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原卷版)_第1页
1.8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原卷版)_第2页
1.8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原卷版)_第3页
1.8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原卷版)_第4页
1.8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教师题库--生命科学(生物)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8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与适应一、单选题1.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B.

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C.

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

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2.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A.

沙漠

B.

水中

C.

陆地

D.

空中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荔枝龙眼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寄生虫

D.

水4.在内陆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

)A.

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降雨量

B.

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C.

提高大气氧含量,减少降雨量

D.

降低大气氧含量,增加降雨量5.某合作学习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科学的是:(

)A.

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B.

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C.

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再用纸板盖住有潮湿土壤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D.

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6.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名为“神农香菊”的野菊花,能发出迷人的芳香。有人尝试把它移栽到别的地方,却发现它的香气消失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A.

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

D.

生物能适应环境7.下列现象说明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的是(

)A.

水资源污染严重使水生生物大量减少

B.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8.日照的长短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我国由北往南和由南往北引种短日照玉米新品种时,在选种方面一般应注意(

)A.

分别选晚熟和早熟品种

B.

分别选早熟和晚熟品种

C.

均选早熟品种

D.

均选晚熟品种9.关于鸟类飞行的意义,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

B.

飞行有利于鸟类觅食和躲避敌害C.

飞行有利于鸟类繁殖后代

D.

飞行有利于鸟类夜间休息10.海关查获一只不知名小型哺乳动物,其毛色灰黑,叫声嘹亮且变化多端。此动物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地区?(

)A.

美国东岸大沼泽

B.

加拿大橡树林

C.

东非大草原

D.

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11.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耐受程度,这5种鱼中,只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可在全球水域分布的分别为(

)A.

1、2、3

B.

5、3、4

C.

3、4、2

D.

2、1、512.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

假设是一种对结果的猜测C.

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D.

假设与结果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13.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

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C.

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

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14.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

“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C.

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D.

“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15.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

氧气

B.

阳光

C.

江水

D.

温度16.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就是动物和植物的知识B.

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

把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D.

只要有了生物学知识就一定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难题17.下列说法中,不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的是(

)A.

萤火虫和人工冷光

B.

长颈鹿和飞行抗荷服

C.

啄木鸟和新安全帽

D.

蜻蜓和地铁18.如果离开了其他生物,人类的生活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下列各项都是来自生物的是(

)①奶制品

②肉类

③棉纱

④水泥

⑤毛皮

⑥木材

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⑥19.下列关于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解决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等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B.

人们的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学C.

我们烧的煤,用的石油来源于远古生物

D.

人们的衣、食、住、行完全依赖于生物学20.不同的生物的适应能力不同。下列哪组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极为狭窄?(

)A.

北极熊和家蝇

B.

大熊猫和家蝇

C.

蟑螂和麻雀

D.

袋鼠和大熊猫21.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鸭的之间有蹼适应水中生活

B.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

爬行动物的皮肤角质化

D.

青蛙有肺适应水中生活22.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B.

生物学可以促进农业发展C.

生物学能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问题D.

克隆技术对保存濒危物种,繁育优良品种等有重要实际意义23.在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甲同学提出可以涂上防晒霜防止皮肤被晒伤;而乙同学对防晒霜的功能提出的质疑,认为没有效果。因此,几位同学准备利用这次户外活动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他是否有效。设计方案如下学生

实验甲脸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乙第一天在脸上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第一天与第二天脸的灼伤程度。丙在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丁在另一同学的两只手背上涂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另一同学手背的灼伤程度你认为4人种谁的实验方案最好(

)A.

B.

C.

D.

丁二、填空题24.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请将相对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①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变化而变换

②过度放牧,会使草原逐渐沙化

③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疏松

④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⑤走在行道树下比在烈日下凉爽25.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据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的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食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1)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________。(正确或错误)(2)步骤________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3)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2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A

B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1)图________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________。(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________相适应。(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________。(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至少答出两项)。27.喀纳斯“水怪”是我国几大湖怪中唯一露出过真面目的。经专家论证,喀纳斯“水怪”实际是一种被称为大型哲罗鲑的冷水性鱼类,长约12~15m,头部宽1.5m,重达2~3t。它是凶猛的食肉型鱼类,小鱼、野生水禽、大水鼠、水獭甚至比自己体型大的同类都可成为它的食物。(1)“水怪”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________。(2)“水怪”的体表覆盖________,有保护作用。(3)“水怪”之所以有很强的攻击性,是因为生有锯齿状的锋利牙齿,这说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________的。三、实验探究题28.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3)2016年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17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29.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加图所示。据此回答:(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

。(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0.

周日张丽同学帮助妈妈去市场买菜,发现包心菜的叶子是绿色的,里面的叶子是白色的.经仔细观察,她又发现大葱和韭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是绿色的.张丽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吗?于是她用家里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减小研究.(1)针对张丽同学提出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张丽将一些蒜瓣分别栽种在甲、乙两个花盆中,两个花盆的蒜瓣的数量应________

,然后将甲花盆分子阳光下,乙花盆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气体体积应________

;(3)根据假设预测,甲盆中长出的蒜苗叶子是绿色的,乙盆中长出的蒜苗叶子是________

的;(4)在设计这个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光照,设计两个装置的目的是进行________

.31.某同学在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1)内,左侧放潮湿土壤。盘上盖不透光纸板;右侧放干燥土壤(土壤除含水量不同外,其他性质与左侧相同),盘上盖玻璃板。(2)将2只鼠妇分别放入铁盘左右两侧中央处。(3)观察:一会儿2只鼠妇均集中于左侧。(4)结论:鼠妇既喜欢黑暗的环境,也喜欢潮湿环境。请回答:(1)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是否合理?(2)若不合理,应该怎样改进?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3)实验结束后,对鼠妇怎样处理?32.如图所示,图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图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现象,是长期的

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

的。(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

,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

。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定向选择的作用。3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工业污染区非工业区深色蛾浅色蛾深色蛾浅色蛾释放数目154只164只472只496只再回收率58%25%6%42%(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

现象,在生物学中,桦尺蛾的体色称为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填字母)的结果。A.

人工选择

B.

自然选择

C.

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

动物聪明的表现(3)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

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4)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各种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只有少数个体能存留下来,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进行着

;在斗争中,具有

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四、解答题34.

为了治理水污染,相关部门在湘江的某些河段建起了生物浮床.(1)河水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植物________

(填器官名称)的吸收而减少,而河水中的有机物,则可被植物根系间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