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9篇)_第1页
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9篇)_第2页
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9篇)_第3页
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9篇)_第4页
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9篇)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篇13月5日至10日,我到__村驻点,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对__村1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目前,农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反映如下:一、关于__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__村滨临长江,有368户农家,总人口1347人,总劳力为502人,旱地面积3647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品种有玉米、黄豆、棉花、辣椒、梨子。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3000—5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0户;20__—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80户;1000—20__元之间的户数为100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168户。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口总数为39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443.8元。总劳力数为23人,其中务农劳力为20人,占87%,常年务工劳力为3人,占13%;在校学生为10人;老人为6人。人均纯收入20__—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户;1000—20__元之间的户数为5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3户。从调查的情况看,__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农民收入水平低。1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43.8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加上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农户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大咀乡长江村一农户去年家庭纯收入5780元,仅用于2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就得12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1%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__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棉、油等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区直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影响了农户通过劳务输出获取现金收入的出路;乡村大部分企业经营亏损甚至关闭也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加。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均纯收入20__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农产品占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常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4、农户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收入下降的真相。长江村一农户年均纯收入万余元,而在同村的有些农户已到赊米、赊油度日的地步。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篇2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__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长3.4%、7.6%。我们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靠发展优势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五大生产基地。抓住国家和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机遇,建设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__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百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播种马铃薯45万亩;推进农牧结合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建设百万亩饲料牧草生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百万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建设百万亩柞桑蚕生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11个,种植绿色食品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产量达12万吨。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俄建设境外综合开发区。农副产品出口发展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围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产业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带动基地面积137万亩。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玉铃”牌马铃薯、“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影响的农产品品牌。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县域和中心乡镇重点建设和完善了7个具有较好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市场88处,基本形成了以乡镇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场体系。三是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平均每年推广项目20多个,累计推广项目300项(次)以上。农业十项适用生产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318万亩。建设市县乡三级科技园区156处,园区总面积5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大力实施种植业和牲畜业良种工程。引进推广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28个,建设各类种子繁育基地45处,推广优良品种27个,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建设大牲畜冻配站点92个。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应用水平。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每年培训乡村干部、科技户、种田大户及青壮年农民15万人次左右。四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靠降低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和改造了、等堤防,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地区抗旱防洪能力。目前,全市已有8个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__年,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旱田节水浇灌溉项目5个,受益面积可达16.22万亩。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三年累计7113万元,开发建设项目30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9.27万亩。大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实施天然林保护为目标,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生态效益补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四年共落实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造林56.8万亩,建成多种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机更新资金1.6万元,更新大中型农机具4786台(套),到__年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6.77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5.63万千瓦,亩均耕地拥有农机动力0.132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6.5%。五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靠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内部转移。目前,全市从事养殖业生产专业养殖户达4579户,占农户总数2.3%。从事山产品采集、食用菌栽培和水产等副业生产农户也不断增加。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拓宽社会转移空间。通过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和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截止__年底,全市转移剩余劳动力6.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16.6%,平均每6个农业劳动力中就有1人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村人均纯收入28%。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篇3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选取__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3.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4.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乡镇企业较多的村庄,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相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却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多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5.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6.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民工地位。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篇4一、某镇基本情况某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农业人口4.03万人,耕地面积7.3万亩。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元葱大蒜、杞柳等农作物为主,畜禽业以猪、鸡、貉等为主。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布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趋于合理,农民增收速度明显加快,农民现金性收入大幅提高。20__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0元。二、农民收入现状一是农民收入结构比例不断调整。农民第一产业收入比例稳中有降,占收入的60%左右,从事二、三产业经营性、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占收入的30%,其它收入占10%。二是农民收入途径不断增多。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宽广的发展平台,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民从事二二产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劳务经济日渐升温,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宽阔的空间。20__年全镇围绕水稻、小麦、大蒜、杞柳等种植业作物的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人员就达到4500余人,常年在省外务工人员达到8000余人,从事二三产业、就地转移人员达到3000余人,摆脱了土地约束,到土地以外创业创收已成为全镇农民致富的途径。三是农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近年来,全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农村的好政策、农副产品价格上升,农民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增加,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再投入增加,致使农民收入增幅缩水,各种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四是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由于农民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对发展经济的认识、能力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同,一批素质高、积极调整、起步早的农民迅速致富,并依靠自身发展的经验、开拓的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农村致富户,而那些等、靠、观望、因循守旧的农民没能及时发展起来,收入明显低于致富户。三、制约农民增收因素一是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发高效农业有较高的热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只敢远观不敢近摸,对带“高、新、尖”字样的事物,望而却步,部分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荆绳的思想,对农业以外创业门路少,获得致富信息渠道窄,开拓市场能力差。二是创业资金短缺。群众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闲散资金较少,并且必须有再生产投入资金。银信部门对农村贷款额度有限,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发放较小贷款甚至不给予贷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却苦于没资金的困局。三是社会事业性负担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各类生活开支项目增多,数额增大,子女上学、子女结婚、看病就医、关系交往等都要远远超过生活开支,社会事业性负担的加重,势必对生产的再发展、再投入的资金产生影响。像子女结婚,从认识到结婚至少有五六万元的花销。四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高。农村以农业为主。随着各类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业单位投入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增幅高于农产品价格增幅,生产成本高,导致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缓慢。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小麦水稻、大蒜元葱、杞柳、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基地,由于产业链条不够长,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为主,且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滞后,产品市场适应性差,销售难、价格低依然制约农民增收。四、下步增收途径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要围绕市场需求,怎样调、调什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调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出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调出规模、调出效益。同时要在提高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模式,把农业专业协会,作为带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力量来抓,在主导农业产业上建立一个协会,发挥其在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标准化生产,目前我镇已建立了杞柳协会和元葱协会。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每一个产业上都有几家深加工企业,像我镇杞柳产业已达到这一要求,但在产品档次低、市场开拓上仍要抓紧抓好。二是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做好外出务工工作,把它作为一项产业,积极做好务工人员的培训、引导,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三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日显重要,也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上级党委政府就要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农民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四有新型农民。四是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农民的服务水平。农业作为国家发展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壮大,国家应该给予农业更多更大的资金扶持和倾斜。目前的“三补两免”对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农民一个弱势群众,不断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也是促进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应在农民科技服务、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好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困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篇5摘要: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经济学家看到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认为只有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民有条件进行再生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农民收入太低,是因为存在着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只要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就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同时随着近几年炒房炒楼、炒绿豆、大蒜的一些“专业”人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见乐观。在我们看来,当今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形成三大矛盾:第一,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存在矛盾。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除了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农民通过塑料大棚生产,获得相对较高的农业收入以外,绝大多数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都不可能从承包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但是,农民从农业耕作中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远远低于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报酬。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农业效益递减也是一个整体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和中国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投入产出之比也不高。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农业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力低下、农民负担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阶段性的改革成果,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因为从制度基础上来看,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转型时期的特殊生产分配关系。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虚拟性质,作为发包方的集体所有制组织与承包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问题。当集体所有制组织的利益与土地承包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所有制组织会毫不犹豫地破坏业已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者,虽然可以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自治组织同时也是发包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无法通过农村内部的组织机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近年来,虽然不断有学者呼吁,通过合作社或者农会的方式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但现有的农村生产关系阻碍了农民的联合。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中国的土地承包合同关系不得不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都面临失效的危险。一些地区农民撂荒土地,其实是想用一种非常消极的办法来摆脱目前中国农村所面临的矛盾关系,但由于他们的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建立在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法律关系。中国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已经变成了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在没有更好的制度加以替代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自发地与市场接轨。在一些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地区,农民内部之间的分工已经非常普遍,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也基本上实现。政府部门应该在稳定现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面对国际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中国建立在家庭联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农业耕作规模过小。今后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第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之间存在矛盾。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农民要么涌入大城市,要么被就地安置。近年来,关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农民安置方式的争论。城市化固然能够一步到位,但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是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的。在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布局的合理性问题,更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吸纳能力的问题。当城市控制在合理的规模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那么,城市化和城镇化之间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应该抛弃这样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在现有的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前提下,各执一端,讨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现有的城市布局并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广大的乡村普遍缺乏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实物流动密切结合的小城镇,因此,今后应该更多地建设符合农村需要的小城镇。但是,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土地使用的矛盾。当前中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开发区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在一些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小城镇。政府在清理和整顿经济开发区时,应该注意小城镇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开发区盲目建设之间的区别,通过政策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将经济开发区逐步改造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小城镇。在一些不赞成发展小城镇的学者看来,城市化才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村人口过剩问题的唯一出路。他们反对小城镇发展,认为这样会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但是,应当看到,城市的设计不是搭积木。在城市的布局已经初步定型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人口会导致城市功能的急剧萎缩。城镇化虽然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步到位,但可以在短时期内有效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小城镇仍然居住着一个国家50%以上的居民。第三,农村村民自治和政权机构不断扩张之间存在着矛盾。村民自治在中国当代有着多重含义,从民主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民主改革的先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必要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农民自主管理的社区组织结构。但是,中国农民自治机构面临着政权机构扩张所带来的压力。在许多地方,村民自治委员会成为了代表政权机关收取税费的“二政府”,成为了上传下达的管理组织。在一些农村,农民的自治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紧张关系,农民的自治事业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事实上,在当初的自治制度设计中,不是没有考虑到农村村民自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由于我国政权机构不断扩张,乡镇政府人员队伍庞大,如果不从自治组织获取必要的费用,机构就难以运转下去,所以,乡镇机关普遍存在着干预村民自治的现象。这种干预既是利益的诉求,也是传统行政思维观念的延续。如果不改革中国的行政体制,减少或者约束政府的行政权力,那么,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就难以继续发展。可以说,农业集约化生产与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当前农村许多矛盾的根源,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中国当代农村问题加重的根本原因,村民的自治组织和政权机构的紧张关系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不但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而且还看到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不但要从生产关系方面思考问题,而且要从上层建筑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为中国当代三农问题的解决开出合适的药方。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篇6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有了显著的变化,那么作为农村的代表人物——农民的各个方面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变化。农民收入的来源有了多样化,农民的纯收入有了增加等等的收入变化都说明了中国在崛起,都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国家政策的正确性。关键词: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收入增加国家政策解决办法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及新中国成立了六十周年后,中国的农村已经有了全新的改变。而我作为一个农村人,更能体会到这种激动人心的变化。农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其中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为了了解农民的收入的变化情况,我到我的家乡------灵峰黄村,进行了一次调查。我的家乡灵峰黄村是位于浙江温州苍南金乡镇的一个村子,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村子里。我的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是农民,因此我爷爷奶奶了解农民的变化,当我征求我爷爷奶奶的意见时,爷爷说,以前农民是谁都不想当啊,又穷又累,现在情况可是不一样了。你可以到我们村子调查一下,不就可以知道农民的收入有什么变化了吗?我想想觉得可行,就准备到村里家庭去做调查了。我先去了我村的村委会做了一些调查和数据统计,然后去村里的几户家庭调查和了解实际的变化情况。村里的人知道我是来做调查后,很热情的招待了我,和我聊了起来。我根据调查得到的情况自己做了总结。一、收入的来源原来我们村贫穷落后,农民不善于搞产业调整,也不愿意到企业打工,只守着自家一点土地过活。这样落后的观念让灵峰黄村越来越贫穷。为了让村民转变观念,村领导们帮助村民联系到附近的镇比如说金乡镇,龙港镇等大点地方的企业去打工,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人外出打工赚钱。所以说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农民在本地各类经济组织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劳务收入;农民从本地行政事业等非企业组织中得到的工资收入等。第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也是许多农民赖以生活的,我们村干部说,我们村从20__—20__年农民的纯收入就增长缓慢,之后几年如果不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则可能还会出现负增长。村干部解释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回落。二是燃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继续走高,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增多。另外一点来源,就是国家对农民的重视,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也成为了农民收入来源的一小部分,比如像退休金和养老金。从以上可以看到农民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已经转变为多样性了,不像以前除了种地还是种地。二、收入的增加村领导说,“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从“基础地位”提升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现在我们村的农民收入也是增加了不少啊。那么,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一)“多予、少取、放活”让农民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农民从政策方面得到的收入显著增加从20__年,我们市各地突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大主题,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扎扎实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20__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农民种粮收益;提高了征地补偿、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加大了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因此灵峰村农民在这个政策下,收入是显著的增加了。(二)乡镇工业持续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基础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持续大力招商引资的成果开始显现,各地区(镇,县)新开工企业一个接着一个,对本地打工人员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农民也乐于在本地企业打工,这样农活、做工两不误,还能照顾到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因此农民在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本地企业中劳动得到的收入增长较快。(三)实施农民大培训大转移策略,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我们市将农村劳务输出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地区(县,镇,乡)培育劳务市场,做好就业服务。初步建立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就业信息平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对农民开展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了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农民工权益告示牌制度等,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劳动保障合法权益。村领导感慨还是国家领导及市领导的正确政策工作才使农民得到了益处。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村干部也提到了虽然现在的形式正在逐渐好转,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一)农民增收面临观念和认识上的突破当前农民收入相对提高,生活水平得到相应改善,但小农意识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劳”轻“农”思想严重,认为出门搞劳务争钱直接,而种地务农不划算,由此导致了种植结构优化缓慢、部分村撂荒地增多、单季种植增多;二是面对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投入、技术、市场观念以及规模经营的风险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创业信心;三是缺乏长远谋划,一些不良乡风民俗有所抬头。(二)产业增收面临规模和效益上的突破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是核心。农村产业突破发展需要以特色化、优势化、规模化来推动,通过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来延长产业链。我们目前农村各项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农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缺乏规模,覆盖面小;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市场流通不畅,流通环节成本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市场化、规范运作程度低等需要突破的难题。村干部们也初略的跟我分析了他们的大体工作。首先我们工作主要是加快观念转变,解放他们的思想,更新他们的观念,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加快农民增收,通过调查,大多数村干部给出的答案是六个字:资金、项目、劳务。结论没错,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从等、靠、要的被动发展转化到主动谋发展;还没有实现从寻找资源到充分利用资源的转变;还没有实现从依靠劳务到发展产业谋创业的转变;还没有实现从等收购到寻找市场的转变。当前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增收意识,政策宣传进村入户是重点。立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落实惠农政策,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民增收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农民增收。灵峰黄村的未来建设道路还是很漫长和艰苦的,可是我们的村干部们以及村里的农民都是充满信心且是很有干劲的.。他们相信在国家的带领下中国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总之,通过此次调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更了解了农民的收入的变化情况,也对我们家乡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未来几年我的家乡将会更好的发展。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篇7农民增收难,是农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在发展模式上要有新的突破。本文结合贫困山区的实际,分析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就我县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一、现状我县既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更是省移民大县。(一)从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情况看。全县有贫困人口12.7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28.5%,占全县总人口19%;65%分布在全县13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35%分散在全县资源贫乏(人均耕地不足0.5亩),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基础设施落后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二)从收入结构情况看。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474元(和全省比相差1680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297元,占87.5%,第二、三产业收入177元,占12.5%;年,全县人均收入1595元,(和全省相比差1672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325元,占83.8%,第二、三产业收入270元,占17.2%。(三)从脱贫、返贫情况看。年,全县脱贫人口1万人,其中:51个“整村推进”村占45%,相对贫困人口占70%,绝对贫困人口占30%;返贫人口1万人,返贫率高达1.94%,其中:库区移民占30%,资源贫乏、交通落后地区占45.4%,其它因灾返贫占24.6%。年,全县脱贫人口7000人,其中:51个“整村推进”村占48%,相对贫困人口占69.5%,绝对贫困人口占30.5%;返贫人口8000人,返贫率1.5%,其中:库区移民占32.4%,资源贫乏、交通落后地区占42.5%,其它因灾返贫占25.1%。二、原因及其分析帮助农民快速增产增收,是我县“十二五”期间的重大课题。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县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是相当突出的。(一)人多耕地少、增产难以增收。全县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241平方公里,占73%,水面面积176.5平方公里,占3%,境内有、凤滩、高滩三座大中型电站,库区淹没耕地5.1万亩;移民人口高达12万人。另外,我县还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4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3%;人均耕地保收面积不足0.3亩,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资源贫乏、人多耕地少是导致我县广大农村贫穷落后的根源。(二)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五年来,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2个多亿,乡村公路、农田水利、教育卫生、饮水供电、电视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仍显不足。主要是移民库区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我县自电站修建以来,全县有18个乡镇(占全县原乡镇30%)、85个村(占全县25%)、12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26%)生活在移民库区,每年都会不同程度遭受洪灾、旱灾的袭击。前两年的调查统计显示:县、乡、村公路毁坏351条,山塘水库毁坏325座,水利设施58750余米,供电设施120处,饮水设施235处;仅年,全县损坏耕地5万余亩,房屋48栋,受灾群众高达10万余人。(三)农民素质低、增收路子少。“十二五”期间,随着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农民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我县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尚未彻底改变。当前,农民整体素质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一是在思想素质方面,不少农民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二是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统计调查,年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8%,初中文化程度占3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4%,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6年。三是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四)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结构单一。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落后大县,农民收入近90%来自农业。据调查,在全县农村中相当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种植业、养殖业),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种植业方面,至今仍以粮食生产为主,大约占到90%以上,基本只能解决自身的吃饭问题;而养殖业主要是生猪和家禽,一般都是粗放经营的自然养殖,没有科技含量,猪禽出栏受市场价格和疫情的影响较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可能让农民增收脱贫的,然而,农村现有的二、三产业,经济效益十分偏低,农民来自二、三产业收入不到年总收入的12%。可见,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三、对策及建议增加农民收入不应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一条醒目的标语、一组注水的统计数字。如何长期稳定地提升农民的收入增长率,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入手:(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生产成本。目前,农产品产量虽然很高,但秋后算账,收入却增加不多,关键是生产成本过高。应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干旱半干早地区,降低灌溉成本;通过推广机械化耕种、收割,降低劳动力成本。具体来讲:一是进一步教育农民和广大基层干部长期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要进一步狠抓已经形成的一整套趋利避害的抗灾增收措施。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社建设的投入,特别是病残山塘水库、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巩固和水毁工程、防洪堤坝的修复。三是要引导农民抢抓农时,抢抓季节,以早制灾。四是通过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深施化肥和生物农药等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达到减少肥料、农药等农资成本。(二)突出机制创新、提高农业产出率。一是积极创新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农业产业化运行四制,即: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投资业主制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投资方面均按市场规律操作,谁投资谁受益,产权清晰,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体系;运行公司制就是对农业的较大投资,一般建立公司制,由农业公司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组织农民进行区域化、规模化商品生产;科技承包制就是在园区内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个人或集体承包开发项目,实行项目总承包或单项承包,发包方根据承包效益,支付报酬;联结农户合同制就是公司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并提供配套服务,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二是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改革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将科技人员的报酬与农业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要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通过订合同、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农的联系;要采取新品种展示、基地示范、技术服务等方式,及时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渗透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形成高效便捷的技术扩散通道。三是培育农业骨干项目。根据立体气候、土壤条件、市场需求、经营水平确立适合本乡、本村发展的农业骨干项目,如目前已初步形成的茶叶、板栗、蔬菜、水果、七优米业、中药材等农业骨干项目,政策上要大力支持,资金上要大力扶持,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或引导农民进行加工,有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三)突出农民素质培训、托宽增收渠道。一是加大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在农村中学课程设置中增加职业技术培训内容,在一些学校中可试行分流教学的模式,即对于那些有升学希望的学生可按常规教学体制进行教学活动。而对于一些家境贫困,需要尽早就业的学生来说,按“2+1”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即在2年中完成普通文化课程的学习,再用1年时间进行职业技术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使这些学生能够在毕业前就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提高新增劳动力的实用技能。二是积极发展非农产业。我县目前人均耕地不足0.8亩,增产有限,增收更有限。据年农民收入抽样调查不完全统计,年人均收入1000元,农业收入占90%,非农业收入占10%;年人均收入在20__元以上,非农收入上升为40%;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非农收入上升为60%。因此,以非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发展是解决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长期性和根本性措施。三是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增加工资性收入。首先必须把积极支持和开展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其次政府部门要有组织地输出劳务人员,把劳务输出当作新兴产业来抓。同时要加大对劳务输出人员的扶贫培训,提升就业率,增加工资性收入;要强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的联系,县乡应成立负责劳务输出的专门机构,村要有专人负责,为外出打工架桥铺路,实行跟踪管理、服务。(四)突出小城镇建设、促进异地脱贫。一是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对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地方的贫困户只有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在具体实施中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坚持多渠道多产业安置相结合;坚持插花式、成建制与梯级搬迁相结合;坚持易地搬迁扶贫与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社会各界帮扶相结合。二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城填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和一般规律,是提升产业层次、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减少农业和农村人口、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树立打造城镇、经营城镇的思想,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特色产业作支撑,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有效配合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的顺利开展。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篇8时间过的很快,转瞬间就到了升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个暑假也成为了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对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调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做大范围的调查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几经思考,我决定对我的老家——沈庄村进行调查。沈庄村地理位置:沈庄村隶属与__市__县,地形以平原为主,紧邻许南公路,有河流通过,东有大型水库(正在兴建中)。沈庄村具体情况:沈庄村共有500多人口,全部是汉族,在外务工人员占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沈庄村共有耕地1000亩以上,人均耕地2亩左右。沈庄村农民现阶段收入情况:经过对沈庄村农民的走访调查发现,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1、粮食收入。据调查发现每亩地每年中种两季,除去化肥、农药等支出,年收入仅为500元左右。2、在外务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务工10个月,每个月平均工资1000元计算,该农民年均收入10000元。这两项收入几乎占总收入的90%以上。其次还有个别农民通过饲养牲畜获得一定的收入。考虑到平均两个壮年劳动力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这样综合算来,沈庄村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为4400元左右。从以上沈庄村的各项情况可以看出,沈庄村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000多亩地和一个未建成的大型水库。因此,沈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村。想要使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富裕起来,我们必须认真充分的利用那仅有的资源——耕地与水库。一、从耕地说起,耕地直接产出的是粮食,而单单卖粮食已经被证明在现阶段是不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而结合现阶段沈庄村的具体情况(没有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沈庄村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粮食的深加工。经过在市场上的调查发现,小麦的单价是0.8元每斤,而经过初步加工的面粉的单价则达到了__元每斤,而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速冻食品如饺子、汤圆等,单价更是达到课惊人的_元每斤。由此可以清楚的发现,只要对粮食进行初步的加工,就能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一点是进行粮食加工这一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所以,只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走粮食深加工这一路线是可行的。具体措施:(1)国家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农村设立乡镇企业;(2)吸引人才,国家应加大对于回农村工作的大学生的补助。其次,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说白了就是将农村的土地合并起来,成立一个公司。每个农民都是股东,由专业人员经营土地。这样不仅会提高耕种效率,增加农民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而且能解放出大量优质劳动力。他们可以去从事第三产业等增加收入。优点:(1)农民从此不再是一个人面对险恶的市场,农民的话语权增加。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农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2)有利与农业高科技的推广。(3)便于大型机械化耕作,提高了耕种效率。(4)解放生产力,通过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剩余劳动力可以更加安心的在外务工或者进入第三产业。具体措施:(1)成立农业合作化产业集团公司。(2)吸纳人才。其实,在实践中完全可以将以上两点结合起来。有农业产业合作化公司负责乡镇企业的建设,这样农民就可以拥有农业产业合作化公司红利,乡镇企业红利,以及个人工作收入等三个收入来源,这样就能大幅提高沈庄村农民收入水平。经过初步的计算,每位农民每年能从农业产业合作化公司分得红利1500元,从乡镇企业获得红利5000元,个人工作可获收入8000元,这样算来沈庄村农民年人均收入可达近万元。与原来人均年收入4400元相比,提高了一倍多,基本达到了中小型城市的收入水平。由此可以直观的发现,走农业产业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走向富裕最有效的出路。二、沈庄村与许多其它村庄最大的不同是沈庄村紧邻着一个大型水库——燕山水库。紧邻水库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水多,而最直接利用水资源的就是水产养殖业和灌溉农业。经过对沈庄村的具体调查发现,沈庄村存在很多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因素。首先,沈庄村虽然距公路干道只有1公里左右,但是短短的1公里却没有一条真正的公路,还是落后的土路。一旦下雨,土路将会泥泞不堪,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与物资的进出。因此修好这条公路是沈庄村致富的前提。其次,沈庄村的教育水平非常低,90%的村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村民的人数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农村的教育观念使然。大多数家长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过早让孩子放弃了读书,而选择了出外务工。而农村不健全的教育制度也使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因此,尽快完善农村的教育制度,使离开校园的孩子尽快回到校园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当前工作的重点。再次,一个精明的领导人是沈庄村,也是我国大多数农村所缺乏的。举个例子,通过和当地村民的交流了解到,几年前河南省大兴修高速公路的工程,而兴建高速公路需要的大量沙石都要从流经沈庄村的小河中挖取。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成千上万立方的沙石竟然以__元的超低价格卖给了开发商。后经过初步的估计,这些沙石至少价值50万元。一个愚昧领导人的愚昧决定带来的不仅是村庄资产的流失,更带来了河流环境的破坏。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精明的领导人,那么沈庄村至少有了50万元的流动资产。以这50万元作为投资,无论是投资养殖业,还是加工业都能给沈庄村带来丰厚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精明的领导人。细看我国目前的几个富裕村无不是有一个精明而有决策力的领导人。而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工程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沈庄村所面对的问题正是其它大部分村镇所面对的,交通不变,文化水平低,缺乏领导人才等等都是限制我国农村走向富裕的根本因素。因此,切实解决好如上三个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篇9一、调查目的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农民收入有了些许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事关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坎”,想要跨国这道“坎”我们就要狠抓农村新增收入使得农村收入有一个质的飞跃。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如果我们在继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可能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调查的了解可以帮助农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人均收入,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做贡献。为了了解掌握增加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于今日就其情况对麦积区花牛镇诸多村进行了问卷调查。二、调查时间20__年7月——20__年10月三、调查对象__镇花牛村30户农户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五、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一)农民收入变化情况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一是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20__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4078.9元,20__年人均工资性收入4527元,比上年增加448.1元,增幅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5%。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20__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1106.9元,比上年增加114.3元,增长11.5%。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较少。据统计,我市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49.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仍然较大。从种粮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粮食作物每亩生产成本上升,农民的纯收入相对减少,农民增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压力。三是其他收入:服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减少,以苹果为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收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二)总支出情况20__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8151元,比上年增加187.1元,增长6.5%。20__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8666元,与上年增加515元,增长13.3%。在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长比较快。1、受农资、饲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逐年增加。20__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407.5元,20__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480.3元,同比增加72.8元,增长达17.9%;20__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人均347.6元,20__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448.1元,同比增加100.4元,增长28.9%。同时,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农机具享有政策性补贴,一家一户重复购置农用机械,增大了人均生产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构成中,生产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29.6%。2、农民人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20__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99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幅10%。20__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44元,比去年增加545元,增长11%。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随物价变化急剧上升,使农民家庭总支出明显增加。(三)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