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左中旗民族职专·实验高中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常州青城墩遗址发现了人工夯土堆积、大型房址、灰坑、墓葬、两重环壕等遗迹,从中采集的浮选样品中炭化水稻种子出土概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芡实与黄花龙牙等野生植物占有一定的比例。据此可推知,当地的先民们()A.最早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B.生活方式逐渐稳定C.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城市建设水平高超2.1979年,考古学家在辽宁东山嘴村及其附近地区发现了大型石砌祭坛遗迹、一座女神庙、多处积石冢以及一座类似城堡的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这些积石冢(如下图)建在特地选择的岗丘上,主要作用是埋葬一些特殊人物。据此可知这些文化遗存()A.已具备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B.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表明该文化已经具备了国家形态D.较同一时期的南方文化更为先进3.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4.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6.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7.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8.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9.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10.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11.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12.南北朝之前,“川”字只有“水道、河流”之意,而《魏书》所载牛川、宁川、敕勒川等地名中的“川”,则是鲜卑语“荒野、荒滩草原”的意思。于是,“川”字有了新的义项,并沿用至今。这主要反映出,民族交融()A.缩小了南北差距B.奠定了统一基础C.丰富了文化内涵D.拓展了文学题材13.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其根本目的是()A.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顺应民族交融潮流C.打击鲜卑族保守势力D.缓和阶级矛盾14.东晋建立之初,琅琊王氏当权。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家族相继掌权。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A.地方出现众多割据政权B.士族专权C.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D.国力强盛15.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16.唐朝为边疆防御设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而密切的关系。节度使的设置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然而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这说明节度使()A.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B.由蕃将充任是严重失误C.没有边地军队调兵权D.打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17.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时期措施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立伊犁将军A.西藏B.台湾C.云南D.新疆18.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其中为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采取的策略是()A.武力征服B.实行和亲C.册封吐蕃首领D.设机构直接管理19.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民族汇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20.表1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上表的变化反映了()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21.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22.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2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24.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第I卷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26题24分;27题2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唐开元中,敕令: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廉、秀才。近日已来,殊乖本意。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穷旨趣,安得为敦本复古、经明行修?以此登科,非选士取贤之道也。其明经,自今已后,每经宜帖十,取通五已上,免旧试一帖。仍案问大义十条,取通六已上,免试经策十条。令答时务策三首,取粗有文性者与及第。其进士宜停小经,准明经例,贴大经十帖,取通四已上。然后准例试杂文及策,考通与及第。其明经中有明五经已上同,试无不通者;进士中兼有精通一史,能试策十条得六已上者;委所司奏听进止。其应试进士等,唱第讫,具所试杂文及策,送中书门下详覆。其所问明经大义日,须对同举人考试。庶能否共知,取舍无愧。有功者达,可不勉欤!-摘自【宋】《册府元龟》卷六三九(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开元中科举考试改革的主要特点。(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开元中科举考试改革的影响。(12分)27.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早明确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宗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唐六典》材料二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竞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材料三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唐代租庸调制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由其引发的赋税变化。(1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宋婚姻择偶标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由此反映的宋朝社会的新变化。(4分)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DBBCBD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ABBADBBD题号2122232425答案DAABA1.【答案】B【解析】据材料“人工夯土堆积、大型房址、灰坑、墓葬”、“炭化水稻种子出土概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可知,当时原始农业已经产生,人类的生活方式从迁徙走向定居,逐渐形成村落,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稳定,故选B项;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已经开始种植水稻,“最早”说法错误,排除A项;阶级社会的标志,主要是指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剥削和压迫的出现,材料未体现上述特征,排除C项;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刚刚产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刚刚由迁徙走向定居,尚未形成城市,不能得出城市建设水平高超的结论,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建筑和仪式性场所,如祭坛、神庙等,以及有意识的墓葬选择和建筑。材料中描述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等遗存,尤其是“埋葬一些特殊人物”说明出现阶层分化,均符合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征,故选A项;虽然中华文明确实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但与材料中描述的特定文化遗存无直接关联。材料主要关注的是这些遗存所反映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征,而非中华文明的整体特点,排除B项;国家形态的形成需要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以及明确的疆域、政权组织等。材料中描述的文化遗存虽然表明了一定的社会复杂性和组织性,但并未直接表明该文化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国家形态,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比较这一文化与同一时期南方文化的先进程度。此外,文化的先进与否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排除D项。3.【答案】D【解析】分封制下,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导致生产力大大提高,所以诸侯国的采邑能够经营得很好,故选D项;土地国有制是在战国时期在一些诸侯国被废除的,而且题干仅提到了采邑数量的增多,没有提及所有制的改变,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步瓦解,而不是不断强化,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诸侯国大夫的采邑越来越多,实力逐渐增强,将会危及诸侯国君权力,所以诸侯国君权力巩固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可知,周王祭祀上天说明神权与王权结合,故①正确;秦朝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②错误;据材料“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可知,西周实行宗法制、分封制,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故③正确;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与材料“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无关,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5.【答案】B【解析】据材料“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可知,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位卑权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项;历代帝王调整相权,弥补了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与“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无关,排除A项;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而不是地方行政体制,排除C项;刺史代表中央(皇帝)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而不是代表社会,排除D项。6.【答案】C【解析】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海内为郡县”“天下......于上”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地方设郡县,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故选B项;“终结”说法错误,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排除D项。8.【答案】D【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9.【答案】B【解析】尚书台最早始于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当时只是尚书令,属中朝,是辅佐皇帝的近侍机构,用来制约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东汉时期,尚书令扩大成为尚书台,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知当时丞相势力旁落,相权发生转移,故选B项;尚书台的设立是为了制约相权和加强皇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尚书台的职能扩大,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尚书台的职能扩大,体现出行政效率的增强,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可知,西汉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而魏国刺史拥有领兵权,即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故选C项;刺史职权的变化与“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无关,排除A项;地方刺史拥有领兵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保障”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可知中原汉族人民普遍借鉴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体现了当时中原汉族人民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融,故选B项;中原百姓社会风尚的改变是民族交融的结果,而不是群言百家说教的产物,排除A项;中原地区本来就是政治、经济中心,不存在区域开发的问题,排除C项;“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地方特产,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川”字在南北朝之前仅指“水道、河流”,但在《魏书》中的地名如牛川、宁川、敕勒川里,“川”被赋予了鲜卑语中“荒野、荒滩草原”的含义。这种变化表明,随着民族的交融,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使得原有的汉字意义得到了扩展和丰富,从而增添了文化内涵。因此,这种民族交融的过程为文化内涵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深度,故选C项;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并未直接缩小南北的经济文化差异,A项史实错误,排除A项;题目仅仅描述了“川”字在民族交融中词义的变化,没有涉及到统一基础的问题。统一基础的奠定通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民族交融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讨论的是地名中字词意义的变化,而非文学题材的拓展,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略14.【答案】B【解析】东晋建立后,先后由王氏、庾氏、桓氏、谢氏等家族相继掌权,这说明东晋门阀士族权势强大,形成了士族专权局面,故选B项;割据指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形成独立地区,对抗中央朝廷的局面,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是世家大族,而不是宗室诸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世家大族相继掌权,与国力强盛无关,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①“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机构出现在宋朝时期;②军机处是清雍正帝所设;③“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该内容是推恩令,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④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东突厥儿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排列应是③④①②,选择B项符合题意。16.【答案】A【解析】节度使的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但同时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节度使手握重兵,且与兵将之间形成了长期而密切的关系,这种高度集中的军权若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容易导致军事力量的滥用和叛乱的发生。因此,这个制度本身确实存在重大的缺陷,故选A项;虽然题目中提到了节度使与兵将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并未明确指出这些节度使都是由蕃将充任的,也没有证据表明蕃将的充任是导致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节度使作为边疆的重要军事长官,是拥有边地军队调兵权的,排除C项;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打破了”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略18.【答案】B【解析】略19.【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史实发生在隋唐时期,从经济、政治、对外交往方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风貌,故选B项;“国家的强盛和统一”与“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不符,排除A项;“政权分立民族汇聚”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指晚清,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据图表信息,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中,高门士族占比大幅增加,说明当时士族门阀政治盛行,专制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和削弱,故选D项;士族门阀最早盛行于北方地区,两晋时期北民南迁后,最典型的门阀士族依然集中于北方地区,排除A项;豪强地主是两汉时期的地方割据势力,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高门士族占比的增加说明当时门第选官比较盛行,客观上反映了九品中正制在当时的盛行,排除C项。21.【答案】D【解析】据材料“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可知,皇帝指定的级别略低的官员进入宰相集团,宰相数量增加,分散了相权,强化了君主权力,故选D项;材料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可知,官员已是统治集团的一员,且无法判断官员的身份是否为知识分子,排除B项;宰相们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但与皇帝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主要目的无关,排除C项。22.【答案】A【解析】由表格信息看,从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废除九品中正制,到唐高祖武德七年恢复九品中正制,中间相隔近30年,这期间实行的是科举制,科举制使得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逐渐改变,所以尽管武德七年重新恢复了九品中正制,也只是存在了3年的时间,最终还是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再度废除了,所以这一过程本身反映了世家大族没落的趋势,故选A项;科举制产生是适应了世家大族势力衰落的趋势,所以它对于维护封建统治是有利的,因而在表格中显示出尽管出于皇帝主观的意愿,重新恢复了九品中正制,最终还是在3年之后再度废除了,所以这期间反映的是世家大族没落的趋势,而不是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代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它两度被废除本身反映的是门阀观念的衰落,而不是强化,排除C项;由表格可以看出,九品中正制被废除后,仅重新恢复了3年,就又再度被废除,说明它不该延续,而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排除D项。23.【答案】A【解析】西晋时期官员可占据土地,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减少,而隋唐时期均田制之下普遍授田,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故选A项;官员未必是世族,而且隋唐的均田制是政府将无主的土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制度的变化,没有涉及到选官制度,排除C项;田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保证国家税收,排除D项。24.【答案】B【解析】西汉汉武帝时期独尊儒学局面已经出现,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东汉察举制对人才的判断标准对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更有利,阻碍了底层民众的上升,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故B项正确;东汉察举制对人才的判断标准使得世家大族能够控制人才选拔的主动权,进而形成对政权的垄断,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建立在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基础上的,材料没有反映出皇帝对地方官员控制的弱化,因此不能推断郡县制的基础动摇,故D项错误。25.【答案】A【解析】由材料“唐代中后期”“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可知唐代中后期北方爆发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局混乱,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南方,南方社会局势相对安定,因此,“江南”成为文人之间相互唱和的重要主题,故选A项;坊市制度在宋代被打破,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诗兴起,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材料中“江南”成为唱和主题的原因而非结果,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6.【答案】(1)特点:重视能力与学识;考试形式灵活;注重考试复审;强调公平竞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影响: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