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地理试题卷I(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我国在酒泉(40°N,100°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工作生活6个月,这是目前为止我国执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卫星发射时,当地时间接近()A.4日21时44分 B.4日23时44分C.5日21时44分 D.5日22时44分2.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前2个月期间()A.仁寿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C.白昼时间北京长于仁寿 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3.三名宇航员在轨驻留最后2个月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仁寿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B.仁寿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C.铧强中学的旗杆正午影子先变长后变短D.铧强中学的旗杆正午影子先变短后变长【答案】1.A2.C3.B【解析】【1题详解】卫星发射时间是北京时间5日10时44分,西五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由于西五区在东八区西边,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用北京时间减时差,可算出,西五区观看卫星发射时,为4日21时44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前两个月期间为6月5日到8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D错误;仁寿的正午太阳高度应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公转速度最慢的是远日点七月初,故公转速度应先减小后增加,B错误;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北京的白昼时间长于仁寿,C正确。故选C。【3题详解】宇航员在轨驻留最后两个月为10月5日到12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仁寿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A错误,B正确;铧强中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旗杆影子逐渐变长,CD错误。故选B。【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②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江西省龙虎山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这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关于龙虎山发育过程排序正确是()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5.关于图中各处描述正确的是()A.①处在断层线上易被侵蚀成谷 B.②处是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C.③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 D.④处岩层中包含有丰富的化石【答案】4.D5.A【解析】【4题详解】龙虎山景区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为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后形成的侵蚀地貌,最初应较为平整,为丁时期;后受内力作用产生断裂,形成断层,为乙时期;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峰林,为甲时期;最后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为丙时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①处在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A正确;从断层线附近沉积岩的位置可以看出,②处是相对下降的地堑,B错误;该地位于湿润地区,③处是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山峰,C错误;④处岩层为岩浆岩,没有丰富的化石,D错误。故选A。【点睛】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的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断层规模大小不等,大者可沿走向延伸数百千米,常由许多断层组成,可称为断裂带;小者只有几十厘米。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从先到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④①②③7.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答案】6.D7.A【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从先到后顺序正确的是④①②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砂砾石层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其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正确,C错误;故选A。【点睛】喷出岩形成的年代晚于其穿透的岩层;沉积岩一般是底层形成的年代早,上层形成的年代晚。甘肃张掖气候干旱,这里的山丘随地势起伏如彩色丝绸,被称为“彩色丹霞”。下图所示的彩色丘陵在白垩世是一个大湖,湖中沉积形成了含有不同矿物成分的水平状泥岩、砂质砾岩,不同地层色彩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组成图中山丘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9.图示的彩色丘陵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为()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地壳抬升D.固结成岩—水平挤压—地壳抬升—风化侵蚀10.彩色丘陵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答案】8.C9.D10.B【解析】【8题详解】据图可知,张掖陆地地层有水平状泥岩、砂质砾岩,并且有层理构造,故属于沉积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质构造主要是沉积岩层、褶皱、断层和向斜成山,所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沉积物先经过固结成岩,产生沉积岩层,后受水平挤压出现褶皱,后褶皱岩层受力断裂,断裂部分相对抬升,岩层表面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及丘陵,即是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结合材料,甘肃张掖气候干旱,可以推知该地区降水较少,营造彩色丹霞的主要外力应该为风力,B正确。流水侵蚀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冰川侵蚀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主要分布在沿海区,ACD错误。故选B。【点睛】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岩浆岩指的是地球内部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成的岩石,沉积岩指的是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等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变质岩指的是岩石经过变质作用之后形成的岩石。“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图为2018年1月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时刻()A.气压:乙地低于丙地 B.降水概率:甲地小于丙地C.风速:甲地小于乙地 D.风向:甲地与乙地相同12.此次“锋前增温”最可能发生的区域及其原因是()A.丙,冷气团势力较强 B.丁,暖气团势力较强C.丙,暖气团势力较强 D.丁,冷气团势力较强【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气压值乙地高于丙地,A错误;甲地受高压系统的影响,降水少,丙位于冷锋锋后,降水可能性大,所以降水概率甲地小于丙地,B正确;甲地等压线较乙地更密集,风速更大,C错误;图示是1月份,亚洲大陆是高压控制。北半球高压中心的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甲地是西北风,乙地是东北风,风向不相同,D错误。所以选B。【12题详解】丁区域位于冷锋锋前,“锋前增温”是冷锋过境前,由于冷气团势力较强将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而聚集增温,D正确,C错误;丙地位于冷锋锋后,不会出现“锋前增温”,AB错误。所以选D。【点睛】“锋前增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某一地区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气温会出现短暂升高。增温是高空低压气团下沉到地面后由于气压升高的压缩增温效应,这在气象上,叫下沉增温。夏季那些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比如江南的伏旱,台风外围的高温等,都有这个机制在起作用。下图为世界局部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A地盛行风的成因主要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东南信风带控制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4..此时,影响B地的盛行风性质为()A.寒冷干燥 B.高温干燥 C.高温多雨 D.寒冷多雨【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A地位于东亚,受东南季风影响,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正确。与东南信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无关,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读图可知,此时影响B地的盛行风为南亚季风的夏季风,其纬度较低且由海洋吹向陆地,西南季风性质为高温多雨,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季风环流是一种具有全球性和规律性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个主要因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 B.②气压带由于热力原因形成C.⑤风带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D.在⑥风带的影响下气候湿润16.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A.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 B.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C.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答案】15.D16.D【解析】【1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中信息,由图可知①③气流辐合表示低气压带,②④气流辐散表示高气压带,且各风带的风向均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主要是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可知此半球为北半球,A错误;图中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为极地高气压带,⑤为东北信风,⑥为盛行西风,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B错误,东北信风风向无季节变化,C错误;盛行西风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温暖湿润,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上题结论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图中①为赤道低气压带,当①气压带在北半球分面积最小时,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呈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分割,呈块状分布,A错误;太阳直射点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此时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季风,B错误,D正确;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是北半球夏季7、8月份,C错误。故选D。【点睛】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低压湿润,高压干,西风湿润,信风干。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多降水,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风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也对洋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图为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及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影响b洋流以北海域表层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大气环流C.地形、地转偏向力 D.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18.图示洋流中,附近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A.a洋流 B.b洋流 C.c洋流 D.d洋流19.c洋流()①冬季强于夏季②对船舶航行影响大③属于暖流④海水盐度低于e洋流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17.B18.A19.C【解析】【17题详解】由图示经度可知,该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b洋流位于赤道附近90°E附近,是位于印度洋的南赤道暖流。b洋流以北海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区,整体上海水流动方向由季风风向决定,局部海水流动方向与陆地形态有关,故影响该海域表层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大气环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图示是位于南半球的大洋环流,根据经纬度判断,a洋流位于90°W以西的中低纬度,即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是秘鲁寒流,受上升流影响,附近海域形成大范围渔场,渔业资源丰富,A正确;b洋流是南赤道暖流,c洋流是西风漂流,d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既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不是上升补偿流处,没有形成明显的大渔场,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c洋流为西风漂流,是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风海流﹐因为盛行西风冬季风力较强,所以c洋流冬季强于夏季,①正确;西风漂流海域风大浪高,对船舶航行影响较大,②正确;西风漂流是寒流,③错误;西风漂流水温较低,蒸发弱,盐度低,e洋流是巴西暖流,水温高,蒸发较强,盐度高,④正确。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分析鱼类汇集(渔场)的思维过程主要有:特殊的海域位置,光照和有机物质丰富、营养盐类丰富,水温适宜,导致饵料(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渔场。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以及寒、暖流交汇海区。2022年7月2日,炎炎烈日下,日本东京的民众在涩谷车站附近行走。东京市中心连续八天遭遇“极端高温”,打破了历史记录。下图示意与日本出现高温相关的2021年某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水温的偏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2022年日本出现“极端高温”,与正常年份相比()A.东南信风偏弱 B.西太平洋近岸赤道海域水位偏高C.赤道暖流偏弱 D.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弱21.图示海域水温的异常变化使()A.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多 B.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偏少C.南美洲西北部干旱减弱 D.加里曼丹岛森林火灾频发【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解】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图示符合拉尼娜现象,结合材料可知,图示信息与日本出现高温相关,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正常年份相比,东南信风偏强,A错误;太平洋海水受东南信风影响向西推送,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偏高,B正确;南赤道暖流受东南信风影响,因此也会偏强,C错误;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离岸风(东南信风)增强,因此上升流增强,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图示海域水温异常变化,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增强,上升流增强,鱼类的饵料丰富,渔获量增加,A正确;太平洋西岸水温比正常年份偏高,上升气流将更加显著,副高势力强,牵引的海洋水汽多,使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更多,B错误;南美西北部的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增强,秘鲁寒流增强,降水减少,因此干旱加剧,C错误;西太平洋地区水温升高,气流上升增强,加里曼丹岛降水增多,森林火灾发生频次少,D错误。故选A。【点睛】拉尼娜事现象是海气共同作用的产物。主要是当信风增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层的暖海水被推向太平洋西部,导致东太平洋海洋深处的冷海水补充至海洋表面,因此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同期明显偏低,气流下沉;而西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水温异常偏高,气流上升,海水温度异常造成大气环流系统异常的现象。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3.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纬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 D.地形、大气环流【答案】22.C23.D【解析】2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体现的是温带到亚寒带植被的变化,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域规律,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正确,没有体现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AB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D正确;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AB错误;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植被的类型,不会导致同一植被如落叶阔叶林深入内陆,C错误。故选D。【点睛】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沿纬度方向变化和更替,具有沿纬线呈带状分布的特征。它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的有规律变化。城市辐射功能是城市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下图示意上海及周边主要城市分布及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对上海市辐射强度影响最小的腹地条件是()A.城市等级 B.经济基础 C.自然条件 D.空间距离2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中小城市快速发展③产业结构趋同④各城市分工协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4.C25.C【解析】【2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相似,因此是对上海市辐射强度影响最小的腹地条件,C正确;城市等级、经济基础、空间距离都影响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该区域一体化主要是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乡村发展品质、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中小城市快速发展,乡镇数量并不会有显著增加,①错误,②正确。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辐射功能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的范围来表示。城市腹地范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腹地范围和腹地条件(农业、矿产资源、产业基础、交通等)。湖北省大冶市曾是我国重要的铜、铁生产基地,但随着铁矿资源的枯竭和钢铁价格的下跌,大冶市面临经济衰退的威胁,2008年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大冶市一边对原有工业产业链实施转型,一边发展新型生态产业,开展生态旅游,建设药博园等设施,同时拓展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茶叶、花卉等产业。图示意2000—2018年大冶市主要工业行业产值占比及不同阶段的经济韧性。完成下面小题。26.大冶市在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最应该注重()A.劳动力再就业 B.培育产业价值C.塑造企业品牌 D.追随市场变化27.大冶市经济韧性提高的原因是()A.经济结构调整 B.产品价格提高C.产品销量大幅提高 D.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答案】26.B27.A【解析】【26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大冶市产业结构以矿物采选、洗选业,冶金业,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等制品制造业为主,产业附加值较低,应该培育产业价值,提高收益,B正确;没有反应劳动力失业的相关信息,A错误;湖北省大冶市曾是我国重要的铜、铁生产基地,企业品牌效益较高,C错误;盲目追随市场的变化,不适应当地的特色,不利于产业转型,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经济韧性指的是一个经济体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有效应对内外部干扰,抵御冲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大冶市经济结构调整,使得经济韧性提高,A正确;产品价格、产品销量、生产效率不是影响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点睛】产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海草房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我国山东荣成地处沿海,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渔民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冬季抵御严寒,夏季抵御炎热的海草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海草房最可能分布在()A.多雨的南方地区 B.寒冷的东北地区C.干旱的内陆地区 D.多风的沿海地区29.海草房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海洋水汽的腐蚀 B.突显当地人们的生活特色C.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 D.屋顶进行修饰,使其更加美观30.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其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减弱有所减弱B.近海水产养殖增多,人类活动增强,导致海草产量大幅减少C.海草房知名度提高,需要大量保护,不再用于居住D.该地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不愿意居住海草房【答案】28.D29.C30.B【解析】【28题详解】由材料“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可知,海草房和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关。由材料“山东荣成地处沿海”、“ 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渔民”、“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可知,海草房建在海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29题详解】承接上一题及材料“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可知,海边多大风天气,海草房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C正确。水汽含盐分量很少,对海草的腐蚀小,A错误;早期民居建筑主要体现实用性,而不是突出生活特色和装饰,BD错误。故选C。【30题详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主要原因是近海水产养殖增多,人类活动增强,导致海草产量大幅减少。B正确;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没有减弱,海草房不需要大量保护,人口迁出增多不是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的原因。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海草房靠近海边,充分利用海草资源作为建设房屋的材料,这与就地取材有关,但由于海风大,必须加固。卷II(非选择题,共3大题,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2023年10月,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沿线“以桥代路”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印度尼西亚钢材、水泥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产能较大。该国沿海平原土层深厚。该高铁在建设过程中,大量采购使用本国生产的钢材、水泥、石料等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等。下图为爪哇岛略图和雅万高铁地理位置。(1)简述该地火口湖的形成过程。(2)从地质的角度,阐述雅万高铁多采用“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3)说明该高铁在建设过程中,大量采购印尼本地生产的钢材的决策背景。【答案】(1)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熔岩喷出,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口岩体塌陷形成洼地;该地降水丰富,积水成湖。(2)平原地区土层深厚,避免路线沉降;山区多地质灾害,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3)钢材等商品是大宗商品,运费成本高,从本地采购,可以减少运费;本地钢铁、水泥产能较大,自然资源等原材料丰富。【解析】【分析】本题以爪哇岛略图和雅万高铁地理位置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貌的形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与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火口湖形成需先解释火山的形成。爪哇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岩浆活动频繁,熔岩从地壳裂隙喷出,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口岩体塌陷形成洼地;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火山口洼地积水成湖。【小问2详解】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等。高铁行经岛屿西北部平原地区,土层深厚,避免路线沉降,多以桥代路追求稳定性;高铁经过山区多地质灾害,桥梁能减轻滑坡、泥石流对铁路的危害。【小问3详解】钢材等商品是大钢材等商品是大宗商品,商品价值不高,体积、重量庞大,运费成本高,从本地采购,可以减少运费,降低工程成本;钢铁、水泥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本地自然资源等原材料丰富,钢铁、水泥产能较大,能够满足工程所需的数量和质量。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该湖经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每年湄公河倒灌洞里萨湖与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的现象均会发生,河湖补给关系非常复杂。近一百年来,湄公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不断降低。下列左图示意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右图示意磅湛站和波雷格丹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1)据图文材料,简述洞里萨湖流域河湖补给关系复杂的原因。(2)说出湄公河倒灌洞里萨湖时段当地气候特征的成因。(3)说明湄公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对湄公河水文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洞里萨湖流域和湄公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大;雨季,湄公河水位上涨快于洞里萨湖,河水倒灌洞里萨湖;旱季,湄公河水位下降快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2)湄公河倒灌洞里萨湖时段为当地雨季;该时段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形成降水。(3)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持水土能力下降;河流挟带泥沙量增加,河水水质下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旱涝灾害增加。【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图、磅湛站和波雷格丹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图为材料,涉及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植被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读右图可知,5到9月,磅湛水文站流量大增,是由于这时段是东南亚地区的雨季,雨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湄公河流域面积广,使湄公河下游流量大增,水位高涨,而5到9月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为负数,意味着这一时段水流由湄公河流向洞里萨湖,10月到次年的4月,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都为正,意味着是洞里萨湖流向湄公河,这种流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河流和湖泊水位高低差异,并形成相互补给。【小问2详解】根据上题分析,5到9月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为负数,意味着这一时段水流由湄公河流向洞里萨湖,5到9月是当地的雨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的成因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右偏,变成西南季风,从印度洋携带大量的水汽,形成降水,形成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小问3详解】植被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和美化环境等环境效益。湄公河流域人口密集,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对湄公河水文环境的不利影响体现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弱,下暴雨时地表径流形成较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