(4)同种分子的性质_________,不同种分子的性质_________。化学性质很小运动运动越快间隔间隔越大相同不同知识梳理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_______,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_____,即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的分子构成,纯净物由_____________的分子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不同种类相同种类知识梳理三、原子1.概念: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粒子。2.基本性质:质量和体积都_______;在不停地_______;原子间存在_______。化学变化最小很小运动间隔【点拨】“最小”,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而离开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它则不是最小粒子,且可以分为更小的粒子。知识梳理1.(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碳酸钾 B.液氧 C.金刚石 D.银题型归纳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B题型归纳【答案】B【解析】A、碳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2.(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 B.过氧化氢 C.汞

D.C60题型归纳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C题型归纳【答案】C【解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汞是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3.(2023四川凉山州中考)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O2 B.2O C.O D.O2-题型归纳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A题型归纳【答案】A【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化学符号O2。故选A。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4.(2023湖南长沙中考)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题型归纳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B题型归纳【答案】B【解析】A、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因此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因此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不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5.(2023山东威海中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题型归纳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D题型归纳【答案】D【解析】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应,说法正确;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说法正确;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答案:D。考向1分子、原子、离子1.(2023·广西·中考)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臭味,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闻到臭味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题型归纳考向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A题型归纳【答案】A【详解】能闻到臭味,是具有臭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臭味,故选A。考向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2.(2023·湖北荆州·中考)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B.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题型归纳考向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C题型归纳【答案】C【详解】A、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被压缩后防止间的间隔减小,体积随之减小,能够存储于钢瓶中,选项正确;B、分子在不停运动,花开放后,具有花香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两种物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选项正确;故选C。考向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3.(2023·山西·中考)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C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题型归纳考向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C题型归纳【答案】C【详解】A、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错误;C、水蒸气形成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D、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C。考向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4.(2023·甘肃金昌·中考)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题型归纳考向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B题型归纳【答案】B【详解】A、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带有气味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了气味,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构成的分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性质不同。正确;D、酸是解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因为酸溶液中都有氢离子,所以酸溶液(如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正确;故选B。考向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1.(2023·四川内江·中考)如图所示:烧杯A中盛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盛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氨的水溶液显_______。

题型归纳考向3探究分子运动题型归纳【答案】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碱性【详解】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其主要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氨的水溶液显碱性,故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考向3探究分子运动2.(2023·吉林松原·校联考模拟)做“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如图甲)时气味刺激难闻。欣欣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装置对比图】

题型归纳考向3探究分子运动【实验操作】操作Ⅰ: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B、C试管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操作Ⅱ:将各盛有2mL浓氨水的A、D试管按图乙同时连接,观察。【分析讨论】(1)进行操作Ⅰ并观察溶液颜色的目的是排除的干扰。(2)进行操作Ⅱ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题型归纳考向3探究分子运动题型归纳【答案】(1)水(或溶液中的水等)(2)试管C中的酚酞溶液比B中的先变红【详解】(1)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B、C试管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是排除水的干扰;(2)将各盛有2mL浓氨水的A、D试管按图乙同时连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C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现象是:试管C中的酚酞溶液比B中的先变红。考向3探究分子运动3.(2023吉林中考)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题型归纳考向3探究分子运动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2)300移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题型归纳考向3探究分子运动题型归纳【答案】(1)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解析】(1)BC段曲线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AB段,说明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2)停止加热后,瓶子倒转,此时氧气浓度传感器位于上端而瓶口朝下,CD段氧气浓度远远小于AB段,说明此时的氧气分子主要集中在瓶口位置,也就是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考向3探究分子运动atomicstructure.原子结构021.原子构成(1)结构正核外电子负正中子【点拨】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就不含中子。(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_________数=_________数(与中子数无关)。(3)电性: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_________相等,_________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质子电子数量电性知识梳理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电子数原子核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知识梳理(2)排布规律第一层上最多排布______个电子;第二层上最多排布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最多排布______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______个电子)。2882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或原子核)知识梳理(4)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①相对稳定结构的判断,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的为稳定结构(只有1个电子层的,核外电子为______的也是稳定结构)。②判断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③得失电子的能力,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_________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_________电子。82相等易失易得知识梳理3.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分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的稳定性化学性质金属元素通常不超过______个不稳定易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元素通常多于______个不稳定易___________稀有气体元素____个(He为______个)稳定不易_________

4

失去最外层电子

4

得到电子8

2

得失电子知识梳理【点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吗?不一定,如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非金属原子,氦(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稀有气体原子。知识梳理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相同点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②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③都在不停地运动;④粒子之间都有间隔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联系知识梳理5.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2)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子数中子数6.离子

概念:带电的_________(或原子团)。

分类:原子正电Mg2+NH4+负电Cl-CO32-【点拨】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微粒区别与联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结构示意图构成微粒间的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1.(2023·四川内江·中考)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铝原子带正电B.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13个电子上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题型归纳考向1原子结构示意图D题型归纳【答案】D【详解】A、图中“+”表示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于电子质量很小,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弧线表示电子层,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考向1原子结构示意图2.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

B.

C.

D.

题型归纳考向1原子结构示意图A.

题型归纳【答案】C【详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符合题意;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向1原子结构示意图3.(2023·湖南株洲·中考)下列微粒中,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是A.Na+

B.OH- C.O2

D.Mg题型归纳考向2原子结构题型归纳【答案】B【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详解】A、Na+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阳离子,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不符合题意;B、OH-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为阴离子,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符合题意;C、O2表示氧分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不符合题意;D、Mg表示镁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向2原子结构4.(2023·四川成都·中考)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碳12原子的质量为,一种锌原子的质量为,该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

B.64

C.66 D.题型归纳考向3相对原子质量C题型归纳【答案】C【详解】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

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则Zn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C。考向2原子结构示意图5.(2023·辽宁沈阳·中考)某矿泉水成分表中列出了所含的主要离子,其中表示钠离子的是A.

B.

C.

D.题型归纳考向4离子符号A题型归纳【答案】A【分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详解】A、Na+表示钠离子,故A正确;B、K+表示钾离子,故B错误;C、Mg2+表示镁离子,故C错误;D、Ca2+表示钙离子,故D错误;故选:A。考向2原子结构示意图Elementandperiodictable.元素和周期表03元素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1)概念_________数(即___________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其原子的_______________决定。质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点拨】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吗?不一定。只有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才是同一元素,如H2O和Ne的质子数相同,但它们不是一类原子,因此不是同一元素。(2)在地壳中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__。(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举例(以Fe为例)宏观表示一种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

表示由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表示铁这种物质微观表示一种原子表示铁原子表示____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______

氧、硅、铝、铁元素

铁元素一个原子一个铁原子(4)分类。元素分为_________元素与___________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2.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且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非金属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点拨】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如2Fe只能表示2个铁原子。(2)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包含的信息质子数(核

电荷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2)排布规律: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数相同;②周期表中同一纵列的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③同一周期(第一横行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增至8;④同一周期(第一横行除外),_________元素开头,慢慢过渡到___________元素,稀有气体结尾。电子层最外层电子金属非金属1.(2023辽宁锦州中考)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电子层数 B.质子数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题型归纳考向1元素概念和分类B题型归纳【答案】B【解析】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选B。考向1元素概念和分类2.(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敖汉小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题型归纳考向1元素概念和分类C题型归纳【答案】C【解析】敖汉小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这里的“钙、磷、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应是元素。故选C。考向1元素概念和分类2.(2023北京中考)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A.钠(Na) B.钙(Ca) C.镁(Zn) D.锰(Mn)题型归纳考向2元素符号及意义C题型归纳【答案】C【解析】A、钠的元素符号表示为Na,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钙的元素符号表示为Ca,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镁的元素符号表示为Mg,锌的元素符号表示为Zn,故C错误,符合题意;D、锰的元素符号表示为Mn,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向2元素符号及意义3.(2023北京中考)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质量分数)如下图,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铁 B.铝 C.硅 D.氧题型归纳考向3元素的分布D题型归纳【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位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D。考向3元素的分布4.(2023北京中考)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A.58

B.82.1 C.140.1

D.198.1题型归纳考向4元素周期表C题型归纳【答案】C【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C。考向4元素周期表5.(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氟原子核内有9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