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市武冈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请勿折叠答题卡,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记》载:“(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公卿惧诛而祸作,诸侯不朝。”“宣王继位,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这说明西周()A.原始民主遗风盛行 B.传统统治秩序有所崩坏C.方国联盟逐渐解体 D.为政以德思想得到发展【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题干“(周厉)王行暴虐修傲,国人谤王,公卿惧诛而祸作,诸侯不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厉王的暴虐导致国人指责他,公卿害怕被诛杀,诸侯也不再朝见,这表明传统的统治秩序因为周厉王的无道而受到破坏;据题干“宣王继位,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宣王继位后修整政事,效仿先王的优良作风,诸侯又重新尊奉周室;综合这两部分可以得出,由于周厉王的暴虐,传统统治秩序有所崩坏,而周宣王的努力使得局面有所改善,B项正确;原始民主是指在原始部落或氏族中,成员们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参与决策,题干没有体现相关内容,排除A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方国联盟的情况无法判断,排除C项;题干只是说周宣王修政,但没有明确指出是为政以德思想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巡北边”,梦见胡人来犯大秦,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人,略取河南等地,设立云中和九原两郡,筑亭障以逐戎人。秦始皇此举()A.加快了秦统一全国的步伐B.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C.体现了皇权具有神秘色彩D.淡化了华夷一体的观念【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秦始皇派蒙恬北击胡人,设立郡县并筑亭障,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北方边疆,保障中原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这一举措有利于将中原的农耕文明扩展到北方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秦的统一已经在公元前221年完成,排除A项;虽然提到梦境,但主要是为了动员和正当化军事行动,不能简单归结为皇权的神秘色彩,排除C项;秦始皇的政策并未淡化华夷之别,排除D项。故选B项。3.如表为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其变化的主要目的是()时间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官经学之士汉文帝4汉景帝4汉武帝5413汉宣帝41汉成帝13A.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抑制外戚干政现象C.有效解决封国问题 D.扩大政府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表格,从汉文帝到汉成帝时期,丞相出身中功臣(子)、外戚、宗室的人数逐渐减少,而各级属官和经学之士的人数逐渐增多。选用各级属官和经学之士担任丞相,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能够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参与到统治中来,从而扩大政府统治的基础,增强统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D项正确;中央集权统治主要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丞相出身变化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虽然外戚出身的丞相人数有所减少,但不能以此就断定主要目的是抑制外戚干政,这只是变化的表现之一,而非根本目的,排除B项;解决封国问题重点在于对诸侯国权力的削弱和管理,与丞相出身的变化没有直接的、紧密的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4.《唐六典》记载:“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据此可知,当时()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 B.相权一定程度制约皇权C.社会歌颂之风盛行 D.中枢决策具有民主性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请施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侍中(宰相)有审定百司奏抄和对大事复奏请施行的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皇权,B项正确;题干主要描述“侍中”的职责,根本没有提及藩镇割据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大事制敕宣行时会“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这是一种正常的政务流程描述,不能就此得出社会歌颂之风盛行的结论,排除C项;在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中枢决策是君主专制,三省运作程序是专制下的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5.宋太祖起自布衣,深悉民间疾苦,故平定诸国后,自奉俭薄,积左藏之餘,立封桩库。本以待经营契丹也。其后三司岁终所用,常赋有餘,亦併归之。这表明()A.宋辽关系逐渐趋向缓和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C.宋辽对峙中宋处于弱势D.北宋财政危机日益严重【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题干中提到宋太祖积累财富以备对付契丹(辽),说明宋朝在与辽的对峙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需要积累资源以备不时之需,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宋辽关系和战的内容,只强调了积累财富是为了对付契丹,而不是强调宋辽关系的缓和,排除A项;材料强调积累了财富,和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并非财政危机日益严重,排除D项。故选C项。6.公元1281年,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隶属于福建泉州府,主要负责巡逻和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赋税等事务。澎湖巡检司的设立()A.推动了宗藩体系的形成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C.抵制了西方殖民者侵扰D.掀起了东南居民下南洋热潮【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题干“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有效管理,使得这些地区更加紧密地纳入元朝的统治范围,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宗藩体系主要指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一种特殊外交关系,澎湖巡检司的设立主要是针对国内领土的管理,并非是推动宗藩体系的形成,排除A项;1281年西方殖民者侵扰的问题在该时期尚不突出,澎湖巡检司的设立主要目的不是抵制西方殖民者侵扰,排除C项;东南居民下南洋热潮的掀起与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光绪十三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礼部据御史陈琇莹请旨饬各省学臣,凡岁、科试时,生监中有报考算学者,除正场仍试以四书、经文、诗、策论外,另出算学题目,并将原卷咨送总理衙门复勘注册。这反映出()A.甲午战争民族危机加深B.西学东渐近代外交体系建立C.清末新政改革科举制度D.中体西用社会实用人才短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中体西用”是在坚持中国传统体制和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在科举考试中增加算学题目,反映出当时社会需要实用人才,而传统科举难以满足,所以体现了“中体西用”以及社会实用人才短缺,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光绪十三年是1887年,时间上不符合,排除A项;题干主要说的是在科举考试中增加算学内容,并非近代外交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清末新政是在1901年开始的,光绪十三年是1887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国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该宪法()A.是孙中山革命程序论思想的实践B.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C.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次题干的提示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此次国民政府制定的宪法赋予民众基本的民主权利,这符合孙中山革命程序论思想的实践,其认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应经历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宪政时期通过制定宪法赋予民众民主权利,A项正确;此部宪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未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排除B项;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C项;此时由于国民政府的剥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陷入绝境,排除D项。故选A项。9.如图为著名艺术家古元的木刻作品《减租会》。这幅作品()A.见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B.释放了土地制度变革的信号C.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D.体现了统一战线政策的贯彻【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题干“《减租会》”“1943年”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实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减租减息就是这一政策的重要体现,通过减轻农民的地租和利息负担,调动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同时也团结了地主阶级共同抗日,D项正确;土地革命主要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幅作品不能见证土地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这幅作品重点在于体现减租政策,而非释放土地制度变革的信号,排除B项;减租会对于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统一战线政策的贯彻,排除C项。故选D项。10.口号是时代声音。“钢铁成山天也矮,看你服输不服输”“公社青藤连万家,齐心合力种庄稼”等口号,体现出当时()A.经济建设面临严重困难B.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急切心情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巨大的成就【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题干“钢铁成山天也矮,看你服输不服输”可知,体现了大炼钢铁,追求钢铁产量的急切心态;据题干“公社青藤连万家,齐心合力种庄稼”可知,反映了人民对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的积极参与和热情。这些口号反映出当时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急切心情,B项正确;这些口号更多地体现的是积极建设的态度,而非直接表明经济建设面临困难,排除A项;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是在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到1956年底,他们比题干所体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时间要早,排除C项、D项。故选B项。11.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表明()A.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国家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D.党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有效地解决贫困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脱贫攻坚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是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这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不断创新治理方式,精准施策,成功实现脱贫目标,这反映出国家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战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党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了脱贫攻坚的顺利推进,这充分说明党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综上所述,四个选项都有道理,但是总体来看,脱贫攻坚战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它的成功,本质上体现了国家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C项正确,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12.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利,军队紧急撤兵之际,恰好碰见了月食,士兵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拒绝突围,主帅尼西阿斯被迫服从“军心”,最终雅典军被敌军团团围住,全军覆没。据此可知,雅典()A.社会迷信色彩浓厚 B.民主政治存在决策风险C.军队主帅缺乏威信 D.海外殖民政策不得人心【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13年(雅典)。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此次事件中,雅典军队在紧急撤兵的关键时刻,主帅尼西阿斯因为要服从士兵所谓的“军心”(实际上是一种迷信思想),而无法做出正确决策,导致了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在军事决策方面存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主帅无法按照客观的军事形势做出决策,而是受到了士兵不合理意愿的影响,B项正确;虽然士兵因月食认为是不祥之兆拒绝突围,体现出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仅这一个事件不足以说明整个雅典社会都迷信色彩浓厚,可能只是部分士兵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排除A项;不能仅仅因为这次事件中主帅服从了士兵的错误意愿,就得出军队主帅缺乏威信的结论。可能是因为雅典的民主政治环境使得主帅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考虑士兵的想法,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说的是雅典军队在撤兵时因为迷信导致的失败,并没有提及海外殖民政策是否不得人心,排除D项。故选B项。13.中世纪时,领地庄园收入是法国国王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14世纪初,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此后向臣民征收的赋税成为了国王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一变化()A.有利于法国向近代国家转变B.推动了法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C.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建立D.打破了中世纪法国二元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初(法国)。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财政收入来源的变化,使得国王对全国资源的调配和控制能力增强,加强了王权,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为法国向近代国家转变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国王有权向臣民征税,使得国王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增大,增强了国家的统一性,这会推动法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让民众更加认同一个统一的法国,这同样也有利于法国向近代国家转变,排除B项;法国等级君主制在13世纪就已经建立,14世纪初国王征税原则的确立不是其建立的标志,排除C项;中世纪的法国并非二元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14.美国著名大法官卡多佐曾说过,法官的工作就是将自己手上案件的色彩与摊在他们桌上的许多样品案件的色彩加以对比,从色彩最接近的样品案件中寻找可以适用的规则……而那些对案件卡片有最佳索引能力的,也就成为最睿智的法官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司法判决具有连续性 B.法律公正受到损害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法官缺乏有效监督【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题干“将自己手上案件的色彩与摊在他们桌上的许多样品案件的色彩加以对比,从色彩最接近的样品案件中寻找可以适用的规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司法实践中,前后的案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处理方式,体现了司法判决具有连续性,A项正确;通过对比相似案件寻找适用规则,并非必然会损害法律公正,反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判决的一致性和公正性,排除B项;分权制衡原则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来掌握和行使,以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题干内容与此无关,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司法实践中,如何更加合理的判决,并没有涉及对法官的监督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节选)。据表可推知,当时日本()基本内容(节选)政治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经济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提倡新文化,改造旧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A.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 B.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度 D.开启了社会形态变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日本)。据题干“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渐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开启了社会形态的变迁,D项正确;从材料中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不能推出日本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排除A项;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表现在政治方面是仍保留了天皇的绝对权威;经济领域,封建地主经济仍有很大影响力;社会阶层上,传统的等级制度仍未彻底消除。而题干中这些内容都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在政治上只提到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提及建立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故选D项。16.2022年2月24日,因北约东扩及顿巴斯冲突,普京宣布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对乌克兰进行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俄乌冲突正式爆发。这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受到挑战 B.全球合作治理模式亟需完善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地区冲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其准确时空为:2022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直接导致了俄乌冲突爆发,这一事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起巨大反响。该事件表明,在当前世界格局下,各国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这体现了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现象,C项正确;尽管经济全球化确实可能因制裁等措施而受到一定挑战,但这不是本题意在强调的核心问题,排除A项;全球合作治理模式亟需完善虽反映了当前国际合作面临的一些困境,但与本题背景下的具体事件联系不够紧密,排除B项;地区冲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的说法虽然成立,但它更多地指向了冲突本身的负面影响而非背后反映的政治格局变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太祖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材料二秦代以降,皇权专制主义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北宋时候,皇权已经高度专制,明代以后则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于是皇权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宰相制度废除后产生的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加以解释。【答案】(1)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明初丞相胡惟庸专权;(任答两点即可)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等;(任答两点即可)消极影响:加重皇帝政务负担,影响行政效率;易造成决策失误,宦官专权;破坏了中央行政体系的完整性;降低了各级官员的地位和尊严等;(任答1点即可)(2)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解释: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加强君权,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中外朝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到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丞相的设置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发展历程,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原因:据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可知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据材料一“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得出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结合明初的相关史实可知,明初丞相胡惟庸专权。积极影响:据材料一“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可得出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据材料一“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得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结合所学可知,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消极影响:可以从行政效率、决策失误、中央行政体系、对官员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即加重皇帝政务负担,影响行政效率;易造成决策失误,宦官专权;破坏了中央行政体系的完整性;降低了各级官员的地位和尊严等。【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趋势:据材料二“皇权专制主义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可得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解释:可以从不同朝代,中枢机构的演变来进行解释,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中外朝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等,可以充分证明君权在不断加强,相权在不断削弱,即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加强君权,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中外朝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到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丞相的设置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发展历程,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又颁行1982年宪法,并逐步提出“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等重大理念。后来,又根据客观实际需要,推进宪法与时俱进,形成了1999年、2004年等多个宪法修正案,真实记录了党领导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及时确认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成就与经验,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改摘自杨琳、吴磊《人民宪法观的百年演进与内在逻辑》(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的制定背景。(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建设的伟大成就。【答案】(1)背景:《共同纲领》奠定基础;追歼国民党残军、剿匪等军事行动的胜利;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一五计划的开始。(2)成就: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冶奠定法律框架;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年(中国)。背景:据材料一“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可得出《共同纲领》奠定基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经济上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等措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政治上通过追歼国民党残军、剿匪等军事行动的胜利,三反五反运动等措施,使得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成就:据材料一“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据材料二“人民政府又颁行1982年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冶奠定法律框架;据材料二“形成了1999年、2004年等多个宪法修正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13年7月21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颁布饬令,规定按照考试成绩录取公务员,以改善司法制度的运行。从1765年开始,普鲁士王国建立并普及了一套培训系统,开始对高级公务员进行职业培训。德国统一后,受普鲁士传统影响,德意志帝国颁布法律,规定所有高级公务员必须经过大学的司法培训并参加3—4年的司法行政实习,在整个试用期间,既不领取任何报酬,也不会被许诺最终获得任命,这种情况直到1900年开始给公务员发补助金才有所改变。——改编自廖昆明《英、法、德、意四国高级公务员的招聘制度》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上台后,往往把政府的职位作为战利品分配给党内同僚,这就是所谓的“政党分肥制”。在这种制度下,营私舞弊,卖官篙爵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英国世界霸权的确立,英国政府需要管理的事务急剧增加,对国家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间,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暴露了英国政府管理的低效无能。新上任的首相帕麦斯顿决定立即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此后30年英国文官制度逐渐成熟。在其影响下,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建立了文官制度。——摘编自汤勒、古小华《西方行政制度概论》等(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高级公务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文官制度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1)起源时间早;注重职业培训;深受普鲁士传统影响;法律保障;强调学历与能力;贵族色彩浓厚;考试录取;政治中立;无过错终身任职等。(2)工业革命后,欧美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空垃圾监测与防范-洞察分析
- 药物副作用机制研究-洞察分析
- 网络视觉文化的性别表达研究-洞察分析
- 土地利用分类技术-洞察分析
- 冬季防火精彩讲话稿(10篇)
- 太阳能技术工作总结
- 《会计基础讲解》课件
- 办公效率提升以设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 办公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案例分享
- 《电信诈骗小知识》课件
- 艺人直播带货合同(坑位费-CPS)
- 【金融模拟交易实践报告书3700字(论文)】
- 蔬菜批发合伙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六含解析
- 中医外科学研究进展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美食广场公开招商方案
- DL∕T 1631-2016 并网风电场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技术规范
- 光伏接入系统方案
- 通风保温施工合同范本
- GB/T 44180-2024厨卫五金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 GA/T 2129-2024法庭科学生物检材中草甘膦和草铵膦检验气相色谱-质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