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新高考)(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新高考)(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新高考)(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新高考)(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新高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02(新高考通用)(考试时间:90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1~5章第1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0.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硅化木是几百万年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下图为新疆野马生态园中的硅化木图片,图中硅化木来自新疆奇台县等地的茫茫戈壁,树种以柏树(属裸子植物)为主。很多硅化木长度在3米以上,其中最长的达46米,被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的硅化木主要树种在地质史上迅速发展的时期为(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奇台县等地出露有近千棵硅化木,说明该地在硅化木形成前曾经(

)A.火山活跃B.炎热干燥C.温暖湿润D.冰川覆盖【答案】1.C2.C【解析】1.硅化木的主要树种是柏树,柏树属于裸子植物,其在中生代迅速发展。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形成的树化石数量较多,说明之前有大片森林发育,气候应该温暖湿润。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东钱湖,宁波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面积22平方千米。湖区周边存在明显的湖陆风。下图为东钱湖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3.研究发现,P地午夜的湖陆风明显强于傍晚前后,其主要原因是午夜时(

)A.湖陆温差较大 B.摩擦力比较小C.湖水水温较高 D.山区温度最低4.湖区周边的景区及住宅用地规模扩大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热岛效应,进而导致湖区周边(

)A.湖风增强,陆风增强 B.湖风增强,陆风减弱C.湖风减弱,陆风减弱 D.湖风减弱,陆风增强【答案】3.A4.B【解析】3.相比傍晚前后,午夜时因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湖泊降温较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湖泊和陆地之间的温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湖陆风更明显,A正确;摩擦力短时间内变化较小,B错误;午夜时湖水长时间没有太阳辐射的照射,相比傍晚,水温较低,C错误;山区温度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D错误。故选A。4.湖区周边的景区及住宅用地规模扩大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热岛效应,白天周边景区及住宅用地气温会更高,气压会更低,湖泊与周边地区的温差会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湖风增强,C、D错误;夜晚,因周边地区出现热岛效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湖泊和周边地区的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陆地吹向湖泊的风力减弱,陆风减弱,A错误,B正确。故选B。下图示意南极大陆周边裴海线海冰外缘线的变化,图中2月、9月分别为南极海冰范围一年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季节性海冰覆盖区一年中(

)A.结冰面积大于融冰面积 B.结冰面积小于融冰面积C.结冰速度大于融冰速度 D.结冰速度小于融冰速度6.该海域结冰时会使所在区域对应的(

)A.海水盐度降低,大气温度降低 B.海水盐度降低,大气温度升高C.海水盐度升高,大气温度降低 D.海水盐度升高,大气温度升高7.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推测该海域2月、9月海冰外缘线分别将(

)A.南移、北移B.南移、南移C.北移、南移D.北移、北移【答案】5.D6.D7.B【解析】5.结合材料信息“2月、9月分别为南冰范一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可知,2月海冰外缘线以南海域为终年海冰覆盖区,2月海冰外缘线与9月海冰外缘线之间海域为季节性海冰覆盖区。2月至9月,海冰面积不断增大,此时期该海域海水表现为结冰过程,用时约7个月;9月至次年2月,海冰面积不断减小,此时期为海冰融化过程,用时约5个月,故结冰速度小于融冰速度,C错误,D正确;该海域的季节性海冰覆盖区一年中结冰面积与融冰面积相同,A、B选项错误。故选D。6.表层海水结冰会导致大部分盐分析出,使附近海水盐度升高,D正确;海水大面积结冰过程中,还会释放大量热量,从而使海域附近气温有所升高,ABC错误。故选D。7.海冰外缘线是海冰区与无海冰区的分界线,在该海域,海边外缘线以北无海冰覆盖,以南有海冰覆盖。目前,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海水温度升高,该海域海冰覆盖区面积会减小,无海冰覆盖区面积会扩大,从而导致2月、9月海冰外缘线的向南移动,ACD错误,故选B。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再现了钱塘江的自然景观“潮汐树”(下图)。当钱江大潮退去,长着海草的滩涂上生长出蔚为壮观的“大地之树”,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画卷。完成下面小题。8.潮汐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流水侵蚀②流水沉积③海水侵蚀④海水沉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9.下列人类活动对潮汐树影响最大的是(

)A.围海造陆B.远洋捕捞C.石油开采D.海洋航行【答案】8.D9.A【解析】8.根据材料“当钱江大潮退去,长着海草的滩涂上生长出蔚为壮观的“大地之树””可知潮汐树发育在滩涂上,是以海水作用为主,故潮汐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海水侵蚀、海水堆积,③④正确,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9.潮汐树是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通常出现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它们是由于潮汐作用和河流淡水作用共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理形态和生态价值。围海造陆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海岸线向海推进,增加陆地面积的行为。这种行为会改变原有的海岸线形态,破坏潮汐树生长所需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对潮汐树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远洋捕捞、石油开采和海洋航行等活动虽然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它们对潮汐树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如围海造陆对潮汐树的影响直接和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齿稃草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为新疆北部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为(

)A.叶片厚B.植株高C.根须细D.花期长11.相比新疆南部,新疆北部短命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较多B.热量较高C.温差较大D.风力较大【答案】10.C11.A【解析】10.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齿稃草为草本植物,加之其生长环境水肥不足,叶片不厚,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质,植株不高,A、B错误;齿稃草需要在最短时间完成结籽,而且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浅表,因此根须较细,C正确;齿稃草生长期较短,花期也较短,D错误。故选C。11.根据所学可知,物种多样性和水分关系密切,且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正确;热量丰富对植物多样性也具有较大影响,北疆纬度高,热量较南方不足,B错误;温差大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形成,C错误;风力大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故选A。黄皮湿地是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中大片台地上的亚高山湿地,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台地上形成独特的高山湿生草甸,四周的山体却分布着松树和阔叶林。下图为黄皮湿地景观。完成下面小题。12.长在湿地中的甲松树,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树林一侧生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中的水分B.光照强弱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D.当地的风向13.若排干湿地中的积水,则黄皮湿地的植被最终演化为(

)A.高山灌木 B.高寒荒漠C.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D.常绿硬叶林【答案】12.A13.C【解析】12.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湿地的中部地势较低,土壤中水分含量过高(积水),因此植被分布为草甸。而湿地的四周地势较高,积水减少,分布有乔木。因此长在湿地中的松树,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树林一侧生长是因为土壤中的水分,A正确;光照条件两侧相差不大,B错误;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相差不大,C错误;受风向影响不明显,若是风力影响应该形成旗形树冠,D错误。故选A。13.该地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上题可知,若减少湿地中的积水,则黄皮湿地最终会演化为图中分布在湿地四周山体的松树和阔叶林,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正确。高山灌木和高寒荒漠分布在海拔更高,环境更为干旱的山顶附近,AB错误;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地区的典型植被,适应更为干旱的环境,D错误。故选C。大西洋沿岸某地年均降水量为750mm,终年风向单一,多沙丘发育,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该地沙丘沙脊附近坡度平缓,沙丘上和丘间地多灌木、草本植物。兔子在沙丘中挖洞栖息,多级兔洞在沙丘上形成阶梯状坡面,显著改变了沙丘的形态,影响风沙地貌的发育。左图示意该地沙丘的形态,右图示意沙丘局部的兔洞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根据沙丘形态,推测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15.推测该地沙丘兔洞密度最低的部位是(

)A.西北坡面B.东南坡面C.沙丘底部D.沙脊附近16.兔洞增多可能会导致沙丘(

)①水分入渗增多②坡度变陡③沙粒粒径增大④破碎程度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4.B15.D16.B【解析】14.结合图片可知,该图示沙丘呈弧形,沙丘平面形态中部突出,似新月形沙丘。根据材料可知“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由图可知以沙脊线为界线,西北坡较为平缓,东南坡较为陡峭,由此判断西北坡为迎风坡,因此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根据材料可知“兔子在沙丘中挖洞栖息,多级兔洞在沙丘上形成阶梯状坡面”。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沙丘西北坡较平缓,为迎风坡,东南坡较陡峭,为背风坡,因此可推理:东南坡为背风坡,沙粒较细,挖洞难度较西北坡小;东南坡为背风坡,不易受到侵蚀,挖洞环境较西北坡稳定。结合材料可知沙脊附近坡度平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脊附近海拔较高,受风力影响较大,由此可推理:沙脊处较高,在沙脊附近挖洞后,出洞距离较远,因此不利于挖洞;沙脊附近坡度平缓,且风力作用强,洞穴挖掘难度大。沙丘底部随坡度平缓,但受风力作用影响较小,且丘间多灌木、草本植物,食物来源多,因此挖洞条件优于沙脊附近。综上所述,沙脊附近的兔洞密度可能最低,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16.结合材料可知当地位于大西洋沿岸,年均降水量为750mm,降水量较丰富,兔洞增多会导致沙粒松散,促进水分渗入沙丘,提高沙粒湿度,①正确。兔子挖洞会促进沙粒向下滑塌,从而降低沙丘的整体高度,减小其坡度,②错误。沙丘的沙粒粒径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与兔子挖洞关系不大,③错误。兔子在沙丘的多个部位挖洞,会导致沙丘地貌的破碎程度增加,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我国西南云贵高原某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岩层裂隙多,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域内多处有泉出露。近年来该地因地制宜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实现了乡村振兴。如图为该区域地貌简图。(1)指出图中甲、乙、丙的名称,并分别简述三者的形成过程。(6分)(2)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该地多处有泉出露的原因。(6分)(3)评价喀斯特地貌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8分)【答案】(1)甲—石钟乳;乙—石笋;丙—石柱。形成过程:三者都是由碳酸钙长期沉淀形成的;从上往下沉积形成石钟乳;从下往上沉积形成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在一起形成石柱。(6分)(2)处于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地表水下渗多,地下水丰富;岩层多裂隙,地下水沿裂隙喷出,形成泉。(6分)(3)不利影响:地表崎岖,耕地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地表崎岖导致耕地地块小,难以推广机械化耕作;地表水匮乏,影响种植业的发展;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8分)有利影响:景致独特秀美,可以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地形复杂,可以发展特色农业。【解析】(1)图中甲是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碳酸钙沉淀物,为石钟乳;乙是位于喀斯特溶洞洞底的尖锥体,为石笋;丙是连接洞顶和洞底的石柱。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钟乳石上滴至洞底,一方面由于水分蒸发,另一方面,由于在洞穴里有时温度较高,水溶解二氧化碳的量减小,所以,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而形成的,日积月累就会自下向上生长的是石笋,从上往下生长的是石钟乳;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石柱。(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根据材料信息“我国西南云贵高原某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岩层裂隙多”可知,该地石灰岩广布,且岩层裂隙较多,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水丰富;岩层多裂隙,地下水在地势低洼处或地下水水位较高的点位沿裂隙出露地表,形成泉,所以该地多处有泉出露。(3)喀斯特地貌对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破碎,导致耕地面积狭小,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耕地破碎,导致耕地地块较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难以推广机械化耕作;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地表水匮乏,地表水资源短缺,影响种植业的发展;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大,地表径流流速较快,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浅薄、土壤肥力较低,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喀斯特地貌对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喀斯特地貌景观秀丽,风景独特,可以与农业融合发展,发展观光农业和绿色农业等;当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可以发展特色农业。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末次盛冰期是距今最近的干、冷的冰期气候时期,当时我国东部海面下降了大约130米,渤海陆架出露,出现沙丘景观。研究表明,我国渤海陆架细颗粒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河的物质输入。下图示意渤海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说出末次盛冰期渤海海岸线的移动方向,并解释原因。(6分)(2)推测末次盛冰期渤海海水盐度升高的原因。(4分)(3)分析渤海陆架沙丘的形成过程。(6分)【答案】(1)海岸线向海洋延伸;全球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固态降水比例增加);冰川发育,入海径流减少,海平面降低。(6分)(2)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注入渤海径流量减少;海水结冰,其中的淡水转化为冰,使海水盐度升高。(4分)(3)(黄河)河流携带泥沙进入渤海,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在大陆架;冰盛期海平面下降,部分大陆架露出水面;冰盛期气候变干,受风力作用影响,陆架上的沙质沉积物被风力搬运堆积,形成沙丘。(6分)【解析】(1)据材料可知:末次盛冰期,我国东部海面下降了大约130米,渤海陆架出露,表明此时渤海海岸线向海洋延伸。“末次盛冰期是距今最近的干、冷的冰期气候时期”,可知:末次盛冰期全球气候特征为干冷,表明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降水以降雪形式存在,冰川发育;冰川融化少,入海径流减少,海平面降低。(2)据材料和上题可知:末次盛冰期全球气候特征为干冷,所以渤海区域降水减少,加上气温低,冰川融化量小,所以河流流量小,注入渤海径流量减少,稀释作用小,海水盐度高;气温降低,海水更易结冰,其中的淡水转化为冰,而盐仍然在海水中,所以海水盐度会升高。(3)据材料可知:“我国渤海陆架细颗粒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河的物质输入”,可知:沙丘物质来源于黄河,推测渤海陆架沙丘的形成过程:黄河含沙量大,携带泥沙进入渤海,由于水下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在大陆架;冰盛期,由于气温降低,渤海海平面下降,部分大陆架露出水面;加上降水减少,气候变干,风力作用增强,大陆架上的沙质沉积物被风力搬运堆积,形成沙丘。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及其周围堆积而成的风积地貌,广泛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水分和植被生长条件相对较好,且有大量易侵蚀物质的区域。灌丛沙丘的起源及其发育过程与植被变化、沙源供应和风力作用等密切相关。灌丛沙丘演化一般分为雏形、发育、稳定和活化四个阶段,各阶段灌丛沙丘形态、土壤和植被状况有所不同。下图示意灌丛沙丘演化过程。(1)推测形成灌丛沙丘的植被的基本特征。(4分)(2)简述灌丛沙丘的自然演化过程。(6分)(3)分析稳定阶段的灌丛沙丘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6分)【答案】(1)耐旱、耐沙埋、耐风蚀、植株矮小、叶退化、根系发达、寿命长。(4分)(2)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风蚀严重的沙质土地上出现或保留适应性较强的灌丛植被,拦截风沙流搬运的砂砾,灌丛沙丘开始形成;在发育阶段,沙源丰富,风沙沉积,灌丛沙丘面积扩大,高度上升;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于沙源受限,灌丛沙丘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处于稳定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