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5788引言 摘要:诵读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有的老师尽管已经懂得诵读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却无处可循,无章可循,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进行诵读教育,首先必须要讲究思维方式,不要跟着感觉下去,而要有理性的知识作引导。在下面将根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对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诵读方式加以研究。关键词:文言文;诵读;教学引言诵读曾成为中国传统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但在现代中学课程的发展中,已逐渐边缘化。古代文言文有独有的语言环境,并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角落,而现代文言文学习缺乏整体的语言环境,因此文言文诵读教学法也缺乏可施展的空间。加之现代教育理念对“创新”的推崇,导致诵读教学这种典型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被扣上了“死板”的帽子,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将诵读等同于背诵和默写,失去了诵读的“口诵心惟”的精髓。受应试式教育观念的冲击,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好坏的考核体系已经难以根除,而这种评价结构也使得学校教育中重知识、轻诵读的现象更加严峻。现代的文言文课堂,老师用量化指标来强调学生“熟读背诵”,教师忽略了背诵教材,诵读和背诵的概念混乱,诵读方式单调等。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方法不断更新,相比传统的读,现在的诵读更强调对文本的解读。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我们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文言文诵读教学。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所在,文字精练典雅,文化内涵渊博精深,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时至今日仍拥有着巨大的活力。《中小学语文规范》中也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基础教育着重在文字工具化方面,而忽视了它的人文属性。学生通过从小背诵古诗文,可以受到较高品位的文学教育,对其文化教学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提高并注重于古文诵读的教育水平,不只是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时代的必然需要。一、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破万卷,落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诵读的作用。[2]然而实际却是,中小学生不太喜爱文言文,主要问题是老师往往包办所有,通过逐字逐句的译文,需要他们弄懂各个字的含义,需要学习名词做状语、定语后置、倒装句等语言基础知识,老师虽然讲得口干舌燥,孩子听过来却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很差。“大声诵读使肌肉刺激我们的大脑,使大脑保持神经高度集中,集中注意力在一个点并由此形成记忆。与此同时,由于它们的发声和听音的两种活动交织,增强刺激对大脑的影响。”[3]一名受文化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要先通过对经典的练习,才能成为一名受文化教育的中国人。但是我们在文言文课堂中由于太注重文字工具性,而背离了学好文言文的基本目的。于是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通假字、古今比较异义字、词性活用、特殊句型运用等重要知识点上猛下了工夫,从而让一篇篇精美的文言文成为了古汉语教学资料。同时由于过于注重译文,也削弱了文言文本身的吸引力。为了学好文言文,翻译是至关重要的,而恰当的译文也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字。而有的老师一味强调逐词逐句的阅读,其后果便是他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参考书上,将原文放到了一旁。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往往都是言浅意深,甚至有些文字根本无法用现代文来替换,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你生搬硬套的翻译,那些文言文便没有了它的美。身为一位老师,讲一口规范流畅的普通话是最根本的需要。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范读,但一旦老师普通话不规范,就很容易产生学生发音上的不正确,这对他们认文正音也是一种极大的干扰。所以,对语文老师来说,学生能否讲得一口规范流畅的普通话是十分关键的。老师有必要的普通话水准还远远不够,普通话水准高不意味着诵读能力高。在诵读课中,老师向学生展示诵读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范读得好了,在相当程度上就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形成对诵读古文的浓厚兴趣。所以老师在让学生范读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加练习,老师最好还可以将所要范读的文字全部诵读一下,并可以通过老师自己的诵读来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老师的诵读中更加体会文言的魅力。二、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一)诵读能引发兴趣,获得美感“诵读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学科性质、特点、任务、内容及其实施方法要求的具体体现。”[4]作为书面语言的文言文有很强的可读性,面对一篇文言文,教师不应该简单地读完之后就去对文章进行所谓的诠释,而是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读,在不厌其烦的诵读中,许多的字、词、句、段、篇都印在了脑子里,学习起来又有何难?而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少教师怕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担心知识讲不完,因而总是匆匆读一遍文章,就开始了传统的“满堂灌”。殊不知,这样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因为没有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根本没兴趣去听老师的“滔滔不绝”,去欣赏老师的“自我陶醉”,相反还会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难厌学情绪。毕竟,这种文字距离我们年代比较久远,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四十五分钟课堂里只是一味地去讲、去说,学生缺乏积极性,被动地听课,犹如听天书一样云里雾里,试想课堂效果会好吗?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根本无从谈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只会更加严重。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笔者觉得,诵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之前,教师先要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他们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对文章内容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所以在必要的背景了解基础上,必须要示范诵读课文。教师声情并茂的反复诵读,能使学生渐渐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意境中,或感受那久远的战事之争,或品味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或体验那感人至深的情感经历。此外,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文”与“言”的统一,既不可少言多文,也不可多言少文。[5](二)诵读能激发想象,体会生动的人物形象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大多都文质兼美,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而这些对中学生都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生动的故事本身就有无穷的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鲜明生动的描绘,通过深情的诵读和精当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人物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与人物的情感完全交融,体会文章所展现出的真、善、美,进而更深层地把握文章意蕴,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这么几句话:“君当作磐石,妾当成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移转。”经过多次诵读,他们仿佛觉得男女主角就在面前,也仿佛看见了眼含热泪的刘兰芝无奈却又志坚意绝的真实情态,并由此感受了焦、刘二人爱情的忠贞和神圣,进而对文章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爱情这一圣洁的感情也应该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相信这些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三)诵读能体会文章意蕴,把握情感人们在交谈时,说话总是有抑扬顿挫与轻重缓急,这样听者就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文言文更是如此,古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倘若不对作品加以反复仔细的诵读,很难抓住他们的思想感情特征。只有通过诵读使无声的文章化为富有激情的声音,让阅读充满生机,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其知识和情感的交流,从思想认识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效果。《鸿门宴》一文中,文章结尾处范曾的一句“唉,竖子不足与谋”,诵读时应着重把握句子语气的轻重缓急,充分体会人物无可奈何以及内心的失望、遗憾、愤恨等的复杂感情,此句同时也预示了项羽的可悲结局。好的诵读无疑是对一个作品的再创作,它将静止的“纸上谈兵”化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活灵活现的具体意象,从诵读中,学生读出了内涵,读出了趣味,也读出了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诵读放在文言文教学的第一位,把无声变成有声,在诵读中品味文言文的无穷魅力。(四)诵读能够调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积极性当今,文言文教学的最大困境是耗时低效:一方面,教师自以为学生并不具有自主研读文言文的意识,而是常常通过串读加重解析的方式肢解文字,以达成“嚼烂”的目的;而一方面,学生却往往只是在没有熟读文字根基上消极的读,记笔录,练句子。这些方法,很难充分调动他们对文言文的深厚阅读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及好知者,好知者不及乐知者。”诵读兴趣是可以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最直接力量,所以采取适当措施充分地激发他们的诵读趣味热爱,就可以改变耗时无效的局面。诵读是利用目、口、耳、身各种器官开展阅读的一个手段,而诵读方法又有多样化,人们可利用诵读方式的变化,以各种感官的冲击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五)诵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叶圣陶老师在《认真学习语文课》一文中就谈到过:“读课文,写课文,尽量不能光用眼神看,而是用嘴念,读人家的事情,念起来,比光看易于消化吸收,有思想感情的课文念几遍就易于领悟。”[6]文言文教学就是一样的事理,而且课文中的文言文章节蕴含了很多汉语言知识,表现的思想内心感情也很微妙,每篇文章从语句的表面含义到深刻含义,单靠教师的讲授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中国大力提倡综合性教育的今天,越来越重视自主学习。通过诵读使学习者认识、想象、分解、演绎、发掘文字中的思想含义,是一条必走而有效的途径。我们也可以通过老师诵读,学生背诵,或教师范读和学生背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文字。三、加强文言文诵读的策略(一)教师应有感情地进行范读诵读的一般方式是先由教师按范诵读,然后让学生跟着诵读,再让学生自己练习着诵读,最后再让学生诵读并自念成诵,这当然是诵读的较高水平,但学生最主要也必须学会的就是诵读的基本技法。随着教师在身后诵读,真有些“鹦鹉学舌”的滋味,但鹦鹉是一味的模仿,而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就是从模仿到认识的过程。所以倘若学生只懂得读,而无法认识,也没有消化,那诵读就没有了它的作用。学生模仿着老师的读,就表明了他们的诵读意识就是从老师身上学习来的,也就可以对老师的诵读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果老师诵读得地地道道,语言规范,有声有色,不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诵读习惯,还易于引起他们不自觉地也就将目光投入到了课文中去,也有利于养成了他们的诵读习惯。如果老师诵读得津津有味,他们也就受到了感染而主动模仿。这样,就有助于培养老师自己的文学素养。老师从诵读中,写出体会,写出观点,才能使课堂的教学充满了创造性、艺术性,既提升了课堂层次,也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还有必须说明的一点,就是教师范读虽然重要,但决不能以老师的范读去取代学生的诵读。一定要引导孩子在教师阅读的熏陶下自主诵读,只有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兴趣,才能让课堂教学变成体验美、认识美的活动,让孩子变成认识美、欣赏美的主人。(二)学生诵读时,教师应适当点拨诵读不是普通的朗诵,要具备一定的情感,使用适当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态度和诗人的情意。不但要读得词正,还要读得腔圆;不但要读句中之意,还要写出行中之意。[7]所以,在孩子的诵读中,老师的正确指导起了关键的作用。首先,老师应引导学生读清句读,读明词意和句法关系。文言文诵读时应当格外重视停止、语速、重音、语调等,诵读时,经常在语句上下和之间有或长或短的暂停,一方因为换气的要求而使层次分明,同时也能够充分地表达思想关系。其次,帮助他们读出旋律、音韵,从而读出作品的声音美感。汉语也有音韵之美,中国古代诗文都重视音韵美感,而介于诗歌与古典文集中间的赋体文集和骈体文等,都富有旋律之美。王力先生说“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8]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以和之,其声鸣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未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此段中“慕”“诉”“缕”“妇”押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未绝如缕”,均是四字,诵读时均是二二拍。再次,帮助孩子读出重音、声调,写出自己的感受。要想很好地完成背诵工作,除要重视文字和声调之外,最关键的是重视作品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三)诵读时要采取多种形式简单的诵读方式是学生听得索然乏味的主要原因所在,是他们保持兴趣的大敌;但丰富多样、活泼的方式,既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大脑神经的活跃,也可把诵读自然变成―种直观或间接的兴趣,以便他们听得兴味盎然。课堂诵读的教学法上,可针对教材内容而灵活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对于较难掌握的文章,可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思,如果碰到了重要、困难之处,可退回去让他们重复再读一遍,然后进一步品味,也可停下来思索一番,再加以追问、解疑,待理解后,再读留下去。这也有利于学生把握要点,从全面上掌握了文章的内涵,并经过对比、研究,进一步发展了视野,从而增强了读书意识。也可让他们一面大声诵读,一面圈圈划划,在文章边上写下批注,时而俯听,时而仰思,然后咀嚼品尝。对于某些较易掌握、读来琅踉上口的文字,可让他们按照自已的理解能力加以“美读”,如,给文字配上适当的声音加以诵读等。这样,学生读得主动,就能品读出其中的“味”了。应注意的是,活动内容应因文制宜,追新,求活,同时也要把诵读活动同复述、诵读、说话等相结合。总之,“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享受韵律;有助于强化句读,通晓文意;有助于体察情感,提升审美”。[9]诵读活动一定要开展得不拘一格,妙趣横生,让学生心情一直保持在积极活跃的态势,学生百读不厌,其乐融融。(四)用艺术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情感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发孩子阅读的欲望,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10]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创造特定的文学环境,运用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充分地培养学习生活乐趣,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而语文教育也和绘画、歌曲、电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中,有着紧密相连的关联。因此语文课老师要是能利用电教装置,创造情景融合的文艺境地,叩击学生的心扉,将他们导入语文的环境中,就能够让他们更加正确、深入地了解语文内涵,为他们的熏陶性格打下了根基。(五)读准字音是文言文诵读的基础文言文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生僻字、多音词和通假词等,学生一旦不能听准这些词的正确发音,诵读文言文也就无从谈起,于是诵读一篇文言文首先听准词音就变得十分关键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用自己的示范读或听声音的方法进行校正发音,接着再以班级齐读、组读和个别诵读的方式进行巩固,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听得文从词顺。其实,学生在刚学这些文字时候是听不准这些文字的发音的,主要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这些文言文的含义,而这时候只要老师在这些文字的发音上稍加帮助,他们就可以学会了。而他们在掌握大意以后,会对这些文字的发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六)读出重音是文言文的基调语文课标在对于诵读能力的考核时提到:“评判中小学生的朗诵,可从发音、声调和语气等几个主要方面加以整体考查,评判有感染力地朗诵,要以学习者对内涵的了解与掌握为根本,避免矫情造作。”[11]所以,真正了解文言文的内涵,精准地掌握文言文的情感基调,写出自身的感受变得尤为重要。重音是作家思想感情的直观反映,这些词句是最要强调、最要表现、最含情感的,在诵读时用重音就能精准地表情达意。(七)读出体验是文言文诵读的灵魂正确认识文言文的情感内涵,正确掌握文言文的情感基础,写出真实的感受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截然不同的文言文,在阅读后的情感基础往往是不相同的。如在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篇文章之后,从文中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二句话,六条词句,为我们展现了二个场景:一边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一边是小桥、清流、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气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了一分哀愁。而这种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在学了课文并充分理解诗歌内涵之后进行酝酿,在诗词吟唱中很自然地流露了出来。四、文言文的诵读在教学中的实践(一)诵读教学的前提是读准字音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结合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诵读进行了梳理,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阅读较为浅显的文言文,并且借助工具书来对文言文当中的基本内容进行理解,并结合日常学习,在生活中进行积累,运用这一方式来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强化。在开展诵读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的是字词和字音的读准。教师在教授每一篇课文前都必须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或者根据课本的注释读准每一个字词,特别是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词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准确地读出正确的读音。以下是我的教学实践,选自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桃花源记》一文为例。《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经典作品,我在研究时也将陶渊明的生平介绍等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如“陶渊明做官时难以忍受官场的污浊而辞官归隐,在这个背景下创作了《桃花源记》,借此描绘心中的美好世界”等信息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观看,为下面的诵读教学做好了铺垫,然后再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自读课文。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文言文是言文分离,通常晦涩难懂,所以学生自读的效果并不好,甚至是有些字词没有读正确。如“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的“髫”字,学生读成了“bìn”;“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要”字,通假“邀”,邀请的意思,学生读成了“yào”。这些不常用的生僻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的字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辨析比较来正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我播放了朗读的音频,再次要求学生认真听,如果还有不会认的字请标出来并利用字典查找后注音。通过学生自读,教师正音,听音频再次正音,学生再读的方式,基本上已经扫除了本课的生字词。此时,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浅显的理解,但是对于课文的节奏停顿还没有掌握。(二)诵读教学中的停顿划分张颂在研究过程中就将停顿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并将之撰写在了《朗读学》:“在朗读过程中的中短和延续就被称作停顿,停顿往往出现在声音的中断处,而连接则存在于声音的延续处。”[12]古时候的文学家们在创作文言文时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选入教材的文言文之所以有标点符号是编者后来加入的,是为了学生诵读的时候能够便于停顿。但是,文言文中依然有一些长句需要划分停顿。如果能够准确地划分节奏再诵读文言文,既能够把文章的节奏和语感展现出来,又能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句子的停顿划分有以下几种方式:(1)省略句要停顿才能使听者知晓省略句的句子成分。如《桃花源记》中的“便舍船,从口入。”作者为了凸显文章的简洁和诵读时朗朗上口,所以在“便”的前面省略了“渔人”。诵读时须在“便”的后面做适当停顿:便/舍船,从口入。(2)对于人名、地名等词的停顿。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作为地名而存在,指的是现如今的河南南阳,是一个整体。“刘子骥”是人名,也是一个整体。所以在诵读时都要保留其整体性,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3)古今异义词的停顿。诵读古今异义词时要停顿才能够将文言文和现代文当中的区别进行有效的区分,在这篇文章当中也要理解鲜美这一词的古今含义,古义它作为新鲜美好的意思而存在,而今义则作为滋味好的意思而存在。因此在诵读过程中就要进行如下的停顿: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文言文和古诗文一样在用,词方面都具备精炼的特色,并且对于韵律的变化也极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对其中的发音以及停顿等进行精准的掌握,对文章的主旨思想要进行充分的体会,实现培养语感、理解文本的学习目标”。[13]掌握了划分停顿的方式后,我先让学生自行划分停顿后再根据老师的诵读停顿对照自己的划分是否正确。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无法正确划分句子,例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学生划分成了“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上述错误的存在在老师的指点之下,学生都能够进行纠正。(三)诵读教学中的语气要轻重缓急“读音的抑扬顿挫等就被称作语气,通常情况下涵盖了肯定以及陈述等相关口气,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句子,那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读准语气,对语句当中的复杂情感有着充分的感悟”。[14]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文章情节的相关内容以及相应的思想感情来对句子的语速快慢进行调节,通常情况下,在情绪欢快时需要加快语速而在情绪忧伤时的需要放缓节奏,例如我在开展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段中“忽逢”这一词汇就能够将打渔人的欣喜之心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此我就需要加快诵读节奏,也反映出了打渔人迫切希望能够探寻桃花林的心情。这一句的节奏就要读得欢快些,跳跃些。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桃林之美,并且体会渔人的惊喜。“数百步”需要重读,这三个字将桃林的范围之广进行了清晰的体现。“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诵读过程中需要以“二二”的节奏进行断开,然而前后之间却需要语气连贯,在诵读过程中要放缓语速。分清本文诵读的轻重缓急后,全班有感情的诵读全文。随后我便让我们班的播音员白薛可宇同学作示范诵读。伴着舒缓的音乐,伴着白薛可宇的播音腔,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文章的韵律美。白薛可宇诵读完毕后我又随机抽查了几个男生进行了诵读,特别是王干棋同学的诵读,在男生浑厚的嗓音中能够将一幅优美画面感悟出来,相信此刻在同学们的脑海当中形成一幅巨型的画面,在这之后我也将中学生具备的好胜心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也采取了小组诵读比赛这一教学方式,感知《桃花源记》中的意境之美,韵律之美。这部作品的主观理想色彩是极为丰富的,怎样读出“似有似无”的语气出来呢?作者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以捕鱼人的个人经历作为线索的,将时代背景以及打渔人的籍贯等进行了清晰的交代,似乎描述出来的整个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并且结尾部分的刘子骥也是真实人物,运用这一方式也使得故事的真实性得以强化。“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这一句式就对桃林是否为自然生长,还是人工种植埋下了伏笔,桃林的奇妙油然而生。在洞口处并没有遮掩,并且桃林也并不是刚刚生长出来的,那么在这之前为什么没有其他人发现呢?而且在桃花源里面的人们尽管已经与世隔绝了几百年,然而他们的服饰和生活习惯却仍然与外面的别无二致。既然“处处志之”,那为什么最后还会迷路呢?从中也可以发现,作者是运用这一手法来暗示桃花源的真实性的,那么作者撰写这一故事的原因是什么呢?联系作者当时所在的朝代可知,在东晋末年,由于战争的影响,人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作者在那之后,更是在农村当中隐居,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更加深入的感悟,因此也在内心当中勾勒出了桃花源这一人间盛景。然而,这终究是个梦想,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师生分析讲解后已经深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虽然陶渊明幻想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没有实现,回归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如今,我们的中国梦也在党的领导之下不断实现,这比桃花源的梦想是更让人们值得期待。所以,带着这份期待,要求学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的采购合同解读
- 陶瓷杯采购合同
- 项目申报合作服务合同
- 永州市房产买卖合同
- 城市回迁房合同范本样本
- 家庭花卉订购合同
- 新版房屋买卖合同版版
- 中介公司服务协议
- 现金赎楼服务合同还款还款优惠政策
- 土地担保合同协议范例
- 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
- 京东物流部管理制度
- 简单的个人包工合同
- 北京开放大学《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终结性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高中高一级部拔河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 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 航空机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深圳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牛津深圳版)
- 项目成本节约措施总结报告
- 迎元旦趣味活动及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SH/T 3543-200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