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原卷版)_第1页
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原卷版)_第2页
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原卷版)_第3页
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原卷版)_第4页
2.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练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2·丽水中考)生物通过自身形态结构变化来适应环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对高湿度的适应B.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C.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D.龟背竹向窗户方向生长是对单侧光的适应2.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抬起屁股,其目的是(

)A.沙漠中的动物喜欢高温环境,雾夜气温低,头部低埋可以保暖B.雾夜水汽充足,为了保证翅膀不被弄湿,屁股翘起使水滴从腹部流下C.收集水滴,沿身体流下至头部,供饮用D.沙漠白天气温高,天敌雾夜活动频繁,翘起屁股改变外型可以躲避天敌3.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中呈现的是骆驼中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有关骆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B.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实现的C.骆驼的这一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骆驼的体型特征是由其细胞结构特点决定的4.如图所示是一只枯叶蝶,其形态体色与枯叶十分相近,因此天敌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A.伪装 B.拟态 C.保护色 D.警戒色5.如果举办世界树木界高度竞赛的话,那只有澳洲的杏仁桉树,才有资格得冠军。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树干直插云霄,有三十层楼那样高。叶子生得很奇怪,一般的叶是表面朝天,而它是侧面朝天,像挂在树枝上一样,与阳光的投射方向平行。这样的叶子主要是为了躲避澳洲强烈的阳光。这体现了(

)A.生物界只有植物没有动物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澳洲的植物叶子都是侧面朝天 D.生物有多样性6.(2020·浙江·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里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寒冷地区 D.温暖地区7.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8.樟树是宁波市的市树。如图是宁波的一棵千年古樟树,被称为“浙江第一樟”。下列有关樟树的说法错误的是()A.樟树的根是直根系,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B.樟树的茎能逐年增粗,种子有2枚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C.樟树在春夏之交和深秋时节两次换叶,这是樟树对环境的一种适应D.樟树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9.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其体温昼夜的变化较其它哺乳动物要大,变化幅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骆驼体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骆驼体温在35~40℃之间变动B.骆驼体温在16时左右达到最高值C.骆驼在8时至12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骆驼在16时至20时产热量小于散热量10.如图示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盐B.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甲乙C.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D.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11.小科从书本活动中获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四种装置中收集的蚯蚓数量最多的是()A.B.C.D.12.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项是(

)A.虎具有的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13.寒冷地区的雷鸟,其羽毛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呈白色,春夏时羽毛换为灰或褐色,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考虑,下列与此现象不同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疏松肥沃 B.兰花螳螂的体形体色酷似某种兰花C.同一枝条上相邻两叶不会互相遮挡 D.有些树木秋冬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14“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惊蛰节气前后气温转暖,雨水增多,杏花开放,惊雷惊醒了蛰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虫。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15.兰花螳螂的体形酷似兰花。这种现象说明的生命特征主要是()A.繁殖 B.影响环境 C.新陈代谢 D.适应环境16.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17.下图为奉化市某湖泊近一百年来每一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具有下列何种演化适应的鱼类最有可能终年在此环境生存

)A.需较深的池水生活环境B.具有流线型身体能快速游动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D.在环境恶劣时具有改变性别的能力18.不同水分的条件下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特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的环境中而形成的是()A.骆驼刺的根系发达 B.骆驼具有驼峰C.热带植物树茎上长出“气根” D.昆虫表面具有外骨骼二、填空题19.网红“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本生长在养份比较贫瘠的湿地的。因它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快速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所以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当有小虫闯入时,捕蝇草能快速产生捕食运动,这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1)下列现象中与捕蝇草感应性不属于同一类的是______。A.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B.植物的根都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C.郁金香的花在温度高时开放,温度低时闭合(2)捕蝇草能捕食昆虫并消化其养份,可把它归类为植物,这样归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20.地球上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1)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是对沙漠________环境的适应。(2)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________的一种适应。(3)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________,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表现。21.(2021·台州中考)台州某地的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秋茄的果实(如图甲)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当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带走。(1)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为_____生殖。(2)图乙为秋茄的花,其花蕊的结构示意如图丙,其中_____发育成果实。(3)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_____。三、简答题22.一年一度的最美赏花季已经到来,小明观赏后绘制了三种花的图案,如图:花柄长,可成伞状花序......2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32a花瓣边缘有缺..........樱花2b花瓣边缘无缺..........梨花枝条表面带刺.............梅花枝条表面无刺.............桃花(1)查阅检索表信息可知上图中______是桃花(选填“甲”或“乙”或“丙”)(2)有人误以为樱花结出的果实是樱桃,其实樱花的果实是酸涩不可食用的黑色小果,黑色小果是由花中的______发育而来(3)梅花的叶片有锯齿,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23.在南美洲的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流域就有这么一种能救命的植物。它有着魁梧却奇异的身材:它足足有30米高,巨型纺锤形的肚子能储存约2吨水,人们称之为纺锤树。每年旱季,纺锤树纷纷开始落叶;而在雨季,纺锤树又会萌生出稀疏的心形叶子。

(1)根据纺锤树魁梧却奇异的身材,可以推测当地的气候可能具有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的特点。

(2)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利用营养液对纺锤树进行无土栽培,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____A.植物可以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植物可以从营养液中吸收有机物C.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D.无土栽培可以最大化节约种植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