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浙江专用)(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1~4章(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中内容占比43%,第4章占比47%)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0.6第Ⅰ卷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下图),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并开启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完成1、2题。1.直播时不能观察到的是(

)A.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B.黑色天幕上有明亮的星星C.阳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宫船体D.急速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2.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A.耀斑爆发B.极光现象C.狂风暴雨D.太阳辐射【答案】1.D2.A【解析】1.在空间站可以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A不符合题意。宇宙空间中,黑色天幕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星星,B不符合题意。阳光照射下可以看到明亮的天宫船体,C不符合题意。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而空间站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所以不能观察到急速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D符合题意。故选D。2.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这些粒子流可能干扰卫星通信等,从而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A正确。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对航天员直播的影响较小,B错误。空间站位于太空,没有狂风暴雨现象,C错误。太阳辐射一般比较稳定,对航天员直播的干扰较小,D错误。故选A。地表净辐射是地表吸收辐射与放出辐射的差额。下图为我国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年内地面净辐射变化图。完成3、4题。3.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是(

)A.甲乙丙B.丙乙甲C.甲丙乙D.乙丙甲4.甲地夏季地面净辐射与乙丙相当,主要原因是甲地(

)A.日照时间更长B.降水更少C.大气更稀薄D.太阳高度角更大【答案】3.A4.A【解析】3.就全年而言,总体纬度越高,地表净辐射越小。因此图中丙纬度最低,甲纬度最高,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是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纬度较高,乙丙纬度较甲低。夏季我国总体越往高纬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但昼长越长,更长的日照时间可以弥补一定的太阳辐射量,造成夏季我国不同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差距较小,因此甲地面净辐射与乙丙相当,A正确,D错误;题中无法反映三地海拔和海陆位置的差异,降水多少和大气稀薄度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A。2023年9月,经过200多天野外发掘和长达一年的修复与分析研究,确认发现于福建省政和县约1.5亿年前的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属于鸟翼类恐龙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同一地层中还发现大量水生、半水生的鱼类和两栖类等脊椎动物化石。下图为“奇异福建龙”及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完成5-7题。5.“奇异福建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泥盆纪B.侏罗纪C.寒武纪D.第四纪6.该地层中发现的脊椎动物(

)A.以大型哺乳类动物为食物B.最早出现于早古生代时期C.以裸子植物作为食物之一D.在第四纪时期遭到大灭绝7.推测“奇异福建龙”生存时期,福建省政和县地区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①浅湖、沼泽②广阔深海③温暖、湿润④寒冷、干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5.B6.C7.A【解析】5.结合材料可知,“奇异福建龙”(恐龙)发现于约1.5亿年前的地层中,可知“奇异福建龙”生存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距今2.52亿年至距今6600万年前)的侏罗纪。故选B。6.发现的化石地层为中生代时期的地层,该时期主要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陆地裸子植被繁盛,为食草类动物提供丰富食物,大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于新生代,A错误,C正确;脊椎动物最早出现于晚古生代,并在晚古生代时期遭到大灭绝,BD错误。故选C。7.结合材料可知,在发现“奇异福建龙”的地层中还发现大量水生、半水生的鱼类和两栖类生物化石,可推测出当时该地应为浅湖或沼泽相环境而非深海,①正确,②错误;当地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群落繁盛,③正确,④错误。①③组合正确,故选A。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读图,完成8、9题。8.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9.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④→③→①【答案】8.D9.B〖祥解〗8.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而“水上雅丹”是在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因此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故选D。“水上雅丹”和流水、冰川侵蚀及风力沉积作用无关,故ABC错。9.“水上雅丹”的演化是由于湖区面积不断缩小,湖底干涸裸露,在干涸湖底的基础上,由于风力的侵蚀作用,干涸的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湖底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鲫背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逐渐形成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形成之后,湖水汇入,进而形成“水上雅丹”,因此形成的顺序为④→②→①→③,故选B,ACD错。2016年8月底至9月初,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流域古乡段(海拔3500~4000m)暴发泥石流。下图示意本次泥石流发生前后的每日降水量累计曲线,图右示意泥石流在帕隆藏布江边形成的堆积体。完成10-12题。10.降水量最大的日期是(

)A.8月28日B.9月2日C.9月5日D.9月7日11.推测该区域泥石流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A.冰碛物B.风积物C.风化物D.碎岩屑12.一段时间后,图右所示泥石流堆积体可能会使得该河段的(

)A.河道加宽B.河水变浅C.流速减慢D.河岸变弯【答案】10.C11.A12.D【解析】10.左图为累计降水量曲线,读图可以看出,9月5日降水量累计值与9月4日之间差值最大,说明9月5日降水量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帕隆藏布流域海拔高,海洋性冰川广布。近代以来受全球变暖影响,现代冰川剧烈消融、退缩,冰川中的固体物质不断释放。现代冰川前缘冰碛物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易失稳转化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冰碛物中可能含有碎岩屑、风化物、风积物等等。故冰碛物为主要物质来源的说法更为准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堆积体会使河道变窄、水位上升,河水变深,流速加快,ABC错误;堆积体在左(南)岸形成凸岸,主河道靠近右(北)岸,河流对右(北)岸侵蚀加强,右(北)岸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D正确。故选D。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中下部,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水热、能量交换的重要空间。地面受热之后,通过热量传导、促进对流等形式加厚大气边界层。在河西走廊某气象站的观测表明,该地大气边界层在5月达到最厚;大气边界层增厚导致浮尘容纳的空间增大,沙尘多发,而浮尘的增加又会导致大气边界层厚度减小,从而实现自我调节。完成13、14题。13.与6~7月相比,该地5月大气边界层更厚,主要因为(

)A.太阳高度较小B.平均气温更低C.土壤较为干燥D.平均风速较小14.浮尘的增多导致大气边界层厚度减小,主要因为该浮尘(

)A.削弱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D.减弱地表反射【答案】13.C14.A【解析】13.与6-7月相比,该地5月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干燥,地面升温更快,促进大气对流,更易加厚大气边界层,C正确;太阳高度较小,温度低,由材料可知,气温低,对流弱,大气层边界薄,AB错误;由于河西走廊的峡管效应,5月(春季)平均风速大,D错误。故选C。14.浮尘通过反射、散射、吸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抑制地面增温,抑制了大气的对流运动,抑制大气边界层的加厚,使大气边界层厚度减小,A正确;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对流旺盛,大气边界层厚度增厚,B错误;浮尘通过反射、散射、吸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降低,大气辐射也减弱,C错误;地表反射减弱,地表吸收的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的对流强,大气层边界变厚,D错误。故选A。亚洲的天气、气候与气压场的分布及变化直接相关。下图为沿100°E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年变化图。完成15、16题。15.甲、乙气压系统分别为(

)A.赤道低压、极地高压B.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C.亚洲低压、西伯利亚高压D.副极地低压、亚洲高压16.图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

)A.春季气压变化,能减少沙尘灾害天气B.夏季气压控制,易出现东南季风降水C.秋季气压变化,可降低气旋出现频率D.冬季气压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温现象【答案】15.C16.D【解析】15.据图可知,甲出现的时间是7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为北纬30°附近,且气压值较低,说明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在7月,亚洲大陆较同纬度海洋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即甲为亚洲低压;乙出现的时间是1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位于50°N附近地区,气压值较高,说明1月,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亚洲大陆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被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以甲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乙是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推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位于亚洲中部(中国西北)附近。春季升温快,气压变化大,则容易造成大风天气,容易增加沙尘灾害天气,所以A项错误。夏季受低气压控制,容易出现降水,但并不一定是东南季风造成的降水,所以B项错误。秋季气压变化与气旋出现频率的降低并非直接相关,气旋的出现频率受热力、动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C项错误。冬季受气压(亚洲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气温低,上层气温降温相对较慢,常形成下冷上暖的低空逆温现象,D项正确。故选D。在低温霜冻来临之前,某地在田地里熏烟,能有效的避免霜冻出现。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7、18题。17.该地在同一季节阴天时,地表的温度普遍低于晴天的主要原因来自(

)A.①B.②C.③D.④18.在田地里熏烟可避免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以使(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答案】17.D18.C〖祥解〗17.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在同一季节,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晴天相反,所以在同一季节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差异导致阴天的地面普遍低于晴天。④符合题意,D正确;阴天地表温度低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导致到达地面太阳辐射产生差异而非仅仅由于太阳辐射,①不符合题意,A错误;地面辐射一直在释放能量加热大气,仅从地面辐射无法说明阴天地面温度高于晴天,②不符合题意,B错;阴天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把能量返还给地面,所以不一定低于晴天,③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18.熏烟可以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尘埃杂质,这些物质可以吸收地面辐射②,增强大气逆辐射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从而预防或降低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C正确;熏烟会削弱太阳辐射,①减弱,A错误;②为地面辐射,与减轻霜冻无关,B错误;熏烟会使白天的削弱作用④增强,D错误。故选C。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b、c处于同一纬度,a、d处于同一纬度。据此完成19、20题。19.由图可知(

)A.a是北半球暖流B.b是南半球暖流C.c是北半球寒流D.d是南半球寒流20.以下对该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及密度大小判断正确的(

)A.a海域与d海域的盐度大小相同B.a海域密度小于b海域密度C.b海域盐度大于c海域盐度D.d海域密度大于c海域密度【答案】19.A20.B【解析】19.从图中可知,海水温度自北向南逐渐升高,说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排除B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相同,由此可知,图中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是b、d,应为寒流,由水温高的海区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是a、c,应为暖流,A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A。20.根据前一题分析可知,a海域有暖流流经,d海域有寒流流经,两者处于同一纬度,a海域因蒸发较强而盐度较大,A错误;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读图可知,a处水温高于b处,则a处海水密度比b处小,B正确;b海域与c海域纬度位置大致相当,b海域有寒流流经,c海域有暖流流经,则b海域盐度小于c海域,C错误;图中显示,d处水温高于c处,则d处海水密度小于c海域,D错误。故选B。右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下图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完成21、22题。21.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表层盐度②底层盐度③表层温度④底层温度B.①表层盐度②底层盐度③底层温度④表层温度C.①底层盐度②表层盐度③表层温度④底层温度D.①底层盐度②表层盐度③底层温度④表层温度22.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冬季表层、底层海水温度相近的主要原因是(

)A.密度相对小B.水深相对浅C.距离陆地近D.受暖流影响大【答案】21.A22.B【解析】21.根据材料可知,该时间为冬季,则③④表示温度,①②表示盐度。甲地临近大陆,受陆地淡水补给影响较大,甲地盐度较低,与底层海水相比,表层海水盐度受径流、降水等影响较大,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较大,故①表示表层盐度,②表示底层盐度;海底温度较表层温度变化较小,③为表层温度,④为底层温度。综上所述,故选A。22.海水深度和洋流是影响海水表层和底层主要因素。海水越深,海水的温度越低。暖流对表层海水有增温作用,寒流对表层海水有降温作用,甲海域有暖流经过,使得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大,与题意不符;甲海域深度较浅,乙海域深度较深,故甲海域冬季表层、底层海水温度相近,B正确,ACD错。故选B。浙江省沿海滩涂开发历史悠久,其土地利用经历了垦荒植棉、围海养殖、临海工业为主的多个阶段。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严格围填海审批。下图为1990-2015年浙江省围填海类型及其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23、24题。23.围填海主要利用了(

)A.海洋生物资源B.海洋空间资源C.海洋矿产资源D.海洋旅游资源24.围填海带来的影响是(

)A.渔业产量逐年锐减B.海洋矿产开发减少C.海水盐度变化较大D.海水污染可能严重【答案】23.B24.D【解析】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围填海主要是将海洋空间变成了陆地空间,利用的是海洋空间资源,不是海洋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根据材料可知,围填海土地部分用于养殖,渔业有可能增产,A错误;围填海有利于近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海洋矿产的开发,B错误;围填海的面积毕竟有限,对于面积广大的海洋而言,海水盐度受影响较小,C错误;围填海会破坏近岸海域生物的生存环境,容易造成海水污染,D正确。故选D。下图示意某年8月长江口的表层盐度分布状况。完成25、26题。25.图中影响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长江径流B.海面降水C.盛行风向D.夏季气温26.某货轮从乙海域沿西北方向进入丙海域,货轮吃水深度(

)A.变深B.先变深后变浅C.变浅D.先变浅后变深【答案】25.A36.A【解析】25.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淡水注入等。读图,长江入海口处汇入大量淡水径流,距海口较近处,海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A正确;图示等盐度线凸出海域降水和夏季气温差别不大,不会造成盐度差异,BD错;盛行风向不能直接影响海水盐度,C错。故选A。26.读图可知,沿西北方向从乙到丙,海水盐度逐渐降低,乙、丙之间纬度接近,海水温度相差不大,故引起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海水盐度,海水盐度降低,海水密度降低,轮船吃水深度变深,A正确,排除BCD。故选A。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钱塘潮天下闻名。钱塘潮的潮峰高3—5m。下图示意钱塘江口位置。据此完成27、28题。27.与我国其他海域潮汐相比,钱塘潮最为壮观,其主要原因是(

)A.钱塘江水量丰富,水位较高B.东南风势力强劲,风助潮涌C.杭州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D.日月引力相叠加,涨潮明显28.下列有关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适合观潮B.农历初七涨潮时利于赶海C.潮差越大,越适合建设港口D.船只涨潮出港,退潮进港【答案】27.C28.A【解析】27.结合所学知识,钱塘江大潮一般发生在农历8月15日前后,杭州湾为喇叭形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潮水自东向西进入河口时,通道越来越窄,抬高潮水并且使潮水能量集中,后潮叠加前潮,潮位越来越高,C正确;钱塘江水量丰富,水位较高,会增加潮位,但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我国其他海域潮汐也会受到东南风势力强劲,风助潮涌、日月引力相叠加,涨潮明显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均不是最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C。28.结合所学知识,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水涨势较猛,利于观潮,A正确;农历初七出现小潮,退潮不明显,且涨潮时水位较高不利于赶海,B错误;潮差过大,可能会导致落潮时水深不足,影响船只通行,因此不适合建设港口,C错误;借助潮汐,船只一般退潮时出港,涨潮时进港,D错误。故选A。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29、30题。29.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30.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29.B30.C【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29.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30.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垫面性质。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2分)下面是某地理小组模拟大气受热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准备:1.准备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箱上有孔可插入温度计;2.准备一块黑布、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一把阳伞;3.选择天气晴好的中午进行实验。实验1:在浓密的树荫下,测量甲箱、乙箱的温度;实验2:把甲箱、乙箱同时放在阳光下,马上给甲箱打上一把阳伞,15分钟后测量温度;实验3:在甲箱底部铺上黑布,乙箱不变,15分钟后测量温度;实验4:取掉黑布,在甲箱中充入二氧化碳,15分钟后测量温度。活动1:了解实验原理(1)浓密的树荫下两个箱子中的温度,(高于/约等于/低于)外部气温。(2分)(2)阳光下两个箱内的温度高于树荫下箱内的温度,说明树木对太阳辐射的作用明显。打阳伞的甲箱与乙箱内气温相差不大,说明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4分)(3)铺上黑布后,甲箱内温度比乙箱内(高/低),主要原因是。(4分)(4)充入二氧化碳后,甲箱内温度比乙箱高,主要原因是,该实验可以说明(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活动2:实验启示(5)基于上述实验,请为暑假去西藏旅游设计应准备的2件物品。(2分)(6)上述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从生产角度简述问题产生的原因。(8分)【答案】(1)约等于(2分)(2)削弱(反射)地面辐射(4分)(3)高黑布反射太阳辐射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能增加长波辐射,使箱内气温较高。(4分)(4)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气候变暖(4分)(5)遮阳伞防晒衣、防晒帽、防晒霜、墨镜等(2分)(6)生产过程中燃烧矿物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各种生产活动破坏植被,使得植被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6分)【解析】(1)在浓密的树荫下,箱子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其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所以两个箱子中的温度约等于外部气温。(2)阳光下两个箱内的温度高于树荫下箱内的温度,由于外部没有树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太阳辐射强烈,导致温度升高。而遮阳伞对太阳辐射有阻挡作用,此时甲箱与乙箱内气温相差不大,由于太阳辐射影响较小,所以地面辐射为主要热源,由此推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3)铺上黑布后,由于黑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能增强长波辐射,使箱内升温更加明显,使甲箱内温度比乙箱内气温高。。(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充入二氧化碳后可以使大气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导致温度升高,故该实验可以说明全球变暖的原因。(5)西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紫外线强,可以携带遮阳伞防晒衣、防晒帽、防晒霜、墨镜等,有利于预防强烈的太阳辐射。(6)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类对于化石燃料的消费量增加,排放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