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表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严密且表达正确的是()
史料结论①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早期文明催化了宗教崇拜②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③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稻茎叶长江中下游已出现水稻种植④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稻谷和稻茎叶,可以据此推断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姆渡人已经种植了水稻,C项正确;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是良渚文化中一种重要的符号表现形式,它通过简化的图案传达了深刻的宗教和文化内涵,但并不能据此得出早期文明与宗教崇拜的关系,排除A项;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并不能直接得出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排除B项;精耕细作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东汉后期,累世公卿的门阀大族实力强大,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等,他们的“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同时,宦官集团也“任人及子弟为官”“父兄子弟皆为公卿列校,牧守令长,布满天下”。这一状况()A.导致了宦官专权的产生 B.推动了门阀政治的形成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D.加剧了统治集团的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后期(中国)。根据材料“东汉后期,累世公卿的门阀大族实力强大,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等,他们的‘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和所学知识,东汉后期门阀大族和宦官集团的势力都很强大,他们的门人故吏遍布天下,这必然会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加剧,D项正确;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排除A项;门阀政治是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的历史现象,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3.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仅唐朝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所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中就有33位往来取道南海。这一变化()A.起因于匈奴在北方对唐威胁 B.归因于唐朝后期政局动荡C.反映出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D.取决于南方经济的大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由陆路改走海陆,主要是因为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由盛转衰,国内政局动荡,而当时的南方较为稳定,因此走南海一带,B项正确;匈奴在北方活动是汉朝时期,排除A项;指南针广泛应用航海是宋朝,排除C项;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是唐后期僧人选择海路求法的原因,而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学者指出,元朝疆域辽阔,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因此,元朝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替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区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该学者意在强调元朝()A.边疆管理呈现一体化的趋势 B.重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C.地方行政制度调整的必要性 D.制度建设汲取前代经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元朝正是出于有效统属地方的需要而推行了行省制,且行省制成功协调了中央、地方的关系,即发挥了在稳定地方秩序方面的重要价值,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边疆管理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边疆管理呈现一体化趋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民族交往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重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汲取前代经验”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5.清代雍正以后,在聚族而居的福建、江西等地推行族正制度,令地方官让每族公举老成公正二人为族正副,官给印照,责令约束族丁,“酌订祠规,列示祠中,予以化导约束之责,族中有口角争讼之事,传集族正,秉公分剖,先以家法劝诫”,这一做法导致()A.强化儒家伦理纲常统治地位 B.将族权纳入政权的控制下C.实现清朝基层社会自我更新 D.加强古代的乡里宗族组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擦材料信息“清代雍正以后,在聚族而居的福建、江西等地推行族正制度,每族公举老成公正二人为族正副,官给印照,责令约束族丁,予以化导约束之责,族中有口角争讼之事,传集族正,秉公分剖,先以家法劝诫”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在加强对地方宗族的管理和控制,将原本可能相对独立的族权纳入政府控制之下,B项正确;虽然族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伦理的影响,但其主要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强化儒家的伦理纲常,而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排除A项;实现基层社会自我更新这一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将原本可能相对独立的族权纳入政府控制之下,加强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虽然族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宗族组织,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6.有学者对晚清某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做如下总结:其一是突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其二是广设学堂,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其三是教育观的发展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务实性。其存在的局限主要是分散化推进,缺乏整体认知和顶层设计。据此推断,在这一时期()A.废除八股文已成为社会共识 B.教育改革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C.教育改革以经时济世为主旨 D.废除科举制度为实施新政提供条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近代教育改革集中在翻译人才、设学堂,追求务实性,说明其目的是解决当时的具体事务,即以经时济世为主旨,C项正确;废除八股文已成为社会共识,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地位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1930年颁布《苏维埃土地法》没有诸如物权、典权等晦涩难懂的概念,代之以“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表述,还出现“肥田”“柴火山”等方言词汇。这些用语的使用,表明()A.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推进革命C.实现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 D.注重土地革命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苏维埃土地法》时,关注到当时普通农民等社会下层文化水平低下的实际,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概念,而代之以朴素的方言词汇,可见注重政权建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土地革命的实践,没有体现“放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的信息,排除A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后,实现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1947年3月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大胜仗,此役沉重打击了胡宗南集团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如图是该战场态势图。该战场态势()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中共主动出击打破敌人的“囚笼”C.揭开了中共战略进攻序幕 D.摧毁了国民党军队主要军事力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集团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取得了青化砭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A项正确;中共主动出击打破敌人的“囚笼”,是抗战期间的百团大战,排除B项;揭开了中共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C项;三大战役结束后,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队主要军事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9.如表是创作于1950年的历史宣传画。据此可知()配文如下现在物资已平稳油米布煤足供应折实牌价多正确计算公开又公平A.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新生人民政权的建立C.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 D.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据宣传画内容“物价已平稳”、“油米布煤足供应”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采取措施稳定物价,确保物资供应,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建国后国民经济恢复完成于1952年,与本题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工业化建设起步于1953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于1956年,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摘录了2012年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表明新时代中国致力于()时间外交活动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确立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中国引导协调各方在创新增长、多边投资、气候变化等问题制定出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就当前国际形势、全球经济治理、金砖合作、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深入交换看法,重申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A.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B.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C.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D.构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2年以来(中国)。根据材料“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及会议主要确立的内容和体现的精神可知,中国通过举办重大外交活动,解决世界经济、生态等国际问题,在世界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A项正确;二十国集团并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B项;材料强调在中国举办的重大外交活动,不属于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排除C项;金砖国家中部分成员国不属于我国的邻国,因此不属于构建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1.世界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几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如下图所示的帝国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是(图中颜色较深、粗黑线范围内皆为该帝国版图)()A.推动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B.《罗马民法大全》对后世影响深远C.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D.继承统合东罗马帝国与伊斯兰文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帝国以阿拉伯半岛为核心部分,由此可知这个帝国是阿拉伯帝国,而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将中国的造纸术等众多先进技术和文化成果传入欧洲,A项正确;《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成就,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但是其核心部分是东亚地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促进“希腊化时代”到来的是亚历山大帝国,但是其帝国的核心部分是欧洲南部的希腊地区与马其顿地区,排除C项;继承统合东罗马帝国与伊斯兰文化是奥斯曼帝国,其帝国范围没有扩展到西班牙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12.15世纪,意大利神学家米兰多拉提出: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人的形象和上帝依自己模样创造出的犯罪之前的亚当很相似,和复活之后的基督很相似。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仅可以超越万物,而且可以进入神的境界,与上帝融为一体。米兰多拉的主张基于()A.人文主义强调追求人权 B.教会加强了思想束缚C.文艺复兴挑战教皇权威 D.时代的独特精神内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意大利)。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作者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这是时代赋予人独特的精神内涵,D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作者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性,并未强调人文主义强调的内涵是追求人权,排除A项;基督教强调神性,并未孕育人文主义,教会加强了思想束缚与题干人文主义思想相悖,排除B项;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排除C项。故选D项。13.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德意志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5年铁路运营里程2300公里,1865年达到14690公里,形成稠密的铁路网络。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上述现象反映当时的德意志()A.巩固国家统一的迫切需求 B.工业革命进程促进铁路建设C.政治变革推动了铁路建设 D.国家实力已经跃居欧洲之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5-1865(德意志)。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中期,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开展,为铁路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也刺激了铁路建设,B项正确;此时德意志尚未完成统一,铁路建设的动力并非来自于巩固统一的迫切需求,排除A项;此时期德国也没有出现政治变革,排除C项;此时期的德意志经济发展仍然落后于英法等国,排除D项。故选B项。14.如表为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中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这两种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反映了美国()年份私人投资政府投资1935135101194012222119451472221950190354A.恢复经济发展的努力 B.放松了对拉美的控制C.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D.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1950年(美国)。根据表格可知,1935—1950年美国对外投资中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相比,私人投资比例下降,政府投资比例上升。结合所学,二战后美国政府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目的是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拓展海外商品市场,谋求海外投资收益,是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反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二战后美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进行经济扩张,而非为了恢复经济,排除A项;美国视拉美地区为美国后院,并没有放松对拉美地区的控制,反而加强了对拉美地区控制,排除B项;美国的跨国公司主要是私人企业,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会导致私人对外投资的发展,而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外投资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5.当代语言学大师杭士基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这一现象()A.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发展 B.加剧了“逆全球化”的现象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D.降低了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根据题干“属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而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成本高等原因,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这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风险,C项正确;题干是将“全球化”中的“中心国家”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大英帝国作类比,以体现“中心国家”对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并没有提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中心国家”对边陲国家在经济上的宰割与剥削,并非加剧了“逆全球化”的现象,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明朝定都南京前后,曾经数次大规模营建南京。周长号称九十六里,外环一百八十里的郭城,内有皇城与宫城。整个城市分为三个区域:城东部为政治文化区域,此外宫殿园囿、官舍衙门、国子监等建筑鳞次栉比,辉煌壮丽;城西部则以内桥为界,“南有坊以居民,北有营以设行伍”;城西南则为工商业区域,“市魁驵侩千百嘈杂其中”。正德之后,南京作为工商业经济中心的地位却在逐渐突出。“四方商贾,肩背相摩。万货辐犊,五谷丰多”。在明中期以后,当地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及商品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活跃。六合县“民多商贾。其乡民则力田,农隙则为土木工,或编草破竹为笠、箕之类以规利。”——摘编自陈忠平《明清时期南京城市的发展与演变》材料三庄园制曾极大推动了英国封建经济发展,但到14、15世纪却逐渐衰落。1348年黑死病传至不列颠之后,农奴数量急剧减少。与此同时,租佃制的繁盛以及养羊业的发展促使领主改行经营方式——他们雇佣劳工,从事农场种植,或者发展养羊业,从事羊毛加工。随着英王权势日盛和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国家法庭管辖范围越来越大,作为领主司法特权的庄园法庭作用愈来愈小,领主司法权利丧失殆尽。16世纪英国庄园经济最终瓦解。——摘编自付龙海《英国庄园制衰落之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材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庄园经济衰落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4—15世纪中英两国社会发展趋向【答案】(1)示例一:明朝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明朝)材料一属于图像史料,两者均为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材料二属于后人研究成果,属于文献史料,有一定的价值。材料一对研究明朝南京的城市建置、布局等提供了重要样本。材料二对研究明朝南京城规模的扩大提供了重要参考。示例二:明朝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明朝)材料一属于图像史料,两者均为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材料二属于后人研究成果,属于文献史料,有一定的价值。材料一对研究明朝南京的经济、城市布局等提供了重要样本。材料二对研究明朝南京城的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参考。(2)影响:加速了农村人口转移,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英国商品经济发展和早期资本主义兴起;英国王权进一步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逐步形成;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化。(3)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然占主体地位;依然是封建社会。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向近代社会转变。【解析】【小问1】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一两幅图片信息和材料二,可提出研究课题:明朝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说明:首先,说明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和研究价值。如:材料一两幅图属于图像史料,两者均为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材料二属于后人研究成果,属于文献史料,有一定的价值。其次说明两则材料具体的研究价值。如:材料一对研究明朝南京的城市建置、布局等提供了重要样本。材料二对研究明朝南京城规模的扩大提供了重要参考。据材料一两幅图片信息和材料二,可提出研究课题:明朝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首先,说明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和研究价值。如:(明朝)材料一属于图像史料,两者均为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材料二属于后人研究成果,属于文献史料,有一定的价值。其次说明两则材料具体的研究价值。如:材料一对研究明朝南京的经济、城市布局等提供了重要样本。材料二对研究明朝南京城的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参考。【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16世纪(英国)。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庄园经济衰落,加速了农村人口的转移,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据材料三“租佃制的繁盛以及养羊业的发展促使领主改行经营方式——他们雇佣劳工”,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英国商品经济发展和早期资本主义兴起;据材料三“随着英王权势日盛和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国家法庭管辖范围越来越大”,可得出英国王权进一步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庄园经济衰落,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化。【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15世纪(中国、英国)。据材料二“在明中期以后,当地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及商品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活跃”,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社会发展趋向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然占主体地位;依然是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三“租佃制的繁盛以及养羊业的发展促使领主改行经营方式——他们雇佣劳工”,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社会发展趋向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向近代社会转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宋洪迈《夷坚丁志》中的一则故事:“番阳士人黄安道,治诗,累试不第。议欲罢举为商,往来京洛关陕间,小有所赢,逐利之心遂固。方自京赀货且西,适科诏下,卿人在都者交责之曰:“君养亲,忍不自克而为贾客乎?”……以书应举……果登第。”材料中黄安道的故事是宋代某些历史场景的再现。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题目:宋朝社会风貌的变化两宋时期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随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南宋洪迈《夷坚丁志》记载,士人黄安道应举累试不中,改营商业,成为“贾客”,后在别人劝说下再次参加科考,终于登第,材料信息反映出宋朝科举制完善,向全社会开放;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宋代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社会流动加强;宋代文学世俗化、平民化趋势。也反映了士人的价值取向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故事由南宋洪迈所作,是文学作品,具有主观性,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作为研究宋朝社会风貌变化的参考。两宋时期虽然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社会面貌改观,但囿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现实政治的考量,社会面貌的改变有限,也就无法促成宋代的根本社会变革。【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宋代中国。南宋洪迈《夷坚丁志》记载,士人黄安道应举累试不中,改营商业,成为“贾客”,很多老乡纷纷劝他说:“你这个人为了孝养父母做生意挣钱,这没的说,但你之前读了那么多书,要放弃功名这条路太可惜了!”黄安道再参加一次科考终于登第。黄安道的故事反映宋代热衷科举的社会观念,是宋代社会变化的表现之一。故可以围绕“宋代社会变化”拟定论题:宋朝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首先分析材料内容反映信息:黄安道的故事反映宋朝科举制完善,向全社会开放。结合所学,列举宋代其他方面的社会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宋代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社会流动加强;宋代文学世俗化、平民化趋势。最后对《夷坚丁志》的史料价值和宋代的社会变化进行评析:《夷坚丁志》是文学作品,具有主观性,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作为研究宋朝社会风貌变化的参考。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社会面貌改观,但改变有限,无法促成宋代的根本社会变革。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战时期,受战争影响,中国的人口、工业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重心由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转移,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等西部城市得到发展,人口增长迅速,重庆由1937年47万增至1945年125万。而东部地区受战争影响,很多城市人口一度锐减,其中尤以南京、武汉、广州、杭州、长沙最为严重。南京因日寇暴行,人口由1937年6月101万降至1938年12月47万。东北城市比较特殊,沦陷时间早,情况也较为不同。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四大城市中,沈阳61万,哈尔滨40万,大连30万,长春12万。沦陷期间,大量日本侨民、朝鲜人、外国商人以及关内人员涌入东北,致使东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摘编自《从老照片老地图看民国时期的前20大城市》材料二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在城市斗争中,“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毛泽东指出:“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提出由军事管制委员会及临时市政府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成为在军管初期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协议机关。并对改造旧城市、建设新城市方面提出了“实用、经济、美观”的城市建设原则。——摘编自莫岳云《建国初期的城市管理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抗战时期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概况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城市管理的基本理念并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概况:中国近代城市化曲折发展。东部地区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城市则得到了很大发展。(3个地区加一个概括)原因:东部:日军占领,日本的野蛮掠夺。东北:侵华战争基地和人口的流入。西部:东部沿海工业和人口大规模西迁(2)理念:恢复和发展城市的生产;依靠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进步力量;实行城乡兼顾与城乡互助;实行城市民主建政;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任选4点)作用: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巩固政权)为新中国城市管理积累经验。【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7-1945年(中国)。概况:根据材料一“东部地区受战争影响,很多城市人口一度锐减,其中尤以南京、武汉、广州、杭州、长沙最为严重”得出,东部地区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根据材料一“沦陷期间,大量日本侨民、朝鲜人、外国商人以及关内人员涌入东北,致使东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得出,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城市则得到了很大发展;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得出,中国近代城市化曲折发展。原因:根据材料一“东部地区受战争影响,很多城市人口一度锐减,其中尤以南京、武汉、广州、杭州、长沙最为严重。南京因日寇暴行,人口由1937年6月101万降至1938年12月47万”得出,日军占领,日本的野蛮掠夺;根据材料一“沦陷期间,大量日本侨民、朝鲜人、外国商人以及关内人员涌入东北,致使东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得出,侵华战争基地和人口的流入;根据材料一“工业重心由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转移,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等西部城市得到发展”得出,东部沿海工业和人口大规模西迁。【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理念:根据材料二“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可以得出恢复和发展城市的生产;根据材料二“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可以得出依靠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进步力量;根据材料二“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得出实行城乡兼顾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