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行业操作指南_第1页
智能制造行业操作指南_第2页
智能制造行业操作指南_第3页
智能制造行业操作指南_第4页
智能制造行业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制造行业操作指南TOC\o"1-2"\h\u8964第1章智能制造概述 313607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特点 3318461.2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4312651.3智能制造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424892第2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5150972.1工业大数据 5124862.1.1数据采集 5301442.1.2数据存储 5259522.1.3数据处理与分析 514782.2工业互联网 556192.2.1网络架构 650582.2.2平台 6184322.2.3应用 6143852.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6161452.3.1深度学习 6270162.3.2自然语言处理 673092.3.3计算机视觉 6238632.4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 6315482.4.1数字孪生 7311222.4.2虚拟仿真 719469第3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 7102583.1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796843.1.1设计原则 747493.1.2架构层次 720673.1.3关键技术 7274853.2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7207603.2.1系统集成方法 780773.2.2集成技术 7271193.2.3集成策略 829383.3智能制造系统评估与优化 8325033.3.1评估指标体系 8198633.3.2评估方法 846423.3.3优化策略 8287213.3.4持续改进 823586第4章智能制造生产线规划与布局 8108504.1生产线规划方法 8235734.1.1确定生产目标 8147454.1.2分析工艺流程 8126464.1.3选择生产线类型 882864.1.4设备选型与配置 9312424.1.5人员配置与培训 9154204.1.6生产计划与调度 9325694.2生产线布局设计 9296864.2.1布局原则 934104.2.2布局方法 921664.2.3设备布局 9306114.2.4通道设计 997464.2.5安全防护措施 937764.3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 92864.3.1智能物流系统 9189434.3.2仓储系统设计 9245454.3.3仓储管理系统 970074.3.4智能搬运设备 10177684.3.5信息系统集成 1030193第5章智能制造设备选型与应用 10194135.1常见智能制造设备类型 10310725.1.1设备 10291945.1.2数控机床 1059785.1.3自动化生产线 10327515.1.4智能传感器与检测设备 10269665.2设备选型依据与原则 10321585.2.1选型依据 10249545.2.2选型原则 11238685.3设备互联互通与数据采集 1160545.3.1设备互联互通 11133845.3.2数据采集 1115349第6章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管理 1122086.1生产计划与调度 11169526.1.1生产计划 1157846.1.2生产调度 11138666.2生产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 12247866.2.1生产过程监控 12262276.2.2质量控制 1281146.3智能制造生产管理软件 1217600第7章智能制造在典型行业的应用 1355447.1汽车制造业 1329217.1.1生产流程优化 13139967.1.2产品质量提升 13321297.1.3定制化生产 13175577.2电子制造业 13318227.2.1柔性生产线 13202797.2.2高精度制造 13177727.2.3智能仓储物流 13159847.3机械制造业 1418397.3.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14321307.3.2智能加工 1494777.3.3设备健康管理 14231587.4食品饮料行业 1450887.4.1生产自动化 143477.4.2质量追溯 14140647.4.3智能仓储物流 1431379第8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 14100398.1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与挑战 1432248.1.1安全风险 14257908.1.2安全挑战 1594378.2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架构 1598478.2.1设备安全 15186138.2.2网络安全 15261198.2.3数据安全 15221138.2.4应用安全 15284318.3智能制造安全防护措施 15245108.3.1加强设备安全管理 15137538.3.2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16294758.3.3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1657658.3.4提升应用安全水平 163183第9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 16291039.1智能制造人才需求与现状 16305609.1.1人才需求 16262859.1.2人才现状 16301079.2智能制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17226629.2.1职业技能培训 17199909.2.2企业定制培训 17271669.2.3在线培训 17227309.3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7229569.3.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17288719.3.2开展内部培训 1873989.3.3设立激励机制 1818470第10章智能制造未来发展展望 182757710.1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181343310.2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方向 18550110.3我国智能制造政策与发展规划 19第1章智能制造概述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特点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集成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通过设备、工厂、人员、资源等的互联互通,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灵活、智能。智能制造具有以下特点:(1)数据驱动: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实现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预测分析和自适应调整。(2)自主决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设备具有自主学习、自主决策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3)灵活性:智能制造系统具有高度的模块化和灵活性,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策略。(4)协同优化:实现设备、工厂、供应链等各个环节的协同优化,提高整体效率。1.2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发展历程(1)自动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单一设备自动化为核心,提高生产效率。(2)信息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管理为核心,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3)智能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2)发展趋势(1)数字化:制造过程各环节实现数字化,提高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2)网络化:实现设备、工厂、供应链等的全面互联互通,提高协同效率。(3)平台化:构建面向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算法、软件等支持。(4)安全与绿色:注重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实现可持续发展。1.3智能制造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智能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取得进展,部分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3)智能服务: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智能制造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制造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4)创新能力:智能制造领域创新体系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脱颖而出。(本章完)第2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2.1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大量数据。它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为制造过程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工业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等环节。2.1.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工业大数据技术的首要环节,涉及各类传感器、设备、系统等。其主要任务是实现生产过程中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2.1.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工业大数据技术的核心环节,需要解决大规模、高速、异构数据的存储问题。当前主流的数据存储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2.1.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工业大数据技术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为制造企业实现优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支持。2.2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构建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新型网络体系,将人、机、物深度连接,实现工业生产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互联互通。工业互联网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架构、平台与应用等方面。2.2.1网络架构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与处理,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平台层提供数据存储、计算与分析能力,应用层实现工业互联网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2.2.2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连接设备、数据和应用的关键环节,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数据汇聚、分析、应用开发等能力。典型平台包括设备管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等。2.2.3应用工业互联网应用涵盖了生产制造、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为企业创造价值。2.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能力,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主要技术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2.3.1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学习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故障诊断、质量控制、生产优化等方面。2.3.2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计算机对人类语言的识别、理解和,为智能客服、智能问答等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2.3.3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对图像、视频等视觉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在智能制造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生产过程监控等方面。2.4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技术为制造企业提供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交互与融合,实现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等环节的优化。2.4.1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物理实体映射为虚拟世界中的数字模型,通过实时数据驱动,实现对物理实体状态的动态监测与预测。数字孪生技术有助于提高产品研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2.4.2虚拟仿真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构建虚拟模型,模拟现实世界中的人、机、物等要素,为制造企业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产品研发与验证手段。主要包括结构仿真、流体仿真、热仿真等。第3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3.1智能制造系统架构3.1.1设计原则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设计应遵循模块化、标准化、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与持续升级。3.1.2架构层次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和决策层。设备层负责生产设备的操作与监控;控制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管理层负责生产计划、调度与资源优化配置;决策层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3.1.3关键技术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关键技术包括: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3.2智能制造系统集成3.2.1系统集成方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主要包括设备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设备集成关注各类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控制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据集成保证各系统间数据的实时共享与交换;应用集成则将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3.2.2集成技术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包括:OPCUA、MQTT、Web服务等。这些技术为系统间的通信与协作提供了可靠保障。3.2.3集成策略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策略应考虑企业现有资源、业务需求和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集成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3.3智能制造系统评估与优化3.3.1评估指标体系智能制造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资源利用率、能源消耗、设备故障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对系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3.3.2评估方法智能制造系统评估可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3.3.3优化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智能制造系统优化策略,包括设备升级、工艺改进、管理优化等。优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保证优化措施的有效实施。3.3.4持续改进智能制造系统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系统,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第4章智能制造生产线规划与布局4.1生产线规划方法4.1.1确定生产目标在进行生产线规划前,需明确生产目标,包括产品种类、产量、质量要求等,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4.1.2分析工艺流程对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关键工序,为生产线布局提供参考。4.1.3选择生产线类型根据生产目标、工艺流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生产线类型,如流水线、柔性线、单元线等。4.1.4设备选型与配置结合生产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配置,保证设备功能与生产需求相匹配。4.1.5人员配置与培训根据生产线运行需求,合理配置人员,并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生产效率。4.1.6生产计划与调度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调度,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4.2生产线布局设计4.2.1布局原则生产线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流程最短、物流顺畅、安全高效、易于管理。4.2.2布局方法采用线性布局、环形布局、U型布局等,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布局方法。4.2.3设备布局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特性,合理布置设备,减少设备之间的搬运距离,提高生产效率。4.2.4通道设计合理设计生产通道,保证物料、人员、设备等顺畅流动,避免拥堵。4.2.5安全防护措施在布局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距离、防护栏等,保证生产过程安全。4.3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4.3.1智能物流系统利用自动化设备、信息技术等,实现物料在生产线上的高效配送,降低物流成本。4.3.2仓储系统设计根据生产需求,合理规划仓库布局,提高仓储效率,减少库存积压。4.3.3仓储管理系统采用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库存管理、出入库作业、库存盘点等智能化管理。4.3.4智能搬运设备引入智能搬运设备,如自动搬运车、无人搬运车等,提高物料搬运效率。4.3.5信息系统集成将物流、仓储等环节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生产、物流、仓储一体化管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第5章智能制造设备选型与应用5.1常见智能制造设备类型5.1.1设备智能制造领域中的设备包括工业、协作、服务等。这些设备能够完成焊接、装配、搬运、喷涂等多种作业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5.1.2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设备,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等。它们通过数字化控制,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满足各类复杂零件的加工需求。5.1.3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由多个自动化设备组成,如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检测线等。这些设备能够实现产品的连续、稳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1.4智能传感器与检测设备智能传感器与检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5.2设备选型依据与原则5.2.1选型依据(1)生产需求: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如加工精度、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2)设备功能:比较不同设备的功能指标,如速度、精度、稳定性等。(3)成本预算:考虑设备采购、安装、维护等成本,合理控制预算。(4)售后服务:评估设备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运行。5.2.2选型原则(1)适用性原则:设备应满足生产需求,具备良好的功能和稳定性。(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3)可靠性原则:设备供应商应具备良好的信誉和丰富的行业经验。(4)先进性原则: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提高生产水平。5.3设备互联互通与数据采集5.3.1设备互联互通(1)采用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技术,实现设备间的通信与控制。(2)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将设备与上层管理系统连接,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5.3.2数据采集(1)利用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2)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3)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6章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管理6.1生产计划与调度6.1.1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管理的首要环节。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库存状况、资源条件等因素,编制合理、高效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等。其主要内容包括:(1)产品品种、数量和交货期;(2)生产资源需求,如原材料、设备、人力等;(3)生产过程安排,包括工艺路线、生产周期等;(4)生产计划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及生产过程中的变化。6.1.2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根据生产计划,对生产任务进行实时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在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生产调度应考虑以下因素:(1)生产任务的优先级;(2)设备状态及利用率;(3)工人技能及工作效率;(4)物料供应情况;(5)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6.2生产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6.2.1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监控是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生产进度、设备状态、物料消耗等情况,为生产调度提供数据支持。生产过程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进度监控;(2)设备状态监控;(3)物料消耗监控;(4)能源消耗监控;(5)生产安全监控。6.2.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关键环节。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实施质量控制:(1)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2)对关键工序和关键岗位进行重点监控;(3)采用智能化检测设备,提高检验效率;(4)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和处理;(5)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6.3智能制造生产管理软件智能制造生产管理软件是实现生产过程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工具。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以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智能制造生产管理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生产计划管理,包括计划编制、调整和执行;(2)生产调度管理,实现生产任务的实时分配和调整;(3)生产过程监控,实时掌握生产现场状况;(4)质量控制管理,保证产品质量;(5)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维护、保养和故障诊断;(6)物料管理,实现物料需求的预测和采购;(7)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8)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第7章智能制造在典型行业的应用7.1汽车制造业7.1.1生产流程优化汽车制造业通过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流程的优化。智能化生产线、自动化装配、AGV小车等设备的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7.1.2产品质量提升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汽车制造业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采用智能检测设备,对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保证出厂产品合格率。7.1.3定制化生产智能制造技术使得汽车制造业能够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通过客户需求分析,企业可以快速调整生产线,生产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7.2电子制造业7.2.1柔性生产线电子制造业采用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通过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物流系统等,提高生产线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多样化产品需求。7.2.2高精度制造智能制造技术助力电子制造业实现高精度制造。运用高精度、视觉检测系统等设备,保证产品尺寸、功能等参数的精确控制。7.2.3智能仓储物流电子制造业通过引入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实现物料、成品的自动化存储、搬运和配送。提高仓储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7.3机械制造业7.3.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业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通过CAD、CAE、CAM等软件,提高产品设计、分析、制造的效率。7.3.2智能加工采用智能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设备,实现机械制造业的智能加工。通过程序控制,提高加工精度,减少人工干预。7.3.3设备健康管理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对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预测设备故障,实施预防性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7.4食品饮料行业7.4.1生产自动化食品饮料行业采用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食品安全。7.4.2质量追溯通过智能制造技术,食品饮料行业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成品出库,实现全流程监控,保证产品质量。7.4.3智能仓储物流引入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实现食品饮料行业的物料、成品的自动化存储、搬运和配送。提高仓储物流效率,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第8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8.1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与挑战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节主要分析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与挑战。8.1.1安全风险(1)设备安全:智能制造设备可能遭受恶意攻击,导致设备损坏、数据泄露等问题。(2)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网络设备,易受到网络攻击,影响智能制造系统的正常运行。(3)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中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如生产数据、个人信息等,数据泄露或篡改将带来严重后果。(4)应用安全:智能制造应用系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导致功能失效、系统瘫痪等问题。8.1.2安全挑战(1)安全意识不足: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意识有待提高。(2)技术更新换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3)安全人才短缺: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了安全防护能力的提升。8.2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架构为了保证智能制造过程中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本节提出一种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架构。8.2.1设备安全(1)硬件安全:加强设备硬件的安全防护,防止恶意攻击。(2)固件安全:保证设备固件的安全,防止固件被篡改或植入恶意代码。8.2.2网络安全(1)边界安全:加强网络边界防护,防止外部攻击。(2)内部安全: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防范内部威胁。8.2.3数据安全(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障数据安全。(2)数据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防止数据泄露。8.2.4应用安全(1)应用系统安全:保证应用系统无安全漏洞,防止系统被攻击。(2)应用数据安全:保护应用数据不被泄露、篡改或破坏。8.3智能制造安全防护措施针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与挑战,本节提出以下智能制造安全防护措施:8.3.1加强设备安全管理(1)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安全。(2)对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8.3.2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1)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2)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及时修复漏洞。8.3.3加强数据安全保护(1)制定数据安全策略,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2)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数据安全。8.3.4提升应用安全水平(1)加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测试。(2)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觉并修复安全隐患。通过以上措施,可提高智能制造过程中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护能力,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第9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9.1智能制造人才需求与现状智能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目前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本节将从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及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9.1.1人才需求智能制造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如自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深入推进,以下几类人才需求尤为迫切:(1)技术研发人才:负责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应用。(2)技术支持与维护人才:负责智能制造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及优化。(3)管理与运营人才:负责智能制造项目的规划、实施、运营及管理。(4)技术技能人才:具备智能制造相关职业技能,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操作。9.1.2人才现状当前,我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高校、职业院校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尚不健全。(2)人才数量不足: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3)人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技能水平较低。(4)人才结构失衡:技术研发人才较多,技术支持与维护、管理与运营人才相对匮乏。9.2智能制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为提高智能制造人才的技能水平,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训方式:9.2.1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智能制造相关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技能培训:如电气控制、PLC编程、工业操作等。(2)专业技能培训:如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等。(3)管理技能培训:如项目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等。9.2.2企业定制培训针对企业特定需求,开展定制化培训,提高企业内部人才的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包括:(1)企业新技术应用培训:如智能工厂规划与建设、数字化车间改造等。(2)企业内部培训:如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团队合作与沟通等。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