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高频选择题30题】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高频选择题30题】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高频选择题30题】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高频选择题30题】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高频选择题3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精选高频考题30题·选择题考点概览考点0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考点02辛亥革命考点03中华民国的创建考点04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考点0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道,近代欧美各国工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关注()A.民主问题 B.民族问题 C.民权问题 D.民生问题2.(2023秋·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某班同学集体编写一部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课本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成立黄埔军校 D.领导北伐战争3.(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反清思潮迅猛发展,先后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问世。这些著作的相同点()A.主张强兵富国 B.号召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号召变法图强 D.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4.(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南京的是()A.中华民国成立 B.同盟会的成立C.国民党政权垮台 D.日本侵略者制造大屠杀惨案考点02辛亥革命5.(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武汉直接相关的是()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6.(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物质生活中,服饰是衣食住行之首,它最显著、最充分地表现出人们的身份地位,等级制度在衣冠服饰上也有极其强烈的反映。在近代史上,服装的变革又与许多政治事件的发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渗透着观念的变迁。与如图服饰有关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7.(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事后回忆:“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著,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并对上海的响应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A.广州起义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8.(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下图所示起义,表述正确的是()A.孙中山直接领导了这次起义 B.起义发生在1912年C.使清朝统治逐渐瓦解 D.领导阶级是维新派9.(2023秋·安徽铜陵·八年级统考期末)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所报道的新闻内容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思想性。1911年10月13日起,《大公报》刊登的《武昌革党起事之警电》和《京师戒严之近闻》占据了主要的新闻版面,14日起更在“要闻”栏目中常设《武昌乱事近闻一束》。这一系列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推翻了封建制度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10.(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进攻总督衙门。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该起义是()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黄花岗起义11.(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封建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而帝制又是这种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据此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A.宣告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D.终结了已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2.(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安庆起义失败,秋瑾被捕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从容就义;黄花岗起义前,林觉民写下“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绝笔书,起义失败后慷慨赴死。这反映了()13.(2023秋·安徽合肥·期中)下图是《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到1911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说明了()A.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B.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C.人民群众广泛支持革命 D.扶清灭洋思想成为共识考点03中华民国的创建14.(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主要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创建华兴会④成立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5.(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鲁迅在《一件小事》写道:“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但有一件小事,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成公元纪年应该是()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16.(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过程中,孙中山强调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反映出孙中山认为制定临时约法的必要原则是()A.自由平等原则 B.主权在民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 D.以法治国原则17.(22-23八年级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以防范腐败。下图政府机构的设计来源于(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考点04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8.(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这场战争发端云南,牵动全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这场战争”是()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淞沪会战19.(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回望百年,护国运动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恢复了共和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护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袁世凯正式当上大总统C.袁世凯指定了继承人 D.袁世凯复辟帝制20.(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主要有直、皖、奉三大派系,再加上当时的一些地方势力不断增大,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这一状况的社会根源是()A.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 B.资产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C.地主阶级势力根深蒂固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1.(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梁启超说,若再有人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孙中山号召全国人民“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据此可知,他们共同()A.推进国民大革命运动 B.主张抗击八国联军侵华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号召推翻清朝君主专制22.(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失去了中心人物,大一统局而不复存在,各派军阀割据称雄。对如表内容诠释正确的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农户1914—1918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减少2600多万户荒地1914—1918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增加5000多万人A.中国人民陷入深重灾难和痛苦之中 B.耕地大量减少已无法满足农业生产C.荒地的大量增加导致农户大量减少 D.为保障社会安定只得大量增加陆军23.(2023秋·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何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了下面案件资料。这一案件()时间:1913年3月20日被害人:宋教仁经过: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负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A.引发了护国战争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C.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 D.标志辛亥革命的失败24.(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三幅图反映出的主题是()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未来之北京,1916年》(漫画)A.变法图强运动的艰难 B.民族民主革命的曲折C.专制走向民主的必然 D.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25.(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1912—1933年间,仅四川一省就发生战事近500次。湖南地处南北要冲,是南北军阀必争之地,70余县,天地不灾,3000万人之家,无家不毁。”这段材料可以说明军阀割据混战的()A.原因 B.影响 C.经过 D.实质26.(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人“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人物最可能是()A.孙中山 B.黄兴 C.袁世凯 D.段祺瑞27.(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蔡锷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B.南下反袁,发动“二次革命”C.讨伐段祺瑞,举起护法大旗 D.逼迫宣统帝,宣布下诏退位28.(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湖南涌现出大批仁人志士,其中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A.陈天华 B.黄兴 C.宋教仁 D.蔡锷29.(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一人冠冕”指的是()A.溥仪称帝 B.黎元洪任副总统C.袁世凯称帝 D.蒋介石任总统30.(2023秋·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13年12月,《新闻报》刊登了如下漫画,袁世凯操控着象征“政治会议”的汽车“一意进行”,将前面的障碍,如“县会”“省会”“国会”“内阁”等全部碾除。对漫画主旨解释正确的是()A.北洋政府支持工业发展 B.民主共和遭到公然破坏C.军阀混战造成民不聊生 D.制度重建铲除封建残余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精选高频考题30题·选择题考点概览考点0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考点02辛亥革命考点03中华民国的创建考点04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考点0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道,近代欧美各国工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关注()A.民主问题 B.民族问题 C.民权问题 D.民生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近代欧美各国工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进行“社会革命”来解决民生问题,表明他关注民生问题,D项正确;孙中山关注的是工商业发达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并未涉及民主问题,排除A项;民族问题主要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排除B项;民权问题指的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秋·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某班同学集体编写一部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课本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成立黄埔军校 D.领导北伐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而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去世,故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课本剧中不应该出现的是北伐战争,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出C项。故选D项。3.(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反清思潮迅猛发展,先后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问世。这些著作的相同点()A.主张强兵富国 B.号召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号召变法图强 D.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强兵富国的主张,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南京的是()A.中华民国成立 B.同盟会的成立C.国民党政权垮台 D.日本侵略者制造大屠杀惨案【答案】B【解析】本题是反向类单项选择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在日本东京建立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B不合史实,符合题意,选择B项;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A不合题意,排除A项;渡江战役后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22年的反动统治被推翻,C符合史实,排除C项;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D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2辛亥革命5.(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武汉直接相关的是()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革命士兵在武汉地区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C项正确;“虎门销烟”发生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与武汉无关,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地点是中国北方(津冀鲁地区)与武汉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的地点初期北京,6月3日后转移到上海与武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物质生活中,服饰是衣食住行之首,它最显著、最充分地表现出人们的身份地位,等级制度在衣冠服饰上也有极其强烈的反映。在近代史上,服装的变革又与许多政治事件的发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渗透着观念的变迁。与如图服饰有关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给的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图示是中山装。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等,中山装的出现是辛亥革命带来服装变化的重要体现,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事后回忆:“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著,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并对上海的响应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A.广州起义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据题干“不在武汉之一著,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政府陷于土崩瓦解局面,C项正确;广州起义是1927年中共发动的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排除A项;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与“各省之响应”不符,排除B项;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北洋军阀,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下图所示起义,表述正确的是()A.孙中山直接领导了这次起义 B.起义发生在1912年C.使清朝统治逐渐瓦解 D.领导阶级是维新派【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使清朝统治逐渐瓦解,C项正确;孙中山没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排除A项;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排除B项;领导阶级是革命派,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秋·安徽铜陵·八年级统考期末)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所报道的新闻内容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思想性。1911年10月13日起,《大公报》刊登的《武昌革党起事之警电》和《京师戒严之近闻》占据了主要的新闻版面,14日起更在“要闻”栏目中常设《武昌乱事近闻一束》。这一系列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推翻了封建制度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1年10月13日起,《大公报》刊登的《武昌革党起事之警电》和《京师戒严之近闻》占据了主要的新闻版面,14日起更在“要闻”栏目中常设《武昌乱事近闻一束》”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由戒严到结束的过程,体现出武昌起义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A项正确;武昌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排除B项;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进攻总督衙门。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该起义是()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黄花岗起义【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称为“武昌起义”,B项正确;南昌起义发生在南昌,与题干信息“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不符,排除A项;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与题干信息“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不符,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发生在广州,与题干信息“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封建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而帝制又是这种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据此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A.宣告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D.终结了已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据题干“封建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而帝制又是这种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项正确;辛亥革命终结了已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宣告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终结了已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无关,排除B项;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与题干主旨终结了已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安庆起义失败,秋瑾被捕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从容就义;黄花岗起义前,林觉民写下“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绝笔书,起义失败后慷慨赴死。这反映了()A.革命志士以身殉真理 B.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C.革命形势燎原全国 D.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安庆起义失败,秋瑾被捕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从容就义;黄花岗起义前,林觉民写下‘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绝笔书,起义失败后慷慨赴死”可知,这反映了革命志士以身殉真理,A项正确;题干只体现了革命志士以身殉真理,与民主观念无关,比如人民反对专制行为等,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出全国的革命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题干只体现革命志士的选择,与民族危机无关,比如列强的一步步侵略,排除D项。故选A项。13.(2023秋·安徽合肥·期中)下图是《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到1911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说明了()A.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B.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C.人民群众广泛支持革命 D.扶清灭洋思想成为共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到1911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和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A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革命,排除C项;扶清灭洋思想是义和团运动中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3中华民国的创建14.(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主要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创建华兴会④成立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故①正确;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故②正确;④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④正确。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③华兴会,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在长沙组织成立,故③错误,ACD项错误都包含③,排除ACD项。故选B项。15.(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鲁迅在《一件小事》写道:“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但有一件小事,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成公元纪年应该是()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的方法是:1912+民国纪年-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因此,民国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1912+6-1=1917,D项正确;经上述分析,民国六年为1917年,而不是1914年、1915年、1916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16.(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过程中,孙中山强调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反映出孙中山认为制定临时约法的必要原则是()A.自由平等原则 B.主权在民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 D.以法治国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孙中山认为制定临时约法的必要原则是主权在民原则,B项正确;自由平等原则,与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符,排除A项;民主共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在民主共和制下,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与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没有联系,排除C项;以法治国原则,与法治建设相关,与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7.(22-23八年级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以防范腐败。下图政府机构的设计来源于(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因此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排除B项;《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04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8.(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这场战争发端云南,牵动全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这场战争”是()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淞沪会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护国运动(战争)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与材料“这场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的主旨相符,B项正确;二次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主张武力讨伐袁世凯的革命运动,但并不是发端云南,排除A项;北伐战争是1926年、淞沪会战是1937年,此时袁世凯去世,排除CD项。故选B项。19.(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回望百年,护国运动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恢复了共和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护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袁世凯正式当上大总统C.袁世凯指定了继承人 D.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激起了全国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势力的坚决反对。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护国战争结束,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D项正确;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以换取日本支持,排除A项;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正式当上大总统,解散国会,为复辟帝制作准备,排除B项;袁世凯指定了继承人,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0.(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主要有直、皖、奉三大派系,再加上当时的一些地方势力不断增大,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这一状况的社会根源是()A.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 B.资产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C.地主阶级势力根深蒂固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军阀混战”“社会根源”,结合所学可知,各系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军阀割据的社会根源是当时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项正确;军阀割据的发生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关,排除AB项;军阀割据混战的社会根源不仅包括封建地主阶级势力的根深蒂固,还包括各系军阀依附帝国主义,这体现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故选D项。21.(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梁启超说,若再有人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孙中山号召全国人民“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据此可知,他们共同()A.推进国民大革命运动 B.主张抗击八国联军侵华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号召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若再有人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可知梁启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结合材料“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和所学可知,这是孙中山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的号召,因此可得出梁启超和孙中山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运动是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早于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且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梁启超和孙中山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但并没有号召推翻清朝君主专制,此时清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排除D项。故选C项。22.(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失去了中心人物,大一统局而不复存在,各派军阀割据称雄。对如表内容诠释正确的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农户1914—1918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减少2600多万户荒地1914—1918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增加5000多万人A.中国人民陷入深重灾难和痛苦之中 B.耕地大量减少已无法满足农业生产C.荒地的大量增加导致农户大量减少 D.为保障社会安定只得大量增加陆军【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表格”可知,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农户、耕地减少,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军阀割据混战造成军费和陆军增加,反映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中国人民陷入深重灾难和痛苦之中,A项正确;在材料中未显示耕地大量减少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荒地的大量增加与农户大量减少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保障社会安定与大量增加陆军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23.(2023秋·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何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了下面案件资料。这一案件()时间:1913年3月20日被害人:宋教仁经过: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负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A.引发了护国战争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C.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 D.标志辛亥革命的失败【答案】B【解析】由材料“宋教仁”“不治身亡”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宋案”,当时宋教仁主持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在国会选举中取得成功,这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故遭到袁世凯亲信暗杀,因此宋教仁被刺案充分反映了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B项正确;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战争,排除A项;袁世凯复辟帝制发生于1915年,这与材料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宋教仁被刺案是二次革命的导火索,而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三幅图反映出的主题是()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未来之北京,1916年》(漫画)A.变法图强运动的艰难 B.民族民主革命的曲折C.专制走向民主的必然 D.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答案】B【解析】由示意图可知,清朝的统治被推翻,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了民主制度,,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这能够反映出民主的进程艰难曲折,B项正确;变法图强发生在1898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民主革命的曲折,没有体现出走向民主的必然性,排除C项;题干体现出了民主革命的曲折,不能体现出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排除D项。故选B项。25.(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1912—1933年间,仅四川一省就发生战事近500次。湖南地处南北要冲,是南北军阀必争之地,70余县,天地不灾,3000万人之家,无家不毁。”这段材料可以说明军阀割据混战的()A.原因 B.影响 C.经过 D.实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12—1933年间,仅四川一省就发生战事近500次。湖南地处南北要冲,是南北军阀必争之地,70余县,无地不灾,3000万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