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_第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_第2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_第3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_第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

全面贯彻“三个面对”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开

展的战略思想。以素养教化为根本宗旨,以造就创新精神

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

面素养和自学实力。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

会比拟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高三地理二

轮复习公开课教案内容,盼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1

一、教学目的

“三圈环流〃始终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

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照旧摸不着,

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

最终也是晕头转向。因此我们确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

环流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和逻辑推理实力。

二、教学思路

本次试验遵照试验准备一一小组分工一一合作互

助一一模型展示一一老师总结这5步完成。在试验准备阶

段,由老师事先支配好试验所须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

对材料进展加工,形成最终模型制作所须要的材料;然后,

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

成模型;最终对模型进展展示,老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

问题进展点评。

三、教学准备

⑴地球仪。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

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试验的同时帮

助学生加深地理相识。

(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

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须要学生在

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在设

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

终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

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须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⑶透亮胶布、剪刀等。

⑷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

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

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

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

程;②合作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同心同德,共

同完成模型。

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

所以在赤道旁边有上升的垂直气流;而极地终年寒冷,空

气积累下沉,所以极地旁边有下沉的垂直气流。

其次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

形成高气压;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

形成低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空空气由赤

道流向极地(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风慢慢右偏成

西南风,在3CTN旁边高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

上空的气流不断在此积累下沉。因此,3(FN旁边有下沉

的垂直气流。因此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

气由此向南、向北流出,其中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受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慢慢偏成东北风(近地面),低纬环流形成。

第三步,从3CFN近地面对北流的气流(南风)受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慢慢偏成西南风(近地面);极地空气下沉,近

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向南流出(北风),

慢慢偏成东北风(近地面)。于是在60°N旁边,从南边来的

西南空气和从北边来的东北空气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

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因此60°N旁边有上升的垂直气流。

第四步,60。1\1旁边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分别流向

3(TN(高空风)和9(FN(高空风),组成了中纬度和高纬度环

流圈。

四、模型展示

模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模型制作成

果,并结合模型说出三圈环流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

本次模型制作,表达了模型制作的以下优势:

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提高。传统的教学以老师讲

授为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驾驭学问的要点,学习的爱好

源印刷资料小测试题多媒体资源flas-模型实物:地球仪教

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学

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关键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比照分析法学会分析某个

未知区域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

联系及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呈现的景观在哪

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

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第一章相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其次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限。学生阅读。老师进展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局部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

世界上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展探讨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化北极圈内,南部延长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

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

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面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

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

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相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

置应当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

位置,来描述一下。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

位置进展描述。活动分小组探讨,发表各自看法,然后进

展总结。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

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

面入手?学生答复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驾驭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

骤来分析驾驭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3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环境爱惜专题突破复习教

一、环境污染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思维:co2的来源?森林的削减?

1.温室气体:主要是82;其它有氯氟煌等

2.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缘由:①海面因温度提升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猛烈,局部极冰溶化

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更,导致各国农

业经济构造的变更

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温带耕作业兴盛的地区,因气温提升,蒸发加强,

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提升,热量条件有所改

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3.产生原理:

co2能猛烈吸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

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产生缘由:

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

自然气,释放大量的82

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取的C02削减,使大

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4.解决措施

①削减矿物燃料的运用量于②植树造林、爱惜植

被③推广运用绿色能源。

(二)酸雨

思维:酸性气体?降水的形成?

1.形成条件:

酸性物质:大量硫氧化物(9。2)和氮氧化物(nox)+降水:

潮湿的气候;PH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

2.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

煤、石油和自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

放so2

3.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古迹;危害人体安康。

4.解决措施:削减酸雨根本途径是削减人为硫氧化合

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建立酸雨限制区和S02污染限制区②限制高硫煤

的开采③开展干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

能源构造,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02

的回收与利用

(三)臭氧空洞

思维:氯氟烧、紫外线、白内障

1.产生原理:人类大量运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

氯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化学反响大量消耗臭

氧。

2、产生地区:三个寒极

3、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臭氧层被

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干脆危害人体

的安康(皮肤癌、白内障),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鱼业造成

破坏,同时也会使全球变暖。

4、时间:9-11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5、措施:削减并逐步制止氟氯点等消耗臭氧物质的

排放,踊跃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爱惜臭氧层的

合作,是爱惜臭氧削减的踊跃措施。

二.生态问题

(一)森林爱惜

[人教]南美热带雨林的爱惜

1、森林的生态效益一一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①重要作用:调整气候、稳定大气成分、修养水源、

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②环保成效:净化空气、关化环境、吸烟除尘、防

风固沙。

2、森林被毁的危害:

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频发,生物

多样性锐减

3、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缘由

根本缘由(背景):①当地开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

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开展需求(第一位)②兴盛国家的无度

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

干脆缘由:人类的开发。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采矿、

修路、城镇建立③商业性伐木④开拓大型农牧场

4、爱惜亚马孙雨林的措施:

①加强环境教化,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②设立国际基

金,使当地从管理和爱惜中获益;③加强雨林管理和爱惜,

建立自然爱惜区;④鼓舞爱惜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

生态旅游等;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⑥加

强雨林缓冲区的建立,削减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时机

(二)草原退化

思维:人口增加一-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一

草场退化

1、草地退化缘由:人口增加一-畜牧产品需求增加一-

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削减,草

质变劣

草地退化的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亡,气

候恶化

2、我国草地退化的缘由及其治理措施

⑴缘由:自然缘由: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削减③鼠害,虫害紧要

人为缘由: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

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

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根

本建立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立“草库伦〃⑤优化畜群构

造,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三)湿地爱惜

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常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

的土地。自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

人工河、人工湖

2、湿地的功能:供应水资源、调整气候、修养水源、

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爱惜生物多样

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3、湿地破坏的缘由及对策(以洞庭湖为例)

原因对策

自然缘由泥沙淤积,湖面减小制止长江中上游自然

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削减泥沙淤积。

人为缘由围湖造田,湖面削减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1)调蓄洪水的实力下降,洪涝灾难频繁⑵影响

航运

⑶破坏生物多样性

4、爱惜湿地的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

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爱惜野生动植物、制止滥捕滥猎;

建立爱惜湿地的法规,增加爱惜湿地意识。

(四)生物多样性爱惜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物种灭亡是生物多样性削减的具体表现

3、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

4、物种灭亡的缘由有哪些

①物种本身有发生、发育、消亡过程(被自然环境淘

汰)②火山喷发、陨石横击地球、全球气候变更等自然事

务③外来物种入侵④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⑤人类

活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⑥工业

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大气、水等环境的污染⑦斗争,核

试验⑧人口增长

5、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亡的缘由:早期一--

狩猎和采集;此时此刻--污染和破坏生态

6、人类活动导致灭亡的物种主要是植物和昆虫

7、怎样爱惜生物多样性:

①就地爱惜,建立自然爱惜区②迁地爱惜,建动物

园,植物园③离体爱惜,建基因库,种子库

(五)水土流失问题

思维:水?土?自然缘由?人为缘由?

黄土高原为例

1.危害: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

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

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

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紧要威逼着两岸地区人民

的生命财产平安。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干脆或间接地

诱发和加剧自然灾难的发生。

2.缘由:自然缘由:黄土土质疏松,简洁被侵蚀;降水

集中夏季且多暴雨乂地质灾难频繁)。

人为缘由: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

3.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保源、固沟、护坡。在沟谷修建淤地坝、

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一“固沟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

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一“护坡工程”;在塘面

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一“保

嫄工程”。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

筑防护体系;③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接受综合

措施多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解

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限制人口增长

(七)沙尘暴

思维:沙源?动力(强风)?

1、沙尘暴的概念

沙尘暴(黑风暴、白风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

度低于1010米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浮尘、扬沙、

沙尘暴)中的一种。

2、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暴易发生于降水少而多大风的

季节,多发生于沙漠及邻近的地区,中亚、北美、中非及

澳大利亚是世界四大沙尘暴区,中国北方是中亚沙尘暴区

的一局部。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特别是春季,空气不稳定,

多大风(冷锋活动),气温回暖解冻,干旱少雨而蒸发加剧,

地表枯燥袒露疏松,简洁起沙。

人类不当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增加了沙尘来源,是

导致沙尘暴日益常见的重要缘由。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

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是我国沙尘暴

的主要沙尘源区,沙尘向东南输送,西北、华北大部、青

藏高原和东北平原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

3、造成的危害表此时此刻:强风、风蚀土壤,沙埋,

紧要的大气污染,影响交通等。

4、防治:通过气象卫星对沙尘暴的监测,目前已能

作出精确预报。减缓沙尘暴灾难频率与强度,关键在于做

好生态爱惜与建立工作,如建立防护林,从沙源区防治沙

漠化入手,制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不适宜耕种的土

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开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免耕法,

加强国际合作等。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4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自然灾难与防治

最新考纲

1.主要自然灾难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难的主要类型及

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难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

灾难(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难的产朝气制与

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难的形成缘

由)。3.自然灾难与环境(同一自然灾难造成危害程度的地

域差异;我国自然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

减灾(主要自然灾难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我国防灾、

减灾的主要成就)。

分析解读

1.呈现形式:图像取材效劳于考察主题,多项选择用区

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等图形反映自然灾难的

时空分布、变更特征。2.考察内容:试题设计线索明晰,

多从“某区域/某类灾难的分布今成因今危害T防治措施”

的链条中选取某些节点设置问题;考察内容主题突出,多

数试题中包含“分布特点/变更规律》形成缘由”的因果关

系问题,强调"地”与"理”的融合。3.设问构造:多数试题

的设问接受“描述阐释+论证探究”的构造模式(第一步描

述阐释:①依据图文信息归纳概括地理分布变更规律;②

调动运用所学学问阐释其成因。其次步论证探究:应用性、

实践性突出,多为探究性问题,如问题/危害、措施/对策

/建议)。4.所选区域以我国为主,意在关注我国灾难多发

的国情、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多以小区域微观切入。

第1讲用辩证观点相识自然灾难

考点一自然灾难及其类型

疑难剖析

1.自然灾难的发生与灾难损失

自然灾难的发生主要是自然的力气引发的,其与自然

力气的关系及其灾难损失表现如下所示:

2.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的区分

按灾难发生的主导因素不同,可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

灾难,二者既有区分又有联系。

类型自然灾难人为灾难

主导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根本因素致灾因子自然作用人类活动

承灾体人类和人类社会

典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生产事故、交通事故、

生活事故、斗争和社会动乱等

3.自然灾难的分类思路

自然灾难种类繁多,分类思路也很多,主要有如下几

种:

分类标准包括种类

按成因分地质灾难、气象灾难、生物灾难、人为诱

发灾难等

按表现特征分突发型灾难、缓发型灾难、过渡型灾

按开展过程分原生灾难、次生灾难等

按承灾体的性质分城市灾难、农业灾难、矿山灾难

按损失程度分轻度灾难、中度灾难、重大灾难等

即时训练

1.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四种灾难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

灾难强度越高),据此答复以下问题。

区甲乙丙丁

粤☆☆☆☆☆☆☆

渝☆☆☆☆☆☆☆☆☆

新☆☆☆☆☆☆☆☆

晋☆☆☆☆☆☆☆☆☆☆☆

⑴判定甲、乙、丙、丁四种灾难的名称:

甲,乙,丙

丁一

⑵酸雨属于自然灾难吗?请说明判定理由。

考点二自然灾难的特点和发生、开展规律

疑难剖析

1.自然灾难的特点

自然灾难的特点及其含义归纳如下:

特点含义

突变和渐变双重性自然灾难大多具有突发性特点,

但发生、开展又往往表现为缓慢孕育、突然爆发、慢慢消

退的渐变过程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自然灾难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各

次自然灾难之间、各种自然灾难之间往往存在着必需的联

系。同时,自然灾难的分布又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自然灾难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

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它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

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引发自然灾难的原动力是自然所固有的,目前人类无法变

更其进程,但人们可以相识它们的发生、开展规律,变更

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而躲避风险,削减损失

2.自然灾难的规律

自然灾难的发生开展有规律可循,具体表此时此刻三

个方面:

规律表现(含义)举例

空间分布的规律性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难、

不同的灾难组合和不同的灾难后果

倒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主要分布在山区,洪涝、

干旱、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

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各种自然灾难总是存在着在某

些时间发生或增多,而在另一些时间不发生或少发生的不

匀整分布现象,并且这种变动的时间间隔往往是有规律的,

表现为周期性和阶段性

旱涝灾难发生频率的变更与太阳黑子变更相关,表现出必

需的周期性。地震发生频率的变更存在活泼期和相对宁静

期交替出现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成因机制的规律性成因机制上的规律性突出表现是

"灾难链"现象,即很多自然灾难,特别是强度较大的自然

灾难,在它们的发生和开展过程中时时诱发一系列次生灾

台风除带来大风外,还会带来暴雨,暴雨易引发洪水和水

土流失,暴雨和洪水引发泥石流和滑坡,滑坡和泥石流又

可堵塞河流,破坏堤坝,并造成洪涝灾难,洪涝灾难还可

能引发病虫害和人畜瘟疫等灾难

即时训练2.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东京20xx年1月5日电:日本气象

厅汇总了20xx年日本全年有感地震的发生次数。同时指

出,去年以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地带为中心,各地地震活

泼,有感地震共计9

733次。

材料二20xx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攻击了

环太平洋沿海大局部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

产伤亡。另外,由海啸间接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

对于环境破坏更是无法估计。

材料三罕见地震海啸攻击多国示意图

⑴上述材料中,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是否属于自然灾

难,简述理由。

⑵请按不同的分类思路,判定苏门答腊岛旁边地震的

种类。

按成因分属于灾难;按表现特征分属于

灾难;按开展过程分属于灾难

⑶材料二、三中反映了自然灾难的哪些特点?

1.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学问,答复以下相关问题。

材料一20xx年〜20xx年冬季,新疆出现降水偏多

但时空分布不匀整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灾难有暴雪、冻

害等,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等带来极大的

影响。

材料二下列图为20xx年“北疆降雪分布图”。

从自然地理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溶化后,大量融水

可能带来的危害。

2.阅读下面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难的人数

自然灾难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

死亡人数0.73万15.1万17.3万74.5万

材料二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

发生8.0级地震,这次地震是唐山大地震32年之后最猛

烈的一场地震,死亡数万人。

(1)写出孕育以下灾难的地球圈层环境:

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

⑵四川汶川地震诱发了一系列次生灾难,请简要分析

其形成的灾难链。

3.20xx年11月6日,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以西

278公里的马尼萨莱斯市,因连日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据

当地红十字会介绍,本次山体滑坡已吞噬了马尼莱斯市

10多座房屋,造成29人死亡,另有20多人失踪。据此

答复以下问题。

⑴此次泥石流、滑坡是否属于自然灾难?说明理由。

⑵此次滑坡造成了哪些危害?

⑶按成因对此次滑坡进展分类。

答案

即时训练

1.(1)酸雨土地荒漠化寒潮水土流失

⑵不属于。酸雨是人类向大气中过量排放酸性气体所

致,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1)属于自然灾难。形成灾难要具备两大根本要素:

致灾因子伯然的力气)和承灾体(人类和人类社会)。日本

大地震都是由自然界的异变(地壳运动)引发的,都造成了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因而属于自然灾难。

⑵地质突发型次生

⑶危害性、突变型、联系性、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综合演练

1.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难;在山区沟谷造成滑坡、

泥石流;冲刷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

2.⑴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2)

3.(1)属于自然灾难,因自然异变对自然资源和人类社

会造成了危害。

(2)主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⑶按成因划分属于地质灾难。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5

【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学手段】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在地

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索)什么是土壤?

(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索)土

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表达了土壤的肥力特性,

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一一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视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志向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

示意图)土壤由哪几局部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

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志向土壤中各组成

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

么?

(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一一供应水、养分、空气、

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索)土壤的

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

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露岩石风化T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

着今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今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生疏,因此

教学中老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相识,并迁移已

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学问,使学生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相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视察,

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视察,造就学生的视察实力及理论联系

实际的实力。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

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相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

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开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一一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一一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土壤的肥力特性一一供应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露岩石风化今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

着今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今成熟土壤。

中学地理教案范文篇三:

教学目的: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教学学问点:

1.什么叫洋流?

2.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以及洋流的分类。

3.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

些?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5.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试找出分布规律。

重点:①洋流的分类②洋流的分布与流向③洋流的

影响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讨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全班参与探讨什么是

洋流,是怎么引起的。讲解:什么是洋流?T洋流又称海

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必需

途径的大规模流淌。(5分钟)

其次步:图文并茂,深化讲解。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是什么??最根本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

运动,而后带动海水运动,产生此时此刻的洋流形式的主

要缘由是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海陆分布和地球自转带来

的地转偏向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10分

钟)。

洋流的分类今①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

补偿流。风海流亦称吹送流,漂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

动下层海水流淌,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世

界大洋表层的海洋系统,按其成因来说,大多属于风海流。

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不同海疆海水温度和盐度

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从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异,

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疆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造

成海水的流淌,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补偿流因为

海水挤压或分散引起。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削减时,相邻海

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

既可以水平流淌,也可以垂直流淌,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

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②按

冷暖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