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TOC\o"1-2"\h\u24508第一章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概述 3232841.1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的发展背景 3168681.2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394011.3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组成 34352第二章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 4150472.1数据采集技术概述 4109552.1.1传感器技术 4100172.1.2通信技术 4203982.1.3数据采集设备 4136452.1.4相关软件技术 5324552.2数据处理方法 5109482.2.1数据清洗 5264292.2.2数据集成 590742.2.3数据转换 5166752.2.4数据挖掘 5152502.3数据存储与备份 5129142.3.1数据存储 5146482.3.2数据备份 618665第三章传感器技术与设备 6151613.1传感器技术概述 660983.2常用传感器设备 6246653.3传感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 616634第四章通信网络与协议 7125204.1通信网络概述 7108454.1.1网络结构 797744.1.2网络拓扑 7282534.1.3网络设备 8180094.2通信协议介绍 8170174.2.1有线通信协议 8165914.2.2无线通信协议 8125044.3网络安全与防护 856464.3.1安全威胁 890054.3.2安全防护措施 928540第五章能源监控中心设计与实现 9291175.1监控中心硬件设施 9119955.1.1设施概述 9326555.1.2数据采集设备 9149085.1.3数据传输设备 9299595.1.4服务器及存储设备 9288365.1.5显示设备 10298245.2监控中心软件系统 10216995.2.1软件架构 10165495.2.2数据采集层 1098325.2.3数据处理层 10190945.2.4数据存储层 10103935.2.5应用层 1036065.3监控中心运行与维护 103825.3.1运行管理 1052105.3.2维护保养 10190655.3.3安全防护 10312865.3.4人员培训 11230715.3.5应急预案 1131924第六章能源需求侧管理 11243126.1需求侧管理概述 11264566.2需求响应策略 11228216.2.1需求响应的定义 11229476.2.2价格型响应策略 11129036.2.3非价格型响应策略 11178126.3需求侧管理效果评估 12284346.3.1能源消耗降低程度 12223216.3.2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程度 1220416.3.3环境效益 12136676.3.4社会经济效益 12154446.3.5政策效果 1220135第七章能源优化调度与控制 12256417.1能源优化调度原理 12144417.1.1能源优化调度的定义 12201687.1.2能源优化调度的目标 1276777.1.3能源优化调度的基本原理 13221027.2调度策略与方法 13257457.2.1调度策略 13226527.2.2调度方法 1350127.3调度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1314567.3.1调度系统运行 13198077.3.2调度系统维护 1417337第八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4169368.1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1413688.2智能决策算法与应用 1460188.3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与评价 1518497第九章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集成与拓展 16207369.1系统集成概述 16132519.2系统拓展与升级 16273059.3系统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1626069第十章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展望 17727110.1应用案例介绍 171059210.2发展趋势分析 171372010.3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 18第一章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概述1.1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的发展背景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应运而生。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政策导向:我国高度重视能源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能源政策和规划,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升。(2)技术进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3)市场需求:能源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加剧,企业对能源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1.2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的重要意义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在能源行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实时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发觉能源浪费现象,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的依据。(2)保障能源安全: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发觉能源设备的故障和异常,降低风险。(3)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有助于掌握能源消费结构,为和企业调整能源政策提供数据支持。(4)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1.3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组成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设备,实时采集能源使用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能源使用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3)监控与预警:实时监控能源使用情况,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以便企业采取相应措施。(4)决策支持:根据能源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能源优化等决策建议。(5)可视化展示: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将能源数据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便于理解和操作。(6)系统集成与拓展:将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具备良好的拓展性,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二章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2.1数据采集技术概述数据采集是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基础环节,其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采集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技术。2.1.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数据采集的关键,它将能源系统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转化为可处理的电信号。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的核心是提高灵敏度、准确度和稳定性,以满足能源数据采集的精度要求。2.1.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能源数据采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有线通信包括以太网、串口、USB等,无线通信则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通信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传输距离、传输速度和成本等因素。2.1.3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模块等。这些设备能够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采集、转换、存储和传输。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其采样速率、存储容量、传输速度和接口类型等因素。2.1.4相关软件技术相关软件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和监控软件。数据采集软件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数据分析软件用于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监控软件则对整个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2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是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转换和数据挖掘等步骤。2.2.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去噪等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清洗的方法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数据平滑等。2.2.2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集。数据集成的方法包括数据合并、数据转换和数据关联等。2.2.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进一步处理和分析的格式。数据转换的方法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归一化、数据编码等。2.2.4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能源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2.3数据存储与备份数据存储与备份是保证能源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数据存储主要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存储、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和分布式文件存储等。数据备份则包括本地备份和远程备份两种方式。2.3.1数据存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适用于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如MySQL、Oracle等;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如MongoDB、Cassandra等;分布式文件存储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如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2.3.2数据备份本地备份是指在同一存储设备上对数据进行复制,以防止数据丢失;远程备份是指将数据传输到远程存储设备,如云存储服务。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定期备份、实时备份和差异备份等。第三章传感器技术与设备3.1传感器技术概述传感器技术是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传感器作为系统的感知层,负责实时监测各种能源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以及能源消耗等信息,为系统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传感器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敏感元件将检测到的物理量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根据检测对象的类型,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的需求。3.2常用传感器设备在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中,常用的传感器设备包括以下几种:(1)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温度和设备运行温度,常见的有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2)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湿度,常见的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等。(3)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气体和液体的压力,常见的有硅压阻式、陶瓷压阻式、应变片式等。(4)流量传感器:用于监测流体流量,常见的有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热式流量计等。(5)电压传感器:用于监测电力系统的电压,常见的有电磁式、电容式、光电式等。3.3传感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为了保证传感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以下环节:(1)安装:根据传感器设备的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和方式。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连接线路的可靠性,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的数据误差。(2)调试:在安装完成后,对传感器设备进行调试,保证其工作在最佳状态。调试内容包括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3)维护:定期对传感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连接线路的可靠性、清洁传感器表面、检查传感器的零点漂移等。发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或更换传感器。(4)校准:根据传感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精度要求,定期进行校准。校准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和设备,保证校准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保证传感器设备在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正常运行,为系统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第四章通信网络与协议4.1通信网络概述4.1.1网络结构在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智能能源系统)中,通信网络是连接各个子系统、设备以及监控中心的重要桥梁。智能能源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主要负责采集各类能源设备的运行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通过传感器将数据传输至下一层次。(2)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传输方式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有线通信主要包括光纤、双绞线等,无线通信则包括WiFi、4G/5G、LoRa等。(3)数据处理层:监控中心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为能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4)应用层:实现对能源系统的监控、调度、优化等功能,包括用户界面、数据处理模块、业务逻辑模块等。4.1.2网络拓扑智能能源系统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星型拓扑:以监控中心为核心,各个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至监控中心,构成星型拓扑结构。(2)环形拓扑:各个设备通过通信链路构成闭合的环,数据在环中依次传输。(3)扩展星型拓扑:在星型拓扑的基础上,部分设备之间通过通信链路形成扩展的星型结构。4.1.3网络设备智能能源系统的通信网络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传感器:用于采集能源设备的运行数据。(2)网络交换机:实现数据在通信网络中的转发和交换。(3)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实现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输。(4)光纤收发器:实现光纤通信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5)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网关、无线模块等,实现无线通信功能。4.2通信协议介绍4.2.1有线通信协议(1)MODBUS: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2)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基本协议,适用于各种网络环境。(3)CAN:控制器局域网络,一种适用于分布式系统的多主机通信协议,具有高可靠性和实时性。4.2.2无线通信协议(1)WiFi: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基于IEEE802.11标准,适用于室内短距离通信。(2)4G/5G:第四代/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适用于室外长距离通信。(3)LoRa:一种低功耗、远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智能能源系统的感知层设备。4.3网络安全与防护4.3.1安全威胁智能能源系统的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据窃取:攻击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通信网络中的数据。(2)数据篡改:攻击者修改通信网络中的数据,导致监控中心做出错误的决策。(3)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大量无效请求占用网络资源,导致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网络。4.3.2安全防护措施(1)加密传输: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2)认证机制: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网络。(3)防火墙:对网络进行隔离,防止外部攻击。(4)入侵检测系统:实时检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并及时报警。(5)安全审计: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6)定期更新和漏洞修复:及时更新系统软件和设备,修复已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第五章能源监控中心设计与实现5.1监控中心硬件设施5.1.1设施概述能源监控中心的硬件设施是整个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显示设备等。这些硬件设施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监控环境,为软件系统的运行提供有力支撑。5.1.2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智能仪表等,用于实时监测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如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参数。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易于安装和维护等特点,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5.1.3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如光纤、以太网、无线AP等。这些设备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5.1.4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服务器是监控中心的核心设备,负责处理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并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等服务。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大量历史数据,便于后续的数据挖掘和分析。5.1.5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主要包括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等,用于展示实时数据和图表,便于监控人员了解能源系统的运行状况。5.2监控中心软件系统5.2.1软件架构监控中心软件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应用层等。各层次之间相互独立,便于维护和升级。5.2.2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实时获取能源系统的运行数据。该层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清洗模块等。5.2.3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校验、数据汇总等。该层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等。5.2.4数据存储层数据存储层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便于后续查询和分析。该层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备份模块等。5.2.5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报表等功能。该层主要包括用户界面模块、报表模块等。5.3监控中心运行与维护5.3.1运行管理为保证监控中心的高效运行,需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各环节的运行管理。5.3.2维护保养定期对监控中心的硬件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5.3.3安全防护加强监控中心的安全防护,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采取防火墙、病毒防护、数据加密等手段,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3.4人员培训对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保证监控中心的正常运行。5.3.5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网络攻击等突发情况,保证监控中心的稳定运行。第六章能源需求侧管理6.1需求侧管理概述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需求侧管理作为能源行业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需求侧管理是指在能源消费侧对能源使用进行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措施。6.2需求响应策略6.2.1需求响应的定义需求响应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能源消费者在特定时间、以特定方式改变其能源消费行为,以满足能源系统运行和市场需求的一种策略。需求响应策略主要包括价格型响应和非价格型响应。6.2.2价格型响应策略价格型响应策略是通过调整能源价格来引导消费者改变能源消费行为。具体措施包括:(1)实时电价:根据电力市场供需状况,实时调整电价,引导消费者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低谷时段增加用电。(2)分时电价:将一天分为多个时段,对不同时段实行不同电价,以引导消费者合理分配用电时间。6.2.3非价格型响应策略非价格型响应策略是通过政策、技术、宣传等手段,引导消费者改变能源消费行为。具体措施包括:(1)节能宣传:加强节能宣传,提高消费者对节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节能技术普及: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合同能源管理: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为企业提供节能服务,降低能源成本。6.3需求侧管理效果评估需求侧管理效果评估是衡量需求侧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需求侧管理效果进行评估:6.3.1能源消耗降低程度通过需求侧管理措施的实施,评估能源消耗降低的程度。包括电力、热力、燃气等能源消耗的降低比例。6.3.2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程度评估需求侧管理措施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程度,包括能源利用效率的改善比例、节能效果等。6.3.3环境效益评估需求侧管理措施对环境效益的贡献,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碳排放等。6.3.4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需求侧管理措施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包括节约能源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等。6.3.5政策效果评估需求侧管理政策实施的效果,包括政策执行力度、政策覆盖范围、政策满意度等。第七章能源优化调度与控制7.1能源优化调度原理7.1.1能源优化调度的定义能源优化调度是指通过对能源系统中的各种能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系统运行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能源生产、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实现能源系统的整体优化。7.1.2能源优化调度的目标能源优化调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降低能源成本;(3)减少环境污染;(4)保障能源安全。7.1.3能源优化调度的基本原理能源优化调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能源成本最低的方案;(2)可靠性原则:保证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因调度不当导致能源供应中断;(3)环境保护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降低能源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7.2调度策略与方法7.2.1调度策略能源优化调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需求侧管理策略:通过调整用户用能行为,降低能源需求;(2)供给侧管理策略:优化能源生产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调度周期策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能源需求,合理调整能源调度方案;(4)区域协调策略:实现不同区域间的能源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7.2.2调度方法能源优化调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寻求最优调度方案;(2)粒子群算法:通过群体智能搜索,实现能源优化调度;(3)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能源需求,指导能源调度;(4)多目标优化方法:在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能源优化调度。7.3调度系统的运行与维护7.3.1调度系统运行调度系统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数据采集:实时采集能源系统运行数据,包括能源生产、传输和使用等环节;(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预处理;(3)模型构建:根据能源优化调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调度模型;(4)调度方案: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能源优化调度方案;(5)方案执行与监控:执行调度方案,并实时监控能源系统运行状态。7.3.2调度系统维护调度系统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硬件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调度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2)软件更新:及时更新调度系统软件,优化调度算法,提高调度功能;(3)数据管理:对调度系统中积累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安全防护:加强调度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第八章智能决策支持系统8.1决策支持系统概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为能源企业提供高效、准确的决策支持,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是一种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信息系统。它通过收集、处理、分析大量数据,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动态性: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实时更新数据,反映企业当前运营状况。(2)交互性:决策支持系统允许决策者与系统进行交互,提供个性化服务。(3)模型驱动: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4)集成性:决策支持系统能够集成多种数据源,提高数据利用效率。8.2智能决策算法与应用智能决策算法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数据集,使计算机自动学习规律,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有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2)深度学习算法: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对大量数据进行自动特征提取和表示,提高决策准确性。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3)优化算法:通过求解目标函数的极值,为决策者提供最优解。常见的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4)模糊逻辑算法: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决策建议。在能源行业,智能决策算法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能源预测: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能源需求、价格等,为能源企业提供决策依据。(2)资源优化配置:根据能源需求、设备状况等因素,优化能源资源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风险评估:评估项目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4)生产调度: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8.3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与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分为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企业决策需求,明确系统功能。(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和模块。(3)系统开发:采用合适的开发技术和工具,实现系统功能。(4)系统部署:将系统部署到企业内部网络,进行实际应用。(5)培训与推广: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提高系统使用率。决策支持系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功能性:评价系统是否满足企业决策需求,功能是否完善。(2)可靠性:评价系统运行是否稳定,数据是否准确。(3)效率:评价系统运行速度,是否能够及时为决策者提供支持。(4)用户满意度:评价企业员工对系统的满意度,反映系统的人性化设计程度。通过对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与评价,能源企业可以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高决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九章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集成与拓展9.1系统集成概述能源行业的发展,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已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的关键手段。系统集成是将各个独立的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易于管理的体系。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集成: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功能。(2)软件集成:将不同软件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统一管理和高效运行。(3)网络集成: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个子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4)数据集成: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清洗、分析和存储,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9.2系统拓展与升级业务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监控与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拓展与升级。以下为系统拓展与升级的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猫咪宠物合同范例
- 监理施工合同范例2014
- 私人买卖煤炭合同范例
- 商标许可备案合同范例
- 涂料工程范例合同范例
- 签订固定总价合同范例
- 简易钢筋工合同范例
- 工厂产品装卸合同范例
- 宾馆水暖维修合同范例
- 板材拿货合作合同范例
-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 陕西省既有村镇住宅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 智联国企行测笔试真题
- 2025届新高考物理热点精准复习:高中物理6大模块计算题思路总结
- 2024-2030年中国光电共封装(CPO)行业投融资趋势及发展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届江苏省期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共30张课件】
- 学生退学情况说明
- 钢结构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建筑大学
- DB5334 T 12.5-2024《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香格里拉藏香猪》的第5部分疾病防治
- 化学机械浆与半化学机械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